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才、繁荣社会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黄河颂说课稿篇一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
3、运用圈、点、划、注的方法感悟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在播放录象的同时教师相机朗诵,激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模块:自读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轻。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怎么读,如何让学生读进去。通过反复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读好。
第三模块: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这样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胆,如果让你坐在上面,你敢吗?来读一读6、7小节,体验乘客与“我”形成的鲜明对比,反衬出艄公高超的驾筏技术。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试问: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第四模块: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第五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再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用“艄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
交流完毕,播放黄河录象、歌曲,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黄河主人的风采。
第六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黄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见,学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难与自己联系起来,请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战中获胜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运动员等,这样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感受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激励学生要向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
将来,你还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呢?
课堂总结:愿同学们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
黄河颂说课稿篇二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六、说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黄河颂说课稿篇三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对黄河的认识,因为黄河离孩子很远很远,要借助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介绍黄河,板书揭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巩固练写”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介绍黄河,板书揭题。
让学生谈谈心中的黄河,听老师介绍黄河,出示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读一读,初步感受黄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环节中,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正音、理解。
四、学习字词,巩固练写。
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第二课时。
共分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在播放录象的同时教师相机朗诵,激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模块:自读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轻。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怎么读,如何让学生读进去。通过反复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读好。
第三模块: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第四模块: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第五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艄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
交流完毕,播放黄河录象、歌曲,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黄河主人的风采。
第六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黄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见,学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难与自己联系起来,请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战中获胜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运动员等,这样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感受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激励学生要向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这就是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认识,望大家批评指正!
黄河颂说课稿篇四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 道理。
5. 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
涟水县南门小学 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 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 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 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我” 胆战心惊
乘客 谈笑风生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黄河颂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要使学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及3个绿线内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大诗人李白赞美黄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去读一读。
3.再者,屏幕出示描写黄河及艄公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有感情的读,读中体会黄河的壮美。
4.继而让学生运用这几个词说说文中的大意?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是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并唤起学生想对艄公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黄河。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黄河气势之磅礴,艄公之勇敢。屏幕出示。
描写黄河的词语,让学生再去读一读,及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旨在让学生读中体会。
4.可是在滚滚的黄河中,作者被什么东西吸引?它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小组交流,并说说,后指生读。
我旨在让学生感受黄河之险,多媒体出示黄河画面,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并通过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词和语句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看到的黄河,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三、认识羊皮筏子。
1.那像那像强磁力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是在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屏幕出现。
(3-5自然段)描写羊皮筏子的语句及段落。让学生去读。品味。
2.屏幕出示羊皮筏子图片,让学生欣赏后思考: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交流,说一说。继而我来小结:羊皮筏子那么小,都看不清楚;那么轻,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3.屏幕出示文中第五自然段,再读,说说你的感受?
4.指引学生再读文中3-5节,描写筏子的语句,男生读第三节,女生读第5节,最后齐读。
读中体悟,品读羊皮筏子。
小结:惊讶、担心、害怕如果我在作者袁鹰旁边,我可能根本不敢上,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竿,双眼紧闭,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上就是滚滚的黄河。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如履平地,乘客却能谈笑风生,这是黄河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引领学生一起去欣赏一番。
我旨在以激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以图对文,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交流述说自己的感受及感想,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赞颂艄公。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的6—8小节,画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体表现的语句。小组合作交流。指生说。
2.屏幕出示第六节,想想看羊皮筏子的乘客会谈些什么?大家交流一下。
思考,指生交流。
4.后屏幕出示第六节,小结: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我追问学生们: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
继而,屏幕出示问题行驶在滔滔的黄河上,遇到不好的情况,比如,遇到风浪、礁石等艄公会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选一两种情况说一说。
(屏幕出示第八节,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回答,你们觉得这段“颁奖词”用在艄公身上合适吗?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交流回答。
颁奖会上的主持人,该怎样来宣读这段颁奖词呢?指生读。其次,让孩子们赞美一下艄公,并写下来。
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孩子的读,说,写的能力,因为孩子已经感受黄河磅礴。
