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一
为了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君办发〔20xx〕3号)工作部署,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及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xx]34号)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全镇农业农村工作,按照“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总要求,加速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群众主体;
2.分类实施、全面推进;
3.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4.全民参与、营造合力;
5.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友好、湖湘特色鲜明、村村宜居宜业、人人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具体对全镇12个村(居),分三类梯级实施,到20xx年,全镇建成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取打造美丽示范镇,85%的村庄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争创全区美丽乡村整域推进示范镇。
(一)美丽乡村基础类(三类):对基础薄弱,尚不具备美丽乡村建设条件的村(居),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住房改善(主要是规范村民建房)、封洲禁牧淘汰牛羊、文明乡风为主攻方向,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广兴社区、黄安村、六支渠村、胜利街社区)
(二)巩固提升类(二类):对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创建条件尚不成熟的村(居),持续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引导规范村民建房、封洲禁牧淘汰牛羊及村庄绿化等工作成果,并结合实情有选择性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产业提质、基础设施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巩固成果、补齐短板、整体提升。(联合村、保庆村、团湖村、永明村、殷家铺社区)
(三)示范创建类(一类):对基础条件好、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在今年我镇沿江村完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省级实事项目)、完成洪市村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合兴村按照区级示范村标准创建。
以上三类村(居),按递进层级,完成所属类型的建设任务,经镇和区委农办考核,达到相应标准后,自动进入上一层级类型,直至达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按照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升级进位、彰显特色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工作重点
自20xx年起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八大行动”:
(一)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牵头领导:江辉,责任单位:城建环卫站,责任人:张定洪、各村(居)联点干部)
工作目标: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镇制订20xx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建立长效机制,落实镇负责、村为主、组到位、户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治理“脏、乱、差”,纠正不文明卫生行为,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
2、各村(居)按“二基四化四改四清”的标准定方案、定责任、定人员,确保村内卫生、整洁,群众满意度高。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不断提升耕地地力。
5、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按规定取缔畜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户(场),加强排污监管和整治。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二
一、几年前村口有一条小溪,水很清澈,可以灌溉,洗衣服,可是由于人们随意向里面扔塑料袋,农药瓶,垃圾等一些不可降解的物质,而且无人保护,无人清理,现在小溪变得混浊不清,溪水流动缓慢,而时时散发臭味。
二、现在村口的山地要进行开发,一家大型公司将要在这里落成,致使大片的田地被掩盖,而且大片的山地、树木被破坏,以前郁郁葱葱的龙眼林变得所剩无几,特别是施工的那几个月里,沙尘温天飞扬,严重污染了区居民和周边的环境,现在夏天还未到来,气温明显比去年同期的气温高,让人有点受不了。
固体废弃物该村还较少,空气污染因为该村目前较落后,没有引起大气污染的工厂,所以空气质量较好。
建议:
1、针对水污染,可以立一块警告牌,时刻提醒人们不得随意扔弃物品,不定期地清理水体,保护水清洁等。
2、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号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保护剩下的植被。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三
xx县xx乡xx村美丽乡村
福建省莆田城乡规划设计院
第一章 总 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位置
项目主管单位:xx县xx乡人民政府
项目位置:xx县xx乡xx村
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5100万元。
项目由来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xxx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富裕xx、文化xx、生态xx、平安xx”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3大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xx——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xx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纲要”所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是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基础。
项目所在区域情况
xx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闽浙交界边陲,面积1749平方公里,地处北纬27°03′-27°32′,东经 118°33′-119°17′,下辖5乡4镇1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万人,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46公里。周边与七个县(市)交接:东与周宁、寿宁两县为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南与建瓯市、屏南县接壤,北与松溪县、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我省毗邻县份较多的县之一。
