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优质8篇)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0 23:51:46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优质8篇)
    小编:书香墨

哲学是人类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广泛收集反馈意见,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总结的实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一2/17-2/18寒假作业(1)机动(1)2。

二2/21-2/25p1-p8  4。

三2/28-3/4p9-p14  机动(1)5。

四3/7-3/11p15-p21 4。

六3/21-3/25p27-p34  4。

七3/28-4/1p35-p39   机动(1)5。

八4/7-4/8p40 单元测验(1) 2清明节放假。

九4/11-4/15p41-p49 机动(1)5。

十4/18-4/22p50-p61 4。

十二5/4-5/6p68-p73  新课标第一网。

4

十三5/9-5/13p74-p83  机动(1)3劳动节放假。

十四5/16-5/20p84-p89  4。

十六5/30-6/3p96-p103  机动(1)4端午节放假。

十七6/7-6/10p104-p108  机动(1)5。

十八6/13-6/17p109-p114  4。

十九6/20-6/24总复习  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2011~20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一除法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数或几百几十除以一位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以及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建议: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结合具体情境引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主课题。

渗透1、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较好地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践活动安排《小小商店》。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买卖玩具中巩固算法,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二年、月、日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建议:

1、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必要的素材。

2、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3、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主课题。

实践活动安排《生日快乐》。

1、猜几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

2、小组活动:从猜猜各人的生日到统计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等。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__数学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三平移和旋转2。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内容为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教材通过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3、教材选择的素材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以及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表达“平移”和“旋转”等英语单词。

实践活动安排美丽的花边www.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数学__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四乘法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简单的估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者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4、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5、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产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现实需求。

6、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7、合理安排口算、笔算和估算,让不同计算方式相互支持,为学生自主地探索计算方法提供机会和保障。

8、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产生新的体验,提高计算能力。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用英语表达数学乘法算式。

实践活动安排游公园。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__数学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五观察物体2。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本单元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2、让学生同时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 空间观念。

3、不仅重视组织观察活动,而且重视组织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拼摆的活动,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表达“正面”和“上面”“侧面”等英语单词。

实践活动安排观察校园。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六千米和吨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好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千米,认识吨。

2、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主课题。

渗透介绍长度等一些量的产生以及各种测量工具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初步体会社会发展对数学的影响。

实践活动安排了解千米。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七轴对称图形2。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4、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主课题。

渗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实践活动安排奇妙的剪纸。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八认识分数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本单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二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4、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5、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主课题。

渗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

实践活动安排分水果。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第九。

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还安排了实践活动《我们的试验田》。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注意运用实例引出概念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3、重视为学生提供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

4、注意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

主课题渗透1、使学生能掌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英语单词。

2、能用英语来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实践活动安排我们的试验田。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第十。

单元统计4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还安排了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

2、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平均数。

3、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描述数据,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实际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价值,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锻炼实践能力。

主课题渗透1、使学生能掌握平均数这个概念的英语单词。

2、能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实践活动安排运动与身体变化。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11认识小数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通过探索,掌握一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合理组织内容,突出对一位小数的认识。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4、重视知识应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课题。

渗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新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安排收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的资料。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十二整理与复习5课时。

标1、复习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列式解答。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关系,能区分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认识季度。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和方法。

教材。

分析。

教学。

2、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数学。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给学生充分探索算法的空间,在探索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知道和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并能作出认定或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主课题。

渗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动运用有关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安排关注班级同学的身体变化,制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二

上课时间:3月17日, 累计课时:1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

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情境。提出课题。

播放音乐:。

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很想运动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出示图片。

问:你能根据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式,把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

老师归纳: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就是旋转,运动路线是直的就是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谈话: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

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问: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出示:小房图和小金鱼图。

观察小房图,问:你能看出向哪个方向平移?

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交流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手势。

学生观察。合作交流。你是怎么看的?

要找准平移前的点,再找到平移后的点,数数之间的格数。把书翻到24页画图形。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 与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四.绘制图形,巩固运用。

1.做试一试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

学生画图形。

学生尝试算,交流方法。

同桌检验。

美丽的花边。

上课时间:3月21日, 累计课时: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

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完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

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独立设计花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

两个小朋友的手抄报,一个是版面密密麻麻,而另一个的却是在每一小版块之间都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问: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老师:花边在报里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

二.实践操作。

1.感知。

出示报纸上的放大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尝试操作。

出示书上画一画第一个图案。

3.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问:你自己在制作时候都注意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画的,你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老师小结: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4.再次操作。

完成画一画的第2个图案。

学习过程:

