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一
小学政治论文:浅谈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吴希明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每一课的目标,准确地把握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组织活动。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
二、活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既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
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
4.操作活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三、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品德与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是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劳动小明星”,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感受这些生活实践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料理。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更新观念,把握教师角色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线。“四个解放”是指: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一做。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插秧式座位,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空间。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333403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中心小学)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二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每一课的目标,准确地把握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组织活动。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
二、活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既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
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
4.操作活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三、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品德与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是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劳动小明星”,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感受这些生活实践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料理。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更新观念,把握教师角色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线。“四个解放”是指: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一做。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插秧式座位,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空间。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三
小学思品课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及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从新课改过程看:教师教改任重而道远,从而要求我们一线老师教学观念、思维改变,以适应新时代气息,争当弄潮儿,这就要求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志存高远,科教兴国。为我国教育再次创业贡献一份力量吧!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四
小学思品课心得体会参考
201x年5月6日在京小举行的品德与社会课讲课比赛中,我有幸参加,真是受益匪浅啊。
讲课的老师们各具风采,有的激情高昂,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有条不紊,有的铿锵有力,有的神采飞扬 。她们用热情、认真和耐心演绎每一节课,使听课的人也心潮澎湃。
她们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她们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故事性,学生对内容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所以,教学中他们都能适当把握一个尺度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了。他们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
虽然只有两天半的学习,但是我感受颇深,让我觉得只要下苦功对文本进行解读,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就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受益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向讲课的老师们学习,学习她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她们对教育认真的态度,相信以后我会做得更好,加油!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五
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
【摘 要】思想品德它的作用是对学生的思想倾向、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等起到端正、规范的引导作用,使他们能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者站在新课改的角度上,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以学生为主
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参与到社会中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以,必须得以新课改为基本教学思想指导,转变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真正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一、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多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教师根据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讲解,而学生只是作为“陪衬”在听,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甚为有限。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必须回归到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而老师只能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认识做引导与纠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以学生为本”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思品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思维,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才算是以学生为本呢?除了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之外,还要要注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任何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属性特质都完全不同,他们各自都存在着与众不同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的接受、对待这些差异,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用统一的书面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的发挥出作用。
二、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基础
就思想品德的本质而言,它并非什么科学性的学科,它来源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其教学效果也只能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得到体现。所以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加深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引导他们培养起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意识,更进一步则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以及主观的道德行为。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可以同现实生活暂时的隔离开,但要学习道德思想,就必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去进行。所以,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基础构建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事物进行教育、教学,将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出发,从小培养起他们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与勇敢、诚实、友爱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总之,就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琐事、小事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亲手触见,以此来教会他们孰可为、孰不可为。
三、加强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放手让学生去各学各的,各干各的,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组织,通过他们的团队协作,促使他们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通过合理的学习小组划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帮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及个性,提升课堂的内部凝聚力,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愉快、良好,能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非辨别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老师应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通过团队的协同合作来尽量解决问题,区分、辨别是非。同时,老师也应当参与到次过程中来,使互动不只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而拓展到学生与老师之间。
第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看法与意见的空间。所以,在进行课堂互动时,老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四、以活动为教学载体,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动手制作活、行为操练活动、动情境感受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自我展示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谈话辩论活动、游戏体验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智慧.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3):28,88.
[2]李艳革. 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5):37.
