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总结报告篇一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偏离现象”呢?很多教师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边形章,各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目,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关口”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扑克书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2)课本的同一性与发展需要的层次性的关系。现在学生都学同一数学课本(相对一定范围而言),但今后运用数学的层次又不同,这就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数学要求。因此,有专家指出:“人人学不同的数学。”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发展其数学特长。
(3)数学难学与数学必学的关系。数学难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数学现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它是人们必备的知识。人的发展离不开数学作支撑。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总结报告篇二
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
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xx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
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总结
4.质量工作总结
5.质量科年度质量工作总结报告
6.质量部工作总结
7.年度质量工作总结
8.质量提升工作总结
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总结报告篇三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总结报告篇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不断追求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性是最关键的因素。积极性是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热情,是介于动机和兴趣之间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喜欢某事物或喜欢做某事情的一种心理。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目的性,即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由此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学生学习上的求知欲。三是学生的成就愿望,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并以此获得相应的地位、荣誉、自尊或长者的赞许。学生的学习既具有社会意义,也具有个人意义。当学生确定学习目的时,常常会把自己的个人目的与所属的社会目的进行权衡和比较,从而对学习目的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的目的性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生一旦有了明确、自觉的目的,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按一定的方向去努力奋斗。一个学生如果缺乏成就愿望和抱负水平,就会在学习中甚至在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心理,这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差等生,他们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习丧失信心,成就愿望与抱负水平低下。所以,对差等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使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和成就愿望的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中学时期紧张的备考,进入大学后因为没了升学压力,六十分万岁成了很多大学生自己的最高目标,开始变得懒惰起来。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使得我们大学生不得不有一种紧迫感。有了压力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而“说一套,做一套”,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顽强的毅力无往而不胜。任何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都不会光想而不做,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吓倒。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和困难,需要我们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
我们学生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实现自己目标和理想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往往多数人开始制定了轰轰烈烈的奋斗目标,但是,遇到困难时候,就开始退缩了,动摇自己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学生冷静和反思,需要教师帮助、开导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找到克服困难的突破口,不能自暴自弃,半途而废。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往复中,才能形成顽强的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掌握本领域渊博的知识首先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信服外,还需要教师改变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在课堂上小小的奖赏――一块糖果或巧克力,使回答正确的学生得到认可和肯定。在课堂我们常常见到运用这种奖励的办法,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表现得跃跃欲试、思维活跃、争先恐后,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能动的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感召、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激起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能否吸引学生,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魅力,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总之,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积极配合。
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总结报告篇五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xx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
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3.工程质量工作总结
5.质量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6.建筑工程质量工作总结
7.工程质量月工作总结
8.工程质量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