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总结,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总结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和思路的跳跃和矛盾。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灵感。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一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执着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就学会这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将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地深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教师创设的典型场景,这种场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如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棵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教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教师接着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学生很快地列出了算式。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三、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问学生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教师给予表扬,接着教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并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得不对吗?”这时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教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做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师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就能极大地改变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二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优先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发生注意的感情倾向。随着兴趣越来越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爱好。兴趣不仅是对事物的表面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会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从事该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兴趣时,他就会觉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当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乐于学习,更加积极勤奋和刻苦,学习就会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也就开始高涨,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故事激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激发学生:在一座山上有许多猴子,大家都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猴乙两块。小猴丙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小猴丙三块。讲完故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三只小猴分得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感到这个故事很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操作激趣。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而且往往让人恍然大悟,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口算除法”的例题42÷3时,课前布置学生准备42根小棒,教学时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讨论,如根据前面学的除法定义“平均分”去操作并口算结果。巡视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发时是每次一根把木棒分别递给另三位同学,而有的同学分发时是先把十根小棒捆起来,每人先给一捆,剩下的再平均分成三份。我便请出不同分法的这两组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分发过程,同学们清楚看到两个组是同时开始分的,结果每次分发一根的组还在操作,而先分一捆的组已操作完毕。各组每人平均分得的小棒没有差异,都是14根,但操作时间显然不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三媒体激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又带来一个春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寻着一条神奇的路爬上山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的大容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角,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来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角的更多知识?”学生们大声回答:“想”。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幽默激趣。
幽默如一脉新鲜的血液,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在数学课堂恰当地引入幽默,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的火花和谐相生。例如,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个别同学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于是灵机一动说:“我们的教室里飞进一只虫子。”听到这话,学生精神大振,到处找虫。这时我笑着说:“那只‘瞌睡虫’早飞走了。”学生们听了都会意地笑了。被教师的幽默打动,教学渐入佳境。
五游戏激趣。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尤其是寓课堂教学练习于游戏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为此,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尽量采取游戏的形式,消除学生对学数学枯燥乏味的感觉,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习”。在教学中可穿插一些游戏,如“找朋友”(在卡片上写出一些算式,再在另一张卡片上写出相应的得数,分别发给不同两同学,让拿算式的同学找到拿着得数的同学);“小诊所”(故意把答案或解题方法写错,让学生给“病人”看病、治病)等等。这样把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六竞赛激趣。
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竞争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组内开展“夺红旗比赛”“口算开火车竞赛”(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答,以所用时间短的组为优胜)、还有“课堂提问抢答竞赛”“比比谁的红花多”等等,竞赛的形式可多样化。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成功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兴趣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兴趣引领学生通向成功的彼岸。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三
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平时,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不顾时间,不怕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情地参与。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例如在20以内的口算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答对了即可获赠一朵红花,答错了就得让出一朵红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得的红花多。因为小学生都愿意本组多得红花,所以都积极动脑,全班学生在紧张、欢快的游戏中进行练习。有时,我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智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四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五
我常自编小故事,并配上美丽的图画,给低年级学生练习应用题,小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十分喜欢。如:“小动物过冬天”的故事,我出示图片,口述故事,学生计算。
那只松鼠想把18个栗子搬进树洞,不小心掉了3个,搬进树洞的有几个。
松鼠又到另一棵树上采栗子,一次采到5个,采了4次,一共采到几个。
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气氛里,连平时不大说话、成绩中下的学生也表现不凡。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六
学龄初期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不易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讲减法3-1=2这个例题时,为了使学生对减法的数量关系有较清晰的印象,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预先做好3架能活动的飞机教具,上课时,教师先在讲台上并排放着3架飞机,然后边讲解边把其中1架拿出来,表示离开飞机跑道飞走了。让学生看到原来地面上停着3架飞机——被减数,也看到飞走了1架——减数,还看到剩下的2架——差,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把这个抽象的算式比较深刻地印在脑海中,而且愿意学,学得高兴,记得牢固。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七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仅仅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形象化,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数学知识形象化的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采用形象化的教学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认识和熟记1到9这些数字,我便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数字跟生活中形象、具体的事物相结合,1像粉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等等,这些粉笔、鸭子和耳朵都是学生熟知的事物,用这些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形象化色彩,将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动、形象的事物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数字知识生活化,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新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联想,看是否能想起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其中有哪些是圆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等等,学生经过思考,都会正确地指出物体是什么图形。与此同时,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对每个图形的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这种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消化与掌握。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主动学习的活动,它是具体的、有可操作性,易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有效开展数学知识实践化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感知,发展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实践化,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和理解。同时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比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测量所画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互相做比较。结果,大家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实践,让其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结果大家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也是180度。这时,学生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确信无疑。这种实践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采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促使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综上所述,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其兴趣进行培养。课堂教学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兴趣,进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八
