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报告应该包含清晰明确的陈述、恰当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在报告中,逻辑清晰和结构合理是至关重要的。范文展示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报告写作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和提高写作水平。
官员辞职报告篇一
下午去老挝教育部拜访一重要官员,在苏州的时候我们接待过他老人家。他很忙,但仍然热情接待了我们,大家谈得很好。得到他很多指导。这也给我们下一步工作实质性开展指明了方向。
从我们的驻地到老挝教育部大概有10分钟的路程,我们今天走的是老挝的长安街――澜沧大道,那是一条水泥马路,道路两边的建筑多比较高大,有一种都市的感觉。
外面的天比较热,但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外国人早就适应了这样的天气,因为国内的气温也不比这儿低啊。我们能够适应。
有老挝本地的同事做翻译,我们和教育部官员的交流并不吃力,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各自的意见和想法。和教育部官员的沟通让我们受益匪浅,也使得我们对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充满了信心。
官员辞职报告篇二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汇集之所,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播之地。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因我从小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而在图书馆这一年多的实习让我有充分的机会和书打交道,有形无形之中充实着自己,同时燃起了我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和希冀。大学的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有着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每一个到过图书馆的人都会受到来自图书馆养分的滋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子。能投身其中,我一直都充满一颗感恩的心。
初来应聘图书馆管理员岗位的时候,我的初衷是能为毕业论文增添一些素材,怀着这份期许,我毫不犹豫就跟着当时带领我们的老师来到了图书馆五楼,因为这里有将近一半的书都是英文版的,而我的专业正是与英语打交道。在回答几个简短的问题之后,老师随意点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我开始了在图书馆做志愿者的实习生涯。由于我们所在的五楼是中文和外文现刊阅览室,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期刊送来,我主要做的就是签收新书、盖章并上架。这一切看起来很简单,但tosayisonething,todoisanother.中文杂志还好,有着固定的编号,按顺序上架即可。英文书籍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也有字母编号,但首先要熟悉英文书目种类是属于物理,化学,生学,地学,材料,光学抑或是核学等领域,锁定大致的位置之后才能快速寻得书目的确切位置。刚开始时,经常被各种英文书目的意思所困惑,虽说是英语专业出身,但对理工科领域的一些专门术语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有时为了找到一本书的确切位置,转上几个来回还不见其踪影,但幸运的是,有时不经意间一回头,要找的那本书正在自己眼睛上方,真是应了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馆区负责人的带领和指导下,才逐渐熟悉整个排架的结构,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不算技巧的小技巧,就是先将书的编号分类或者按类型先摆好,然后再依次将书放到架上,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上书的效率,现在我已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确切的位置了,因为哪一类书大概在什么个位置已经了然于胸了。
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里,我认识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有些东西对我的启发的确很大,会让我终身受益。重视对工作方法的把握,会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以求做到事半功倍。视野要适当的放宽,做事情要不拘一格,灵活处理。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凡事只有亲力亲为,才能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此外,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大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里各种丰富的资源,珍惜在图书馆里每一点一滴的收获,没事就常去图书馆里看看,也许说不定某一本书、某一个人或某一句话会影响你的一生。