[3]孙桐.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j]. 青春岁月.2012,(4):148.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六
有关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思品课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
以小学思品第三册《学做家务活》为例,谈谈我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尝试。
《学做家务活》是教育学生学做简单的家务活,使他们知道:家里有许多家务活,承担一点家务活是自己份内的事,愿意做家务活是热爱劳动的表现。要求他们从小学做家务活,培养做家务活的习惯。对整堂课,我设置了几个情境,再在大环节中穿插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使学生处于浓浓的、起起伏伏的情感体验与兴趣之中。
一、引入——提高点拨,兴趣盎然
精心设计课开始,创设一种融融的情境,铺垫一份厚厚的快乐与兴趣,为明理作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的`。引入时,我开门见山地问:“孩子们,当你看到亲爱的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还在做家务活时,你会帮着做吗?会帮着做的孩子请举手!”很多孩子都自豪地举起小手。“真能干!真棒!你们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马上表扬。此时学生心情非常高兴,我又问:“如果遇到不会做的家务活,怎么办呢?”学生马上会说学着做。于是,很自然的就引出课题《学做家务活》,让学生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气氛之中。
二、明理——学文思考,明辨是非
要明白“学做家务活是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表现”这个道理,关键在于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巧妙的手法,使学生在情感起伏中绽放出理性之花。针对低年龄的儿童年龄特征,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讲述了一个故事,运用投影仪出示课件制作图画在大屏幕上,同时用录音机放配乐故事《小红花送给谁》。然后让学生自读故事自己思考:为什么小喜鹊要把小红花送给李勤而不送给林红。接着,我让学生结合平时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来说说,从刚才“学文的小课堂”之中走到“生活的大课堂”之中。
最后,是明辨是非,巩固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同学都来当“小老师”,告诉图中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又请“小老师”来评评判判谁对谁错。全班再一齐来读读儿歌,加深学生对学做家务活的认识。
三、导行——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思品课和其他课程的一大区别在于,它教授的是做人的知识道理,且教授的最终目的是内化出道德行为。一堂好的思品课,导行部分应继明理部分之后,水到渠成皆自然。
如何“自然”中含实效?我开展了“红花与谁交朋友”活动。由一个同学扮该“小红花”,他手捧许多红花,说:“我叫小红花,谁爱劳动我爱他。谁能和我交朋友,一朵红花献给他。大家说一说,谁能当我的好朋友呢?”先是同桌互说,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四大组分地点进行评选,看谁能与小红花交朋友(同时放背景音乐)。评选出来后,师生共同表扬学做家务活爱劳动的同学,并请他们具体介绍是怎么做的。表扬后“小红花”为他们戴一朵小红花,全班鼓掌,向他们祝贺:“小红花,红又红,戴在胸前多光荣!”
四、结尾——提问唱歌,结束教学
课的结尾,如树上之果,果若结得苦涩难食,那么,它的花也易被认定曾是失败的开放。一个美好的结局往往比一个美好的过程更打动人心。
如何起到最佳效果,并为课堂留下余韵?我采用了最简单也最有启发性、主动性的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你明白了什么?”兴高采烈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作了简单的小结。之后,《劳动最光荣》音乐声响起,大屏幕上显示出了mtv画面,学生唱着这支欢快的歌儿结束了教学。
课虽然结束了,但学做家务活是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表现这个道理,孩子们肯定是明白了,他们会在家里更体贴、关心爸爸妈妈了,他们会更热爱劳动了,他们也会更爱主动学习、参与了。
依据思想品德课要“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思想品德课一体化教学。它提出了两项功能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知”到“行”,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训练序列,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其操作程序为:(1)看范例,受感染。本环节中,要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事例中,感知事例主要内容,初步判断事例中的正误,进而为上升到理性奠定基础。(2)懂事理,明规范。本环节教学是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观点及道德规范。正面的事例要使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反面的事例要使学生知道改正什么,为什么要改,或吸取什么经验教训。(3)知做法,为实践。这一环节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培养,教学中切忌空洞,要细致、具体,使学生有章可依,从而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4)重实践,成习惯。这一环节教学是补足课堂教学的欠缺,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以促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一课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要组织相应社会实践课,拟定行为实践项目及要求,并且制定确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如行为操练卡、家庭评价卡或定期组织校外实践评价卡等,加大校外实践监督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行统一。为学生学会待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提供宽个的时空。
改革评价机制,为发展正确导向思品课中的教学评价创新,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坐教传道”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伪君子”;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印象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而这一评价体系,又必须把对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及道德行为能力的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思品教学中,要有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的人本精神,激发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认知活动中去明理、激情、导行,从而创新地接受思品课中所应掌握的知识,促进自身行为的良好养成。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七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八
思品课小学教育论文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还都在成长,没有是非观念,并不能准确的分辨出对的和错的。这时学生们很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比如互联网传播的一些暴力、色情、凶杀等不良文化。小学生们很容易受到这种腐朽文化的侵蚀,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坏的影响。思想品德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受到腐朽文化的侵蚀,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践行温、良、恭、俭、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对于祖国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小学生关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十分必要。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学生们会学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知识,论思品课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小学王淑梅为日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创造。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是逐渐养成的,特别是正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受到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那必然会对以后的.