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新的事物,开拓视野,拥抱新的世界。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优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整个小学数学编排体系来看,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将为以后学习有理数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教学时要合理运用直观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促进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在亲身经历负数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也是(负数意义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情景教学法,
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探究新知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分享,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呈现实例)。
课件出示一些数读一读,分分类,进而归纳出我们以前都学过些什么数?学生回答自然数、分数、小数。师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板书认识负数)其实负数就在我们身边,出示主题图。
探究思考,交流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再进行汇报。通过例1主题图,学生们发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温度,并且观察到了温度表示中出现了负号,(板书0℃—3℃)他表示什么意思?最低温度是0℃,最高温度是3℃。(板书—3℃—2℃)他又表示什么意思?最低温度是—3℃最高温度是2℃。接下来学生自学第2页下面的内容,汇报学习内容。学生指出0℃(板书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板书—3℃),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板书3℃),通常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读作三摄氏度。此时教师让学生完成书上表格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更好体会添加“+”“—”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
针对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夯实对负数的认识,完成课后“做一做”第1题,理解负数的含义。然后完成第2题,学会区分正数和负数,巩固深化教学内容。
(四)反馈总结,反思提升。
课程最后通过引领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五、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0℃—3℃3℃3正数。
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2℃—3℃—3负数。
结尾: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受数学生活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谢谢大家!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二
地位和作用: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
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
有两个目的:
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
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了基本的铺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易错点: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最后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三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本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根据本课概念教学的内容特点肖老师采用了“要素组合”的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几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目标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师,应时时有目标意识,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肖老师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又以学生动态举例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负数,并着重研究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的关系,为下一课认识抽象的数轴和比较大小埋下了伏笔;最后又以分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完整了所学数的知识网络。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肖老师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曾三次放主动权,即:课前、课中、课后,使教学内容完整、首尾呼应。有梯度的三次选择多向度的内容放主动权,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呢?从肖老师的课堂上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小学生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比如本课中温度计的度数、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观的数学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概念内化。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课教学中肖老师课前对学过的数的整理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概念教学中,肖老师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如课中例1到例3的教学中教师有梯度的设计,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概念内化。
课上肖老师把大量材料教给学生,经过学生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正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再经过练习强化,使以内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四
《负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各种数的基础上的学习,是课改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项内容,是概念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符合学生的学习新知的认识规律。课中取材符合数学来源并应用于生活的'规律,教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当学生兴趣激起时,教师再带领学生具体了解负数,通过探究温度计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负数。
这节课还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发现、感受、了解负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通过在温度计图上说出所给的度数所表示的意义——找出正负数——从给出的度数在温度表上找出具体位置并说明理由——什么时候用正或负数表示——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关于正负数的意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亲身感受负数的存在意义,再从中进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上,我觉得教师在上述一点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做得很好,通过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来形成目的,收集实例,说明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示刘翔比赛时的各种数据,学生进行判断说理,最后还让学生自学课本上有关负数的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学生对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从而建立负数的概念,而在练习方面,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同学进行参与,以便及时进行学习反馈,从中确定不足得以加强。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五
《负数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陈老师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节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新课伊始,陈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3和-3是两个不同的数,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3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陈老师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他是这样引导的“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杨老师此时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小组讨论交流,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得出正数都大于0大,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在这节课中,陈老师在多个环节都注意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温度计、电梯楼层、山的海拔高度、记录学生身高等,通过多种事例,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即负数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陈老师的设计广泛联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仅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启示,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六
刘老师执教的《负数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负数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负数的含义。课本中举了很多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结合具体数据说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听了这节课,我感受深刻,收益匪浅,老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很充分和全面的`。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初步了解。从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老师让学生把收集的负数,在组里交流,汇报展示,举例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能力。如:届时课题后,老师都是紧紧地环绕着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在旁边引导点评,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有效教学。
老师的言语举止恰到好处,面对学生微笑,语气温和,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这节课,老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七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八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整个小学数学编排体系来看,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将为以后学习有理数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教学时要合理运用直观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促进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在亲身经历负数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也是(负数意义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情景教学法,
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探究新知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分享,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呈现实例)。
课件出示一些数读一读,分分类,进而归纳出我们以前都学过些什么数?学生回答自然数、分数、小数。师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板书认识负数)其实负数就在我们身边,出示主题图。
探究思考,交流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再进行汇报。通过例1主题图,学生们发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温度,并且观察到了温度表示中出现了负号,(板书0℃—3℃)他表示什么意思?最低温度是0℃,最高温度是3℃。(板书—3℃—2℃)他又表示什么意思?最低温度是—3℃最高温度是2℃。接下来学生自学第2页下面的内容,汇报学习内容。学生指出0℃(板书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板书—3℃),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板书3℃),通常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读作三摄氏度。此时教师让学生完成书上表格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更好体会添加“+”“—”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
针对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夯实对负数的认识,完成课后“做一做”第1题,理解负数的含义。然后完成第2题,学会区分正数和负数,巩固深化教学内容。
(四)反馈总结,反思提升。
课程最后通过引领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五、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0℃—3℃3℃3正数。
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2℃—3℃—3负数。
结尾: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受数学生活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谢谢大家!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及作用: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负数》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对0的认识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景,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条意义相反信息,(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等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完以后,我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并结合介绍负数的发展史,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反的'量。