总之,对我而言,图书馆员这份工作即轻松又愉快,馆区负责的两位老师非常亲切与友善,常常耐心地解答我所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的快乐与美好,感恩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们能有如此丰富精彩的体验,感恩馆区的老师们对我们耐心的教导和热心的帮助,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想读书,会读书,爱读书的人,用自己的知识点亮更多的人。
官员辞职报告篇三
(英山)人有九等,官有九品。
(郧县)官加一品,贵重十分。大小带个长,办事不一样。
(钟祥)人大志大,官大势大。
(当阳)官大表准。
(谷城)菜大压盆,官大压人。
(秭归)官大脾气大,笑官打死人。
(襄阳)官大莫欺贤良,心高莫遮太阳。宁到小庙当土地,不到大庙当站将。
(不详)官高必险,树大招风。
(京山)坐树莫坐稍,做官莫做小。
(石首)官不当副手,亲不做郎舅。
(不详)当官不带长,打屁都不响。
官员辞职报告篇四
官员的“个人魅力”来自官员的自身修养。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官员有好有坏,有廉洁有贪婪,他们的“个人魅力”也就大相径庭。看一个官员是否德才兼备,有时候透过“个人魅力”加以观察,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加接近实际。官员的“个人魅力”,不是偶然表露出来的,而是官员人格、品德等综合素质的本质表现。官员的“个人魅力”也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而是官员“习惯成自然”式的真实流露。事实上,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和品质,他就必然会具有什么样的“个人魅力”。伪装可以骗人于一时,却无法长久掩盖其真实面目。偶然的、个别的情况下,即兴表演出来的“个人魅力”,不过如同模特儿的“作秀”而已,无法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个人魅力”。比如,下乡去种几棵树,慰问几户贫困农民,或者如何刻苦学习上级文件,如何虚心求教于专家学者,诸如此类,或者是按照布置等因奉此,或者是年年如此例行公事,即使有自己心血来潮式的一点“创意”,给人的印象或者是不伦不类,或者不过是近乎无聊,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魅力”。但是,一个官员如果事实上确实不喜欢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批评自己,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者在处理问题时确实不是出于公心,喜欢别人请客送礼甚至贿赂,喜欢别人逢年过节上门拜访;或者干脆喜欢吃喝嫖赌,包二奶泡小蜜,根本就不像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这样的“个人魅力”,却很容易“一鸣惊人”,在群众心目中印象突出,乃至于在一个地区形成“口碑”。官员的“个人魅力”,似乎不是官员的公开形象,而是官员的私下形象;似乎不是官员的“标准像”,而是官员的“私人照”。一个官员的私下形象如何,看起来似乎是个人问题,却比在公开场合夸夸其谈更能见其心迹,也比他的“政绩”更能表现出他的真正素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活得潇洒点,玩得刺激点”视为时髦,成为工作时间以内与工作时间以外完全不同的“两面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的“个人魅力”更值得引起人们认真关注。比如,原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经常在澳门等地赌场内豪赌,他曾经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赌风,说:“一到赌场,就控制不住自己。输就输它个精光,赢就赢它个痛快。”如此炫耀,确实显示出马向东颇具个人特色的“个人魅力”,并且在不短时间内迷惑了相当一批人。这种“个人魅力”,固然来自一个赌徒在赌场上出手阔绰挥金如土、不计得失毫不退缩之类的“豪爽”作派,但是换个角度看,它其实也在相当程度上凸现出一个人平时独断专行说一不二、沉湎享受挥霍成性的个人品质。这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一些人却看成是敢作敢为勇于负责;这种沉湎享受挥霍成性,一些人却看成是开明解放能挣会花。如果这种人仅仅是个有钱的人,他的身后就会有一批人如蚁附膻来帮他花钱;如果这个人不仅有钱而且有权,那么,他的追随者就会更多,他的这种“个人魅力”也就更加会为分肥者所充分利用。官员的“个人魅力”虽然不在官员晋升考核的范畴之内,却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着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历史的品评。从这个角度看,“个人魅力”确实是各级官员的一面自律自警三省其身的明镜。
官员辞职报告篇五
州纪委、州委组织部:
我申请辞去州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对于辞职申请,略作如下说明。
本人辞职与“全面从严”无关。中央实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提出“全面从严”以来,本人并无丝毫困扰不适之叹,反有轻松解脱之感。
盖因本人生性简约清净、低调淡泊,不善交游、不事产业,既无求田问舍之经营,亦少觥筹交错之纷扰。且入职即作刀笔小吏,所从事者无非写写画画之事,断无滥权弄权之机。
八项规定之前,本人常怀格格不入之窘迫,觉得自己本事小、不会混;八项规定之后,本人反有众生平等、“天下同此凉热”之释然。看见陈规陋习正在破冰、政治生态清风徐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治党管党“全面从严”心怀期望。虽离开纪检系统,但依然热盼反腐疾风厉势持续荡涤,并最终实现权力进笼、河清海晏。
本人辞职与“为官不为”无关。本人非但不存在“不为”表现,因长期从事文稿文字工作,加班熬夜是常态。近两月以来,加通宵班就有6次。近三年没有公休,连续四年体检窦性心动过缓,体检心率最低至每分钟38次。本人并不擅评功摆好、分辨解释,未藉此叫苦喊累,我辞职与所谓“为官不为”无关。