素质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通过这种教学,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会让学生们久而久之建立起一套教学中所学习的价值体系,培养自强、勇敢、无私的个人品质,对于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可塑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期,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代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中长大,全家上下都把孩子当成宝贝,无论孩子说什么大人都顺着,生怕孩子不满意,这使孩子们娇惯的不像样子。大多独生子女的交际能力都很差,不会用适当的方式与人交往。在学校中,经常有学生相互之间因为一些小事起争执,甚至是大打出手,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从小就在一家人的娇惯中长大,不懂得宽容和谦让。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们平时娇生惯养的习惯,学会谦让和包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遇到和同学摩擦的时候学会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做为促进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科目,在第一程度上,比语文、数学的重要性更大。假如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却没有应有的道德素质,那么他会用他的才能做些什么可想而知,对于社会来讲,这个人便是一个危险品。以上四个方面是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思品课教师,只有树立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观念,真正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自觉地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道德思维,将学生道德品行引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使思品课教学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育人教育,才能达到我们对于学生道德建设的教学目的,才能使学生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九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这里提出我对小学思品教学的一点想法:
1、利用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我喜欢的动植物》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公园组织学生采集、讨论、交流;《秋天的节日》一课,要求学生知道秋天节日的由来,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进行寻找秋天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敬老爱老”、“关心家人”的教育。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展开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绘画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干》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自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立意识与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意识,使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本节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成情境导入新课。我走进课堂时师生互相问好,由此提问学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学,请举手;能自觉学习的同学请举手”而导入新课,紧扣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要求每个小组学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现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写完后,随机抽几名把学生自己的自立表现说出来,大家一起评),同时也展示本班学生的几幅“自立风采”。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情。学生觉得有话说,也非常感兴趣,都纷纷发言,气氛非常活跃。
三、进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让四位学生分两组上台表演补纽扣。(道具:两小块布、针、线、几个纽扣,要求:分两组比赛,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是否正确并点评)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自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构清晰。从教学过程来看,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这些问题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育教学效果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五、结束新课让全班齐读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上下衔接不够好,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应该多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活动的创设能力还不够。也许是缺乏课堂经验,这堂课显得有些前紧后松,课堂气氛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前半堂课,我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取的仍是比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例如,在“什么是自立”这一教学环节,我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2、课堂中的评价语言有待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有些时候不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以评价或者赞赏。这堂课中,对“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因势利导的将课堂进行延伸、扩展,学生不容易理解。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一
摘要: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景物,再现日常的生活经历,利用搜集的图片文字,开展真实的游戏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体验、实践中,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师的启迪、影响下,学生进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获取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世界。
一、变“虚”为“实”,活用教材,贴近儿童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材是很难实现的。虽然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敢于跳出课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东人民版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故事》一课的“家乡山水美如画”小节中,教材提供的是济南、沂蒙山等地的图片和故事,离我们威海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不熟悉,就很难有深刻的爱家乡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乡的美丽可爱,从而生出一种由衷的热爱家乡的感情呢?我决定用我们的家乡――威海的一些真实资料打动学生的心。于是,课前,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图片、录象,比如仙姑顶、海水浴场、正棋山等;汇总了威海获得的种种美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等等。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因为年龄的局限,学生的交流终究不够全面,我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也搜集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些资料,想看吗?”学生兴奋地大喊“想”,当他们在课堂上亲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图片和录象时,开心地喊着“海水浴场”“古陌岭”时,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已经溢于言表。此时,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咱们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后获得多项美誉,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喊出来!”学生的放声齐呼中洋溢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此时,我问学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么感觉?”“幸福!”学生脱口而出的话里饱含真情实感。
