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祝大家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取得满意的结果。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一
每次给孩子们发点心吃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吵闹争执不休,所以决定通过一首儿歌,让他们简单感知分享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
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教学反思。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应该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为后面快速理解儿歌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在理解掌握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但在组织这节课时,可能过于偏重常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比如发音的准确清晰等方面的锻炼,以后在组织任何活动时,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掌握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准确指认。
2.能读懂画面内容,在猜测活动中感知故事情节。
3.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大书、苍蝇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1.师:宝宝们我们的小手啊可能干了,我们一起来唱《小手爬》吧!
二、逐页讲解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1.师:小朋友们唱得可真好听,有个动物朋友也来凑热闹了呢,看是谁呀?(小猪)2.第一页(1)师:看看小猪在干什么呀?(吃东西)吃什么?(汉堡、饮料……)在哪里吃呢?(苹果树下)(2)师:小猪崽苹果树下吃着这么多的好东西,可是它开不开心呀?(不开心)为什么会不开心呢,吃这么多好吃的怎么会不开心呢?看看他在看什么呀?(苍蝇)(3)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苍蝇吗,所以看看小猪的眼镜是怎么样的呢?(一个眼睛上,一个眼睛下)这种表情啊说明小猪很讨厌苍蝇,那么小猪会对苍蝇说什么呢?(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耳朵上)(4)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猪是怎样对苍蝇说的吧!
3.第二页(1)师:这还是刚才那只小猪吗?那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猪呢,它在干什么?小猪在苹果树下弹琴。
三、整体讲述故事1.师:今天我们学的故事就叫《苍蝇,苍蝇,快走开》。
2.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苍蝇都落在了哪些地方呢?
5.这个啊就是请小朋友们扮演故事里的小猪,老师做苍蝇,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那先请你们来一学小猪的动作吧!
6.苍蝇落在你们身上要说什么?(苍蝇苍蝇快走开)对了,不说它可是赶不走的哦。
7.教师示范:嗡嗡嗡,嗡嗡嗡,一只小苍蝇,飞到东来飞到西,看看他要落在哪?教师说完后,就将苍蝇模型落在幼儿的某个身体部位上,然后请幼儿用文本中的语言说: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xx上。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三
1、模仿动物走路,做弯腰走,跳跃走,碎步走,大步走等走路姿势。
2、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准备音乐《动物起床歌》、游戏音乐《欢快歌曲》、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1、情景引入。
2、准备运动。
播放《动物起床歌》,根据歌词做小动物起床的动作。
1、模仿动物走路。
老师: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呢?
说出动物名字,先让幼儿尝试模仿,教师再正确指导。
大象(弯腰走)小兔子(跳跃走)小鸟(碎布走)老虎(大步走)。
2、森林音乐会1。
老师:好啦,我们的小动物都已经准备好了,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根据课室场地布置)男孩子站在内圈,女孩子站在外圈,模仿动物走路的次序是:大象,小兔子,小鸟,老虎。
播放音乐《欢快歌曲》,教师带着幼儿依次模仿动物走路。
3、森林音乐会2。
老师:我们来改变一下玩法,森林里有这么多小动物,谁要做大象呢?(幼儿举手),大象怎么走路的呢?谁要做小兔子呢?怎么走的呢……好,这次我们全部都站在大圈内,当音乐一响起来,扮演什么动物就要学它走路,音乐会开始咯。
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这是一个很能激发孩子们说话交流的活动,故很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并根据图片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一起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小手帕有什么作用?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2、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完整听音乐作动作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4、幼儿集体学一遍。
5、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6、幼儿完整跳两遍。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拉成圆圈朝一个方向边唱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个小节立即停止不动。
2.大胆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快乐地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音乐律动:五彩圈。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游戏吧。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大圆圈呀?让我们一起来开动小脑筋,注意你的圆不能破掉哦!
2.师:现在我们变成大圆圈啦,那怎样才能转起来呢?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手拉手,身体向右转,右脚先往前走,围城一个大圆圈。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宝贝们,你们听出这首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引导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
3.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下,拉圆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节迅速蹲下不动。
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继续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蹲下”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动作也能停止不动?