本人辞职也无关人事困扰。我并非在体制内走到穷途末路、剑拔弩张而被迫离开。入职以来,不管在何单位、在何岗位,我胜任工作,谦逊低调,不闹不争,与人为善,于人无害。不论是在州委办公室、乡镇村挂职,还是在州纪委工作期间,同事评价不低,领导眼中绝非刺头,多数人当有公允评价。领导在季度总结会上告知,州纪委室主任述责述廉测评中,我排名第一。
人生并非漫长无边,无非求一顺心意、开心颜,我于年近不惑请辞,仅与个人心性志趣有关,同时也源于不想久事笔砚文牍之间而无所用事。此外还有一个或许卑微细小、但于我而言却万分重大的原因:作为一个十岁单亲孩子的父亲,我需要有正当合理的陪伴辅导孩子的时间。
在此作一承诺,也提一点请求:虽然辞去职务,但党员身份还在,因此我承诺一如既往严格遵守党纪党规,特别是模范遵守、运用、维护法律,做法治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我清白来去,今后也自当在法治与理性轨道行事,请强大自信的组织尊重并保障本人各项合法正当权益,不打不压,聚散相安,揖礼而别。
几年前我通过全国司法考试拿到a证(可全国范围执业),由于某种自我要求,这些年始终没舍弃法律学习,也曾在基层法院做过几年人民陪审员,因此辞职后拟做律师。由于起步已迟,故只能专注一二,虑及毕竟在体制内十五年余,对公权运作相对熟悉,初步计划在刑事、行政诉讼等领域聊为稻粱谋;倘能更进一步,于安身立命之余还能见证、参与民主法治点滴寸进,则固所愿也!
作此个人选择自然不会是轻松坦途,但“世间安得双全法”。而且国家高举法治大旗,州委州政府这些年也致力于建设“法治恩施”,法治环境日彰,公民权利保障更充分,律师在法律共同体中的作用也受到较多重视,我愿对此持有信心。
孙涌。
“诗一般的辞职信”获点赞。
“我辞职的原因,信上都已经说了,主要是为了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昨日中午,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上孙涌时,他正陪自己10岁的儿子在野外游玩。提到网上备受关注的辞职信,他说,自己是21日挂在博客上的,23日被人转发后引发网友关注。
在这封1200多字的辞职信中,孙涌特别强调:辞职与“全面从严”无关,与“为官不为”无关,也无关人事困扰。
23日上午9时许,这封辞职信被人转发在微博上,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一天点击阅读量就超过了20万人次。信中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并无困扰不适之叹,反有轻松解脱之感”“既无求田问舍之经营,亦少觥筹交错之纷扰”之类的语句,朗朗上口。
很多网友称赞该辞职信“文采飞扬、行文流畅”,有人称其为“诗一般的辞职报告”。
孙涌的辞职信落款日期为4月18日,当天他在微博上写下“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几个字。孙涌说,辞职信写好后放了一段时间,4月底才分别交给恩施州纪委和州委组织部。随后他请了15天年休假,“一边调整心情,一边等结果。”
诗意辞职信作者通过竞聘升至副县级。
孙涌1977年8月出生于利川,父亲曾在当地媒体担任过领导。毕业于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投资经济专业后,孙涌通过公开招考,成为恩施州首批面向高校招考的公务员。由于表现突出,他参加工作第二年便入党。成为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之前,他担任恩施州委督查室副主任,属于正科级职务。
孙涌参加恩施州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考试竞聘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孙涌以笔试78.5分从众多报名者中杀出重围面试以86.6分获得第一随后以83分排名第二的总分入围州纪委副县级干部3名考察人选行列并最终成功聘上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能够从几百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这说明孙涌非常优秀。”孙涌的一名大学同学称他属于那种学霸型的人虽然人很低调但学习非常用功从不甘心落后于人。
最先转发孙涌辞职信的,是和他一同考入恩施州当公务员的几名朋友。他们对孙涌的辞职虽然感到意外,但能够理解,“毕竟他有自己的追求。”大家认为他有责任感、上进心强,但很少参加朋友圈子的活动。
下一个职业是当律师。
昨日,恩施州委组织部一名干部证实,孙涌的辞职申请经过州委会研究,已经获得批准。
今天,孙涌15天的年休假刚好到期。他说,自己将去单位领取相关文件,然后开始办理相关手续,此后专心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关于辞职原因,孙涌在辞职信中专门有一段文字:“我于年近不惑请辞,仅与个人心性志趣有关。此外还有一个或许卑微细小、但于我而言却万分重大的原因:作为一个十岁单亲孩子的父亲,我需要有正当合理的陪伴辅导孩子的时间。”
在外人看来,孙涌其实早就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作好了准备。第一次竞聘副县级失败后,他决心“为自己的智商讨个说法”,挑战公认最难的国家司法考试。203月,他从一个“半法盲”开始学习法律知识,半年后考了359分,离考取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仅一分之差。接下来的一年,工作之余他埋头于大量法律书籍之中,第二次考试终于以420分的高分如愿以偿。“等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我会开始着手下一步职业规划,干自己感兴趣的律师工作。”对于未来的新职业,孙涌充满信心。
湖北省律协刑委会副主任、恩施州律协常务理事李清安称,司法考试非常难,通过司考证明孙涌还是非常有实力的。不过,虽然他以前是副县级干部,但转行当律师,仍必须从头再来,先得度过一年实习期,然后才可能正式上岗。
官员辞职报告篇六
