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
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问题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7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本题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差值比较大小”这一方式,使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之间大小的方式;同时体会到分类考虑问题的思考方式)观察探讨,实际操作选定了旅行社以后,咱们要去购物了,正好商店为了吸引顾客在举行优惠打折活动
问题2: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我们选择商店购物才获得更大优惠?分析: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手呢?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启发提问: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关键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分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实际作用。
小结: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实际问题从关键语句中找条件
1、根据设置恰当的未知数
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
3、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解不等式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本环节我设置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学生会体会到本节课我们不仅仅是解了如何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也尝试了利用分类的方法考虑问题,同时还学到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总结方式。)预留悬念要出游旅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看看杜氏旅游渡假村所在地的天气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先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伏笔,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求差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学生以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合作、努力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组织形式:
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
3、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4、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二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___________ _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 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
【例题分析】
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
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
(1)xb
xb 同大取大
(2)x
x
(3)xax
a
(4)xb
无解 大大小小解不了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b. c. d.无解
2、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a.-1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
1.填空
(1)不等式组x-1 的解集是_ __;
(2)不等式组x-2 的解集 ;
(3)不等式组x1 的解集是__ __;
(4)不等式组x-4 解集是___ ___。
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三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
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一、问题导入
复习: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举出两个例子。
2、观察不等式x+3<5与x<2,说明解x<2是x+3<5依据什么变形得到的?
3、解一元一次方程:6x+5=7-2x,目的是为了与下面所学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类比,找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二、指导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问进行自学,先个人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下列不等式,说一说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1)2x+5≥8(2)x+1≤—4(3)x<2(4)6—3x>43(x+1)≤0
观察上面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让学生通过交流,再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老师板书定义。
2、让学生举出2或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小组交流。
3、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一次方程:6x+5=7-2x的解法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6x+5<7-2x,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5、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2x+9(2)2-4(x-1)>3(x+2)-x
(3)(x-1)/3≥(2-x)/2+1
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三、互动交流,教师点拨
(一)、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1、确定一个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抓住三个要点: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2、对于(1),让学生说明不等式3-x<2x+9的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特别注意的是:解不等式的移项和解方程的移项一样。即移项要变号(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
3、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重点点拨(2)和(3),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老师再讲评。
(2)易出错的地方是:去括号时漏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项没变号,还有移项没有变号;(3)易出错的地方是:去分母时漏乘无分母的项。
3、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类比):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在系数化为1这一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当系数为负数时,要记住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什么?
(1)2/x—3<5x+3
(2)5x+3<02="">x–102>
(4)x(2x+1) (5)x+2≥x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8<5x+12 (2)2(x–1)≥x+3 (3)x/5≥1+(x–3)/2 3、[思考]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x–2)/2的值比(3x+1)/3的值大? 小结: (1)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2)注意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项要变号,还有移项一定要变号 (3)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无分母的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是在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解法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建模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不等式与现实生活中联系非常紧密,解决好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2班班现有56名同学,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拔尖学生少,尤其个别学生底子太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预习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基本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运用不够灵活。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相似,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比较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但用不等式表示,并对不等式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对学生是新的内容。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应把握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创设情境,研究新知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特别棒,不等式这一章学习的特别好,下面让我来检测一下,看看那些同学学习的好? (出示一个解不等式的问题,为后面新知作铺垫)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 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 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给出方程:(x+4)/3=(3x-1)/2,抽学生演算。(注意步骤) 2.学生回忆不等式的性质,并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哪里。 3.让学生举一些不等式的例子。在学生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据情况点评。 4.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5.学生练习,并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6.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等式的性质,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将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出示课件第2页) 7.举出不等式的例子,从中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8.明确本课目标,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9.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10.让学生回顾性质,以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 11.运用类比思维 12.自然过度,出示课件第3、4张 (二)、新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一元一次等式的解法 1、学生观察课本第61页例3,教师说明:解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步骤。 