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沉淀经验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和观点。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改变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七册第5课《咏鹅》。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有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时就有"人人会吟诗"的风尚。古诗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诵易记,它那富有音乐性的节奏,至今,仍焕发出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咏鹅》是一首儿童十分熟悉的古诗,不少学生在幼儿时就会诵读。放在课文的第一篇,让其读读、背背、看看图、做做动作,自解其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安排。
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自学古诗,自吟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是: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
教学难点是: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我准备用四教时完成。第一教时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第三、四教时进一步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做课后练习。今天我重点讲一讲第二教时。分四个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认识一位新朋友,激起学生兴趣。从图到字再到整首古诗,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读出诗的味道,又让学生趣味盎然。
第二环节:学习古诗,理解诗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诗插图,一幅切合诗意的图画,能使诗教学直观化。学生点击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进一步激起孩子学古诗的热情。还采用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这首古诗,可以减轻学生思想压力,并能引导他们去积极思维。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寓教于嬉。把理解诗意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第三环节:学写生字。课后的二个生字是要求学会的,能力训练的重点依然在"自己学会"让其会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会体会笔顺,自己会临写和校正。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显得开放自主。
最后涂色练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动动手、涂涂色,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讲解。同时,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第5课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设想,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引出课题。
思考:
看了课题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它又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通过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出课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更方便理解。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让学生自读,要求把课文及字词读通、读顺、读准。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思考:
为什么课文开头就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呼风唤雨”在文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指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谁来呼风唤雨?
(是我们人类)。
它靠什么呼风唤雨?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思考:“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本来就存在的。
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方法。
2、在古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
(古代的人类社会还比较原始,我们的祖先只能通过神话来寄托他们美好的愿望。)。
3、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变化起到了哪些作用?
4、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千里眼”?哪些发明是“顺风耳”?
千里眼:望远镜、监控器、雷达。
顺风耳:手机、收音机、电话。
腾云驾雾:飞机、火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是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文中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能够让我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到20世纪取得成就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变化之大。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背诵。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五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xxxx年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幸福是什么》: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六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是啊,江南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诗人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2.介绍词。
4.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资料后,屏幕出示。
其实,不少人写过《忆江南》。但是流传最广,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忆江南》。
二、读通读懂。
1、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3、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3)“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4、正因为江南是如此美丽,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深情地说:能不忆江南?
请大家关注这句词中的标点符号。书上用的是什么标点?(问号)指名读,读出反问的语气。其实啊,在古代,词是没有标点的,这个问号,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让你加,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加上后读出语气来。
将这首词连起来读。自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
四、读出韵味。
1.读出词的韵味。(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回声读。
出示资料链接1:
4.出示资料链接2: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觉得特别的美丽。
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的理解,融进这首词,我们再来读读,你一定会读出独特的韵味——学生齐读。
师:这首词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敬畏!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背诵下来。
4、情境表演。
——师: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五、课后作业。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七
白居易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之情。
2、能积极参与合唱,并与同学合作演唱,做到两个声部的演唱音准、和谐。
3、熟记古诗《忆江南》,并能说出古诗表现的意境。【教学过程】。
(本课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学唱高声部,基本掌握了高声部的演唱)。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创作的歌曲《忆江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教学提示: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复习演唱《忆江南》高声部。
(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从音准、音色、力度等方面进行指导(找一点),可再演唱一遍。(结束句可渐慢)。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听辨并回答。
(2)教师小结,合唱是从第8小节(第二行第2小节)进入的。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低声部,之后进行合唱。
二、学唱低声部旋律。
1、师:(出示合唱乐谱)请同学们看低声部的旋律,大家看到有几个小节是空缺的,请听老师弹琴,唱出空缺的音。
教学提示:
(1)教师弹奏第一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听辨出空缺的音,并完整演唱。
第一乐句行演唱。
第三乐句。
(3)师生接唱。
(4)学生完整演唱。
2、师:你们发现了吗?每句结尾的音和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是相同还是不同?
