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报告的撰写需要避免冗长和啰嗦,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核心观点和结论。报告写作是一项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发展迅速,形成了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部分营利性托老机构也因经营不规范、诚信缺失、监管缺位而引发诸多消费投诉。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共受理该类投诉案件占整体消费投诉案件的18%,成为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投诉类型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局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营利性托老机构违法经营的表现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部分监管建议。
(一)无证照经营现象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市场准入登记中,需要经过公安、民政、消防、卫生、工商等多个主管部门审批。近年来,由于主管部门对民营养老机构在场所、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审核条件越来越严,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许多经营者无法获得前置许可,工商部门无法核发营业执照,使得该类经营机构多数长期处于无照经营状态。此外,托养营利机构大多为临时设立的,基础设施差:一是配套设施不齐全,经营者租赁简陋房屋、安设几个床位便开始经营,场所设施大多比较陈旧,卫生、医疗、消防条件及相关设施配备很难达到行业要求标准,安全隐患较大。二是人员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低。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护理员整体素质呈现三低状态:文化水平低、收入低、管理水平低。大部分护理员是40—50岁的下岗人员,不仅没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也缺少相应的护理经验。
(二)托养场所隐蔽性强,执法巡查监管难。一是多数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属于租房经营,随着房价近几年的快速上涨,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该类经营机构逐渐出现郊区化的趋势,特别是违规经营业户,他们定期更换经营场所,与监管人员开展长期“游击战”。二是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多数租用居民楼或自然村民房,与普通居民混住在一起,藏身于城市小区或农村,无明显的经营门头标志。工商执法人员在巡查中较难发现,同时基于执法权限,无法进入居民住宅内检查,给调查取证、案件查处造成较大困难。
(三)合同内容不够规范,存在条款侵权问题。目前,私营托老机构行业还未推行统一格式合同,不同的经营者自拟的合同格式不同,相关内容中存在较多霸王条款、免责约定等。如,部分养老协议书中的附加条款约定,老人入住公寓期间,自主走失、跌伤等院方不负责任。还有部分合同在正文条款中约定,老人自行饮食时噎住造成意外等情况,院方仅负通知家属的义务。
(四)虚假宣传现象严重,引发较多消费投诉。当前,部分私营老年人托养机构为了招收更多托养人员,违规发布大量宣传广告,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私营营利性养老机构冒充公办养老机构。部分个人经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为吸引老人入住,在民政部门备案“非营利性机构”,对外宣传是公办养老机构,实为个人营利性经营。利用“公办”、“非营利”等字眼骗取老人家属的信任,逃避工商部门的监管。二是无照机构冒充有照机构。在巡查中发现,由于审批程序不严,部分无照经营机构拿不出民政部门的《社会福利执业许可证》或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却能够出示消防或卫生等部分颁发的许可证明,涉嫌欺骗托养老人和家属的行为。三是虚假宣传使消费者受骗。部分营利性养老机构通过报纸、电视广告等夸大实有的设施条件水平,或虚称服务人员具有高级“职业护理”、“医师资格”等资格,但事实上多数机构缺少正规的执业医师和具有健康证明的防护人员。由于设施、人员的名不副实,老人的安全卫生条件存在隐患,对于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极易造成事故。
(五)涉及多个部门管辖,存在监管缺位问题。一是监管界限模糊。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审批登记涉及民政、工商、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监管职权界限模糊。目前,该类养老机构运营尚无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取缔机制,形成监管“真空”地带。以工商部门为例,在接到群众投诉后,工商部门只能借助《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或《商标广告法》以擦边球的形式进行监管,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调解查处。具体监管细则和职权责任方面的空白,使得相关部门采取观望状态,“不去管”、“不敢管”不仅不利于养老行业的整体发展,更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二是执法人员被动执法。由于对该类投诉、案件接触少,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不足,工商执法人员普遍没有形成监管意识。在监管过程中,大多是出现相关投诉,然后执法人员去调查处理,监管预防意识和预控手段不足。
(一)托养老人防范意识薄弱。多数托养老人及家属对托养机构的消防安全、卫生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等“软条件”考查不足,对经营者资质、宣传真实性考虑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许多普通群众对私营托养机构的性质不确定,无法明确托养前要查看经营者的相关资格证件,部分托养机构在民政部门备案“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外声称“公办福利养老机构”,利用公办养老机构条件好、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等特征,骗取托养人员及家属的信任,并逃避了工商部门的监管。
(二)缺少统一行业规范标准。目前,养老机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跟进的速度较慢,缺少健全的行业自律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经营者各自为政,床位费、护理费、餐费等相关收费标准均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同时管理标准、护理标准、公寓房屋设计标准以及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选用标准都不统一。今年以来,该局受理的涉及养老机构投诉案件中,55%的纠纷因价格问题和服务质量引发。同时,由于相关服务项目缺少统一标准,工商部门在处理消费投诉过程中仅能按照合理原则调解,工作存在较大的被动性。
(三)法规不健全,主动介入监管少。目前,尚无具体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对营利性养老机构监管职权和实施细则予以明确规定,给予法定职权,对于住宅内不法经营工商部门无权进入调查,因此工商部门在监管过程存在法规依据缺乏、取证困难的现状。监管能动性不足,一定程度上纵容经营主体违法经营。同时,在基层执法人员中,执法人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对营利性托养机构与福利性公立养老机构鉴定不清,缺乏积极介入监管的主动性。
(四)相关部门未形成监管合力。一是相关部门审批不严。民政部门在监管中存在缺位。当前,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营利性养老机构由工商部门登记发照。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营利性养老机构冒充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备案登记,使经营者逃避工商部门监管。二是各部门职责推诿。民政、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多实行纵向分段监管。如工商部门只对经营范围和主体资格进行检查,消防、卫生等部门在巡察时只检查各自证照情况,对于非本部门职责监管的违法行为却不予理会,缺乏横向连贯的监管协作机制,形成各部门多头检查却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三是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目前各监管部门尚未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和沟通平台,部门存在信息共享障碍,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理上常常出现个别部门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整治效果往往突出某一特定环节,缺乏整体性、体系化的综合规范。此外由于信息的有序交流跟不上,监管部门缺乏有效地预警会商机制,因此对于营利性养老机构违法经营的预防效果较差。
(一)规范养老服务合同文本。针对当前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存在的.违规问题,要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共同出台《营利性养老机构协议书》,进一步科学界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对机构环境、服务类别、方式、期限、标准和费用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对养老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合同纠纷处理、事故责任追究、老人身体损害赔偿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在所有从事营利性养老服务的机构中予以推广使用。
(二)构建监管信息公共平台。在“红盾信息网”构建营利性养老机构信息平台,建立四项机制。一是信息收集机制。通过与监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交流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全面整理公安、消防、卫生、民政、工商等各部门的审批信息,并将所有的属于工商部门监管的养老机构情况在信息网上公示,根据登记信息将现有机构划分为“已办照”和“未办照”两大类,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登陆网站,切实了解每个营利性养老机构成立中的各环节许可审批情况,选择规范的机构托养老人。二是信息分析机制。由办公室、调研室、消协、纪检等部门每月开展“信息分析联席会议”,对采集的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机关负责人和相关监管部门,为决策和职能部门前置预防提供信息参考。三是信息发布机制。将工商部门采集、分析的数据、预警信息在网站上进行公示,不定期更新,畅通信息内外沟通渠道,增强公众信息认知,弥补机构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四是公共投诉受理机制。在网络平台上设立投诉信箱,受理消费者投诉,消保科、消协等部门实行“三工作日回复制”,根据举报的信息,开展实地核查,属于工商监管范围的及时查处,不属于工商职责范围的积极提供救济渠道,主动为职能部门提供线索,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通过四项机制,构建信息查询、投诉受理、市场预警、日常监督四位一体的营利养老机构信息网络平台。
(三)强化虚假养老广告监管。市局商广科在广告登记备案时严格审查广告用语,对用语中出现的荣誉、资质等信息认真核实,严把广告许可核审关。辖区工商所要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发布户外广告和印刷品广告、广告用语不规范等行为,对辖区养老广告进行严抓细管。消保科、消协等部门要继续推进“会议一站”进社区、下基层活动。选拔责任心强、知识水平高的群众作为广告监管员,在养老机构经营场所设立投诉电话,畅通申诉举报渠道,落实24小时举报电话值班制度,对投诉迅速回应,及时查处。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广告监管体系。
