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一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宏观大背景是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的派别有哪四家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谁,生活时代是 孔子 春秋
4、孔子的主要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是 “仁” “礼”“为政以德”
5、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举二例)
“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并重
6、孔子编订的六经是
《诗》、《书》、《礼》、《易》、《乐》、《春秋》
7、孔子言论被编为 《论语》
8、孟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 “仁政” “民贵君轻”
9、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 荀子
10、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主要观点是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老子
12、老子思想中具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是 无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13、影响中国哲学和文学发展的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道家
1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韩非子
15、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变革
16、法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的两大影响是 推动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确立和秦统一全国
17、墨家的创始人是 墨子
18、墨子的主要观点是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19、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是以上哪一派 墨家
20、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百家争鸣
21、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是 百家争鸣
22、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的时代是 汉代
23、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仁”和“仁政”民本思想
24、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是 兴办太学
25、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四个阶段 先秦“世官制” 汉武帝“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26、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朝代是 隋唐
27、科举制下的选官标准和考试内容分别是考试成绩、儒家经典
28、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表现在 理学兴起
29、“理”学之“理”主要是指 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是“天理” 30、“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探索了宇宙自然规律和天人关系
3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朱熹
32、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 陆九渊、王守仁
33、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是 “三纲五常”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34、心学集大成者是明代的 王守仁
35、王守仁的主要观点是
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
36、明清时期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7、明朝李贽反正统的主要观点有 “吃饭穿衣,即为人伦物理” “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绝假存真的“童心说”
38、明末清初的三个思想家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9、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工商皆本”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限制君权
学校是公众评价是非的地方 40、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是
主张“众治”、改革弊政、经世致用
41、王夫之批判封建专制的角度是 唯物论
42、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中国四大发明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43、在四大发明是影响最为久远的是 造纸术
44、秦汉时期主要书写材料是 竹木简
45、纸发明和改进的时代分别是 西汉、东汉
46、最早的“指南针”是战国的 司南
47、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什么时候南宋
48、指南针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49、火药运用于军事开始于 唐末五代 50、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北宋毕升
5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长期领先、尊重自然和探求自然 重实用、重经验、重综合52、商代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53、“汉字七体”指的是(按顺序)甲、金、篆、隶、草、楷、行
54、秦代始创的富于图案美的字体是 小篆
55、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是,代表作是 王羲之、《兰亭序》
56、唐代书法中的欧体、顏体、柳体都是擅长(字体) 楷书
57、宋四家指的是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
58、宋四家擅长的是(字体)行书
59、中国书法的特点是
是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60、按内容分中国画可以分为哪三类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6
1、山水画的特点是
a、自然风光b讲究布局c意境深远 6
2、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文人画
63、文人画的特点是
抒情写意、强调个性、多方面文化修养 6
4、宋代著名的风俗画是 《清明上河图》
65、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6
6、《诗经》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手法 6
7、产生于楚国的新的诗歌体裁是 楚辞体
68、《楚辞》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浪漫主义
69、汉代的文学成就是 汉赋
70、唐诗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写两个)
李白、杜甫
71、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是(写两个)苏轼、辛弃疾
72、明清四大小说的作者分别是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 7
3、明清四大小说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7
4、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精华的剧种是 京剧
75、京剧产生的时间是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作寿(1840道光时期正式形成)7
6、京剧的最大艺术特色是 全面地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 7
7、京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念、唱、做、打 7
8、京剧的四个角色是 生、旦、净、丑
79、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则徐
80、《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魏源
81、《海国图志》中学西方的主要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82、农民阶级(洪秀全)学习西方主要体现在“拜上帝教”、《资政新篇》 8
3、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8
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19世纪60—90年代 8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8
6、洋务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海军、新式学校和出洋留学
87、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是 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88、早期维新思想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关系是 从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8
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
90、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9
1、康有为代表作是《孔子改考制》 9
2、维新运动中理论贡献最大的人是 严复
93、严复阐述变法必要性的作品是 翻译《天演论》
9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归纳为三点 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5、维新思想的主要作用(概括为四个词)爱国、进步、启蒙、有利
96、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97、维新思想推动的社会变革是 戊戌变法运动
9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三民主义
99、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00、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层含义是 推翻清王朝和满州贵州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个缺陷是 大汉族主义倾向、没有明确反帝 10
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推翻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平均地权”
4、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方法是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涨价归公 10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缺陷是 没有彻底反封
6、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哪些愿望(三个)
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国家富强10
7、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是
辛亥革命
8、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努力是(三个)1913反袁独裁的二次革命; 1915反袁复辟的护国运动; 1917反段祺瑞独裁的护法运动
9、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10、新三民主义中的最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 突出反帝(明确反帝)
11、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 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12、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三个新内容)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 1
13、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指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方法、途径
15、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大革命的关系指导思想 1
