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文化特色教学工作总结汇报 民族文化活动总结篇一
——浅谈利川市都亭二小学校美育
利川市都亭二小位于利川市解放东路269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以科学的管理为前提,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有效的教育科研为手段,以特色办学为突破,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遵循前人对于教育、特别是美育的深刻理解,从尊重历史、注重传承、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坚持把以美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孔子给学生定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就是最早的美育雏形。他说育人要“兴于诗,游于艺”、“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某种程度上说,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康的人格,学会如何感受生活,才是让一切知识学习有意义的前提。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少了绿洲一样枯燥单调,没有了生机;爱美是人之常情,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便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并且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它在每一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在校园学生的生活当中。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发展审美的能力,能给人带来活泼舒畅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美育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革命的事物的美的能力教育。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学校提出了美育特色的建设思路: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都亭二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育工作:
一、优化环境,以形育人。
1、美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几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的改造和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建立了绿色花园,设立了环境报栏,美术展示室,改善了校容校貌,建设了多媒体展示台,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感觉到美的享受。
在教室布置方面,处处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的标志。同时教室里贴的各种条幅、功课表值日生轮流表、评比表还有墙报以及各种扫除用具的布置与陈设都做了统一安排,使教室布置得典雅大方,文明舒适,卫生整洁,使学生置身于教室便有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之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
2、完善教师形象
在学校管理中,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
首先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的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美的仪表。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师要有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的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适的衣着,给学生体悟朴实、整洁的真正的美。
再次,教师要有美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做到侃侃而谈,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带动学生使用美的语言。
二、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学校以教学为主,美育必须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确立各学科的美育标准,并强调教师要把美育自觉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课本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融入美育教育的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教育,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校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比如语文课上,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深刻内涵美;数学课上,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缜密美、推理过程的逻辑美和空间几何图形的立体美;品德与社会课上,用精美课件向学生展示祖国的辉煌成就„„
三、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在学校美育管理中,课外活动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订并建全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体育、美术、环境等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健美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优化教育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和补充。学校这几年来特别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先后从学校经费中拨出专款,并根据学生的爱好,组织成立了校园广播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为此,我校在近几年来组织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参加“都亭小学幼儿园文艺演出”、“都亭二小第一届美术、书法大赛作品展”、“都亭二小网络作文大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红歌大赛、趣味活动比赛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而且还成立了文艺队、合唱队、绘画兴趣小组、板报小组、与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并组织学生看电影、看小说、看作文、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学生抱着一种浓厚的情趣去欣赏,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校还建立了多个特色校本课程,比如学校的主要项目: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莲响原生态舞蹈,学校舞蹈老师把肉莲响编排成了校园集体舞,全校师生在大课间跳起集体舞肉莲响,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了美育的空间,同时,也传承了祖国的民族文化。美育特色教育,促进了学生高雅情趣的形成,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个性品质;丰富的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学生儒雅气质和高雅品位的形成,为孩子成人之后创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 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学生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清明节向烈士林园敬献花圈,听英雄模范的事迹介绍,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带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文明,这些社会活动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学生美的想象。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经常带领学生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生活、人、事、物、的正确理解,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民族文化特色教学工作总结汇报 民族文化活动总结篇二
传承民族文化 彰显民族特色——福州民族中学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福州民族中学是福州地区唯一的一所省重点民族中学,坐落于罗源县西郊的笔架山麓,前迎金钟晴岚,左揽罗源湾碧波。1992年建校,2010年1月成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目前,学校占地119亩,校内黉舍巍峨,绿树扶疏,环境优雅宜人。现办学规模为45个教学班,在校生20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10人。
办学以来,我校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学校民族教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199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等领导先后来来校指导办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学目标提出殷切期望“办好目前这所民族中学,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建校以来,我校一直把构建民族特色作为办学目标之一,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委员会”,制定“构建民族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剪纸等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为了让民族文化更好地在学校传承,便于师生学习,学校成立民族题材校本资源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编成校本教材:《畲族文化读本》(初、高中),《畲族民歌》、《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共四本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用来普及民族文化知识。
2.创办文社,积累课程资源。创办了以畲族图腾凤凰为命名的《凤凰山》文社,吸纳培养少数民族社员,举办畲族史讲座,刊登民族文化作品。这些民族文化作品为积累课程资源提供了素材。
