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和规则,指导未来的行动和决策。锻炼语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总结范例,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总结写作任务。
选材作文指导篇一
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1.得分点概述。
细读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对“材料”的重要性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重庆市中考评卷标准指出,“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冈市中考评卷标准补充说明,“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加1~3分”;湖北宜昌市对材料的界定更为明确,“一类文要求材料精当,二类文要求材料具体,材料贫乏者判为三类以下”。材料之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却远远不止于此。
2.得分点策略。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心态。《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上帝也困惑》、《走进桃花源》、《让嘴角轻轻上扬》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选情感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写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写勤奋,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少用陈旧句子,力争以精取胜,以新引人。
3.失分会诊。
选材失误主要在于三方面:
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目光。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一只小木船》是小学课本里的精美之作,说的是朋友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小木船,朋友之间因此产生误会,后来朋友要走了,送“我”一只新的小木船。有同学不假思索,将这种构思方法从小学用到初中,从课堂上搬到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一把小雨伞》、《一个文具盒》等文章。由于材料缺乏新意,评分往往偏低。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其他内容照搬,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责任”条件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邯郸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4.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如何在选材上出奇制胜,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便如同裁缝做衣,选料必要经几关,作文人想选出精巧合适的材料,也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材料“撞车”,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你拿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写;稍加思索后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马上写;你应该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憾心灵的情感。
选材作文指导篇二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可是,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五、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练习:1.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选材如: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2.以“感受青春”为话题选材。
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3.以“美在夏季”为话题选材。
总之,作文选材只要我们自己去开阔视野,平时多留心观察、思考,就不难选到好的材料。当然,好的材料还需要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选材作文指导篇三
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周围新人、新事、新物、新现象,随处可见。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作文新鲜材料就会滚滚而来。选择材料还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这就要求多去了解,多去认识。只有对事物有了深入的理解,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选材作文指导篇四
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前,要求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材料进行比较、优选。
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3~5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3~5个),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
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选材作文指导篇五
题目,是作文的“第一眼”,题好一半文,有时好的题目的价值和文章总体价值,几乎是相当的。题好一半文,实际包含下面几层意思,一是题目是文章的引线,好题目能激发你写出好文章;二是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好题目一看就可推测文章的内容;三是题是文章的一半,好题目同文章同等重要。这三个方面,说明题目是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拟题目,并不能只为了题目亮眼而随心所欲地拟,得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同时,“题好一半文”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拟题是一个人作文综合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也就是说拟题是作文水平高低的冰山一角。拟题得有个过程,不是你说想拟好,就能拟好了,不是你突然重视了这件事,你的拟题水平就一下子提高了,得有一个练习的过程。
根据近年来话题作文拟题现象来看,拟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1、直接用“话题”作为题目。如话题是“换位”,文题就是“换位”,这种做法,利在不用在题目上动脑子,而且不用担心题目风险,不利在题目不具体,欠针对性,缺少题目的竞争性。
2、把自己的意思套进话题,好话题是“留下”、拟题是“留下美德”,话题是“尊重”,拟题为“懂得尊重”,话题是“阳光”,拟题为“怀念阳光灿烂的日子”,或“为心常储阳光”,或“阳光?阳台?阳阳(人名)”。这其实是一种半加工的做法,保险、实在,但也缺乏生动性和竞争力。
3、提炼话题中的字眼,把自己的意思巧妙嵌入,从而形成文题,如话题为“位置”,拟题为“给自己定位”,这中间的“定位”,实际是把自己的想法与“位置”巧妙嫁接起来,还有“为后卫喝彩”,也是这种形式,这种方式既保险,又有竞争性,考试作文,值得提倡。
4、与话题“意同”,但形式上找不到话题字眼,如话题是“楼”,拟题为“是谁树立了情感的墙”;话题为“朋友”,拟题为“唉,那风景不复的日子”;话题为“爱”,拟题为“我生活在永远的春晖里”等。虽然没有话题字眼,但却让人感到话题无处不在。这类命题最能体现拟题者综合素质,也极易博得读者亲睐。但易失误,属于最冒险的拟题方法,需慎重使用。