教学提示:
(1)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每句结尾的音和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是相同的。这种方法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典型的一种创作方法,叫“鱼咬尾”。
3、师:(出示结束句谱例)低声部还有一个结束句,我们来唱一唱。
教学提示:
(1)结束句最后一个音5拍,要把时值唱满。
(2)完整演唱低声部。
(3)“鱼咬尾”的音虽然相同,但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提示音准。可以再演唱一遍。
4、师:低声部旋律大家会唱了,能跟高声部的旋律合起来唱吗?
教学提示:
(1)学生在空拍的地方容易抢唱,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唱准。
(2)指导学生数拍或默唱旋律“223”,然后接唱第一个音,起音的音准非常重要,一定要多练几次,为合唱时准确进入做好准备。
(4)完整演唱二声部旋律。
(5)提示每个乐句的结束音要唱满时值,再唱一遍。
三、演唱低声部歌词。
师:哪位同学能把低声部歌词给大家唱一唱?
教学提示:
(1)鼓励一名同学填词演唱,师生评价。(音准、节奏、词曲对应)。
(2)全体同学演唱歌词。教师提示“165”是一字一音,(学生可能唱得生硬)要唱得短、弱。
(3)由于低声部的旋律音多在低音区,容易唱得低,要提示低音高位置唱。(与唱高音时的位置一样)。
(4)低声部结束句第一个音的音高不准,需多练几次。
四、合唱。
1、师:现在我们要把两个声部的歌词合起来唱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教学提示:
(1)两个声部合唱,然后进行评价。
(2)第17小节低声部的节奏165。
(3)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第10、14小节(第二、三乐句最后一小节),高声部弱些,突出低声部的旋律;第11、15小节低声部(第三、第四乐句第一小节),低声部音量弱些,突出高声部旋律。
(4)两个声部每句结束音因为控制音量,有些学生出现时值唱不够的现象。
(5)完整演唱二声部合唱。
2、师:同学们基本能唱下来了,现在,我们把齐唱部分的乐句加上,完整演唱,注意听好前奏和间奏。
3、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哪些同学能勇敢地到前面来为大家表演?
教学提示:
(1)鼓励两位同学二重唱(只唱一遍),师生评价(从音准、音色、表情进行评价)。不论唱得怎样都要给与掌声鼓励。
(2)再请另一组同学小合唱。
五、拓展。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这首古诗大家都会背,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教学提示:
(1)请同学说出古诗的意思。如说不全教师补充。“谙”是熟悉的意思。
(2)播放古诗朗诵视频。
(3)学生模仿朗诵。
六、小结。
师:江南多美啊!青山绿水、风光秀丽,能不忆江南吗?最后让我们用最柔和、优美的歌声赞美这美丽的江南吧!
教学提示:
(1)学生随音响伴奏演唱一遍,之后教师指导个别问题。
(2)请同学们起立,教师指挥随伴奏演唱《忆江南》。
(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课后点评】。
本课从课堂过程来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唱的学习,演唱很投入,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优美,较好地表现出了古诗的意境。课堂效果较好,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一些教法借鉴:
如何表现歌曲的审美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本课教学中没有使用空洞的语言,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声音的指导上,根据歌曲演唱“气、声、字、腔、情”五要素,从音准、力度、音色、唱法等具体的指导中,实现了歌曲的审美情感表现。
注重学生听觉思维的训练: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歌曲的教唱,忽视听觉的培养,这是一个误区。在这节课学唱低声部旋律时,教师没有完整呈现乐谱,而是让学生通过听辨出每个乐句的首尾音,这一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视谱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对音高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听辨合唱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也是对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形成两个声部的听辨能力。音乐听觉能力就是要在这点点滴滴的.听辨中逐步形成。
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歌曲《忆江南》的合唱部分,两个声部不是同时进行,低声部是晚一小节进入的。如何让低声部能够准确地进入演唱?课堂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先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指导用“默唱”旋律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低声部准确进入的难点。这就是“先放后收”的理念,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音乐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如何适当地渗透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容。《忆江南》适度地渗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用带有视频的诗朗诵,把学生带进了优美的江南景色之中,通过画面和诗朗诵进一步升华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它的目的是升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有适当地渗透相关文化才能起到升华对音乐的理解作用。
音乐教学是一个整体,要从音乐的听觉、审美情感、音乐技能训练、学生的个性表现等整体来考虑,要将这种理念渗透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八
在说教材中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赏花》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内容丰富。在全书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可通过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中《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新年礼物》讲述的是亲人之间的爱。《古井》讲述的是乡村中,邻里之间的关爱。而《赏花》和《炊烟》这两篇课文讲述的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爱。
《赏花》它截取了一群盲人游客在孤独与寂寞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时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而且看到了盛开的油菜花,飞舞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这一小片段。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文章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本文文字浅显,学生能够读懂,但是它表达的情感有时很含蓄的,学生不容易去体会。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外界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在这一时期他们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长及,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而且他们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不能完全的了解,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向正义、有道德的一面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正确认识本课“履,厢,售,票,氛,岔,夕,限,弥”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索,票,盲,夕,郊,岔,梅,亭,驾,旷,夕,限”12个生字。b.能逐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通过学习课文,抓住文章脉络,以达到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对文中词意的理解和朗读、默读、复述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文中盲人们能够复述课文。难点:理解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温暖与亲情。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品读法,合作交流法。
本篇课文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学生难以感受到的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与创设情境法,对于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文章当中盲人们的心理变化过程,我讲主要采用讲述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学习第十三自然段中,我将采用创设想象的情景法,让学生们想象,盲人除了“看到”了梅林、小河、百灵鸟还可能看到了什么。
