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初次参加声乐活动的同学对声乐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声乐基础普遍都比较薄弱,再加上声乐的学习和练习比较单调和枯燥,见效慢,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一直比较重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基本技能的练习。
在活动中,我不仅安排了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还安排了视唱练耳、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为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唱代练,重塑自信
学生在参加声乐活动之处只是凭着对声乐表演的一腔热情,以为声乐活动只要能跟着大家唱就不错了,却不管唱得好不好,唱得对不对;而一旦尝试到了训练的枯燥和艰辛,觉得付出的辛劳和成果不符合期望后,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所以,在活动中,我一直重视展示和表现,并对学生点滴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重塑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采取以唱为主、以唱代练、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表演等方式,激发和满足大家的成就感,使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歌唱,而是变成主动的演唱。
我还从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等方面,加以系统地训练,通过聆听、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而且,我还通过教师的范唱,不同学生的演唱比较,为学生树立参照和样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和发声特点采用“严格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满足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给学生们一个锻炼、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演唱歌曲的兴趣,我针对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不同的音色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活动中,我除了要求达到音高准确、节奏正确、声音连贯、歌曲完整外,还要求学生应注意正确的分句,做好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并指导学生多聆听感受歌曲音乐。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演唱特点和水平,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
四、问题与不足
这是我第一次指导声乐活动,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失误和不足。比方说,由于本人专业性不强,导致有时候在唱谱子的时候唱错;在示范发声练习时,高音也上不去或者产生破音;由于自己本身不擅长键盘乐器,造成练习时没有伴奏,或伴奏音乐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参加了声乐活动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不予配合;一周一次的短时间的声乐练习,使得声乐训练和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等等。但是,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面对着种种不足,我会努力向前进。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又过去了,在工作之余我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地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以上就是我在活动中的工作总结,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望各级领导、教师多多指导,我会不断完善,争取做得更好。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一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将这一学期的声乐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取之长处,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并在课程中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声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三、课外活动:
增加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展现自己机会,在展示过程中能有不断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四、考试:
为了使声乐测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测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舞等来表现。每人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内容是关于对声乐的理解认识等。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关于声乐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不足之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自觉做事还算细心,并且能充分运用学生会的力量开展活动。凡事都要有计划,重要的是做详细计划。
总之,回顾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要积极努力提高。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我认为,要提高高中音乐生声教学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究科学方法,加强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科学方法,积累有效教学经验,加强“对症下药”的能力。首先看学生歌唱姿势、歌唱器官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应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发声方法,要特别强调正确的歌唱呼吸、三类共呜腔的作用及打开喉咙歌唱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发声是一个讲究科学方法的基础训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与教师配合,引导学生整个身体“积极的放松”状态,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的基础。其次用听觉来感受声音、调节歌唱的运动状态。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对学生的声区训练,倾听其声音向高向低扩展的难易倾向性,观察其换声点的具体音高位置等来了解学生的声音本质,确定学生的歌唱声部。要让学生以听觉建立正确的歌唱技法。在教学中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练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多与学生交流,寻找松弛自如、通畅、明亮、圆润的声音,多听,多思考,用“脑”去歌唱。此外,练声的方式可采取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汇报专题除了教师的点拨之外,让学生互相指出练唱中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兴趣,集中注意力。
二、遵循教学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学习声乐往往
