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的必备工具。如何写一篇具有启示性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总结是让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利器;
莆田春节作文篇一
福建莆田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人多地少,近三分之一的莆田人到世界各地谋生意、求发展。中国工艺品市场、民营医院、建材工业有宏大的莆田人队伍,仅民营业医院莆田人开办的占全国70%。另外,莆田人自古过年都有独特的形式,这与莆田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一直沿袭至今,正如莆田地方方言具备古汉语一样,很值得我们研究和了解。
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也是中国春运第一天)到二月初二头牙,莆田风俗有着奇特的方式。
一、做尾牙。
“做牙”,亦称“祭牙”。这一节俗,原本是莆仙生意人的祭祀方式,后才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
相传在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是专门经营米业的商人。同是生意人,陈米牙的经营方式与众人不同,人家卖米唯利是图,一味赚钱;而他卖米是薄利多销,生意不成仁义在。陈米牙做生意老少无欺,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莆仙生意人为纪念和仿效他,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出外做生意和十二月十六日赶回家过年时,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后简称为“做牙”或“祭牙”,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定为“尾牙”,后来,一些生意人还把这一节俗延伸为每月初二和十六日都要“做牙”。
旧时,莆仙民间做“尾牙”那天,大、中商家必备酒席邀请同行和本店伙计们。一是联络商友之间的感情,二是决定所雇伙计的去留。按俗例,本店伙计吃“尾牙”后,即算结束雇约,至次年二月初二日,店的伙计若再被店主邀请“做头牙”,则是被继续受雇的信约,三是以“做牙”祀神、祀福,求生意兴旺。
二、十六日都要为“婆姐做牙”。黄昏备办干饭一小碗、青菜一小碟,俗称“菜瓯饭”(小花碗盛干饭),在卧房前祭祀“婆姐”,祈求其照顾婴儿睡眠平稳,饮食正常,无病无灾,快快长大。若婴儿睡眠中脸有微笑,就认为“弄婆姐”,意即“婆姐”在教婴儿微笑。
二、扫巡。
莆田话把年前大扫除叫“扫巡”。“扫巡”的时间,各地都没有统一。有的地区群众从“。
的地区不受限制,腊月初直至年关前进行。群众“扫巡”的日期一般都选择双休日和天气晴朗的日子,以示吉利。“扫巡”的工具农村用芦苇、甘蔗尾巴和稻草捆成一大把像扫把,并贴上一小块红纸,然后缚在竹竿上,用于打扫清理室内外墙壁、屋梁、楼梁、楼板和天花板上附着的灰尘、蜘蛛网等污物。室内打扫清理垃圾和废物;铺地板砖的进行洗擦、厨具、桌椅、眠床等家具、被铺、蚊帐全部进行洗涤。通过清洗、打扫把室内全面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有的地区群众在“扫巡”之后全家人吃一餐“擦粉”(用线面为主料配些佐料煮成的大杂烩),期望来年阖家平安。“扫巡”意味着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跨进大吉大利的新一年。这个有益于人身健康,有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莆田人民一直保留下来沿袭至今。
三、除夕辞年祭天地。
莆田民间除夕子时要祭天地,方言叫“上供天地”或“辞年”。天地崇拜在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由来已久,原始社会人类面对难以征服的大自然,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个主宰者,从而产生了想象中的“天地神灵”,并因而产生了“玉璧以祭天,玉琮以祭地”,衍生出许多祭拜天地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祈福消灾,永葆安康。
道教造神中天廷的最高统治者是玉皇,民间就一直把玉皇大帝指认为天。宋代皇帝还封一位“后土皇地祗”的神为“地母”。这样天地就各有主神。只是老百姓不懂那么多,一般只认为“天地就是玉皇大帝”。据说每年除夕子时起,玉皇都要巡安人间,所以老百姓都在这个时候备办祭品上供,感谢他对自己的庇佑,期望来年他再给自己带来好运。
和方形两种,寓意天圆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烧“贡银”、“天金”。传说家家“辞年”,天地吃不下,只收走“贡银”,所以祭毕茶酒要“喷银”(倒在烧“贡银”的灰上)。
神比祖宗大,所以祭完“天地”,把供桌换个位置,这些祭品可以再用来祭祖宗。祭祖时不用茶酒,但必要增添“菜、饭”,还要烧“纸钱”或“银宝”、“银纸”。
“辞年”习俗延续至今,除夕子时起,家家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四、除夕。
莆田除夕又称为过年、做岁、三十暝(夜)、围炉等,有的年份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亦称三十暝。