教学活动是交与学的双边互相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主要采用以下的学法:合作交流,在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上我会让同学结成小组,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如:“车厢中除了弥漫着花香,还有什么?”这个问题在四年级的学生看来是比较抽象的,原文中没有明显的固定的答案,这就需要多位同学共同探讨,一起合作才能得出答案。品读法,本文的语言比较质朴,有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者之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这些不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的,必须学生去细细品读才能得出的。如:本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秀子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呢?有主意了!他决定为盲人门当一会特别的向导。”这描写的是秀子的心理活动,同学们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感受到秀子要帮助盲人们的决心,才能感受到秀子的善良和爱心。
1.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将以一个小游戏的环节来导入我的新课。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一起来玩“画鼻子”的小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把参与的没有参与的学生都吸引进来,这样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掌握整个课堂,这个游戏能让学生知道平常很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在没有眼睛的辅助下我们很难办到,但是这个游戏因为它的气氛太活跃,若掌握不好将会于整个课堂的气氛形成偏差,所以在学生做完这个游戏之后,我会让他们闭着眼睛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让其他同学听一下他们闭着眼睛走回座位的感受。这样在学生得到另一个信息,在眼睛看不见的情况下,人们会紧张,无助与害怕。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篇课文秀子为什么要帮助盲人乘客,和盲人们情绪变化的原因,为学好本课作铺垫。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我会范读第一遍的课文,这样学生会把自己不会的生字标上拼音。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但这样仍不能解决全部的生字词,接着我会出示课件,展示出本文需要学生会读会写的生字和需要理解的词语。
a.在学习会读的生字时,我会采取老师正确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的方式。b.在学习会写的生字时,我会采取比较生字的学习方法,如本文中的“夕”字与“多”字的比较,“郊”与“效”的比较。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处理了易于它容易混淆的生字。
c.在学习词语时,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用来造句,学会灵活运用。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解决生字词之后,学生读课文就不再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即概括课文大意。在这里不是让同学们复述课文,而是能够知道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这篇文章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中得到了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帮助,从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只有在学生们整体感知之后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细细品读课文。
在了解大意之后,老师需要检查学生的读课文情况,根据这篇课文对话较多,我会采取分角色的朗读方法。这样老师能知道学生哪一个生字哪一个词读不准,加以指导。分角色朗读,不是让学生通篇的把课文念出来,而是让学生成为这个角色,人物具备的情感他也得有,如“秀子兴奋地说:‘是啊。现在没到结梅子的时候,还只开着花哩’”这里学生需要读出秀子的兴奋。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融入这个角色,更能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与感情。
4.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在这个环节是我讲课的重点环节,让学生品读课文,老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如第一段中,“秀子吃了一惊”,秀子为什么会吃了一惊?第二、三自然段中“车厢内,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沉默”“车厢内任然沉默着”乘客们为什么会沉默?思考盲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从秀子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情当中得出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乘客在秀子的帮助下又有什么反应?最后一段“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除了花香,还弥漫着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才能得到答案的。也只有去细细品读之后才能感受到这篇课文当中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温暖与真情。
5.复述课文,深化理解。
在品读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按照出示的词语,抓住本文的脉络来复述课文,比如让学生根据车厢里气氛的变化由沉默到欢腾到流泪的过程复述。因为只有在品读课文感悟真情之后,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内心当中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现在让学生复述水到渠成,而且能够再次深化他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学生复述课文是不等同于看着课文读,他必须先考虑说什么,再考虑如何说,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这是一个记忆,理解,分析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在复述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逐步从文本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课上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学以致用。
(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本文中有很多好的语句,如:“百灵鸟在滴哩哩地唱歌呢!”,“左边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一只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这些语句都很生动活泼。学生会很喜欢这些句子。司机在文中的一段话:“路边开满了紫罗兰花,美丽极了。我想,至少也得让大家闻闻花香吧,我就采了些来。”这句话质朴却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友爱与真情。让学生们把这些语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帮助他们养成,看到好的词语,语句都积累起来的习惯,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能够达到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水平和欣赏语文之美的水平。
(2)找一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让学生们知道这样的爱这样的美,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当中,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而可以加强他们对于生活有更好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心有感动,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爱,从而能够让他们热爱生活。
(3)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在这里,是要让学生成为施爱的主体,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会对书中人物秀子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感与喜爱。这时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像秀子一样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他们会很乐于接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对于别人是很重要的,帮助他人是幸福的,慢慢地会形成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在这里我会提醒一下我的学生,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时,不能勇为,而是巧为,要寻求大人们的帮助。
