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我们应该思考9、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梵高篇一
梵高的黄色梵高,一位疯狂的天才画家。他也许代表的是忧郁的蓝色,象征着鲜血的红色,又或者是充满绝望的灰色?都不是。他的颜色,一定是金黄色。
梵高有一种对黄色的执着。无论是他的那座“黄屋”,还是一片片金黄的麦田,都能看出他对于黄色的那份喜爱。他曾在许多画作中大量使用黄色,虽然我们不知道原因,但他的黄色,绝不仅仅是“喜爱”二字就能概括的。
梵高的黄色,更多的意义在于对“生”的希望。梵高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怀抱着荣耀家族的梦想去当一名宗教工作者,即使当时他刚经历过爱情的绝望,但他依然抱着希望前行。又比如,他在阿尔居住的`那段时间里,梦想着能建立一个“画家之家”。最终,却以割去右耳的结局结束。我能体会到,梵高对于“生”的希望是多么强烈啊!他对幸福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从来没有对现实低头。
自杀前,他的世界依然是扭曲的,虽然死亡和乌鸦已经团团将他围住,但那金色的麦田,就是他最后的希望啊!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交错着,构成了梵高生命中最明显,最美丽的黄色。
梵高死后,梵高的黄色仍然活着,活得更耀眼了。他的黄色在画作和历史上,都给了人们一种生命之火,无尽地燃烧着。
其实,你可以这么理解梵高的黄色:梵高生前,黄色是梵高的生命之光;梵高死后,他的黄色是他给今天的人们的那束“生命之光”。
梵高篇二
合上了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还在脑子里回响。
梵高最后最后的激情创作是在阿尔,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在那里有强烈的阳光与恐怖的西北风,梵高每天早上背上画架,晚上带着幅满意的作品,赶着黑夜归来。阿尔恶劣的天气,营养不良,失眠,长期的精神亢奋(这是他画画的唯一动力),他患了可怕的癫痫病(更像是精神分裂)。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一个妓,他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一旦在理智恢复时,又开始创作。可是随着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渐消退。为了不给他弟弟增加负担(梵高从开始绘画时,经济来源都是弟弟提供的,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结束了生命。而他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绘画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品,被后人景仰膜拜。
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他用十年的时间表达着他的艺术。他在阿尔画的“向日葵”,被当时的一位欣赏艺术的医生说:“我这一身,如果能创作这一幅画,就成功了。”不论在恶劣的煤矿,还是精神极度痛苦的阿尔,他都认为绘画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动力。有人说,只要长期的坚持一件事,不管怎样也会成功。或者更准确的说,长期从事时,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单纯对事业的追求。
梵高篇三
梵高,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现在,人们争相购买他的画。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惊人画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画家之路上充满荆棘,在19世纪,印象派画家是不太为人们所认可的。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于是,他走上了这条荆棘之路。
一、体验·懂得。
他当画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纳日。在这里,他为了更好的了解旷工们,得到矿工们的信任。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间房,他和矿工过着一样的生活。他用他的工资去帮助矿工,他和矿工们一样穷。这样他才懂得矿工们,他才能成为一个能把所有的矿工画在一张画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体验过,才会懂得。
二、艰苦·坚强。
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们嫌弃他和议论他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被嫌弃过,被人议论,但是,这有算什么呢?他爱的是画画;他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但是,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坚持下去的一定会成功;他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们的议论中。他生活在只有一点点钱这种艰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我们要坚强。
三、爱·恨。
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三爱三别。