莆田人过年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使年过得热闹、旺意,莆仙民间,尤其是农村,各家都要备办“红团”“番薯起”、薄糕、油炸豆腐、红柑、茶酒等,并要杀鸡(鸭)、杀猪(羊)、鱼等,称为三牲,以备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依次拈香跪拜天地、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然后在供桌前烧贡银、银纸,并再次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莆仙人看重亲情,除夕夜围炉时,大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里团聚。在围炉时,如果有人确实无法赶回家,那也要在餐桌上给他放上一副碗筷。莆仙民间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蟹(要十脚全的,寓十全十美之意)、虾(谐音和,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甜丸子(莆仙方音称软粿,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上述这四道菜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讲究古例的人家,还把木炭烧红放要烘炉里,置于餐桌下面,表示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
围炉后,上辈人要给16岁以下的未婚男女分压岁钱;也有子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压岁钱的;还有丈夫给没职业的`妻子压岁钱的。过年分压岁钱的意思对小孩子是已增一岁了,对上辈人是孝敬,对妻子则是夫妻恩爱。压岁,其谐意是压祟,即禳灾驱邪之意。
五、探亡日与白额春联。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莆田春节作文篇二
龟山古刹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小平洋,故又称“龟洋”。
资料。
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ネ右四年十一月”字样。龟山寺宏盛时期,所属下院(附属寺院)颇多,随着徒众化缘杖迹的远播,连海外(马六甲)也有其之下院。
龟山峰峦重叠,岚雾浓重,清幽阴凉,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该山盛产名茶。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
莆田春节作文篇三
东吴石塔又称吉蓼塔,位于湄洲湾北岸东埔乡东吴村,它雄居秀屿港主航道要冲,是古时入港的主要航标,东吴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高约30米,7层八角青石构造,造型典雅。塔基八面均有龙、虎、狮、鹿、鹤、麒麟等动物浮雕,形态不一,神情惟妙惟肖。塔门入口两旁竖立二尊护塔将军,威武雄壮;各层门额上刻有“钟灵毓秀”“海天清梵”、“海山鳌峰”“古刹嘉馨”、“视圣伟望”等字样,下方还刻有咒语经文。塔内有曲尺形石阶通往塔顶,游览者可凭借登高,倚栏远眺,秀屿港湾,尽收眼底。
资料。
东吴村地处湄洲岛与秀屿港之间的.中心地带,这里港深不淤,风平浪静,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港湾,是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秀屿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吴塔将受到世人的更加关注和青睐。
东吴石塔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位于城厢区长寿街庙前路(俗称铁树里)。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大宗伯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进五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质结构,以大厅为主轴线成对称,加上门房,护厝,共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号称“百廿间大厝”,是明代一品官典型的府第豪宅。现在除最后两进的“御书楼”、“拱廊”和后花园被拆毁外,大门、前三进主房及两旁护厝,皆完整无损。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明代大型住宅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其大门立于偏左8米处,上置“大宗伯第”四字匾,系明代隆庆二年状元罗万化手笔。
莆田春节作文篇四
在莆田除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莆田春节作文篇五
石室岩又称伏虎岩,位于城区西郊二公里处的.山上。山上有多处石洞,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相传为古人穴居之所。唐代妙应禅师在此建寺,传说出入常跨两只驯虎,故名。明成化年间(约1470年)寺颓。明万历五年(1577年)陈经邦重建。
沿着百余级石阶蜿蜒而上,两边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篆体“伏虎岩”。由此拾级而上,即刻便到“石室岩精舍”。其南侧有一座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龙盘八仙石柱。寺后耸立着一座七层四角形砖塔,奇峭古朴,别具丰采。寺旁有块巨石,突兀于群岩之上,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石下有洞穴,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树下有乘风亭。