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下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
方法。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丽,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作业的设计应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能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作业,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作为本章内容的练习:“小明现在有4张1角、3张2角、2张5角的人民币,要买一本二元钱的。
笔记本。
猜一猜小明会如何付钱?”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题学生解决时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
经验。
又必须考虑到1角、2角、5角组合成二元的多种情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争论中互相交流,
自我评价。
自我完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设置习题:“同学们在实验室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摔成了两块想去配一块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一起讨论究竟拿哪一块去好呢?选择有一个角的大玻璃沿两边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变化无穷因此不能用。用含有两个角的那块玻璃分别延长两个角的一边就发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组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这样可以找出与原来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问题就解决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价值,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因素,充分考虑此内容可以由什么样的生活场景或问题情境呈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华罗庚教授之所以自学成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数学本身有兴趣。因此,教师可利用青少年爱动脑筋、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获得新结果。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给学生讲数学家的生平,谈世界数学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营造学习气氛。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丢番图将自己的年龄写进自撰的墓志铭中,后来被一个年轻人用方程计算出结果的。
故事。
等等。这种真实、动人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展多种多样、内容广泛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让学生组成数学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他们分组完成作业,看看哪组的作业完成得最好;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智力竞赛、口算比赛等,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感染、互相帮助,一起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进而长久地将数学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另外,教师在数学课上,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将本节课的知识与相关的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知道数学不是没用的,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进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到认识图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找找自己周围存在哪些图形,看看自己的课本、桌椅都是什么图形,想想自己家里的日常用品、上学路上见过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形状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住这些图形,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些图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交际生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乐于动手动脑,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就在想:“这一课的内容会不会太抽象?学生学起来会不会有很大的难处?”可是,我完成这节课后,发现学生通过“一剪一画”,不仅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先让各组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剪开,再将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在保证不重复的情况下贴到黑板上。学生听到后马上积极地动起手来,争着抢着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我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图形,问他们是否能画出这些图形。经过我的鼓励,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动手画图。最后,他们还自己。
总结。
出了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任意,两个三,日状连,三个二,成阶梯,相邻必有日,整体没有田。
创设情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境,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
教育。
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劳动。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极力追求的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
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上课伊始,我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
种植。
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这样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
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对集中某一事物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联系,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快有对(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文章。
1.
小学数学怎样激发学生兴趣。
2.
3.
4.
5.
6.
7.
8.
9.
。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九
一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椎轿咐锶ィ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1][2][3][4][5]。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
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为此,我国小语学会的理事长崔峦先生得出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不算成功的结论。他还强调:“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然而在今天这种网络信息时代,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有很多时间是在网络上“游荡”,不能专心致志地看文献资料。这就导致人类语言能力的退化。无法静心阅读也导致了现代人变得浮躁、浅薄。因此,引导孩子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孩子的心灵,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庞大的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老师率先垂范。
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老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老师的率先垂范尤为重要,一个自己不喜欢读书的老师绝对培养不出喜欢读书的'学生。因此,我们教语文的老师首先要养成自己爱读书的好习惯,有了一本好书,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有了好的心得体会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传授给孩子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能够给孩子树立起喜欢读书的榜样,同时又能促进师生交流,增进理解和加深感情。
(二)、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要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必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我们上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就可以让喜欢寓言故事的孩子课外收集其他的寓言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后,向孩子们介绍《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喜欢童话故事的孩子一定会很乐意找来读一读的;在学习了《狱中联欢》后,鼓励孩子把《红岩》这部小说找来读读。这样的扩展性阅读,孩子会很感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
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校,鼓励孩子多去阅览室坐坐,在教室里开辟图书角,摆上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名家作品。家校结合,在家里设立孩子的小小书房,给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浓郁的氛围下,孩子们自然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四)、经常开展有趣的活动,调动孩子阅读积极性。
要调动起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读书大王”评选、“我心中的伟人”演讲比赛、“红岩英烈故事”报告会、“我最喜欢的书”评选活动等。
二、帮助孩子选择恰当的读物。