我认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非经过不知难。成为政府官员之后,我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比一些身居高校的学者更加深切,从原来一个理想、幻觉的空间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我感到学者不能自恋,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学术圈内,不能只会批评、破坏,不会建构、创新。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秩序与渐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出版),是我的法学博士后研究报告。之所以在早已获得法学教授任职资格之后,还要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读博士后,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改变“出身”。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所学专业均为史学。客气一点的同仁称道我具有史学、法学相结合的优势,批评我的人则认为我总是局限于史学专业(其实,读史使人明智,没有一定的史学基础,是搞不好法学研究的)。尽管我在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浸泡了十多年,特别是在《法学》月刊总编的位置上呆了六年多,但史学背景常常在学术论战中成为个别人抨击我的“短处”。所以我发誓要得到一个正宗的法学出身的资格,而且,要寻找中国一流的法学学府作为我的学业单位,要受业于中国一流的法学家门下。
二是做一个学习型官员。年底我担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10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下人们的为官心态,依据我的粗略观察,约有三种:(1)往上做,即谋求官职的不断升迁。正常的官职晋升,表明了一个人的进步和成就,是可喜可贺的。如果你承认做官是一种正当的职业,那么你就会承认做官者谋求职业上的晋升,如同其他行业的人们谋求本行业的技术职务晋升一样,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做官愈往上做,资源(位置)愈少,机会愈难求,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得到同一个位置,总不能像儿歌中说的“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东东不在留一下”。因此,愈往上做,人们愈会感到晋升的机会是“可遇不一定可求、可求不一定可得”。所以,心态要平和,稍安勿躁。(2)往下做,即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往上做,机会愈来愈难求,而往下做呢?资源丰富,机会众多,中国有13亿人,每天给一位老百姓办件实事,终生也不可穷尽天下百姓。(3)往专做,即做专家型官员,任满或退休之后仍可继续为社会服务,毫无失落冷寂之感。21世纪的官员应该成为学习型、专家型官员,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上述三种做官心态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或者可以兼而有之,就我个人而言,倾向于做一个学习型官员,而且认为不如此,是做不好事的,也是不能称职的。当然,我也讨厌那种拿着文凭、职称做秀的现象。
感谢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市委副书记的殷一璀同志,她支持我的.决定,并为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她待人宽厚,遇事不推诿,平易近人。在我调入机关之后,从一个高校学者到政府官员的角色转型中,她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值此博士后研究报告出版之际,我不能不表达内心对她的感激之情。
李步云、刘海年、夏勇是我的合作导师,他们是我心目中当今中国一流的法学家。能够受他们指导,我深感自豪和幸福。到了博士和博士后这些层次,从导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风度、智慧与思维,而不仅仅是知识。步云老师的学术宽容、海年老师的学术执著和夏勇老师的学术智慧已深深地扎根于我的脑海之中。除了这三位合作老师之外,信春鹰、张志铭、刘作翔作为整个导师组的成员,也给了我许多重要的指导。
这份研究报告是我步入中年之后对法律与社会所做的思考,与青年时期所写的几本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感觉不像青年时期那样偏激,而趋于平和。在思维方式上,不仅仅考虑法治发展本身的逻辑,更注重社会发展对法治的制约性;不仅仅考虑法治在全球范围内的共性,更注重它在中国现阶段的个性。在治学动机上,不以学术的批判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刻意追求涉世未深的18、19岁的青年大学生的廉价掌声,而希望切近实际和具有操作性。
[1][2]。
官员辞职报告篇七
想要下属认真努力工作,自己首先要作出表率,严格要求自己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下属就会轻视自己,失去了下属对自己的信任,对今后开展工作很不利。
从办公室走出来,花一些时间与下属待在一起,比如一起就餐,外出活动等。交流和沟通的话题可以从下属的家人、小孩或者个人兴趣入手,总之是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了话匣子,对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很有作用。
