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激发兴趣,活化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篇一
【内容提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优化识字教学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激发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收效颇为显著。主要做法有: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在多样的游戏中识字;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识字;在多种练习方式中巩固识字效果等。
【关键词】 兴趣 优化 识字 教学
【绪论】识字是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第一环节。一个自然人要变成社会的人,就必须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接收、加工、处理很多社会信息,而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起始就是认识字--社会信息交流的符号。因此认识大量的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他要进入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识字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是很深远的,首先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其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对学习材料的认识理解,而大多数时候学生面对的则更多是以文字表述的材料。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偏少带来对学习材料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特别是当学生独立面对这些材料时,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据对二百名学生进行“厌学”原因的调查,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认为不识字,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识字量超前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习就没有这种障碍。其次,对学习思维的影响。与央视思维的载体,没有丰富的语言基础,思维发展是很困难的。据调查低年级中成绩差(智力正常)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由识字量少造成的,他们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而不能独立顺利地开展思维,而且当思维发生阻碍时,他们由由于识字量有限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思考,甚至有的同学只是大致估计一下题目的意思,因此表现为思维缓慢、停顿和错误。而对于识字量较多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独立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开展思维由于词汇量的丰富,思维的内容得以拓展,理解能力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再次,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比如看书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和学生识字量有密切的关系。如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及练习册虽然有大篇幅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但在学习时还是为字的提示才能完成。学生做作业时,需要老师先读题,才能做题目。回到家后家长得陪学生一起读题,不懂得要给他们解释清楚才行。由于识字量少,不仅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还容易形成学生以来项强、独立意识差的坏习惯。
一、为什么要优化识字教学
现在“素质教育”早已在全国开展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山区还很深远。受其影响,在各科教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教育工作中体会到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材中安排多种形式识字,比如:在云雾中识字,擦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2、不注重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识字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教字,即今天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的自由怎样记怎样用„„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映,不顾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神门情趣的发展。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待其消化就进行一系列城市化的训练。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一味死读书,读死书。
3、不注重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字,并能在需要的时候正确应用。既然这样,巩固识字就不能靠单纯的机械记忆,而应采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应用所学的字是所学的字反复出现,由此达到实习,再到牢固掌握。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巩固识字的方法是规定学生机械反复地读。他们认为,经过这样重复的记忆学生就会记住所学的字。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记住所学的字,但是这只是短暂的,久了便忘记了,巩固的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了。
从以上我的调查总结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理论和业务方面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让他们对学的东西感兴趣。也让孩子们从传统教学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让识字变得“可亲”一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识字教学。
二、优化识字教学的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汉字,又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呢?在实践中我思考和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始终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我不仅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重视引领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走开放识字之路。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引领学生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其他校园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在这方面我有一些肤浅的尝试,比如学生刚进入校时,我利用他们的交往欲望让他们认识班内同学的名字,让同学们把各自的名字做成卡片贴在胸前,鼓励同学们会叫出名字并认出名字,这样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几十个字。我还利用课程表、班级名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字。、利用广告、商标资源识字。生活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的影响,所以我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柜台上的商品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可能记不住,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就高了,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许多字。
3、利用身边的现代化多媒体引领识字。
(1)、电视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动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注意认读识字,以教师指导、家长辅导为途径,长时间的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中使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学生自己认识的字。
(2)、电脑识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使得利用电脑识字已成为现实。用电脑识字好处很多:①熟记字音。小学生打电脑一般是采用全拼输入法。字音读不准就打不出所要的字,学生只有熟记字音,才能打出需要的汉字。②巩固字形。打字的过程,就是认清字形的过程。拼音输入后,屏幕上会出现一连串读音相同或近的字,学生只有认真地辨别形体,才能找到所要的字。③积累字词。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打一个字,都会出现相应的一串字和词。这样。学生不仅找出所需要的字或词,也会在不经意间认识了其他的字词,无形中丰富了字词的储备。我这样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渠道。在课上,我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为生字配画、为生字配音、再现生活情境识字等多种方法。
1、生字配画。
识字教学采取为生字配画的方法好处多多:首先,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占主导地位。因此为生字配画,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其次 符合汉字的特点。字画同源,表形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少汉字的形都是模仿具体事务而构造的,往往“一观即感”。如在教“休”字时,我提问怎么记住这个字,生思考后说,这个字是由“人”和“木” 这两个字组成的,“ 休”字就是一个人在树旁休息。然后我让学生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说边把它画下来。教学这类汉字时引导学生观字配画,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使学生在字、图对照中形成意义识记,强化识字效果。再次,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实验表明,同样阅读一段话,没有图画提供的语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有了图画提供的语境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这一事物形象来实际字形,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进而产生良好的无意识记,增强了记忆效果提高了识记效率。
