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一
:儿童中国画入门》主要介绍国画的一些基本作画技法,引用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瓜果、花卉、飞鸟、虫鱼等。儿童通过《小灵童学画:儿童中国画入门》的学习,可以很快地掌握国画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国画的创作。
编辑推荐
《小灵童学画:儿童中国画入门》:我是快乐天才小画家。
目录
一、中国画简介
二、中国画的工具
三、国画笔、墨的介绍及使用
四、调色蘸水方法
五、范例及步骤
序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简称“国画”,是在美术领域内自成的独特体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创作出的绘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本书主要介绍国画的一些基本作画技法,引用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瓜果、花卉、飞鸟、虫鱼等。儿童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很快地掌握国画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国画的创作。
文摘
插图:
笔:国画用的毛笔,分为羊毫笔,它的特点是柔软、含水量大,用于画大片色块、浓淡变化明显;狼毫笔,其笔性硬,弹性强、出水快,用于勾勒线条,描画结构;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合制成的,刚柔适中,如“紫毫”、“白云”等,既能勾线,又能上色。笔分长、短、大、小,运用起来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画大幅的画用大笔,画小幅的画用小笔。
墨: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于画国画,松烟墨用于写书法。一般来说,画工笔,最好用研磨的墨,写意画,因用墨量大,可用书画墨汁。
纸:我们现在主要是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生宣纸渗水性强,常用于画写意画;熟宣纸不渗水,主要用于画工笔画。
砚: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分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每次用后要洗干净,除去砚中的原来干了的墨。
盛水容器:常用的有笔洗,小桶等,再准备一些废宣纸和旧毛巾,以作吸水之用。调色盒:用来装国画颜料,一般有白瓷盘、白瓷碟。画毡:以羊毛毡最好,旧棉布也可以代替。镇纸:用来压住宣纸的边,以防画纸移动。笔架:用来放置画笔。
印章和印泥:作品完成后需加盖印章。
颜料:中国画的颜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矿物质颜料,一般不透明,如石绿、石青等。另一类是植物质颜料,能与水一起渗化,不影响墨色。
四、调色蘸水方法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二
中国画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山水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国人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选择了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来导入新课。这样做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山水,是如何表现的?不能仅仅从看动画片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看。用一个直观的媒介让学生看到中国画中山是个什么样;水是个什么样;树是个什么样?让学生先有一个形象概念。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山水画》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个、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山水画的表现实际是主观大于客观,它和西方的风景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不是客观的照搬现实中风景,而是更多的表现心中最美的“桃花源”,所以观察、比例等在这里比不是那么的重要,更多的是主观情感的体现,所以教学中我让几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一棵树、一条河、一丛草,组合成一幅水墨画,从中我发现了学生习惯性的用线条(也就勾勒)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画中还讲究块面(也就是渲染)来丰富画面层次,这时结合前面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提醒学生在画面中要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有虚实关系,也就是用笔要有中锋与侧锋的变化,这样画面才会有黑、白、灰的层次、虚与实的关系。
学生先练习,再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三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的第1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分类、工具等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笔墨、韵味、形式等方面感受中国画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认识中国画,喜欢中国画。
本课以猜竞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拍卖画的价格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讲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简单讲解后为加深学生认知,出示国画作品,强化学生认识中国画的题材,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从中感受中国画带来的魅力。又通过中国画作品与实物的对比,层层深入教授中国画意在于似与不似之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本课我在准备的时候,内容比较丰富。相同的是内容多而导致整体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条理不够清晰,很多概念提出之后,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展开,例如:墨分五色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怎样分辨。其次,对比中国画环节,我在引导学生方面欠缺,对比阶段目标是导出写意与工笔两种技法,学生回答不对时,我没有做相应的指导。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再丰富、灵动一些和学生再贴切一些:例如:多欣赏。
还有就是,虽然知识点都能强调,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较为模糊、松散。问题设置不太明确,例如:写意、工笔引入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未能理解,学生回答不到点上。我的口头语也比较多,评价语言贫乏,经常重复学生回答。个别地方交代不清,引导不够,例如:写意画与工笔画这两种画法学生没有明白。语言也欠准确,例如:写意画中一句“画得简单”是不准确的。对比生活中的虾和齐白石笔下的虾找不同的问题,设计也欠层次与精准,显得宽泛。让学生盲目地猜,之后老师总结,不如提出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探索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1)导入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再多一些,比如:游戏,体验都是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3)提出问题要更加简洁,准确;