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我们常见到不少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急于唱难度很高的大作品,结果唱坏了嗓子。“欲速则不达”,这一古老的哲理,不管是老师或学生,都必须谨记。在声乐教学中要把握渐进原则,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当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声乐学习,懂得了呼吸,明确了发声方法,理解了共鸣,知道了吐字咬字,基本走上了正轨以后,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多开“小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以发展她们的个性,让她们体现不同的风格,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采用一种方式和感觉,去生搬硬套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练唱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根据学生本人的嗓音条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
三、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只懂得声乐的理论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者。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锻炼的机会。首先,要鼓励学生上台(讲台)演唱,除了声音、情感上的要求外,还要求有朴实大方的“台”风,稳健自信的心理素质,力求在歌曲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演唱特点。在这种欣赏加评评议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乃至会产生强烈的演唱欲望,引发竞争情绪。还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艺术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熟自己。如参加校内及社会举办的各类声乐比赛。对于赛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像演唱曲目的选择,表演风格的确定以至着装打扮,教师都要给予建议和帮助,热忱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四、尝试不同风格,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选择不同风格,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是不断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的歌曲不仅需要不同的音色与技巧来达到声音与演唱风格的统一,而且还依赖它来展现民族地方色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一个易于接受表扬,鼓励的阶段。歌曲选好了,他们就会在技术技巧上、歌曲内容、风格的表现上相对做的更好一些,也会使他们感到学习声乐并非难事,这时提高他们的自身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无疑有着很好的作用。
作为高中教学来说,丰富和发展艺术教育,势在必行。高中声乐教学只要能贴近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就能在高中紧张的教学活动中占到一席之地。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时间过得真快,本学期的声乐特长课又临近尾声,这学期的声乐特长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由6人变为了16人,故而,我的教学上也增添了许多新的施教方法,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建立音高音准的基本功
1、 很多初学专业唱歌的学生,内心没有音高,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他都唱成一个音,实属佩服的同时,这也跟从小在听觉上下功夫较少有关系,学习唱歌,从小开始听音乐,然后模仿唱旋律,都是一个很好的积累音乐元素的过程,音乐元素积累的越多,对专业声乐学习者在审美和对歌曲情绪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
2、 很多学生,应该说是我们这个声乐班所有的学生,唱歌离不了钢琴的音高,没有钢琴辅助就唱不准音高了,一首歌唱下来,没有伴奏,声音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样也是不行的,这也是音乐元素积累太少,唱得太少、听得太少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的歌唱道路上声线统一不跑调,首先,我教学生唱曲谱,我们统一唱五线谱,在唱五线谱的时候,每节课都请学生轮流把五线谱改成简谱,这样对照着唱,这种方法,学生能学会和具有两种最实用的识谱能力。
二、表演与歌唱结合
我们的声乐特长课,目的不仅是学生能唱好歌曲,而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上,也能走上舞台一展歌喉,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什么乐句该做什么动作,或是师生、或是生生一起讨论,一起炼习,我再做指导,很多同学在边唱边表演的练习中还有胆怯和不自然,半学期结束后,很多同学的进步是显而可见的。
三、半声、轻声歌唱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和歌唱习惯,一句民间俗语:有理不在声高,唱歌或演讲都是同一个道理,声情并茂并不只是超大的嗓音就能体现了,长期大嗓音唱歌,第一不利于保护嗓子,第二高音难得唱好。所以我们的练声方法和歌唱方法是轻声、半声,不是大声和虚声。同学们都感觉这样唱歌唱上一天都不会累,而且小声唱歌的位置和大声唱歌的位置是同样的位置。
在我们的课堂上,人数虽然很多,但我们课堂形式丰富多样,一个新的练声方法,我让学生排队一一唱歌我听,听学生的音色、音准、声音通道对不对,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唱给我听,听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把握,咬字吐字的音高位置,指导 学生把低音放到胸腔部分唱,且会感受到胸腔的震动,把高音放到眉心上方,假装嘴巴长在眼睛上,把又长又高的乐句,提前深吸一口气后再唱,会发现声音很松弛,气息柔韧有余。
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性格,我不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似的,我尊重学会的个性,欣赏他们的独特之处,有些学生很活泼,我给她们先找了一些适合自己个性的简单的歌曲学唱,有些学生很内敛,还有的学生羞涩、沉稳,我给他们找了一些抒情的歌曲学唱,有3个同学唱歌声音很小、很虚,那她们就不适合轻声、半声歌唱,我让她们先用大声的方法,并找了需要大声演唱的歌曲来提升自己,增加自信心。
但所都歌曲都要从先唱简单的、轻盈的歌曲再到唱有难度、厚重的歌曲。
总之,声乐教学课上,我过于注重专业传授,而少了兴趣的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一首歌曲的学唱过程中,要深深挖掘歌曲,用图片、视频、交流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或观看一些有意义的歌唱比赛,如《耳畔中国》、如《新声代》、如《青歌赛》等等,增加学生想唱好歌的欲望。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光景匆匆,转瞬间般感觉已经来到了学期的尾声,回想起开设声乐班时的兴奋,真是感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之余,自己也暗下苦功,立愿一定要将学校的声乐教育建设下去,承接下去。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个学期受学校上级领导的委托,开设了第二课堂声乐班,以增进学校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陶冶生活的乐趣。该班共有42名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音乐习惯和音乐思想有了较大的进步,知道什么事音乐,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唱歌走音、走调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仍不够透彻,知识的掌握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①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合唱部分和独唱部分把具有独特音乐特质的学生放在积极的位置,尽量体现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展现自我音乐表现。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某几个学生由于家长或班主任的不支持,纵使他们的音乐潜质非凡,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可能压抑甚至终止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发展。