7.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明线,一是暗线。明线是秀子的活动,暗线就是盲人们的反应,两条线索互为交叉,既是盲人们的沉默让秀子有了做一回特别向导的决定,又是盲人们积极的反应,让秀子更加努力去帮助他们。这篇课文当中还有一个人物活动,就是司机,他在文章最后给盲人们捧来了鲜花,让人问问到了花香,整个车厢被花香弥漫。我运用这两条线索和最后司机的活动,设计了这堂课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不但直观,而且让学生能够整体掌握文章的脉络。
真司机:捧来鲜花情。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爬山》的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展示。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1、我能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指什么。(此条预设不呈现在学案的目标一栏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节课,我利用导学案的“渔场”功能,在每个环节中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尝试的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和反馈能力。借助导学案采用了“三大导学方式”,即:目标导学、学法导学和问题导学,再加上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它们构成了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统称为“导学法”。那么,新课改主张的“独学、对学、群学”就必然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法。
在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处理上,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结构,我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和写作思路,准备尝试运用列表助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预习、讲练和小结。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定向——导学——合作——点拨——检测——评析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定向(时间大约为5分钟)。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复习铺垫”这个环节,主要有两道习题。第一道是复习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回忆法来统领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题,考查的是课文第一句话“父亲爱,爱,也爱,——尤其是。”用来引出下文,顺势设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入新课,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十
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绘出具有“牧场之国”称号的荷兰的美丽的田园风情。你看,碧绿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的夜,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荷兰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课文描写的景美、语言美,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词语引路”为突破口,采用品读感悟,口语练说,再现情境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品味、感悟课文,体会牧场的美景。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像,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本篇课文虽然描述的是外国的异域风情,但是课文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和我们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荷兰王国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了解文章脉络,品味、感悟课文语言,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荷兰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品味、感悟课文语言,体会文中的美景和语言美,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
(一)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本课本课是《田园诗情》的第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提出读书的具体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而没有先进行字词教学。其实在试教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词和课后四字词语分层出示,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等等。我发现,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和查阅工具书等方法进行预习后,大部分字词都能理解、掌握,无须教师过多地引导,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如何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呢?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中有几个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所以在字词教学方面,我没有对每个生字、新词逐个分析指导,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对字词已经有了一个认知、理解的过程。我们只要抓住学生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也可与以前学过的字词进行联系、比较,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还复习了旧知。在教学课后四字词语时,我重点指导了“骠悍强壮”的“骠”,从这个字的音、形、意三方面进行学习。因为“骠”字容易误读为biao,这个词的意思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马儿体魄强健,跑得快,所以借机强调是“马”字旁。然后用换偏旁的方法复习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强调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并把“骠悍强壮”的“骠”,和肥膘的“膘”作比较,突出读音的异同,使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时,我对其他同学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边听朗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进入文本。学习课后四字词语后,再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一个回归,一个整体感知。这个教学环节这既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时也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了一个情境,尽最大努力落实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字。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品读文字,感受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呢?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以“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欣赏图片,从“极目远眺”感受到什么?然后想一想“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让你感受到什么?脚踩上去有什么感觉?再亲手摸一摸丝绒,感受到碧草的柔软舒适,最后让学生读出感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读一读这些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荷兰草原的大、绿、美和柔软舒适,最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荷兰牧场美丽如画的诗意。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沟渠、小溪,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小山丘、泥沼地,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对草原、骏马的向往之情,完全进入了情境。最后想象自己就是这些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读出驰骋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图激情,以读促悟,有效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字。