领导要充分相信下属,才能让自己和整个团队都获得提升,领导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决定及思考工作远景方向,而下属也可以从被动的执行中解放出来,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官员辞职报告篇八
2月15日,中纪委网站发布《图解官员公务外出差旅费标准》,对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等差旅费作出具体规定,其中伙食补助费报销规定: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的,应当向接待单位交纳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报销规定:每人每天80元包干使用,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向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交纳相关费用,(据02月15日中纪委网站)。
其中,部级官员可坐头等舱,省部级住宿800元。
中央单位将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制度。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单位有关领导批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财政部按照分地区、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官员辞职报告篇九
只有让下属从内心感受到领导对其的尊重、关爱,才能与下属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如,尊重下属的私人时间。工作时间要求下属高效工作,下班后尽量不要让下属加班,如果工作真的没办法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也要以麻烦别人的态度和下属商量,尊重下属的不同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下属能力不如自己,但并非他的每个意见都不高明,或许他的意见可以起到补充作用。体恤下属的实际困难。下属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领导如果能及时体察关心,对拉近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非常有用。
“人人都喜欢称赞”。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曾这样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称赞是激励工作的动力,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使人感到无比温暖。有时甚至不必当面称赞,只要我们在某个场合称赞了某个人,那么这个人总会知道,并且对你心怀感激。
官员辞职报告篇十
我们倡导认真努力工作,但也要允许犯错误。作为领导,最好的方法是工作中出现了失误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从自己身上找错误的原因,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对下属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当下属看到领导有责任感,领导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他们会觉得你更亲近,当他们犯错误时,也会愿意认错。久而久之,整个团队每个人都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工作中的失误就会更少。避免出现任务过重、分配不均、或工作任务超越个人能力等现象。如果出现下属忙闲不均,长期加班加点,必然会引起下属的不满。
但是,必须承认,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并不和谐,甚至有的矛盾还比较尖锐。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官员的群众观念淡泊,他们心里想的是上级,眼睛盯的是帽子,胸中装的是私利,很少顾及群众的诉求,即便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敢说相当一部分官员并没有真正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当官为了什么、在任做些什么、卸任留下什么问题,指望这些官员真的为人民服务,无疑等于是在对牛弹琴。
官员辞职报告篇十一
(不详)大官动句嘴,小官跑断腿。
(黄州)参谋的嘴,副官的腿。
(不详)上官不紧,下官不忙。
(不详)上官放个屁,下官唱台戏。
(不详)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
(郧县)官氉了打衙,衙氉了官打。
(咸丰)武官的校场,文官的公堂。
(英山)文怕武训,武怕文磨。
(来凤)文官动笔,武官动刀。
(通城)文官动一笔,武官走一七。
(五峰)武官死战,文官死谏。要说当官当得清,前朝有个包文正。
(咸宁)文不经商,武不理财。
(不详)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
(巴东)历来清官少,天下苦人多。
(黄梅)为官难清廉,清廉难为官。
(不详)能吏寻常见,清廉第一难。
(郧阳)做官一场,造福一方。
(武汉)受了一方香火,保护一方黎民。
(黄州)一处黄土养一群人,一个清官安一方民。不看官清不清,就看民宁不宁。一官清如水,十年无怨鬼。
(随州)官清民顺,父慈子孝。
(松滋)明人不用多说话,清官不用苦讨情。
(襄阳)好官看话头,好人看手头。
(蒲圻)寡妇门前是非多,清官堂上冤枉少。
(钟祥)赃官不认理,清官不收财。
(公安)人不作恶自安宁,官不要钱鬼也怕。
(不详)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不详)水清无鱼,官清无利。
(阳新)强龙难压地头蛇,清官难斗狡猾吏。
官员辞职报告篇十二