2.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练习。如:叉腰、站好、举手、拥抱等。
3.教师选用某个新动作,引导幼儿完整地玩游戏。
活动反思:
《拉个圆圈走走》是一个集体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好。首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并学习朝一个方向走。在这个部分中有一个难点,有的幼儿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戏中,有些小朋友和别人的方向相反,总是会撞起来。需要教师用手势引导。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做到全部方向一致,如果在活动前在他们的右手上都贴一个标记,这样更利于幼儿的辨别。整首歌曲演唱比较容易,幼儿学习的很快,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做动作。但在创编环节幼儿的思维有点局限,想出的都是模仿动物的样子,具体的动作表现的不明显。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六
蔬菜印画活动首先老师帮助幼儿认识菜名,激发幼儿印画的兴趣。在认识各种蔬菜时,个别幼儿不能准确的说出菜名,经过介绍,幼儿们掌握了这几种菜名。蔬菜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饭桌上少不了它。
幼儿对蔬菜并不陌生,常见的蔬菜在菜地或菜场里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引出蔬菜还可以印画,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很自然地呼唤并激发幼儿印画的积极性和想创造的愿望,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作画时,让幼儿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教师详细清楚地讲解示范,有助于幼儿操作时更自如。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蔬菜,不同的颜色印画,使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易掌握。
在运用蔬菜示范时,次数不宜太多,可减少到示范两种,如藕和胡萝卜,这样幼儿听讲的兴趣很浓。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兴奋。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就像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在《纲要》的指导下,老师抓住了教育锲机,积极引导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如示范印画时,颜料流下来了,老师立即强调不能把画好的画竖起来,因为颜料没干。
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七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为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十分的喜欢,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领》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模仿十分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产生初步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
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适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索声音的轻响与力量、物体多少的关系。
3、准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
过程:
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
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
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
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适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
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考。
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很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儿歌,念儿歌时吐字清晰。
2.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
能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常见圆形物体的简笔画若干。
2.《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
1.师:“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让我们看看是谁吧?”
2.出示图片。
师:“原来是圆圆国王来做客了,我们跟圆圆国王打个招呼吧!”
幼:“圆圆国王你好。”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要听仔细啊。”
1.师:“刚才圆圆国王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听的一首儿歌,让我们谢谢圆圆国王。”
幼:“谢谢圆圆国王。”
1.出示圆的图标,这是什么?(圆)。
2.师:“刚才圆圆国王给我们带来的儿歌名字叫什么呢?”(圆圆圆)。
2.师:“那首儿歌里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呢?”
来自 KAOyANMiJi.Com
3.幼儿回忆儿歌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忆的内容,出示相应的物品。
1.教师根据《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边朗诵。
2.请幼儿个别朗诵、分组朗诵。
师:“圆圆国王还给我们小朋友准备好许多礼物。”幼儿说自己的礼物是圆圆的什么,请个别幼儿在回答。
师:“今天和圆圆国王玩游戏学本领开心吗?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1.一起唱《拉个圆圈走走》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出示圆圆国王的头,调动孩子兴趣,然后以国王的口吻教孩子学习儿歌。再出示儿歌的图谱,看上去简洁明了,听老师说完几遍后,有的孩子就能自己看图谱初步说出儿歌。最后用圆圆国王送礼物的形式,让孩子了解更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过程中,老师是挨个让幼儿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拥而上。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九
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带盖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儿已有了打开常见盖子的初步经验,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对一些特殊的盖子往往感到无从着手。
近阶段我们正在开展《娃娃家》的主题活动,平时幼儿常常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做饭、喂宝宝吃东西等,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中自得其乐。小班幼儿一般是通过操作摆弄的方式来了解、探索周围事物的,为此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瓶子和盒子,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
为了帮助幼儿分享、交流开启各种盖子的经验,以“收到一个大礼物盒”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幼儿认识、感知、讨论、操作、了解瓶子和盒子的多种开启方法,把如何打开盖子的经验积累融入在了宽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分享和积累了打开各种盖子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乐意用语言简单表述。
2.通过活动体验打开盖子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开盖子的常用方法:拧、拔、解搭扣等。
难点: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打开盖子。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带盖瓶子和盒子,内装“小礼物”(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
3.大礼物盒。
过程与指导:
(一)用各种方法打开“礼物”
1.引导语:“今天黄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是你桌上的瓶子和盒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什么地方相同呢?(都有盖子)老师在每个礼物里面都藏了一样神秘的小东西!你来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幼儿猜想)你想不想得到它?(想)请你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自己试试,打开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
2.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盖子,观察引导。
·引导语:“你可以告诉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盖子的?”