(三)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是全文中的中心句,其中“牧场之国”则是作者重点描写的。所以教学时,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荷兰牧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结束时再以“到了晚上,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呢?”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最后回归总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起感受总分总结构的妙处,这就是这篇课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本堂课重点学习的是荷兰白天的牧场风光,也就是课文的2、3、4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学时具体分析指导第2自然段,从具体的词句中引导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读出感情。然后学法迁移,学习3、4自然段,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对文本的解读除了要知道“写了什么”之外,还应了解“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如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把牛犊比作顽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顽皮可爱;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长,写出了老牛的仪态端庄,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因此,在学习描写奶牛不同姿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原上的奶牛还会干什么呢?你能像作者一样用“有的奶牛,仿佛。”来说一两句话吗?学生掌握了构句方式和规律,说起来有章可依,就不觉得难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还落实到写,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一)“读”领风骚,“读”中生情。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默读,自主学习,充分自读体会后,我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让他们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我顺势引导“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学生再读时已经有了些许进步。接着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自己的体会,再读,这样,学生们读得越来越好,而且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一节课就在美妙的朗读声中度过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兰的田园美景。
(二)抓住关键词语悟情。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教学中,老师如果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摒弃繁琐的分析,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好。因为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既简单,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本课时,当让学生读词语“剽悍强壮”时,刚开始孩子们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骏马奔驰的图片,接着我继续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叫剽悍强壮?”学生说骏马有力、强壮等,然后我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这些体会读出来,他们一下子就读好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从读中感悟到了荷兰这个国家的美,连动物都生活得如此惬意,真好!
(三)课件费时,准备不足。
开始的课件播放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感受体会荷兰的美丽、祥和、宁静,但是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课时的时间更加紧张,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环节在下课铃声响了以后才完成。板书时也出现了问题,“田园”写成了“田原”,这些都说明我在做课件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够仔细,对教学设计还不是很熟悉,没有做到熟记在心。特别是过渡语和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需要向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十一
病房是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凄凉,今年我所带来的《病房里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感动。
我的说课将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从剖析教材入手,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第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线,说明教法与学法的确定。
第三、说具体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具体说课如下: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版块人间情的第二课。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活下去,文章语言平实,但足以打动读者的心,内容多处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适合读中体会人物内心,更适合通过补充文章空白、续编,进一步深化理解主题。
基于以上几点思考,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过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重点)。
思想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性之善良及朋友间真挚情谊。(难点)。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我采用“媒体创设情境法、引导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内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讨论交流中逐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具体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说病房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从而带着几分好奇来到这间特殊病房。“特殊在哪里?”学生疑虑油然而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好奇心也定会是一名合格的向导。
1、指名读1、2自然段,寻找答案。
让学生着重体会吉姆、大卫的病都很重,尽管这样吉姆还每天都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通过句子对比,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
2、吉姆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利用课件这一直观、形象载体向学生展示吉姆描述的美好世界。
春天来了,草木发芽,碧绿的`湖水随着轻风荡漾,蝴蝶抖动着翅膀,盛开的鲜花四处飘香。
夏天,湖边孩子们快乐的把歌唱,哪怕是小狗也要在美好的夏天里徜徉。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饱含快乐、美好,把课文中相关段落读出来。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可能有哪些美好的景象,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小拓展,对学生口语表达是一次锻炼。
3、那么吉姆口中的这一切又寄托了他怎样的一个美好愿望?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了解吉姆的内心世界,他希望自己的病有所好转,他更希望能和大卫一同走出病房,去听听鸟鸣、去闻闻花香,突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过了春、过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的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是呀!他多想让自己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后来怎样?让学生默读5、6自然段,寻找答案。