熟悉的景物,恰当地出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看起来“虚”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实”处。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撞击中实现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到活动中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切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1、快乐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说服教育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不断到位、升华。
例如,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上册《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我故意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游戏的情境:一上课,我就宣布做个游戏。尽管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学生还是欢呼起来。于是我边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玩具,边宣布游戏规则:“北边一排(共14人)为1组,传这个大熊;南边2排(共28人)为2组,传这个小狗。看谁先传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给了2组,等2组传了一会,才把大熊给了1组。结果,还是1组先传完,于是我就宣布:“获胜组是1组!”1组的学生兴奋地欢呼起来,可是2组的学生群情激奋,大喊:“不公平!”我没有批评压抑他们,顺势利导,“怎么不公平?说出理由来!”“我们这组人数多!”“那你们还先开始传的呢!”两组争论起来。
待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摆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态:“好了,看来是老师的错,老师刚才制定规则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全。那么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把规则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为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和争论,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同时开始,人数相等,不准站起来,传递的东西要一样”等细致的规则。
按照学生制定的规则,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这个游戏,这次,输的小组也服气了。这时,我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谈谈对“规则”的认识,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出了“遵守规则很重要”“规则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当有效的成果。
在亲身参与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合理公正的规则的重要性;修订规则这一个活动,既为下面的活动――为自己的游戏制定规则做了铺垫,又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规则要周密,细致。游戏,使品德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的认识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和技能的培养,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个单元可以构成一个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一山一水一圣人》单元中,我采取了单元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和技能。
执教“泰山的自然景观”小节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搜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集图片、音乐、录象、动画、配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壮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泰山荣膺五岳之首,不仅是因为他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因为他深厚的文化遗产。咱们五年级同学已经非常熟悉实践活动了,课后,就请大家自由结合小组,选择古建筑、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任意一种泰山文化研究,广泛搜集,进行整理,准备汇报,下节课,我们看哪个小组的汇报最吸引我们。”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几个信息技术“高手”,更是得意地东张西望,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
第二节的展示交流课上,只有几个小组拿出了几张打印下来的枯燥的文字。面对这意料之中的结局,我没有过多地责备,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出了“分工要细致,落实要到位,搜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汇报形式要灵活有趣吸引人”等实践探索中的注意事项,孩子们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动开始了。
第二周的展示交流课上,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有的小组编排了一个小品,用“导游”的嘴把自己搜集到的文化资料展现出来;有的小组自编自演双簧,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装模作样地介绍,另一个则在讲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读;有的小组举行了图片展览,将家长协助打印出来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一个大刊板,给大家介绍;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动画,形式新颖,内容还很丰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评为一等奖。
活动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小组活动中的教训和经验。“大家想不想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呢?”学生异口同声,“想!”“那么,本课余下的内容――我国其他名山,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来到黄河岸边》和《寻迹孔子故里》,咱们仍然开展实践活动,各小组任意选择一个主题,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课时,我当学生,你们是老师,看哪个小组老师的讲解更吸引人。”就在这种反复的亲身实践中,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实践探索合作竞争等诸方面的能力,树立了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珍惜劳动果实》一课时,针对城市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知节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通过文字、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影响、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了自己调查的浪费现象之后,我说:“课前,老师也进行了调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食堂、饭店里浪费粮食、剩菜剩饭等的照片,学生深受触动,默默无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将数字变成红色放大,请学生重读这些红色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约有8.5亿人缺少粮食,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学生读着,表情惊讶着,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数字竟然这么庞大!
