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篇一
"散落在内蒙古的野长城大部分仍然保留着残迹故垒且地处偏僻,长城是特殊的文物,它面临的问题很多,不像一些文物能够收藏起来,也不像其他的古建筑一样可以封起来,仅靠政府的管理是不够的,我们虽然已经立法保护长城,今后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刘兆和局长表示。
近年来自治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活人还管不过来,哪顾得上管死人",让文物保护为经济建设让路。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等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长城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信息和太多的精神沉淀,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这条血脉绝不能因经济建设而中断,我们绝不能以损毁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为代价来求得经济发展,也绝不能以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长,既要保护我们的遗产又要支持经济建设;既要不破坏文物,又要企业尽量减少损失,才是我们共同应做的事情,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我们的遗产才会更加有保障。
刘兆和局长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自治区文物局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动员长城沿线的广大群众,充分发挥文物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把自治区的长城保护好。《条例》规定:文物主管部门负责长城整体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长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长城所在地的长城保护工作。近日自治区文物局将开展宣传攻势,让《条例》深入到最基层,让每个公民都树立起保护长城的意识。
保护遇"三难"
相对保护其它文物来说,古长城保护存在三大难处。
首先,古长城不同于其它的文物,只是一处古建筑或一个遗址,它的分布面积很广,同时,部分长城建在山上,由于各地文物部门普遍存在着经费少、人手少的问题,实际保护起来非常难。其次,在过去,由于对长城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长城沿线群众保护意识淡漠,从而使部分古长城人为破坏严重,且不可修葺,这些已被破坏的长城无法再现风采。第三,自然破坏,来自于沙漠化和长城区域的生态问题,是长城保护的另一大威胁。
有效保护措施
据介绍,目前长城区域主要为干旱荒漠区,许多古长城风化非常严重。
目前保护长城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其次,古长城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可以适当发展旅游,开发与保护兼顾;同时,在长城区域建设绿化带,改变长城区域恶劣的生态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古长城。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篇二
我国古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浙江雁荡山、普陀山、杭州西湖、广西桂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风光,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的杰作和一些自然景观。
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故宫的一些代表性建筑群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前三者又被称为“三大殿”而后三者又被称为“后三宫”。这六个建筑中最值得一谈的当选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而且太和殿也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收朝贺。这也是太和殿最值得一谈的一点。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了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我想当时一定很热闹,很好玩。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通过查阅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因此,谁如果要鉴赏,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工匠们一致要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所以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注意细节和微小的事物,没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呈现在人眼前的永远是完美无瑕。
我国还有更多的好风光,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云南石林、山东泰山、河南开封、嵩山少林寺。虽然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们破坏。而是需要我们保护,让华夏儿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也更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略我们中国,也不允许中国儿女损坏这些美好的景象。
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篇三
;关于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
社会调查时间:2013年7月14日——2013年8月30日
社会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调查对象及范围:全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迹
调查主题:针对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文化价值的传承等方面问题
调查人员:你猜等
关于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
你猜
摘要
西安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区,历史文化保护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主要有协调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遗产登录机制、教育机制和保护监督机制等,通过调查研究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以期做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古城西安
1.概述
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西安旧称长安、京兆,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西安拥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个朝代在此建都,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2.西安的历史
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渭水东南岸。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使西安成为与开罗、雅典、罗马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
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西周开始,西安成为中国的都城,当时被称作“宗周”丰镐,丰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记载入史书的城市。秦咸阳城旧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与咸阳市东南部,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汉都长安城建立在秦咸阳城遗址东南,别称“凤城”,又因城墙走向颇似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被称作“斗城”。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的“天下中心”,作为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华彩的篇章。唐长安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奠定了今天西安市区的街道布局。历史上约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先后为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时超过12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都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在唐代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东移,但西安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地位依然不容忽视。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二、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并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保存了众多历史遗迹。其中包括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可省庄遗址等人类活动遗址;周丰京、镐京遗址、秦咸阳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隋唐长安城遗址等城市遗址;阿房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华清宫遗址、兴庆宫遗址等建筑类遗址;以及秦始皇陵、汉武帝的茂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等陵寝类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的民间文学以及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各种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间艺术[1]。