二、引入民族文化资源进课堂。
我校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引进课堂,渗透于各学科中。
1.引进美术课堂。在美术课中教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剪纸技能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2.引进体育课堂。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足发展,我校坚持以“四活动课”(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兴趣小组课、民族体育特长班课)为教育教学教研平台,辐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体育课是普及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组建兴趣小组,把“毽球”、“高脚”、“板鞋”、“蹴球”、“武术”、“陀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课外培训项目,发现和选拔特长新苗送入民族体育特长班,进行重点培养,为民族传统体育储备人才。
3.引进音乐课堂。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我校音乐组教师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畲族民歌、畲族舞蹈的教学与欣赏,让学生感受畲族音乐、舞蹈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畲族音乐、舞蹈的兴趣。同时将传统畲歌与融入现代元素的畲歌进行对比、演唱,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也让畲族音乐得到传承。
三、开展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为了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让民族文化入脑、入口、入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1.开展民族文化考察活动。每年我校利用暑期的夏令营活动,组织师生深入畲族聚集乡霍口,考察民族文化资源,收集畲族建筑、服饰、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等资料。
2.组织学生参观作品展览。2011年12月14日,我县著名的剪纸艺人朱学舜老师的畲族文化剪纸作品50多件在我校图书馆展出,吸引了本校很多师生。朱学舜老师并在我校现场指导畲族学生剪纸,气氛活跃、场面壮观,成了民中一道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线。
3.组织学生开展畲歌畲舞、畲族传统体育表演活动。我校组建了畲族合唱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如校艺术节民族歌舞表演,县畲乡“三月三”歌会、社区踩街宣传活动、畲族传统文化活动、省市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民族联谊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展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4.开设第二课堂,学畲语活动。经调查,我校每年招收的畲族生,初一新生中约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学生不会讲畲语。为了畲语的传承,学校利用本校畲族教师的有利资源专门开设了畲语第二课堂,指派懂畲语的兰阿炳、雷秀海两位老师讲授畲语,收到良好效果。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学畲家拳。我们学校每年都组织民族传统体育夏令营活动,安排部分有兴趣有一定潜质的汉畲学生深入福湖、竹里、八井等畲村,利用空闲时间邀请畲乡有武术功底或有民间体育爱好的乡亲给师生们进行示范表演。我们还邀请畲乡的老拳师雷明德等人,到学校进行现场表演和开设讲座, 这些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素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资源。使得具有畲族体育特色的 “畲家拳”、“斗牛”、“打尺寸”等在学生当中逐渐流行,这些活动不仅畲族学生积极参与,而且众多的汉族学生也纷纷加入其中,促进校园民族大融合。
6.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我校每年都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各年段都鼓励畲族生研究本民族的文化风情,参加成果展示。其中《畲舞翩翩》获得2013—2014年校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一等奖;《罗源畲畲族文化保护传承现状与对策》获得2015—·2016年校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一等奖。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了畲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四、进行民族文化特色课题研究。
随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扎实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题研究,打“特色牌”,走“特色之路”。
1.“十二五”期间民族文化课题研究。2013年,我校申报的《关于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探研》课题,被福州市教育研究院正式立项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2015年12月通过市级验收,结题了。我校以这课题研究为契机,深入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将其中较成熟的资料编辑成册,形成系统的资料。这些资料来源广泛,有文献,有少数民族研究专辑,有民间艺人专访等。为课堂教学中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奠定了基础。
2.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课题研究。2013年,我校申请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学校——校园畲族文化》课题立项为市级课题。2015年结题。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经验及成果,在《东南快报》、《中华民族宗教网》等报刊进行相应的报道。
五、主要成效:
1.畲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
通过多年来,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民族文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一是教师通过本项工作,积累相关知识,增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知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知识教育和宣传,有力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二是学生通过参加本项活动,了解了畲族文化知识,民族民间文化的普及面得到进一步拓展。
2.教师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老师们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开展民族文化研究,教师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3.学校办学品位和内涵得到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校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我校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代表福州市连续参加五届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两届分别获得男、女毽球团体第一名,男子单蹴第一名,男子双蹴第一名,以及2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等好成绩;陀螺队、蹴球队和雷伙斌等十五名队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可谓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坚实的课研能力,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校李炳坚老师担任第七届省民运会陀螺主裁判长,林引老师担任第七届民运会蹴球副主裁判长,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了省、市、县民宗局的表彰与肯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特别是近两年在畲歌的传唱挖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效颇大。畲族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被大众所知。以畲歌为例,由于没有文字,大多靠口头相传,现在年轻一代几乎都不会,传承的状况不理想。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这个非物质保护遗产,了解畲族文化。学校组织畲族合唱团精心排练,从声乐、舞蹈上下苦功,到霍口畲乡进行采风,并为合唱拍摄制作mv。这支mv很好地诠释了畲族特有的文化如乌米饭,乌石滩,凤凰髻等。这首畲族风情的歌曲参加了由美国《国际日报》和中美友好协会主办由美国pcc大学、美国科洛纳音乐学院、美国南加州爱乐乐团协办的首届国际华乐大赛,受到好评,获得了中国赛区合唱组一等奖。福州民族中学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同时《乌乌的歌》还在福州市第十四届、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现场展出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佳绩。
六、未来规划:
1.学校将更加重视民族文化进入学校工作,把它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开展。
2.民族文化进入学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有效方法。计划在校门口的广场中央树立体现民族团结主题的雕塑,在广场四周雕刻体现畲族文化元素的浮雕,并在校园内开设一个畲族文化展馆。在校园内全面推广民族文化,使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3.开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活动,现紧缺的是资金与人才。若能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校园指导,并与我校畲族教师一起成立研究会,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会有促进与帮助。
畲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的改善与改进,更需要创新与钻研的精神。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多种措施来保护传承畲族文化!让部分濒临消亡的民间文化精髓能代代相传!
福州民族中学20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