林语堂先生认为学生在校“所读非书”.是说教科书“算不上真正的书”.而孩子课外阅读更不能无选择的是书就读,这样,很多不健康的读物很有可能毒害孩子心灵,将缺乏辨别力的他们引向歧途。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健康、思想性、教育性强的好书来读。如:低年级孩子,可以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以及连环画、儿歌等注音读物;中年级学生,可以读一些寓言、童话集,简短的小说、诗歌和故事书。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读一些古诗词、散文、儿童小说甚至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些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向孩子推荐好书时,不能做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孩子们到底喜欢读哪本书,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三、指导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了好的读物,还得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读物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优美的诗词、儿歌、散文等,我们要在精读的基础上大声诵读;而小说、故事等则采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为了提高读书质量,还应指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他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归纳和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书笔记的要求可根据学生年级特征逐步加深,低年级的读书笔记,只要求能记下阅读时间、名称、文中人物即可。年级稍高,可以增加喜欢的词语、句子的摘录、文章主人公等要求。再高的年级则要求记下阅读的主要内容、文章作者资料、读后心得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老师只需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就可以了解孩子们喜欢读哪些书,读书的效果如何了。
如果我们每位小语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新课标,就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成功,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公民。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一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大均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5]刘辉.营造书香校园唤醒阅读兴趣[n].鄂尔多斯日报,2007。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体育教学的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重要基础。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旨在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技能。据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身体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均每200个学生只有35个学生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这表明,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体育教师没有探索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仍然用粗放的体育训练进行教学。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
(一)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全面的健康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落后的体育训练模式。很多体育教师具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做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做,等学生基本学会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锻炼。这种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最钟爱的模式,因为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学生也容易学会,教师教学也省去了很多精力。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加起不到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作为“偷懒”的契机,甚至消极应付训练。比如,在一次学习广播体操的教学课上,教师做了一套示范动作,学生就跟着老师做两遍。做完之后,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可是当第二次上课,教师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动作,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这说明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让学生记住,学生也没有真正认真回味各个动作的技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味的生搬硬套,固守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理念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过去的片面的体育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健康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健康的珍贵。然而,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一些体育教学过于看重学生的体育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终生运动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多地示范,而不是让学生都去参与运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就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的健康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状况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热身运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当学习新的运动技巧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种合作竞争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教授投篮技巧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花式投篮运动,从中挑选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并将这些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带领组员学习投篮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组织小组投篮比赛。这就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学生也能够更快地学习到投篮技巧。
(二)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技能的活动,更是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的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短跑技巧时,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的跑步姿势和习惯都不相同,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助跑、加速,只要是学生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
四、小结。
长久以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理念的滞后,体育教学的效果也难以提升,学生得到的锻炼也非常少。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效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三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老师经常探讨的问题。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就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新课程倡导的做法是“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会。
一、阅读是写作源泉。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专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首先多读小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要大量、广泛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厚积薄发,这个时侯不必要求范围,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完全是走量,从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读起,而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议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所谓好的书籍是指那些有着深远意义,百读不厌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精神层面有所收获的,比如科普类、童话类、经典名着等等等,使学生对读课外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则不达。此时,再建议学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既对读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又练习了文笔。
二、观察、活动是习作的有效方法。
普遍感到写作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多观察。观察是说和写的的基础,教学生在观察中有顺序,有主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带动孩子走进那绝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校和家庭凝结起来,多组织学生参加游览活动,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启发学生抒情、拟人的表达手法。
学校校内课外活动的组织,每当活动结束都要求孩子去写,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反复的看、听、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次有趣的游戏》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贴鼻子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他们无拘无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三、指点习作方法,掌握作文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读多写,还应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识。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每两周一期的手抄报。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以报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二是通过组织的阅读课借助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教授作文知识。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这两类文章小学生都应掌握其写法。
于是,利用阅读课,我提供了几篇典型的记叙文,为此,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开展《怎样使文章详略得当》、《怎样写典型人物》等专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例文加讲解,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做好批改、讲评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
能获得成功和荣誉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可以说让学生获得奖励、品尝成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是习作兴趣延伸的重要保障。
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碰到好的作文除了应及时表扬外,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投到校报上,激发同学的写作信心。在分享习作的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感受一下同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写作的发展。
作文教学无固定的模式,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从小就培养其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意义也是深远地。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四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欢迎阅读!