(四)培育龙头养老服务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品牌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以带动和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和网络,丰富服务项目,推进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主动协调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规划、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相关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帮助养老服务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优化服务,打造地方养老企业龙头品牌,实现以点带面试发展。
(五)强化多方位联动协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对违法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动态监控。一是加强宣传。结合民政、工商、卫生、公安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全面宣传引导,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介绍托养老人应注意的情况,引导广大养老机构规范经营。二是交流写作。定期与社区负责人、村委会的进行沟通,了解辖区内营利性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在巡查中发现的最新违法情况,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开展联合执法,从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三是立体监督。除在红盾信息网开设投诉受理专栏,结合“一会两站”进社区、下基层活动,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落实投诉举报奖励机制,请社区或村委会负责人担任“义务观察员”构建部门、网络、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督网络。
(六)行业协会构建长效机制。工商部门主动牵头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民政部门成立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协助民政部门构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对养老机构服务各项标准统一规范,定期开展服务人员培训,加强巡查监管,全面落实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利用行业协会推行行业自律,加强营利性养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该类机构“行业协会诚信星级评定”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养老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的良好环境。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二
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从而使更多的人重视和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拥有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安享晚年。
2、调查方式:走访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集后整理信息。
3、调查范围:南宁市西乡塘区各社区居住的老年人。
(一)前言:
为了对现在城市的老年群体的生活进行详细的了解,我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南宁西乡塘区的几个大的社区进行了走访和问卷发放,收集了很多老年人群体晚年生活的信息。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从老年人基本信息,老年人经济收入和来源,老年人社会交往和老年人精神娱乐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向接受调查的老年人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此调查报告。
(二)主要内容:
2、从回收的问卷来看,65%的老人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选择了一般,17%的老人选择了较好,只有8%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对自己的健康很有信心。
3、对于现在老人的居住状况,因为调查地点都是大的社区,得到的结果有42%的老人是和儿女居住的,40%的老人是仅与老伴一起居住,只有13%的老人是独居的孤寡空巢老人。
4、关于目前老年人的收入情况。大多数老人的收入还是可观的。多来源于退休金和儿女给的赡养费,收入数目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xx元的人数居多。高收入的老年人在调查中很少。
5、在对老年人平日生活的兴趣爱好的收集中,绝大部分的老年天选择了扑克、麻将和太极、晨跑。也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旅游、度假。看得出来,老年人的生活还是十分的丰富多彩的,很多老年人都会享受生活,在对生活现状的调查中,有大部分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是持满意的态度的。只有个别的老年人觉得现在的生活是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也许是身体健康方面不是很理想,也许是生活方面的精神娱乐不充足造成。但大多数人的满意态度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现在老年人的幸福感还是很高的。
6、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因为在一个大的社区内,同类群体还是很多的,所以调查出的结果也是大部分的老年人与其他老年人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也有个别老年人表示自己和其他的老年人关系疏远或不往来。
7、在生活期望上,很多老年人都表示希望社区多多提供或改善医疗护理、娱乐休闲等服务。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大多数老年人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期待。在调查问卷填写和聊天中,很多人都表示希望能活的健康,开心。
8、在未来的养老方式上,很多老年人还是倾向于家庭养老的模式。期望能在家里和儿女或。
不和儿女住着安享晚年。期望去养老院或旅游胜地养老的人很少。但很多老年人也有在旅游胜地短时间休养的愿望,但都表示,条件再好或是环境再好,还是希望在家里养老,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热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群体,很多老年人为了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注意饮食的安全与卫生,并有定期的进行身体体检,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度的锻炼和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很多调查的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都选择一般,这也说明作为亲人,儿女,要更加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用有硬朗的身体去享受晚年的安乐。
2、“孤单感,冷清”是老年人常常可以感受到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甚至是自己一个人独居的空巢老人,更是经常会有这种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是不利于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的。虽然从调查结果来看,空巢老人的数目还是相对少的,大多数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有儿女或老伴的陪伴,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作为社区的负责人,应该定期去慰问,或组织社区活动,让那些空巢老人加入到社区的大家庭来,从而来减弱他们的孤单感,感受到人多带来的温暖。作为儿女,更应该时常回家去照料和慰问老人,这才是最有效的减轻老人孤单感的方式,不要只顾着自己热闹而忽略了最需要热闹的家人,父母。
3、老年人的生活开支其实是挺小的,只要身体健康,日常也没有多余的开支。从调查的结果看,老年人靠自己的积蓄,退休金和儿女的赡养费来过生活的是占大多数的。孝顺父母虽然不能只看到给予的金钱,但让老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是做儿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4、对于老年人平常的日常活动,我在假期期间的一个早晨去过人民公园,那里有很多老年人在晨练。唱歌的,跳舞的,舞剑的,甚至是散步聊天的,人非常的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人民公园给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平台,让他们能在那里自由的发挥施展技能和才华,愉悦身心,放松心情,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就需要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同样的,在社区调查的问卷中,也有很多的老人在兴趣爱好中选择了太极和晨跑,这种早锻炼的习惯让那些老年人都看上去很精神,很硬朗。当然也有很多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是扑克和麻将。这同样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娱乐,在社区中常常看到一群老人围在树脚下象棋,打扑克,或在社区专门的棋牌室打麻将,这种群体娱乐很好的满足了老年人们爱热闹的心情,让他们忘掉孤独感等消极情绪,这些在社区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看到会觉得其实老年人们比年轻人还会找乐子。
就很容易熟络起来,渐渐的可以家常里短,说说生活,说说儿女,确实,老人们也是很需要朋友的。在社区里调查出得结果很乐观,很多老人都不是独来独往的,都有几个可以聊天可以唠嗑的朋友,在茶间饭后,打发时间,消遣日子。如果社区组织老年活动,他们还可以一起参加,增进感情,何乐不为。这也是从无形中减轻了那些不在儿女身边的老人的孤单感,有了自己的兴趣可做,有了朋友的陪伴,生活中多了欢乐,就会少了孤单。所以我觉得造就这样的圈子和氛围,对老年人们非常重要。
6、在中国,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都倾向于家庭养老。儿女承欢膝下是最大的愿望。
当然,现在大多数的老人应该是和老伴居住,儿女定时探望,有些孤寡老人也会选择敬老院,养老院之类的地方养老。从调查的结果看,敬老院养老院都不会是老人们养老的第一选择,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家安享晚年的。
1.您的姓名:
2.您的性别:
3.您的年龄:
4.您以前从事的工作:
5.您的受教育程度:_______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其他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6.您目前的健康状况:____________。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7.您现在的居住状况:
a独居b仅与老伴一起住c与老伴、子女一起住d仅与子女一起住。
8.您目前的收入的主要来源:_________(多选题)。
a、国家补贴b、退休金c、现工作收入d、儿女赡养费。
9.您目前的每月的个人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10.您平常有什么兴趣爱好:
a、扑克、麻将b、太极、晨跑c、琴棋书画d、炒股、炒楼。
e、旅游、度假f其他_______(填写)。
11.您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满意吗:a很满意b感觉一般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e其他。
12.您平时与其他老年人往来的情况。
a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
b关系疏远,不太往来,只有节日才登门拜访。
c很少或不往来。
13.您现在最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多选)。
a心理服务b医疗护理c饮食保健d娱乐休闲e代做家务f其他。
14.如果可以选择,您更愿意在哪里安享生活?