xx历史悠久,是个建县千年的古县,相传北宋xx年间因进贡当地名茶“白毫银针”而得徽宗赏识,特赐年号“xx”为县名,保留至今。商周时期,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xx洞宫山为我国著名道教胜地,据《中国宗教宝典》记载,洞宫山为道教二十七福地,即“琅环福地”,宋以来,教育兴盛,书院、学宫遍布城乡,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xx创办云根书院和星溪书院,朱松与朱熹先后在此讲学授道,因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xx地处闽浙边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此驻兵作战,至今留有黄巢井、黄巢庙、九战丘等历史遗迹。宋、元、明、清历代,当地均爆发农民起义,义军规模最多达到20万之众,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国内革命战争时期,xx是革命老根据地,从1928年至1949年,xxx在县境内先后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人民军事组织,黄道、粟裕、黄立贵、叶飞等老一辈领导在此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创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东连周宁县,南与屏南县交界,西南接建瓯市,北与本县镇前镇、星溪乡接壤,平均海拔860米,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个场,人口万。境内名胜古迹甚,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为道家琅环福地。文化遗产丰富,民风纯朴。朱熹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宫山均留有墨宝。
xx村为xx乡人民政府和行政村驻地。xx村位于翠溪上游,公元889年,由张姓开基建村,原名黄源村,因村中有一片柳树,别称“柳州”,后改称xx村至今。鲤鱼溪从村中流过,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有倒插杉木王、油杉、柳杉等80余株古树名木。村落布局保存完整,民居建筑比例协调,构造细节考究,街道尺度怡人。从山上往下俯视,屋面、山墙起伏有致,令人留连忘返。
以xx村为中心,借助“武夷山——xx——屏南——周宁——福安——宁德闽东旅游区”和“龙岩——三明——南平——xx——松溪——浙江龙泉”两条交通大动脉,基本形成与周边县市的两小时交通圈:东西两向是福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和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南北两向是屏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鸳鸯溪和浙江龙泉、庆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阳山与百山祖。并由此打开北向江浙、西向华东腹地江西和南向闽东南金三角的顺畅通道。
项目建设内容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东连周宁县,北与镇前镇毗邻,西南接建瓯市,西北同星溪乡接壤,南与屏南县交界,xx村交通便捷,宁武高速穿境而过,并在此设有互通口及出口。此外,202省道、833县道皆贯村而过。宁武高速通车后,xx村距离武夷山150公里,距离宁德120公里,可迅捷抵达闽浙两省的福州、武夷山、温州等3个机场,福州、宁德、南平、武夷山、温州、丽水等6个火车站。
xx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势险要,经济发展一直落后,xx虽有丰富的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的改善,周边武夷山、三都奥、白水洋等旅游区辐射波及了xx,也给xx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
根据xx城乡总体规划,xx主要定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xx集镇所在地xx村将肩负引领xx旅游发展的重任,一方面将带动xx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承接周边旅游区的辐射,另一方面将拓展xx整个乡镇的建设,完善集镇结构,对集镇功能进行完善补充,因此xx村美丽乡村建设将在xx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xx村美丽乡村建设含鲤鱼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旅游生态园区建设、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包装、提升xx民俗文化、打造多样品牌,提升知名美誉度等内容。
xx县xx乡xx村美丽乡村建设可行性建议书,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定位、规模、选址、建设条件分析以及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论述。
1. 2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
编制依据
(1)《xxx城乡规划法》2008:
(2)《xxx土地管理法》;
(3) xxx《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闽政〔2011〕50号
(7)《南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
(8)《南平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8)《南平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
(9)《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原则
(5)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总体规划、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进行论述。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它是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要求能体现出乡村的自然美和田园美。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近年来,福建省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形成了集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等多种类型产品多元发展的格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福建省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xx县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编制完成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xx村为福建省旅游名村,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夏秋气候宜人。以及宁武高速建成后,xx村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亦越发显现,这样的地方正是都市人的好去处。在这种背景下,xx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
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xx东连周宁县,北与镇前镇毗邻,西南接建瓯市,西北同星溪乡接壤,南与屏南县交界,宁武高速穿境而过,是xx县的前沿平台和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海西效应的持续拓展,福建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以及《南平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的启动,xx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xx,在内外动力的推动下,面临新的突破,xx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挑战。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xx美丽乡村建设将推动xx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因为发展生态旅游能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所以世界各国对此 都十分重视。我国作为生态旅游的新兴目的地,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很快兴起。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生态兴镇”发展的需要
促进xx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增多,过惯了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进行休闲生态观光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近距离、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是上班族的一种最实际的旅游消费,xx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令人留连忘返,可见加快xx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已势在必行。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不仅具备优越的宏观环境和难得的战略机遇,而且具有良好的内生条件和政策环境,是切实可行的。
