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旅行经历,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让自己处于一个思考和回顾的环境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一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因此,体育课程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改革形式,其要求教师必须要重新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施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体育学习服务。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都不是很高,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要想及时防止此趋势再次延续下去,体育教师必须要竭尽全力寻求全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教学模式太过传统,难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兴趣。
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还在沿用着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还是体现出“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特点,小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态度。除此之外,纵观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用语言去描述各项运动的技巧,真正的活动实践却非常的短暂,而且实践形式也非常简单化,不仅仅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就连体育教师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教学态度,得过且过,其严重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引导的影响,真正实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小学生因为受到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最核心的人物,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据了解,在很多小学当中,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有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都是非常机械化地进行教学,一些示范动作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
(一)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激发起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小学生学习体育、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1.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起积极进取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2.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最新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高度匹配性。3.体育教师要养成时刻反思的习惯,每一次上完体育课,都要对此次课堂教学做出深刻的反思,要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挖掘体育教学的拓展空间,要以客观地态度正视自己的教学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
(二)施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当前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体育教师可以适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与活动的空间,全面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体育教师要深入小学生群体当中,与小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确保自己所制定出的教学策略能够恰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2.体育教师必须要将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体育教师要重视起课前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很多的体育教师都不会选择提前备课,也不会想到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因此,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的筹划工作,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提前预想好可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四)充实小学体育教材中的内容,丰富教材形式。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材基本上都是文字教材的形式,其内容不仅比较陈旧,而且含金量也不是很高,小学生对此已经呈现出不耐烦的学习态度。因此,笔者建议,不妨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体育教材的内容,丰富教材的形式,诸如,制作体育课网络教材或者音像教材,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积极创新体育教材的体系,实现教材的多元化,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最具独特性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谦.从创新开始落实体育锻炼———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96).
[2]闫更帅.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
[3]孟繁瑞.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意义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7(5).
[4]罗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以逸群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二
2.1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首先应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是要加强体育教师建立创新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教学的相关培训和进修,加强自身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将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加强实践体育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究和创建,为学生创作实践学习机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三是要加强教学行为的实施和提高,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对体育内容的接收、理解和操作能力,及时反思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才可更好的达到创新要求,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2筹划教学准备工作:课前的筹划工作对课堂体育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体育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结合教学要求,仔细设计课节内容,加强课前准备,丰富下节体育内容的工作,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安全、主动参与性和教育意义等等,有针对性、综合性的课堂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而且在课堂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优缺点,将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下节课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育人意义。
2.3创新体育合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创建,教学应该先对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兴趣进行考察,搜集贴近学生兴趣的点,包括学习中的兴趣点、生活中的兴趣点,然后依照教学具体章节内容,创建学生自主合作教学的方法,比如集体游戏、分组比拼等,为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集体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各个国家体育教学相关书籍的阅览,探寻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4建立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体育教材体系的创建对小学生学习理论性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将体育教材分为三种应用形式,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网上学习教材。传统的文字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因此应加强文字教材的创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添加一些简图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音像教材应该加强声效、画面的生动形象性,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效果,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网络学习的发展空间最大,创新空间最高,学校应加强对网络设施的建立,从而使学习们有更多的机会利用网络科技进行体育内容的学习。利用先进的科技、创新的体育教材体系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下更好的理解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和要点,有利于在实践操作中加强理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三
摘要: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的同时也给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及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的同时,使每个学生能力和品质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是为了好的学生教得更好,而且要让其他各具自独特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
1.教法目标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锻炼的达标和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层面,中学体育的考核则主要是以达标和技评为主,在学校体育发展实践中,虽然也提倡过快乐体育、休闲体育、和谐体育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本身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健康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目标太片面、单一,因此它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中既要重视学生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变化。
课程名称的改革,必然导致课程的内涵的变化,同时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变化必将引起教学内容的变化。在新课程中不再像从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一样。可变性很少,而是很大。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年级不同学校,教学内容就不一定相同,同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级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否则就不是合格的内容。比如以前的铅球就不在作为中学教学内容,因为它只是纯竞技的项目,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没有大的帮助。也不会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所以这类体育项目不再是中学体育与健康内容课的教学内容。
3.1教学趣味化。
体育与健康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养成从事身体活动的习惯及获得健康方法。因此我们应以启发学生学习运动兴趣及经验的发展为主。这要求我们在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练习和锻练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加强对学生自练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情境化。
这是一种能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大脑的潜能,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克服单调乏味的练习,还以使学生感受一定情境和展开想象。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智力、心理、体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该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其中故事化、形象化教学是基本的情境法。