学生比一比,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是怎么制作的?组内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回答。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三

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第44~46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页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

第51~5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编排的三道思考题都与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直接有关,对理解分数意义和发展数感十分有益。

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一个集合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集合,“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其次是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学假分数。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这一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练一练”和练习六通过写分数和解释分数,进一步体会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如“练一练”写分数时,要看懂每幅图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几份涂了颜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围绕分数意义展开的。又如练习六第2题在三个图里涂色表示23,从中体会看作单位“1”的对象不同,各次涂色的桃的个数也不同。第3题说分数的意义,是以后分析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思路。由第(1)小题作了示范,要求说清楚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几份。第5题写成的两个分数有相同的单位“1”,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1份的分数也不同。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三个内涵会有整体的感受。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例2之前,学生接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例2和例3陆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然后把以前认识的分数和例题里新认识的分数进行比较、分类,得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2以分数单位为知识生长点,通过推理表示出假分数。先在三个同样的圆里涂颜色分别表示14、34和44,从已经认识的分数带出44,并通过说说每个分数各有几个14,理解44的意义,初步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再在图形中涂颜色表示5个14,利用“5个14是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看图写出54,再次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理解1个圆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2个圆非常重要,不仅直观感受54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以后认识带分数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例3继续教学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先出现三个分母都是5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各有几个15,并在图形里涂颜色表示。这样的安排充分利用例2的基础,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说和画的活动中主动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而且,学生经历四分之几到五分之几的扩展,对其他分母的分数意义也能理解了。

例2和例3先后出现七个分数,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子比分母大的以及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各种情况,这就具备了教学真分数、假分数的条件。教材的安排是先比较各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把七个分数分成两类,分别定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按分子、分母的大小,往往把七个分数分成三类,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学时只要把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与分母相等这两类分数合并起来,指出它们都是假分数。

练习七第1~4题是配合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编排的。第1题在直线上指出表示各分数的点,是再次体会分数的意义。三小题里的分数分别表示几个12、几个13和几个15。依次读读各组的分数,找出其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巩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看看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点各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初步体会真分数比1小,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大于1,进一步充实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在解答第4题时,需要运用这些认识,才能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表达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地球表面有71100被海洋覆盖,地球的表面是整体,把它看作单位“1”;被海洋覆盖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整体的71100。事实上,分数的应用不局限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范畴,还经常用来表示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能表示两个同类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正是例4、例5的编排意图。

例4利用直观的图画,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分数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图画里一条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另一条黄彩带和红彩带中的一份同样长,很容易看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教材要求学生表达得出14的思考,仔细体会其中的推理: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因为黄彩带与红彩带的1份同样长,所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学会思考是这道例题的教学要求,但不要机械套用某种语言模式。要抓住分数的意义,体会黄彩带与红彩带的长度关系。“试一试”是例题的延伸,红彩带仍旧平均分成4份,蓝彩带的长与红彩带里的3份同样长,是红彩带的34。从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到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34,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

例5在红彩带的下面画绿彩带,体会“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这个关系的含义。以画促思是例题的编写特点,如果让学生先猜一猜画出的绿彩带比红彩带长还是短,并说出理由,既能激起兴趣,又能引发思考。“试一试”把花彩带的长与红彩带的长相互比较,提出了两个问题。体会两个问题不同,辨清各是什么彩带与什么彩带相比,才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要联系图画,理解前一个问题是花彩带与红彩带比,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花彩带的长有这样的7份。后一个问题是红彩带与花彩带比,把花彩带平均分成7份,红彩带的长是这样的4份。

练习七第5~8题配合例5的教学。这些题分别通过线段图、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统计图呈现数量,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经常用分数表示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必须分析谁和谁比,找到作为单位“1”的数量。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6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试一试”“练一练”里应用这种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和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历来是教学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例题里安排两次分饼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每人分得的块数是饼的块数分饼的人数,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发现规律。第一次分饼活动,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在表现场景的图画里,能清楚看到饼的块数比分的人数少,每人分得的饼不满1块;在列出的算式里,被除数小于除数,商比1小。这些矛盾激起学生动手分一分的愿望。交流两种分法,不仅得出每人分得34块的结论,还要在第一种分法中理解3个14块是34块,在第二种分法中理解3块的14是34块。这些是分饼活动里的数学问题,是两种分法的本质区别。理解数学问题,能使分饼活动在头脑中留下清楚的印象。第二次分饼,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这次活动的特点是“想”出每人分得的块数,要在前一次分饼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每人分得3个15块或3块的15得出结果。

