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案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教案范文中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二
教学准备:
教师:花卉图片,相关花卉的网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相似形的置换。
教学难点:
图案花的设计方法。
教学评价: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本课将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生学思路,让学生从范国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书,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6.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7.关于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10.关于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三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排队齐步走。
2、通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游戏。
二、活动准备:大的报纸团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四
1、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变化。
2、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橘子、橘子汁、橘子罐头等。
2、刀子、盘子、剪刀、彩笔、抹布、牙签、即时贴等。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种水果——出示橘子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就是这个会变的橘子娃娃,你们猜一猜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自由的想象橘子的变化。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橘子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请幼儿给橘子喊“变变变”的口令,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取出一盒橘子罐头。
提问:“橘子娃娃变成了什么(橘子罐头)它是怎么变成的?”
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当橘子娃娃,一起喊:“变变变”的口令的同时幼儿要原地旋转,老师取出一盒橘子汁。
提问:“橘子娃娃变成了什么?”(橘子汁)它是怎么变成橘子汁的?
3、请幼儿再次给橘子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取出橘子制成的食品。
提问:“橘子娃娃真会变呀?它都变成了什么?橘子还会变成什么呀?”
三、剥橘子、品尝橘子。
四、出示橘子。
师:“今天,我们也来一个橘子大变身的比赛,看一看这些好看、好吃的橘子在小朋友的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分别向幼儿介绍提供的两组材料。
第一组:利用橘子皮进行装饰活动,利用粘贴即时贴、牙签等辅助材料。
第二组:将橘子制作成水果拼盘。
2、请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五、让幼儿分别品尝和欣赏各自的成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有好吃的时候要怎样做呢?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分享。
幼儿同老师们一起分享。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五
活动名称:
快乐聚会。
活动目标:
1.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时洗手、喝水的过程;
2.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能够排队洗手、自主喝水。
3.增进家园关系,推进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
活动准备:
1、礼仪三字儿歌《喝水》《洗手》。
2、幼儿水杯。
3、水果、点心等(请幼儿每人带一种水果,水果要切成小块,也可以是小点心,早晨带过来,老师下午准备好,将水果放在果盘中,零食散开摆放)。
4、轻音乐。
参与者:本班幼儿和家长。
建议活动时间:9月底的某一天离园后。
活动时长: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幼儿集体表演《喝水》《洗手》的儿歌。
1、家长全部就座。
2、教师组织幼儿表演儿歌。
二、分享美食。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小朋友带来的水果和点心。
2、在分享之前,请小朋友去洗手。
3、请洗好手的小朋友去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吃水果和点心。
4、教师提示家长:每张桌子前可以去5-6个家庭。请家长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要拥挤。
5、教师播放轻音乐。大家共享美食。
三、喝水。
1、每桌选出一位小朋友和老师共同收拾桌上的果盘。
2、一位教师组织幼儿去喝水。
四、家园互动。
1、教师简单说明每天喝水、洗手的流程,告诉家长幼儿园的活动都非常的有秩序,有流程,让孩子从小学会遵守秩序。
2、告诉家长每天孩子在园,都是哪些环节会安排集体喝水,饮水量是多少,并说明只要孩子渴了随时可以来喝水。
3、请家长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教学设计:本课实际上是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做色卡,二是移植色彩组合。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三组色卡之一进行移植作业。学生的图案设计最好采用装饰画的形式,色彩组合比较自由,因为色彩的移植要比较严格地按照原颜色的.比例搭配,学生作业时必须突破固有色的框框,不考虑物形根据颜色分类,只考虑颜色所占比例的大小在物形中调整安排。
教材分析:教材中选了蝴蝶、鹦鹉和鱼的图片为色彩取样,将它们身上的颜色整理归纳出来,成为一组组的色卡,用作图案设计的参考。本课正是向学生介绍这种获取优秀色彩范本的方法。
教具准备:范作,水彩画具。
学具准备: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人。
今天,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
1.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
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话,人家说啥它说啥。(鹦鹉)。
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
(二)新课讲授。(板书课题。)。
1.色彩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
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
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
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三)看图拼音节,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3+2+1=。
5+3+2=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5+3-2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
学习新知识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九
一、导入。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本内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老师先说一个: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
2、专心致志能手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3、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来解释给大家看。什么时候会走神,因为他走神了,所以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
二、学习第一段。
1、(直接出示内容)指名读。
2、第一段的内容老师觉得太长了,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一帮老师,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用因为……所以……复述内容)。
出示:因为秋______,所以有两个学生______。多指名说。
3、过渡:说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们的眼睛亮不亮?