是的,吉姆死了,这样一个善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谁不会为之难过呢!同时让学生读、谈感受、再读……读出凄凉,读出悲伤。读悟结合。
5、于是,病房里就只有大卫一个人了,当他慢慢支起身体,转头向窗外看时,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下来。这里面出现一连串动词,我让学生找出来并画上,从中体会支起、转头、看为流泪起到的铺垫作用,感受作者用词恰当、形象。
6、最后,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原来,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
此时,大卫早已泪流满面,望着眼前的一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吉姆的善良、可敬。
那么,假如吉姆还没有死,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吧!打开书,把你的话写上。(此处也是本文课后题)。
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实现真正有话可说、有言欲诉。
最后,通过师生配读对吉姆说的话,音乐渲染,让学生一吐心声。从而更深切体会吉姆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在关心着他的病友,大卫给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作者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节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以上是我对《病房里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十二
《难忘的八个字》是三年级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突出了“爱”这一主题。体现了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浓浓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爱的启迪。
《难忘的八个字》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相貌丑陋,左耳先天失聪而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伦纳德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课文感人至深,读后使人怦然心动。 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以及自卑的心理,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新课程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
让学生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多媒体教学课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难忘的八个字》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难忘的八个字是?生:我愿你是我女儿!相机板书
3、师指板书问:那这我指的是?这个“你”又是指谁呢?
4、我愿你是我女儿!对“我”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使我终生难忘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5、交流。课件出示“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然后根据这个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质疑,师随机梳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幼小的心灵受伤呢?
课件:我是一个 小女孩。
2、哪些句子写我的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请同学们用笔划下来,并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我”的与众不同的。
课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师:嘴唇、鼻子、牙齿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单一样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说起话来还……。
课件出示: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会听见别人说 ;
当我来到校园中,我会 ;
每当下课后我 。
4、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你会有哪些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6、师:这时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
1、师:在同学们和我的心目中伦纳德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伦纳德老师?指导朗读。
课件: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2、这样美又可爱的老师同学们喜欢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3、那么小女孩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1、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更”字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更喜欢伦纳德老师呢?生:这里面有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2、师: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发生在一次“耳语测验”的时候。
3、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这个怎样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叙述清楚。)
指导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体验小女孩的心情。
师:“我”长相丑陋这个事实已被同学们看见,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再被同学们发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幸同时降临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别——(害怕,紧张)
师:来,送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师:是啊!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后一个去做耳语测试。“我”的心情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小女孩多么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撒谎和作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不惜对同学撒谎、在耳语测试中弄虚作假,让受伤的心不再受到伤害。
4、课件:
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儿。
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划出来,并做一做。
师:正是这么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这位可怜的一个小女孩说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2)师:是啊,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了,因为她喜欢我,爱我,所以才会希望我是她的女儿。每个孩子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欢欣和感动的,更何况是一个从小就缺少关爱的小女孩,她听到了这样的话,她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的震撼啊!
(3)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震撼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所以说——
生: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课件)
师:为什么我会把这八个字比作一束温暖的阳光?
师:所以说这八个字,抚慰了——生: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师:改变——生:我对人生的看法。
师:令——生:我终身难忘。
师:在这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下,从此:
5、课件:
一跨进校门的时候我 同学们的嘲笑。
耳语测试的时候我 。
上课的时候我 。
的时候我 。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很美、很可爱的伦纳德老师对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的我说出了这温暖的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所以说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这真是一位( )的老师!