2、在画中学字。
在教学《在操场上》时,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挂出一幅图画: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在打球,有的拔河,有的拍皮球,有的跳高,有的跑步,还有的踢足球。我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图画上有哪些内容,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我随即领着孩子们来读由生自组成的词,这样枯燥的读词就变得十分有趣。
此外,还有再现生活情境识字等多种方法,都是力求为孩子们创设便于他们识字的氛围,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三)、让学生在多样的游戏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喜欢游戏,所以我非常重视引导他们在丰富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尝试把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中。
猜一猜。把字变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识字方法。我在班级中开展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学生们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字谜。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木”„„尽管学生编得很幼稚,但他们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了。
做一做。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字的偏旁部首,然后自由组新字,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新字又玩得开心。
演一演。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生字的形意联系。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这些词时可以先想一想这个动词表示那个动作然后再做一下。如:学习“踢、跳”等字时,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动作是用(足)做的,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弄懂了字意,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非常踊跃。
另外还有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识字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在如此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可谓其乐无穷。
(四)、采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实践中我加强了运用性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巩固生字。(1)在书海中巩固。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汉字,进而能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开展“我会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了多学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的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更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书的欲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在口语交际中巩固。学习了一些汉字后,教师可提供一些话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展示生动画面,一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联系,达到巩固识字,发展语言的目的。
(3)在班级活动中巩固。可围绕一个专题,如植物、动物、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电器等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事物的具体名称看谁说得快、说得多、说得对。这样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学了生字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我借助各种节日,让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在贺卡上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不会的字可以问教师或家长。学生边学边写,与巩固生自与有趣的操作实践中,其乐融融。
(5)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生字的巩固。
在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师资队伍中老年教师偏多。他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都比较保守,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我们这里很难得到落实。因此在教学当中就出现了许多误区。以上是我参加工作几年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实际上,在我身边,还有很多与现代教育不适应,甚至相悖的教育教学案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对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误区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柳菊兴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8期。《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李伯黍 燕国材
未发表论文
王艳青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邢家峪小学
本人撰写
激发兴趣,活化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篇二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
例如:《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索溪峪,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用ppt,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索溪峪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再如在低年级教学识字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一节课可教6—8个生字,而利用了电教手段,则可达到12—14个生字,效率提高了,因为电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课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大增,练习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幻灯出现的象形字的“象形”,能帮助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他们识记。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丰碑》时,学生对于文中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将军的情感变化来体会。将军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教师满怀深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再让学生边读边找将军情感变化的词句,这样学生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文本交流,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暮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皇帝的新衣》一课,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再比如讲《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让学生“我是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去观赏幻灯上或录相中的美丽景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国旗在我心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天安门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就会把他们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写出来。如写《参观×××》,带领学生参观一下,经过实地考查,别人的讲解,就不难写出这篇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激发兴趣,活化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篇三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登过山吗?有什么感受?登过高高的塔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在登塔远眺的时候,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扫清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在不好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两遍;第二遍,一边读,一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结合句子体会体会;第三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相机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星罗棋布:⑴结合句子理解“星罗棋布的村庄”就是说村庄怎么样?像什么一样多?⑵幻灯片显示: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引导观察后齐读文中相应的句子。
念头:哪个词跟它意思相近?为什么文中说这个念头是大胆的?
大喜过望:⑴幻灯片出示“望”在字典里的意思:向远处看;探望;希望;有名望。学生根据词语选择义项。⑵“大喜过望”形容什么?⑶齐读含有这个成语的句子。⑷“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能结合作者当时的经历谈谈吗?