·观察要点: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打开盖子的方法;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导语:“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礼物?礼物里面藏着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打开盖子的?”
·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用拉、转、抽、按、掰等办法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边讲边通过手势帮助幼儿理解)。
(二)拓展丰富经验。
·请1-2位幼儿尝试,并帮助幼儿总结:要把箱子两边的搭扣解开,才能打开盖子。哇!盖子打开了!里面有好多好多旺仔牛奶呀!小朋友想不想要啊?(想)。
2.引导语:“刚才我们尝试了许多种打开盖子的方法,可是呢,旺仔牛奶的盖子很特别,有没有小朋友打开过啊?”(请开过的小朋友演示),教师帮助总结:要先找到旺仔牛奶的小耳朵,然后拉住耳朵用力往上拉。
·引导语:“**真能干,小朋友们也一起试试吧!但是要注意了,开下来的盖子一定要放到中间的点心盆里面,不要划到手!”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喝旺仔牛奶吧!跟你的好朋友的杯子轻轻的碰一下,一起来干杯!”
小结语:“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有趣的盖子,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打开,然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带盖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儿已有了打开常见盖子的初步经验,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对一些特殊的盖子往往感到无从着手。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了这节科学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多种盖子的开法,但活动中实物刺激太多,幼儿的注意力被美食转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开盖子的,致使语言表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的吸取知识!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2、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宽敞平坦的活动区,鸡妈妈、老鹰的头饰;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状,大吃一惊,张开了她的双翅迅速挡住了老鹰的去路,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们。而小鸡们可听话了,也一个拉着一个,左躲右闪,不让”老鹰”抓住。
教师:孩子们,鸡妈妈是不是很勇敢?小鸡是不是很听话?
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你们听老师的话吗?
幼儿:听话。
(幼儿扮演小鸡,一位老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老师扮演老鹰)。
师:小鸡宝宝们,鸡妈妈我呀想带你们出去玩玩,你们想去吗?鸡宝宝按顺序排好队,跟着妈妈出发吧。(幼儿在童谣音乐声中,走进活动场地同时做准备活动并队列训练)。
幼儿:老鹰来了。
师:哎呀,谁来了?(老鹰来了)快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师幼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孩子们真棒,你们出汗了吗?我们一起休息休息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和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快速跑的本领,学会躲闪。还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这节活动课中教师还充分利用背景音乐代替教师的语言,较好地刺激了幼儿的音乐感官和运动感官,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成为培养儿童兴趣、发展动作、表达情感、开拓创新的过程。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一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这一主题。
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查《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网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妈用电脑上网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包着,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又可以捉害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一群小螳螂。
8、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小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送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经验,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序地连贯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二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产生,我们班设置了五个适合本班情况的区角,分别是:泡泡书吧、小小艺术家、宝贝电话亭、智慧城堡、玩具王国。这次我将从这五个区角分别入手进行反思。
1、先来说说泡泡书吧,顾名思义,这是小朋友用来看书的地方,在这里面,幼儿可以学会安静,可以学会与同伴分享好看的书,也能学会爱护物品的好习惯。但经过几次区角活动,我发现只有极个别的幼儿能从头坐到活动时间结束,大部分幼儿都按捺不住跑去玩其他的区角。这可能还是跟有些幼儿年龄有关。他们看不懂一些书,但又不知道怎么选择能看懂的书。因此随便看几下没兴趣就坐不住了。所以我打算把图书进行更清楚的一个分类,让年幼的孩子知道在哪可以拿到他们感兴趣能看懂的书。
