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篇一
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
体思路是:巩固扶贫助学成果,整合资源、集中相关扶贫助学资金,扩大扶贫助学范围,实行扶贫助学全覆盖,形成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对全县低保户对象、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家庭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通过民政临时困难救助、扶贫资金帮扶、共青团、妇联、县扶贫协会、县慈善总会资金资助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等措施,着力解决低保户、特殊困难对象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并在全县中小学建立贫困学生辍学监测跟踪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确保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总体要求是: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由县扶贫办牵头搭建扶贫助学平台,整合资源,集中相关扶贫助学资金,对低保户、农村特殊贫困家庭学生开展扶贫助学工作,并在全县中小学建立贫困学生辍学监测跟踪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以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瞄准特殊困难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恩施州办发【2015】13号)、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5】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县低保户和农村特殊困难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恩施自治州财政局、恩施自治州教育局《关于印发<恩施州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通知》(恩施州财规【2015】1号)要求,建立扶贫助学资金,开展扶贫助学工作,确保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并形成扶贫助学长效机制。
总体目标是:按照“瞄准特困学生、确定资助措施、开展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工作思路,对全县识别认定的低保户家庭、特殊困难对象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实现扶贫助学全覆盖的奋斗目标。在全县16个扶贫攻坚片区、92个贫困村(社区)、14.02万贫困人口中,据统计有1932名特殊困难学生(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50139人的3.8%),其中:在校孤儿学生110名;建档立卡特殊困难家庭学生1822(其中:小学919人;初中425人;高中214人;职校111人;大学153人)。县民政、扶贫、教育、财政等相关县直部门要多方筹措扶贫助学资金,县扶贫协会、共青团、妇联、县慈善总会等社会团体要继续开展“扶贫助学、放飞梦想”等公益募捐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扶贫助学资金,共同建立起资助特困学生的扶贫助学体系,形成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打造全省教育精准扶贫亮点县,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可借鉴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二)
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
一、教育扶贫所做主要工作
我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其中乡镇初中25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乡镇中心小学25所、村级小学(教学点)216所(个);全县在校学生****人,其中乡镇在校学生**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98.16%;现有农村幼儿园**所(公办5所),村小附设学前班145个,在园幼儿***人,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1.4%。
近年来,我县从着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实施教育扶贫工作。
1.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教育园区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和全国营养餐工程、农村薄弱学校食堂改造等5个试点县,争取到项目资金7个多亿,先后改扩建学校校舍5.1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7.3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9.25万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有48所学校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改建增设村小附属学前班89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2.着力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县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组织选派了近百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薄弱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援助农村学校开展兼职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师能素养。
3.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仅2014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受惠学生**多学生,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
4.努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建校助学金930多万元,其中助学金260多万元,惠及学生近3000人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1.部分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匮乏。①基础设施薄弱。全县农村小学有b、c级危房13万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瓦房,建设标准低,属于c级危房;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如,江口优新小学和河坑小学教室、教工宿舍等均为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现仍在使用。②教学设施匮乏。对比省定标准,全县边远乡镇尤其是贫困村的学校教学设施缺口很大,其余5所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完善,课堂教学基本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将子女转入城镇学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读,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边远村群众的教育开支,教育成本的增加在一些贫困山村则直接造成了一些孩子的辍学。
2.村级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由于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学校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较差,大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现在主要是原来民办代课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师在支撑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这部分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基本为初高中学历。同时,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很多村小都没有专职英语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由中心小学派员走教。
3.扶贫助学政策针对不够强、缺乏精准。现有“一免一补”、困难寄宿生补助、学生营养餐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缺乏精准性,有“撒胡椒面”的现象,而且标准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助,受助率达30%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非属贫困学生或者说非属特别贫困学生;同时,因为受助面偏大,导致人均受助资金偏少,小学为500元/学期……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篇二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 年,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契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引导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着力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帮扶对象进一步明确。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我们对全县13747户贫困户,4.7277万人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实现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并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2、稳步实施整村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按照全面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思路,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目前争取到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8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225万元,实施项目65个,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产业发展项目20个,项目覆盖人口5.4 万人。较好完成三锹乡元贞村、新厂镇冲嫩村2个国扶村整村推进村任务。