让学生观察3÷4=34和3÷5=35,从数学现象里发现规律,用两种形式表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先用语言讲述和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在充分的交流中理解新知识。再写成字母组成的等式,并从除数不能是0,推断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建立新知识的数学模型。两种表达形式,前一种具体详细,后一种概括简明,可以看成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的两个层次。

“练一练”第1题既用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商,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更完整,掌握得更扎实。“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都是把较小计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计量单位的数,在五年级(上册)教学小数知识时,曾经解决过这些实际问题。现在再次出现这些问题,有两点变化:一是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较大单位的数写成分数;二是改写的范围不局限于进率是10、100或1000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还扩展到时间单位的改写。

练习八配合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而安排,除了分数与除法相互改写的练习外,还结合分数的意义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3题从1米平均分成3份到2米平均分成3份,结合图示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2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13米,是23米。这样的思路,经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里的两个问题既不相同,又有联系。求每人分得这袋糖的几分之几,要把这袋糖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如果写成算式是1÷5=15。求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可以通过2÷5=25(千克)计算,也可以通过每人分得2个15千克,是25千克的推理得到答案。在分别解答两个问题后,要进行比较,看到它们都是平均分的问题,都用除法计算;由于问题不同,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不同。在解答第5题时,联系已有的经验学生能直接写出得数。题目要求先填出得数,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是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都能用除法计算。在此基础上,第53页第10题就提出了列式求出答案的要求。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例7和例8主要教学带分数的知识,包括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假分数等于1或者大于1,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能写成带分数。例7和例8按这样的思路编排。

例7把44、105和287化成整数,其中的44和105分别在第38页例2和例3认识假分数时出现过。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又可以通过除法4÷4=1和10÷5=2算得它们分别等于1和2。因此,把44和105化成整数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而且思路与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交流的时候,把貌似不同的方法在本质上沟通起来,如画图形表示105,在里能够看到,5个15是1,10个15是2,从而体会分子除以分母是比较简便的方法。287在教材里首次出现,把它化成整数是在44和105化成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子除以分母很容易得出等于4。通过三个假分数化成整数的实例,教材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理解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都是特殊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特殊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其他假分数呢?这是许多学生的质疑,教材适时教学带分数的知识。先告诉学生,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虽然不能写成整数,但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形式,即写成带分数。然后以43为例,讲了把它写成带分数的思路以及带分数的写法和读法。43写成带分数的思路是把它分成33和13两部分,33是1,1和13合成的数是113。结合数轴有利于学生理解改写的思路,体会43写成113是合理的,它们可以用数轴上同一个点表示。还为例8的教学作了铺垫。

例8教学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教学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联系带分数的含义,借鉴43化成113的经验进行改写。无论是画图的方法还是推理的方法,都是把114分成84和34两部分,再把2和34合起来写成234。画图的方法比较形象,推理比较抽象,两种方法相结合最适宜多数学生,这一点可以在交流时实现。第二步通过除法计算改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种方法。联系第一步的推算经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11÷4商2表示从11个14里分出2个44(即84),并把它看成整数2;余数3表示还剩3个14。所以114是2和34合成的数,可以写作234。教材里没有讲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只在实例中体会和应用,不需要形成严密的文字形式的法则。

两道例题分别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第47页“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引导学生整理新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练一练”,把123、85等四个假分数分别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体会两种情况都要用分子除以分母的计算,最终化成不同形式的数是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是否存在倍数关系而决定的。

练习九第1~6题配合例7和例8的教学,其中第2题写出假分数和改写成带分数都要根据图意,一方面体会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形式,有利于理解带分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体会分子除以分母是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的方法,从而巩固例8教学的知识。第4题直线上面方框里的假分数,要根据分数单位以及几个13是三分之几的思路填写;直线下面方框里的带分数要根据带分数的概念填写,如1和23合成123、2和13合成213。如果再把各个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就能使假分数化成相应的带分数或整数。编排这道题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以及相互联系。另外,直线上下的33和1、63和2、93和3、123和4这四组数,要从每组的两个数都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每组的两个数可以互相改写等方面理解同组的数大小相等。尤其要思考1、2、3、4分别化成3的方法,为独立解答第5题作准备。第6题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学生可以联系多种分数知识进行思考。要鼓励策略多样,如56和76可以想分母相同,分子小的分数小;可以想5个16比7个16少;可以想56小于1,76大于1……交流各种思路和方法,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本单元只教学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不教学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因为小学教学里不进行带分数的四则计算,不需要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带分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假分数,因为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容易感受假分数的分数值。体会数值的大小,是建立数概念不可缺少的。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例9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从两个女孩比谁的彩带长的实际问题里提出比较05和34的大小的数学问题。相比较的两个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分数,联系已有的小数米相比,间接得到05和34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策略在以前是少见的,现在特地选编在例题里。另一种是把34化成小数,先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再得出34与05谁大、谁小。把不同形式的数变成相同形式,也是一种策略。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是例9教学的数学知识,只要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子除以分母,商写成小数就可以了。这些对学生来说是不困难的。有些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的商是循环小数,如“试一试”里的56,教材中有“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的指示。“试一试”选择925和56两个分数化成小数,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只能化成无限小数。至于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暂时不要深入研究。