3.3教学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利用游戏的手段来开展教学的活动,诣在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能,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协作精神。该方法一般用于比较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中,可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3.4教学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多媒体电脑,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分解处理,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5教学多样化。
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组织多样化是必然趋势。中学生对体育的可选择性意愿逐渐增强,他们个体间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差异都较大,组织教学方式可采用按体质基础分班,体育能力分班,也可按专项兴趣分班,甚至按友伴、性格分班。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宽严有度、张驰适当、统分结合、教与学协调一致。这种形式应突破以往整齐划一的特点,提倡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关系的友爱协作。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显示个性在集体中的价值。
4.小结。
“健康第一”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处理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处理好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确保“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世琼《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j]体育世界:学术版,
[2]韦飞丽《浅谈体育课如何做到寓教于乐》[j]中学教学参考,
[3]王海荣《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实现途径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四
在现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下,很多体育教师都将体育教学当作是简单的田径、足球、排球、体操,但现代化体育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还蕴含着民族文化与精神。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传承传统体育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创新,引入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一生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体育文化提供了一条传播途径,体育功能也多了经济、政治的痕迹。小学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基础部分,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对提升国民基础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五
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体育教作的认真回顾与思考,为进一步推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教育成果,现提出如下观点。
(一)要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对学生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必要的体育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工作要主动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精选传媒中那些健康向上的内容作为教育资源,可以达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要积极动员家庭参加到教育队伍里来,让家长了解学校、信任学校,发挥自己对子女的正面影响,成为院校教育管理的必要补充和助手。
(二)要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培养自律、集体、互助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教育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学校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处处渗透、共同完成。首先,要做好体育课程前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前期教育让学生明确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树立热爱体育、奉献体育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意识和健康意识。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开展随机性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健康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鼓励他们自觉克服自身弱点,培养勇于拼搏和奉献的精神。
(三)要把健康意识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意识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更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重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仅靠短时间的集中突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纳入学校教育的统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首先,要把国防意识培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由过去的关注疾病向关注健康转变。其次,要把健康意识渗透至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健康的身体与工作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增强健康观念、防病意识。最后,要把健康意识培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医院的重病监护室、殡仪馆和其他具有教育功能的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场所,使学生健康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带动形成全民健身的好环境。
(四)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高校要打破传统体育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模式,转向自我锻炼增强体质,针对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互帮式”、“诱导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俱乐部的形式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结束语。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并不是特异的一个群体,只要学校和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关注独生子女现象,就一定能够实现育人效益。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六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因此,体育课程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改革形式,其要求教师必须要重新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施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体育学习服务。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都不是很高,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要想及时防止此趋势再次延续下去,体育教师必须要竭尽全力寻求全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教学模式太过传统,难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兴趣。
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还在沿用着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还是体现出“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特点,小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态度。除此之外,纵观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用语言去描述各项运动的技巧,真正的活动实践却非常的短暂,而且实践形式也非常简单化,不仅仅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就连体育教师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教学态度,得过且过,其严重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引导的影响,真正实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小学生因为受到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最核心的人物,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据了解,在很多小学当中,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有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都是非常机械化地进行教学,一些示范动作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
(一)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激发起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小学生学习体育、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1.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起积极进取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2.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最新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高度匹配性。3.体育教师要养成时刻反思的习惯,每一次上完体育课,都要对此次课堂教学做出深刻的反思,要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挖掘体育教学的.拓展空间,要以客观地态度正视自己的教学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
(二)施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当前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体育教师可以适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与活动的空间,全面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体育教师要深入小学生群体当中,与小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确保自己所制定出的教学策略能够恰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2.体育教师必须要将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体育教师要重视起课前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很多的体育教师都不会选择提前备课,也不会想到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因此,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的筹划工作,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提前预想好可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四)充实小学体育教材中的内容,丰富教材形式。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材基本上都是文字教材的形式,其内容不仅比较陈旧,而且含金量也不是很高,小学生对此已经呈现出不耐烦的学习态度。因此,笔者建议,不妨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体育教材的内容,丰富教材的形式,诸如,制作体育课网络教材或者音像教材,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积极创新体育教材的体系,实现教材的多元化,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最具独特性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1]张谦.从创新开始落实体育锻炼———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7(96).