3、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我们始终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和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任务分解到乡,落实到村,工作到户,责任到人。通过一系列过硬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和增加收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全年实现9320人稳定脱贫,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06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4、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三锹元贞村、寨牙岩脚、文溪金马等村建成生猪养殖基地、山羊养殖基地8个,修建栏舍2000余平方米。引导群众养鸡3万羽、鸭 2.5万羽,猪2000头,羊400只,网箱养鱼5000尾,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依托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收益后,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公司按比列分成,今年湘百仕酒业以这种模式在太阳坪乡朱戈村新造杨梅林2000亩,盛果期预计人均增收1800 元以上。通过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部分整村推进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5、基础设施逐步夯实,乡村面貌进一步改观。始终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放在扶贫开发的首位,突出加强贫困乡村水、电、路等工程建设,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新(维)修贫困村村组公路82.1公里,其中硬化道路54.7公里,解决21个村2800户1.2万人出行难的问题;新建人饮工程3处,蓄水池 11口,铺设管道14.9千米,解决1100户4000余名困难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修建水渠19.76千米,整治病险山塘1口,解决3000余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6、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雨露计划政策。将贫困对象户作为雨露计划培训补贴对象,把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留守贫困劳动力接受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和增收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截止目前,开展以山核桃、杨梅种植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农民1532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7200份。对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补助,其中高中(中专、职高、职院)补助 313人,大学(大专、本科)补助175人,义务教育特困家庭补助260人。还选送到省市参加科技骨干培训50人,贫困村村干部培训30人,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同时还开展了乡镇分管领导及贫困村干部培训4期176人次,大大提高了扶贫干部落实政策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7、社会扶贫同步跟进,扶贫力量进一步充实。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采取三联三帮方式对贫困村进行帮扶,全县6个国扶村、34个省扶村、6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村、1个市级深度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员,相关驻村单位的党员都联系并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年投入帮扶资金72.25万元,各类帮扶物资(折价10.45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720户,资助贫困学生130人。
8、宣传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宣传进一步深入。一是充分利用首个扶贫日这个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 10月17日我们在靖天国际广场门口举行了10.17邀你一起来扶贫募捐活动,现场募捐资金41万余元,我县扶贫募捐活动先后被怀化市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转播。二是围绕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推介扶贫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全年在省扶贫开发网发表调研文章1篇,经验交流1篇,信息12篇,在怀化日报发表信息2篇,较系统地报道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扶贫工作的知晓度。同时,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向县直单位、乡镇、村发放《靖州县扶贫政策指南》500余本。
9、重点产业稳步推进,企业帮扶进一步凸显。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打造杨梅、山核桃、茯苓三大特色产业为主题内容,将湖南红湘之梅酒业有限公司、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作为2015年的重点产业项目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王志群主任对我县申报的帮扶企业高度重视,亲临我县考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省考核组实地筛选、考察认证后我县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进入全省第一批帮扶企业范围,帮扶资金500万元。
10、财政报帐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实行民主议事制。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都推行民主议事制,充分听取各层代表意见,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项目安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规范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扶贫资金一律按项目进度,实行拨付;直补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卡通打卡到户;项目工程结算留有完整的项目竣工资料。
11、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了真心实意抓扶贫、真抓实干出实效的观念。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了业务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扶贫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各种疑惑,对群众提出的关于扶贫政策及各项工作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答复。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行为,优化了运行程序、强化了监督检查。
二、《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
分解落实到县扶贫办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是: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做好三锹元贞、新厂冲嫩等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着力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完成情况:我办把《政府工作报告》分解到我办的任务,摆到重要的位置,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上着手,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好任务。据统计:2015年在新厂镇冲嫩村硬化道路11公里,实施核桃低改732.9亩,危房改造35户;在三锹乡元贞村实施老核桃林改造200亩,新造杨梅林50 亩,葛根种植20亩,油茶林改造100亩,危房改造2户,村委会办公大楼修建铁门一个,厕所一座,元贞至塘款道路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为修建水坝一座。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1、扶贫攻坚难度大。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2、基础条件差。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3、龙头企业弱小。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2016年扶贫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2016 年,力争解决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本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稳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主要工作:
1、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住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2015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工作总结 2015年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