1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新三民主义
17、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 1924-1927
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
21、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 1
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 1915
2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民主与科学
24、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核心)
马克思主义
25、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的分界点是
五四运动
26、新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3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1
27、新文化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对”
28、新文化运动中“旧道德”指的是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1
29、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是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3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31、新文化运动对民族觉醒的作用是 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关心 1
3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
3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 白话文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34、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是
对西方文化完全肯定,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 1
35、近代前期学西方的思潮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从学军事科技(“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民主科学)1
36、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最大的是谁
李大钊
37、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三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
38、五四时期各种思潮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外来思想、思想解放 1
39、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根本上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14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理论指导
4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运动结合的结晶是
中国共产党产生
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三个)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3、20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四个)
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4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时期)1
4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
46、毛泽东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三篇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47、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是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1
48、毛泽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1945春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9、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 新民主革命理论
150、“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
51、“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动力是
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主体,最可靠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联合)
部分大资产阶级(特殊条件下联合)1
52、“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最终前途是 社会主义
53、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文章有(列二篇)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
54、建国前夕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河北平山 西柏坡
55、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体现在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1
5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有(四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时期的两类矛盾学说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理论
57、毛泽东体现建国后革命和建设探索成就的著作有(三个)
《论人民民主专权》、《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
58、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内容 ①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5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是(三个)
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60、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解放思想
1、邓小平理论就是什么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6
2、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是 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
3、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
4、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
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6、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品质)是 解放思想
8、“三个代表”指的是共产党要代表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0、1945中共七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
1、1997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2、2002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
3、毛泽东思想回答的问题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些探索
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7
5、“三个代表”回答的问题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17
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
主义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17
8、“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180、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①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②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大历史飞跃分别在什么时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建设道路的理论是
邓小平理论
必修三2
1、“双百方针”含义是 不同风格“百花齐放” 不同学派“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1956
3、“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正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4、“双百方针”的目的是
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建国初我国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扫盲教育;工农识字教育
6、“文革”中教育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文盲、半文盲剧增
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现代化事业
7、“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哪一年 1977
8、为指明教育方向,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 “ 三个面向”
9、1995年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 “科教兴国”战略
10、我国教育实现的“两基”是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4
12、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7
1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是在哪一年 1970
14、袁隆平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是在哪一年 1973
15、1883后中国成功研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16、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7、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美国敌视中国
18、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世界背景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19、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 二战末
20、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21、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四点)加强了国防;促进现代化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22、人文主义起源于(地点)古希腊
23、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 智者运动
24、智者运动产生的政治因素是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5、智者运动产生的经济因素
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
2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
27、普罗塔戈拉的核心观点是 “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28、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的人是 苏格拉底
29、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 30、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具有 知识、美德(道德)、理性