1、气候优势
xx村平均海拔860米,有独特的二元地理气候,年平均气温℃,有“南国北原”之称,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理想之地。
2、交通优势
xx村交通便捷,宁武高速穿境而过,并在此设有互通口及出口。此外,202省道、833县道皆贯村而过。宁武高速通车后,xx村距离武夷山150公里,距离宁德120公里,可迅捷抵达闽浙两省的福州、武夷山、温州等3个机场,福州、宁德、南平、武夷山、温州、丽水等6个火车站。
3、区位条件优越
家级风景名胜区白
水洋等。居中的地
理位置凸显xx村
在闽浙交界旅游经
济圈中独特的、潜
在的优势:是连接
这些景区的优质节
点,有望成为闽东北三角旅游圈的枢纽。
4、环境优势
xx村除近年宁武高速外基本无工业污染。独特二元地理气候下的生态、土壤、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构成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莽林翠海,山青天蓝。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亦是其极富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5、资源优势
游线路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全面立体。
(1)自然人文类旅游资源丰
富。有“人鱼同乐”旅游景观鲤
鱼溪,体现鲤鱼崇拜文化的鲤鱼
陵,甘甜可口的翁爹泉,千年古
树倒栽杉,古树名木错落有致的
凤山等自然人文类旅游资源;
(3)曲艺类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四平戏,以“四平”、
“乱弹”为曲调的木偶戏等曲艺类旅游资源;
(4)民俗类旅游资源丰富。
有“游翁”祭祖庙会、抢溪洲、
端午走桥、正月灯会、上元结
义、正月舞狮等节庆系列旅游
资源,有高山茶道、清明茶等
茶道系列的旅游资源,有有女
长成、姑娘哭嫁、迎新娘鞋、
女儿初嫁、新娘茶等婚嫁系列的旅游资源;
(5)饮食类旅游资源丰富。有苦锥果、龙须菜、当归花等特色食物,还盛产牛肝菌等名贵野生菇类,此外,由于高山二元气候及独特的土壤,此地的土豆、地瓜、糯米等食物品质优良、口感独特。
(6)群众基础牢固
xx乡和xx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作风朴实,开拓精神强,干群关系融洽,农民综合素质较高,观念更新快,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勤劳肯干的精神,已经成立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6、 优惠的政策环境
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要进行产业资源转移优化组合,可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多种政策优惠。
7、客商看好,资金集聚力度正在加大加速。
目前来xx考察项目的客户迅速增多,有的利用当地资源和优惠政策边洽谈边行动,自我投资兴建项目基础设施。目前的开发是项目规划落后于客户的行动,抓紧制定科学规划已是当务之急。
约束条件
1、旅游产业依托不足
xx乡经济基础较差,xx县内整体旅游产业发展不足,县域没有形成旅游产业,产业发展依托不足。
2、经济基础薄弱
xx现状经济基础较薄弱,政府和xx村财力有限,连基础设施改善都存在较大问题。
总体判断
根据以上多方面的分析,对xx村自身发展的能力与约束条件总结如下:
1、xx村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
2、xx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要与周边旅游业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可行性建议的主要结论
本项目建设对于xx发展生态和旅游业,优化生态环境及旅游产业结构和建立与市场相对接的生态产业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个项目可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
价值延伸及综合评价
1、区域内农民受益:通过项目建设,区域内农村面貌得到改善和美化,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增长。
2、xx村经济和产业布局得到配套和补充:集镇居民迅速增长,村民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增长趋势。通过该项目实施可以为xx村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必需品和丰富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4、探索现代化美丽乡村模式,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本项目重点探索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机制保证模式、城乡经济互补发展模式、多元主体共建模式、文化促进与民主管理模式。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带动和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建设。
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xxx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该项目因地制宜、选址合理,设计切实可行,带动性很强,具有十分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项目应该尽快得到批准和实施,为全面落实贯彻中央的路线精神,为国民经济宏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章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生活和现代节奏对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异化程度越来越高,感觉越来越强。正是这种总体背景,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以至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从需求角度看,中国的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很强。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
xx村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2012年南平市启动《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将给我市旅游业带来更大的政策支持,宁武高速公路的开通,xx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乡村将得到持续较快的发展。加快xx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业势在必行。
项目定位方案
xx村的丰富旅游资源多分布于鲤鱼溪周边。xx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以鲤鱼溪为纽带,以上游的铁坑殿为起点、下游的英节庙为终点,划分六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核心区,依托于xx独特的人文民俗、名胜古迹等资源的旅游活动。鲤鱼溪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xx建设美丽乡村中的重要性极为突出。
目前,鲤鱼溪周边的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且配套设施匮乏,不适应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为了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科学策划美丽乡村开发项目,以独特的xx文化为核心,提高美丽乡村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在乡土文化、乡村民俗、自然景观上做好文章,通过修建鲤鱼溪亲水平台、鲤鱼溪栈道、鲤鱼溪防洪堤、鲤鱼溪水尾廊桥及省级文保单位英杰庙,新建鲤鱼溪文化公园,新建民俗博物馆,拟建山庄农家木屋30幢,建设旅游生态园区,扶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及相关旅游生活配套设施等,强调农村古朴、绿色、和谐的环境氛围,展现xx美丽乡村的魅力。xx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后将成为xx县旅游的重点乡村之一。
建设内容及规模
村鲤鱼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