科学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鸟”这一课,首先放鸟的录像,千姿百态的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百鸟之中,乐于跟随老师去学习鸟的知识。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导入新课就可以采游戏的方式,如教学“植物的果实”时教师先请学生猜几则关于果实的谜语:“小小红坛子,装满红饺子,吃了红饺子,吐出白珠子。”“身穿绿衣裳,肝里水汪汪,生的孩子多,个个黑脸堂。”学生猜出了很开心,并初步掌握了果实的特征,然后再学习果实的知识更有兴趣。讲授新知识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教《磁铁》时,教师可以用“磁铁钓鱼”、“巧取曲别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都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的看看听听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效果十分明显。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的变化是很大的,改变了学生根本的学习方法,要以“探究”为核心,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活动”,让他们自由观察、测量、发现、探索,并进行记录。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课是需要到室外进行的。如上“寻找动物、植物”这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花池边,小树林等地,让学生分小组带上记录本、昆虫盒,放大镜、捕捉工具等,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动物、植物,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有的小组找到了蚂蚁、蜗牛、桂花树、榕树、桃树、柳树……以及许多不认识的小动物和植物。当学生把哪些不认识的小动物和植物来问我时,我并不是把知道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把哪些不认识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认真记录下来,回家后上网查阅或到书店查阅有关的资料,下节课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吸引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发展了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好动是儿童的特点。他们拿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希望拆开来看个究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东西,他们总是感到十分有趣。在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有时也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例如:我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已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笔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此外,还可围绕教材利用活动课时间,认真组织有趣的科学课外活动,把学和做、学和玩、学和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喜欢上科学课。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意志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持久,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注意。通过训练,无意注意还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教学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小学生的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他们本性好奇,特别是对新鲜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容易被新鲜事物和新异刺激所吸引。
2、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1、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就应该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一些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向学生呈现抽象的、容易理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3、做好学习评价
学习数学是要花时间的,有一定的难度,没有毅力和恒心会很难坚持下去。教师的科学评价可因其鼓励性而给学生带来一种满足感。
(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有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小层次,层层递进。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提出努力方向,加大深度和难度,同时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示范的作用;对中等学生的指导,让他们以尖子生为榜样,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对后进生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励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2)渗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小组讨论等活动中观察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调查自己的策略和态度,重新认识自己,并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五
对于一种新的事物的认识、了解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力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特性,也是每一个学生智力体现的一个标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掌握了这种技能后学生就能通过事物的表象发现本质,达到掌握新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会发现新的观察点,产生新的联想,有了联想就会增加推理分析、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针对一个个小问题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摆出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找出每一种物体有几个面、几条棱。这节数学课就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丰富性,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有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利用数学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再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就避免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互相矛盾,也开拓了解题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驱使下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新思维很重要。
—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各种科学都可以通过动手“做”出来,这一点已经经过很多事实证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做”数学。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课桌和课本,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利用称量体育器械中的铅球和乒乓球拍可以让学生了解“千克”与“克”的重量单位;把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这个动手的过程就启发了学生新思维,产生了解题的新思路。此外,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会引导自己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延伸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师积极运用启发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个体能力是有差异的,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了解他们个体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收获。对于一道数学题,教师要提前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得更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教师还要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发现突破口,及时采用手势或者教具化繁为简,步步深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发展学生的新思维做好了铺垫。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是离不开自身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这也就给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前,教师要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一定要杜绝只在课本上下功夫的弊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还要把这些问题给学生讲透彻,分析清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解新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讲解一些数据之间的联系、等量关系,让学生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并且做到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模式。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可以促进他们发展解题新思维,而学生本身的反映敏捷的思维是他们浓厚兴趣产生的基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兴趣培养和新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变换,通过变换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六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不仅是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课堂的改变,体育等实践性课堂也在不断转变。家长与学校对体育课更加重视,不但要锻炼出健康的身体,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正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此类兴趣,以后也会热爱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文化知识全方位发展。