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
7.总结:学到这里,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已矗立在大家心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艄公一定会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智慧,我们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五、布置作业。
(能让学生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板书设计。
黄河颂说课稿篇六
《黄河的主人》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要使学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及3个绿线内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其中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谈谈印象中的黄河及古往今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多媒体展示波涛汹涌的黄河画面,使学生对黄河的气势有初步感受。接着揭示课题,由学生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漂”“系”两个多音字及众多成语进行正音,并对一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留心指导,如“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要注意提醒学生数字间的停顿。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读课文,并适时梳理课文,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课文写到了在黄河上的哪些人和物?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在描写?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再次感知,唤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并唤起学生想对艄公了解更深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发共鸣。
在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将相机出示中心句,并以“板艄公的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这一主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多读读,品味品味,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交流。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到位:
1、烘托渲染,感受黄河之险及羊皮筏子的小、轻伴随着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激昂乐声,多媒体出示黄河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领略黄河的磅礴气势,并通过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词或诗句来形容你此刻看到的黄河,以达到积累致用的目的。
那么,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学生自读自悟2―5自然段,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想象,再结合多媒体画面上羊皮筏子与黄河的鲜明对比,体会到羊皮筏子是“那么小,那么轻”。接着引领学生对第3自然段的“啊”进行多元解读,可以感受到那么小的羊皮筏子竟载人又载物,带给作者及我们心灵震撼的该是一份怎样的提心吊胆与惊讶呀!此时,再来读1―5自然段,学生与文本之间定能形成共鸣。
2、朗读想象,感受艄公的“主人”形象。
相较于作者的提心吊胆,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又什么表现呢?引领学生读第6自然段,抓住“谈笑风生”“从容”等词句,体悟到乘客对艄公的一份信任。接着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这样谈笑风生?”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去感受艄公的“主人”形象。如理解第6自然段中“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这两句时,我将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再进行假设: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艄公是怎样专心致志驾驶羊皮筏子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艄公的这份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包含了对乘客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再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拓展:讨论艄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从而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最后,我将充满激情地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让学生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相信学生对它一定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此时让学生怀着对艄公的一份敬意再读课文,相信定能达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内化精神。
当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后,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倾吐,因此我将建议选择下面四句话中的一句开头写一段话: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以上只是我的预设,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少“生成”,我将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板书设计:略。
黄河颂说课稿篇七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在梦中,那一年自从我们离别后,为了各自的路去奋斗,不得不放弃儿女私情,电话成为我们互诉相思的工具,君问归期未有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然后我们的恋爱理所当然也是异地恋,每天抱着电话诉情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湖的傍晚显得格外地迷人;那湖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日湖里荡漾。坐在湖畔的人儿,已被这美景陶醉,她向远处望去,一对情侣在湖边嬉戏,用羡慕的眼光看了许久,她也在幻想着有一天她也会和他在这样的美景下尽情玩耍,不知道远处的他是否看到美丽的景象也会与她分享。她给自己唯一的安慰就是在远方也有个人思念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古代的人往往会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送给最挚爱的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意,而现代的人写情诗,送花等等,每一次她在想他的时候,就会把他写给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些是她完全看不懂的英语,男孩答应她放暑假的时候就会去看她,女孩嘴里说着不让男孩过来,可是心里早已经乐得开花了,等待的心情像夏日的阳光。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资料。
女孩送男孩到车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希望车能够再慢一点开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俗话说;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男孩还在上学,但双方父母为他们两人定亲了,因为现在边上学边定亲还是比较少见的,此时女孩感觉到幸福就像巧克力糖,像阳光时刻围绕在自己的身旁,女孩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男孩也是经常对女孩说自己会努力为女孩带来幸福。
有时候会事与愿违,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灭,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女孩偶然间看到男孩与其他女孩的聊天记录,那些暧昧的语言像针,像剑刺痛女孩的心脏,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想放弃男孩可又舍不得,毕竟男孩是她的初恋。她又等待了那么久。女孩的泪水只能留在心里。
无助的女孩表面还要假装坚强,男孩也知道了自己的犯的错误,本是无心却给女孩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许是老天开了个玩笑,来考验他们的感情,女孩也希望他们能够经得起考验;毕竟爱情不是一帆风顺的,女孩希望那些不愉快像那东逝的流水,一去不复返。
黄河颂说课稿篇八
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四、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五、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六、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也被充实而又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深深吸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网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也培养了他们课后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无穷奥秘。)。
黄河颂说课稿篇九
以下是高中。
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选自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音乐与诗歌(二),作品气势磅礴、音调清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有共八个乐章,但是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讲、赏、唱”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大合唱,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二、活动评价。
在教学当中,我会将音乐的实践,贯穿于整个音乐的教学过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保卫黄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然后每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以此依次进入,进行轮唱。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参与当中,我都会予以肯定与鼓励,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流程。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艺术实践,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于学生而言,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学习新课之前,我会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由此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以提问方式的设计,如,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3、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让学生对作品《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乐章部分等有初步的了解,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来了解作品,欣赏作品。