[2]闫更帅.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
[3]孟繁瑞.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意义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7(5).
[4]罗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以逸群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七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在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文化课程的实施。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并以此探究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思路,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层次化教学等方式共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一)教学方法单一化。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是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现状。小学体育教学虽然有了多年的发展,但仍旧以传统的列队、讲解、实践为主要的授课模式,更多的是将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硬搬过来。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往往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一些偏远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体育设施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匮乏,体育教学往往的采用自由活动的形式展开,使得体育教学教学目标得不到很好落实。因此,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展开和实施。
(二)做不到学生为“中心”
除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单一,小学体育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目标,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学完全依照体育教师的意志进行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之一。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度和参与程度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不能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性别、身体素质等方面等个体特征的考虑往往不足,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层次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彻程度受到影响。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在课堂主体方面的把握仍然有所欠缺。
(一)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体育教学应不断的发挥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的应用程度,逐渐丰富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设施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应运用好新型的多媒体技术、电教化技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小学体育教学。本文认为在进行体育室外教学实践之前,应通过多媒体电教技术将相应的理论、关键动作进行有效的展开,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一些复杂的体育动作要领能够被学生充分的掌握;同时,小学体育还有应对于基础的体育常识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利用动画flash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二)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模式。
层次化教学本质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其实施依据在于教育学中的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进行差异化的体育锻炼;一方面,个体存在差异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这是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另一方面,采用差异化教学能够激发不同特质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展开。因此,积极采取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是对小学体育教育有效尝试。
(三)有效利用游戏创新体育教学思路。
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成长的关键阶段,活波好动、积极活跃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本文建议利用游戏创新体育教学思路,例如,将跑步和跳远融入到游戏中,小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有效锻炼了耐力、弹跳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另外,在游戏情景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按照上述的层次进行分组),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也得到有效的锻炼。总之,通过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阶段都应以学生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课程设计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都应以学生为本,积极提升自身对于体育课堂的把控能力,努力做到体育课堂活泼而不是严肃,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锻炼。
三、小结。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小学体育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化以及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现状等问题,并以此探究了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主要通过从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实施等创新手段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八
第一,课前准备。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体育活动对学生造成伤害。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在课前需要到活动场地亲自观察,将一切安全隐患都排除掉。第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学体育常规训练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使用等常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将遵守纪律当作是自觉行为,确保小学体育课顺利进行。第三,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强化组织,尊重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让体育课堂符合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从开始、准备、基本以及结束4个基本部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跑步练习,对于低年级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正确的跑姿即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必须掌握跑步的基本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包括多个项目,有田径、武术、技巧、球类、体操等,每一种教学内容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把握住各个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素质教育和教材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彻底改变。
3.3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第一,让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来说,不仅与学生基础、教师素质、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有关,还与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场地、学生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第二,教学游戏化发展。小学生性格活跃,游戏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小学体育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活动,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带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第三,竞赛性体育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引入竞赛化体育活动很有必要。在具体开展中,不仅可以通过班对班比赛活动,还能通过分组竞赛等。例如,可以开展班级足球赛,根据学生爱好踢足球的特点,每个班级组建一个足球队,同时组成拉拉队、替补队等,然后通过足球赛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竞赛带来的乐趣。
3.4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具有好奇、好竞争、好模仿等特点。在一堂课中,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变化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学生在体育课堂前半部分能够达到注意力的高峰,而意志力在课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将新教材引入安排在前半部分,这样有利于新教材内容的推广,在中后部位应该安排训练以及竞技性活动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中掌握灵活性,坚持灵活、新奇的原则,采用更加活泼生动的组织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创新,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九