31、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是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32、自希腊智者运动之后欧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文艺复兴
33、文艺复兴的起止时间是14-17世纪
34、文艺复兴是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人 人性
35、欧州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 《十日谈》
36、《十日谈》的作者是 薄加丘
37、《十日谈》讽刺的是 教会腐败、虚伪,歌颂的是 自然的人性
38、文艺复兴高潮时期代表莎士比亚
39、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 40、中纪纪宗教神学观点有哪些(列四项)神为中心;神权束缚;等级观念;来世观念;禁欲主义(体现蒙昧主义、神秘主义)
4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观点有哪些(列四项)
人为中心;个性解放;平等观念;现世观念;追求幸福、财富、享乐(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42、宗教改革的时间是
16、17世纪(1517年)
43、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精神独裁);理性和思想自由
44、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罗马天主教会的反动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5、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教皇的搜括(1517年出售“赎罪劵”)
46、宗教改革发端于哪个国家
德
47、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是马丁 路德
48、德国宗教改革的矛头指向 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49、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 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5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天主教神学(或: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51、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52、启蒙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7-18世纪
53、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高潮在哪个国家 英
法
54、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理性
55、启蒙运动的经济、政治、科学条件分别是
6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封建制度(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宗教神权、等级制度)的予盾。
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
5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二个主张 自然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专制”
57、孟德斯鸠提出的学说是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58、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确立影响最大的人是 孟德斯鸠
59、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是人生而自由、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说
60、对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直接影响的人是 卢梭
6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应当 “思想自由”
62、浪漫主义的创始人是 卢梭
63、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哪些新内涵 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宽容心态 6
4、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是 相互促进
65、近代自然科学的的奠基人是 伽利略
66、伽俐略开创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实验 6
7、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站在哪三个“巨人的肩膀上”
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 6
8、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指 惯性、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6
9、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包括哪些定律 运动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70、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于哪个世纪
17世纪(1687)
7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标志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7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行星是 海王星
73、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地位是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
74、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对自然界的现象做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
7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量子理论、相对论
76、提出量子理论的德国科学家是 普朗克
77、量子理论产生于哪一年1900
78、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是谁 爱因斯坦
79、量子理论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80、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05 8
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如何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指出时间、空间的可变性(时空的本质属性)8
2、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16
83、奠定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的是什么原理
质量能量转化原理
84、20世纪初产生的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指的是 相对论
85、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否定;发展、概括(牛顿力学体系是低速状态下的特例)
86、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分歧是 谁创造万物 8
7、科学与宗教分歧的根源是 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认识有限 8
8、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时间是 19世纪中(1859)
89、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标志是 《物种起源》发表
90、进化论基本观点(核心观点)是 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
1、赫胥黎对进化论的贡献是 促进 进化论的传播
92、进化论“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指的是 推翻了神创说,动摇了宗教 神学的根基
93、人类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工业革命
94、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什么被称为“万能原动机”
应用广泛,用于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9
5、工厂大量出现的动力因素是 蒸汽机的产生
6、在电的发明和使用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爱迪生
97、交通运输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动力机是 内燃机
98、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99、1946年第一电子计算机产生于哪国 美国 100、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
1、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
信息泛滥、有害信息腐蚀青少年、网络犯罪、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健康和学习10
2、工业革命影响下的19世纪两大文**流是
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0
3、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初(头30年)
4、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别是
经济:工业革命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10
5、浪漫主义盛行反映了人们的哪种情绪 对“理性社会”感到失望;对现实强烈不满
6、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英 拜伦《唐璜》
7、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经济、政治背景是
经济:工业革命完成政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10
9、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1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
11、印象派绘画产生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12、印象派绘画受科学(光学)影响的艺术特色是 追求光色效果
13、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荷兰画家凡〃高,其代表作是《向日葵》
14、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
以主观并置重叠的绘画风格叫 立体派 1
15、立体派绘画产生于 20世纪 1
16、立体派绘画产生的背景是 心理压力和科技发展(支离破碎感)1
17、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其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1
18、德国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 承前启后(把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19、影响贝多芬的时代因素是 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20、贝多芬充满着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作品是(两部)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21、贝多芬以英雄为主题的交响曲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22、贝多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交响曲是 《第六(田园)交响曲》
23、音乐史上最早加入合唱的作品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
24、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发展
25、电影产生的时间是1895年,发明者是 (法)卢米埃尔兄弟
26、电影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过程 默片时代、有声时代
27、电视产生于何时 1926 1
28、1931年美兹沃尔金研制出 电子显像管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二
必修三专题一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什么?它的演变过程是,它开创发展在什么时候,代表人物是哪三位?它什么时候变成正统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它的新发展在什么时候?新发展成什么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它在什么时候遭到批判,代表人物是哪些人?它在什么时候正统地位被打倒,代表人物又是哪些人?