例10教学小数化成分数,要应用小数的意义。只要回忆起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知识,把小数写成分数是很容易的。教材考虑到小数意义是以前的教材里教学的,*例10的问题情境激活旧知识有困难。所以,安排了“象”帮助学生回忆。先对学生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并把相应的0.3改写成310。然后让学生继续想两位小数、三位各表示几分之几,把0.13和0.213也改写成分数。

练习九第7~11题配合例9、例10的教学。第7题加强小数的意义,有利于把小数化成分数。第10、11两题都要比较一个小数与一个分数的大小,再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讲,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两个小数的大小,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两个分数的大小,都是可以的。要让学生体会哪种方法简便些。一般情况下,把分数化成小数这种方法好些,因为接着比两个小数的大小很容易。如果把小数化成分数,接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经常还要通分。再说,教材里还没有教学通分,采用化成分数的方法,暂时更不可取。与分数的知识,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教材选择了两种典型的方法和学生交流,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种方法是思考0.5米和3.4米的意义,凭数感进行比较。而且分别把0.5米、34米与1米相比,间接得到0.5和3.4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策略在以前是少见的,现在特地选编在例题里。另一种是把3.4化成小数,先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再得出3.4与0.5谁大.、谁小。把不同形式的数变成相同形式,也是一种策略。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是例9教学的数学知识,只要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子除以分母,商写成小数就可以了。这些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有些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的商是循环小数,如“试一试”里的56,教材中有“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的要求。“试一试”选择925和56两个分数化成小数,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只能化成无限小数。至于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暂时不要深入研究。

例10教学小数化成分数,要应用小数的意义。只要回忆起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知识,把小数写成分数是很容易的。教材考虑到小数意义是以前教学的,*例10的问题情境激活旧知有困难。所以,通过“大象”卡通的话帮助学生回忆。先对学生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并把相应的03改写成310。然后让学生继续想两位小数、三位各表示几分之几,把013和0213也改写成分数。

练习九第7~11题配合例9、例10的教学。第7题加强小数的意义,有利于把小数化成分数。第10、11题都要比较一个小数与一个分数的大小,从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讲,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都是可以的。要让学生体会哪种方法简便些。一般情况下,把分数化成小数这种方法好一些,因为接着比两个小数的大小很容易。如果把小数化成分数,接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经常还要通分。再说,教材里还没有教学通分,采用化成分数的方法,暂时不可取。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五

前几册教材里陆续教学了一些搜集、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还教学了条形图和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本单元教学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过去教学平均数,把主要精力放在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上,没有发挥平均数在统计活动里的作用。现在把它作为常用的统计量,突出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尤其是在分析一组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时的作用。而且,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也要学生经过探索而学会。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教学主线。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例题要解决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平均数的意义是重点,也是关键。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它的计算方法和现实应用都迎刃而解。

教学平均数的意义不是讲授,而是体验。让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里,在探索平均数的算法过程中不断体验、深化体会,逐渐了解。例题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步。

第一步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游戏情境,以学生喜欢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引入平均数。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中的个数表示在条形统计图上,要比较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由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显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绩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教材提示学生: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虽然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都是新概念,但由于学生有“平均分”为基础,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提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走出困境,把心向集中到平均数的学习上面。

第二步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生有平均分为基础,知道每份应分得同样多,还知道计算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是除法,总数除以分的份数得每份的个数。这些都是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重要资源。