看图:两个学生开始学下围棋,你觉得他们学得怎样?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图。
三、学习第二段。
2、轻声读第二段,用你聪明的脑袋,灵巧的小手,找出你认为能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地方(先找出表现那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学生的词语)。
专心致志一边一边问上几句(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眼到耳到心到)。
(1)谁能读出一个学生学棋的认真劲儿,指名读,师生评价。
哪儿读得好,哪个词,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读,品读,齐读。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听了一会儿(三心二意、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别的事了。
指名说为什么。
(2)能不能读出另一个学生走神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是走神嘛,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同桌练一练,一人读,一人演,看谁练得最像那个走神的学生。
指名练,(脱离书本)评价眼神、动作、表情。
3、轻声连起来自读,老师巡视。
4、小结。
农民伯伯有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你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不付出努力当然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老师请你猜一下,这两个学生最后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理由)。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们的结局,果然如此(出示)齐读。
四、总结课文。
出示:
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后来成了(出色,了不起、独一无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棋艺_____。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说(还有不一样的吗?)。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
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学生欣赏,感受图形变换)。
活动内容:复习全等变换中所学的图案设计方法。
提问:
1、我们已经具备了简单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设计与制作图案;
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设计、制作图案;割补、无缝隙拼接。
2、下面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解读探究)。
内容:各小组充分讨论教材所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
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分析如图中各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吗?你是怎样分析的?与同伴交流。
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图(2)还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形成。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0分钟,学生欣赏,全班交流)。
内容:
1、欣赏下图的图案,分析这个图案形成的过程,仿照图3—23中的某个标志设计一个图案,与同伴交流,并简述你的设计意图。
2、例1欣赏图3—24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的过程。
提问:
1、基本图案是什么?有几个?
2、分析同色“爬虫”、异色“爬虫”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图案是由三个“基本图案”组成的,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颜色的“爬虫”(绿、白、黑),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图中,同色的“爬虫”之间是平移关系,所有同色的“爬虫”可以通过其中一只经过平移而得到;相邻的不同色的“爬虫”之间可以通过旋转而得到,其中,旋转角度为120°,旋转中心为“爬虫”头上、腿上或脚趾上一点。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10分钟,学生观察分析,全班交流)。
内容:
1、下图是由12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这个图案的形成过程。
这个图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形成的。
(1)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为对称轴作与它对称的图形。
(2)将得到的这组图形以一条边的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180°。
(3)分别以这两组图形为平移的“基本图案”,各平移两次,即可得到最终的图形。
2、欣赏: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归纳)。
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三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特点,怎样选择变换方式,课前准备所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a组(优等生)和b组(中等生):
提示: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c组(后三分之一生)、课后习题。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要求,尝试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标志。
2、大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标志。
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白纸、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标志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2、标志能够很清楚地提醒我们前方是什么。
二、生活中的标志。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标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各种标志图)你们看懂了哪些标志?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示什么意思?
出处 wwW.KaoYanmijI.com
3、例如介绍理发店的标志:这是理发店的标志,如果你想理发,只要看见这个标志,就可以进去了。
4、原来标志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地方,它是一种简单而清晰的图示语言。
三、讨论设计标志。
1、你们想设计标志吗?你想设计什么标志?(幼儿自由讲述)那这个图案应该怎么画?