a家里和儿女b家里(不和儿女)c养老院或疗养院d旅游胜地。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三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20xx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约有1600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而到本世纪中叶将接近1亿人,高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比例将达到2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龄化,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及长期照料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群体和迅速发展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更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有学者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青壮年涌入城市,从而可能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上升。而由于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有限,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和长期照料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是健康度过、还是由于不能自理在病床上度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必将会对他们的家庭产生影响。如果丧失了自理能力,就不可能再参加生产劳动以得到劳动收入,而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他们在经济上更依赖于子女或亲属的供给;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照料,对他人特别是配偶或子女的照料有较强需求;在医疗方面,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往往是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增多往往也伴随着医疗保险费用和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大。
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农村老年人问题往往集中反映在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中。在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调查中发现在北京农村某县,一家三口,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都是80多岁,父亲卧床不起,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母亲身体也不好。儿子60多岁了,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也没有子女,他们靠村里的救济生活。一旦儿子外出,母亲没有办法照料父亲,大小便失禁的父亲就只能便溺在被子里,等儿子回来换,生活十分窘迫凄凉。
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备受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发出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通过对几项基本生活活动的自理程度来衡量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活动通常包括进餐、穿脱衣、洗澡、入厕、上下床等,其中任何一项活动如果老年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都意味着他(她)需要依赖别人的照料。如果有一至两项不能独立完成通常可定义为中度依赖,三项以上为重度依赖。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既反映出老年人的躯体健康问题,也突出反映了配偶与子女的照料压力问题。
20xx年,国家统计局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中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全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较新数据。与十年前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人口抽样凋查中关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便可看出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变化。
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城乡之间有明显差别,城市93.1%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不能自理的只占6.9%;而农村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的占89.2%,不能自理的达到10.8%(参见表1)。换言之,在我国农村中,每10个老年人就有1个生活不能自理;而在城市是这一比例是1/14。农村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都比城市高。
通过20xx年的调查数据还发现,虽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女性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都高于男性。但农村女性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最高,达到12.4%,是老年人中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最弱势的群体,或者说农村女性老年人是对他人的照料帮助需求较大的群体。
与1994年相比较,我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10年间都有所上升。城市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从1994年的5.3%提高到20xx年的6.9%,农村老年人从8.7%提高到10.80%。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女性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都高于男性(参见表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规模也日益壮大,流入城市的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由此便产生了因子女外出而留在农村的留守老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发现:总的来说,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评价一般的比例为24.5%,较差的为35.8%,非常差的达6.9%,只有9.3%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好”,23.6%的老人认为“较好”。也就是说,有67.2%老人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一般及以下。调查发现,子女外出后,有28.6%的留守老人得过大病,而其中得了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的比例高达62.4%。虽然在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洗澡这几项表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中,90%以上的老人表示没有困难,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患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患大病后的照料问题,12%的留守老人是自己照顾自己,配偶照顾的为15.9%,同住子女和当地子女照料的比例在48.2%,外出子女回来照料的只有13%。因此,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虽然现在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但是在未来必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我国农村高龄老人的自理能力及照料问题同样日益显著。20xx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高龄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约有三成的高龄老人不能完全自理(参见表3),而因为高龄老人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和经济上的依赖性,绝大多数的老人都和家庭成员一起居住。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这对于老年人的家庭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针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以及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需要从政府、家庭、社区和机构以及个人等方面积极应对。
首先,丧失自理能力往往是由于健康状况衰退造成的,进入老年期之前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起居的习惯,等等;与老年期的健康状况一般是因与果的关系。对于农村来说,想把患病、丧失自理能力的年龄推迟,就要及早预防,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健康的重视和预防的意识,防患未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具有最大的效率。所以,政府应当深化医疗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事业,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与照料服务。制定相关的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完善针对农村的科学普及和宣传体制,鼓励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预防和延缓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针对农村的常见慢性病,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其次,针对我国农村的情况,加强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成立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等,以村委会为依托,大力兴建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对于已经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应对其生活重点关注,了解其生活情况。除了单纯的家庭照料之外,还应该鼓励邻里之间的互助,农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等。针对农村生活环境相对开放的特点,可以因地制宜,建立活动中心,不一定要有太多的活动内容,而是有一个农村老年人可以去、愿意去的地方,让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愉悦,可以更好地促进健康。
此外,更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思想,农村现阶段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其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村规,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以及舆论环境,对于孝顺的子女进行宣传或给予一定的补助,不孝顺的子女施加舆论压力或加以惩罚,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环境。与此同时,针对农村的留守老人,应当宣传社区养老的益处,帮助他们改变既有的观念,不再有进养老院是因为子女不养父母的顾虑。使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是苦于无人照料的农村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真正得到良好的生活照料。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四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xx区在20xx年左右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xx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01%。近年来,xx区从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xx区老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是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能供养老年人入住的床位数仅为老年人总数的0。49%,低于全国1。59%的平均水平。二是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不够。全区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提供半护理和全护理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业场地小,设施差,医护等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在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仍运转困难,发展缓慢。
xx区约有65%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基础薄弱。一是农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赡养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已在xx区全面实施,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老龄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20xx年1月起,xx区对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周岁至8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20元;90周岁至9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40元,高龄津贴标准较低。
(一)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xx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要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发展老龄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要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快推行和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等。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逐年提高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龄津贴标准;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保障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好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三)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健全服务网络。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办家政服务,在用地、融资、税费、水电气等方面加大优惠扶持力度。三是加快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工作,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参与为老服务。