2、小小艺术家这个区角是美工区,幼儿能在里面任意用油画棒或者水彩笔进行创作和添画,也可以玩橡皮泥和串花。但是我发现幼儿进去过后经常性的在本子上乱画,或者看见别人玩橡皮泥那么他也会换成完橡皮泥。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是我们老师的疏忽,幼儿还小,而且是新入园幼儿,可能对于创作这一块肯定很难,自己乱画着画着没个目标也会很无聊,所以我想在区角里投放一些有图案的纸,比如有苹果、云朵之类的能让幼儿进行涂色练习或者模仿练习,这样幼儿的兴趣应该会更浓厚。
3、宝贝电话亭相当于是一个语言区,在这里面,宝贝可以随意的表达与交流。因为是新入园幼儿,就想让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宝贝们有一个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来寻求心理慰藉的平台。一开始的使用效果不是特别好,没有幼儿愿意去里面。
但是我让幼儿观察我是怎么玩那个传话筒了后,幼儿的兴趣就要更大一些。我觉得还有可能是这个电话亭从外观上还不够吸引幼儿,我会尝试把它再装饰得精致一些。或者增加烧烤摊,幼儿可以打电话订餐之类的。
4、智慧城堡是一个益智区,我们在里面投放了小动物喂食、毛毛虫夹脚、小刺猬长刺、手指套圈、小动物吃什么、穿鞋带等发展幼儿手部肌肉、手眼协调和开动脑筋的教玩具。对于这个区幼儿还是蛮感兴趣的,因为动手的'东西比较多,幼儿比较喜欢。
但是我发现很多幼儿对于什么动物吃什么食物的这个游戏还不是特别明白,经常乱插食物给动物们。所以我打算在集体教学的时间再好好的给幼儿们上堂关于区分食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明白游戏规则。
5、玩具王国一直是幼儿们最爱的区域。我们设置的是个建构区,里面投放了积木,废旧的盒子和瓶子,还有幼儿的玩具。投放幼儿玩具是为了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因为是自己熟悉的玩具和自己一起在上幼儿园。
幼儿玩积木的问题不大,但我发现那些废旧的盒子还有瓶子几乎没有幼儿玩耍。我想应该是因为盒子的大小太杂乱,而且幼儿也不知道瓶子该怎么玩。我打算再收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盒子进行简单的包装,然后瓶子就收集统一的易拉罐,方便幼儿搭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区角游戏材料投放和活动的问题是我会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是我们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经过这几次的区角活动,我确实发现了我们设置区角的不少问题。让我知道有时候光凭老师自己想象是不够的,还是要从区角的使用情况来一步步的反思一步步的改善。希望有了这次的反思,能让我们班的区角活动开展得更好。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三
歌曲《摇啊摇》为第五册第一单元《童年》中的一首摇篮曲体裁的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d宫调式。歌曲运用“xxx。”6/8拍节奏营造微微晃动的“摇啊摇”的感觉,三度、四度音程跳动构成的抛物线状的旋律行进,好似一座座小桥出现在我们面前。旋律清新上口,节奏轻盈灵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歌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补充的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开头并变化重复第二乐句的结尾,经反复后逐渐减弱,好似渐渐远去的小船,又似在妈妈轻轻的摇动中渐渐入睡的宝宝。歌曲的前奏有八小节组成,营造浓浓的“家乡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切忌表现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导致缺失韵味,准确的律动把握是需要进行逐步训练的。三年级是多声部歌唱正式开始的重要过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明确并尽早进行简易的多声部练习,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摇啊摇》这首歌曲比较简短,在学唱中可以整体把握,歌曲立意淳朴,旋律主干音鲜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音乐训练,以达到能力的累积。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
1·愉悦原则;
2·整体性学习原则;
3·注重过程原则。
本课分成四大块:
1·聆听律动。运用聆听所产生的音乐直觉进行音乐学习,能够有感觉的进行6/8拍子的律动并在律动中获得音乐的整体形象。
2·模唱曲谱。借旋律线、图示等方法,结合音乐直觉与产生的相应联决进行更为精细的旋律学唱,并能形成简易声部合作。
3·歌唱表现。能够运用良好积极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现愉悦盈动的情绪。
4·综合表演。多声部歌唱在三年级正式开始,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提前渗透,本课的综合表现会采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模拟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1律主干音等方法进行综合表现,形成多声部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律动、歌唱、声部合作等获得审美愉悦,拥有对于美好童年的积极价值观。
知识技能:能够拥有准确的6/8拍律动感觉,拥有准确灵敏感知前奏尾声的能力,能够用柔软轻盈的歌唱表现歌曲,能够用do、mi、sol的长音与歌曲进行多声部合作。
运用积极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音乐合作与控制能力。
准确完整富于表现的歌唱。
歌唱中的6/8拍准确律动,能够在准确拍点上进行声部游戏。
打击乐器:三角铁。
一、六八拍子律动,歌曲整体风格把握[ppt2]。
1.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你可以让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样的节奏吗?和老师一起来。
(1)跟老师拍2拍子节拍,用拍手表示强、拍大腿两侧表示弱。循环反复直到拍点稳定,不机械,每个拍点表现得有弹性、轻盈。
(2)师:下面让我们的身体也像歌唱一样轻轻摆动。
(带领学生跟着拍手的节拍点左右摆动身体,注意动作小,拍点稳。)。
(3)师: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让它为我们歌唱一样的拍手律动伴奏,好吗?