2、小结:标志的图案简单、色彩单一,让人一看就能明白。
3、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班的各个区域设计一些标志。
4、你们想为我们班的哪个区域设计标志?那这个图案应该怎么画?
四、设计标志。
1、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标志,那我们就分组设计吧。
2、幼儿设计,教师巡回观察。
五、展示标志。
1、(展示一些标志)师:你看懂了哪个标志?它标志什么意思?
2、师:你设计的标志表示什么意思?你打算把它贴在哪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帮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及生活区域生一种亲切感。引导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标志,并粘贴在杯子、床铺、个人柜子或其他需要的地方。在生活中对号使用物品。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的太阳,感受线条与形状的变化所形成太阳的独特造型。
2、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色块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
活动重点:
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与形状,表现太阳的独特造型。
活动难点:
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与色块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
活动准备:
1、范例:线条和图形造型的图片1张,太阳图形2张。
2、幼儿作画材料:勾线笔、彩色纸(红色、橘色、黄色)幼儿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不同的线条与形状,感受造型的变化。
师:今天线条宝宝们在天空举行了一场舞会,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出示三组图形和线条的范例)。
(2)幼:这条线条宝宝在跳波浪舞。
师:对,它的舞伴也在跳着波浪舞,它们舞伴碰到了一起变换了舞步跳着色块舞了。
(3)师:这对线条宝宝们在跳什么舞?
二、欣赏不同线条与形状组成的太阳,欣赏太阳的独特造型。
师:突然一阵风刮过来,线条宝宝们都去哪了?喔,原来它们变成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它一同跳舞了。快来看看吧。
(1)它们围绕着太阳宝宝,在跳不同的舞步。有的在跳色块舞,有的在跳曲线舞,有的在跳彩虹舞......它们的舞蹈真有趣。
(2)这边的线条们围着太阳宝宝在跳不一样的舞了,瞧,它们变换了跳舞的方向,有的跳起长方形舞,有的跳着.......太阳宝宝开心的哈哈大笑。
1、教师提创作要求:
(1)我给每个人都准备了太阳宝宝们跳舞的地方。(一张彩色纸)。
(2)先想好,线条们围绕着太阳宝宝要跳什么舞步?(用手在纸的中间比划太阳的位置)。
(3)把这些有趣又特别的舞步记录下来。
(4)记录好的,整理东西,带着你的太阳宝宝进入舞池。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调整画面结构。
提醒幼儿耐心创作,不胡乱涂鸦。
四、舞会颁奖师:今天的舞会要选出最有创意舞步奖,你是评委会喜欢哪一对舞伴?说说你选它们的原因。
五、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户外当线条宝宝们跳舞。
活动反思: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进行多向讨论交流。同桌讲述讲述自己的收获。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太阳杀菌的知识。”
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进一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是深刻的,所以,随着学生的随机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特别到位。
从个人自学到互动交流,学生头脑中有关太阳的科学信息陡然增长,清晰地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富有童趣、生动形象的网页资料使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大说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手法会使文章内容更清楚更明白地展示给读者,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了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三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索规律——巩固创新——拓展提高。
师:宋祖英是我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民族歌唱家,她以一曲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感动了在座的各国听众。
师: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动了世界人民,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在奥运会来临之际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
(一)感受、体验。
1、聆听范唱。
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韵味。
2、自学歌曲。
a、随录音心中默唱歌曲。
b、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c、教师助学。
d、学生随琴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感知力)。
(二)感受、实践(探索规律)。
1、旋律特点。
a、下划音的使用(与方言结合)。
教师演唱两种唱法,学生对比聆听。
b、装饰音及多次出现的217旋律。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把握歌曲韵味。
