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在撰写报告时,我们要注意适当运用引用和注释,引用相关研究和资料来支持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盘点的一些优秀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性。
调查人员:xxx。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二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三
沈北大学城各大学大学生。
通过qq、人人、微信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不仅体现在andriod、ios、windousphone三大阵营的竞争,还体现在功能机与智能机以及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多种竞争。大学生作为高科技的首先接受并乐于追崇者,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智能机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能很好的反映目前手机市场的概况。
调查标准:(1)分别统计智能机和功能机所占的比例;
(3)分别统计国际品牌和国产品牌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如下:
(一)智能机更受大学生喜爱。
在此次调查中我发现,智能手机更受大学生的喜爱,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智能机用户所占比重高达96.2%,仅仅3.5%的同学是功能机用户。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了解到,同学们日常上网冲浪,聊qq、人人以及微信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恰恰是智能机给了这些活动功能机所达不到的更好的体验。更炫目的特效,更便捷的操作,更多的流行元素等等这些,无不促使着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智能机。在市场强烈的竞争下,几经不存在智能机就一定价格高昂的惯例,甚至有些智能机的价格要低于功能机。所以我对那仅存的3.8%功能机用户很是不理解,为什么放弃更好的应用体验选择功能机呢?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原来这部分用户之所以选择功能机,除了不经常上网冲浪外,更在意的是智能机所带来的附加消费。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显示,智能机用户话费月消费大约在50元左右,而功能机用户话费月消费则在30元左右(当然,每天拿着电话和女朋友煲粥的除外)。智能机用户平均月消费远远高于功能机用户,而高出的这部分大多数都是智能机用户用来办理无线上网套餐所花费的,功能机用户往往不需要花费这部分额外消费。
(二)andriod系统普及更广。
以下几点:
(5)windousphone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不小的波折,如今微软携windousphone8强势来袭,并与诺基亚强强联合试图在智能机市场分一杯羹,但是众观每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windousphone8这个新兴操作系统想要与andriod和ios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国际品牌更受大家欢迎。
在本次调查问卷的最后我统计了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其中国际品牌占有率为66.8%而国产品牌只有33.2%,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本土品牌的价格低廉反而占有率低呢?通过问卷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国产手机还达不到国际大厂的做工精细度;
(2)国产手机的设计往往平庸而国际大厂却能很好的引用流行元素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3)国内高尖端技术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准存在差距;
(4)操作体验的巨大差距导致国产手机流失了大量用户;
(5)国产手机单纯的硬件堆积与国际大厂多年的底蕴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我们还是蛮爱国的,我们总是怀着热切的心情期待着又一款国产“神机”的发布,然后满怀期待的跑去体验店追逐我们心目中完美的“神器”,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好像期末突击复习一样,痛不欲生啊!国产手机往往是高规格硬件的堆积品,与国际大厂的产品相比,虽然在硬件上不输给对手,但是实际操作体验却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外形的设计要么平庸,要么有点某种街机的影子,使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全无。即没有拿得出手的突出领域也没有国际品牌的品牌效应,所以本土品牌打起了价格战。这其中又以小米手机为代表,在小米手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抢购狂潮之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如今饱受诟病的“雷军”还有整个手机市场的价格变动,国际大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这或许是我能看到的最积极的因素了。
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大学生选购手机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研作为一次实践活动,望老师予以采纳。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四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和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发现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是全体在校大学生,既包括本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也包括其他地域、其他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本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共有80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2份,对其中的72份进行整理分析。
大学生使用手机价格的结构分析。
就目前大学生而言,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价格主要在500-1000元之间,而1000-1500之间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手机都是由父母出钱为其购买,因此,大学生使用手机价格主要由父母决定,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愿意让学生使用中等价位的手机。