(4)评价语言要更加丰富;
(5)注重讲授知识的准确性。这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地成长,把课讲得越来越好。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四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祖国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国画教学在小学内较难开展,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对笔墨的运用技巧很难掌握。在中国画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认真观察,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竖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分多、少会产生浓墨、淡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学生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名词,如运用中锋、侧锋、勾线、点厾等。
二 、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道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以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习欲望。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中国画的临摹要临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俗话说得好,“学其上上,得其中中;学其中中,得其下下。” 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刚开始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____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容易学到的的事物,如一些房子、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____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其次,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技法上的收获,又要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中国画的欲望。
四、展示学生作品,给以评价。
为学生提供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国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学生心中的语言,了解学生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义“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学生情绪体验。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五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如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只有第第九册才形成了一个较多内容的单元。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美术总课时数的`减少(每周一节)。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中国画,还没有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的“图像冻结”方法,将一张“完整”的图画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虽然课堂内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
“儿童水墨教学可以从临摹开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笔一划模仿前人的方法,势必束缚少儿想像思维、压抑学习水墨的积极性,甚至把少儿教成小大人、小老头。”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再如:《水墨构成练习》。水墨以线条和墨块为造型语言,与西方构成的点、线、面有着某种默契的相通,把图案课和国画课结合起来,如国画中的各种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她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习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习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习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重要途径。我自己在小学时也接触过中国画,可能那时不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不但自己画,还要教学生画,才发现中国画教学是一个如此磨人的工作。
练习的时间又不可能很多。儿童水墨教学一般从临摹开始,由于材料、设备的原因可能连可怜的几课国画内容也会被省略不上。即使有课,主要手段也常是让学生临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就是示范。不单是平时上课,兴趣小组上课也是这样,因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中国画,还没有熟练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在少量的时间里,老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中,有两中教学方向,到现在为止我教的是传统国画:我先示范一张范画,学生便临摹,重复练习。我发现这样子学生国画学习缺少积极性,可能是画惯了儿童画,不习惯了,这样画画没有了生活体悟,让他们跨越几代文化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势必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目前素质教育提倡的主体性发展也格格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降低,虽然当他们画出一张完整的画后会有一点成就感,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安,可能这样的教法成人化比较严重,不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因此,我想试试另一种方向的毛笔画教学,就是用国画工具进行勾勒填色画儿童画,这种方法突出了儿童的趣味和想象,但是这样画出来的画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还能称之为国画吗!的确,新课程强调的要打破传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学习,但是,如果什么东西都拿来破,那传承又从何说起,又如何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散,可基本功怎样体现呢?