接下来,我逐张出示自己精心挑选的一组非洲儿童骨瘦如柴、濒临死亡、饿死人骨堆积的图片,伴随着低缓的音乐,语气沉重地介绍:“这是一个饿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后一粒粮食。这是一个因为饥饿濒临死亡马上要落入鹰口的儿童。地上到处堆满了因饥饿而死的人的骨头!”教室里安静、沉重,学生惊讶、悲伤、自责。
几幅图片,几串数字,几句话语,几段音乐,渲染出的气氛和情境足以令学生终身难忘。节约,应该成为他们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字。
三、变“小”为“大”,走进社会,实践成长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道德人格《在生活实践中放飞心灵》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的形成是靠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来中实现的,因此,我非常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让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参观食品加工厂》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食品加工有初步了解,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月饼加工厂参观。学生看到了月饼制作的流程――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师傅艰苦的劳动环境,领教了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欣赏到了一个个刚出炉的精致可爱的月饼。
课堂上,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参观收获。学生七嘴八舌,畅谈感受,有的谈面包的制作流程,有的谈对工人师傅的同情和理解,还有的对师傅们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参观,多重收获,社会实践,育人无痕。
教学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为了地球的明天》一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后认真填写。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发现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想说:
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又设计了体验活动――铲除小广告,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不少学生在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创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长,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丰满,心灵自由翱翔。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节约水电、节约能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短缺的现实、感受水的宝贵,从而使学生从小形成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是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品德与生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突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在我们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学习节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生活在乡村里的学生,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
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
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北京市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 情感态度:
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
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
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
价值观与行为:
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的宣传。
过程与方法:
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参与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
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 课始创设情境
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70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天)”
评析: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
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
(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3吨,3000瓶。每个家庭约10000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吨,350000瓶。)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4)出示课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
(5)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6)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
(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课件
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评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做选择,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
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三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施以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会使课堂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需要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那么,如何让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一、宽松和谐、快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思品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开放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保证身体健康发育、举止规范文雅的前提下,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乐学。
1.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待人接物有礼节》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学习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礼节,从中懂得待人处事要文明、要礼貌的规范要求。
2.多采用激励措施。激励也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的一种形式,低年级可多使用“你真勇敢”“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小金杯”等正面激励措施激励的方法。高年级学生这种激励方式就失去了作用,应将激励点放在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加以赏识上,如:“你回答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真了不起!”“你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佩服你。”这样,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言而有信地去肯定,鼓舞了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都积极想得到老师的赏识,给课堂气氛注入了活力。
3.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可由语言表述式改为动作演示式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身心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二、灵活多样、充满情趣的教学方法。
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遵循认知规律,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避免单纯的背诵、机械的记忆、枯燥的抄写,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活动等多种形式,供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使之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1.擂台竞赛
如上《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时,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就会使课堂毫无生气,如果进行一次“动手能力大比拼”比赛,让学生自己洗手帕、系红领巾、穿衣服,看谁的书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谁的衣服叠得又快又整齐,看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通过这一系列比赛,使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行为。
2、模仿表演
《听父母的话》是一出童话剧,教学中分别让学生扮演鸭妈妈、小鸭亮亮和贝贝,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听父母的话,办好事情进步大”。再如《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可安排表演小品《我错了》。让学生亲历“主人公”做错事后,在同学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一简单、具体的场景,明白人并不是生来就“诚实”,也不是生来就“不诚实”的,从中受到做人应诚实的教育。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融入课堂教学,他们才会积极表现,主动发展。
3.多媒体参与
例如:《爱惜学习用品》一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情感的需要,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请出”了孙悟空,于是同学们各个瞪大眼睛,迫切地等待着下一个环节的出现。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我调了一下同学们的胃口:“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勇敢、机智……)今天谁能向孙悟空一样勇敢机智就可以到花果山摘个仙桃”出示花果山的背景。同学用鼠标摘仙桃的同时还能听到孙大圣一句鼓励的话。整堂课以”摘仙桃”为明线,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为暗线,上得是有声有色、同学们情绪高涨、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引发讨论
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学《做个小小发明家》时,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问题讨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讨论出生活、学习、交通、通讯等诸方面的种种方法。此时,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领悟到“爱科学”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
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5.开放场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