([ppt3]播放《摇啊摇》范唱片段,教师领学生一起表现。)。
2.师:我们再来一遍。这一遍要请三角铁帮忙,老师会在前奏的时候用三角铁演奏,当歌声唱起的时候,大家就像刚才一样轻轻地拍出来,准备——。(第二次在录音范唱中律动。)。
3.师:三角铁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导学生用高位置的弱声“叮—”来表现)有谁愿意来演奏三角铁?(请有把握演奏准确的学生示范)虽然没有很多三角铁,但是我们可以模拟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铁的同学,同时嘴巴模拟三角铁音色)。我们的演奏顺序是:歌曲前奏由你们来演奏,歌声开始的时候老师来表演,准备。(在学生演奏时及时提示,注意拍点准确。教师在律动中加进人声“titi”,形成“拍手titi拍腿titi”的六拍子律动。[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师:谁发现老师刚才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表现出来的弱声“titi”,感受在拍手与拍腿之间加进弱声“titi”形成的新的脉动)(再次完整表现歌曲:三角铁演奏+6/8拍子律动。)。
二、感知旋律,细化音乐体验。
1.[ppt4]师:(做两次六拍子律动)很多音乐家在表现小船摇动或是轻快摇摆的时候,喜欢用这个节拍,这个节拍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到,它的名字叫六八拍子。(一起再来拍一拍),今天轻轻摇摆的六八拍子将把我们带回老师的童年,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一条小河,还有小小的船——([ppt5]课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别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过程中关注音的稳定)。
2.师:让我们摇着小船出发吧,你听听,我们摇船的声音也是美妙的音乐。
(1)[ppt6]分别出示||||和||||,结合律动唱谱,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关注6/8拍的律动感与乐句音程稳定。
(2)播放歌曲范唱,指挥学生范唱第一乐句时叠加第一条旋律,第二乐句时叠加第二条旋律,与歌曲范唱形成二声部。提醒学生看老师手势,注意第三乐句是两小节第一条旋律、两小节第二旋律。可以练习两遍。)。
3.师:老师小时候就喜欢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学生尝试哼唱,检测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不要求学生表现很准确。)这首歌的题目叫《摇啊摇》[ppt7],每当唱起这首歌,老师就感觉是我坐着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个小村边的小桥上在等我,可美了。
(1)你能唱第一句话吗?([ppt8]出示第一乐句曲谱歌词,教师弹奏单旋律,学生哼唱。)听老师唱曲谱,看看老师的手势,你看我的手划出一个像什么的形状?(教师先视唱曲谱第一小节,手上划出旋律起伏线条,让学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桥”,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节,明确两句是重复的,再感知三、四小节组成的“大大的石拱桥”)。原来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桥,(旋律线出示,学生划旋律线唱谱或用“u”模唱,关注学生的音准与音色,提醒注意准确的节拍脉动)。
(2)[ppt9][ppt10]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三乐句。第三乐句学唱时,要求学生能够找到与前面相同的地方。
4.[点击ppt10]在钢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准确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统一、律动准确,教师及时指导并调整音色。
三、演唱歌曲,形成简易的多声部。
1.[ppt1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用较高位置柔声朗诵歌词,体会“一只馒头一块糕”里包含的浓浓的爱意。
2.[ppt12]完整聆听歌曲,对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觉逐渐过渡到知觉。
3.师:让我们用柔柔的歌声演唱一下吧,注意我们是摇着小船出发的,小船是怎么摇的?(回忆身体轻轻的摆动,强调歌声的轻柔,第一遍用钢琴伴奏,之后用标准录音伴奏)。
(1)要求学生演唱歌曲一遍,教师轻声叠加之前练习“摇船的声音”。唱完后请学生回答,并回忆复习这两乐句。
(2)师:有谁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唱摇船的声音?(请一部分同学加入,并明确演唱顺序,尝试合作,演唱一遍歌词。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学,教师退出,学生自己合作。)。
5.师:三角铁也要和大家一起来表现,有谁记得?(回忆三角铁的演奏,请学生表现。)下面让我们用更丰富的方法表现《摇啊摇》。(明确各组任务:主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三角铁声部、教师拍手titi拍腿titi声部,完整表现。)。
四、总结课题,提升情感体验。
1.师:《摇啊摇》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上海地区的一首童谣,很多妈妈也会把它当作摇篮曲摇着宝宝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们度过美妙的童年,希望你们也可以记住这首歌曲,记住这段旋律,永远记住美好的童年。
2.师:让我们唱着歌下课吧!(主旋律完整演唱)。