第一次,是在巴黎。他爱上了一个叫乌苏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爱他,她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夫了。本来被爱改变得活泼的小伙子,又变回来原先那个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他爱上了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人。在他的朋友们和他的亲戚们中,只有一个人支持着他,其它人都反对他。慢慢的她也不爱他啦。于是他就离开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纽恩南。一个叫玛高特的女人爱上了他,他也爱她。但是,人们认为梵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认为梵高配不上玛高特,玛高特的姐姐们和母亲也不同意。但玛高特深爱着他,于是她自杀了。
爱恨之间,凡高体验了人世间的痛苦和美妙,了解了那时的人的无知。
《梵高传》是一本好书,在与这本书的交谈之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梵高篇四
这是我的第一本与画家生平有关的书,之前对梵高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幅《向日葵》上,读完最深的感觉是一种压抑和孤独之感,果然想要与现实作对就要承受不寻常的质疑和无人理解的孤独。还好,梵高还有弟弟——一个即使会吐槽他但仍然爱他支持他相信他的弟弟。家人的支持永远都是那么重要,在这群港湾里好像连愧疚都会变成是一种坚强。
每一次,整幅的画面占据书页,金黄色的麦田大片大片,没有一句对白,我都能感受到梵高奔走于自然又陶醉又孤单的心情,或许独处的静谧过后,我们能走进紫罗兰色的神秘世界里,那里所有的真善美都纯粹的让我们心疼心动又欣喜。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等待好友到来的那段日子,在向日葵地里,他采下几株娇艳的向日葵,插入瓶中,又精心对照、勾勒,最后完成可以装饰卧室的温馨之作,美丽且永恒。在生活中我们也曾这样等待,无论是那个放在心间的朋友,还是那个被世界接受和理解的机会。
最后,分享一句最触动我的句子:我希望你将拥有的家庭之于你就像大自然之于我一样。我没有妻小,孑然一身,当我看着麦穗、松枝和草叶片时,却感到无比安心。当我来到当我来到郊外作画,我就能感觉到联系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之处。
最大的治愈也许就是离开这些喧嚣,走进自然吧。
梵高篇五
我看见您了,在金色的麦田之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而您却一言不发,伫立在阡陌之上,想过去与您聊聊天,可天气却骤变——狂风突然袭来,麦穗不再闪耀,而是在乌云之下翻滚,乌鸦不断地从深蓝色的天空划过,我惊恐地望着天空,还没回过神来,一声枪响结束了这一切——结束了您这些年来的痛苦。
这情景正如您19天以前所作的《麦田群鸦》,您最爱的麦田,配上令人恐惧的暴风天,以及您的最后一封信:“我将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那是自杀的预告吗?或许是最后一次向世人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与痛苦?可他们是吝啬的,他们没有给您机会,他们说您就是个疯子!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像《吃马铃薯的人》那样凝重,沉闷。先生,您还记得吗?年轻时,您在爱情上屡屡受挫,被人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并且当地人又排斥您,于是您患着精神疾病来到了您弟弟那里。尽管每天都被病痛折磨,您也坚持作画来慰藉自己。可惜啊,个人的悲哀源于时代的悲哀,那个时代的人们审美不同,对您的画毫无兴趣。于是,您在激动之下画出了《麦田群鸦》,之后饮弹自尽来获得解脱。然而,疼痛虽然结束了,人们却说您这是消极逃避现实。可,您不是神,您也是凡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您并不能承受所有人的痛苦,您尽力了,您已能在精神病魔的控制下创作出绝世佳作。
但是先生,为什么您一言不发呢?难道您仍然觉得很孤独?您曾经说过:“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是的,我今天来到这星夜下空荡荡的大厅,看着无名的墙上挂着没有边框的头像,看着这饱经风霜的脸上写着痛苦,就是想告诉您,您的痛苦得到了回报,全世界都在仰慕您,您的画作被视为珍品,您不再孤独。
梵高篇六
领会传记是遵循“既表达了历史的真相,又注意到表达的艺术水平”这―基本原则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学习梵高克服重重困难,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
以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方式进行。
一、导入新课。
1990年,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爆出新闻:百年前穷困潦倒、饮弹自尽的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的一幅名为《加歇医生》的油画,以8250万美元的中标价,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梵高何许人也?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对他如此地推崇倍至呢?今天,我们米学习美国著名传记文学作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中的一段节选。窥――斑可见全貌,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梵高对艺术的执著精神。
二、指导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说了――件什么事?(梵高创作《吃土豆的人》的过程。)。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时间顺序;大量的心理描写。)。
三、课堂讨论。
1.为什么梵高认为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当时的处境如何?
2.他立即离开了吗?为什么?
