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北安市兆麟小学
顾昀晴
有人说,窦桂梅老师就像一本书,一本充满激情、讲究细节、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书籍,读她千遍也不厌倦。窦桂梅老师也是一位充满激情勇于超越勇于探索的思想者。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她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从她的身上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她的那种永远年轻的心态,永远燃不尽的充满思想的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
一、靠“韧”劲学习,是一种激情。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而影响周围。
她干什么都投入,都能找到感觉。她假期里把所有的课都备好,反复修改完善。她邀请领导、同事听她的课,并且必须提出几条缺点,再一次讲课时努力改正。为了讲好公开课,她那看似有些滑稽,让人笑了之后有所感慨的演练过程启示我们:有这种精神,课能讲不好吗?凭着这样的激情,干什么事不会取得成功呢!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去浸润学生的情感。
二、靠“闯”劲实践,是一种激情
她性格直爽,敢于表白自己的内心,有勇气向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具有毛遂自荐的精神,不默等伯乐的出现。人应该自信,看准了自己的长处就应该大胆地向别人展示,通过实践证明自己能行,从而使自己的长处更加突出。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对课堂的一种激情,对教育追求的一种激情。
三、靠“恒”劲积累,是一种激情
她善于学习,善于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现充实自己的素材,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之书。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学习,她才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她的课才上得得心应手,上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才有了对自己的理性的认识,才有了对人生的深邃的见解。也正是有了这种激情,加上勇于超越、勇于探索、及时反思,不断上进,才造就了这样一位年轻的特级教师。
窦桂梅老师,让我们激情澎湃。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汇报交流
2017年5月20日,我在榆林高新一中有幸聆听窦桂梅老师的单篇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她的课堂,一串串妙语连珠的话语,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引得观摩的老师掌声不断。我觉得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这次的听课,我的关注点是生成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这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篇课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在窦老师的带领下,我亲眼看到生成课堂的原形。我感触最深有以下几点:
1、让我震撼的是窦老师充满激情的驾驭课堂,行云流水般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课堂中成长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真正的做以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课堂理念。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走进教材。
2、这节课的课堂设计非常独特,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质疑开启本节课,如出示课题时:先板书阿长,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找出阿长其它的5个称呼都是什么?然后写《山海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目的,在于训练高段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接着又抛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文本的第二次阅读,然后对关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接着进行汇报。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生的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拔,使学生有条理的完成汇报任务,而当学生没有勇气登台时,她富有煽动性的语言,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激情。从最初的胆怯羞涩不敢表达,慢慢的主动积极的表达,我的确看到学生在慢慢的成长。但在窦老师循序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求知的小火苗在慢慢的点燃。整个环节围绕“阿长”的故事,找出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紧扣文本,提取鲁迅对此印象或感受的依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窦老师强调的效率,1分钟,30秒钟等这些时间的指令,让我想到了高效的课堂。在学生汇报时,窦老师时而等待,时而善诱,她所有的技巧,仿佛巧夺天工,看出设计好的痕迹,此时,我不得不佩服窦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快速的提炼出“切切察察、摆成“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谋害隐鼠等等几件事,然后在相应的事件后面,让学生找到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不太佩服、无法想象、不耐烦、敬意、麻烦等。我原以为到这个环节,课堂已进行三分之二,但是没有想到,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坐标点的上方为正(我对阿长的态度喜欢),下方为负(我对阿长的讨厌。让学生通过事件的感知判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只把买《山海经》这一件事摆在正方,其它的几件事摆在了负方,在这个时侯,窦老师看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我写人时,都写优点,为什么鲁迅在写阿长时,却写了这么多的缺点呢?(学贵有疑)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我们应抓住重点事件来讨论?再次利用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围绕(1)逼吃福橘;(2)摆成大字,为什么是无法想像?任选一件事,寻找依据。然后小组分享汇报。此过程通过人物扮演的对话,用情的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朗读,在用情的读中品悟阿长在每件事背后真的用意。引导学生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观摩,我发现窦老师在教一篇课文的时侯,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这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或许这就是真正”生成课堂”的魅力!
我感动于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窦老师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总能回到课的预设中去。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
我感动于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每一堂教学实录中,我能看出窦老师提倡的是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的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的是课堂的“文化含量”、“思维含量”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渊博的知识广度,根植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深度,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都将成为指引我前行的力量。
窦老师就这样,一点点激发学生的信心,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激情,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正如她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爽,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最后我想用窦桂梅老师的经典语录做结尾:“让语文有激情,让语文有生命,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老师。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参加窦桂梅老师团队学习有感
沂南三小 孔晓娜
2月25.26号一起聆听了窦桂梅团队的课及报告,一位位知名的教育专家与学者就在我的面前,亲切富有魅力的窦桂梅老师就在身边,在这知识与温情同在的临沂一小会议室中我们每个人都将会与大师们一起享受一份教学智慧的盛宴。
本次活动,窦桂梅教学团队展示了清华附小核心素养改创新成果。两天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鲁迅的世界,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展示了良好的个人形象、深厚的文化素养,更能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心理动态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既严谨又活泼,既活跃又有序。
窦桂梅老师的单篇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亲自执教的示范课《阿长与山海经》。她的课堂,一串串妙语连珠的话语,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引得观摩的老师掌声不断。我觉得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窦老师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文本的细读,从而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情感。课一开始,窦老师便提出问题:你读到了什么?直接从文本理解导入。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把文本进行梳理提炼,用长文读短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小标题、关键词来呈现阿长的故事与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感受;第二环节:你读懂了什么?鲁迅究竟怎样写阿长?紧扣文本,抓关键句,从句中找关键词,窦老师和学生主要品读了三个事件:“睡觉时摆大字”、“逼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中间的解读课题不是重点,重点是呈现的字幕变成了“还要读什么?——永远写不完的阿长” 孩子们纷纷诉说,情到深处,师生一起深情地齐读、表演,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问号最终变成了句号、感叹号……
窦桂梅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课堂气氛,学生们第一次见到名师,一个个都比较紧张,窦老师几句话就把课堂气氛调动得非常活,她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指导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将课程整合观念融于其中。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敏锐地发现,她的课不仅仅围绕着课文内容打转,而且还带领孩子们走近文本,最后再走出文本。品味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大气,窦老师那精彩的朗读指导,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们佩服。她这节课,让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的作品,品味大师的文笔。窦老师从走进文本研究人物,再由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让我们处处感到都是收获。我觉得窦老师是个美丽的老师,这“美丽”不仅仅指的是窦老师的容貌,还有她的语言,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言一行似乎都透露着浓浓的美。正是因为这种美,才能让每个有幸在她的课堂上学习过得孩子,拥有一种学习的幸福。我则认为这种美属于窦老师独一无二的个性美!