拟题,是艺术,也是技术,而技术是从有规则的训练开始的,对于话题作文的拟题及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除以上几种层次(事实上也是几条途径)而外,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中考作文拟题应遵循的原则:
(1)明确拟题的要求,心中有数。
a.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万一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b.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c.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d.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
e.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2)明确好文题的标准,心中有“秤”。
a.准确、鲜明。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标题的准确与否,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b.新颖、生动。
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
c、简洁、凝练。
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d.含蓄、隽永。
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
提醒:
a、做生活的有心人,向生活要好文题。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精华,并有创造性地加以借用改造,那定能把作文标题拟得生动别致,极为醒目,使文章大为增色。
b、时时记住:不要放弃题目这一个可以向阅卷老师施展自己写作才华的阵地。
练习:
运用以上拟题方法,为下列文题拟题。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请以“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快餐”时代,把名著缩写,把历史缩写,把一些名片佳作改变成电影电视剧,供人们在茶余饭后节约时间的的情况下阅读观赏,能阅读出屈原的孤独、陶渊明的恬淡、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半弃疾的悲壮、曹雪芹的伤感、蒲松龄的尖锐的人越来越少。在当今精神家园逐渐沙漠化的时代,多阅读点名篇佳作对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帮助。
请以“阅读”为话题,拟出三则以上的好标题,要求使用上面介绍的拟题技法,避免一般化,要有新意。
(二)、选材与组材-----------弱水三千饮一瓢。
当我们面对多材料挤撞时,“二枝独秀”“骄龙戏珠”“彩云烘月”“锦上添花”四条策略也许对你有所启发,不妨试试。
“一枝独秀”——目标锁定其中一个,其余再好也狠心令其冷落。观察过园艺师修剪花木的同学也许有过感受:在花朵开放,或是果树挂果的时期,园艺师会把花木上多余的花朵、枝条,甚至是果枝连果一起剪掉,好多情况下,可能都是剩下“一枝独放”或是“一棵独存”了。倘若你在现场,你一定会这样感慨:“太可惜了,为什么这样做?”园艺师的回答定会让人豁然开朗:这叫“保朵”、“保枝”或“保果”。原来在这个时期就如同人怀孕,花木特别需要养份,为了充分地保证少量的花朵、花枝果实的质量,只好忍痛割爱了。每朵花、每条枝、每个果子都是园艺师的爱物,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园艺师就得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当断则断的情怀。所以我们作文组材时也得培养这种当断则断的情怀,在该放手的时候要懂得放手,在该狠心的时候要懂得狠心。须知“舍”即是为了“得”,为了被选中的材料表现中心更突出、更痛快。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实践。这次实践必须是想与做的行之有效的结合。
如“照片”这个话题,当你想好“反映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这个主题时,可能许多照片连同故事都进入了你的视线中,就是千挑万选,脑子里还是一大摞。在这种情况下选出一张来可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你只能选出一张来。这张照片虽然只是回忆中的一张,但是,你只要把与它相关的故事、亲情讲透了,你的这一张就胜过十张、百张了。倘若是选了五张、八张,你又怎能把与这个照片有关的背后故事说个透彻?“一枝”秀不了,可能其它的数枝都会一同因为营养不良给蔫了。
“锦上添花”——材料之间互为关联,彼此与对方构成必要依托。多材料并存,几个材料共同表现中心,也有既不是并存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锦上添花”关系的。如“失去”这个话题,你可能用失去“时间”、“诚实”等三个甚至五个材料来表现“失去才知可贵”的中心,那么每一个新出现的材料,都可能是前一个材料的“锦上添花”。这种情况随笔体较常用。还是“锦上添花”的情况;就是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了表现中心的深刻性,往往在材料中间套用材料(插叙),那么中间插入的材料,就是“锦上之花”了。这种情况记叙体较常用。另外在议论文中是最常用的,如引用了一个“事例”后,再以概写的方式群举多个事例,这些事例往往也是“锦上之花”。同时议论文写作中为了深化议论,事例之外的事例一般都有这种材料运用效果。“锦上添花”本质上可能是材料叠加、材料嵌入的另一种说法,并不玄妙。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既然“一瓢”就能喝够,“一瓢”即能解渴,多饮暴饮岂不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满嘴只剩下寡淡的水味;二是打水饱嗝把人羞个半死。
选材作文指导篇六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选材作文指导篇七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本文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整篇文章就是一部论述“规则”历史的简史。从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光明之光,到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斩马谡,周亚夫细柳治军……大量的历史事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抚今追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选材作文指导篇八
下面这段话是《那次,我受到了表扬》一文中的片段。大家读一读,想想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我刚要横穿高速公路,猛然看见路当心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挂着风声从远处疾驰而来。两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呆了,站在路心大哭起来。汽车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十米……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情景。他们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车旅客的安全,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不能再犹豫了!于是,我大喊一声,飞快地冲上去,先朝他们一笑,然后像踢足球一样猛地将一个小孩踢向对方,又抱起另一个孩子,转身跃到路旁。就这样,汽车擦身而过,两个孩子得救了。
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会说:内容不真实,材料是假的。就说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怎么会跑到高速公路当中了呢?难道汽车司机就没有看到公路当心的孩子吗?“挂着风声”的汽车又不是蜗牛,别说十米,就是二十米、三十米,谁又能救出两个孩子呢?孩子不被轧死,也得被作者踢死,有这么救人的吗?……我完全同意大家的`看法,这的确是胡乱编造的内容,材料是假的,骗人的。因此,这是一篇非常糟糕的文章。
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半真半假的。
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呢?