2、歌词特点。
a、衬词的使用。
b、押韵。
让学生朗读歌词,引导其发现歌词的创作方法。
3、完整演唱歌曲,更充分体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巩固、创新、实践(歌曲处理)。
1、激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创新表现歌曲。
a、运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
b、运用不同演唱方式(对唱、轮唱等)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实践。
(一)、了解河南豫剧。
1、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2、介绍河南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鲜为人知的故事。
3、集体随录象片段学唱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了解河南器乐曲。
师:河南地区地方音乐相当丰富,除了我们了解的民歌、戏曲,还有具有其地方特色的舞蹈、器乐曲等。
教师弹奏河南筝曲《河南八板》让学生在无穷的回味中结束本课。
文档为doc格式。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会观察毛绒玩具的外形特征,了解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写生,学习正面写生画。
2、通过观察、比较等了解画正面写生画的步骤与细节部分的表现。,尝试用各种线条、形状画背景,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绒毛玩具若干;各色毛巾、床单若干;笔、纸等。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正面写生画的方法与细节的表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绒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毛绒玩具,喜欢吗?我们来给它画个像,好不好?怎么画呢?(幼儿回答)。
小结:先画外轮廓再画细节。
(二)出示图片,欣赏写生作品,通过观察并讨论其特征,学习正面写生画,引起幼儿对此种绘画形式的兴趣。
1、教师出示写生作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什么是写生画。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谁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像这样,把我们看见的东西真实的画出来叫写生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毛绒玩具的细节部分)。
2、幼儿尝试画出“毛的不同”。
师:小熊的毛有所不同,该怎么画呢?(幼儿尝试、教师范画,引导幼儿学习表现玩具的细节部分。)。
(三)介绍创作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绒毛玩具进行写生画。
师:请你们每个人选一个绒毛玩具给它画像,摸一摸、玩一玩,看一看有没有与别的动物不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添画背景。
师:毛绒玩具可喜欢坐沙发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沙发床,请你们把它们放过来。(教师用各色毛巾、床单铺在椅子上,幼儿自由选择后添画背景。)。
(四)游戏“猜一猜”。
1、收集作品,个别点评,请幼儿对应找出毛绒玩具和它的.画像,重点引导:画出玩具的细节部分。
2、共同评价,请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猜猜你画的是哪个毛绒玩具。
活动反思:
很多孩子从不会画到现在能自如地画,从怕画到喜欢画,他们绘画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感受,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同时,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观察力都得到了发展。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应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即时引导幼儿观察写生。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能用连续折叠的方法剪出相连的图案。
2、对剪纸感兴趣。
活动准备:
提前剪好的手拉手剪纸水彩笔剪刀纸胶棒卡纸。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变魔术,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出示折在一起的剪好的手拉手剪纸)。
师:看,这是一朵小花,现在我要变魔术喽,睁大你的眼睛,奇迹就要发生了。(展开手拉手剪纸,变成四朵小花。)。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这个魔术啊?
幼:想。师:其实啊,这是一种剪纸的.方法,我们学会了这种方法,也就学会了变这个魔术。那就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这是怎么剪出来的吧!
二、探索剪纸方法。
幼:小花图案。师:剪纸上的图案一样吗?
幼:一样。师: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幼:小花都是连在一起的。
师:这些小花就像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手拉手,所以我们就叫它“手拉手”剪纸。
(二)幼儿讨论剪纸方法。
1、幼儿分小组讨论剪纸方法: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发一件“手拉手”剪纸作品,幼儿仔细观察、讨论“手拉手”剪纸方法。
2、找个别幼儿说剪纸方法:师: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剪出这种手拉手的图案来吗?
幼:……。
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剪才能不断开呢?