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高低;生意的盈利亏损;学生的转进转出比教材中的单一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课件出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5℃,(课件出示)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但是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通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以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再用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固,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东走1米,向西走1米,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造成风向阻力,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效果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问: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我巧设了两个作业,层层递进。第一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的信心。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学生原因的知识经验,学生应该也没有问题。由于本题的思考空间较大,且是写具有相反意义的句子,可能给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
老师本次给我们展示的是《认识负数》,整节课没有使用电脑,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可孩子们的表现却始终很精彩,甚至还有孩子敢大胆地反驳老师的观点,课堂上生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听到这儿,没听过这节课的人肯定很想知道老师的这节课到底是怎么上的。请听我一一说来:课一开始,老师就直接切入主题,在黑板上板书了负数二字,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紧接着老师说:“生活中你找到负数了吗?”只听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这下你肯定知道老师在上这节课前是有备而来的,他让学生课前搜集了生活中的`负数。正在学生得意于找到了这么多负数的时候,老师话锋一转:“你们都了解负数了,不过光听你们说,我有点不相信,谁能来写一个?”学生轻松挑战了这一关,很快写出了几个负数,不过老师的难题可不止这些,听,他又提了什么问题:“不光知道负数,还能写出来,真不错,不过要过我这一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谁能告诉我这4个负数表示的含义?四人小组里先说一说。”
在学生小组合作时,老师很注意巡视,他还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形容负数含义的张牙舞爪的动作,并相机生成了新的要求:“同学们的动作很丰富,那就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画一画,一人画,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见。有的不会画没关系,可以选择你会画的去画。”老师选择了几个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画在黑板上相应的负数下面,学生们画得很形象生动。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本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根据本课概念教学的内容特点肖老师采用了“要素组合”的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几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目标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师,应时时有目标意识,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肖老师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又以学生动态举例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负数,并着重研究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的关系,为下一课认识抽象的数轴和比较大小埋下了伏笔;最后又以分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完整了所学数的知识网络。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肖老师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曾三次放主动权,即:课前、课中、课后,使教学内容完整、首尾呼应。有梯度的三次选择多向度的内容放主动权,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二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几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目标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师,应时时有目标意识,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肖老师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又以学生动态举例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负数,并着重研究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的关系,为下一课认识抽象的数轴和比较大小埋下了伏笔;最后又以分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完整了所学数的知识网络。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肖老师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曾三次放主动权,即:课前、课中、课后,使教学内容完整、首尾呼应。有梯度的三次选择多向度的.内容放主动权,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呢?从肖老师的课堂上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小学生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比如本课中温度计的度数、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观的数学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概念内化。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课教学中肖老师课前对学过的数的整理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概念教学中,肖老师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如课中例1到例3的教学中教师有梯度的设计,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概念内化。
课上肖老师把大量材料教给学生,经过学生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正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再经过练习强化,使以内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简单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还请批评指正。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三
《负数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陈老师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节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新课伊始,陈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3和—3是两个不同的数,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3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陈老师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他是这样引导的“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杨老师此时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小组讨论交流,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得出正数都大于0大,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在这节课中,陈老师在多个环节都注意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温度计、电梯楼层、山的海拔高度、记录学生身高等,通过多种事例,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即负数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陈老师的设计广泛联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仅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负数》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对0的认识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景,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条意义相反信息,(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等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完以后,我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并结合介绍负数的发展史,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反的量。
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高低;生意的盈利亏损;学生的转进转出比教材中的单一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课件出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5℃,(课件出示)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但是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通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以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再用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固,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东走1米,向西走1米,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造成风向阻力,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效果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问: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我巧设了两个作业,层层递进。第一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的信心。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学生原因的知识经验,学生应该也没有问题。由于本题的思考空间较大,且是写具有相反意义的句子,可能给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五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备课时首先思考要不要把两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来思考,也就是把认识正数、负数、0的意义与用它来表示,理解,运用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为了不让自己盲目地整合,首先在班里进行了调查。1、你知道负数吗?2、在哪见过的?3、为什么要用负数?第一个问题95%的同学能回答知道。第二个问题大多数同学提到的是温度与电梯中见到的。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是不知道的。从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决定两部分内容不完全整合,借鉴第二部分的部分内容。把这堂课的'目标定为: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相关。3、初步感受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在温度计中认识负数。在这个板块中分为以下几个子目标:1、会读温度计,理解-40c,00c、+40c表示的意义。2、会用正负数来记录温度。3、在分类中感受0是个很特殊的数,它不属于零上几度也不属于零下几度。4、认识正数,负数的概念。
第二板块:在数轴中理解正数、负数、0的意义,大小关系,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在集合圈中加深对三数的理解,突出分数,小数也可以分成正数与负数。
这节课进行几个解释,第一,在认读温度计上没有花很大的笔墨,一个原因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都会读,其次,学生没有课本,在展示上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对于稍难一些的温度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跟进。这节课主要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为重点。第二,例2的海拔图挪至最后交。一个原因考虑到整体性,把认识正负数的理解放在一个板块,呈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其次,海拔高度放在后,检测学生是否会用正负数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负数产生的必需性。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计意图,但是目标达成是否到位,还可以怎样来修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篇十六
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入手,对于负数,学生并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对负数的感觉。张老师用了这句话“生活中哪儿见过负数?”作为开篇,唤起了孩子心目中对负数的初步感觉。然后让学生自己写负数,再说说从哪儿看出这全是负数,负数的前面不光有负号,还要比0小。再然后研究五个“-2”的意义,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认识负数,张齐华老师每一次的课堂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老师信守的行动准则。教学语言的诗意动听,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师生辉映的精彩构成了他课堂亮丽的风景。“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总在你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本节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对—2的理解,一个练习的拓展,领教了张老师设计的“高”,欣赏了张老师训练思维的“广”!难怪听他的课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难怪“华粉们”对他的热烈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