2、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3、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靖州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4、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5、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6、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一是积极扶持短、平、快产业。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重点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周期短、技术要求不高、投入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畜牧养殖和种植致富产业。
二是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户的思路,选准优势产业,通过能力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企业牵动等方式,大力推进山核桃、杨梅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三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建立与农户有机结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和产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 年,州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党办、政办《关于印发<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博州党办发〔2015〕7号)精神,在深入摸排、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目标。现将2015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塔木根赞格村贫困现状
一 村队概况。塔木根赞格村位于博乐市以西5公里,距离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在博温公路南侧。全村人口192户、728人,其中常住户165户、常住人口633人,非常住户27户、95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142户、562人,汉族13户39人,蒙古族8户、28人,哈萨克族2户4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占88.8%。全村四老人员6 名;常住人口中80、90后年青人187人,占总人口的29.5%,其中维吾尔族169人,占90.4%。全村耕地面积1376亩,人均耕地1.9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队。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一座砖窑承包费每年7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750元。农村党员16 人,团员青年22名,民兵6名,十户长8名,信教群众210人。村委会(文化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二 贫困人口现状。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共计45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共计1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43人、无劳动能力65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1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人),扶贫低保户18户6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9人),扶贫户16户2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3人)。
家庭人口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户8人;部分人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6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5人、无劳动能力33 人);家庭人口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32人。有劳动能力家庭致贫原因主要为缺资金、技术、土地等,发展基础薄弱、增收途径少。无劳动能力65人中,因老丧失劳动能力34人(伴有残疾3人、精神原因1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3人,因残丧失劳动能力5人,因精神原因无劳动能力2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 11人。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帮扶村队精准扶贫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是州卫生局住村工作组和联系帮扶村两委班子联合成立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摸清贫困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分类建档立册,按照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二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会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2015年脱贫计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一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
三是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45户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工作,对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汇总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三 建立责任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一是建立了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住村工作组成员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普通党员、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其中2015年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任务,由州卫生局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各包1户负责脱贫。
二是建立了住村工作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工作组成员按照每人2户的标准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5月民族团结月,工作组干部集中走访了结对子结亲戚帮扶对象,每人拿出400余元生活补助为结对亲戚购买了生活用品。
三是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每名农村党员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优势,帮助结对贫困户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助就业、促增收。
四是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16户贫困户,送去4800元慰问金和价值2000元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六一儿童节前夕,村两委和住村工作组向20名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了书包等学习用品;七一建党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了3名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300元;上半年2名贫困户因病去世,住村工作组代表局党组给其亲属各送去500元慰问金。
四 突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申请全部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医疗和教育扶持措施,确保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原因而中途辍学。
二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分类扶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因户因人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脱贫。今年以来,协助23户养殖户办理养殖贷款、已成功申办贷款12户,其中贫困户3户。扶持80、90后贫困户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并积极帮助其联系销售渠道,首批70羽鸡已顺利出售。多方协调推进扶贫解困,6月初湖北省卫计委领导给塔木根赞格村1户结对子亲戚(贫困户)送来80只羊(其中生产母羊40只)、价值5.6万元,成功帮助1户4人实现脱贫。
三是积极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创收扶贫。努力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对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引导,采取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3月份以来,多次为村里劳务经纪人提供用工信息,协调联系了7家用工单位和多个劳务输出项目,帮助村民联系就业岗位,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四是加强培训,全力助民增收。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主动为贫困户送劳动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宣传社保政策等,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月22日邀请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来村开展培训,50余名农户参加了培训。