1、建设地点:xx乡xx村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拟参照省级风景区标准建设成年接待10万游客的民俗旅游综合区,新建民俗园主入口服务区(含停车场)20亩。由于xx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受夏季风影响,成为xx县的降雨中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原有防洪堤年久失修,急需建设2475米长防洪堤和亲水平台2个;新建鲤鱼溪栈道;修缮鲤鱼溪水尾廊桥及省级文保单位英杰庙;新建鲤鱼溪文化公园1座;新建民俗博物馆1座;扶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及相关旅游生活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3、该项目基础设施优势:省道202线、县道833线贯穿其中,距正在建设宁武高速xx出口仅公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鲤鱼溪民俗园项目可分解成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项目,小至戏院修缮、亭子建设,大的有防洪堤、公园建设等项目,恳请上级帮助协调解决个案项目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
村旅游生态园区建设
1、建设地点:xx乡xx村至桃洋村之间(矮地洋)
2、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选址在xx村矮地洋地块,距高速公路1公里,省道202线贯穿其中。占地面积约600亩,旅游管理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有大厅和服务中心,休息活动、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与出售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特产品、工艺品、保健食品等,拟建山庄农家木屋30幢,面积共2400平方米,可供600人住宿;项目已完成设计规划,计划2013年启动,总投资2亿元。其中征地与拆迁费用3000万元;项目“三通一平”费用2000万元,其中新建小型水库1座;新建道路4公里。资金运作以民间资本为主,基础设施以争取项目支持为主。
3、该项目优势分析:洞宫山景区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观独特,生态适宜,人文底蕴深厚,旅游开发独具优势,是观光、科研、考古、探险、猎奇、避暑之首选,更是乡村旅游和养生旅游的好去处。旅游生态园区建设地点位于xx村高速出口一公里处,省道贯穿其中。景区内生态林达2万多亩,是xx最大的生态林保护区。楼下的龙潭景区,在白水洋上游,地形与“白水洋”相似。该项目建设成 “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长农家识”的乡村休闲、养生游的生态乐园。
4、效益分析:该项目完成后,可以提供近1000人的就业岗位,年接待人次可达到20万。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计划在2015年达到年接待人次50万,将有效带动运输、餐饮、娱乐场所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xx的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大的销售平台,推进我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xx村原先有做过一个简单的规划,但没有定位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规划编制逐渐与发展实际脱节,特别是不适应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的要求,急需编制出新的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工作指导。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2、帮助解决古村落沿鲤鱼溪的立面改造。xx村古村落建于公元878年,历史悠久。但历经几个朝代之后,许多古民居年久失修,急需整修。沿溪古民居共有120余幢,古村落因年代久远,虽具独特魅力但部分区域已残破,有待整合、改造。据测算,整个立面按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初步方案,共需资金780万元,除今年县里已安排180万元之外,尚缺资金600万元,目前计划通过民间集资、商业运作等方式予以解决部分资金缺口。预计缺口400万元左右。
环境连片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
xx村的生态保存良好,但近年来因宁武高速建设、新农村建设、集镇规模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生态环境亦受一定程度影响,集中表现在鲤鱼溪受污染方面,生态负面影响初显,亟待治理能否考虑优先安排环境连片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打造优美乡镇,以利乡村旅游发展。
整合、包装、提升xx民俗文化项目。
xx村的乡村旅游魅力突出表现为众多的民俗文化项目,这些民俗文化项目多处于原生态状况,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急需有关专家前来协助整合、包装、提升,使其魅力进一步彰显,以达到发展旅游的要求。
交通基础建设,助推旅游发展。
xx村地处交通要冲,现今虽有宁武高速、202省道、833县道贯穿,但部分区域仍无硬化道路,不利于旅游发展。一是xx村至铁坑殿道路建设,该路为在库四级公路,全长3公里左右,急需通车以便打造铁坑殿景点;二是xx村至屏南县岭下乡谢坑村跨市四级乡通乡公路,全长公里,项目亦在库,如通车,能进一步发挥xx村中心集镇作用,多方面吸引客源,无论从中心城镇建设还是发展乡村旅游角度都有重大意义。
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政策扶持。
2、请求省上农业等有关部门,打造xx村生态农业。xx村独特的地理、气候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亦有后发优势。其立地条件具有江南“水乡渔村”的优势,能否借闽台乡村旅游合作的东风,进一步突出主题、创意、特点,作为xx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的破题之举。
打造多样品牌,提升知名美誉度。
xx村虽是省级旅游名村,但品牌效应尚显不足。根据xx村实际情况,可考虑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优美乡镇、生态村、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亟待进一步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以期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招商引资。
1、帮助xx乡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我乡有7000亩高山蔬菜,复种指数达到万亩,但目前未有规模的加工、保鲜、脱水企业;茶叶面积6000亩,高山海拔茶叶品质好,但附加值低,没有加工企业;全乡拥有锥栗万亩,没有加工生产,农民收入低。
2、帮助在xx同心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目前,同心工业园区已完成3000亩的土地平整,整个园区面积27平方公里,xx乡所引进的入园企业,税收可以按县里的比例分成,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xx乡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
资金筹措
总投资25100万元,由政府项目扶持、村民筹资筹劳、引导在外乡亲返乡建设公益事业、寻找投资商投资入股,参与xx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远景开发经营等。
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重大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用科学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成为xx农民、干部和社会的共同行动。
指导思想
以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服务“三农”服务城市服务出口创汇为宗旨,按照“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龙头带动,城乡互动,扩大开放,在xx革命老共率先建设美丽乡村,整合资源,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休闲化。
村概况
地理自然情况