(1)选取真实的材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也难以表达真实的感情。
(2)选取真实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写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文的成败,便是‘真’与‘假’二字。”“真实”的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义。套背、尤其是编造的内容,如前面所举的例段,无论你考虑得多么周全,写出的文章也一定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让人觉得不可信,甚至闹出笑话。
(3)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来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鲜的,是“顶花带刺儿、挂着露水珠儿”的。有人说:“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也一定是具有某种新意的内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
(4)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推动、促进自己养成深入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因为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奋观察和积累;所以选取真实的材料,又一定会反作用于观察、积累,促进人们更加热情、如饥似渴地观察和积累。
(5)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自己老老实实作文章的良好习惯,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诚实做人。要学作“真”文,先要学做“真”人,这是过来的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抄袭别人现成的作品(与摘抄好文佳段不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赵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鸡”,把因为“小木船”造成友谊破裂篡改成因为“小飞机”造成感情失和等),胡乱编造故事(捡不完的钱包,领不完的路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不但难以提高观察、思维、认识、表达的能力,还会助长人们养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学们要牢记这些话语,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选真材,写真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真实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2)翻开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或日记,重新审查一下所记叙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其中有没有虚构、编造的成分,然后动笔改一改。
要选取熟悉的材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这是第一前提。但是,真实的材料,我们不见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实的材料中,还要注意筛选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材料。
为什么强调要在真实的材料中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这是因为: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感觉容易,才会有话可说,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写清楚,把细节写准确、具体,文章才会令人信服。内容很真实,只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捕风捉影,自己根本不熟悉,不了解详情,文章也照样是写不好的。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恐龙,也听说过阿波罗登月的事,但是为什么不愿意写《我爱恐龙》、《漫游月球》这样的题目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从未亲眼见过恐龙,没有亲自登上过月球,也就是我们对恐龙、月球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没有真切的感受。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好?
我爱家乡的大鸭梨。
我的家乡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县。这里山青水秀,干鲜果品堪称一绝,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像栗榛寨的板栗、西田各庄的金丝小枣等,这些都很有名。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黄土坎的大鸭梨。
传说黄土坎的大鸭梨最早栽种于明代,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由承德的避暑山庄回北京时,正值深秋,随臣献上一盘黄土坎的大鸭梨,这梨颜色金黄,皮薄肉厚,吃起来香脆可口,削皮以后,隔夜不变色。乾隆大喜,连连赞美是梨中之王。从此,黄土坎的大鸭梨便闻名全国了。
每到春天,细雨沙沙,梨树枝上展露出黄嫩的幼芽。渐渐地,这些幼芽长成了小叶子。接着梨树开花了,五个尖尖的花瓣,洁白洁白的,散发着醉人的香味,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小伙伴们用脱落的梨花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可高兴了。再过些天,树上便结出青绿色的小梨,以后就越长越大。
夏天,阳光灿烂,雨露哺育下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
不知不觉,大地换上了秋装,在飒爽的秋风中,鸭梨成熟了。满树的鸭梨压弯了树枝。鸭梨有圆形的,长圆的,还有的两个梨长到了一起,小伙伴们说它们是“双胞胎”。鸭梨的颜色金黄金黄的,让你见了就想吃。
听大人们说,鸭梨树不像苹果树那样需要人们精心修剪,也不像葡萄那样需要经常浇水,栽一棵树苗,就能活百八十年,连年果实累累。
我爱家乡的黄土坎大鸭梨,爱它历史悠久,爱它花香果甜,爱它无私奉献的品格。
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作者从历史悠久、花香果甜、无私奉献这三个方面,表达了对家乡密云黄土坎大鸭梨的热爱之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作者多次深入梨园,细致观察鸭梨树春、夏、秋的生长经过,亲历果实由小到大、由青绿到金黄的变化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作者还注意积极搜寻、了解有关黄土坎大鸭梨的栽种历史、美好传说、生长习性等,以此丰富文章的内容。这便是本文能够写得如此出色的主要原因。
这就提示我们:。
(1)没有见过或者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就最好不要选进文章来,就不要写。
(2)要想选、写陌生的材料,事先就一定要认真、反复观察,或者亲自实践、经历一番,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必要的话,还要向他人调查、访问一番,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保证把文章写得具体、准确,做到细节真实,内容丰富。
【思考练习】。
(2)把《我爱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一个动物、植物的名称,也可以填一个其它物体的名称,然后写一篇短文。
选材作文指导篇九
选材,简单地说,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如《我的妈妈》,可以叙述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可以写她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可以写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也可以写她坚强、乐观,艰苦创业的经历。这不同的内容就是你选择的材料。
选材作文指导篇十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
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么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
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
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
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以上是关于选材如何做到新颖。另外,文章要做到语言优美,这需要你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来或把其中优美的语句片段背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模仿练习和运用;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多多练习,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语言也就能做到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