五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帮助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困难群众安居房申报、遴选等工作,2015年20户贫困户申请了住房安居房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政府按照每户3.85万元的标准给予建房补助77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4月1日联系5名医疗专家到青得里乡4个村队进行了义诊,其中在塔木根赞格村义诊233 人次、赠送药品价值4000余元、免费检查为村民节约费用3000余元;对1名长期患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协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和费用减免,送去 1000元救助金;主动带2名因家庭困难未就医患者就医,协调医疗机构减免门诊及住院费用2700余元;2月份以来有5名村民住院,工作组获悉后立即到医院进行了探视,对其中1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工作组干部自发送去了500元现金;积极协助1名老党员办理了新农合慢性病手续。同时积极争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早日结束村里无村卫生室、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工作组干部在农忙时节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1名工作组成员还扭伤脚踝造成骨折住院手术治疗。四是是推进惠民生项目实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投入资金5.2万元,实施了亮化工程,为村队主巷道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1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 深化结对帮扶。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工作组成员、机关党员、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明确结对子帮扶人员工作责任,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二 持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做好新建灌溉机井和农用道路升级改造前期调研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概算、资金来源和报批等准备工作。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医疗帮扶,经常开展送医送药下乡,针对塔木根赞格村无村医,群众看病不方便的突出问题,组织医疗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免费义诊、送医送药下乡。实施老年人健康关爱工程,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三是争取项目新建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建成后面向社会招聘村医或由博乐市青得里乡卫生院下派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解决村里无村医和卫生室、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四是积极开展慰问走访和扶贫帮困等活动。
三 推动劳动力转移助民增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引导中青年女性到城市开展家政服务,增加家庭收入。加强教育引导,转变80、90后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持续增加。
四 全力帮扶实现脱贫目标。在全面改善45户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整体推进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以2015年扶贫计划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为重点,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努力实现脱贫目标任务。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篇三
上常庄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根据县局教育精准扶贫精神和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本着“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智”的精神,制定我校准扶贫工作机制。
一、加强对学生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多关注贫困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三、要关心、爱护贫困后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
四、关爱贫困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五、教师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六、技术支持
积极和帮扶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日前,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现场会在石家庄市灵寿县召开,与会代表观摩了灵寿县教育扶贫工作,听取了石家庄市、保定市、宽城县、青龙县、威县5个市县的典型发言。河北省副省长许宁、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教民发表重要讲话。
许宁副省长就全面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工作讲了3点意见:
一、认识要再深化,以更高的站位看待教育扶贫
许宁说,当前,我省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动力转换接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落实好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实现增长速度的换档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无一不需要教育的有效促进,无一不需要人才的有效支撑,无一不需要创新的有效引领。可以说,教育扶贫,是利当前管长远、最根本可持续的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扶的是智力,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之举。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完成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任务,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激发人才活力,依靠人才红利破难题、趟新路。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创新创造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可见,“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扶贫,扶的是思想,这是贯彻国家发展新理念的战略之策。生活上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内在的根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贯彻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亟需教育来普及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运用、新的文化创意,解决贫困地区观念陈旧、思想落后、意志薄弱、思路不清的问题。可见,“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
教育扶贫,扶的是能量,这是推进全面改革新任务的战略之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方面,通过优先发展教育,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可以让大批有志向、有能力、有决心的孩子走出大山,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家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可以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可见,“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省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65个贫困县特别是列入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37个县,发展底子依然较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教育扶贫作为最有效、最持久的脱贫方式,把办好贫困地区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将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彻底拔掉贫困落后的“穷根”。
二、重点要再聚焦,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教育扶贫 许宁说,教育扶贫工作线长面广,要按照“不让一所学校掉队,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的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倚重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工作中要以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改薄”项目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为载体和抓手,突出做到“四个坚持”,努力实现“六个全”的目标。
“四个坚持”,即:坚持育人为本、脱贫为要。优先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突出教育扶贫“造血”功能。通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整体素质提升,助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坚持全面覆盖、精准发力。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因地制宜、因校谋划、因生施策,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坚持工程带动、改革驱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领域有关计划、工程、项目向贫困对象精准投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贫困家庭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五级联动、协力推进。建立省统筹、市协调、县落实,省、市、县(市)、乡(镇)、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集中发力、各方出力、持续用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六个全”的目标,即:一要实现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建档立卡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为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打牢基础。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折不扣兑现有关学杂费免除和助学金奖补政策,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子女都能享受到资助。