2、有些学生兴趣和潜力很大,却受到放学时间和校车时间的影响,不得不向我提出退出。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声乐班的学生都是四年级至六年级,从练声、练音阶到作品。从培养到发展,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部分老师的用心良苦。这些虽则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把学校的音乐教育承接下去。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
回顾一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声乐组活动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开展,培养了同学们学习声乐的浓厚兴趣,也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必备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为了下学期能更好地开展活动,特将这一学期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今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初次参加声乐活动的同学对声乐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声乐基础普遍都比较薄弱,再加上声乐的学习和练习比较单调和枯燥,见效慢,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一直比较重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基本技能的练习。
在活动中,我不仅安排了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还安排了视唱练耳、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为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唱代练,重塑自信
学生在参加声乐活动之处只是凭着对声乐表演的一腔热情,以为声乐活动只要能跟着大家唱就不错了,却不管唱得好不好,唱得对不对;而一旦尝试到了训练的枯燥和艰辛,觉得付出的辛劳和成果不符合期望后,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所以,在活动中,我一直重视展示和表现,并对学生点滴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重塑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采取以唱为主、以唱代练、积极参 1
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表演等方式,激发和满足大家的成就感,使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歌唱,而是变成主动的演唱。
我还从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等方面,加以系统地训练,通过聆听、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而且,我还通过教师的范唱,不同学生的演唱比较,为学生树立参照和样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和发声特点采用“严格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满足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给学生们一个锻炼、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演唱歌曲的兴趣,我针对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不同的音色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活动中,我除了要求达到音高准确、节奏正确、声音连贯、歌曲完整外,还要求学生应注意正确的分句,做好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并指导学生多聆听感受歌曲音乐。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演唱特点和水平,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
四、问题与不足
这是我第一次指导声乐活动,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失误和不足。比方说,由于本人专业性不强,导致有时候在唱谱子的时候唱错;在示范发声练习时,高音也上不去或者产生破音;由于自己本身不擅长键盘乐器,造成练习时没有伴奏,或伴奏音乐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参加了声乐活动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不予配合;一周一次的短时间的声乐练习,使得声乐训练和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等等。但是,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面对着种种不足,我会努力向前进。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作为声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与追求。
二、演唱水平方面: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从基础抓起,从个别抓起。在培养孩子们独立完成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互相协作、互相配合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在演唱合唱曲目方面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思想道德方面:
在培养孩子们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同时,老师还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孩子们在思想上、学习态度上、精神面貌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演唱歌曲上和变化音的演唱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要掌握好正确的歌唱方法,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反复进行歌唱发声的基本训练,使之在实践中去领会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有待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通过对声乐鉴赏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有关表演音乐,音乐的美,老师在课上的许多教学方式让许多同学都开心,踊跃的参加到老师创造的表演环境中,其中不乏唱歌高手,老师提出的一些对我们歌唱表演的建议都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很有用,可以是我们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我们以后都是走向党和祖国的机要岗位,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许多曲目都非常适合我们以后再机要岗位上表演。
课前老师会让我们锻炼听和唱:
1:听!
听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而听音练习则是培养和提高我们听觉能力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老师首先,让我们听快、慢音的长短,然后教了我们许多关于嗓子的技巧,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让我们大家接受,都非常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声乐鉴赏。
2:唱!