(四)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创建老龄产业,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健康、养生、文化等服务市场和老年特殊用品市场,开发建设功能配套的高端养老休闲示范社区,发展多种特色的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产业向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要利用社区宣传栏加强《老年法》的宣传力度,强化维护老年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社区建立法律服务网点,公布法律咨询电话,形成较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同时开展老年维权月活动,举办老年维权大集、法律讲座、送法律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把贴近老年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送到老年人手中,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关爱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组织编写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案例,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加大对虐待、遗弃、殴打、伤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老年人有屈能诉,有冤可申。还可联系各级法院对涉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开辟老年法庭和维权绿色通道,实施诉讼费缓减免制度,让更多的老年群众享受到无偿的法律服务。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五
1、党政重视,保障有力。乡党委政府把老年体育纳入议事日程,由乡党委书记任老体协名誉主席,付乡长具体负责抓老年体育工作,乡财政预算五千元用于乡老体协办工经费,村、村、社区、村、文百村在村级运维费中列支5百1千不等用于文体队活动开支,乡开展文体活动由文化经费全额支付。
2、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乡10个中心村2个社区目前已建1个分会,11支文体队,1个艺术团。文体队村、村、村、街道。乡老体协按章程已经进行三届换届选举,配置主席1名,常务付主席1名,付主席2名,秘书长1名,付秘书长2名,民政、财政、妇联、残联等4名负责人为委员。村文体队每三年进行改选,11支文体都配齐队长和教练。制定会员管理制度、活动规则、财务管理、安全承诺等制度,乡老协、村、村上墙。
3、体育设施配套完善。目前乡年初投资80多万元在集镇建设多功能大型体育广场,社区、鲜家沟村建设文体广场并配设蓝球场和健身路径以及乒乓台,书房嘴、文百村、新桥村、常乐村、村、金凤村、村建有文体活动中心配有健身器材和棋牌室,在街道、四季田园建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4、活动丰富,亮点纷呈。今年的主要活动:一是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年初乡政府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帮扶单位资金扶持,为百余人困难老人送去米面肉和慰问金。二是云凌队等8支文体队在春节期间进行拜年活动,创收资金上万元。三是3月1日上午,由乡党委政府主办乡文化站老体协承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乡"为主题的龙腾狮跃闹元宵文体展演在乡新建的体育广场举行,11支文体队近二百名会员进行了舞龙、舞狮、舞蹈、快板、相声等二十多个节目,乡党委书记乡老体协名誉主席莅临现场并致辞。四是3月2日,乡老体协自编的大合唱《放歌十九大》,表演唱,《两学一做助推扶贫攻坚》,群口快板《四个大嫂话廉政》,金钱板《党的十九大指方向》在川中建材有限公司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中心为二十多名老党员表演。五是3月22日上午,召开队长教练总结培训会。六是4月17日,组织30多名骨干在村文体广场举办为期二天欢乐莲霄培训会,在开班仪式上县老体协主席冯大润一行5人现场指导并观看队自编自导长杆和短杆《歌颂新农村》莲霄舞展示。七是5月29日,乡在四季田园开展以"全面推进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题庆祝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7周年活动,乡老体协、百花艺术团、云凌队、晚霞队、队、百柳队等表演了歌舞《健康中国行》,表演唱《公公考媳妇》,对口相声《说安全》,广场舞《中国美》等节目。八是6月6日,乡老体协主席杨辉武付主席谢天明和社区书记夏绪挑和主任夏林在云凌赛观看由云凌队、队、百柳队组织的用社会主义新思路占领庙会文化阵地的十多个自编自演的节目,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九是7月1日,农村协会支部召开老党员座谈会,为6名老党员送上了慰问金。十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8月上旬召开老体协主席团会议,认真学习篇主要精神,开展如何开展新形势下老年体育工作的讨论,分为三个组进村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了调研报告。十一是各文体队亮点纷呈,土门垭、、晚霞、幸福桥、等文体队每晚在文体广场进行广场舞健身活动,队每星期二,云凌队每星期三,队每逢场进行排练,其他文体队老年人每天自发组织早晚进行爬山健步走,还有老年人每逢场在集镇在棋牌室进行下象棋打纸牌活动。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六
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_办发【_】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_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zui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七
1、老年人的需求不足:从农村现状来看,多数年轻力壮的男女中青年人在外打工,留下"六一、九九"部队,在家的老年人担负着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的重任,参加各类活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加上身体和心理的原因,一些老年人群聚意识淡薄,部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需求很低,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参加各类健身活动顾虑太多,限制着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正常发挥。
2、老年人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少。通过调查了解到,多数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他们渴望与其他老年人一起参加活动,但由于活动经费比较紧张,乡老体协很难经常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即或组织活动也很难满足大多数老年人上台展演,加上活动场地少而远,有些健身器材不适合老年人,这样老年人无法就近参加文体活动,有些地方老年人精神文化单调贫乏。
3、有些村领导组织指导力度不够。有些地方认为老年体育工作不是份内之事,对老年人重视程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的认识,以为现在的老年人生活无忧,参不参与体育煅炼关系不大,有些村很少组织老年文体活动,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
4、健身项目单一缺乏科学健身水平。现在热衷于跳广场舞,举行活动一般是以舞蹈为主,偶尔有些进行下棋打牌健康步走活动,至于打太极拳,健身球类,保健操少之又少,健身培训少,科学健身水平有待提高。
5、阴盛阳衰缺乏均衡发展。在农村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男同志身上,有些老年人还在在外打工,有些在家的男同志面子观念重都不愿意抛头露脸,有些群居观念淡薄不愿凑热闹,有些想去跳广场舞害怕跳不好怕丢洋相,只是爱好弾刚琴拉二胡打快板的男同志才参加文体演出但也不愿参加跳舞打球等活动。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八
本课题将通过对我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尤其是精神状态的研究,使大家对其有更直观、更客观的了解,并为老年人工作做些贡献。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年人退休金在1000元以上,还有的有20xx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基本上有社会保障,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世纪公园及社区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82.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2、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们问及老年人最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3、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4、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2、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们借鉴。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3、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忙碌了大半辈子,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们能够在他们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九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区在20xx年左右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xx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01%。近年来,**区从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区老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是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能供养老年人入住的床位数仅为老年人总数的0.49%,低于全国1.59%的平均水平。二是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不够。全区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提供半护理和全护理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业场地小,设施差,医护等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在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仍运转困难,发展缓慢。
**区约有65%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基础薄弱。一是农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赡养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已在**区全面实施,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老龄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20xx年1月起,**区对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周岁至8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20元;90周岁至9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40元,高龄津贴标准较低。
(一)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要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发展老龄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要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快推行和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等。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逐年提高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龄津贴标准;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保障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好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三)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健全服务网络。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办家政服务,在用地、融资、税费、水电气等方面加大优惠扶持力度。三是加快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工作,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参与为老服务。
(四)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创建老龄产业,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健康、养生、文化等服务市场和老年特殊用品市场,开发建设功能配套的高端养老休闲示范社区,发展多种特色的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产业向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要利用社区宣传栏加强《老年法》的宣传力度,强化维护老年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社区建立法律服务网点,公布法律,形成较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同时开展老年维权月活动,举办老年维权大集、法律讲座、送法律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把贴近老年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送到老年人手中,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关爱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组织编写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案例,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加大对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遗弃、殴打、伤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老年人有屈能诉,有冤可申。还可联系各级法院对涉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开辟老年法庭和维权绿色通道,实施诉讼费缓减免制度,让更多的老年群众享受到无偿的法律服务。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
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五、六十年代度过他们的青春年华,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喷发出强烈的补偿要求,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幸福、充实、绚丽多姿。从这一意义上讲,老年人有比青年人更强烈的购买欲望。和中青年相比,大多数老年人已上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下无抚养子女的义务。因而可倾其所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使老年人相对有限的经济收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其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中青年消费者由上可见,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的经济收人逐年在增加和具有强烈购买欲望,我国老年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
老年人生活用品追求实用质量、饮食求营养可口、穿着求宽松合体、医疗保健求实效、生活服务求多样化、文娱休闲求高雅、住房交通求方便等。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其自身的特征,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开发老年市场、研究制订营销策略的关键。