教材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可以在条形统计图上移多补少,使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样多;也可以把各人套中的个数合起来平均分。无论哪种方法都清楚地体现了平均数的含义-四名男生套中的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让各人套中的个数都相同。所以说,这一步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在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同时也在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第三步通过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重温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有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经验,这一步教学要独立思考并加强交流。多数学生会选择把五名女生套中的个数先相加再平均分的方法,在得出平均每人套中6个以后,要在统计图上验证。如果吴燕拿出4个,史敏敏拿出1个,给刘晓娟添上2个、孙芸添上1个、沈明芳添上2个,她们每人套中的个数就相同了。这样的验证,不仅证明得数正确,而且是又一次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第四步比出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既给问题确定的答案,又体会了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状况。如四名男生中,李小纲套圈成绩最好,高于平均数;王宇的成绩正好是平均数;另两人的成绩低于平均数。平均数还能反映两组数据的差距,男生套得比女生准就是由平均数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分析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平均数是统计量的功能。

2.把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作为练习的重点。

教材不把计算平均数列为练习的主要内容,而是继续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具体含义,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算得的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描述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想想做做”第1、2两题是紧接着例题安排的,继续体会平均数是移多补少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的那个数量。第1题三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有的多、有的少,为了得到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铅笔,要从枝数多的笔筒里拿出1枝铅笔,放到枝数最少的笔筒里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了移多补少。第2题虽然不能动手移多补少,但在求出三条丝带平均长18厘米以后,能够想象这个平均数是最长的丝带短些,其余两条丝带长些的结果。

“想想做做”第3题和练习九第1题变换角度体验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状况。篮球队员平均身高160厘米,不是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一定是有些队员的身高超过160厘米,有些队员的身高低于160厘米,也会有身高恰巧160厘米的队员。同样,平均水深110厘米不是池塘处处水深110厘米,一定有些地方的水深超过110厘米,也有些地方的水深不到110厘米。

练习九第4题用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在算出平均每组植树棵数以后,比一比哪几组的植树棵数比平均数多,哪些组的植树棵树比平均数少。这些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均数进行思考。第8题可以用平均数分别反映男生和女生的体重情况,还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练习九第6题里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找到最高的身高和最低的身高,平均数一定在这个范围里面。先确定范围,再估计平均数要方便些。最后算出平均数,并与估计比一比,能充实估计的经验。

第十一单元    认识小数。

本单元是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买东西、量长度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比较两个或几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一位小数加法和减法。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教材编排比较小数的大小与小数加减计算,也是为了加强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小数,不给小数下定义,不揭示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法则,都是联系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的体验积累。

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第100~101页教学小数的意义,第102~103页比较小数的大小,第104~105页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107页单元练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现实素材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在写小数、认小数的活动中逐渐体会的,第100页编排了两道写小数的例题。本册教材在《认识分数》里教学的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几之几元是写小数的教学起点。第一道例题先回忆5分米是 米、4分米是 米,再告诉学生 米还可以写成0.5米、 米可以写成0.4米,并讲了0.5和0.4的读法。这道例题教学的是零点几的小数。第二道例题在回忆几角是十分之几元后,把1元2角和3元5角分别写成1.2元和3.5元。这道例题教学的是几点几的小数。通过两道例题把十分之几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学生初步感知了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这两道例题要突出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出来的,因而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后,教材先整理以前教学的自然数,指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再整理现在教学的小数,讲了小数的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简要地组织了已经认识的数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在与整数的比较中认识小数。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写小数、说小数的活动中体会一位数的意义。第1、2、3题是一个层次的设计,都是先写出(或想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再写出一位小数,重温例题的内容,加强十分之几的分数能写成一位小数的体验。第4题把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说成几元几角,具体解释了一位小数的意义,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第5题在数轴上写相应的小数,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分数,但学生在看数轴上的点写数时,会想到相应的分数,又一次体会了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

2.联系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102页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价钱贵和便宜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8和0.5这两个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想办法解决。无论是转化成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义。教材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把小数的意义落到实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有计划地出现了比较小数大小的各种情况,有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大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喜欢怎样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的编排是有层次的。第1~3题是在具体的情境里比较小数的大小,或是比两个长度、或是比两个钱数、或是比两个图形,都有较强的直观成份。要抓住用小数表示长度、钱数和图形大小的思考,突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第4题在数轴上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让学生体会一点几的小数大于零点几,二点几的小数大于一点几。这样,再进行第5题的比较就有基础了。第6题是应用比较小数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把比跳远名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比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再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根据小数的意义,探索加、减计算的方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了算。教材不想把法则作为“规定”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这是“需要”、这是“应该”。例题计算0.5加0.7的和,先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5元和0.7元分别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竖式计算,应该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与“7”上下对齐,这样就把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过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那一位上进1。理解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向小数减法迁移是很容易的。在计算2.4-1.8时,还要体会小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退1的方法,以及差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不能漏写。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充分的计算练习。第5题估计小数加、减的结果比1大还是比1小,是在能进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估计能促进对笔算的掌握。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有24瓶牛奶饮料,如果每箱可以装4瓶,可以装几箱?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解决过程,师生简单评价。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dd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除法一步计算和乘法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引入新课,指明学习任务,简明扼要。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学生搜集信息。