窦桂梅团队的课和讲座,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艺术。从他们的课堂上,让我看到了清华附小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预学——共学——延学。他们以“预学单”为导航,引导学生自学;以“共学单”为目标,引领学生共同交流学习收获;以“延学单”,拓展学生课外视野。
这是窦桂梅老师在讲《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时,说《山海经》这本书从此改变了鲁迅的一生。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演员。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也会改变着孩子的一生。这次听清华附小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正在努力向优秀靠近,与奋进同步,与成功同伍,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初衷,成功等待花开的那一刻也不会太过久远。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观“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心得
郑村小学 王金梅
伴随着春风拂面,百花吐蕊,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在保师附校的金莲会堂缓缓开启,我作为众多参训教师中的一员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及她团队其他骨干成员精彩讲座和授课,真可谓是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第一天上午我们聆听了来自清华附小的李怀源校长的导读课《如何阅读一本书》,李老师就阅读教材《不老泉》做了现场指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书的内容,注重教给学生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这堂阅读课真正地给我们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原来总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却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将书读懂读透,总认为学生读书不认真,原来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李怀源老师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发展了语言、锻炼了思维、富了体验,这样的阅读更动人,更持久。
接下来我们观摩了韩笑和吴超两位老师的古典名著单元整合课,他们的课让在座的老师们认识到,课堂可以大胆改造,减少重复,增加实践,使教学有了较强的针对性,五年级的学生快乐、自由、主动地发现自我、展示个性,利用“5w”和“人物地图”阅读工具,在阅读中理解,在领悟中表达。
第二天上午林长山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基于核心素“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的精彩讲座。林老师从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群孩子们的故事说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清华附小的1+x课程,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出版了数学图册《小毁成长记》;一个数学老师,在生活中到处相关数学知识;一群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心自由,行有规,知识渊博。“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语文教学思想,就这样水到渠成。
最后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绘本课《威利的奇遇记》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在窦老师激情四射的课堂上我充分体验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整节课窦老师抓住“奇遇”这个“文眼”,展现出一系列的精彩:保师附校六年级的学生与窦老师的奇遇,师生和绘本主人公威利的奇遇,图画与文字的奇遇,《威利的奇遇》与世界经典的三本书(《鲁宾逊漂流记》、《金银鸟》、《侠盗罗宾汉》)、十本推荐书(《柳林风声》、《木偶奇遇记》、《打火匣》、《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长发姑娘》、《小飞侠彼得潘》、《侠盗罗宾汉》、《鲁宾逊漂流记》、《金银鸟》)的奇遇„„
窦老师的课总是那么亲切自然,尽管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但学生似乎都愿意对她敞开心扉,而她,也总是愿意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整堂课注重图文结合,按照人物、情节、主人公、线索这个思路徐徐展开。其他的环节自不必多说,印象最深的是窦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创作绘本的环节:结合一本书的某个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创作情节,有的创作图画。学生们先图文并茂创作,而后声情并茂展示。这样的训练下来,通过小组的合作,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最后的展示不仅是学生精彩的语文阅读展示,更是学生的自信展示。在学生创作期间,我查阅了窦老师的相关教育文章。她说“语文老师一定首先是一个阅读者,然后才是教书者”,“如果我们能够把命运寄托在什么上,那就请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阅读上”„„语文教育正是在阅读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各种人生,并能够藉此提升内蕴,升华自身。
“阅读就是一场‘奇遇’”,如果只能教给学生一样东西,我想,那最应该的就是阅读。“让学生有书垫底”,“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本次保师附校之旅,不虚此行,通过两天的学习我终于明白: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主动、积极、探索的欲望时,当他们的情感无法与我产生共鸣时,当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时,一切与学生无关,教师才是那个应当反省、应当深思的人。当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我们总习惯于说:我才带了这个班一两年,学生不上我的路子,我也没办法。为什么不问问自己:在这一两年里,做为一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达到我的教学理想?如果平时不注意渗透、不注意积累,又怎能期望学生在课上表现出色,赢来啧啧称赞、阵阵掌声? 功夫在平时,功夫在课外,只有真正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课外积累,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引导他们热爱语文,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良好素质的人。而要做这一点,我们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以“一汪鲜活的、流动的水”教给学生点点滴滴的知识之泉; 要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和增强学生“做好孩子”的愿望,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合作,与你交流,和你平等对话,敢于向你质疑、“发难”。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到和学生一起成长,耐心细致地从一点一滴抓起,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爱学语文,并从学习中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