心灵手巧:⑴这个成语是形容心思怎么样?(灵敏)手艺怎么样?(精巧)⑵你了解还有什么人也堪称“心灵手巧”?
挑拨:⑴结合句子想象另一家时装店会怎样挑拨我店里的缝纫姑娘们?而这一切是真的吗?那家时装店为什么要这么做?⑵像这样搬弄是非、引起我和工人纠纷的行为就叫——挑拨。
络绎不绝:“络绎”就是“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呢?文中是指什么?
3、检查巩固生字词:
⑴维黛安太太
午宴
缝纫
络绎(含生字的词语)
⑵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心灵手巧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受用不尽(成语)
⑶目的地
挑拨
(含多音字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线索
1、默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文章写作的顺序了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呢?
3、文章先描述了父亲带我登塔的场景(板书:一个场景),然后用两件事印证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帮助(板书:两件事情),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板书:一段结语)。请根据这条线索给文章分段。
四、理解感悟中心句
1、父亲教导我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在哪些地方?勾画出来。、老师引读反复出现的中心句。
在课题中,作者写道——
在课文的开头,父亲带着我登上教堂高高的塔等,他和蔼地说——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深情地感叹——
3、父亲的教导对我到底有怎样的影响?默读4——11自然段,思考: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4、你能联系这一件事,谈谈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吗?(板书: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5、默读12——13自然段,回答:我再一次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6、联系这件事情再谈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板书: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7、刚才我们是联系本文理解的这句话,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别人的故事来理解这句话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仿照课题概括,如: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止一把、到达目的地的途径不止一条、通往知识城堡的方式不止一种)
8、齐读板书,思考:而要获得成功,达到目的地,解决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什么?(乐观的态度、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智慧……)
9、是啊,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使你通向成功的思维方式。齐读屏幕上的诗句: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别灰心,要有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而且完全有可能找到
比原先更快的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别灰心,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条的不断探索中 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
五、感悟写法小练笔
1、快速浏览,交流一下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首尾照应、选材恰当
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板书: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止一把
到达目的地的途径不止一条
通往知识城堡的路不止一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师:课前布置了同学们回去预习课文,相信同学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老师相信同学们的课文生字一定能读好。开火车读、齐读。
2、理解词语
师:同学们的生字读得真准。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同学们也能做的很好。谁想来和同学们分享你所得到的成果。
生1:我查到了“星罗棋布”这个词语的意思。在字典中是指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在课文中指村庄像星星一样多。
生2:我查到了“大喜过望”这个词。在字典中是指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在课文中指作者第一次设计服装,就有人向他下定单,所以作者很高兴。
生3:我查到了“络绎不绝”这个词语。在字典中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在课文中指订购服装的人很多。
生4:我查到了“挑拨”这个词语。在字典中是指搬弄是非,引起纠纷。在课文中指缝纫姑娘受到别的时装店老板的欺骗,和我引起了矛盾,走了。
…… 师:同学们的预习做的可真不错!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学习一篇课文一定要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轻声读课文,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读课文,思考。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是认真。谁愿意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课文主要写“我”小时候,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着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以此为教育,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获得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生2:小时候在登塔时父亲教导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从生活中经历的两次困难中深刻的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教诲是对的。
生3:童年时,父亲带我登塔顶,俯看广场,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此后,在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想起父亲的教诲,使我走出困境获得了成功。
师:真不错,大家都懂得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学法引路
师:要深入学习课文,都有它的学习方法。大家还记得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吗?
生回忆,指名回答。(出示学法)
生齐读学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学法细读课文。
2、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要围绕阅读提示的要求来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老师请一位同学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提示要求我们什么?
生:提示要求的是:“我”是怎样克服遇到困难的,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师出示课件)
3、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师:现在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的要求用心读课文,小组合作,多读读自己喜欢的或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写一写,体会课文中词句的含义。(生读、思考、交流)
师:看刚才各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老师相信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谁愿意来交流。
生1:我最喜欢这句话:“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作者得到了订单。
生2: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第一次设计服装就有人向我订购,所以我“大喜”
师:看看这句话怎么读?谁愿意来读?(生读)
师:读的很流利,但不大高兴。大家也想想我们平时高兴的事。那你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谁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第10自然段中明白了作者所遇到了问题。在两星期内不可能完成订单。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表情?