大学生的手机花费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费用主要集中在30-60元之间,而30元以下和60-90元也占据较大比例,这些费用在大学生月生活费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也就是说,大学生花费在手机话费上的花费影响到大学生该月的生活状况。如果大学生花费在手机上得费用过多,则可能影响到大学生该月的生活状况。
重大于女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一使用目的中占得比重不同;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和上网搜资料也占了相当大一个比重。
我们可以看出,一大半的学生都会有下意识的看手机的反应,这明显可以看出,手机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对手机已经形成了依赖。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40%的大学生忘带手机时会感觉讲话不褂12.67%的学生会觉得担心,因此,当大学生忘带手机时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会觉得不安,这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有相当程度的依赖。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五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详见下图分析)。
第八题。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第8题)。
针对依赖性,我们又设计了第14题,有70.1%的人在发信息的时候侃侃而谈,而面对面的时候却无话可说,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有手机他们会感到更踏实,从而与人交往的情况也更少了,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的缺陷,手机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直接沟通,甚至助长了孤独感。
十四题。
a61%。
(第14题)。
对于手机在充电的时候(第7题),57.5%的人偶尔玩手机,34%的人经常玩,而且,在上课的时候,70.7%的人偶尔玩手机,18.3%的人经常玩。对于以上的情况,手机成了他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他们的部分生活空间,让原本忙碌的大学生更懒于或挤不出时间来升级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更有甚者是沉迷于虚拟的网上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七题。
a
(第7题)。
现代社会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而不仅仅单纯的便携式通讯工具了。在本次对手机的认识的调查中(第2题),44.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38.5%的则把手机界定为具有通讯功能的娱乐设备,认为手机是便携式的通讯工具的仅占22%。可见,手机已经慢慢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了,把手机当作娱乐消遣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也因此助长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第二题。
ac。
37%。
(第2题)。
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生活用品开销的。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每个月一部分的生活费养手机,那必将会对学生本人还有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第十题。
d
b52%。
(第10题)。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六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立,消费受到很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等形式确定“高校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为了对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学生占53%,女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侍定的,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多数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一同学进行随机采。我们其采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针对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作为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僻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助,不歧视,塑造和谐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学生中,培养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七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目前,我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手机银行的认识和兴趣程度,预测未来手机银行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哪家银行?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二)、您办理银行业务的频率?
1、几乎每天。
2、每隔两三天。
3、每隔一周。
4、十天或半月。
5、一月左右。
6、几乎不去。
7、说不好。
(三)、您现在办理了哪些电子银行服务?
1、个人网上银行。
3、电话银行。
(四)、您使用哪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五)、您使用手机银行多少时间?
1、最近刚使用。
2、半年左右。
3、一年左右。
4、两年左右。
5、两年以上。
(六)、促使您办理手机银行的原因是?
1、业务需要。
2、方便快捷。
3、银行促销活动。
4、银行人员推荐。
5、亲朋好友推荐。
7、其他。
(七)、您是通过哪种方法了解手机银行的?
1、手机宣传短信。
2、网络宣传。
3、媒体广告。
4、银行业务宣传册。
5、亲朋好友介绍。
6、银行人员推荐。
7、其他。
(八)、下列哪些是您使用频率最高的?
1、账户查询。
2、账户汇款。
3、投资理财。
4、信用卡。
5、账单缴付。
7、贷款管理。
8、个人设定。
(九)、在使用手机银行时,什么令您感觉最不方便?
1、安全性问题。
2、服务费用高。
3、服务功能少。
4、开通手续繁多。
5、使用过程中功能不稳定。
(十)、您觉得手机银行该增加哪项功能?
1、更完善便捷的商城购物服务。
2、完善的客服功能。
3、提供常用商品的常用平台。
4、税费手续费计算工具。
5、汇率外围行情、金价油价查询工具。
(十一)、您每月收入多少?
1、5000以上。
2、2500以上。
3、1000以上。
(十二)、您的工作单位是?
1、行政事业单位。
2、外企民企高级主管。
3、外企民企志愿。
4、专业技术人员。
5、私营企业主。
6、个体经营者。
7、进城务工者。
8、农民。
9、学生。
(十三)、您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方法是?