以上问题课文1---6自然段都有叙述,学生能点到就可以,不用展开讨论。
四、默读课文7--21自然段。体会梵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心世界的情感冲突。
1.请用,―句话概括《吃土豆的人》的创作过程。(梵高在12天里日夜作画,几易其稿,终于在最后一晚凭着记忆完成了经典名作《吃土豆的人》。)。
2.“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莱那样的作品。”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明确:温森特想要使这幅画说明的是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画是表现这些体力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的。
(画面上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明确:
1.梵高是一位善于暴露自我情感,最能叙述自我的人。
2。梵高这位易激动、急躁的荷兰人,有无穷的忍耐力,超越时空的思维和激情。
3.梵高寻求的是一种真情的自我表现方式和艺术的奇异性,同时显示了色彩的繁。
锐和情感的深度。
(学生能说个大概就可以了。只要能读懂梵高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超常付出就行。)。
补充:
人物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纪实文章。主要叙述传主某一时代、某一历史阶段的典型事例或一生的经历。以写作主体为划分标准,可分为自传与他传。
人物传记的写作,允许而且应该在真实的基础上,对传主作生动形象的描绘,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传主的精神风貌和成功业绩,借以丰富传主的形象,增强亲近感和可读性。对于梵高的生活,作者虽然是不曾亲眼所见,但在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艺术的加工。本文大量的心理描写将梵高在创作《吃土豆的人》过程中的情感冲突、矛盾痛苦、精神追求都作了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的描写,再现了艺;长大师追求艺术完美和创新的执著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渎性。
五、齐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明确:画中的人物将会随着艺术大师的不朽的生命而永远在世界各地流传,永放光芒。
六、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父母写一份1000字以上的小传。
要求:
1.交待清楚传主的一般情况(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家庭情况),主要经历、主要事迹(成就、著作、职务等)。
2.应尽可能地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及生活情趣。
3.在结构形式上可以灵活自由一些。不需写得如同一张简历表。
梵高篇七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2.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andmore,ibelieve,tocreatethegoodpriceis:hardwork,disappointment,andperseverance.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4.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
5.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6.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我结结巴巴地对她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
7.我想画出触动人心的素描,我想透过人物或风景所表达的,不是伤感的忧郁,而是真挚的悲伤。
8.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9.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10.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11.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12.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然后快步走过去,
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
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
我结结巴巴的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
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饿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绝不要以为故去的人永远逝去,只要有人活着,故去的人就永远活着,永远活着。
在它们活着的时候,他们遭受着为生存而斗争中的障碍与困难的不断压迫。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害怕敢帽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让我沿着我自己的道路奋斗吧,千万不要丧失勇气,不要松劲。
人们必须真正地爱他的同类,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具有这样的心。
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
了工作,为了成为艺术家,一个人需要爱。至少,要使他的作品不缺乏感情,他首先要自己感觉到这一点,并且,他要爱工作与爱生活。
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你知不知道,
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再艺术中的最最终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让我沿着我自己的道路奋斗吧,千万不要丧失勇气,不要松劲。
人们必须真正地爱他的同类,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具有这样的心。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
为了工作,为了成为艺术家,一个人需要爱。至少,要使他的作品不缺乏感情,他首先要自己感觉到这一点,并且,他要爱工作与爱生活。
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
梵高篇八
梵高的一生,是很极端的一生。青年时,志向想成为一名教士,并到最艰苦的矿场去传教,最后却发现教士的虚伪,并因此产生了对上帝的怀疑。之后,开始学画画,并开始疯狂一般的工作。的确,当人心中有某种无法宣泄的情绪时,往往会找一个方式来疏导它,更何况是像梵高这样内心极其澎湃的那种人。
性格决定命运,我一直非常相信这句话。天才也有天才的性格,而其性格往往都是异常的极端,却往往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无法合拍。平庸者有平庸者的性格,他们做事都是那么的到位,那么的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当然,主流,也就意味着平庸。
剑走偏锋,才能创出一套不同凡响的绝世武功,而正是因为走的偏锋,所以弄不好会极大的伤害习武者,所以绝顶高手与走火入魔者,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天才和疯子,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按常规出招,达到某种极致。
梵高的那幅巨作向日葵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吧,金黄色那是一种像太阳一般炽热的颜色,充满了生命力,野性的力量,一种扭曲的倔强,一种刺目的绚烂,但也是一种让人confusion的颜色,一种迷离的色彩。他的名画系列,向日葵和麦田系列给我们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吧。他的这两个系列的画,我也是喜欢的。
天才注定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孤独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庸才。所以我们大不可以用天才的孤独来安慰自己的孤独,来给自己阿q一下,来给自己麻醉一下。自从看了梵高的自传,他给我的感觉是一头在黑暗中受伤的野兽,独自在暗处舔着自己的伤口。他是那么地渴望爱情,那么地渴望友情,但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他第一次爱上了他表姐,才成为寡妇带着一个孩子的表姐,他那如潮水般汹涌的爱以及对画画的无比狂热却挣不到一分钱吓坏了其表姐,离他而去。受伤的梵高,和一个洗衣女工住在了一起,正如他在给其哥哥的信中所陈述到,她并不漂亮,也谈不上贤慧,但我有一个家了,还有一个孩子——洗衣女工与他人的孩子,我感到平静与幸福。然而,就连这种幸福也是不能长久的,由于梵高没有经济来源,完全靠其弟弟资助,他却全部用来买颜料和画布了,常常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在梵高的自传中,常常可以看到谈到他挨饿的情景,同时一收到他弟弟的钱后,又马上买工作原料,连挨饿也再所不惜。无法忍受这点的女工离开了她,并重操旧业.
