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提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撰写心得体会可以通过用词恰当、句式流畅来提升文章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摘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接下来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以下内容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或许可以与大家的经历和感悟产生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以下是一些实例分析和具体案例。”、“这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思考一定会有所帮助。”、“以下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来自成功人士和名人的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感谢大家的关注,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_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_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教育工作者通常会将教育心得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_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_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树德。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于20_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20_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那什么是劳动课程呢?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20_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有关劳动科目的教学时间具体要求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见,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会做家务,会做菜吗?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以此看出,作为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不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现代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过程,在劳动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综合发展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劳动课”课程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总目标是: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三、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
四、和“传统劳动课”有何不同?
强化育人目标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都能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自主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劳动课程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全创景和全过程的劳动课程学习活动中真实地学习与积极地成长,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更具有时代性的劳动内容设计。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第二学段(3-4年级),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第四学段(7-9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dprinting,lasercutting,intelligentcontroltechnique)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我们开展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更应该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固有想法,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强化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注重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劳动意识。抓住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小到吃干净碗里的米饭粒,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在细小的问题上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简单的日常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例如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洗衣,饭后洗碗等习惯,孩子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基础。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步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更难以坚持做完这件事,所以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务活作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会乐于去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授许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下图是我校劳动教育的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进行一些参考和选择。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不扫房子,何必扫世界”“扫世界,何必扫房子”。
东汉有个年轻人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的朋友秦雪来访,看到他一个人住的医院脏乱不堪,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做个好孩子,等着客人呢?”他回答说:“君子要横扫天下,相安无事?”秦雪马上问:“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陈帆无言以对。
有一件事让我推自己的时候很惭愧。大学生涯第一次,我的舍友和班上几个男同学被分配去打扫男生公寓。我的楼管叔叔让我们女生拖楼道擦扶手,让男生打扫厕所。第一天,还好好的。我小心翼翼的扫了楼道,然后又拖了一遍,但是用了两个小时。下午去的时候,楼管叔叔说拖楼道的方法不对,拖把没擦干净,拖一层楼拖把至少要洗四五遍。他还说我们早上只洗了一次,整个楼道都被拖的乱七八糟。听了舅舅的话,我不敢再偷懒了。反而去洗了几次拖把。因为打扫的过程越来越熟练,到了第三天,我只想早点打扫完回宿舍,就在两层楼中间的楼梯上偷懒,没有拖着。我本想存点侥幸逃走,却被舅舅找到了。他问我是不是没打扫。我支支吾吾的说好像打扫过,他却把我拉到下一层让我看。果然拖的干干净净,没有拖的地方有一层浮土,被踩过的脚印清晰可见。我羞愧难当,赶紧又一本正经地扯开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点都不敢大意,也不敢心存侥幸。在家里,我几乎不做家务。我的父母经常谈论我,但我从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通过那次慈善工作,我明显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很多,迟钝。
不要说,态度不端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在第二次公益工作中,我端正了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也帮助了其他同学。楼管阿姨连连夸我,说我一看就经常做家务。听到这个我很难过。如果我姑姑知道我上次犯的错误,她还会这么夸我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为自己的第一次公益工作感到羞耻,但幸运的是我的不文明行为被制止了。
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以前不把劳动当回事。即使工作了,也是被动的,态度极其不端正。通过两次公益劳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在我第一次从事公益工作期间,舅舅严谨的态度让我改正了错误,正确认识了自己。学校有意识地让我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抵制了我轻视劳动的思想,纠正了我对敷衍了事的态度和懒惰的坏习惯,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也培养了我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陶冶了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社会劳动能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端正态度,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我将永远热爱劳动!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岁月甚好,同学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几乎大多数的同学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这话听起来似乎充满讽刺的意味,但事实就是如此,并且我讽刺的那大多数同学中也包括着我自己。以前在家,父母工作比较忙,但是他们对于我的照顾仍然是无微不至的。我的妈妈每天早上都早起好些时间为我准备早饭,到中午还得赶着回来收拾我早上“大战”过的一片狼藉,下午又必须拖着疲惫的身子做晚饭给我吃,尽管如此,我心里没有一丝的愧疚,甚至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学校把校园作为我们劳动的实践场所,让我们参与艰苦的劳动并在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里的部分区域进行打扫,这不仅仅是我们对于劳动的体验,还是我们对于集体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自己的重新认识的机会。
当接到第一节劳动课的任务时,我和同学们没有丝毫的期待,更多的是对于学校这样安排的抱怨。第一节劳动课上,我们小组需要打扫学校的一片草坪。那片草坪里面杂草丛生,空中有嗡嗡叫的飞虫,地上枯黄的树叶散落的到处都是。看着“如此繁重”的劳动,同学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不情愿的抄起工具踩入极脏的草坪进行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打扫。经过将近俩个小时的打扫,草坪换了一副面貌。当劳动课老师过来验收我们的劳动成果时,一句“第一次就干的这么不错,挺好”使得我俩个小时劳动的疲劳瞬时间跑的无影无踪了。在离开劳动地点时,回头瞅了瞅自己首次劳动课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成就感,我想这估计就是我此次的收获吧!