多媒体播放学生团体操表演的画面,指出:团体操表演是运动会上的又一项内容,并显示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

2.学生说出所观察、搜集到的信息,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然后同桌交流,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先交流再解答。

4.个别汇报解决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表扬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

(二)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3.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练习,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汇报解决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法:

19600÷4÷2=1200(千克);。

29600÷2÷4=1200(千克)。

让学生充分说明算理,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2.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明确问题,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可能出现:

1954÷2÷3=159(张);。

2954÷3÷2=159(千克);。

33×2=6(场)954÷6=159(千克)。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有些问题既可以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

3.编题、解题。

教师先给出学生三个数:240、6和2,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这三个数编出一道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解决,互相检查。

4.分组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5、16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积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有些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解决,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方法。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篇八

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第44~46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页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

第51~5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编排的三道思考题都与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直接有关,对理解分数意义和发展数感十分有益。

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一个集合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集合,“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其次是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学假分数。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这一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练一练”和练习六通过写分数和解释分数,进一步体会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如“练一练”写分数时,要看懂每幅图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几份涂了颜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围绕分数意义展开的。又如练习六第2题在三个图里涂色表示23,从中体会看作单位“1”的对象不同,各次涂色的桃的个数也不同。第3题说分数的意义,是以后分析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思路。由第(1)小题作了示范,要求说清楚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几份。第5题写成的两个分数有相同的单位“1”,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1份的分数也不同。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三个内涵会有整体的感受。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例2之前,学生接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例2和例3陆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然后把以前认识的分数和例题里新认识的分数进行比较、分类,得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2以分数单位为知识生长点,通过推理表示出假分数。先在三个同样的圆里涂颜色分别表示14、34和44,从已经认识的分数带出44,并通过说说每个分数各有几个14,理解44的意义,初步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再在图形中涂颜色表示5个14,利用“5个14是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看图写出54,再次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理解1个圆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2个圆非常重要,不仅直观感受54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以后认识带分数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例3继续教学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先出现三个分母都是5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各有几个15,并在图形里涂颜色表示。这样的安排充分利用例2的基础,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说和画的活动中主动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而且,学生经历四分之几到五分之几的扩展,对其他分母的分数意义也能理解了。

例2和例3先后出现七个分数,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子比分母大的以及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各种情况,这就具备了教学真分数、假分数的条件。教材的安排是先比较各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把七个分数分成两类,分别定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按分子、分母的大小,往往把七个分数分成三类,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学时只要把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与分母相等这两类分数合并起来,指出它们都是假分数。

练习七第1~4题是配合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编排的。第1题在直线上指出表示各分数的点,是再次体会分数的意义。三小题里的分数分别表示几个12、几个13和几个15。依次读读各组的分数,找出其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巩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看看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点各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初步体会真分数比1小,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大于1,进一步充实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在解答第4题时,需要运用这些认识,才能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表达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地球表面有71100被海洋覆盖,地球的表面是整体,把它看作单位“1”;被海洋覆盖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整体的71100。事实上,分数的应用不局限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范畴,还经常用来表示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能表示两个同类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正是例4、例5的编排意图。

例4利用直观的图画,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分数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图画里一条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另一条黄彩带和红彩带中的一份同样长,很容易看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教材要求学生表达得出14的思考,仔细体会其中的推理: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因为黄彩带与红彩带的1份同样长,所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学会思考是这道例题的教学要求,但不要机械套用某种语言模式。要抓住分数的意义,体会黄彩带与红彩带的长度关系。“试一试”是例题的延伸,红彩带仍旧平均分成4份,蓝彩带的长与红彩带里的3份同样长,是红彩带的34。从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到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34,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

例5在红彩带的下面画绿彩带,体会“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这个关系的含义。以画促思是例题的编写特点,如果让学生先猜一猜画出的绿彩带比红彩带长还是短,并说出理由,既能激起兴趣,又能引发思考。“试一试”把花彩带的长与红彩带的长相互比较,提出了两个问题。体会两个问题不同,辨清各是什么彩带与什么彩带相比,才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要联系图画,理解前一个问题是花彩带与红彩带比,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花彩带的长有这样的7份。后一个问题是红彩带与花彩带比,把花彩带平均分成7份,红彩带的长是这样的4份。