对于友情,他与画家高更在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给其弟弟的信中写到,我是如此的孤单,常常会陷入绝望中。而高更的到来使他欣喜如狂。可是敏感神经质的他,却也没能和其好朋友一起工作多久。人太自我了,也就很难融入别人的世界,也很难让别人融入自己的世界。
梵高篇九
温森特梵高,一个一想起来就联系起他那幅狂热的绚丽的的向日葵的画家。我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他的画,一直对他有着一种同情才华横溢的落魄的艺术家的情感。今天终于把那本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看完了,从新的一个角度认识了他,并改变了对他那种同情的态度,换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着眼泪,想要记录点什么。泪水不是因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怜的终结,而是因为感动,一种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动。一种对生命的非凡热爱而感动的泪水。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过,他没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奥之外的亲人的排斥在外。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只有提奥,这个无私爱着他的弟弟,从最初每个月给他寄50法郎到后来每个月150法郎,提奥的一生跟他哥哥没有分开过,从这样的关系上讲。在梵高自杀死后的六个月后的前后几天,提奥也随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为了绘画四处流浪,不管是最初灰蒙蒙的博日纳里,还是找到艺术方向的纽恩南,他都是四处受尽白眼的人。在尘世生活中,他不擅长,太单纯,他不遵循人世间的生活规则,在艺术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狱里承受着(用我们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么样的煎熬,没有一分钱忍饥挨饿十天,发烧不止,或者是终日画画而被人认作疯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后让他走向自我灭亡道路的却是艺术上灵感的衰竭。虽然生活在最贫苦的尘世里,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苦过,只要他能画,他可以画,他就很快乐。最后因为精神分裂的折磨,导致他灵感衰竭,然后开枪自杀,那也没有让人觉得灰暗,反而觉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他要自己与自然沦为一体罢了。
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达的是他的思想,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闪烁的星星《星夜》,张扬的向日葵《向日葵》大概是我们在教材图画书上不陌生的一些画,那一颗颗呈漩涡状旋转的星星,是充满光芒的闪耀的力量,耀眼的黄色的向日葵是伸向天空渴望生活的一只只手。我没有办法在这样零乱的思绪中表达梵高的绘画意愿,但是我愿意抄下这段印象派画家聚会中的宣言,来宣扬他以及他们的美好的艺术表达意愿:
我们把性格看的比丑陋更重要。把痛苦看的比漂亮更重要,把赤裸裸的严酷现实看的比法国的所有财富更重要。
我们全盘接受生活,无须再道德上加以评断。我们认为娼妓和伯爵夫人,看门人和将军,农民和内阁部长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全都符合自然主要的要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梵高的最早的一个画家朋友说的那样,艺术的才华需要痛苦来滋养。也许正是因为在生活中的贫穷,不平等,才创造了他不懈追求艺术上的表达之路吧。他热爱生活的意愿从来没有放弃过,直到被精神分裂折磨到灵感消失殆尽。
作为一种对高高在上的情感,我感动于梵高的热爱生活,对艺术的狂热的精神。
仅此,肤浅地写完读后感,以此纪念这颗为艺术而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