课开始之前,每位组员都不再只考虑哪个工具好拿了。有组员首先向劳动课老师问清了课程任务,然后大家商量着把所有该用的工具都带着了,大家也不再耍小聪明逃避自己的任务了,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完成自己的部分并帮助其他组员处理一部分比较困难的环节。正是因为这次劳动课上组员之间有如此好的团队合作,我们小组此次劳动课提前半个多小时完成了课程任务。所以,“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句话就在我的第二节劳动课上验证了。
劳动创造了美好,他是别人对于你劳动成果的认可以及自己内心的感触结合而成的。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校园里的一片片草坪不再杂草丛生,一条条通道都变得整洁干净,同学们看到如此干净整洁的校园,再也不忍将果皮纸屑随意的扔了;在我们的组员合作中,同学们的距离不再遥远,同学们的内心不再被寂寞、恶习所侵占,每个人都对于劳动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不一样的感觉就是由又苦又累变为了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劳动是非常辛苦的,并不是我矫情才会这么认为的,而是事实本就是如此。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养儿方知父母恩”,而通过这几节的劳动课,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劳苦方知父母艰”。当我真正的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时,我才明白父母是多么的不易了。我开始有点鄙视之前的自己了,那个好吃懒做、不理解父母、把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自己。我突然间意识到了自己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父母时刻照顾时刻保护的孩童了,而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成年人,一个属于新时代的青年了。之后的路不应该再有父母用肩膀搭起来的台阶,而是我需要自己去用手中的工具区开凿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美食劳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饮食健康意识。本文就个人在参与美食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体验赏析。
在美食劳动教育中,我们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亲自动手参与其中。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厨艺比赛,我们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道美食。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学到了食材选择、刀工技巧、烹饪方法等实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只有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美食劳动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段:思考反思。
美食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们的细心和耐心、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食材不够或者工具缺失。这时候,我们不能慌张或者放弃,而是要学会临机应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经历不仅让我们在美食制作上增加了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段:意义和价值。
美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健康饮食观念。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弱,美食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来弥补这一缺失。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食制作技能,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增加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理解。此外,美食劳动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自信心。
第五段:结语。
美食劳动教育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教育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饮食健康意识。通过参与美食劳动教育,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厨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相信这些经历会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因此,我非常支持将美食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中,并希望更多的学生也能够加入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孩子健康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效促进他们将来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老师们常常发现,孩子劳动,年龄越小越积极。进入大班,有些孩子对待劳动就会中途偷懒,需要催上几次才把事情做好。纠其原因,是老师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从事劳动的对象,而不是让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识,简单的叫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而对做前和做后的引导却抛掷脑后,没有重视孩子劳动的情感体验和过程的教育,久而久之,导致了幼儿劳动热情的淡漠了,慢慢地把劳动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有一种排斥心理。
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孩子健康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效促进他们将来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有:
一、坚持顺应幼儿劳动的愿望。
孩子总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大人或老师身边做这做那,这是幼儿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化性。然而,这正是养成幼儿习惯,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最佳时机。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保护和尊重孩子这萌芽状态的劳动本能,不能因为孩子劳动时不合规范的劳动方式或造成的“败事”结果,而呵斥、否定孩子的劳动,因为这无疑会使孩子最初的积极劳动态度因此而遭到扼杀,而逐渐变得对做事漠不关心,冷眼旁观。我们要学会“在乎”孩子的每一个劳动,学会用语言和神态去认可他们,使幼儿的“劳动”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使他们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去摸索和学习“劳动”的方法,形成“劳动”的意识,训练“劳动”的习惯。