练习七第5~8题配合例5的教学。这些题分别通过线段图、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统计图呈现数量,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经常用分数表示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必须分析谁和谁比,找到作为单位“1”的数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撰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并加以改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思考和总结,形成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以下是对某个项目的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部
报告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思考,同时也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和数据。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时,要确保其清晰可读,并与报告的主题相呼应。在写报告时,可以参考一些专业领
制定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任务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预测未来和分析趋势,以做出更明智的
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所有数据和信息都应该来源于可信的来源。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阅读这些报告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和视野。博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提供清晰的信息,并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主观性强的表达。报告的语气应该严谨和正式,符合专业写作的规范。通过研究报告范文,可以了解如何合理利用
在面对困境时,方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它们的方案设计值得我们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通过经验总结而得出的宝贵心得。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借助合适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以下是一些我自己
演讲稿需要注意语速、声音、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以增强演讲效果。如何写一篇有吸引力的演讲稿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以下演讲稿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示,无论是学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特定信息或观点的文稿,它具有向大众宣传、教育、影响和启发的功能,可以在各种场合和各个领域中使用。演讲稿需要重点突出主题,避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及时修正计划是很重要的,毕竟实际情况常常会出现偏差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
方案的制定要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合理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和里程碑。制定方案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确保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得到充分考虑。这些方案范例可以帮助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还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选择适当的总结方法和框架是写作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不论是在大型会议上还是在小型班会上,演讲稿都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控制时间和节奏。写演讲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演讲案例,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技巧。小编为大家整理
总结是一个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实用模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敬老院院长工作总
计划让我们更有目标感和紧迫感,不再盲目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时间的充裕度和实际可行性,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保持积极
总结是对过去的尊重,对未来的承诺。总结应该注重实用性,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示。农业物流现状论文篇一目前,环江
合同可以规避风险,提前约定双方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编写合同时,应考虑各种可能情况,以规避风险并保障双方权益。掌握合同的基本要素对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易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的过程。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写中国的心得体会篇
5.创新是指通过独特的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来创造新的想法、方法和解决方案。总结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语言简洁明了。下面是一些美食制作的小技巧和窍门,希望能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对未来的启示和警示。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准确、简明、全面的特点。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总结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做出计划。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了解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在阅读总结范文时,
感悟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无形的东西。如何将感悟分享给他人?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传递我们的感悟。接下来是一些有关感悟的文学作品,希望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经历,总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写总结时要注重围绕主题进行,避免过多的细节和无关内容。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同一
影视剧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总结的写作要注重逻辑性和组织性,以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性展开。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希望对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体现了个人的理解和领悟。怎样注重总结的个性化,让自己的总结更加独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做个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准确、结构完整和逻辑严密。如何编写一份有效、准确、有说服力的报告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报告中不同章节和内容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我们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写总结时要注意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饰词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20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
总结是一个对自己的回顾和反思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写总结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大
一个好的计划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一个完美的计划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实施策略。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的计划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总结要突出核心要点,避免在细节上过于深入,以免太过枯燥乏味。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来
合同是商业活动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意适用合同中的证明、解释和争议解决条款,避免因此产生法律纠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供
合同的解除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约定的条件,避免一方违约导致损失。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署合同之前,请确保您已充分了解其中的条款和义务。医疗卫生机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演讲稿是演讲者用来与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文本形式。使用生动的案例、个人经历或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吸引听众的兴趣。如果你正在为写演讲稿而发愁,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
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必要步骤。在总结中,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实例来说明和佐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提
报告是我们向他人展示自己工作成果和能力的机会,因此要注重报告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的精练准确。报告的主体部分应该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进行逻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
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合作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编写合同时应当注意合同的格式和排版,使其清晰易读。以下是一份合同样本,详细说明了各方的权益
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总结要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特点。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校园艺术节发言稿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梳理、总结和反思。在总结中,可以适当提出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展现自己的进取心和追求。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
总之,写好一份报告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便选择合适的信息。如果你对报告写作感到困惑,不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提升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和细节两个角度来总结。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它们涉及不同
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以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变故和困难。接下来,请大家一起
现代天文学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对我们认识宇宙、探索外层空间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怎样使总结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总结范文精心组织和
报告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如会议、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对所要报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
合同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合同的格式和结构要符合法律要求,并清晰易读。如果你对合同的写作有疑问,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和指导。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
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总结自己的表现。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有亮点,下面给出一些提升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从中探索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改进的方法。总结要有重点和亮点,突出自己的成果和贡献。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总结写作技巧和风