唱歌能迅速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抓住了我们的盲区,及时的点出了,并纠正是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走了不少的直道。在教学中老师也会偶尔提问课堂气氛活跃,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老师将我们分成了几组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好胜心强,唱歌时,把学生分成几组,采用竞赛的形试,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时,老师还会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利用加分减分的`制度是学生更加的参与到这个表演学习中去。
总结:这次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的学习,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学到了许多对以后有用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音乐修养,懂得了欣赏表演的艺术。老师在课上的发音训练对我们的唱歌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们可以在舞台上更好的表现自己。老师讲的表演艺术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可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这个课程提高了我们的许多能力,更加有利于我们以后在党的机要工作岗位的工作。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一
根据本校乡村少年宫工作的要求,开设了电声乐队(含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兴趣小组,由两名教师授课,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实践,现就电声乐器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器乐教学的点滴经验:
教学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学。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固定在每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关于教学的教材,因为没有组织统一购买,因为正规的吉他教程大多适合学员自学或者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学,所以我们的教材都由教师自己备课,编写出自己认为比较适合我们学生基本情况的教材。
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主要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器乐课,平时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的审美是大有裨益的。吉他的音域较宽,指法复杂,而且左右手要能谐调配合,才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它不像其它简单的乐器,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不容易上手。吉他的学习周期相对较长,整体技巧难度大于竖笛等乐器。架子鼓也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乐器,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时间练习,现在只能掌握一些最为简单的左右手指法的技巧,尚不能演奏完整的乐曲。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比较、互相交流,构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习氛围。训练时学生能全身心的融进音乐中,使整个身心都受到熏陶,是一种难得的美感享受,也是一种凝聚力的完美体现。学习过程培养了队员们的自信、自律、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二、吉他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反思:
1、学生音乐基础差,练习时间不足:
有些学生没有经过一些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音乐基础差,所以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再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音乐素养和乐理方面的学习和培养,从而弥补学生音乐基础差的问题。还有学生平时的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去认真系统练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吉他学习,其实每天学习累了的时候,练习一会既调整了学习状态,也练习了一门技能,何乐而不为呢?主要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在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上。
2、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须加强:
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各个方面的配备,比如电脑投影多媒体等设施,以及购置部分光盘音像资料、贝司、架子鼓、吉他学习教程书籍等供教师辅助教学和学生参考。
3、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要多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学习,多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的去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美育、进行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主动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作为重点。
通过总结和反思,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更踏实、认真,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习一门技艺有所收获,而且也能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并为以后人生道路增添光彩。 电声乐器组
20xx年1月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二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必然融入传统音乐的缘由,本文就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
当前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高校教师开始意识到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普及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部分高校声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音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加以忽视,影响教学效果。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构建具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实现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二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文学、地理、宗教和历史等传承的有效路径。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才能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民俗民风、地理风情、传统文化等[1]。当前音乐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能够利用欣赏与传唱的方式来加以传递,易让人们接受和认同。因此发展音乐文化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音乐知识和发声技巧,还需要掌握好历史的精髓,详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创造更为完整的音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运用感知能力
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民族音乐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呈现多样性的感知,这些都是对美的体验与享受。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对民族音乐之美加以体会与感知。当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之后,可以自身的感悟为依据提出问题,如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感情体验和唱法等,然后进行讨论与演唱,在感知和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能力与知识[2]。此外,教师在掌握歌曲的气韵和意境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素,如调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节奏和音高等,使其更加深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与先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校声乐教学,为其提供了原唱资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音乐,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以《山路十八弯》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原唱,设置相应地音乐背景,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弯弯的山路,体会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山路的赞美之情。另外,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录音和图片等功能,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与传统音乐文化水平。
(三)重视情感的融入
音乐是人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作为音乐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传递是音乐发展的重点。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加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与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作品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3]。如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师可先介绍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其音乐背景和生活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然后教师可讲述民族音乐的唱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嗓音来进行训练,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歌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革新是发展的前提,一种新的因素能带来生机与活力,甚至能使一种濒临灭亡的事物重新赋予生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时,需要加强感知能力的运用,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重视情感的融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促进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总之,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既是对声乐教学的有益探索,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培育与传承,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各方的积极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xx,21:26-27.
[2]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20xx,06:21.