(1)消费自主性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就成为纯消费者,部分老年人还可能会再参加一段时间的社会活动,但相当部分老年人再就业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在65岁前后还是会真正退回到纯消费者的行列之中。相对同样是纯消费的低龄人口来说,老年人有着更加漫长的纯消费年数。与低龄消费其消费意志主要通过父母来体现不同,老年消费在意志上是自主的,老年即使到了高龄,行动不便,消费行动可能会发生障碍,需要别人帮助方可完成时,只要老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依然存在,老年消费意志的自主性就不会消失。再者,少年人口由于尚未进入社会,他们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依赖消费。而作为纯消费人口的老人口,其经济收入应是相对独立的,消费能力是自主的。
(2)消费习惯稳定,消费行为理智: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冲动型热情消费和目的不明的盲目消费少。对消费新潮的反应会显得较为迟钝,他们不跟时髦,讲究实惠。另外,老年消费者有着几十年的购买消费的实践,在长期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老年消费者也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对哪些商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业已成为的标准,再三思量,然后再进行购买。老年人的习惯购买心理还表现在:对于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
因而大量的广告轰炸对于其购买商品难以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购买消费习惯,对某些品牌更是产生了一定的偏好,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这类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反过来,这会使老年型商品市场变得相对稳定。同时,由于自己是家庭中的长辈,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尽管购买消费是个人的行为,老年消费者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兼顾家庭,有时个人消费还富有牺牲性。综合这种因素,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是趋于理智型的,特别是高值消费品的购买,决策的过程都会较长。
(3)消费追求便利: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对商品消费的需求着重于其易学易用、方便操作,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同时有益于健康。老年消费者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上,老年消费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一般消费,这是老年消费的质量特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品能够使老年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舒服,不必为其保养和维修消耗太多的精力。
目前,商品市场常常以经济效益来确定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服务质量上对老年消费者往往缺乏耐心,更谈不上周到。这种市场消费质量倾向实际上对老年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许多老年人因为在消费中曾经遭遇冷淡或抢白,由此而产生害怕消费、躲避消费的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不进行消费或惰性消费。这种消费心态与消费现象对积极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是很不利的。
(4)商品追求实用: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性,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我国现阶段的老年消费者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生活一般都很节俭,价格便宜对于他们选择商品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形成的买方市场下的“过剩经济”,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格,品质和实用性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价格便宜也是老年消费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由于理性消费的原因,老年消费总的来说属于节俭型消费。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薪中年人加入老年行列,价格因素在老年消费中发挥的决定作用逐渐趋弱。
(5)消费地点就近:就近消费也是老年消费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日渐不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在消费时会尽量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因此通常会选择在大商场和离家较近的商店购买。这是因为大商场所提提供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6)消费喜欢结伴:在购物的陪伴方式上,因为老年人大多害怕寂寞,而其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闲暇时间较少,所以老年消费者多选择与老伴和同龄人一道出门购物。老年人之间有共同话题,在购买商品时也可以互相参考、出谋划策,他们对于哪些商品适合于老年人比较了解。这就说明,影响老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群体主要还是老年人。对于独自一人外出购物的老年消费者,商家更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如为他们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和用途,提供容易携带的包装,必要的时候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等。
(7)有补偿消费动机,休闲性消费比例大:很多老年消费者有补偿性消费动机。在子女成人独立、经济负担减轻之后,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他们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和年轻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老年消费中休闲性消费与服务性消费所占比例大,这是老年消费的内在特征。一般来说,低龄老人以休闲性消费为主,高龄老人以服务性消费为主。随着老人所处的年龄段的不同,在消费上会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8)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一般:广告对大部分老年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是“一般”(41.9%)或“没什么影响”(22.7%)。由此可见,老年消费者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一般,并且由于一些虚假广告的负面影响,使得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对广告产生了反感情绪。由于老年消费者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一般相信通过多家选择和仔细判断就能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当然老年消费者还是希望通过广告了解一些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某些商品,但是要尽量避免夸大性和虚假的广告。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一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城镇化加速、劳动力迁移流动频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给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带来影响。从变化趋势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独居比例持续上升,与已婚子女同住比例逐步降低。1990年、20xx年和xxxx年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城市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分别为18.3%、24.7%和37.6%;农村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18.2%、17.4%和28.9%;xxxx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已达41.7%。作为决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的重要因素,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对于其养老有着重要意义。
从文化影响论看,家庭社会学者认为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的亲子同住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儒家文化体系之中,子女将孝敬父母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不孝不仅会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还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罚。已婚子女与父母共居从情感和实际行动上体现了对父母恩情的回报,也被视为“养儿防老”愿望的最终实现。当前,传统孝道已经发生变化。针对华北农村代际关系变迁调查的研究发现,传统代际交换关系的维系力量和存在的基础已经完全改变,农村传统孝道已经衰弱。父权制虽然没有彻底让位,但已渐渐被淡化;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敬重已经丧失优先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新的夫妻关系与年轻人文化的倚重。因此,传统伦理衰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亲子分居。与此同时,老年人自身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独立居住或入住养老机构,xxxx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约1/3的农村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和子女长期在一起生活。即使是失能老年人,也有超过1/4的失能老年人青睐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从现实需求论看,很多研究表明,父母的生活照料需求,例如患病或身体功能受限以及丧偶等因素与亲子同住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亲子同住可以获得日常照料,生病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更容易获得帮助。也有学者认为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主要是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简而言之,亲子同住可视为长期代际交换的一部分,老年父母与子女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从家庭资源论看,经济状况改善使得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父母拥有的资源越多,独居的可能性越大。也有学者从子女角度解释老年人的独居问题,认为子女数量减少或迁移导致的亲属资源缺乏是老年人独居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学者指出住房对代际同住有影响,住房短缺是导致大家庭得以维系的一个原因。后续的一些研究则认为住房对代际同住具有双向影响,它既可能促使子女婚后与老年人同住,亦可能使之分离。子女因住房短缺对父母形成依赖,是导致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若亲代有多套住房,其已婚子女更有可能和有条件独立生活,自己独住概率因此上升。
本文使用xxxx年由全国老龄办组织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第四次调查”)。该调查是中国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调查,调查范围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覆盖466个县(市、区)、1864个乡镇(街道)及7456个社区(村居)。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pps抽样等方法,所得样本近似自加权,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样本规模为22.368万份,抽样比为1‰,调查实际回收样本22.27万份,有效样本为22.017万份,样本有效率达到98.8%。本文的分析样本是56411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丧偶老年人。
通过对数据和变量进行专业分析,得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判断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迁轨迹提供依据。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认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三个研究假设,并使用xxxx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与子女、孙子女同住仍是当前中国丧偶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分城乡、分性别看,超过半数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孙子女同住,但是独居比例已经高达41.7%。
(2)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受到亲子之间需求的影响。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需求越小,亲子间独立居住的可能性越大。在本研究中表现为老年亲代自理能力越强、经济状况越好,则独居的可能性越大。
(3)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还受到家庭资源的约束,拥有住房、住房适老性高,则独居可能性更大。
(4)儿子数量对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有显着影响,多个儿子意味着丧偶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女儿数量对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仅在农村地区显着。有别于儿子,拥有多个女儿的丧偶老年人独居可能性更小。
(5)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并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意味着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
(6)在生命后期,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拥有自主权的丧偶老年人倾向于独居以避免同住带来的家庭冲突,自主权力越大,丧偶老年人独居的可能性越大。
(二)政策建议。
健康老龄化意味着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生活。
一是为能够自理的、无住房的丧偶老年人提供福利房或廉租房,解决“有地住”的问题。
二是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对当前独居丧偶老年人的房屋进行适老性改造,让行动不便的丧偶老年人能够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三是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注重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保障丧偶老年人能够在他们的意愿居住方式下度过晚年生活,缓解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矛盾。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二