二、充分让孩子感受参与劳动的乐趣。
幼儿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中间转移注意的目标也就不奇怪。想要维持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建立幼儿最初的劳动责任心,老师就应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效的方法是:
1、把幼儿的劳动当成游戏来做;
2、给幼儿的劳动建立一定的目标;
3、体验劳动的意义。前者可以让枯燥的劳动变的`富有趣味性,使劳动不是孩子的负担,而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具体方法是设置与活动有关的游戏情景让孩子参与劳动,如拣积木可是说成是采蘑菇,放积木可以当成是运输货物;或是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保持高涨的劳动热情,使幼儿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一种不断满足的成功感,从而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劳动。说到幼儿的劳动目标,就需要我们从孩子的心理愿望出发,给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促使他们达成外定的要求。它可以是老师在集体面前给他的褒扬,也可以是一定的小奖品鼓励,视孩子的个人情况而定。
三、努力提升幼儿劳动的概念。
前面说到孩子总是喜欢不停地在忙忙碌碌,跟随着大人进行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多种劳动,事实上,此时在他们的意识中还没有劳动的概念,需要成人不断在把劳动的概念加以强化,让幼儿逐渐形成了劳动的意识和行为。例如,不断给那些参与和主动劳动的孩子以赞美和肯定,灌输“劳动”一词的说法,强化这种劳动做法的光荣。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美食劳动教育是一种以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方式,培养其动手能力及对美食的欣赏能力的教育方式。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美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体会到了学生们在美食劳动中的成长和收获。
第二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美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美食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进行操作、刀工、搅拌等动手技巧的训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触觉表达能力。通过多次的动手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动作愈加熟练,还逐渐学会了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第三段:提升对美食的欣赏能力。
美食劳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升学生对美食的欣赏能力。通过学生们亲自制作美食,他们可以近距离地感知到食材的质地、颜色、气味等特点,并了解到美食制作的过程和原理。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们会发现美食的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这对他们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美食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能够用更加细致入微的眼光去欣赏美食,从中发现美的元素。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食劳动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团队合作的机会。在美食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相互配合,还需要协商分工和解决分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合作,并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美食劳动教育的教学体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对美食欣赏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来看,美食劳动教育给予学生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推进美食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创新,让学生们在美食劳动中体会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筹备了近一个月的由x文化站和x镇x幼儿园联合举办的庆“五一”亲子运动会在20__年4月26日上午在x文化站内成功举办,本次运动会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
本次运动会的目的是激发幼儿与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其次,通过玩游戏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本次运动会中,幼儿收获了快乐与成功,家长们收获了童贞,老师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本次活动是以孩子和家长为主体,主要体现了“运动快乐”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各级部在体育游戏设计上,都符合各班年龄层次及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非常有趣味性。活动当天,幼儿与家长们都玩的很开心,让幼儿感觉到原来运动是如此的快乐。为了筹备这次运动会,x文化站的职工与x镇x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十分辛苦。因为运动会开场舞蹈展示,所以每天都努力练习,只为把孩子们和自已的一面展现给家长们。运动会当天,老师们都拿出的状态,与孩子和家长一起游戏。很好的向社会展示了我园的体育特色活动成果和我园教师的的良好风采。
我们小班级部玩的游戏是《森林探险》《袋鼠运球》和《接力云水》,我们小班的游戏目标大多是锻炼幼儿的钻爬、投掷、蹦跳、平衡能力,在这些游戏中,家长与幼儿都积极配合,遵守规则,并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会场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此次运动会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在运动会中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为别人喝彩。x文化站在以后会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会收获更多,孩子们也会收获的更多。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树德。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