1、wap页面。
2、手机客户端。
3、近场支付。
4、都能接受。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20xx年7月的调查结果为36.8%,20xx年2月已经升至52.2%。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开始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相对应的,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7月用户的收入水平。人群结构的优化,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不同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5.4%,2500元以上的比例为52.2%,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事实上,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机银行使用频率高,必然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这一较为富裕的目标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繁荣。
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35.1%,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5.0%。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36.0%),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另外,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使用率在这半年中都有显著提升,不断缩小与行业领跑者的差距。
在本次调研中,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
本次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用户希望手机银行能够提供完善的商城购物服务,这表明用户对商城购物有较大的潜在需求。而使用过手机银行商城的用户占到了64.3%,其中,10.8%的用户经常使用,31.4%偶尔使用,22.1%很少使用。这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和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商城服务的倾向性显著,外企/民企职员的使用意向较为明显,而在校学生和农民群体很少使用,且农民群体不打算使用手机商城的倾向非常明显。
根据用户调研数据分析,超过四成的手机银行用户能够接受对金融产品如手机炒股和手机支付实行收费,同时,有约两成的用户能够接受对手机游戏和手机地图导航实行收费。这表明,对特定的手机应用服务收费能够得到部分用户的接受和认可。
另外,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是wap页面,56.1%的用户更愿意采用这种形式。其次是手机客户端,其比例为44.4%。近场支付(手机刷卡)这样支付形式较为新颖,愿意使用的用户比例仅占17.3%。此外,有15.9%的人以上三种方式都能接受。
相比20xx年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一方面,手机上网大环境逐渐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都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消费者逐渐接受和喜爱用手机来服务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不断提升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同时给予消费者各种优惠措施,这些都促使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不仅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市场前景,更为中国手机银行业发展加速前行。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八
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只能手机正在成为手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手机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由于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年轻人,注重时尚、引导潮流。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但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图1。
在手机价格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手机的价位都是在2001---2500元之间占40%,其次是2500元以上占35%,再次是在1501---2000元之间的占17%,极少数人是在1000---1500元之间占8%。
图2。
通过调查消费者喜欢手机各项功能的程度中,消费者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质量和功能,其次看重的是外观设计、价格等,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且多数消费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手机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等。
图3。
对于手机的品牌调查中,最受欢迎的为苹果、三星、华为的分别占总比例的32%、24%和19%。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手机品牌,例如小米等。
大学生在购买手机的'特点主要有:
选择购买低价位且有时尚感、造型好看又实用、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手机系统是否全面新颖、方便实用,手机的质量优良等;手机的内在软件和功能的提高,可以提供多功能软件使用。因此,了解大学生对手机市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图4。
购买手机的渠道中,是通过电视广告、报纸、网络媒体得知的分别占总比例的31%,12%和39%,还有18%的人是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由此可见,电视广告和网络媒体是大家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从最基本的满足通话需求逐渐转型,发展为集通话、上网、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电邮、电子阅读等多功能与一体的智能化通讯工具,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使用需求。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其智能手机的需要也将日益增加。
。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九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
大街上,行人很多,一场低温冰冻天气过后,大雪将城市清洗得分外洁净。这个光亮、圣洁的小城,却隐藏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这些都源于人们。街道是走路的地方,可一些人没在道上干走路的正事,而是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这在平常还好,要是遇到雨雪天气,那估计得摔个“狗啃泥”,闹出笑话。所以,请不要在走路时玩手机,小心让别人笑掉大牙,还管你要医药费,得不偿失啊。
手机这个小家伙,常常厚颜无耻,不知悔改,害死人不偿命。但这也不能全怪到手机头上,总是有些人经不住诱惑,像金属一样被具有强烈磁力的手机怪给吸住了。更可悲的是,那些人竟毫不知情,任凭自己被手机主宰。这正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理智,思想被禁锢了似的。这是一种极坏的形势,不利于身心健康。
每当我看到公交车上,车厢内,马路上,任何地方的这一群群行尸走肉,以手机为精神依托的傀儡们,奴仆们,就一阵心寒。这很不值啊!为什么要浪费大量精力在手机上呢,很好玩吗?人们啊,醒醒吧!手机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它是来侵略并占领你们的内心的,是恶魔。它不是沟通情感的桥梁,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或许它可以腐蚀心灵,使你身心俱疲,这没有什么好处。人们啊,你们缺乏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关心,所以目光短浅,不做长远打算。你们面对走过身边的陌生人,真的因为陌生而冷漠,忽略,就像生命中的过客,就连那眼神也是冰冷的,令人毛骨悚然。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事也是这样,自行车倒了:反正不关我事,不扶。摩托车倒了:这个大块头,我无能为力。人倒了:不扶,怕摊上事。这是一种畏惧还是漠然置之呢?我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冷漠,就像手机依赖症一样,是人们自己犯的错。之所以发明手机,目的是为了科技发展进步和国家的前景,买手机的虽然也为国家经济财力出了一份力,但微不足道,不算贡献。手机也有利处,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它,工作、学习和生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如果你得了手机依赖症,请尽快摆脱手机,刻不容缓!这就像一场可怕的瘟疫,迅速蔓延开来,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二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石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岗位去从事行政工作。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接入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三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的通讯工具,更是我们的娱乐中心、学习助手等等。然而,手机的普及与实用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人不可避免地手机依赖。个人在长期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手机依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手机依赖的心得体会。