针对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的现状,政府、民间实际上都在不断努力进行着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到目前为止已公布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6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而西安鼓乐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保护体系和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西安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博物馆,并且在大遗址[2]保护中将建设遗址公园和民生进行有机结合,在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这些遗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利用。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虽然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了完善了保护规划并且建立了保护体系,但由于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研究都相对较晚,其保护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也并不高,对它的利用和开发更是少之又少,整体保护状况仍然堪忧。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要进步、城市要发展必然要求城市进行不断的改变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而城市的变化将会对城市的原有空间结构、用地功能、社会组成和生活环境带来冲击。这些冲击都将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及问题——只孤立地保护却缺少与城市发展的衔接[3]。
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但同时也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得到长期的保护,必须有完善的城市环境作为其保护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实体和历史环境的同时,还要对其周边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更新,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再次破坏。如西安市的北院门回民历史街区,作为西安市重要的历史街区,其古建筑、民族文化、历史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然而其周边交通状况和居民生活设施状况却没有随着城市发展而得到改善,使得环境容量达到了极限,不利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可持续保护。
由于受到规模、保护的难度、等级性质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并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否则既无法对遗产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也会影响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如位于西安市南门内书院门步行街上的关中书院,其作为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位居西北四大书院之首,是为数不
多的关中学人的遗址之一。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中书院虽然已经得到了相关保护,但保护程度和影响力仍然较弱。书院遗址现在还是西安文理学院和书院门小学的办公地点,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宣传和光大关中学派、展示陕西文化名人风采都是一件不利的事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存在形态的限制,其保护和发展更加需要外界环的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众多现实的困境。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现代化技术和文化的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造成了大量年轻人的迁出和传承人的缺乏,现代生活方式的侵入造成了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传统习俗的消失。这些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其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3.解决对策
循序渐进的保护过程与灵活多样的更新模式历史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科学艺术等信息。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不断加深。而相应的保护理念、技术和措施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
1)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既当做一种文化事业,也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利用多种手段、多方资源进行保护。近几年完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就是一个典范[4]。大明宫的所在地,以前是一片一下雨就涝的棚户区,是一片脏乱差的城中村,建设涉及5个村子的拆迁。在对大明宫进行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它对遗址区和周边区域的居民拆迁安置,然后建设遗址保护公园、重现历史胜景,提升周边地价,以遗址公园外围的土地开发收益支付拆迁安置和公园建设的成本。作为大遗址保护的先行者,大明宫见证了我国“大遗址”保护融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为一体理念的成功,深刻传达了文脉相承的重要性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意义。
2)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人们随着科学技术、社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不断变化而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措施,逐步进行保护。如西安秦兵马俑在发掘之初,陶俑由于不适空气等环境而造成“失色”。盲目“发掘保护”的结果只会和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在条件成熟或者新的理念和技术出现后,
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然要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因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应根据保护的需要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的模式,以灵活多变的发展方式,科学严谨的规划理念,使得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
三、文化价值的传承
3.概述
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文物古迹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文化遗产价值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这是需要引发人类思考的。
2.如何传承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保护,更应该做到传承。延续古都文脉,对历史建筑做好修复工作,认真研究古韵与新韵的同一,继承和发扬西安作为历史古都时期所展现的优秀传统风貌是传承西安文化的重要途径[5]。
文化传承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部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经济状况较差,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传承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将文化传承下去[6]。
文化价值的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就能像营养品那样灌进孩子的脑袋沉淀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了,这是工具理性的态度。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文化价值不是药丸子,人类也不是机器人,所以我们的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
的过程。也就是说,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宣传,不是简单的观察一下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需要营造“古都气象”,更需要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只有如此,历史文化遗产才有传承的生命力。
四、结语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城市、人类发展历史,借古明今,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凝聚了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西安,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保存了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又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屈盛瑞.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j].古城新韵,2011,4:p74
[2]马耀峰.大遗址旅游规划开发模式探讨[j]. 旅游规划与设计,
2013(6)
[3] 张楠,张红娟.城市更新中的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4]王西京.大明宫遗址与周边地区的保护改造规划[j].建筑文化,2008(3)
[5]刘彦成,张迪妮等. 建筑遗产的保护[j].时代文学,2010(10)
[6]单杰,李红梅. 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