这个问题从第一次国画课到现在都一直让我矛盾着。其实我还想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实物写生,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说到就能做好,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总说我们副科老师没有压力,可想到接下来会有各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烦恼,但必须要静下心,三思而后行,纯传统的国画肯定是讲究基础技巧的,由此,我是否应该坚持我的方法,但毋庸置疑,小学生初次接触国画,要打基础那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时间上不允许。如果就让学生用国画工具画儿童画,那是不是又失去了中国画的真谛呢?而现在所谓的创作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回事?用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讲:可能良好的功底只是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对小学生来讲,“创” 的主要内涵就是把学过的作品进行“套”和“变”的构思,“创”的成功建立在积累模仿作品的基础上。不止是小学生,大人也一样:比如要作一幅给老人祝寿的画,那么他立刻便在脑子中浮现曾经学习过的寿桃、绶(寿)带鸟或者青山、松树等,然后将他人的国画在构图尺寸等方面做适当变化。对于多数国画教师,模仿学习时间比较短;“创”则是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只有少数人能学会的。所以让小学生在传统国画中进行“创”真的很难。
但不管怎么说,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对他们文化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这是实践证明的,就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在学花鸟画之前对植物的了解真的很少,但经过几个暑假的国画培训,我不只是学了国画,更是在学习中认识了很多花花草草,还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长季节及药用价值等特点。而且,我发现经过恰当的引导,国画还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这些从学生的画画习惯和画面效果中都能体现出来,我们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造,画出个性,画出感情。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提问并谈一下自己对于中国画的初步认识及绘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2、展示名家徐湛的绘画过程,使学生感受画家的作画状态。
二、学生学习握笔和行笔
由教师演示握笔方式,让学生练习握笔。
教师演示各种运笔方式,让学生在宣纸上进行 直线、曲线和圆圈的练习,体验学习中国画的绘画乐趣。
三、课堂小结
学生虽然认识中国画所用工具,通过自我的实践能更加深刻了解中国的应用。再次体验中国的带来的水墨体验。为今后中国的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周 小蝌蚪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小蝌蚪,以及蝌蚪的游泳姿态。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长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展示课件游水的小蝌蚪,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
2、出示范画:学生欣赏教师范画,说一说与你之前的绘画有何不同,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首次通过国画的方式看到蝌蚪和水草的画法,为此感到新奇,表现出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时间过程中,多次尝试并实践,真正的体验到中国画水墨的乐趣。
第三周 小青鱼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用笔和用墨,学习中国画绘画技法。
2、学习用笔、用墨技法,提高运用笔墨的能力和控制力。注意用墨的浓、淡、干、湿、焦。
一、教师示范
1、出示鱼的结构,有学生总结鱼的组成结构。
2、用笔将水墨调和,调出淡墨,笔尖蘸浓墨,中锋行笔,一笔画出鱼头鱼身鱼尾。调墨时提提醒学生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
3、用水调淡三青,添加水草。
二、学生练习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艺术实践,让小蝌蚪在学生的笔下活灵活现。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握笔方式,并能调出淡浓墨色。熟练的用笔画出小青鱼,作品灵动。
第四周 白菜和辣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蔬果类的在中国的特别意义。
2、认识在中国画中的蔬菜的技法表现,学习白菜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用墨用水的比例调配。
教学准备:荷花图片,笔、墨、纸、中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白菜中国画在表现有特殊的深意,代表着财源广进。
2、教师示范:
白菜的画法:调淡墨,注意水多墨少;
笔尖蘸浓墨; 侧锋 画出白菜叶子; 用勾勒的方式画出白菜茎。
辣椒的画法:调曙红 水较少;笔尖蘸胭脂;
中锋行笔;点出梗部。
二、学生临摹
白菜的画法能使学生基本掌握水墨调配的比例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需要加大练习。欣赏名家作品开拓视野,为今后的中国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奠基石。
第五周 萝卜和蘑菇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萝卜侧锋的用笔墨,逐步掌握的笔墨特性,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一、教师示范
1、准备提斗笔,调曙红,笔尖蘸胭脂。注意:用水多调曙红。侧锋用笔。
2、逆锋用笔画萝卜叶子,勾勒叶筋。
3、准备小白云,调赭墨,画蘑菇头;勾勒蘑菇下半部分,注意两只蘑菇的前后遮挡关系。
二、学生实践
侧锋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大胆用笔,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笔墨有一定的帮助。学习中国画时一件趣事,保持平静的心态很重要。
第六周 南瓜和茄子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南瓜和茄子的绘画方法,掌握用笔、用墨的技巧。
一、导入
1、结合万圣节引出绘画课题,学生交流讨论的形态,各抒己见,调动学习积极性。
2、课件出示:各种南瓜的不同表情。
二、教师示范
1、调浓墨勾勒出南瓜形状;调硃镖,笔尖蘸曙红,侧锋用笔填色。
2、藤黄加花青 调出紫 中锋行笔画出茄子;墨色点出茄子梗。
教学反思: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在水墨和水色的调配比例掌握上还要适度。只能在今后的大量练习中加强、提高。
第七周 丝瓜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丝瓜生长习性及特点。
2、学习丝瓜的画法,掌握丝瓜叶子和藤枝的中锋运笔及顿挫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笔、墨、纸、色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
1、中白云 调藤黄加花青,画出不同形态的丝瓜