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必须具备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强健的体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成长基地,而家庭主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帮助,学校是他们学习的场所。小学生增强体魄的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响应国家新课标的要求,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主动性教学是其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主动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切忌不能总是一个人在表演,尽可能地低调动学生,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纵观小学体育教材,都是以各种游戏为导入情节的,而且这些游戏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让小学生在娱乐之余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或者其他知识。通常在教小学生100米短跑时,可以在100米终点放上学生感兴趣的小玩具,在起点教学生一定的起跑姿势及跑步过程中的动作要领,然后让每组学生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标准的动作完成100米,谁就可以获得小玩具。这样的游戏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用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
游戏方法渗入体育教学中要适当,不能一味地使用游戏,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才能发挥游戏的吸引力,否则游戏的过量使用会使得小学生产生疲劳,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如果又在单调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情景游戏,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听音乐是放松学生身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唤醒学生的热情,又可以缓解学生的疲惫。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舒展。当学生完成一些激烈的运动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生动活泼的音乐,让学生忘记疲劳。这样学生不但锻炼身体,还陶冶情操。
除了把音乐加入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团体运动时,如果教师找不到人配合教学,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视频,并结合视频讲解,还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使学生更投入。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进行,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合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多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游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就能逐渐增强。在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结合到学生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篮球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比赛时受伤,教师可以改变比赛的方法。首先,教师先划定一个长方形区域,然后划两道球门线,规定一方把球运过线就得一分。接着把学生分为两队,每队分别派一个队员守住球门,其余队员在两球门之间互相阻止对方把球运过己方的球门线。这样可避免学生在进攻篮筐和争抢篮板时受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
五、优化课程体系、分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学生的体育课。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对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体育课由于与学生的成绩关系较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被冷落的对象。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地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体育课不像其他的文化课那样,需要不断重复,每天都有。体育课的课次相对来说较少,这就要求学校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课次和上课的`时间。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学校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必要重视。他们对上体育课没有太多的热情,往往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特别在小学高年级中,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上体育课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状态会让他们产生疲乏的情绪,度过周一、周二紧张的学习时间,更需要舒展、缓冲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安排体育课不仅可以避免他们认为浪费时间的反感情绪,更可以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当然,体育课的课次必须有所保证,必须合理,既不能太少,又不能太多。
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的结合体。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的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健康”教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外在形式使学生明白“健康”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开拓多种游戏形式和锻炼形式。
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得到锻炼又达到合作性教育、自主性教育的效果。传统体育教师教学的方法一般是讲解、示范、个别辅导等,忽视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活泼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滕寿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版),2010.
[2]余明东。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十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适应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将语言知识传授和培养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1.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性精神。
要培养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育自身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做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们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性人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用自己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这样在教师的教育熏陶下,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他们积极探索,积极思维,形成了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2.创造民主宽松开放的教育氛围。
创新性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育氛围的支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热情,不是板着面孔传授知识,而是作为一名导演情感丰富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去发现。
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创新性教育活动中进行计划组织,与学生一起讨论,相互影响,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及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当教师走进课堂,不是带着一本教科书走向学生,而是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为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让他们展现各自的才能智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在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里,师生平等,和睦相处,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感到教师在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自己的自由发展,他们才敢于并积极活跃的进行创新立意,释放无限的创造能力。
3.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1)教师设置问题语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的求和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去探求新知如在教《听潮》一课时,教师在平静高昂的音乐氛围中,充满激情的朗读全文,学生们用听觉视觉感觉体会潮起潮落的壮美,他们仿佛置身于大海边,与作者一起感受大海的美.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及时提问:a.朗读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b.朗读者情绪的变化怎样?c.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d.作者对大海有什么样的感情?e你对大海的感情呢?学生们在语感中感悟到了作品的神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回答这样的问答他们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然后教师让学生们感情投入的朗读这篇文章,让他们再次同作者一起领略海潮的美.教师提问:“‘欣幸’前后两次出现,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什么声音把海潮音模拟出来?”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创造性的回答一些问题,教师给予鼓舞.这样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新激情.