春天的早晨和黄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于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翠峰碧树,烟云缭绕,时隐时现,真个是“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故有“石室藏烟”之胜景,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附近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般木台、海印石、天仙庵等诸景。
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成现今格局。赤马红羊之运,释达山坚守石室,维护道场,四十多年。拨乱反正后,赖四方善士踊跃资助,重兴石室岩。今荔城扩大改建,公路上山,交通方便,岩上宫殿亭台错落有致,流金焕彩,掩映于古林悬岸崖之间,与妙应静修之处海印洞,龙舌洞,宋方左钺题刻“伏虎岩”碣,明建七级四方砖塔基体诸古迹,相得益彰,成为游人凭吊观赏之佳境。
莆田春节作文篇六
1、扫巡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净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2、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f2n*_jl~u3、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4、辞岁,“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除夕俗称:“做岁”,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全家同桌饮宴称为“围炉”,宴席菜一般备10碗,鱼不切尾,螃蟹要10脚全。饮宴结束,大放鞭炮,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一般通宵不睡,俗称“守岁”。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奉献压岁钱。以表孝道。
5、过年时,莆田春节习俗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把糯米浸水后,捞起沥干,用手工舂成米的粉末(俗叫“米祭”),一筛再筛,取其最细的粉末,晾干备用。用时,加入适量的开水和“食物红”一起揉匀成粉红色的团皮,搓成圆长条,再以手摘成等量的一块块的团皮块。“红团”的馅大都是甜的,也有咸的。甜的加红糖就行;咸的则须加入葱花、香菇丝和捣碎的炒花生米等调味品,别有乡土风味。“红团”的馅分三类:一是以绿豆为馅(绿豆去砂和杂质,洗净去壳)。俗叫“绿豆馅”;一是以糯米为馅,俗叫“糯米馅”;一是以番薯干粉为馅,因为从前山区和沿海地带,少产稻米,全年主粮就是“番薯”、“番薯干”。“做岁”时做“番薯干馅”的团,倒是不忘苦日子的朴素民风。“红团”和“番薯起”是莆田人家“过年”时的独特美食文化。
炸豆腐是莆田习俗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过了油,香喷喷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刚出锅的炸豆腐香气四溢,十分美味。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
6、元宵从正月初六起为至廿日为“元宵”。每个村落日子不同,以正月十五日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元宵正日,俗称“元宵心”。元宵节在莆仙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各村(过去叫“境”)各宗簇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庆祝元宵,各里社已婚男子都要按年轮流担任“福首”,负责是年向社神烧香、清扫、祭祀、收藏社神袍服、祭器等,元宵时捧社炉随神座绕境,让各户进香。
元宵彩架在庆祝元宵中,各地还流行各种习俗,各里社在前一年结婚和生育男孩的人家,每户须于元宵夜向神献礼,或燃点巨烛1对,称为“喜烛”,较特殊的习俗,前一年新婚的妇女,在元宵夜都盛装打扮,排坐在各自里社的庙前,让人们晤识新妇风姿。农历二月初二日是“中和节”。这一天俗称“头牙”。各户祭神祭祖先。商家备办酒席,邀店员做“头牙”。乡村里社凡在正月因大雨等原因未举行元宵活动的,多在这一天补办,俗称“二月二”。仙游农村把“二月二”称为“头福”。
莆田春节作文篇七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节日的喜悦。