2、提斗笔 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掌装五出的叶子,浓墨勾勒叶筋。
3、狼毫笔 焦墨 中侧锋 顿挫画出枝藤。
二、学生实践
教师以身示范,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来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视适时辅导解答疑难。
教学反思:
丝瓜颜色的调配学生能较好的把握,在叶子的形状上以及水墨的调配比例还有待练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示范颜色的调配方法和具体比例,演示叶子的表现形态和墨色浓淡,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国画葡萄的绘画技法。
第八周 樱桃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所学蔬果内容的一体性。
一、课程导入
分发几粒樱桃,让学观察樱桃的果蒂和梗的位置关系。有学生总结其规律。尝一尝樱桃的味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演示
1、备小白云 调曙红(注意水色的比例较少)笔尖蘸胭脂;左右各一笔。注意:樱桃的疏散密集排列。
2、用叶筋笔勾勒出盘子,调淡花青,染盘子。蘸浓花青勾出盘子花纹。
二、学生练习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的樱桃的画法,樱桃的前后关系依靠胭脂区分
每个樱桃的前后关系。樱桃的聚散是学生本节课掌握的难点,整体性不够,每个樱桃过于分散。在此此方面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习构图的整体性。
第九周 荔枝的画法
教学目标:
1、讨论自主学习荔枝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一、图片导入
课件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荔枝形态和特点。尝试用你自己的语言学会总结。
二、教学过程
1、大白云 调曙红 左右各一笔;小叶筋笔点出斑点。
2、提斗笔 调淡墨 中侧锋画出叶子 叶子细长,焦墨勾勒叶脉。(注意分叶脉的生长关系)
3、焦墨 顿挫画出枝。
三、学生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为衔接上一课,巩固练习圆形果实的画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调色和用笔。绘画技巧得到加强。一幅完整的作品,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绘画兴趣,提升审美概念。
第十周 学生独立临摹、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名家名作,复习前几周作业。
一、欣赏导入
课件演示名家画作。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教师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以往学习知识,重新整合画面,尽自己所能临摹或创作。
二、艺术实践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
三、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讲述创作思路。学生相互评比。
2、学生相互欣赏评论。
3、教师总结并给与肯定,提出指导性意见,鼓励进步。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创作临摹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后及时掌握学生不足。学生评价阶段学生相互欣赏,取长补短自我反馈,在不足中逐渐成长,也调动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七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学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3.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4.教具、学具:课本、挂图、毛笔、国画颜料、宣纸、铅笔等
5.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中国画不同形式的作品、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先出示中国画各种形式的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b.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累审美经验,并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c.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形制有哪些?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3.a.如何评价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c.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制?(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制。从不同的形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
①气韵生动──实际指中国画的意境
②骨法用笔-----笔墨。“笔为墨骨,墨为笔充
③应物象形──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实际指中国画的形式
④随类赋彩-----色彩。“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⑤经营位置-----章法。
⑥传移模写──实际指中国画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范例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感的理解和把握,如:意境、形神、感性与理性,尤其是中国画如何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作简要分析。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审美体验(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1.谈自己对形式美感的感受。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并陈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2.分组写出赏析中国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外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绘画展览活动,学会品评、鉴赏不同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向。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小结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教师归纳并给予点评:同学们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师提示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让学生提前预习。
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篇八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齐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