(2)学生质疑讨论。
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桥梁。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在教学《卖炭翁》这首诗,学生弄清诗意,然后让他们去寻找问题。其中针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黑”两句诗,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a.卖炭翁为什么是满面尘灰呢?b.烟火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c.十个指头为什么都是黑的?d.他这副模样是怎样造成的?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回答第四个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他们分析了多种原因,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展现了各自的才能智慧,创新得到了培养。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比教师提问学生答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与渠道,使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了活动,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创造,甚至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这样就会铸造学生的创造素质。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调,枯燥,落后,严重窒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传播信息的媒体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电脑等多媒体引进教室,利用声光电构成的立体画面和色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可利用录像展现早春花草烂漫燕莺欢唱的场面,让学生感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的意境,领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歌颂春天万物的感情。由这些画面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景色就只有这些吗?还有哪些景色可以歌咏春天的。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些景物。通过录像展现的画面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有书本已有的知识形象联想到多姿多彩的春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到了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适当让学生开展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通过这些活动可大大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语言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离开课本思考创造,要求学生只要讲得清楚合理就行。
故事会可据图讲故事,续讲故事,根据剧本改讲故事,也可拟一主题讲故事,鼓励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语态,表情和动作使故事生动形象有趣,并具有个性。同一故事不同的学生讲会有不同艺术效果。
朗诵会由一人朗诵,二人小组或全班进行,朗诵内容学生可以自选,诗歌散文古诗词小说都可以朗诵。
通过朗诵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在优美的语境中,学生领会作品的精华,沉浸在作品的美感里时,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课本剧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编剧,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孔乙己》,《最后一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都可以改为课本剧。鼓励学生尝试着用编写的课本剧进行简单的舞台表演。通过学生言行举止的表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充分体现他们对作品的领会程度。
3).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
作为语文工作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们还要育人。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进科研单位,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向农村,走向大自然。学生通过耳闻目睹,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并从中获得思考,创造的新知识,获得了写作的丰富素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我们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上去探索,去奉献,去成功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十一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妈妈。于是引出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十二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才培养也逐渐转变为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建设精准化学科以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要[1]。体育教学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不谋而合。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其体育教学更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好切入点,走医体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从“医体融合”的角度剖析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为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脉路。
二、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目前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学生在教学中以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忽视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在学生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如健身运动处方模式、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相结合等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契合度不多[2]。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以普通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为主,教学内容单一。而体现医学院校特色内容,如运动医学、运动养生、运动生理、医疗保健等则少有涉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应逐步融合到预防医学教育中,体现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医学院校学生具备储备体育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走体育锻炼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道路,将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取向。
(二)体育教学资源整合策略不合理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师资力量,在开设体育保健、医疗体育、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教师和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可是纵观国内诸多医学院校,基本都在走传统体育教育的老路。由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人为因素,体育教学总是同外语、计算机一起被安排在公共课程教学行列,与体育关联的医学内容都被分散在学生的医学专业教学环节之中,而医学专业教师由于不懂体育专业知识,往往在教学中对相关知识不能详细的予以解释,体育教学资源和医学教学资源没能够有效整合,从而导致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反映出其“医体融合”的办学特色。