三、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自由驾驭教材。
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配角”与“主角”的关系。课堂上,师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是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服务者。通过巧“导”,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身份调整为主动探究的主角身份,把驾驭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热心“服务”,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一般来讲可分这样三大步:课首,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揭示教学目标;课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实施教学目标;课尾,总结收获谈感受,再次质疑,以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
如《尊敬老人》一课,开课揭题让学生质疑揭标:同学们,你们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弄清与课题相关的哪些问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我想弄明白为什么要尊敬老人?”有的说:“我想知道怎样尊敬老人?”……学生以教材主人的身份,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很快进入到主体教材的学习之中。课中教师借助教材的典型人物与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引导学生育情明理。课尾导行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难或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讨论解决的呢?一名学生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做晚辈的都要孝敬老人,让老人晚年幸福,可我的妈妈总和奶奶吵架,有时我替奶奶说几句话,妈妈就要说我、骂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让妈妈也尊敬奶奶?”这是一个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二难问题,教师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启发学生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
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思品课非常有趣、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思品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的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及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注意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家乡文化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道德的体验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一个活动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教师生活化的教学中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再一次提升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再一次提升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五
自从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结缘以来,我就发现要上好品生(品社)课确实不容易。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活动的设计非常多样,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太多……虽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学中,但是总感觉自己犹如初学游泳的孩子,也就刚刚学会了划水而已,并无畅游的技能。
在用心参与“山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过程中,我收获着,也困惑着。准确地说,每听一节课,我的困惑都会接踵而来。或许我的认识有些偏颇,但是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字里行间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应成为水中捞月
品生(品社)教学不仅要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我想每一个品生(品社)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走进教师的课堂,我却遗憾地发现,不少环节看似用心良苦,实则并不切合实际。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快乐的六一》中设计了如下环节:“了解战争及贫困地区儿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对不幸的儿童表达关爱之情”。在展示交流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白鸽,让学生把作品贴在上面。
乍一看,这一环节处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静心琢磨你就会发现问题。一则,战争及贫困地区的儿童距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不如教师在课中提到的“汶川灾区的孩子”来得真实。二则,学生用心表达的祝愿只是贴在了和平鸽上,课后教师将如何处置这只和平鸽并不知晓。假如,这只和平鸽就此遗弃,那么“服务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类似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这样才不会给人水中捞月的虚无感受。
二、“探究性”不应成为走马观花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并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冷眼看我们的品社课堂,你会发现,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战争的资料。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提问就是学生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某个例证。试问,这样的课堂,探究表现在哪儿?这样乏味的课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电视里看世界》时,设计了《制作电视菜单》的环节。因为不少学生并没有准确掌握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所以制作时,内容大多雷同,并没有凸显学生自身的个性,当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又要做到巧妙点拨、收放自如。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真正了解学情,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马观花。
三、信息技术不应狂轰滥炸
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确能让教学情境生动具体,让课堂教学动感十足。但是如果视频资料和音乐渲染太多,就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就多次播放视频。为了让学生体验“耳朵失聪的人”的感受,教师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视频。在“关爱残疾人”环节中,她播放了《最可爱的女交警》的视频。在“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环节中,她播放了残疾人舞蹈家马丽的故事。应该说,整节课,大量的视频资料、音乐、图片等充斥着学生的视线,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视频、音乐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实效。否则一味狂轰滥炸,学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学,确实会发现不少瑕疵。人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在解读这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我成长得脚步会迈得更坚实!
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篇十六
课上完了,生活还在继续。我想:礼仪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我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从而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礼仪课的落脚点应该是生活。《我很整洁》一课的主题以及活动的组织、开展我都是围绕生活这个落脚点进行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从生活中选材,让孩子觉得熟悉而亲切——源于生活。
礼仪课程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教育活动中体验、认知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本节课,无论是材料的选取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是源与生活的。例如:照一照、评一评这个环节,照镜子原本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搬到课堂上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却特别熟悉、喜爱,对镜子里的“自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关注。正是因为来自生活,孩子们愈发觉得亲切,没有距离感,接触得到,做得到。
二、联系生活经验,寻求新的起点——高于生活。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以儿童生活空间为线索,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譬如:在示范洗手时,同样也是生活中的取材,不过更加规范了定义与演示,将一个简单的常识性提高了一个境界。我细致指导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不是简单的清水洗净,而是要涂抹肥皂,反复揉搓之后,清水冲洗,达到洗净双手的目的。许多同学不了解,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要这样洗呀?”还有的同学说:“我知道了,原来洗手这么麻烦,但我也学会了,以后不马马虎虎的洗洗了事”的天真感叹。
三、一切为了孩子,从关注孩子的生活出发——回归生活。
“活动”是最佳的学习,而其目的是与最终落脚点一致,还是服务于生活。本课中,谈到保洁问题,既回归生活的课题讨论,我巧妙地以故事为例,引发学生思考、从中感悟,将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回归生活,这也是新课程人性化的明显体现与终极目标。
四、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实施鼓励性评价,一个真诚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句热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精神上以鼓励。本节课上,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时,奖给他一个小五角星,在活动中,给积极参与的同学一个小星星……这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涨。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还可以净化自己及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通过教学,我知道了礼仪课的教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它的学问很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慢慢地认真地去雕琢、去学习研究,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以期待礼仪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很整洁》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