不论是多么简短的歌曲,教师都要关注细节的音乐性,运用教师敏锐的感知能力,充满得将“音乐味”传递给学生。本课设计力求做到用音乐活动传递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因为本课设计的音乐活动较多,所以要求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效果,当学生能力暂时达不到或是表现地很有兴致的时候,要及时地“再来一遍”,以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同时需关注多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设计的音乐活动、所做的歌唱练习,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多声部的合作,这样,等到合唱真正到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去接受并喜爱它。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小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
2.学说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再见”。
3.初步表演故事,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熊手偶、自制小鱼、骨头、萝卜道具、故事视频、小兔、小猫、小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手偶,进行问答游戏。
1.小熊最爱吃什么?(模仿小熊吃蜂蜜的样子)
2.小猫最爱吃什么?(模仿小猫吃鱼的样子)
3.小狗最爱吃什么?(模仿小狗吃肉骨头的样子)
4.小兔最爱吃什么?(模仿小兔吃萝卜的样子)
(二)出示食物、相应的小动物,引入故事。
引导语:小熊今天要请小动物来家里做客,他准备了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我们一起看看小熊都请了谁来做客。
(三)完整听一遍故事
(四)故事提问,根据回答依次出示挂图。
1.小熊请了哪些客人?
2.小动物来到小熊家是怎样说的?(小熊你好)幼儿学说“你好”(师幼加上肢体动作,边说边做)
3.小熊是怎样招待小动物的?(请小动物吃东西)幼儿学说“请” (师幼加上肢体动作,边说边做)
4.小动物吃的饱饱的是怎样对小熊说的?(谢谢小熊)幼儿学说“谢谢” (师幼加上肢体动作,边说边做)
5.小动物走的时候对小熊说了什么?(再见)幼儿学说“再见”
(师幼加上肢体动作,边说边做)
四、表演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表演一遍故事。
2.分组请小朋友带上小动物的头饰表演故事。
小班语言活动《小熊请客》活动反思:
提到小动物可是孩子们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在《小熊请客》活动中,故事里呈现了四只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小熊、小狗、小猫还有小兔。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一节语言活动课。在教案设计中,我通过问答游戏引入活动,让幼儿对这四种小动物的特点和食性有一个认识和了解;通过听故事、提问故事出示挂图、表演模仿,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礼貌用语。结束部分让孩子表演故事,初步表演故事,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接下来对我的活动环节设计,进行分层次的总结反思。首先以出示小熊手偶提问小动物的食性,让孩子了解了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在此环节幼儿模仿小动物吃东西中,我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细化处理。比如:幼儿说小狗喜欢吃肉骨头,我可以跟幼儿模仿肉骨头很硬,小狗啃不动用舌头舔的动作。这样孩子就会很感兴趣,开始部分就不会单调了。接下来是基本部分听故事提问,理解故事。在完整听故事时,我处理falsh不是很成功,导致让孩子没能流畅的听故事。如果换成老师有感情的讲故事,会让幼儿清晰生动的理解故事了。在提问问题时,我采用根据幼儿回答分段出示挂图,让幼儿理解故事。在学习礼貌用语时,我让孩子们进行了动作表演,此环节进行还是不错的。结束部分我以表演活动结束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我首先和孩子们集体表演故事,和孩子一个表演练习。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表演故事,此环节孩子一直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出来的,没有自主进行表演故事。可能是小班年龄段的问题吧,不能大胆表演、自己组织语言对话。表演过程中由于头饰准备不充分的缘故,导致教具破损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整节活动,活动目标达成了,教具准备也是较丰富的。环节设计有层次、清晰明确。孩子对故事也很感兴趣,理解了故事内容,这些都是活动中的成功之处。
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也是很多的。通过总结反思活动的不足,我感觉语言活动中老师的语言组织一定要精炼、表达要清晰。讲故事时,教师应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还可以加以动作表演。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感兴趣而且对故事理解更清晰。对于幼儿的问题回答,教师更应该灵活的给予判断和引导。教具是整节活动的重要之处,所以教具准备一定要充分、细致。还有语言活动,应该有创新和色彩。在本次活动中,故事里只是呈现了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四种小动物,显得俗气过时。如果给予创新让孩子创编、想象会更好,比如:爱吃竹子的熊猫、爱吃桃子的小猴、爱吃青草的小马······都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创编融入到故事中,这样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