(三)体育教学方式与医学专业契合度不高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局限于体育教师对运动专项技能的传授,学生则以掌握这些技能为目的,而教师和学生针对动作给人体生理机能所带来的影响、变化分析甚少,这显然不符合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毕业后,多数学生要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应向健身化、保健化、兴趣化转化。所以,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知识能力构成、专业特点、职业需要和适应社会需求。建设医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对原来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体现出医学体育的职业性,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安徽医科大学“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创新体育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医学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从体育的角度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应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的职业需要,加强体育专项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如何贯彻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理念,发挥其在医学教育的育人环境中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医学院校的特殊性,便成为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突破口。“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要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特点,以适应和服务社会需要为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们明白,医学是治病救人,而体育是强身健体,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将医学与体育的结合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现阶段改革出发点就是要使学生从多维度、多层面接受医学体育教育,如体育保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体育健康教育等多维观念,凝练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二)提高部门协同效率安徽医科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施行“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策略:首先,就“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专题汇报,附属医院从人员、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学校教务处从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选定、“医体结合”体育课程的安排、外聘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工作量计算等诸多方面都给予认可与支持;再次,学校科研处从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投入、学校与附属医院人员的科研交流合作等都做出计划与安排[3],并给予“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支持。多部门的有效协调,使得“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软硬件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安徽医科大学“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成功迈出第一步的重要保证。提高各系部院辅导员的体育意识,“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支持,是高等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好基础力量,“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医体知识互融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中充分体会到知识性、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新的举措。“请进来”即邀请学生时代的优秀运动员现在已是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的专家和教授,定期来学校为本科生上“医体结合”的专题理论课,他们结合自身将医学与体育融会贯通的体会和经验,以及生动、翔实的.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有了清晰的设定[4]。“走出去”即让本科生以小班为单位,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附属医院的相关科室,参观的过程中医生们会回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使学生们了解体育对医学治疗、医学康复的帮助,同时,让学生们明白学好体育知识与技能,对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一定会有较大的帮助[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我们开设了体育选修课程,考虑到部分研究生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回到学校来读书的现状,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开医学处方的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健身运动处方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体育教研室选派在“医体结合”方面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该班级“医体结合”健身运动处方模式的教学,每学期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由任课教师聘请附属医院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来课堂教学,回答学生们的提问,指导学生们如何选择健身运动处方,实现学生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处方。
(四)研发新教材,医学体育贯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势必要求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内容。为此,从改革体育教材入手。改革教材要从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对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把医学体育的相关知识融入体育教材之中。教材要充分体现高等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育理念,从理论上阐述高等医学院校实行“医体结合”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5]。安徽医科大学在学生体育必修课中设立体育保健课,把体育保健课程作为“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实现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6]。在体育保健课实践教学内容中,选择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大舞等气功内容。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医学体育的内容不少于10%,并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给予加分奖励。