[3]刘小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xx,10:142.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声音,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字语言,生动塑造歌曲中的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老师耐心细致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本身较好的声音素质,经过一定时期的严格训练,就能使你本身的声音得到改变,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幼师班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
与高等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无论是从学生的来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幼师的声乐课即既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同时,也要求具有齐唱特点,是二者兼备的,相互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由幼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来源、声音素质、学习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幼师唱歌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的处理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幼儿欣赏歌曲懂得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使她们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1、按照教材分析教材,但是不要死拔教材。在学习歌曲相同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分层次区域性的要求学生。
2、针对性的补充一些歌曲,让走的快的一些同学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对于走的慢的同学也要合理的按照他们自身的条件给予一定的补充歌曲,让其对声乐这一学科建立兴趣。
3、利用课堂时间多组织进行一些比赛,让课堂真的活起来,达到以好带差的目的。
4、培养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与胆量,鼓励学生敢于在人前演唱,培养“听众意识”。
三、具体措施总结
1.一年级学生:
具备一定发声练习基础技能,掌握相关的其它基础课要领及运用方法。一学期将要完成56首演唱作品,包括正确发声、科学用嗓、气息控制、情感投入、舞台演唱训练等,达到一定可欣赏性。
2.二年级学生:
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3、三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更具有职业特点。学习了幼儿歌曲的表演与演唱。
四、教学重点
1、一年级学生
重点是掌握气息、共鸣支点、咬字位置、歌唱状态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完成作品,提高演唱能力。
2、二年级学生
重在掌握歌唱的高难度技巧。突出风格和艺术性,增强实践性。
3、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幼儿歌曲的活学活用,根据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毕业汇报演出,进行合理的整合,加强学生演唱表演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1.一年级学生:流行演唱技巧中真假声转换。
2.二年级学生:专业演唱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六、反思过程
1、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2、加强共鸣联系,用到鼻咽腔共鸣,并能够与歌曲相结合。
3、学习教材歌曲并能与所学技巧相结合。在延长歌曲时能做到以情带声,情声结合。咬字吐字清晰,依据个人嗓音特点提出合理性的要求。
4、能够更好的把握气息的状态。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四
[摘要]笔者从教师综合素质的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不足、引导和激励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论述了在中等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方法的条件,步骤,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利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中等学校 声乐教育 互动式教学
在中等学校的声乐教学中,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如何更好地完成它,让学生掌握歌唱技能和声乐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既有制约因素,也存在有利条件。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制约
1.传统的教育观念
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和谐关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扮演“布施者”的角色,而是在与学生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富有情境性、过程性和启发性。但是,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时会遮蔽,纯粹成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
2.教学技能的单一
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学生的价值观、特长、偏好和学习能力等的反思;对培养、确定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方面所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教师作为协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特长以及音乐的感受性等方面组织教学的技能单一,也影响到互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
3.教学评价机制的弊端
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但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评价目的的片面性――认为教学评价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鉴定、评比和排序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比如,常规的音乐课程,往往通过让学生唱一首歌曲的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由于音乐演唱的评定本身缺乏绝对尺度,个体的主观审美标准各异,教师的主观臆断无疑会妨碍评价的信度。而某一首歌曲在教学评价中具有的绝对权重,很容易让学生把某首歌曲与学生的声乐知识能力之间构成因果变量关系,下简单判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评价的效度。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不足
1.缺乏对互动式学习的科学认识
尽管中等教育声乐专业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规定,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缺乏自我设计的能力,对互动式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我要学”的热情以及选择、取舍和判断的能力,惯于被动接受而惰于主动探究,没有意识到积极互动教学活动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积极推动作用。所有这些,都影响到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2.对传统学习方法的路径依赖
基于对传统应试教育认识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定式效应,学生已经逐步适应教师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而对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如讨论、分析问题等,一时还难以适应,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和激励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
1.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应是平等学习团体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从外在的专制者转向内在情境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比如,在指导学生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时,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的线条和歌词的内容,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抒发自己对情境的理解,结合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处理歌曲,而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处理方式,或单纯地模仿别人的演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一首作品的处理有了鲜明的个性。
2.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满足学生整体要求的同时,兼顾个体的条件和需求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计符合其各自特征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目标的又一途径。如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时,教师要准备多个练声曲给学生试唱,并要求他们反馈歌唱感受,教师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目的相结合,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练声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养成,动力的形成,学习效果的产生等有较大的影响。声乐专业教学具有通过情境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独特优势。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内容,以创作背景诠释意境,以诗化的语言领悟意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意境,借助情景教学设计,丰富学生想象,愉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的功能在于使个体明确行为的意义,并为其行动提供力量。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诉诸感性的亲自参与,在于他从本质上视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舞美与音响舞美与音响!而这种审美情感的体验,对学生乐学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教育参与式教学,可以借助内在取向的动机和竞争取向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既可以通过建立课堂互动式教学活动的优秀标准,向参与者提出知识和能力的挑战,激发其内在需求。也可借助各种类型的声乐竞赛活动,使参与者把自己的表演与他人的成就相比较,使学生不仅想在表演中成功,而且还想胜过他人,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尝试构建开放式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如注重平时积累,为学生建立“声乐档案”,借助“旋转舞台”“新星擂台”、“才艺大比拼”、“新年音乐会”等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比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有展示特长和合作演出的机会,并借此把学生的成功与进步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客观、公正、综合评价的基础,使学生品尝到互动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以此来吸引其更广泛地参与。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五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刻板的,一些教学方法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了。因此,我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中要有新的构建和突破,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