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位于翠溪上游,为xx乡人民政府行政村驻地,距县城40公里。xx村平均海拔860米,有独特的二元地理气候,年平均气温℃。xx村历史悠久,公元889年,由张姓开基建村,原名黄源村,因村中有一片柳树,别称“柳州”,后改称xx村至今。xx村为福建省旅游名村,有倒栽杉、鲤鱼溪等原始自然资源,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人口及劳动力情况
全村现有18个村民组,农户896户,总人口2778人,常住人口4000人左右,全村有劳动力1170人。
土地面积和使用情况
村基础设施情况
道路硬化达15公里,通电入户率达100%,电话入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现在幼儿园一所,卫生室2处,自来水入户达100%。
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为以农业为主,加工业为辅。2012年人均收入4273元。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高山蔬菜、毛竹、茶叶等。
总体构想和规划原则
总体构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突出重点、连片推进、打造精品,着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规划原则
(一)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三)是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心村住宅集中的优势,积极推进人口中心村,促进村民适度集聚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xx村本村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推进。
(五)是突出特色,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稳定和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和监管,完善监管机制,确保以旅游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目标任务
经济加快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显著发展,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示范点。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实现充分就业、村域经济日益发达。“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环境不断改善。
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至2016年,力争创建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村”,建成有特色、效果好的旅游村庄,完成农房改造180户。
服务更加均等。
建成覆盖全村、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至2016年,力争建成1个村级服务中心。
设施更加完善。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四
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城中村改造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改造范围
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所有城中村。城市规划区外的旧村改造参照本意见执行。
二、工作思路和原则
政府主导:坚持县政府主导,乡镇政府负责,村委会实施。准备改造的城中村必须在乡镇政府组织下,依法履行村民主程序,经乡镇政府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报县政府审批,并在乡镇政府组织监督下由村委会实施。在县政府批准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实施与村民签订协议、补偿安置、腾空和拆除房屋、圈地和动土施工等行为。
村民自愿:实行“两轮征询”。第一轮征询村民改造意愿,同意改造户须达到95%以上;第二轮征询城中村改造方案,同意户须达到95%以上。两个方案必须依法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村民表决通过,乡镇有关人员要现场监督并出具证明。村民回迁区域的土地可以划拨或出让的方式供地,由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征求村民意见研究选择。
优先回迁:优先建设回迁楼,确保被征收人及时回迁。村委会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工作启动前,补偿安置回迁房建设资金必须足额到位,以确保拆迁和回迁的顺利进行。
稳中求改:妥善处理稳定与改造发展的关系,将维护稳定放在首位,对存有重大稳定隐患的村,短期内不能处理解决的,不得进行改造。
改造准入条件: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满足条件并经县征收办审查通过后,方可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
1、具有相应资质,没有不良诚信记录。坚持企业资质与出让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协调一致的原则,确定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改造建设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意向开发企业应具有ⅳ级或暂定级资质;在10到15万平方米的应具有ⅲ级资质,15到25万平方米的应具有ⅱ级资质,25万平方米以上应具有ⅰ级资质。
2、具有成功实施城中村改造或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并提供成功范例等相关资料证明。
3、具有相应的资金保证,专款专用。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将5000万元一次性打入与乡镇政府设立的账户,实行乡镇政府、村委会、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三方共管,作为村民补偿、安置等方面的先期投入,以及回迁房和集体设施建设。
三、工作程序
(一)改造程序
1、村申请
(1)村两委人员签字同意的会议记录;提出异议的人员及其原因。
(2)95%以上村民代表签字同意的会议记录;
(3)95%以上住户签字同意的征求意见的会议材料。
(4)未签字户的材料(内容包括:户数、比例、原因、处理方案、姓名及电话等)。
(5)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申请书。
2、乡镇预审
(1)乡镇党政联席会议人员签字同意并加盖公章的会议记录;
(2)提出异议的人员及其原因;
(3)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申请书。
3、县征收办审查
县征收办联合相关部门对乡镇和村提供的上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进村入户、座谈征询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其可行性。审查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二)制定改造方案
1、基本情况。城中村改造项目名称、项目四至位置、占地面积、房屋调查表、村庄现状图。
2、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3、城中村改造方案(包括建筑容积率、高度、密度、绿化面积及配建水、电、暖、排水、燃气、道路、通信、信报箱、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
4、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
5、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
6、村集体资产保障方案。
7、渣土处置方案。
8、建设和回迁方案。明确回迁楼的占地位置、楼号、总套数、总建筑面积户型分布,并标示在规划总平面图上。
改造方案经县征收办联合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可行后,由乡镇政府监督村委会征询村民意见,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由乡镇政府报县政府审定。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五
县农办廖海英
根据要求,现将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