近年来,关于官员因心理焦虑、心理压力大而得抑郁症,甚至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例如,《人民论坛》曾调查,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心理压抑。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收入高、福利足、社会地位超然的官员,为何会出现“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乃至“压抑心理”等焦虑情绪呢?应当说,“官员焦虑”只是当下中国众多焦虑现象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官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在这里将对官员焦虑所表现出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作出简要的分析,并尝试提出化解官员焦虑的对策。
通观当前官员的焦虑现象,它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权威焦虑。它是基于担心自己的职权不被认同而产生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当官员初任新职、或者被任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领域,或者被安排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他常常会担心难以被周围的人(特别是下级和群众)所认同,担心出现权威不够、指挥不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广泛开展调研,虚心好学,在科学决策、正确实践中逐步树立权威。(本站)然而,不少官员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就树立起所谓的权威,盲信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借助于权力的运用而匆忙出招。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确立不了权威,反而还会因此而陡增焦虑。
二是政绩焦虑。它是基于担心业绩能否被认同而产生的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政绩不突出,对上无法交代,对下群众难以认同,并由此而产生对自己的官位、升迁等问题的焦虑。应当说,适当的政绩焦虑是一件好事,它会让官员勤于政事。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在官员考核与升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官员过度的政绩焦虑。诸如“三拍”(先拍胸脯打包票,再拍脑门作决策,最后拍屁股走人)政绩、“形象脸面式”政绩、“立竿见影式”政绩、“指标崇拜式”政绩、“概念炒作式”政绩等,都是在政绩焦虑的驱使下出现的现象。这样的政绩冲动于民、于国都是遗患无穷的。
三是升迁焦虑:它是基于对仕途前途不确定性的焦虑。从根本上讲,升迁焦虑是不少官员忘记了自己的“人民公仆”角色,沉溺于权力、地位编织起的名利场而难以自拔造成的。在这些官员心目中,其价值的实现不是为民众提供了多少公共服务,赢得了多少民心来衡量的,而是只有一个标准,即职务的升迁。正是在扭曲的价值支配之下,部分官员为了升迁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了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杀死的极端做法。总之,升官就是一切,价值微不足道。
四是网络焦虑。它是基于对信息公开、透明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官员多活动在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之中,然而这样的局面在网络时代被打破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在网络时代,更多的民众已经习惯通过网络传递对国计民生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要求官员在网络上积极面对各种群体和声音。然而,不少官员对此并不适应,不知如何进入网络民主的纵深地带,从而出现了网络焦虑。
五是年龄焦虑。它是基于年龄问题引起仕途变化的焦虑。年龄是为官的硬件前置条件之一,年龄门槛让不少官员对某个“年龄线”产生焦虑,因为它意味着官运的延续或终结。“年龄恐慌”如今在官场成为一种普遍的恐慌,其中,一些心术不正却又想当官、升官或保官的人,除了造假文凭、假政绩、假民意外,还纷纷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编造出被称为“档案年龄”的假年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官员如此之多的焦虑情绪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科层制的弊端所致。政府的组织架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的“金字塔”形结构,即科层制结构。在这种结构之下,权力的`传导路径一般是从一个最高点出发,然后层层往下发散。其优点是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下级之间的平等互动与自由交流,造成官员人性上的压制、抑制。同时,每个官员都划分有非常明确、且相对独立的职能范围和程序安排,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往往是被动的,他们不能超出既定范围或违反固定程序。在科层制的规制之下,官员通常会丧失自我。