1.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不够,缺乏自信心。
现代家庭的教育状况让孩子从小十分娇气,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不能按质保量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更是畏惧和反感。这样的情绪很影响体育的质量,学生缺乏信心,不仅不喜欢体育课,甚至讨厌和畏惧,对于体育活动很不积极,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更是难以得到提升。
2.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反响。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够生动的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校在招聘时,对于体育老师的要求可能不是很高,导致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本身体育专业知识就比较枯燥,教师又无法活跃课堂,使得体育课的效率很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有些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学科不够重视,教学时并不认真,草草了事,这样学生更是无法学到有用的东西,长此以往,体育教学的质量很差。
3.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考查方式却很单一,即每学期的体测。学校并未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他们处于好动的年纪,可能会喜欢足球、篮球、轮滑等很多项目,但是这些兴趣却没有得到发展,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机械练习。这样的模式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没有真正做到追求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是为了体测过关,这样的体育课毫无意义。
二、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1.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情绪变化快,比较敏感,稍有变动就会引起他们的情绪变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我约束性较差,而且他们会产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有时会有强烈的胜负心。在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心智会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很容易被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吸引,容易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这时候如果有老师或家长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对体育的积极性。
2.生理特征。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较快,肌肉比较柔软,水分含量高。神经系统极容易兴奋,并且持续时间长,这也是他们活泼好动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其平衡力、协调性及反应速度还稍差,需要加强训练。
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自然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少趣味性。学生对体育课程比较倦怠,积极性不高。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运动能力,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改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演示基础动作时也可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进行演示,以便加深记忆。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纠正错误,看谁表现更好。不断对他们进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小学生会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强烈的胜负心,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不要一直严肃,这样下去会消磨学生的热情。尤其需要关注上课比较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害羞与腼腆,培养自信的态度。引入一些奖惩的机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选择一些热门的开展话题,比如:奥运会期间女排的出色表现,乒乓球的常胜,傅园慧的意外走红等,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竞技的喜爱。
3.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在体育中尤为重要,许多项目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它在其他领域也十分重要。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与人合作,因此,需从小培养团结的意识。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最后对各小组给予评价。此过程可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他们的表现不仅仅关乎自己的成绩,还会影响组内其他人,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团体活动,比如:十人九足,坐地起身等,让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
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小学生本身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对于老师有一种信任感,甚至是崇拜,有时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在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认真听话,喜欢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不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听课,甚至会抵触他的课。因此,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人无完人,虽然不一定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但至少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安于守旧,不主动追求改变。其实不管是年轻还是年纪较大的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年轻老师可能与学生更有共同语言,更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的理念更先进。而上了年纪的老师则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并且他们会有一种年轻老师不太具备的亲切、和蔼,也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们需准确地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动作讲解时尽可能亲自示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努力,定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活泼、轻松的课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语气上需尽量温和,态度平易近人一些,不要与学生产生距离感,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项目,教师更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频繁出现错误时不要忙着责怪,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讲解到位。对于注意力比较贪玩的同学,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减少责骂、避免体罚。小学生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之处,这样不仅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对于努力上进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关注有进步的同学,如此课堂便会越来越好。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动作演示,学生观察后个人练习,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素质教育更要求对教材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教师可以应用游戏教学法,将一些动作融入游戏环节,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知识技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但兴趣一旦培养便不容易消失,这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很有帮助。