生:“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师:“我”垂头丧气地走了,完不成任务了,梦想就不能实现。我感到很懊恼,谁愿意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灰心、失望
师:体会真深刻,你来读一读。(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
生:读出了那种失望。
师:他读得真好,有点山穷水尽的意味,我们一齐用这种口吻读。师:面对这一问题,作者放弃了吗?
生:没有。找了二十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来织,两个星期后如期交货。“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师:“时装的河流”在这里指什么?
生1:生产的时装像河里的水一样多,源源不断。
生2:可以看出订时装的人很多。
师:理解的真透彻。作者通过努力想尽办法,最终如期交货,梦想实现了,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我们该怎样读?
生:高兴、自信。(生齐读)
师:谁还知道了什么?
生:在12、13自然段中,我明白了作者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在离时装展还剩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老板的挑拨下跑光了。
师:这可严重了,缝纫姑娘跑光了,时装展就办不了了。
生:不是,作者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结果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师:从“络绎不绝”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订货的人很多。
师:看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就知道,大家读得真是认真,都理解了课文。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作者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面对,想着怎样摆脱困难,这条路走不通,就从另一条路试一试,结果获得了成功。这就印证了父亲说的那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板书)
五、联系实际,体会含义
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了这样一种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尽管我们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说说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生1:一次我在做手抄报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滴墨汁滴在了纸上,心想,扔掉吧,可又做了这么多,心血就白费了,该怎么办呢?突然,灵光一闪,何不对这滴墨汁进行加工,给它配上颜色和小条纹,使它变成手抄报上的一幅小插图。画完之后,拿起来一看,效果挺好。
生2:在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看到他们那悲惨的遭遇,学校发动捐款,可爸爸妈妈不在家,奶奶又没钱,我又想献爱心,急得我团团转。躺在床上,心想,何不向叔叔借钱,我马上起来向叔叔家跑,叔叔听完我的话,二话不说马上就把钱给了我,原先的担忧此时变成了多余的了。
生3:在今年北京“残奥会“上,看到残疾人取得辉煌的成绩,真是震撼人心,那是他们身残志坚的表现,是坚持不懈取得的,是他们不断努力,克服万难,才走向成功。……
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我们也是想尽办法积极应对,我们也是一群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困难的少先队员。有了这样的精神,相信我们的梦想也会实现的!
六、课堂总结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点启示。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之后,经历了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运用学法、拓展阅读
1、读选读课文的第四课《鞋匠的儿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后有什么启发?
2、(选做题)读了课文,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把它写下来。附板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把握主要内容领会启示 学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含义
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
课文介绍了“我”小时候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以此为人生哲理教育自己。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获的了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让人从中感悟:达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有勇气,就会离成功越近。
在教学时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重视预习
“不上不预习的课”,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条条大道通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知识,通过查字典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大胆放手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用精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把握主要内容领会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含义。根据阅读提示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面对困难;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使学生领悟到要有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
三、拓展阅读
课后,我引导学生读选读课文的第四课《鞋匠的儿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后有什么启发?还设置选做题:读了课文,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把它写下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举一反三,拓展学习空间,提高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时,由于紧张,导致教学环节变的生硬、呆板,教态不自然,不能自如地处理好课堂上的教学动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实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多篇 下一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激发兴趣,活化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篇四
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
[论文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语文,就会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激趣熏陶竞优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起到悄无声息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模仿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濡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其乐无穷,明白学语文要日积月累,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优比赛,所以我在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十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竞赛成绩月月轮换。把学生的预习质量、写字效果、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课外积累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首先是要深钻教材。教师要细细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和表达方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在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自告奋勇抢着上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语调乃至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现,变得具体可感,从而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参差不齐。要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老师就要平等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对好学生不能骄惯,要求精益求精,比如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更难的作业,抽出时间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既不让他们变成“小书呆子”,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每次少布置作业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让他们慢慢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拔高,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逐步转化。
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教学双赢。
激发兴趣,活化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篇五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