二是官场激烈的职业竞争所致。官员的心理出现问题,职业本身的竞争压力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官员向商人、学者转变成功的只是个别案例,更多的官员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即通过职务的升迁来体现自身价值,如果得不到职位上的升迁,就会产生焦虑情绪。而且,由于职位的稀缺性,常常会在同僚之间形成激烈竞争关系,这又会导致官员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三是行政问责和网络监督的压力所致。官员心理危机的产生,与行政问责和网络监督对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当今条件下网络监督的兴起,使得官员不得不面临公众的审视,承受着公众质询带来的巨大压力。有时候,官员只要一言不慎,就有可能丢掉“乌纱帽”。不少官员虽擅长本职工作,但他们并不能适应网络政治,在面对公众的网络问政时显得不知所措,使自身同时陷入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
毫无疑问,由于官员掌握着国家之公器,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因而,在官员中间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导致公众产生种种不良猜疑,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进而有损于政府和官员的公众形象。因此,化解官员的焦虑情绪就成为当前中国政治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化解官员的焦虑情绪大致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从官员自身的角度而言,官员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心理调适是指人在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时,使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实践活动。作为官员,自身应掌握自我调适方法,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官员焦虑现象解读》
官员辞职报告篇十三
《小官员之死》的作者是契诃夫,他用他那灵巧的笔尖带给了我一个懦弱、无能的小芝麻官形象。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首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忽然又紧张了起来,使文章变得严肃起来,后来主人公这种做法虽有些荒唐,荒唐的令人发笑,但作者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烈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让人在笑这个小官员的同时也能产生一些想法。
这个小官员在将唾沫星不小心溅到等级高的官员头上后战战兢兢,一心想道歉,但在再三道歉之后却误解了官员的话,导致了最终被自己吓死。这个故事将一个慑于权威的官员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小官员的道歉也是文章中耐人寻味的一大亮点,周而复始的道歉,但每次都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这个小官员没有安全感,反映出了这个小官员所处的时代等级制度森严,使他在这种压迫下几乎崩溃,最后一个小小的`唾沫星导致了他的死亡。
可以看出这个小官员在这种等级制度下没有自由,也没有尊严,只能对那些等级高的官员们惟命是从。可是人自从生下来就有拥有自由和尊严的权利,可这个倒霉的小官员生在那样一个年代,被这些等级高的官员们夺去了这个权利,使他们这种人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被人轻视的“小人物”,也就导致了他们惧怕权威。作者就是借这种形象讽刺当时的制度、当时的社会,同时表达了对那些人的同情、担忧。
反复品味了几遍这本书,慢慢思考后我发现除了小官员那自身的一点原因,一大部分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官场的体制有问题,当然,小官员那一点毛病也是被这种体制给“养”出来的。不难想象,当时除了这一个小官员,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官员”,可能今天这一个小官员被吓死了,明天又有一个“小官员”莫名其妙的被这种制度的某方面害死。同时,当时的官场上已经有了这种不好的现象,导致一部分新的“小官员”被仅存的一部分比他们早当官的人给带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这种不良风气持续若干年,导致了社会的腐败。
现在官场中也有下级怕上级的现象,但总不至于那么严重最后把自己坑死的。这是人的一个缺点,喜欢阿谀奉承。那些大官员也喜欢下级多说自己好话,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呢?但牢记“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小官员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官员辞职报告篇十四
(石首)官不当副手,亲不做郎舅。
(不详)当官不带长,打屁都不响。
(不详)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嘉鱼)官小是个头,强似蹲岗楼。
(郧阳)大小做个官儿,胜似摆个摊儿。
(襄樊)当官拿的轻快钱,强似农民磨半年。
(仙桃)官大架子小,官小架子大。
(不详)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潜江)太平之年嫌官小,危难之时嫌官大。
(长阳)大官的笔杆,小官的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