二要实现薄弱学校全面达标。当前,“全面改薄”已经进入承上启下的攻坚阶段,国家明确要求2016年底校舍建设竣工率和设备采购率均完成规划任务的50%。各市县一定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充分解放思想,切实解决难题,在建设用地等“卡脖子”问题上创新思路、寻求突破,确保改薄任务全面落实到位。任何市县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全省的后腿。
三要实现均衡发展全数验收。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要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提升效果,即将接受检查验收的县(市、区)尤其是贫困县,要精心谋划、提高标准、迎头赶上。要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四要实现职教通道全部畅通。把“两集中”(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推动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县城或产业园区集中)作为推进产城教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尊重规律、积极稳妥,进一步畅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道、中高职衔接通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联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五要实现教师培训全员覆盖。依托“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支一扶”“免费师范生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培养”等项目,为基层学校输送、培训一批高素质合格教师。要完善贫困县(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轮训机制,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六要实现智力扶持全力支撑。采取对口帮扶和阶梯帮扶的方式,引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省属、市属高校与贫困县建立帮扶关系,在人才培养、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投入、严实的举措、不懈地努力,将教育扶贫的成果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孩子入学率的持续攀升上,体现在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规模的持续壮大和人口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上,体现在贫困地区生活的持续改善和贫困人口的持续锐减上。
三、责任要再落实,以更强的保障抓好教育扶贫
大力推进教育扶贫,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切实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省委、省政府是下了大决心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工作合力,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作抓实抓好。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安排,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落实好第一责任。省教育厅作为牵头部门,要履行好职责,会同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抓好任务落实。
二要坚持一线指导。各级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要常协调、勤调度、多问效,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多到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确保教育扶贫扎实有效推进。省级层面在抓高等教育上档升级的同时,将更多地在基础教育均衡化、职业教育特色化上出思路、出招数,为教育扶贫添砖加瓦。
三要加强检查督导。国家部署的“全面改薄”项目,已列入省政府专项督查内容。省政府督查室要对照中央和省里有关要求,会同教育、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制定督促检查方案,对工程建设进度、指标完成情况、项目推进质量等逐项督查、跟踪问效,有关情况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向全省通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对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
四要深化舆论引导。各地要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宣传报道,多角度、全方位报导工作开展情况,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努力营造导向鲜明、声势强劲、富有特色的舆论氛围。
刘教民明确了全省教育扶贫工重点作的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切实抓好教育扶贫重点工作
刘教民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着力推进精准建设。要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要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加大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精准资助。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工作,有效地帮助贫困生实现无障碍就学。教育部门要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详细台账,摸清底数,打好基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三是着力推进精准帮扶。抓好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结对帮扶体系。抓好学生结对帮扶工作,建立“一对一”关爱贫困学生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通过扎实工作,确保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无缝对接。
四是着力推进师资培养交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实行县域内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和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落实好贫困县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
五是着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完善以市内各职业院校为主体、以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需求,按照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水平设置专业,积极组织引导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功能,做好返乡在乡农民工、企业在职职工、农村妇女的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及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坚决确保教育扶贫落到实处 刘教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在工作中,要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原则,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一是做好对象识别。要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教育系统和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贫困学生情况全面摸底,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扶贫攻坚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薄弱环节进行分类研判,区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做到取长补短,精准帮扶。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内容丰富、惠及面广,教育系统各级各部门都要做好对接、抓好落实。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省里的实施方案,是省级层面教育系统扶贫攻坚的统筹方案,各市、县(市、区)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教育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编制完善各自的实施方案,找准定位、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将教育扶贫工作任务在本地落细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对教育帮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上既要关注到“点”,也要覆盖到“面”,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各项涉及人的免费资助、支持项目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精准到人,增强贫困群众对教育扶贫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面”上,涉及的项目,如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要优先支持,全面覆盖到“贫困村”,落实到“薄弱校”,力争让贫困地区的教育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系统内部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第一点是从教育扶贫开展范围来讲,教育扶贫不单单是62个贫困县的事,一些地市虽然没有贫困县,但是仍然肩负着贫困生资助、贫困教师帮扶、薄弱学校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各地教育部门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谋划工作。第二点是从教育系统来讲,要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教育扶贫不是一两个处室(科室)的事,而是教育系统的大事。要纠正“教育扶贫就是教育资助、教育扶贫就是给点钱”这样的狭隘观点,除教育资助、增加教育投入以外,教育扶贫的内涵更应包括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增加等内容。