莆田与全国各地一样过大年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都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我们家的红团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绿豆,一种是糯米都香甜爽口令人开怀。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就准备开始贴春联了。贴春联也是全中国人特有的春节习俗,它把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可为什么两边留出白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问爷爷,爷爷说:“三百多年前,倭寇到莆田一带盘踞多年,打开杀戒,直到戚继光赶来,才赶走他们,但此时已是春节,于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思念,人们在春联的头上加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原来是这样,咱们莆田人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继往开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咱莆田称之为“围炉”,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亲朋老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这时候我们走亲窜友也会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真是喜气洋洋,还有喜庆热闹的元宵,在接下来的这几天,又开始新的狂欢了,我满心期待。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23年的开始,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莆田春节作文篇八
我的家乡很美,有很多的美丽的风景。
我们村庄的东边有一座很矮的小山,那座山的颜色是绿色的。那座山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和竞相开放的花儿,哪里的山坡上有一个滑滑梯,那个滑滑梯是用泥土做的。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后,小伙伴们就会回到那里去玩滑滑梯。
在我们村庄的西边还有一条长长的小河,河里的水很清。河里的鱼儿、小青蛙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水里游来游去。到了夏天的时候,吃过午饭到了四点钟,我们大家就会到河边去捕鱼,哪里的鱼可多了。到了晚上,我们大家把捕的鱼放到一起,然后再开始分鱼。晚上回去就可以吃烤鱼了。
到了晴天的时候,我们就在河边的青草上玩耍、打滚头、竖跟头……各种各样的游戏。玩累了,我们就爬在河边,看那些河里的鱼儿、小青蛙。有时我们望着天空,看见天空中有飞来飞去的小燕子,小鸟和小蜻蜓。
优势,我们会到那片树林里去玩捉迷藏,哪里有很多的木头。哪里最适合玩捉迷藏呢,我在那里玩捉迷藏,我们很开心,也很快乐。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喜欢我的家乡。我更喜欢我家乡的美景,还喜欢我的小伙伴也就是我的好朋友。我家乡的美景有很多,有数不清的风景。
我很喜欢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文档为doc格式。
莆田春节作文篇九
申公豹的`话——两面派。(面前一套,背后一套)。
和尚食猪肝——各人知腹里。
哑巴食黄连——有苦说不出。
阎君出告示——鬼知道。
缺嘴食龙眼——食里“袂”外。(喻反叛)。
白纸写“乌”(黑)字——铁证如山。
三步“届”(到)棚前——心快口直。
狗思量猪头舌——休想得到。
羊肉压人生食——没有的事。(迫人承认)。
起五雷打“各掇”(蟑螂)——小题大做。
“羊迷”(蛤蟆)遇着北风——不会讲。(不会辩白清楚)。
乌贼嘴死不硬——死不服输。(死不坦白)。
土地公看“客班”(戏)——“昏答答”。(不明事理)。
“家先牌”(木主牌)落下水—死了再死。
孙悟空翻筋斗——跳不出如来佛手心。
程咬金三各斧——无后劲。(力不济了)。
草圈阿打“娘女尔”(母亲)——条条有理。(这是反语,是无理)。
大姑娘想老公——说不出口。(害羞)。
“婶娘仔”(大闺女)坐“红轿”(“新妇轿”)——第一遭。
粪池兜地起厝——臭底。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
不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奶奶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都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就是逝去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一
不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奶奶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是逝去的快乐。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二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年末了。在26日那天,我们全家来一次大扫除:爷爷、姥姥把一些没用的东西挑出来,整理成一堆,用绳子捆结实了,放在门口,有出门时把它们卖了。母亲把一些累积的衣服拿出来洗,并把厨房的抽烟机、墙壁瓷砖擦一遍。父亲则干些高处的活。我擦所有的玻璃。干完这些以后,我们累的腰酸背痛,站都站不起来。
转眼间到了三十。早上,我和母亲上菜市场买菜,把鸡、鸭、鱼、肉、菜全买齐了。晚上,我们家吃火锅,大家说说笑笑,开心极了。饭吃完了,我们都坐在床上看春节晚会。到了十二点,人人忙着放鞭炮,烟火什么,把热闹,温暖,喜气送到每个角落。父亲把红包分给爷爷姥姥与我,这时数小孩欢喜,大人忧了。
初一时,外公他们来我家拜年,欢笑声、贺岁声、嗑瓜子声……回荡在客厅里,把房子装扮的有声有光。
初二在家里看书、电视……。
初三去饭店吃饭,姨姨请客,因为姑姑过生日,过生日肯定有蛋糕,“5、4、3、2、1”冲啊,我们把奶油往姑姑、姑丈、大表哥脸上涂,表哥洗脸时,往他头上泼水,然后飞也似的逃回去。
初四去舅妈家拜年,鞭炮一串一串地放,分外热闹。