根据总结反思,让我反思到了自己的教学不足和改进之处。认识到了自己在那个方面还需要提高和学习,在总结中让我对语言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教师就是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进步。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再登一步台阶,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越来越棒!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五
设计意图:
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处可见。“瓶子”也是安全的材料,能废物利用也是幼儿园教育所提倡的。另外我们常常看见幼儿抱瓶子、滚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很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考虑到本班幼儿活泼好动,尤其对新的活动材料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想触摸、想玩。在活动中我有目的设计了热身活动。热身后让幼儿自由探讨、挖掘瓶子的各种玩法,并进行尝试双脚并拢跳过瓶子,使幼儿知道瓶子不仅可以玩、还可以锻炼身体。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体验瓶子带来的活动乐趣。
2、尝试跳过一定高度的瓶子。
3、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大胆接受挑战,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瓶子的各种玩法、尝试跳过一定高度的瓶子。
活动难点:
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大胆接受挑战,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具备一定的跳跃能力。
2、物质准备:塑料瓶子(幼儿自备每人2个)、自制门球若干活动背景音乐、提前做好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1、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踏步入场。
2、热身运动。
(1)师:来,小朋友们我们把胳膊伸平,向前跳一跳,后跳跳。来和小瓶子玩一会儿好不好?(幼儿跟老师做)把小瓶子放在脖子上夹一夹。前碰碰、后碰碰、举过头顶碰一碰、放在腿上碰一碰。把小瓶子放在面前站一站,两手叉腰,把小脚放在小瓶子旁扭一扭。绕着小瓶子跑一跑。
(2)游戏:过小桥。
师:小朋友们我们把小瓶子拿起来玩过小桥的游戏好不好?现在我们请x老师来给我们搭个小桥。(横放一个可乐瓶子)小朋友跳起来。小朋友们看现在多了一个小桥,想想办法跳一跳。(横放两个可乐瓶子)。
师:小朋友们瓶子有很多很多的玩法,我们找个地方看看可以怎样玩?幼儿自由尝试玩瓶子(踢着玩、扔着玩、当哑铃玩、做成障碍物跳着玩)。
师: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踢着玩)。
师:再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跳着玩)来,我们也学着他这样玩一玩。看看叶老师,双脚并齐,跳。
1、找个好朋友把瓶子摆在一起跳一跳。
2、师: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喜欢玩跳瓶子我们把瓶子摆成一条小河跳一跳好吗?
把小朋友分成两队。玩跳小河的游戏。将瓶子排成两条直线。跳一跳。
教师示范跳、幼儿自由跳。教师根据幼儿跳的情况强调动作要点:双脚并拢、双腿弯曲,双手甩动起来,跳起来。
3、自由找好朋友将小瓶子摆在一起。摆在指定的横线上。幼儿练习跳跃瓶子。
4、将幼儿分成两组。比赛运球。
师:小朋友们将瓶子摆好后到老师这边排队。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x老师和叶老师是怎么去运球的呀?
教师示范运球方法。
师: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小朋友有些累了,请小朋友们将瓶子拿起来像叶老师这样做。(播放音乐、幼儿随着教师做一些轻松的运动,舒缓腿部肌肉)。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自由玩瓶子,来提取和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接着,采取了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参与活动。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的活动来提神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通过游戏《比赛运球》,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乐趣。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六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丰富词汇:举、转、张开、握、藏。
3.感受拍手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音乐光碟。
2.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作用,会玩小手游戏。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小手在哪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完整地欣赏儿歌。
教师边朗读边做动作,完整地朗读儿歌。
提问:小手会做什么?