声乐被称为艺术歌唱,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学校的声乐课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下,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声乐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应从这样的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形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不要像以前那样的死板,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或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而是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其他同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这其中去体会老师是怎么提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不足点,和老师怎么去帮这些同学改进他们的缺点。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3.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4.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
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5.强调歌唱的处理和表现�d�d“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进行作品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在我们接过我们一份从未见过的乐谱的时候,就意味着开始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反复地朗读歌词,以达到弄清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职学生还处于入门时期,他们对自己往往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这类的声乐歌曲,要求学生还没有进入演唱前要朗读歌词,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从而发挥自己潜能的演唱。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x]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xx.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xx
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总结篇十六
摘要: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介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教学特点、现状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得以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变革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也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声乐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对促进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对声乐教学影响深远。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其应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声乐教学特点分析
声乐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是一门以歌唱的方式把音乐、文学、舞蹈乃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艺术表达形式。由此可见,声乐并非指单纯地把歌唱好,而是要具有优越的生理条件,熟练的演唱技巧,丰富的声乐知识和优秀的文艺素养。声乐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解丰富的乐理知识,欣赏风格迥异的乐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使学生体验声乐的魅力,感悟声乐对生活的影响。声乐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世界的基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交融展示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更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与人文情怀。
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综合性较强,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唱歌技巧与能力的过程,而是要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作为活跃生活,调节情绪的大众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音乐的高标准,高要求无疑对声乐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平衡,缺乏文化教育
声乐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展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味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歌唱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学生空有技巧而缺乏对声乐内涵的认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声乐教学只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人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声乐教学特色不突出
声乐教学应突出声乐特点,注重教学方式,才能突出声乐教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但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过于保守,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重理论,忽视学生理解程度。教师对乐理知识的讲解过多,但乐理知识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性术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理解透彻,也就无法突破自我,提高唱功。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独讲授的阶段,没有给学生留有理解消化的空间。而声乐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不同音符的特点,不同节奏的韵律。
(三)声乐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声乐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声乐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是不争的事实。声乐教师缺少研究性教学,墨守陈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想被教师单一的方法禁锢,缺少创新意识。这严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成绩无法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声乐教学存在多种弊端,声乐教师要根据声乐教育发展形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因。对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像、声音、文字与图像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对以往课程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则能够设计趣味性展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声乐教学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与文化渗透的结合方面。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又是声乐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口述为主,学生则是靠听来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看、说等多种形式学习,自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时也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成为声乐教学中典型问题。随着声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声乐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显露。学生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对声乐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学生的学习程度,促进课堂进程。学生乐于走进声乐课堂,自然愿意端正学习态度。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教学特色,丰富形式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突出这一学科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形式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主要目标。声乐教学离不开音符,节奏等专业问题的讲解。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把琴键,节奏韵律等课程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技术既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又体现了学科特色,对声乐教学意义深远。
(二)注重感情投入,激发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方式。目前,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主宰课堂的中心方向。声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只有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声乐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考虑激发学生的感情,不能忽视情感投入。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功能
归根结底,教学是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理念为一体的过程,声乐教学必须考虑到其中每个环节。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声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才能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从而突出多媒体的作用与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发展的有效推动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的完美结合促进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形式。教师不断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乐理知识,提高歌唱技巧,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展现音乐,创新音乐的重要手段。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一定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娅立,尹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20xx,(03).
[2]于艳杰,李成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