1、将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老年人健身是全民健身的关键,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考核,才能真正体现党政主导。
2、多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把老年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利用和支持民间资金,企业和个人独资或合资等形式修建和改善老年公寓以及活动场所,鼓励成功人士捐助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基层文体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拜年、做酒、庆典、宣传等形式创收来以队养队。
3、强化组织,完善制度,稳定骨干,壮大队伍。坚持老体协和文化站有机结合,强化文化站的纽带和载体作用,把文化站站长纳入老体协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各文体队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举办活动前制定活动方案并签订安全免责承诺书,动员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感受大自然。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根据自身的特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煅炼,多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多开展文体赛事,为广大老年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文体广场健身路径,动员更多的男性老年朋友参加健身活动,除赛事有男性朋友参加加分外还要鼓励他们加入组织提供办理会员证缴纳会费提供免减等优惠政策。
总之,我们要站在老年安者社会安的高度,充分体现"党政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方针,全方位为老年朋友提供服务,各基层组织要在"六有"、"六好"、"六新"下功夫,让老年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三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在这里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
我们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59份,女生21份。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整体来说,锻炼时长、频率都不太高,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跑步与球类是多数学生选择锻炼的方式。虽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有教授舞蹈类,武术类等,但是真正将其当作体育锻炼方式的学生占少数。总体来说体育锻炼较少,同时也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被运用到实际中。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目前学校的设备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同时,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四
一个月的实习期就这么过去了,想来时间过去了就快,回想起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多,也学会到了很多大学课本里不曾有的东西。在离家比较近的_职教中心,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职教中学是我们县一所也是规模很大的职业学校,校内也设立基础部就是普通高中,我实习的内容就是跟着团委朱_老师学习,他也是高二3班和高三9班的历史老师,所以我也就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学习做历史老师。
实习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年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社会实习。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李老师好”“李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叫上瘾了,呵呵。一个月的实习,也令我感慨颇多。
我实习的班级是高二三班,记得我刚到课室的第一天,晚上改作业就有个同学写纸条给我说:老师我不是好学生只是为了叫你高兴才认真做作业的。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给他回到:看到你认真的作业我很开心,但是我也很难过你否定自己,我觉得你不管出于什么心态但你把该做的事做的那么好就是最棒,也许你以前只是分数不高,但一定是好孩子好学生。听了几节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节“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他以前也带过好多历史学的实习老师,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他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和热心的鼓励帮助。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讲课的是时候老是断断续续,思维跟不上,声音很小,放不开,有学生竟然在下面喊老师你是不是太紧张啦!由于我上课时气氛僵硬使学生也不积极配合,令我痛心疾首。粉笔写不好,写得又丑,手臂还很难受。后来我就多和指导老师交流不断自我完善,终于扭转了这种局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紧紧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
老师就像自编自演的导演加演员,而且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不过在我的努力和坚持下我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几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上我的课时认真多了,还积极配合回答问题与我交谈,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刚开始常常因为学生在下面开说话不配合,我喊破嗓子都没办法控制,在我的不断说服教育下现在却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直接向课堂要效益了。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觉得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在上课时我都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堂只要是以学生的朗读和提问为主,我再加以补充、纠正。我告诉他们学习好多知识都应该知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真理。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自己动脑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历史而言,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但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开导。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继续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
我觉得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因为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从不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症下药。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学生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在我的细心努力下,班里的几位后进生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不象以前那样,因为在不好的学校里就自报自弃,开始认真努力起来了。从中我深深体会到,对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嘲讽,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沟通,多互动,多鼓励。
实习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很快结束了,曾经让我们忐忑和憧憬的实习就在愉快和充实中度过了,蓦然回首,我发现我收获了自己想要的那份技能和学生的那份情谊,站在讲台上我觉的自己不再那么紧张害怕,更多的是责任,希望给学生传达最多的知识信息;走时学生依依不舍的心情也深深的感染了我,都希望继续留下!同时也真实的感受到教育的进步,作为老师的崇高,同时对那些辛苦学习的学生充满关爱和祝福。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不断提高自己我觉得到学校了应该再看更多的历史书籍,力求以后做老师的时候讲课能穿插更多有趣的历史细节,把历史课讲的生动有趣。面对即将走上社会工作,我满腔热情。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五
我是_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x级x班实习生_x,从2019年x月到x月x日在_市第x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深受校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负责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指导老师和校领导给予了帮助和指导,指出不足和学习经验。
一、实习目的。
在的实习过程中,能有着许多收获和欢乐,但也有着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历将激励着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大成绩,失败的经历将使我努力去改变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好,这一切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我的实习生活是从x月x日开始,到x月中旬,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由于个人原因请假一个月,这使我有机会在刚进入学校的初期基本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学校的管理模式外,能进一步接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多地走进教学的课堂,丰富了我的实习工作。
刚开始我所讲的课都是指导老师给安排的,语文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古诗、词及说理、写景的文章,数学讲讲基础课和一些练习课。由于是进入了一所较好的小学,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刚进去有些不悦,压力好大,备课感觉不知如何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为了保证第二天上课的质量,学课到10点。在一开始的几周内,备课都要到10点,真的很辛苦。
就这样通过近两周紧张而充实的适应,我逐渐学习和适应了学校工作的节奏,熟悉了学校的作息时间。另外,通过大量的与学生接触,逐渐地认识了他们,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家庭状况,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上保质量也提高了,也使自己在指导老师的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与认可,自己非常开心。这一切让我深深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也只有尽了自己的努力,才能将工作做好,做扎实,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让我走到了教学的第一线,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
通过观模课的学习以及自己亲自走到教学第一线,使我认识到:
1、课前一定要认识到进行扎实的备课和精心准备的必要性,这样上课才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不紧张。
2、课堂上要注意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如果课堂秩序很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响成绩。
3、上课时态度要从容大方镇静,采取恰当的姿态语言帮助说话,从而使教者更加具有激情,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
4、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5、在课后要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以及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评价和总结,对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每一节课后,都精心选择份量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并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优缺点,批改作业时要给学生写批语,态度要慎重,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认真听取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尽快熟悉班主任的具体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学习运用教育理论职业道德,和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能力,认真学习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1、维持日常秩序,保证课间的秩序,以及放午学和晚学的学生下楼的秩序,保证同学安全出校门。
2、开展主体班会,每周都要开展主体班会,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对上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的检讨,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每周都要进行评比,都有标兵班、挂小红旗。
3、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个别学生不写作业,家长又没时间检查或没有在家乡身边的长托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感情思想交流,找明不写作业的原因,劝其改正、进行说服教育。
三、实习总结。
我原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这种生活习惯也许在学校生活中不会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学校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处理就会把工作做好的。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吧,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然而,与人交流沟通正是你全面了解学生,总结经验的良好途径,也是你总结班级管理与如何讲解知识的重要途径,也许我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用更多的自我思维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学会相互交流和深入沟通,交流、沟通是一种智慧,养成一种良好处事的生活方式,我会慢慢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交流的智慧,养成良好的处事方式,这一切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乐趣与辛苦,同时,他使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变为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教学。真是“实践出真知”啊!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炼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在实习中逐渐变得有能力、有信心。
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快乐!