幼:……师边小结边做示范:将纸折成多折,用彩笔画出轮廓线,画线时注意上下左右都要画到纸的边缘,而且连接处一定要断开画。然后再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下,注意连接处不要剪断,打开展平手拉手剪纸就完成了。
三、欣赏挂图《手拉手》。
出示教学挂图《手拉手》并欣赏。
师:我们的挂图上还有很多漂亮的剪纸,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上面还有剪纸步骤图,如果你在剪纸的过程中忘记了操作步骤,可以看看步骤图,它会给你一个提示。
四、制作“手拉手”
(一)温馨提示:
师:在制作之前,先提几点小要求:
1、要提前想好剪什么形象,画画时注意设计好哪里是连接处,连接处一定要断开画。
2、画得不能过于细小,否则容易剪断。
3、要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不用时把小剪刀放下,也不能把剪刀对着其他小朋友。
4、垃圾要放到指定位置。
(二)幼儿制作“手拉手”剪纸:分发材料,幼儿制作手拉手剪纸,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学变魔术:
师:我们制作好了“手拉手”剪纸,就可以学变魔术了。幼儿学变魔术。
师:把你的手拉手剪纸放好,等下次活动我们把它打扮漂亮。
活动二:
一、装饰“手拉手”剪纸师:我们把剪好的手拉手剪纸拿出来,看看它还没有穿上漂亮衣服呢,今天我们就帮它打扮一下吧!
幼:……。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那今天我们就把它贴到卡纸上进行打扮吧!除了要给剪纸涂上漂亮颜色外,不要忘了添上合适的背景。幼儿装饰“手拉手”剪纸,师巡回指导。
二、欣赏作品展示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师: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找个别幼儿说。最后幼儿拿着自己作品贴到互动墙饰上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上美术课,孩子们似乎也都很兴奋。原来我们小班上来的孩子,印象中在绘画和手工方面进步是很明显的,对于新插进来的11位新生,绘画的能力水平就没什么底了。一开始,我先跟他们说明了画画的要求,不可以涂到桌子上,油画棒的取放方法,接下来我又讲了涂色的要求等等。在这一活动中,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位小朋友在能力上与其他的孩子存在差距。顾凯涛是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能力水平处于小班刚入园孩子的水平,没有涂色的概念,一味的在本子上画着线,有点画线团的感觉。还有一位也是新来的小朋友,只会机械地画线。当然我们注重的不仅是结果,虽然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精彩。从整个画画的过程来看,发现幼儿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强的孩子,半节课就画完了,能里弱的孩子一节课还画不完。针对孩子们存在的这种客观差距,我对能力强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画添画背景,让这幅画显得更加的完整,表现一定的内涵。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更强调让他们学会完整涂色,降低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幼儿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说:“老师,我不要画了。”有的小朋友很热情,就给他帮忙,说“我帮你画吧!”我当时很快阻止了,并鼓励到:“你看,你前面画的不是很好看吗,现在不画了多可惜啊!”并给了他一些小建议,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新插进来的孩子,他们有的只在托儿所呆过,没有接受过幼儿园的正规教学。所以对于这些新来的孩子,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让他们适应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六
一、活动名称:
大象(命题活动--折纸)。
二、年龄班:
大班。
三、人数:
30人(分成两组,15人一组)。
四、活动时间:
5月中旬的第二个星期。
五、活动目标:
1.认识大象的外部特征(认知)。
2.能用正方形的a4纸这大象,并给大象画上眼睛、耳朵、和脚;(技能)。
3.体验折大象的过程带来的快乐;(情感)。
4.发挥想象用油画棒涂出自己心中的大象(创造)。
六、活动重点:
学会用正方形的a4纸折大象。
七、活动难点:
在折大象时,掌握对角折和对边折。
八、活动准备:
九、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结: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大如扇子的耳朵,还有两颗弯弯的长牙齿,今天老师就要较小朋友们折大象小朋友们先看老师怎么折。
(二)师范讲解。
1.通过示范讲解,让幼儿知道大象的折法。
(1)首先我们要将纸折过来;(如图1)。
(2)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
(3)将正方形角对折后打开;。
(4)将两边的角对折在中相处;。
(5)将剩余的部分再横折过来;。
(6)在依中线再对折;。
(7)拿住三角形的中间部分,往下拉形成一个凹槽;(如图7)。
(8)把鼻子轻轻地折一下,再画上耳朵、眼睛和脚,并将与耳朵相对的方向剪去一个小的半圆形;(如图8)。