正是是这份爱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是这份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带着伦纳德教师的爱,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艰难的前进着,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女孩,最终成为了加拿大著名的作家。
师:同学们,让我们都像伦纳德老师一样,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布置作业:(点击课件)相信你能行!
1、请你尽量用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以玛丽.安伯德德的名义写一封感谢信给伦纳德老师。
2、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诵给父母听。
3、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三个牧童在清理泉眼,砌上小井后,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后,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智慧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相聚,各自回顾彼此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智慧女儿再次出现,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这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它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选编的意图很明确,是想让学生建立对童话体裁的认识。
1、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2、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
3、朗读课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这一组中,共选编了四篇童话故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对童话体裁的认识,这一篇课文的出现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一种补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这节课的学习我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童话内涵。
1课时。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的大体流程是“自读—交流—拓展”三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幸福拍手歌》后,师问: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什么时候有幸福的感觉?(同学们畅所欲言,课题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活跃)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幸福,可是你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孩子们会陷入沉思中)。
2、这时学生可以发言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对于幸福各自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否对幸福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课题)(意图:激发思考、训练说话,使学生初步进入角色)。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1、读“阅读提示”,明确自学任务。
2、快速阅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归纳课文大意,提示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
4、引导学生反复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后再相聚感悟幸福的段落。
5、师三个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板书)。
生齐读:幸福要靠劳。
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意图:本文故事情节简单,我没有按照起因,发展等顺序来分段学习,而是直插重点。]。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1、师: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磨练,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读后交流句子明确(表面上看孩子们们似乎把课文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孩子们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问了下一个问题)。
3、师: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这十年来三个青年都做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想象,如青年一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尽自己的责任给别人带来幸福[青年二,做过许多工作都勤勤恳恳,他都什么?别人怎样评价他?青年三,组内交流]板书(笑脸)。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别人服务,别人幸福了,自己也会幸福)。
4、师:我们可以回顾第9课《巨人的花园》生活中幸福的场面(展示画面)。
5、鼓励学生也说一说你知道的事例(领悟幸福的多元化,明白幸福的真谛,从而珍惜所拥有的事情)。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幸福的场景,感受到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的感觉很甜蜜,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来体会一下各行各业对幸福的感悟。
1、出示各行业人对幸福的感悟,师读。
2、鼓励学生也来写一写对幸福的理解,(有时间可以选一两份读一读)。
(幸福的多元化导致有些学生肯定会说一些譬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礼物或去吃肯德基之类的自我幸福感,出示这组图片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内涵。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3、播放故事:《提醒幸福》。
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
做益事。
做益事。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说课稿篇十四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语文四年级。
上课时间:9分钟。
教学目标:掌握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一般方法。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录屏软件。
1、导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转换为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2、出示句子观察: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组句子,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a句和b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像a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反问句,b称为陈述句。
4、我们再来观察一下,a句与b句在组成上都有哪些不同?
5、聪明的孩子会发现,a句比b句多出了这些成分!(用圆圈圈出疑问的语素),同时,它们的这两处也有所不同。(标出互为相反的部分)。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反问句和陈述句都是这样呢?
2、(逐一出示三组句子。)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句子,很显然,a句是反问句,b句是陈述句。a句比b句多出了“难道”、“吗?”这些表示反问的语素,而且,除去反问的语素后,他们的意思是相反。
3、让我们接着看看第二组句子,同样的,a句比b句多出了“怎么”、“呢?”这些表示反问的语素,而且,除去反问的语素后,它们的意思是相反。
4、第三组句子也同样证明了:a句——反问句比b句陈述句多出了表示反问的语素,除去反问的语素后,它们的意思相反。
2、让我们来实践一下吧。出示句子。
3、第一句,我们先去掉表示反问的语素,再反一反,就行了。第二句也是,先去掉反问语素,再反一反。第三句也要记住先去掉反问的语素,再反一反。
1、同学们,如果你们已经记住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方法。就请来动手实践一下吧!
2、出示一些反问句!
3、别忘了先找到句子中表示疑问的语素,先去掉,再把它的意思反一反哦!
4、做完后,可以对照一下答案。同学们,愿你早日掌握这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