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一
一 编一编“自然日志”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定专人把大家的记录集中起来,加以整理,编一辑“自然日志”,在班内交流、评比,看哪一组的日志写得好。
二 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三 创作一幅“诗画”
下面这些古诗名句供参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桃柳风。(僧志南《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上三题,每人任选一两项。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资料,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二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三
爸爸,你不是一直想让我给你讲讲踏春的故事么?那今天,我就来给你好好的讲讲吧!
那天,爷爷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我本想我是第一名到的,谁知,到学校门口一看。呀!都来了这么多人了,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的几个朋友在等老师,我高高兴兴的跑过去,他们见我过来了,就问我带了些什么,我说:”没什么,只有几根香肠和一盒八宝粥。“我转念一想,带一瓶水会不会渴?再买一瓶吧,以防万一。于是我急忙跑到旁边的商店买了一瓶。出来后,老师还没来,我们感觉有点无聊,有人提议打牌,我们全票通过,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了。不知不觉的,老是出现了,让我们分好组、排好队,我们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出发了。
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了很多花,有;迎春花、梨花、桃花……这些花中的一些不仅美丽,还能食用呢!像迎春花,吃起来甜甜的。老师说走的时候,我还依依不舍呢!我们到目的地的时候,我向四周一看,哇!好美的地方,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欢快的向东边流去。老师说;”你们去玩吧,小心点。“老师话音刚落,我们就都一蹦一跳的去玩了。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河的边上打起了水漂,我们每个人都玩得非常高兴。
我们几个人玩了好长时间,老师喊我们去吃东西,我们飞奔过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食物被我们的洗劫一空后,我们坐在报纸铺着的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了我们有趣的游戏——爬树。时间转瞬即逝,老师来说我们该回家了,我们就又不情愿站好了队,走了好长时间才回到家。
这就是我们去踏青的有趣的事,爸爸,你喜欢我们的这次踏青么?如果下次还有有趣的事的话,我还讲给你听。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四
重庆市第122中学 王晓丽
一、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 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说明:
整个活动中教师可参与其间,且教师可以参与到“绘春”“创春”的活动中,以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师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教师的感受,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点评: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 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过程 设计细致而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活动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一篇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学习教案。
(北碚区教师进修校 刘映益)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五
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不知是何时,春天已悄悄潜入了这个冬眠着的世界。一切都“活”了。
天气暖和起来了,空气里弥漫着的不知名的清香也越来越浓郁了。原本时常结着层薄冰的小河,此时也已涨起来了。一切都以不同方式苏醒,为这新的一年打着小算盘。
最先知晓的是小草,也许是春雨叫醒的吧,也许是暖和的太阳晒着了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它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风吹着,暖洋洋的,软绵绵的。远远望去,到处都充满了生机。黄莺,野鸽,和自家的老猫,都开始活动了。舒展舒展筋骨,各自干自己的一份事去。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极大的考验,那就是春困。整整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一直被刺骨的寒风鞭策着,不得不加快了脚步。但这个天真浪漫的春天,哪肯如此凶狠,在这个季节,不知不觉中,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也不自觉地放满了脚步。
“春眠不觉晓”,不错的,春天是美好的,但我们不好好利用,也是有负作用的。春风如优雅的花香,柔软又细腻,还有一丝甜味儿,让人难以抗拒。在它抚摸着你时,不自觉的眼皮变重,似乎沉了一个冬天的睡意也沉不过气了,相在这儿大干一场。要克制住它,就要专注。我的春困老在读书时被打断,渐渐的不知疲倦的它竟然主动放弃,使我有了段清净的生活。
春天是令人喜悦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是最寻常的,它总是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去。它滋润大地,教官稻田与农场,细而密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打在邻家的隔板上,打在自家的阳台上,发出弟弟大大的铃声,好不热闹!
春天带给了我们暖和又清新的空气、柔弱的青草及芬芳的花,更带给了我们希望与力量!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六
随着开花的土地,春天一路跳舞着那样明媚,那样灿烂。
它从天上撒下一泓清泉,点亮着花草绿叶的色彩。又推着风嬉闹得跑来,把嫩叶都推成了绿色。它还是个活泼爱玩的孩子,摘下了嫩叶,掐下了小花。我轻轻地,轻轻地,仿佛不敢触碰似的,拾起了它们,有春天热闹的感觉。河水也嚷着涨了起来,捧起一盏,汲。是带有春季花香香甜甘润的气息。轻闭上眼,鸟儿莺莺乱乱得飞着,嗡嗡的闹着,仿佛在欢迎着春天。“春水初生乳燕飞,燕蜂小尾扑花旧。窗含远色通水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唐代的李贺的《南园》就写出了春的意趣,那令人舒心惬意的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
春,象征着我们的希望,就如活泼的小姑娘,跳着,闹着,四处玩乐着。
春风拂过,那些残留着根茎草又倔强茂盛得长了出来。远飞的大雁也都排着一字列,大字列回来了。溪水也从冬季的禁锢当中获得了新生的自由,又成为了那铃铃作响的潺潺流水。多么美妙!就像受了蛊惑般,不禁迷恋上的春,春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的“草色要看近却无”,春的“牧童遥看杏花村”,春的万般姿态,摇曳生辉。
窗外,鸟儿嘤嘤成韵
小径上,人们闲暇的散步
湖边,垂柳新吐嫩芽
这一切,春,才刚刚开始。她绽开笑容,她融化冰河,她撒下晨露,她驱走阴寒。才刚刚开始,盛夏也会紧接着追随而来,秋季闪着金色奔来,冬季抛下雪片落寞而来。
这便是我看到的,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所看到的,触及到的。她灿烂的,如灰莽莽的天下闪露的星辰般,向我的反方向跑开,我跨开脚步,追随。
寻觅春天的踪迹创意栏目篇七
──《寻觅春天的踪迹》语言积累与运用训练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高级中学邹明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
2、通过现场看图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通过综合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文章(包括诗词)的积累。
2、口头表达训练:关于春天的景色描述(看图的、心中的)。
【教学方法】
1、展示法;
2、表述法。
【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古今中外的诗词、文章。
2、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春”,许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东风浩荡、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一提到“春”,许多人就会体会到无限的生机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量。所以,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他们传神的笔,去描绘春天的景象。是的,春天是美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美丽吧!
二、积累
1、展示各学习小组学生收集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教师点评。
(插入老师收集的材料:略。齐读,布置学生抄到“词语大本营”中)
2、古往今来描写春天的诗词、文章也很多。
⑴同样展示,先学生后老师。再读、抄,略。
⑵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写春的名篇──朱自清的《春》。
三、欣赏
教师展示关于“春天”的一组图片,边简要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鉴赏美景,还为后面学生的表达做示范。)
四、描述
教师展示关于“春天”的一组另图片,要求学生口头介绍。
提示:
1、可写发言提纲。
2、注意利用前面的好词。
五、想象
展示学生的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主题的作品(诗、文、画),并请作者自己介绍。
六、总结
1、探究总结:教师、学生分别谈收获、体会。
2、活动总结:活动的内容、意义。
注意拓展延伸──由探究春天,到四季,到自然,到社会,到世界,乃至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