这次实习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实习中、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自己,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六
前言:为了丰富社会体育专业的知识广泛性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满足所学专业的需求特进行企事业体育调查与实践调查报告。
为了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情况,加强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人们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体育学院部分教职工进行调查,共19人。男14人,女5人。
本次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在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办公室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19份,回收19份,回收率100%(问卷附后)。
20xx年6月29日-20xx年7月6日。
1.运动种类。
分析:
分析:从运动后是否有放松练习看出女教师对放松练习不重视,说明她们没有科学健身意识。而男教师一半一半。从整体上一大半教师没有科学健身意识。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多数人喜欢做无器械运动而且时间也比较长,每周运动的次数稳定比较具有系统性。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欠缺,希望能够增强科学健身意识。由此说明大多数人心里都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明白体育锻炼可以带来的好处。现应加强人们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提倡全民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在做问卷中缺乏严密性,有的问题问的不细。问卷中涉及到多选在数。
据统计与分析时有些混乱,初次写调查报告对格式不太了解。有待提高实践能力。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七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逐步进入现代化生活的家庭中,多数老人能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仍有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致使有些老人甚至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老人子孙满堂,却漂泊无依;兄弟间为一年只有几十元的赡养费互相踢皮球甚至大打出手等等丑闻频频见诸报端。曾被老人期待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竟是如此悲惨的结果实在令人悲愤交加。
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家庭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提倡和遵守的家庭美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获得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的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权利。可见,作为子女,要给父母以物质帮助,在经济上赡养父母是责无旁贷的,是第一位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子女因不赡养老人而引起的家庭纠纷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而这种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在保证老人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作为子女,还一定要孝敬、关心父母,即精神上赡养。现在。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并成为赡养老人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式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泛爱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是中国人口现状堪忧。从而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这充分说明,在现有的国家经济条件下,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政府并不能一手接过来,所以,老年人的现状就是:他们的赡养问题还是由子女来承当。
物质赡养指具有物质、经济内容体现的赡养义务。对老年人物质赡养的责任包括:经济上供养。为老年人提供赡养费,既可以是人民或其他货币,也可以是粮食、蔬菜、瓜果、燃料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电视、冰箱、家俱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条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3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义务。”第14条规定:“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这些义务内容都是从经济从方给老年人以保障。
2.医药费承担。老年人年老体弱多病,生病后需要治疗或住院医治,都需要支付医药费。需要赡养人提供物质上帮助的老年人,难以自己负担医药费,必须由赡养人承担。可能会超出赡养费的数额,但仍属物质赡养的范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2条规定:“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此外,中国制定了相关的养老政策。
4、国家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注意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
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正逐步健全,如何真正落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对此,我认为需大力加强有关赡养老人方面的法制宣传,形成一种赡养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群众监督;同时加大对不履行物质赡养义务的子女的惩处力度,从而使义务人切实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家庭处于独门独户,农村家庭成为独家独院。家庭与家庭,居民与居民之间,形成了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人们退休后从社会走向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缩小,从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理发生老化,时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猜疑笼罩,使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他们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藉,希望人们走进老年人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充实的生活。由此看来,老年人不仅要求有满意的物质赡养,而且要有满意的精神赡养。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人格上尊重,满足自尊的需求:
自尊心,人皆有之,何况耗尽了半生心血才将子女养育成人的父母,更是理所当然希望得到子女的孝顺和尊重。讥笑、责难,甚至虐待老人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有位老人在一项调查留言中说:“要提倡尊老敬老,改善爱少过分,尊老不足的现象”。尊敬老年人,适当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是一种传统美德。
2.精神上安慰,满足依存的需求:
老年人普遍存在一种空虚和孤独的心情,他们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得到家庭温暖。子女书信问候,节假日探访,捎一点老人所喜欢的食物,甚至小辈们的亲近与求教,都将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
3.生活上关心,满足求助的愿望: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事情老人已力不从心了,小到穿针引线,大至粗重活儿,都需要后生晚辈去主动关心。如果患病卧床,就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了。
4.言语上沟通,排遣寂寞的需要:
老年人在休闲时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尤其是儿孙们上班或上学后,忧郁之情就难以排解。此时,若邀两三个知己朋友,海阔天空地“侃”上一阵子,老人的精神状态可大为改观。言语交流与沟通,可健脑益神。聊天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家长户短;大至国家政治时事和社会新闻,小至凡人琐事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聊天时,老人既可缅怀留恋过去,又可憧憬幸福晚年,还可交流饮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经验。从聊天中增长知识,获得信息。真是领略真情在人间,体会趣味哲理在百事。言语交流与沟通,可排遣寂寞。一旦有空儿,就可到左邻右舍或老朋友家里坐坐,侃侃“海阔天空”,倾听“肺腑之言”,能将忧愁苦闷抛至九霄云外。如此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单调寂寞,对调节情绪宽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力大有益处。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使他们带我们步入社会,叫我们怎样做人。所以人人都要有一颗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老人。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我们也应学习那句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责任,赡养老人。衷心祝愿天下的父母都安享晚年,颐养天年。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八
按照省体育局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这个重要环节是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环节,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到最基层的一线去听取基层人民群众对解决“四风”和推进体育惠民工作的意见建议,找准基层体育人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才能检查自身,改进日常工作作风,急群众所急,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体育人的心坎上。
2013年8月12日,我深入到红河州奥体中心,对红河州拳击队进行了调研。通过与奥体中心副主任,拳击队苏田教练的交流,了解了队伍的现状及发展,收集了队伍急需要帮助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队伍现状。
红河州拳击队在前任教练因待遇原因离开后,新聘用了年轻的前优秀运动员苏田担任教练。拳击队共有男子8个级别13人,女子两个级别2人在训。由于奥体中心没有文化课教学条件,在运动员学习期间,运动员只能采取走训的方式进行训练,时数有周一至周五下午两小时,周六五小时,周日早间3小时。假期才能集中食宿进行封闭训练。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运动员选材困难,发展受限。由于竞技项目的特殊性质,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体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不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学习好、意识好的优秀苗子减少很多。另外拳击项目的对抗性质,要求运动员年龄在13岁左右才能开始训练,但是运动员在训练一两年后就面临升学进入高中、中专阶段,不能周期系统训练,限制了运动员成绩提高和发展前途,也影响了运动队伍的选材。
二是目前在红河州,并没有针对运动员贡献的安置工作和考录加分等保障措施,只有对省运会冠军一万元的金钱奖励,严重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希望省体育局能够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制定良好的保障政策,确保基层竞技体育有序、健康、长远发展。
三是希望省体育局对地州重点项目的经费支持进一步提高。两万元的经费支持政策已实施了很多年,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实际。
四是希望省级专业队伍多多组织教练员技能、裁判培训和运动员大集训,通过培训提高业余教练员的教学质量以及裁判技术,通过集训挑选优秀苗子,促进基层队伍发展。希望省级基地在地州队伍上来进行交流学习的时候在食宿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支持。