在桐乡、长兴、安吉、桐庐、遂昌等地的实地考察以及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受最深的、触动最大的是创业、创新、规划、整合、融合、经营等字眼。长兴的中心村培育、安吉的美丽乡村、桐庐的秀美乡村、遂昌的洁净乡村,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创业创新氛围浓。创业创新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创新,在行动中创业。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和城乡统筹建设,桐乡进行了“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新市镇为依托,开展了区域建设用地、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优化调整,既加快了要素向新市镇集聚进程,也拓展了市镇、工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农民新村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设施与城市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一轮的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城市、现代家园、现代市民的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功能区分,把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逐步引导到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城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拓展和层次提升。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安吉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担保公司,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县信用联社1200万元作为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引领标准高。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更是发展力。如,长兴把加强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目前已编制的规划19个,应修编的规划2个,需新编的规划13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县域一体化规划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全县区域的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一核心三组团”、中心村、一般村的规划布局,突出抓紧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详规》,按照平原水乡、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设置100个左右的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借助浙大规划设计专业教授、专家的力量,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龙头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小城镇和村庄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使全县各项规划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安吉县在“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目标指导下,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资源整合力度大。整合资源就是握指成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桐庐县自2007年起就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村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下发文件,以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现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整合范围主要是涉及财政性资金的新农村建设到村项目,项目资源整合,将依据“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预算,统筹安排、明确分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踏勘、统一论证、统一审定、统一验收、统一专户”的要求进行使用。长兴等6县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支撑的投入体系,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遂昌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立了以工商资本为引领、以村级组织为主导、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农户和工商业主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产业文化融合深。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创建的灵魂所在。如长兴、安吉,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桐庐的秀美乡村创建,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
经营美丽效益好。放大品牌效应、转化创建成果,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遂昌在区域范围旅游资质大同小异、景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改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从之前单一的政府、个体景区营销,走向政府引导、企业抱团、乡村融入、全民参与的合纵时代,以强大的营销合力,带动旅游业持续红火,以大旅游促进乡村建设。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二、我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我县自身独特的山水优势和产业优势,2010年起,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山里人家、湖畔人居”的风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村小布局散。近年来通过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有3万多名农民向城镇、中心村转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了农村,空心村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全县169个行政村,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仅16个,所占比例不到10%,而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高达93个,占55%,另有19个村的人口还不到200人/村。
生态文明观需进一步树立。近年来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变,但村庄整治水平较低,只是简单的改水、改厕、改寮,村庄整洁、绿化、亮化、美化程度低,赤膊墙还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改变乱扔垃圾、乱倒脏水的不良习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佳。
农业产业需要提升。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另外,农村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食用菌产业占据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
三、几点启示
山水童话乡村是美丽乡村在云和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寻找差别,差异发展,赋予山水童话乡村新的内涵和外延,调结构、增活力、强保障、夯基础,着力构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进一步开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新局面。