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避免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无效努力。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在现实中得以实施。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并有针对性
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写总结时要把握好时态,既要回顾过去,也要展望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
编写教案可以提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和组织,使信息更具清晰性和可读性。寻求同事或专家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请参考下面的报告,了解如何撰写
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我们的社交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总结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形成有说服力的论据,我们要注重实例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情况。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果您对方案制定有不清楚的地方,以下是一些专业
方案的可行性是评判其有效性的关键,需要考虑到资源、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跟进和监管,确保按计划进行。方案是指为解决某个问题或达成某个目标
总结是观察、思考和总结所得的结论和经验,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宝贵财富。当面临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利益关系。阅读下面这些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个人成长做出调整。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一些总结范文,希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展望。在总结过程中,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凸显关键信息。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
合同违约时,受损害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和赔偿。在合同签订前,要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合同签署后,双方应当妥善保管好合同文件,定期复查履行情况
人生中有许多琐事需要梳理和总结,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易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我
最后,我们需要在报告中列出参考文献,以便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报告中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可视化手段,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果。最后,希望大家在写报告过程中能
报告是一种向他人介绍、讲解某个课题或者某项工作成果的方式。撰写阶段是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本,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释。最后,我们可以和同事或朋友共享范文,进行交
在实施计划之前,必须仔细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时间节点,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以下是一些建立在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方案,具有
目标总结是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基础,我们需要定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总结和评估。写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如果你正在写总结而感到困惑,那么
宗教是人类对于信仰和灵性追求的表达,它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指引。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此次总结范文的收集是为了帮助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准确,避免使用太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总结范文,获得更多的写作思路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学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总结应该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客观评价,可以提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案例或实例,使总结更具说服力和可行性。在下面这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怎样使总结既能说到点子上又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
科技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评价是总结文章中对某个人、事物或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评论的部分。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希望大家
文化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总结是一种思考和思维的过程,我想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总结能力。每个人的总结风格和写作风格都有
报告还可以通过使用图表、表格和图示等可视化工具,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果。报告中的内容应该精确、详细,同时又不失逻辑性和可读性。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
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行动计划。每一个方案都应该从问题的核心出发,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案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
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资源的可行利用情况。需要提醒自己的是,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
总结是了解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严密,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跳跃和矛盾。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
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影响,做到公平公正。编写完美的方案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思考能力。制定方案时,吸取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案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确保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有效地运行。总结要注重语言的流畅与得体,使读者能够易于理解和接受。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
演讲稿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表达观点和主题的文学作品。演讲稿的练习要充分,不仅要熟悉稿子内容,还要注意口才和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每篇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从中学习到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时,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和学生充分参与。这份教案不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总结的写作要遵循逻辑和条理,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你的思考过程。以下是一些成功总结的要点和方法
报告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情况或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可以为人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建议。写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相关事物,并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应该具备客观性和中立性,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和不同角度的评价。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
合同的内容应明确明确,以避免纠纷的发生。合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明确双方的权益、设置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广州劳动合同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附上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心得,希望
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编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但不可完全照搬照抄。总结范文可以作为我
总结是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在思维上保持清晰和系统性。接下来是一篇总结范文的分享,希望对
学习和工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评价是总结文章中对某个人、事物或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评论的部分。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对
演讲稿的正文要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和阐述主题,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锻炼自己的演讲技巧和口才,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演讲的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提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它详细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每一堂课都需要有一份教案来指导教师的教学
报告是组织和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对事实进行梳理、整理和总结,使受众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在撰写报告前,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写总结的同时也是为了记录和留存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注意总结的重点,着重写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
演讲稿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能够清晰地展示演讲者的思路和观点。最后一定要通过多次的演练和实践,提高自信心和演讲的流利程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
合同涉及的范围广泛,既可以是商品交易,也可以是服务提供。撰写合同前,需明确合同的主体、目的、内容和约定事项,确保准确无误。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就某种交易、约定或
总结是一个反思过去、规划未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在写总结时,要注意格式规范,语法正确,字句通顺,使读者易于理解。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实用模板,可
总结是一种检视和评估自己所取得成绩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文章完美总结时,我们应该重点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请你参考下面的总结实例,或
报告的结果应该是科学、客观和具有说服力的,能够满足读者对问题的了解和解决的需求。在撰写报告前,我们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细致的调研和阅读,以便获得全面的了解。报
平衡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我们该如何均衡摄取各种营养呢?在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列出要点和关键词,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组织思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总结句式和词
在工作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工作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和提升。评价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教学行为的一种教学设计。教案要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设计不是固定的,要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大班
当我们面对一些新鲜事物时,我们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是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