2、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孔子出生在什么时代?代表思想有哪些?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政治理想是什么?他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对教育做出了什么贡献?
4、孟子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规范?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的“君轻民贵”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早期的什么思想?荀子在天人关系是怎么表达的?指出人道有为,又提出什么观点?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主义。
5、道家的处世方法是什么?历史观是什么?老子指出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体现了什么思想?庄子提出了什么思想,说明万物无界限和差别。庄子追求逍遥自得的境界。道家老庄是怎么看待自然的?怎么看待功利和自由的?
6、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是哪个学派的观点?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吸收了哪家的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家是怎样的历史观?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当时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独立法家学派什么时候消失,它的思想去哪里啦,对中国政治产生什么作用?
7、墨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有哪两个?它与儒家的主张区别有哪些?墨家讲究实际功利。
8、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君主受命于天”的思想,这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他又提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体现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对中国学术发展产生了正反哪两方面的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哪里?使儒学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太学创立在什么时候?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培养什么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它的建立对儒学发展有什么影响?对中国官僚体制有什么影响?
10、宋代对儒学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分别对理学起到了什么作用?理学的新发展是在儒学思想中,吸收了哪两种思想?
11、二程确立理学的最高范畴是什么?它是将儒家的哪些思想提升,并形成了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朱熹的理气论,强调理在先;修养论,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道统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又提出获得“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理学后来就逐渐演化为封建礼教。理学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学的消极作用是维护了君主专制,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人性。
12、13、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四书是谁提出的概念?五经是谁整理编撰的?
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守仁分别对心学起到了什么作用?心学的出现对儒家信仰有什么作用?
14、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总之他认为,理在哪里?获得理的方法是什么?
15、王守仁提出天理就是“灵明”,就是本心,就是良知。推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请问是在什么方面相同?又提出至圣的修养关键是什么?而且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16、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分别是哪些人?他们在政治、经济、学术上的共性主张分别是什么?
17、黄宗羲思想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他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什么?他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哪种经济的具体反映?他的思想对近代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18、顾炎武注重实学,提倡什么思潮?代表作是哪两部?他认为“亡国”是什么?“亡天下”又是什么?梁启超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哪一句话?有人认为顾炎武具备了近代“民权”意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并说明理由。
19、王夫之在哲学上提出了怎样的唯物史观?
2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同时代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仍旧主张明君贤臣的儒家专制政治,没有提出未来社会新的政治构想。而后者主张是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民主政治。请问造成中外思想最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下面这些话是谁的主张?请注明作者。
“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
“天地之化日新”
专题二
1、中国科技明清之前一直领先世界,之后落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为久远?一般认为它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出现?东汉蔡伦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西汉时期是哪四种文书用品并用?造纸术对社会文明和思想文化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候?它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是在什么时候?明朝的火器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它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5、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候?活字印刷术又出现在什么时候?活字印刷术有哪些优点?它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三项发明在什么朝代有了质的发展?
6、三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后,总体上对欧洲社会的文明转型起到了什么作用?而在中国它们并没有发挥这种的作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三大发明在中西方发挥了不同作用,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7、中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中国书法有哪五种主要字体?哪种字体富于图案美?哪种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哪种字体写意最佳?书圣是谁?生活在什么时候?擅长哪两种书体?唐朝的欧体、颜体、柳体都是哪种书体?唐代狂草的代表书法家是哪两位?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以什么书体闻名?
8、中国画在什么朝代逐渐成熟?中国画按题材分有哪三类?按技法分有哪两类?按作者分有哪三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山水画特别讲究什么?山水画的灵魂是什么?士大夫画又称什么画?它在创作上特别强调什么?它是哪些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文人画的鼻祖是谁?文人画注重什么?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9、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线索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0、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作品的大致时间是什么?它分哪三部分?其中精粹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什么传统?