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评价体育课成绩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特色就是要把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要实现和完成好这一目标与任务就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是“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7]。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特别是医学知识的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同时,为教师在职读研和进修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多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水平。第二,加强体育教师和医学专业人才的交流。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学习到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努力把体育教师培养成“半个医生”,使医学和体育这两个不同的专业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这个平台上相互交融,让医学体育在高等医学院校发挥更大作用[8]。第三,合理评价体育课成绩。体育课成绩的合理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医学体育的学习热情,是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统一规定医学体育知识占总成绩的10%,并且采用奖励加分的形式记入总分,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出卷考试、讨论问题、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给予评定。
四、启示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程的精髓,身体练习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而身体练习正是医学体育知识运用最好的载体[9]。
“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健身体育思想理念已被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界广泛接受,我们的“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近年来不断地摸索与试验,我们得出以下启示:第一,争取学校政策的支持是我们进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量源泉。第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每所高校所在的省情不一样,每所高校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每所高校的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场地设施状况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学校的自身实际出发,量身定做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第三,加强人际交流,争取院系部的支持[10]。现代社会人脉关系也是一种资源,高等学校的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一般不承担学生的管理职能,而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后载体是学生,所以,和院系部各级领导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友情,并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是贯彻和落实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关键所在。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十三
文章摘要:目前,在游戏教学中,不重视思想教育、教法单调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游戏教学必须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既要突出思想教育,练习手段以要有所变化,游戏组织还要活泼有序。我们认为:注入思想内容,使游戏教学充满活力;教法灵活多变,使游戏教学更具魅力;游戏组织活而不乱,使游戏教学更具特色,是游戏教学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游戏充满着乐趣,使儿童无忧无虑,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规则的制约,各种角色不受表演的要求,培育着优良的思想品德,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单一,制约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上多下功夫,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一、注入思想内涵,使游戏更具生命力。
寓思想教育于游戏教学之中,是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创编游戏时,注入思想内容,使游戏更具有生命力,能为我所用,为学生所欢迎。其显著特点就是在创编游戏时,转变过去“抓住时机及时教育”的观念,变为“设计程序突出教育”,使思想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实施德育渗透,其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描述式将国家重要时事,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事件,作为思想内容,注入游戏之中,使游戏主题鲜明,意义深远。教学中通过描述事件过程,构思动人场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如《抗洪抢险》的游戏,把洪湖军民抗洪抢险中的堵管涌、筑子堤、人墙防浪、抢运物资的动人情景,以游戏的形式搬进体育课堂,学生热情奔放,全身心投入游戏之中,好似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受到了教育,振奋了精神。
2.引导式结合实际,拓宽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游戏的思想教育内容与发展着的形势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有了新的亮点。如《春播秋收》的游戏,原本就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如果教师结合市场经济,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通过劳动获得丰收,说明劳动是光荣的,但是,要珍惜劳动成果,丰收的果实要颗粒归仓,还要运到市场上去出售。这样,使游戏有了新发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教育也增色不少。
3.悬念式设计思想教育的内容,通过游戏引发悬念,最后解开i团,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寻宝》的游戏,把常见障碍接力游戏,注入思想内容,为了寻宝,学生团结一致,积极奔跑,越过障碍,到底寻到什么宝?留下了悬念,学生急切等待老师亮宝的口信心令。当知道亮出的宝是4条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宣传标语时,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领悟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样的悬念式,使游戏更精彩,更具生命力。
二、掌握学生特点,练习方法灵活多变。
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中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他们也会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换个玩法。
在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游戏的教法比较单调,一般是一个游戏,一种练习方法,来来往往,练习、比赛2~3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种厌倦的感觉,也影响了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游戏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游戏的练习方法灵活多变是游戏教学创新的实质。