(9)最后大象就完成了。
师:好了,老师的大象折完了。现在该小朋友们折大象了,小朋友们就按照老师刚才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折。
(三)布置作业现在老师将纸,剪刀发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在折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剪刀弄伤自己或其他小朋友,不要的废纸要丢在垃圾桶里,在剪大象的脚时注意不能剪得太大,鼻子不要折的太多,要根据老师出示的步骤图来折大象。
(四)巡回指导小朋友在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老师教的步骤,对能力差的小朋友给予指导,只要折出大象的外形就可以了,对能力较强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大象涂上美丽的颜色,对能力中等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做点装饰。
(五)评价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在折大象时都很认真,而且折出来的大象都很漂亮,还给大象涂上了美丽的颜色,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朋友不够积极,希望他们下一次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现在我们将折出来的大象放到展示区去,也让其他小朋友也看看我们的作品。
十、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索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堂常规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在幼儿折纸地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创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与活动始终,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大胆尝试的兴趣;以上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我要注意改进和完善。
教案设计师的教学意图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能用流畅的线条大胆地画出大轮船的主体形象。
2、大胆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轮船。
活动准备:
课件,绘画操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讨论。
1、猜谜语激发兴趣:
2、大轮船和一般的船有什么不一样吗?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示范画大轮船。
1、了解轮船师:小朋友你们乘过大轮船吗?
师:小朋友坐的一定是旅行客船,轮船根据她们的用途可以分为轮好多种呢!你知道有什么船吗?(幼:有载重货物的货船)。
2、讲解船的结构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画《大轮船》这幅画,小朋友不仅要画一艘美观的大轮船,还要体现它的功能。然后添画上适合的环境,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下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轮船的外部结构,轮船通常上有一个倒梯形的船身,船身有船舱,桅杆,救生圈,接收器,锚,栏杆等等,在装饰轮船的时候,可以把名称或代号画在船身上,然后再添画上简单的花纹。
3、欣赏儿童作品课件师:下面我们先欣赏几幅小朋友的作品,看他们是怎么描绘《大轮船》这幅画的。
4、教师示范绘画教师:欣赏完小朋友的作品你想好要画什么样的情节了吗?其实还可以添画上主人公,那样画面会跟生动有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画方法吧!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教师:
1、画船身。先用一条长线画出大轮船的船身,上宽下窄,前高后低,画出海面,船周围泛起的浪花,上面的栏杆,船的甲板上有很多的船舱,船舱顶部有卫星接收器。
2、画小动物。穿上有一些小动物往船下观看,这些小动物有谁呢?有熊猫・・・只画出他们的头就可以了,船头有只大熊猫和一只小兔子,她们手扶栏杆往这边看,第一次坐船航行感觉真是不一样啊!
3、对船身进行装饰。画出挂在船边的锚,用点将船身进行装饰,画面中的线条要丰富,在画出桅杆,这升起一面旗,旗迎风飘动。
4、画背景。用长短不同的线画出是浪花,水珠等。还可以画海鸥,太阳,云朵等。涂色时要注意,轮船的颜色尽量要鲜艳,要有一个主色调,海水的颜色可以适当的夸张,我们来看看涂好颜色的大轮船。
5、欣赏成品画。
三、幼儿作画。
1、大胆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轮船。
2、丰富画面四、幼儿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由于准备的教材不充足,铺垫得不够充分,使这节课出现了很多失误,如:1、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时间过长;2、在展示作品并拉伸时,力度过大,使“轮船”有“漏水”的现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