基本原则:一是统筹发展,将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做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一规划;二是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三是特色发展,立足云和,兼容并蓄、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不断累积、形成、体现、展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四是生态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彰显生态优势。
基本要求:一是特色化,要彰显云和魅力,突出云和特色,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可复制的“童话乡村”;二是品牌化,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把“童话乡村”作为一张国家级名片来打造,形成云和特色的品牌,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三是系统化,要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将整个农村作为一个系统来创建和谋划,整体推进;四是项目化,要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进度、质量的要求都要十分具体,不能空泛含糊,确保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五是有序化,要分类、分期、分批启动,整体有序地实现建设“童话乡村”目标。
(一)实现路径
1.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调整行政区划布局。通过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等系列规划,围绕“一城三镇”平台,加快行政村撤并,完善农村空间布局,按照“撒并自然村、迁移高山村、建设中心村、做强小集镇”思路,做大乡镇,改变乡村小而散的现状。二是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促进进城的农民享受城里居民同样的政策和待遇,使农民变为市民。三是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转政策。鼓励下山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程序,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使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2.加快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升级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支持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和集群理念,围绕建设“中国生态黑木耳生产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浙江生态绿茶基地”目标,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建设“中国木制玩具创造基地”、“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三是加快以旅游景区开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山水资源、玩具产业和“小县大城”优势,形成滨水休闲、民俗休闲、乡村休闲、生态休闲和产业休闲互促互动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最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
3.营造童话意境。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对村庄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加大乡村童话文化识别设施建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户外休闲场所建立童话故事宣传牌、童话故事个体或系列雕塑,或是将农房打造为一个故事背景或者场所,增加童话色彩。三是农房外墙立面改造。在农房墙面绘制童话故事、童话标识,或者涂上童话般的颜色,让人全方位感受到童话乐趣。四是建设童话景观带。对村边、路边、水边、庭院及房前屋后进行特色景观化建设,打造出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四季变化、梦幻般的景观带。
4.提升童话人文。一是通过建设中国木玩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木玩与幼教、动漫相结合,并把云和本源的童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童话融入到农村,促使木玩文化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建设童话展示馆、童话体验园、童话人家等措施使世界经典童话故事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本土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月等活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玩具文化、船帮文化、女神文化资源,建设“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之乡,推动本土文化充分彰显;四是开展村民素质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五是加快完善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建设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六是以“网格管理、阳光服务”为抓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温暖、亲和、透明、全覆盖和无差异的阳光理念融入农村管理服务中,拉近干群关系,促使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二)具体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继续深化、细化《云和县“山水童话乡村”发展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云和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一手抓村庄环境治理,一手抓人口集中居住,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捆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2.坚持典型示范,科学引导。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树立梅湾村等童话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东、中、西三大区域协同推进的“童话乡村”布局。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是工作责任主体、村庄是落实行动的区域,农民是落实行动的行动主体,要尊重并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童话乡村”的建设中来。
3.坚持整合资源,注重经营。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资源,多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财力、物力、精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童话乡村”建设的乡村。
对建设“童话乡村”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项目对接和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向省市申报重点建设项目,乡镇、村主动规划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层层抓项目落实和项目建设的机制。农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培养营销人才,充分运用营销战略,整合旅游、农业等营销资源,推动乡村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组织领导,强化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山水童话乡村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领导小组根据“童话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乡村申报情况,确定每一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及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统筹确定全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项目安排表,落实相关部门、乡镇、村具体实施,并负责督查指导。每个重点建设村由一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一个部门联系。专门成立技术指导组,驻村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污水治理和垃圾收集处理的日常管理和公共设施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对“童话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乡镇、行政村进行“以奖代补”。