五是希望省级专业队伍到地州进行训练选拔,一方面宣传了项目发展,一方面也能促进业余队伍的选材、技术提高。
三、改进措施与对策。
针对学校反映的情况,结合我单位实际,我们会在十四届省运会前后,分批组织各地州教练员到我基地开展训练技术培训和裁判技术培训,开阔基层教练视野,提高教学技术。组织全省范围内的拳击运动员大集训,通过集训,选拔优秀的苗子,充实我基地拳击队伍这个“龙头”,也帮助地州业余队伍这个“龙尾”摆动得更有力。同时积极邀请地州队伍到我基地开展轮训,在训练食宿等经费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方便。在合适的时机,组织我们的教练员主动到地州去选材,宣传项目,扩大影响力,推动基层体育发展。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十九
本文目录。
县文化体育事业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日前,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首个连云港市体育产业。
已经新鲜出炉。这份万报告共分为“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发展概况”、“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发展主要困境及其成因分析”、“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三个主题框架,为分析港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据了解,此次全市体育产业的全面调研在我市尚属首次。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无疑预示着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基于体育产业在我市发展落后、亟待开发的总体局面,这次调研工作,也成了我市体育部门因势做出的对应举措,为我市体育产业现状“把脉问诊”。
自去年11月份开始,由市体育局、淮工、师专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共计16人的调研队伍。他们兵分两路,第一小组调研了灌云县、灌南县、海州区和高新区,第二小组调研了东海县、赣榆区和东部城区(连云区、市开发区、景区及徐圩新区)等地,所到之处,发放问卷、填表问答,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严谨有度。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港城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基本情况、结构情况、消费情况和市场体系建设,并获取了较为翔实的数据资料。”市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叶新成介绍,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得知,xx年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0.25%。这表明,连云港市的体育产业尚处于摸索、起步的过程,暂时还未较好地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同时也说明,我市的体育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在产业总量、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与开发。
返回目录。
一、**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xx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xx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xx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xx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xx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xx年初,**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xx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已于xx年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xx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二)全县农村文化户(联合会)发展规范有序,基本实现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活动正常的业余演出队,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每年举办1至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做大、做强农村文化户品牌,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xx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返回目录。
“”期间,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较年增长16%,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体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市场主体日趋成熟,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由各方面自行发展,向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联合推动发展转变。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取得积极进展,部分省市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政策,有效推动了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摸清了体育产业基本情况。创办体育旅游博览会,以展会为平台,进一步带动了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有效地调动了地方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发挥了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重大体育赛事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娱乐、旅游、建筑、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为重点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保证了体育市场的规范发展。体育彩票销量持续增长,“”期间共实现销售额2428亿元,提取公益金728亿元。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在“”期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体育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体育市场尚不成熟,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观念有待引导,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各项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亟待完善,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时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体育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返回目录。
新生体育节结束了,系学生为了吸取经验,为下届体育节提供参考,因此就宣传,赛程安排,效果等方面做了调研。
同学们普遍反应宣传较为不足,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有体育节。有的宣传也是很临时的通知,说的不明确不清晰导致大家的时间安排很乱,很紧,所以在体育节上的观众普遍偏少。
对于赛事的安排,同学们普遍认为是合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比赛安排在中午,影响了球员和观众的休息,状态都不好,还有的认为某些比赛时间间隔太近,有多项赛事的运动员会冲突,加上迟到的现象很普遍,规则有点乱。
去观战和比赛的同学都认为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但由于赛事的时间问题,大部分同学没有去看,就谈不上凝聚力的问题了。
同学们认为,没有必要将此活动推广到大二大三,自己班的都没去看,大二大三的不可能去了,况且看不认识的班比赛也没意思。
许多同学强烈要求增设其他项目,因为今年的体育节的项目多是适合男生的项目,女生的参与度很低。要求增加羽毛球、毽子、拔河、趣味项目、轮滑等。
在大家忙碌参与的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如时间安排欠妥,宣传不得力,这直接导致了观众的人数和参与度。希望下次能得到改进。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篇二十
学校场地情况通过教育均衡化验收全县各学校运动场地已基本达标,县直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全部为塑胶场地,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6处。
体育器材情况我县各个学校的体育器材方面都已达标。
师资方面。
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38%的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短缺,22%的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近些年公开招聘的体育教师分配到学校后,有27%转任文化课程。
2、师资培训意识淡薄。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3、关于体育教师的服装费问题,教育部有明确规定,但省、市两级没有相应文件,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解决,这也成为影响体育教师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体育课和大课间、课外活动的情况。
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要统一安排25分钟到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我县各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均按国家要求进行,体育课的执行方面存在问题较突出,现各学校基本是两套课程表:一套是教室里贴的按标准要求设置的课程表,一套是实际执行的课程表。各个学校基本是实际每个年级每周两节体育课。大部分学校每天下午都安排4节文化课,所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组织学生集体锻炼一小时更是保证不了。
特长生训练情况为引领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各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我县每年都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中小学生团体操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足球联赛都已成为常态化赛事。为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各学校长年都有训练队进行训练,但往往会遇到运动场上只有教练员的尴尬状况。学生只要来参加训练,回到教室后就会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甚至罚站的惩罚,所以好多学生都不敢来参加训练。久而久之,整个学校也就丧失了进行体育活动的氛围,学生由不敢参与健身到不想参与健身,最终成为一潭死水。
1、学校校长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强,缺乏完善方案的执行机制。
2、文化课教师成绩压力大,并且把靠时间等同了提高成绩。
3、对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督导不到位,处罚力度小。
1、适当增强体育教师在教师招聘中的'比例,追踪招聘教师工作情况,严禁体育专任教师改任其它学科。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对体育课和集中活动一小时活动的不定期检查,对不按标准执行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3、继续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进行体育测试,成绩列入对各学校的考核。
4、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的县级比赛,为各学校体育工作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积极培养全员参与健身的浓厚氛围。
5、提高各级教育干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继续加大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中小学体育工作新局面,努力使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