11、屈原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他是楚辞的杰出代表,楚辞的特点是句式灵活,使用方言。它奠定了文学的什么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怎么的体裁?怎样的风格?“风”“骚”对汉魏之后是诗文影响深远。
12、李白和杜甫分别是什么艺术风格?造成他们艺术风格不同的原因有哪些?李白的诗风是盛唐气象的体现,被称之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诗风有强烈的什么意识和什么色彩?他被称为“诗圣”,诗被称为“史诗”。
13、北宋词坛的旗帜是谁?他的特点是市井风光入词,语言清浅婉约,流传最广,即“凡有井水饮处,即有歌柳词”。苏轼打破了哪两种体裁的界限,词风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都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宋词繁荣的原因是符合哪个社会阶层的文化需求,体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14、元曲的代表作是什么?作者是谁?是什么艺术风格?作品揭露了黑暗现实,讴歌了什么精神?
15、明清小说出现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明清四大长篇小说都是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哪两部作品分别树立了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楷模?哪部作品表现了个性解放,冲破传统,积极进取的精神?哪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四大名著,请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序,并写出对应的作者。
专题三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向西方学习。分别经历了哪三个层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趋势。学习器物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代表作是什么?典型主张是什么?学习制度阶段,先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什么派别,提出了什么主张,发动了什么事件?后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什么派别,提出了什么主张,发动了什么事件?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是资产阶级的什么派别,代表人物是谁?提出了什么主张,发动了什么事件?
2、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中国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长计”是指什么?是指西方第几次工业革命的“长计”?这个主张最大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又有什么局限性?
3、康有为代表作是什么?他利用孔子宣传变法理论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这种方式叫什么?采用这种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康有为整个戊戌变法的精神领袖,构建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4、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宣传了西方什么学说,提倡维新变法?认为“„„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请问要把什么官制变成什么官制?因此他提出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谭嗣同的思想比较激进,他对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6、严复代表作是什么?他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实际就是宣传什么理论?对维新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维新思想和维新变化是什么关系?并用三个词概括维新思想的积极影响。维新思想是爱国的,因为它是为了什么?维新思想是进步的,因为它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制度?维新思想是启蒙的,因为它传播什么学说和知识?宣传什么观念?
8、新文化运动开始在哪一年?在哪里?标志是什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心在哪里?代表人物是哪五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哪三个提倡?哪三个反对?
9、新文化运动的德先生指什么?具体含义是什么?赛先生指什么?具体含义是什么?旧道德是什么?谁是批判旧道德的旗手?新文学是什么?旧文学是什么?提倡新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封建专制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儒家的权威地位有什么影响?对新思想的发展有何作用?它对民众的思想启蒙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中国文化转型起了什么作用?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局限是什么?
11、谁最早在文章中踢到了马克思,因此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在中国变成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旗手是谁?有哪三篇代表文章?
专题四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哪三民?是哪十六字?是哪个政党的革命纲领?是哪一年提出的?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什么革命,是哪个民?鞑虏是指什么?这八个字的含义主要是什么?
3、“创立民国”是指什么革命,是哪个民?这个四个字的含义主要是什么?这个民是什么地位?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4、“平均地权”是指什么革命,是哪个民?是为了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提出的?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美好愿望?
5、三民主义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直接指导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在中国历史起到了什么巨大作用?
6、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标志是什么?改造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客观上又得到了谁的帮助,使孙中山实行哪三大政策?
7、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提出了什么新的主张?在民权方面提出了什么新的主张?在民生方面提出了什么新的主张?
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什么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直接指导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品格?
9、毛泽东思想是在哪里形成的?形成的标志是哪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阐述了怎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思想成熟在哪里?这一时期什么理论是最大的理论成果?哪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化?
10、邓小平理论又叫什么理论体系?它回答了什么根本问题?哪一次会议和哪一个报告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也就是成熟的标志。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专题五
1、新中国成立后,哪五位科学家成为我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国防领域取得了哪两项重大进步?医学领域取得了哪一项世界第一?20世纪70年代在国防和农业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谁在哪一年明确提出的?提出的直接原因是文革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越拉越大。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什么号召?哪两次会议后,中国科学事业迎来了春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实施什么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如下成就:1980年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什么运载火箭?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什么卫星?掌握了卫星什么技术和什么技术?1999年以来,成功运用什么系列火箭进行了五次什么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几号载人飞船,谁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专题六
1、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是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产生。第二次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复兴,指导思想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第三次是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指导思想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这三次运动,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艺复兴发生在什么时候?首先发生在哪里?是哪个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借助什么形式来表达新文化,它用什么思想反对基督教教会神权统治?