(三)新课讲授。
1、欣赏《河边对口曲》。
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对作品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情节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歌曲最后一个部分会借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的?等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并且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突出解决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之后,再找学生进行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对歌曲的体裁是什么?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等问题,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突出解决教学重点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一环节,我会通过“讲、赏、唱”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此环节开始时,我会先播放《保卫黄河》第一部分让学生聆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然后播放第二部分,提问,第二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让学生辨别演唱形式,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保卫黄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每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依次进入,进行轮唱。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学生们进行轮唱后,我会最后提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会及时抓住重点,向同学们叙述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这一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我会给学生播放一首题材不同的,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让学生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黄河大合唱》中的三个作品的欣赏,同学们一定对“大合唱”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会引导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五)总结。
课堂小结环节是对我们整节课的总结部分,了解学生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这个环节,我会以整体再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三首作品,让学生通过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告诉学生,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袁鹰在文中写了自己在黄河上所见到的有关景象: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凭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镇静地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顿生赞美之情,用抒情的笔法着力赞颂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镇静、机敏。作者运用语言老道、气势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运用一种反衬烘托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赞颂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赞颂艄公的伟大。
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作者的意思,表达文章的主体意思:
文章对于黄河的介绍不是很多,但语言精炼,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对黄河的情况也会有许多的疑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从多角度,从课外去全面地了解黄河,建构多学科的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从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黄河,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想像,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了自己的滚滚黄河。
本文文笔优美,以赞颂艄公为主线,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赞颂艄公这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层逐渐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读是理解内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终体现在读的表现上,读得好了,理解势必到位,也就是在读中求感悟。开始从读通文章开始,到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联系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思,体会黄河的壮观,而艄公更伟大,感受深入一层,又细读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对比、思考,体会艄公更加伟大,又激起一层浪,情到深处。以读来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真情,颂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学生学语文学什么,仅仅是一两个好词,两三句佳句吗?更重要的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文学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领悟,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终生受益的知识,而不仅是一两个死板的词条。用语言是学语文的宗旨目的。对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动的文字语言,在写作上,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来烘托艄公的伟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也许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何优点。教学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几组对比朗读:
2、羊皮筏子的轻小与赞美艄公,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黄河的壮观,羊皮筏子的轻小不是浪费笔墨,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作者匠心独运,高明之处。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一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涟水县南门小学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我”胆战心惊。
乘客谈笑风生。
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二
《黄河的主人》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难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本篇课文教学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在学法上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写”等学法指导。
我预设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共分五个模块。
首先出示自学提示一。
1、文中哪些词句是描写黄河的?勾画出来。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出示:(黄河视频图)。
这时我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紧接着我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视频,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这一个环节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出示自学指导二:
1、结合插图,朗读2—5自然段并阅读旁边批注。
小组交流:(1)羊皮筏子的特点。
(2)羊皮筏子行驶时的艰险。
教学时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再次播放黄河中的筏子视频。体会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这时我我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和“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出示自学指导三。
1、浏览课文,找到描写艄公的句子,朗读、品悟、简单批注。
2、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最后,把这段话改成一首小诗,男女生一起合作读,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让艄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面对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学生心中都有许多话想要倾诉,而此时的小练笔更能突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版块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如: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学生在对不同的角色的选择与对话中更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理解。课后,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2、搜集有关“勇敢、智慧”的名言背下来。3推荐阅读:《森林的主人》或《鲁滨逊漂流记》。
一幅好的板书,不仅在内容中概括分析、准确精要、恰到好处、浑若天成、而且在形式上也各具一格、自成一体、结构精巧、情趣横生。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从有声语言中获得的印象,而且能创设课堂审美情境与和谐气氛,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艄公沉着镇静。
乘客谈笑风生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