元宵到了,大家游行、举旗、烧香,玩得开心,走得没力气。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三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节日的喜悦。
莆田与全国各地一样过大年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都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我们家的红团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绿豆,一种是糯米都香甜爽口令人开怀。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就准备开始贴春联了。贴春联也是全中国人特有的春节习俗,它把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可为什么两边留出白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问爷爷,爷爷说:“三百多年前,倭寇到莆田一带盘踞多年,打开杀戒,直到戚继光赶来,才赶走他们,但此时已是春节,于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思念,人们在春联的头上加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原来是这样,咱们莆田人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继往开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咱莆田称之为“围炉”,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亲朋老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这时候我们走亲窜友也会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真是喜气洋洋,还有喜庆热闹的元宵,在接下来的这几天,又开始新的狂欢了,我满心期待。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的开始,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四
家乡的节日颇多,隔三岔五就有老家埭头的乡亲过来相邀我回乡一道过节,其实,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也是家乡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于是,元宵节前几天,家乡就沸腾,处处洋溢着节日浓厚的气氛。老人手持香袋起早摸黑走宫串庙祭拜神灵,求得一家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心心。妇女心灵手巧积极筹备与制作虔诚祭品,抚摸着一件祭品,她们心中就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男人更大显身手忙碌不休,既筹备闹春庙宇装饰,又组织培训十音八乐队、车鼓队装榈等欢庆节目。孩童则乐开怀,疯一样的跑来跑去,嘴里食物塞得鼓鼓的,喜悦之情写满幼稚天真的小脸蛋上。
家乡的元宵节为何这般隆重?乡亲怎么这般看重这节日?我不禁追溯起元宵节的来龙去脉。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个不休。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要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汉文帝。举事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汉文帝登基后,每年到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微服出宫,与百姓共庆同乐。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为百姓欢庆的元宵节。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我认为,从乡亲这闹元宵时间的相吻合上来讲,家乡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国盛家亦兴。
元宵前夕,各家各户就忙开,做好迎驾准备,挂灯笼,悬彩匾,大厅中接连排列三、四张八仙桌,供桌上摆满香烛、香炉、灶公饼、五色果等各类供品,并插上五蕊纸花。“做头”的还有“大猪”、“大羊”冷盘,五果六斋碗上盖上剪纸花或用五色红黄绿豆排列“欢庆元宵佳节”、“风调雨顺”等节日字眼,流光溢彩,闪闪发光。小孩身如灵猴一眨眼就爬至屋前围墙上制高点,斗志昂扬地插上三角旗,那豪迈的.神气不亚于当年的红军。
盼星星,盼月亮,终盼到晨曦。正月十五日清晨,闹元宵队伍在沙堤宫集中,由乡老、社首、福首组成执事,礼炮响三声,呜锣开道,闹元宵队伍开始出发,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人头攒动。只见扛棕桥作先锋,“做头”举彩龙旗、大灯笼、六角灯、扛娘伞,合手捧“七星旗”,社公炉、小菩萨、八卦炉,依次排列,身穿道袍的道士、吹鼓手、车鼓队、十音八乐跟随其后,沿大道浩浩荡荡巡游。这几年,乡亲口袋鼓起来,为显富,闹元宵队伍前头还增添一道亮丽的景观,二十名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各驾着一部崭新豪华的轻骑缓缓驰行,唱着春天的故事在前方开道,古今结合,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观者无不啧啧称赞乡亲的“独创”魅力。