4.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的教学也要有层次,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及知识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技术性的体育项目不强求,只要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即可。观察学生是否对某方面有特殊的喜爱或天分,从小开始培养,日后可能会成为国家运动员。教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需要关注个体差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
五、小结。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体育课也要跟上潮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具有长远利益。当然,培养兴趣也不容易,需要老师足够重视,从师关系入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传统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只有不断靠近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性及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才能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当代的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审美创造性并行的特点。在传统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是临摹和仿照名家或教师的作品,学习内容较单一,较枯燥,绘画技法既单纯也复杂,绘画过程要求学生心平气和,耐住心性,但是这种纯粹模仿式的教学不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天性。
当代的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审美创造性并行的特点。在传统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是临摹和仿照名家或教师的作品,学习内容较单一,较枯燥,绘画技法既单纯也复杂,绘画过程要求学生心平气和,耐住心性,但是这种纯粹模仿式的教学不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天性。并且由于课堂教学中不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发挥,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很容易将中国画美术课落入单一化、程式化、成人化的误区,丧失了小学生自我创造和发挥的烂漫天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儿童有限的学习生活中全部讲授,太多的专业概念和技法内容全部灌输到儿童稚嫩的头脑中,儿童难以掌握,不容易消化吸收,在学习中注意力又常常容易分散,这种吃得太饱、太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画产生持久强烈持久的兴趣。
真正有效的小学生中国画学习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其潜能,发展和张扬他们的个性,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画,从而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美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创作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实际,针对小学生中国画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内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幽默风趣、平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教学,进行新授示范展示和评价。一则,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比较接近学生的平时说话的语境。二则,大部分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和效果本身就趣味十足,小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几经尝试,足可以体会出其中的几分奥妙。
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就是一个启蒙教学,益智教学,让学生体会真善美的教学,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这个阶段让小学生对于中国画有个形象直观的大体了解即可,以培养兴趣,树立良好习惯为主要目的。
二期课改后,在倡导三维目标的学科理念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知识,而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性的学习。艺术学习的进步也是教和学双方共同促进和激励的结果。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了,老师更容易教授相关绘画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想像力丰富,活泼好动,创造性强,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又极为薄弱。结合学科目标,教和学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做到两全其美,既照顾到发展儿童天性又同时兼顾中国画学科要求的方法呢?根据很长一段时间的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经历,我认为,初学中国画,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选择学生最容易上手的题材作为他们的入门练习(如图),让学生一学就会,画出了好作品,有了成就感,立马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树立了学好中国画的'信心。同小学阶段学习绘画的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在与小学生心灵共通的地方来教授学习中国画。
就此,我建议初学中国画的小学生应当先学一学小写意,因为它形象、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可以先求形体结构相似,从小写意中学习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小写意的绘画方法从小学生接受和掌握的难易程度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它常采用“没骨法”作画,不需要勾画物体的轮廓线,用毛笔调好墨色或颜色,然后一笔或几笔直接在纸上画出具体形态或神态。拘谨细致的工笔画或过于繁琐的绘画形式会很快消磨掉小学生宝贵的兴趣,而太过松散放得开的大写意国画又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物象展开较为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具体的描绘。在明确了小学生初学中国画的目标(学习小写意)后,老师应参考整个小学生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的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结合中国画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和补充。
在此诚恳地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中国画艺术的道路上多多学习,刻苦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体验收获成功地快乐!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大地上,孕育出更多齐白石和徐悲鸿那样的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为人民服务的大艺术家!
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其非智力的核心。只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情激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充满信心一定会讲,学生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了计算过程。
二、以奇激趣。
授课中,我常设计新颖的过渡题,加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初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如何找中间题是个难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找方法、找规律。如:学校买了一张桌子用了27元,还买了几张椅子,共用了30元,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一步计算应用题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根据数量关系他们很快解答出来。接着进行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27元,还买了几把椅子,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大家认为这题不能解答,理由是只知道桌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还不知道,当我补上了“还买了5张椅子,平均每张6元”时,大家讨论开了,有的认为这道题还是不能解答,有的认为可以解答,通过与上题的比较,知道了在椅子价钱不知道的情况下,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椅子的价钱的道理。而后再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它的价钱比椅子的价钱少3元,椅子用了30元。桌子和椅子共用了多少钱?有了刚才感知,这次讨论的效果好多了,学生不仅会解答,而且能说出理由来,找中间题的难点突破了,并归纳出两步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三、形象激趣。
我常制作一些色彩鲜艳的教具,让学生在乐中学。如:设计了“摘苹果”的活动,把数学题写在红色纸做成的`大苹果上,然后在黑板上用绿色粉笔画一棵苹果树,要求学生必须将苹果树上的题目作出正确答案后,才能将苹果摘下,放在用色纸作成的花篮里。在同一时间内,谁摘的“苹果”多,就是第一名。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开拓思维,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论强调:“要使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学数学知识尤其重视学具的应用。
四、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应大量适度的运用,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首先要对数学有信心,感兴趣,学生才能会在老师无形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有信心,感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