首先,手机依赖带来了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当人们沉迷于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时,往往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我曾经见过有人在与亲友聚会时不断拿出手机,完全忘记与身边的人交流,这无疑对人际关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不仅如此,手机依赖还会让人追求虚拟社交网络的满足感,而忽视了真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在身边看到许多人因为长时间依赖手机而疏远了亲朋好友,这让我深感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
其次,手机依赖对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不良的坐姿和姿态,给身体带来压力。我在使用手机期间发现自己常常长时间弯腰低头,导致颈椎问题逐渐加重。此外,手机的亮度对眼睛也有一定危害,我有时会感到眼睛疲劳和干涩。手机依赖也经常导致晚上失眠,我曾经因为沉迷于手机而熬夜到凌晨,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手机依赖影响了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当我们依赖手机时,很容易迷失在社交媒体、游戏和网上购物等无意义的事情中。我曾经在使用手机时忘记时间,结果导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不足,任务积压,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手机依赖使人丧失了时间管理的能力,无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最后,手机依赖还对个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当我们使用手机时,很容易被各种应用和信息的刺激分散注意力。我曾经在阅读时收到一条信息,结果不仅打断了我的思路,还让我难以重新专注。手机依赖让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结起来,手机依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以及注意力和专注力问题。个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些问题,并通过一些经验教训学到了如何应对和管理手机依赖。首先我会努力减少手机使用的时间,并培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其次,我会注意坐姿和姿态,避免过度低头使用手机。此外,我还会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并遵守它,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最后,我会采取一些方法,如设定专注时间、关闭手机通知等来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手机依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们个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手机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我们应该以合理使用为前提,而不是将其变成生活的主心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手机所带来的方便,而不为其依赖所束缚。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四
作为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依赖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专家黄怀钧教授提供了一些作为心理测试的资料: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五
这个标题想必大家一定都能看懂,顾名思义,“手机依赖症”就是对手机依赖,人到哪手机就得到哪的症状。这样的状况在今天似乎是很常见的'事,而且经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但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在科技发达今天,智能手机、触屏手机已经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你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见:头垂下,手里捧着个高科技,蹦蹬蹦蹬按个不停地中学生。
他们在干嘛呢,这对于大人们来说当然不知道,但我们同龄人当然明白而大人们也根本问不出来他们在干什么,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手机里,已经得了“间接性聋哑症”,你说话他们是根本听不见的。
这种状况会持续多长时间呢,等他们的电池槽空了就不会盯着手机了,但同时整个人也不淡定了,他们会像《生化危机》里的“丧尸”寻找活着的人类一样寻找可以给手机充电的地方或物品,在寻找的途中大呼小叫。
而等到电池槽又重新变满时,整个人又像变了一样,继续低着头,敲着手机,重新变回一个“聋哑人”。
我结合以上所有的现象,把这种症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
这种症状是一种对于我们不利的症状它会导致我们的学习直线下降,而克服这种症状的办法只有靠你自己的自制力。如果你的自制力不够强,就上交你的手机吧。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关其手机,停其流量,盗其账号,拔其网线,方能告别学渣,修成学霸。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六
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主要是指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比如说如果手机没有带在身边就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一段时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等等,这些类似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约有60.8%的大学生平时必须把手机带在身边,仅有约2%的大学生平时几乎不带手机在身边。在面对“您在走到离家约100米的地方突然想起手机没有带,您会回去取吗”这个问题时,仅有10%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回去取;更多的人则选择了“不一定,看情况”和“一定”的选项。而在面对“如果让您克制不用手机,您能坚持多长时间”的问题时74.5%的大学生只能坚持半天或一天。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约4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会超过3小时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手机媒介产生了依赖性。
通过深度访谈法我们也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手机铃声,尤其是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其次,无论是在课间喧闹的走廊、食堂还是安静的图书馆,都会很容易看到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被访者坦诚如果手机忘在寝室就会有心里发慌的空落感,有时候还会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和振动当成自己的手机响声进而去看手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大的依赖性?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有不少大学生会出现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2%的大学生会在躺在床上的时候玩手机,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在面对“为什么躺在床上了还会想玩手机”这个追问时坦诚:寝室其他同学几乎都会在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自己也玩。
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6%的被访大学生认为玩手机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影响的,仅有4%的被访者认为玩手机对学习毫无影响。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也坦承虽然明明知道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在图书馆上自习时玩手机会浪费学习时间,但是他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玩手机。所以自控能有限也会成为许多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生黄金时期,所以大学生们大多都是热爱交际、爱表现自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胆怯于表现自我。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飞信、微信、人人等强大的人际交往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这些沟通方式降低了他们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所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也成为不少大学生产生对手机媒介产生依赖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确实为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也的确给有“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时固定的身体姿势和重复、机械的运动,会引起躯体不适症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分场合的在上课、自习等时间玩手机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降低,影响大学生的学业;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所以,大学生应当正视自己对手机媒介过度依赖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控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此外,学校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也应当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篇十七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