三、强力推进“全面改薄”攻坚工程
刘教民强调,2016年是“全面改薄”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在提高土建类开工率、竣工率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完成“双过半”的目标。
一是抓进度,全力以赴完成年度任务。改薄资金量这么大,而且是“缺什么补什么”,这是补齐短板、兜住底线、推进标准化的大好机遇,但是有的县没有深刻认识、也没有用好。目前,“全面改薄”时间即将过半,可以说是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市、县要全力以赴,动员一切力量,切实加快土建类项目进度。在项目实施上,要提前谋划,充分考虑土地征用、项目审批、招投标等前期手续时间较长的情况,提前一年或半年来安排项目,尽早启动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在资金支出上,各地要进一步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要力争全部实现支出,建设资金最多结转一年,否则按照规定资金将被财政部门统筹。
二是抓质量,毫不动摇守住安全底线。“全面改薄”要牢牢把住质量关,确保师生安全。一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规范标准,严格按照抗震防护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精心设计,认真施工,严格验收。二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控制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准入门槛。三要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切实把好施工材料进场关、隐蔽工程检查关、工程竣工验收关。四是严把设备采购质量关。严格按照省制定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基本技术要求,严把招标采购规范关和设备验收质量关。
三是抓布局,细致周密调整项目规划。省里的原则是可以对土建类项目调整,但是在程序上需经县政府会议研究通过后报各市政府备案,并报送“省改薄办”。各县调整前要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重点审核实施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建设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规模豪华建设问题,资金来源是否明确具体,地方资金是否落实等。调整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今年调整的项目必须保证资金有来源、当年可实施,当年不能实施的项目暂不进行调整。
四是抓督导,强化“全面改薄”绩效管理。今年2月,省制定出台了《“全面改薄”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各地要按照办法要求,采取“日常监督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县责任督学的作用,强化对“全面改薄”工作的日常检查,随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督促工作进展。省将建立工作激励与问责机制,把“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对项目进展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同时,各地要坚持加大投入与强化监管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管理使用有依据、有目标、有责任主体、有监管、有绩效。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重大经费项目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保证各项资金使用安全、合规和有效。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篇四
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摘要:当前我国呈现出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容易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困人口过多,政府负担和压力巨大,贫困延缓社会发展的步伐等。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政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扶贫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对扶贫政策和措施进行改革,也是政府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2016.08.032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设定了到2020年完全脱贫的目标,而各省也确定了今后扶贫工作开展的原则,即以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思想为指导,对重点贫困县、特困县拓展扶贫政策,从而达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笔者就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是指政府扶贫过程中应当具有系统化理念,即通过由上而下进行逐个地区、逐个村镇,逐户逐人进行核查,然后按照指定程序锁定准确的扶贫目标,即入户评议、地区公开、政府审核、市检查以及省备案的逐层程序,从而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同时本着统筹以及持续发展的眼光,从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入手,可以分为居住条件、家庭负担、经济来源三个方面,然后将锁定的贫困目标再次分为三种:特困人口,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五保户,即只有低保来源,生活困难;一般贫困户,即难以维持未来发展,从而进行识别和区分,采取相应的手段,差别扶贫,进而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下去[1]。明确救助
明确救助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救助过程中应当明确救助机制以及底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低保标准,即对不同困难程度的低保户每月可以发放不同数额的特殊补助金,而且可以根据低保类型配合新型标准完成扶贫目标;二是强化资源统一,即对更多发展困难户,解决相应的生活资源缺乏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饮水问题等,发挥教育、住房、交通以及水利部门的联合效益,体现系统化扶贫方法,若暂时无法解决相应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贫困人口进行相应补助,特别是一些残疾类贫困人口;三是优化保障,主要可以对供养进行统一或者分开落实,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五保户的基础生活条件,例如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对贫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等[2]。教育扶助
教育扶助也应当遵循从个人到户再到村、镇的循序渐进原则,即通过省、市、镇、村四级协助,从而加大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主要是提升贫困人口整体劳动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特别是一些特困户,家庭内部包含正常劳动力,则可以通过特殊招聘的方法优先分配就业。另外强化在校特困生的学业资助,避免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同时也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服务落实
加大服务落实也是扶贫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公共服务项目来说,应当抓住项目落实,进而将其深入推广到家家户户,例如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建立自来水厂,然后根据地区贫困人口情况,酌情进行免费安装和提供自来水服务。可以联动地区集市、银行、交通以及娱乐等服务推广,让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另外,着重加大地区危房改造力度,同时村镇规划、农村改造等服务,引导贫困户建立特殊居住区,从而推动搬迁扶贫策略实施。动态管控
要保证扶贫是“真扶贫”,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大动态管控力度,主要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构建动态管控机制,目标主要是根据“抓观点,精引导,细清除”入手,从而构建起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以及脱贫流程记录,同时每年跟脱贫人口数目定期进行审核和注销,若出现返贫,则应当二次审核,并且进行记录;二是强化区分监测机制,主要将贫困户归纳为民政局的监管职能,以救助扶贫的方式介入,同时诱发市场的推动例,开展开发扶贫策略,另外对一些“暂时贫困”的人口,则应当仔细监督管理,同时利用社会扶助,从而达到参与扶贫目标;三是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构建,获得扶贫具体效果。例如将贫困人口平均生活水准以及脱贫人数作为判定指标,进而每季度核查,每年一验收,从而保证扶贫策略循序渐渐,逐步落实下去。结语
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是目前政府部门急需落实的政策,也是改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最好方法,要保证扶贫工作的完全落实,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落实,配合多种制度联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j].政策,2014,06(06):49-50.[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精准扶贫结硕果 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精准脱贫再发力――黑龙江“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巡礼(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10(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