3.分段学习儿歌。
老师边朗读边做动作,幼儿逐句模仿学习。
4.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用好听的声音跟着老师朗读儿歌。
(2)进行个别朗读和集体朗读。
(3)儿歌表演。
提出要求:大家一起用好听的声音一边朗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小班孩子年龄小,还处在口语发展的阶段,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很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兴致很浓厚,课堂的氛围也很活跃。在这个活动的导入部分,我是以音乐游戏小手在哪里导入,加上前期的经验作为铺垫,幼儿在理解这首儿歌的内容时容易多了。再加上边朗读边动作,幼儿更易于理解了儿歌内容,掌握词汇:举、转、张开、握、藏等。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半圆形和椭圆形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
2.学习用多种颜色的圆点菇,颜色要涂得浓,增强美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小兔图片、范画。
2、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3、噢,原来小白兔来到了蘑菇地里避雨,小兔喜欢吃蘑菇,大蘑菇还可以用来避雨、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所以小兔子可喜欢蘑菇了。可是,小兔子说最近很少下雨,森林里都很少蘑菇,它们都要饿肚子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画些蘑菇送给小兔子。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是什么样子的?蘑菇怎么画呢?(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示范画几个蘑菇:先画半圆形或圆形的蘑菇顶,再画细一些的蘑菇柄,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然后给蘑菇顶蘑菇柄上漂亮的颜色。
3、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说画蘑菇的方法边一起来画画蘑菇。(书空练习)。
1.发放绘画工具,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作画:今天老师要看看那些小朋友画得又快又好。
2、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画得多,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
1、收拾作画工具。
2、老师以小白兔的口吻表扬画得多而漂亮的小朋友:小朋友,谢谢你们画了这么多漂亮又美味的蘑菇送给我们。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
教师的小班摇啊摇教案活动反思篇十八
目标:
1、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
2、复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
3、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准备:
1、老爷爷手偶一个。盘子人手一个。
2、大的红苹果28个,小的红苹果28个,大的绿苹果28个,小的绿苹果28个。
3、苹果树三颗。
过程:
一、引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果园,看果园里有什么呀?
二、观察比较,感知苹果的颜色大小特征。
1、点数果园里的果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果树?
2、教师:树上有什么?这些苹果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请说出苹果特征的幼儿上来摘一个相应特征的苹果。
3、教师小结:树上的苹果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听指令摘苹果,教师要求逐步递进。
1、区分颜色特征。
(1)教师:老爷爷很开心我们来到他的果园做客,他要请我们吃苹果哦,不过要我们自己去摘,老爷爷请我们摘一个红苹果和一个绿苹果。
(2)幼儿操作(要求要有秩序,不推不挤,找好了马上回到座位)
(3)师幼共同验证
教师:你摘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4)按颜色分类:教师出示红绿颜色的篮子,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分类。
2、区分大小
(1)教师:你们刚才表现的真棒!现在老爷爷自己要去摘苹果了,我们一起去帮助老爷爷好不好?这一次老爷爷要摘1个大苹果、2个小苹果。
(2)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个盘子,请幼儿把摘过来的苹果一个一个摆在盘子里。
(3)师幼共同验证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摘了几个苹果?(请个别幼儿:你摘了几个苹果,有几个大的,几个小的)
(4)按大小特征分类: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篮子,引导幼儿按大小特征分类。
三、结束活动:把苹果送回去。
2、幼儿再次摘苹果,摘过来的苹果摆放在盘子里。(要求摘3个苹果)
3、教师出示4个篮子(大的红绿篮子和小的红绿篮子。)
教师:老爷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篮子,数数有几个?看看这些篮子有什么不一样?
要求:大的红苹果要放在大的红颜色的篮子里,小的.红苹果要放在哪里?
3、分类送苹果。
4、师幼一起检查。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为小班数学研讨活动的第二次活动课,经过黄建双老师的第一次活动后的探讨、分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案。整个活动下来,我是以情景“参观老爷爷的果园”,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环节过度自然,层次分明。活动中我在幼儿操作之前的一些细节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因此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秩序较好,幼儿也能很好的完成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动后大家的建议及活动不足之处:
1、活动时间过长(35分钟),建议在讲解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简练,不必反复强调。
2、目标二复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可以不去掉。
3、幼儿表述苹果的不同时,教师应及时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