2.分析学生的解答,提醒学生在解不等式中常见的错误:不等式两边同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3.激励学生完成对(2)解答,并找学生上讲台演示。 4.强调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的关键(出示课件第8页) 5.出示练习(出示课件第9页) 6.鼓励学生讨论课本第61页的例4。提示学生:首先将简单的文字表达转化成数学语言。(出示课件第10页) 7.指导学生归纳步骤。 8.补充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出示课件第12页) 9.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仔细观察,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3)解不等式的原理,并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 10.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同时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第6页) 11.完成例3(2):2(5x+3)≤x-3(1-2x)的解答。教师提示,组内讨论后,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弥补不足,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12.理解、体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和关键。 13.学生组内讨论完成。 14.认真完成对例题的解答,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不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x+4)/3-(3x-1)/2>1,并求解。 15.组内讨论并归纳后,看教师所出示的课件。(出示课件第11页) 16.认真完成练习。 17.电脑逐步演示,让学生从演示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出示课件第5张) 18.巩固对一般解法的理解、掌握。 19.通过类比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出示课件第7页)以订正学生解答。 20.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而方程的解是一个值。 21.培养学生的扩展能力。 2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23.通过动手、动脑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24.巩固所学。 (三)、小结与巩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与巩固 1.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2.学生完成后(出示课件第13、14页)。 3.练习与巩固。 1.学生组内讨论小结,组长帮助组员对知识巩固、提升。 2.学生加强理解。 3.完成练习:书63页第4题,第5(2、4)题。 1.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点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巩固本课所学。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意义;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直观美和简洁美。 本节讨论的对象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组成成员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基础上发展的新概念;从组成形式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第八章学习的方程组有类似之处,都是同时满足几个数量关系,所求的都是集合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或几个方程的公共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前面的基础,让学生借助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学习新知识。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的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学习,是今后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后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学重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认识及其解法。 2、教学难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认识及确定。 3、教学关键: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如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为本节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对解不等式中的相关要点加以强调:①解不等式中,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的方向是否要改变;②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实心圆点”和“空心圆圈”的选择;③要正确理解利用数轴表示出来的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 活动2【讲授】创设问题情景,探索新知 1、问题(课本第127页):用每分钟可抽30 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 超过1 200 t而不足1 500 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即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积存的污水”需同时满足的两个不等关系: 超过1 200 t和不足1 500 t。 3、问题1: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两个不等关系? 1)引导学生一起把这个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满足一个不等关系我们可列一个不等式,满足两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两个不等式。 设用x min将污水抽完,则x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不等式: 30x>1200, ① 30x<1500 ② 2)教师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 由于未知数x需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那么类似于方程组,我们把这样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设计意图: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同时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来类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 4、问题2: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既满足不等式①同时又满足不等式②的x的可取值范围? 1)教师分析: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说,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一个不等式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运用前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我们就能直接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得到解不等式组的第一个步骤:分别直接求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学生自行求解: 由不等式①,解得x>40 由不等式②,解得x<50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容易得到:在这两个解集中,由于未知数x既要满足x>40,也要同时满足x<50,因此x>40和x<50这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不等式组的解集及其解法,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5、问题3:如何求得这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 学生活动:将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分别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可利用数轴的直观性帮助我们寻找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这两个解集,帮助学生求得这个公共部分。 (设计意图:结合介绍利用数轴确定公共部分的三种不同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形式一:用两种不同颜色表示这两个解集 1)通过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取值验证,自主得出结论。 (1)这两种颜色把数轴分成几个部分? (2)每一个部分分别表示哪些数? (3) 请每一小组的同学从这几个部分中各取2~3个数,分别代入两个不等式中,同时思考:哪部分的数既满足不等式①同时又满足不等式②?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这3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3)得出结论: 只有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才既满足不等式①又同时满足不等式②。因此,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就是我们要找的x的可取值范围。 4)教师提问:两个不等式解集的界点:即实数40、50所在的点是否落在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验证法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两个界点没有落在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上述过程中,利用不同颜色的直观性,目的在于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找出不等式①和不等式②解集的公共部分。) 形式二:利用画斜线的方式:用两种不同方向的斜线分别画出x>40和x<50这两个部分的解集。 类似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图中两种不同方向斜线重叠的部分,从而得出结论。 形式三:结合课本,利用两条横线都经过的部分来确定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 (设计意图:介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再一次鲜明、直观地体会:x的可取值范围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6、问题4:如何表示这个可取值范围? 教师分析:在数轴上,未知数x落在实数40和50之间。而我们知道,数轴上的实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因此,我们可将这三个数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书写出来,再用小于号依次进行连接,记为40 7、小结并解决课本问题:原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为40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完成了实际问题的研究,通过这个研究过程,让学生进行感悟、归纳、领会知识的真谛。) 8、同时,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教师再次进行归纳: 在数轴上,若在40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9、结合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把这些解集分别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3)确定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4)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的系统化。)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