“到,到。”不知哪个眼快的小孩一声欢叫,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急急齐上阵。小孩在大人的指挥下,看准时机燃起第一串鞭炮,点燃第一堆篝火,随后,有条不紊,不间断地燃鞭炮,添稻草,顿时,整个村庄像炸锅一样,噼噼啪啪,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妇女则提前手擎三柱香在大道两旁接驾,心怀虔诚,毕恭毕敬,一旦接驾成功,小孩便手掩耳朵果断燃起一串最长威力最猛的“炮团”,权当压轴炮,以期待得菩萨欢心,求得保佑。
随着闹元宵队伍的渐渐远去,被邀前来“看元宵”的亲戚朋友蜇入屋里,在喝茶、嗑瓜子、吃水果间隙中,大谈特谈刚才大饱眼福的快感,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我深知,在家乡的民俗中,“看元宵”其实也是“吃元宵”,乡亲很好客,再苦再累也要办好元宵宴,买鱼买肉,杀鸡宰羊,不弄上十几道菜上桌决不罢休,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图的是“脸面”。同时,乡亲还固有“客人越多,招牌越好”的待客观念,于是,他们送走菩萨,又马不停蹄气喘吁吁招来一茬又一茬客人,气喘吁吁,那可不是一两个“菩萨”,而是“大兵团”进村。有时估计不充分,客满为患,缺桌少椅成尴尬事。
夕阳西坠,夜幕降临时,“砰,砰,砰”,随着三声震天的炮响,菩萨回宫,客人到齐,元宵宴宣告正式开始,刹那间在灯火通明的屋里,劝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声音不绝于耳,久久荡漾于乡村的角角落落。
吃归吃,看归看。待酒足饭饱后,满面红光的客人在主人的指引下,又到屋外观看燃放烟花。而今,乡亲钱攒多,购买烟花的档次随之提升,样品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嗖,嗖”,无数烟花、礼炮腾空而起,绽放出一道道绚丽的景观,点缀着这美好的人间。
“明年的今天,我会再来看元宵。”听客人的告别语,乡亲心中是多么的舒畅,多么的惬意!
家乡的元宵节确实与众不同,不同凡响。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五
今天早上妈妈和我很早起来,因为我们要去凤凰山玩。我准备了一下,便出发了。
到了凤凰山,我睁大眼睛一看吓,啊!这里的景色好美呀。笔陡的台阶,清澈见底的消息,亭亭玉立的树……真是太美了!
虽然凤凰山有山有水,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里的树。那儿的书很茂盛,很高大,好像一个个巨人站在那儿,守护着凤凰山。它们的叶子很绿,一阵风吹来,叶子随风飘舞,好像每棵树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公园中央有一棵又茂盛又高大的树,是一棵树,高达20.75米,宽达2.76米,是凤凰山最大的树。它的叶子很茂盛,很绿,有许多鸟儿在树上生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扑翅膀,看着鸟儿快活的身影,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凤凰山你太美了!
通过这次游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我想对大自然说,大自然,你太美了,我爱你!”
莆田春节作文篇十六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节日的喜悦。
莆田与全国各地一样过大年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都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我们家的红团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绿豆,一种是糯米都香甜爽口令人开怀。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就准备开始贴春联了。贴春联也是全中国人特有的春节习俗,它把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可为什么两边留出白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问爷爷,爷爷说:“三百多年前,倭寇到莆田一带盘踞多年,打开杀戒,直到戚继光赶来,才赶走他们,但此时已是春节,于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思念,人们在春联的头上加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原来是这样,咱们莆田人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继往开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咱莆田称之为“围炉”,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亲朋老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这时候我们走亲窜友也会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真是喜气洋洋,还有喜庆热闹的元宵,在接下来的这几天,又开始新的狂欢了,我满心期待。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14年的开始,开创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