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教学查房教案(4篇)

最新教学查房教案(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0:13:01
最新教学查房教案(4篇)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查房教案篇一

目标:

1、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比较规范的围绕高血压病人的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进行问诊。

2、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比较规范的测量血压、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3、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掌握高血压的定义、了解高血压分级分层。

4、5、6、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列举出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损害。 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指出高血压病主要的鉴别诊断。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说出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改善生活行为、药物(常用六大类并各讲出一个代表药物)。

重点:

1、2、3、4、5、问诊技巧:围绕重点、条理清晰有序、内容不遗漏项目 心脏体格检查:方法(视、触、叩、听),测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分级分层

主要辅助检查: 血生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尿酸、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眼底镜、动态血压

6、主要靶器官损害:心脏、脑、肾脏、视网膜

7、主要治疗方法:改善生活行为(控制体重、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常用药物(利尿剂、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

课程长度: 90分钟

教学形式:

1、10分钟实习生问诊

2、5分钟实习生测血压、心脏体格检查

3、5分钟主管医师重点规范心脏体格检查、测血压

4、5分钟实习生汇报病情

5、10分钟实习生讨论:诊治方案(诊断、下一步检查安排、治疗)

6、35分钟教员讲课:结合病例,讲述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分级分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7、15分钟互动:提问、解答、讨论、总结

8、5分钟科室主任总结、点评

9、指导老师点评

要求的材料:

1、高血压病人、病历、辅助检查资料。

2、教案、ppt、电脑、投影仪、激光笔、听诊器、血压仪

3、给每个学员打印出教案

参加人员:

1、2、3、4、过程:

一、教学查房的准备阶段: 将教学查房的病例提前三天通知实习生及科室相关人员、要求熟悉病例,查阅相关知识,准备问题。

二、教学查房的实施阶段: 在病房20分钟:

1.10分钟实习生甲对患者进行问诊,并汇报。

2.5分钟实习生乙对患者测血压、进行心脏体格检查,并汇报。3.5分钟主管医师规范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在示教室70分钟:

1.学员甲根据问诊及体格检查,归纳汇报

2.教员点评学员问诊、体格检查、病史汇报情况,并结合病例进一步规范培养学员临床思维

3.学员乙根据病史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下一步检查方案及治疗方案

4.结合病例进行学习: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分级分层、临床表现、辅

3 教学查房者 本科室实习生2名 病人主管医生

内科实习生、科室主任、科室教学秘书 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5.5分钟科室主任点评总结本次教学查房。6.指导老师点评

三、教学查房站位及坐位 1. 病房问诊及查体:

病人右侧从头至尾分别是问诊实习生、查体实习生、教员; 病人左侧从头至尾分别是科室主任、主治医生、主管医生; 病人尾侧中间是此次查房指导老师,其他实习生分立两侧,其他人员后排 2. 示教室教学 教员在讲台

参加此次查房2名实习生、此次查房指导点评老师、科室主任、主管医生坐第一排

科教科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坐第二排 其他实习生坐第二、三排 其他坐后排

教学查房教案篇二

教学查房教案

题目: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时间:2016年4月13日

星期二 地点:心内科示教室及病房 教师:葛斌教授。

参加人员:高浩源、冷海、平立凤、张晨、田璞琦、袁代凤、滕健医师等。内容及步骤如下:

一 本次查房的目的:掌握肺栓塞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二 由住院医师进行病例汇报:(简略)

三 由教师有针对性进行问诊、心脏体格检查、病例分析、讲解并总结; 本病例特点:

1 李秀菊,女性,62岁,住院号:378402.2 胸闷气促1年,加重3月入院,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st-t压低。3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史,心脏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

4肺栓塞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胸痛、咯血、晕厥、呼吸困难等;体征:p2>a2,颈静脉充盈,下肢水肿,肝大等;辅助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胸片、心脏彩超、肺动脉cta或强化ct、通气血流比值等。

四 由主管医师为主,对住院医师针对疾病肺栓塞展开诊断,鉴别诊断及具体诊疗计划教学 1 肺栓塞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老年女性,出现胸闷气促1年,加重3月,尽管症状不典型,但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尤其肺动脉cta显示双肺多发栓塞,诊断明确。2.本病诊断依据: 老年女性,因胸闷气促1年,加重3月入院;

体征、辅助检查尤其是肺动脉cta结果 3治疗计划:

根据《内科学》及2013年中国肺栓塞指南原则,目前治疗原则有: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1~3天

2 监测:在ccu病房进行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确保给药途径畅通。

4长期华法林2.5mg/日;低分子肝素3-5天,华法林起效后停用;该患者以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目前inr2-3。

5、改善心功能、利尿、硝酸酯类为主;。

5 溶栓、手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右心导管)等。

通过对该患者肺栓塞诊断及治疗学习,使住院医师掌握肺栓塞诊疗与原则,规范并提高其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查房教案篇三

执教者

于欣

授课时间

2012-4-22 授课班级

四年一班

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 内容分析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觉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它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验证,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猜测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关键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根小棒、三边关系试验报告单每组四根小棒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教 学 过 程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手上拿的是什么?(三角板)它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复习旧的知识,使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好的连接

2分钟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

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课件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操作要求:(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小组上台展示,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仔细观察四种结果,有的围不成,而有的却能围成。这是为什么呢?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每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能发现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几组小棒长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组情况,谁愿意说说

3、5、10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课件演示)师:再说

3、5、8这三根,同学们有些争议,到底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不能,为什么?有谁愿意谈谈?

生:3+5=8 重合了不能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

10、8+5>10 看起来是这样的。

3)师:回头看不能围成的情况,也有3+8>

4、4+8>

3、3+8>

5、5+8>3(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

5、3+5>

4、4+5>3,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运用结论,加深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下面让我们来判断几道题目

1、快速判断。

3cm

4cm

5cm

()4cm

7cm

4cm

()2cm

6cm

3cm

()1cm

2cm

3cm

()

师:为什么围不成?你是怎么判断的?

1、出示p82例3图

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图,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他可以怎样走?

2、这几条路中,哪条最近?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在生活中还看到了这么一种现象:(课件演示)公园里有一条这样的路,路的两旁是草坪,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间走?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平时多观察、多动脑,你一定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找出问题的原因 反复试验,加深同学的理解,猜想验证,发现其内在规律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同学发言及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尝试找出原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运用练习,巩固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巩固应用部分的三个环节,是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三个层次。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相结合,既能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将会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又通过摆图形,寻找数据间的关系;又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图形的存在性和图形具有的性质,使数形紧密结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不同类型三角形都具有的共性归纳总结,渗透了数学的归纳思想。教学中始终以这一核心的思想为教学灵魂,时时渗透,处处体现。

教学查房教案篇四

查房教案

查房题目: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压塞 学时数: 查房时间: 主查老师职称: 查房目的:

掌握:

1、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学生)

2、急性心包填塞的概念,特征性表现

3、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配合4、阿拉明药理作用、用途、常用剂量 熟悉:

1、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心包引流管的护理

3、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病情观察。 了解:冠脉介入治疗的进展 重点分析内容:

1、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配合2、在给病人抢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3、临时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拟提的问题:

1、何为急性心肌梗死?(学生)

2、何谓急性心包填塞,急性心包填塞的特征性表现(beck三联征)

3、阿拉明的药理作用、用途、常用剂量

4、肝素过量可出现什么情况?用何药物对抗?

小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