美丽乡村项目策划报告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xx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到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浙江桐庐县狄蒲村、环溪村,南京江宁区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初步思路。
一是重视规划设计。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标准。在建设之前,每个村庄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规划院所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发展目标定位、村庄形态、建设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反复论证。有的规划非常详细,小到一条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体的规划或设计,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比如桐庐县的狄蒲村,一个牛棚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时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颇具创意。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丽乡村还是和传统农村一样,鸡窝牛圈,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电线交错,是谈不上美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路、水、厕和旧房。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治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之美丽要义。每个村庄都把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农民上楼,不拿土地作文章与民争利。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大拆大建来建设的,都是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使农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在桐庐环溪村我们看到,有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有旧房老屋,相互映衬,别具风格。郝堂村在建设中,则提出了“尊重农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们有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资源,有的则是无中生有“打造”资源,但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特色和支撑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视文化的保留传承。文化是魂,是一个村庄的精气神,没有文化的村庄终行将不远。对于文化的认知、保护、运用,所考察的这几个村庄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了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庄内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他们根据民间传说,不惜在村子主干道上修一座坟茔来传承弘扬宗族文化。
通过对国内几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由衷感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xx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村日益式微的趋势没有好转。虽然有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生活的保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几天,李克强总理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不在“楼”,而在“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建设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亿万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保留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说“物”的建设是硬杠杠,那么文化则是乡村的软指标。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构建起了中华文明的华丽殿堂。农村文化有哪些?概括来说就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对人们影响最大。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因此在农村“家”文化对农民有着更大的意义。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民的小家呵护好。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视家的观念。而纵观几个建设比较成功的几个美丽乡村,他们就非常注重对家的保护。村庄建起了新居,为什么颓废衷败的老房旧居不拆掉?为什么狄蒲的申屠氏祠堂历经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为什么郝堂村依山就势建房而不强求农民集中居住?说到底,就是看到并尊重了农民对家园、家庭的珍惜和浓重情结。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所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对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别久居城市的人们,长期面对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嚣,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让心灵得到平复,灵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由此,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是保证发展持续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而美丽乡村契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几个村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持续性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较大,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向上争取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几个村庄当中,都是在当地政府强力支持下推进的,这也是克服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高标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和建设定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要高度重视,认真保护,深入挖掘,做好传承。建议由市里牵头,尽快启动相关规划设计,依托村庄自身的特色或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强化考评,激发动力。围绕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