一个游戏,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总觉有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抗洪抢险》的游戏,不仅思想内容好,教学中也有创新。游戏选择了抗洪抢险的三个场景,运用木砖传递接力的方式,先是堵管涌dd用木砖传递围成一个圆,然后变换成筑子堤dd用木砖筑起长堤抵挡洪水,最后是全体学生在自己筑起的子提前面,肩并肩,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进行着人墙防浪,三种练习手段,一环紧扣一环,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的教学方法。又如《春播秋收》的游戏,原本仅仅是播和收的练习,经过改造移植创新,深化了游戏的主题,变化为播种收获,然后是将果实运进仓,最后还要运到市场出售。一个游戏,三次练习,不仅手段各不相同,动作的方式也有发展,一人播和收,两人抬起仓,两人或三个运到市场去出售。再如《寻宝》的游戏,要求发扬团队精神,寻宝的路途并非顺畅,首先要积极奔跑,一定要按要求,依次寻找,寻找各人所要寻找的宝,最后要亮宝。按顺序一排一条宣传标语,鼓舞斗志,振奋精神。
三、把握教材特色,游戏组织活而不乱。
由于游戏类别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其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抓好游戏的组织工作,使游戏组织活而不乱,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游戏教学能创新的基本保证。
游戏的组织是教学的重点,一直为教师所重视,课前周密思考,课中加强管理,课后认真总结,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都必须认真做好。特别是在游戏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随着练习手段的不断变化,给游戏组织增加了难度,因此,一定要把握教材特色,运用科学的组织教法,以适应游戏教学创新的要求。一是队形要适合游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器材,选择合理的队列图形,以便游戏的组织和变换。二是调度要简便易行,要根据练习手段的不断变化,调整队列,做到尽可能少调队,易于调队,使游戏便于集中管理。三是组织活而不乱,使组织活泼,练习有序,要有利于调控,便于教师讲解示范,评定胜负。如《抗洪抢险》的游戏选择方形场地,学生分四组依次排在四角,分别向中心线传递木块进行堵管涌、筑子堤和人墙防浪的组合游戏。每四块木砖堆放起来,两端组成两个字。因此,必须严格要求传递堆放木砖上下和左右的顺序,排列好后两方分别组成两排字:“解放军,筑长城,战洪水,驱洪魔”,“洪湖人民誓死保卫荆江大堤”,在坚强信念的鼓舞下,整个游戏有序进行,活而不乱。又如《春播秋收》的游戏,选择圆形场地进行,八条半径延伸到圆外,学生分成八组,利用主教材的器材实心球来回播与收;然后是两人用竹筐,每次装两个实心球,将丰收果实抬至圆心推放进仓;最后是三人一组,各尽其能,再将仓库里的果实运到圆外的市场去出售,整个练习,一环套一环,紧张而有趣,活泼又新颖。再如《寻宝》的游戏,利用条形场地,做前滚翻练习用过的器材小海绵垫筑起层层障碍,所寻的宝是一张方块纸(一个字),卷成圆筒后放在筐中,以颜色或字数排序,学生越过障碍,按顺序寻宝,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亮宝时算失败。因此,要求设计要合理,组织要严谨,练习必须有序进行,活泼而不能混乱。
参考文献:
1.姚卫东:《创造性进行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体育教学》,7月15日,第4期。
小学体育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论文篇十四
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主要是根据教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这种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学习,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加上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将体育当作是“副科”来对待,因此在教学中就更加不会受到重视,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水平。而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主体,则应该具有引导、促进和监督学生进行各项学习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不能单纯地注重“教”或是“学”,而是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新体制要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积极的互动氛围,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教学方法走多样化道路的必然途径。
1、自由教学法。体育教学以户外运动锻炼为主,这样的课堂形式刚好为自由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做热身运动,然后由教师简要地讲解体育活动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方式。如分组练习或对抗、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教师则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活动结束后可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完成锻炼的任务。
2、游戏教学法。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活动,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它主要是基于学生多动和灵活的特点,通过一些小游戏的设计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接力跑、折返跑比赛或者警察抓小偷、拉网捕鱼、圆圈抢球等游戏式教学,将游戏与体育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田径运动能力。
3、激励教学法。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鼓舞及唤醒,小学生正处于表现自己、渴望称赞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性格特点,采用激励教学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如:在耐力跑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耐力素质不好,在他们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师可亲自领跑一段,并在一旁给予激励性的话语,使他们燃起信心,坚持跑完剩下的路程。当然,在激励的过程中,并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鼓励性话语,这些往往缺乏针对性及感染力,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选择鼓励性语言。此外,鼓励性语言不可常用,否则会让学生感觉到太假,也就失去了原有激励效果。
4、人性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还应根据体育类别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同一种体育锻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保持新鲜感,避免厌恶情绪的产生,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跳远与接力赛的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进行跳远活动,并向学生讲解跳远的要领,在学生面前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自由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学生情绪高昂,有的则站在一边,不训练。此时,可询问该学生,得知心理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5、动态考核法。所谓动态考核法是指在训练中考核学生,实现随时测试。通过动态考核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并表扬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增加自信心。尤其在训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可打破常规。如:采用小垫子、沙坑或篮球场等。其中小垫子不仅仅起到仰卧起坐的效果,还可利用小垫子当足球比赛中的球门,用于跨过或障碍性教学。沙坑除了用于立定跳远外,还可横向使用沙坑,提高训练的密度。篮球场除了进行篮球训练外,还可利用篮球场中的连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的赛跑、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利用三分弧线进行弯道赛跑等。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相符合,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