3、文艺复兴最初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肯定什么歌颂什么?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分别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高潮阶段讴歌人性的高雅和精致,代表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4、文艺复兴初期描绘人性本能和质朴的作家是谁?提升人性高尚和尊严的作家又是谁?
5、文艺复兴对宗教和科学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它最大的局限是什么?
6、宗教改革发生在什么时候?首先发生在哪里?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爆发的标志是什么?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宗教改革后欧洲产生了哪三个新教?新教都倡导与上帝怎样对话?
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反对什么?都倡导什么?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都对人文主义有怎样的主要诉求?
8、启蒙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首先发生在哪里?高潮又在哪里?启蒙运动发生的政治原因是英法等什么国家形成;经济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哪种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文艺复兴后什么的兴起?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是什么?思想武器又是什么?最终想构建怎样一个理想王国?
9、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谁?他提倡什么学说?赞成什么政治体制?他的名言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他的思想局限是什么?
10、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是谁?代表作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学说?这个学说体现了什么原则?对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11、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谁?代表作是什么?他的核心思想是哪两个学说?他的思想影响是,否定了什么的合法性,描绘了什么的蓝图,成为哪个事件的思想先驱?直接影响了哪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
12、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什么的新要求?人们已经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什么的崇拜?启蒙思想应该包含以下内容: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崇尚什么,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是批判什么制度的思想武器?
13、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什么?启蒙运动对法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专题七
1、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与技术关系这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和革命者分别是谁?
3、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建立在哪一年?牛顿经典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是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是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经典力学对人类认识自然界有何重大影响?
4、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诞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狭义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吗?请说明理由。牛顿力学反映的是什么物体在什么运动下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什么物体在什么运动下的客观规律,因此狭义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1916年,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是第一次阐述了什么和什么相关联的重要思想?
5、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近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揭示了什么和什么的可变性?时空的变化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这种全新的观点,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相对论是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之一。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三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孔子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3、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道家和法家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5、庄子,放弃差别观念,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政治的统一,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儒学成为正统
3、儒家思想成为历史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宋明理学
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3、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教学体系——“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5、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6、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思想家李贽,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2、薄伽丘《十日谈》。这部书里的很多教士和贵族显现了荒淫伪善的面目,宣传人类平等。
3、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4、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极大反感,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6、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有加尔文派。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第七课 启蒙运动
2 理性时代的到来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2.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3.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4.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扩展
6.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纸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便宜易得的原料靠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印刷术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火药传入欧洲
指南针 其使用,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计算工具 早期 算筹——→后来 算盘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①元朝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②《授时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北魏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②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③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农书》元朝 王祯
《农政全书》明朝 徐光启
3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明朝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唐诗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4.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5.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6.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 马致远 7.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8.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10课 书画和戏曲艺术
1.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草书:唐朝 张旭 怀素等
行书:苏轼
3.画①战国帛画
②顾恺之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行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
③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4.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第十一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2、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
4 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十二课象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1、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人。
2、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
4、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5、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第十三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英国人瓦特。
2、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4、科学家对电的研究也在进行。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5、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6、电气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如白昼。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
7、1946年,美国研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
8、互联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5、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6、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指出封建群主皆为“大盗窃国”。
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1、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卷起,改
5 名《新青年》。
3、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4、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
5、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6、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
7、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有人甚至还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8、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0、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11、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12、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3、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4、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第十六课 三民主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用革命战争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4、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5、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三民主义的实践
6、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7、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8、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面三刀方面含义:一为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者有其田”的政策。
9、新三民广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十七课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的探索
1、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国民革命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义主义论》,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造性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会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3、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4.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神舟”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上了太空,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袁隆平,1973年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末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1号”。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百花齐放”“百家争吵”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7 2.“双百”方针并未能蛑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3.“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他还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一片混乱。“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第二十二课 文学的繁荣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鳘,**不已。大革命后确定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深感失望,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进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3.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诞派的典型。第二十三课 美术的辉煌
1.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2.西班牙画家毕家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第二十四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1.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2.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影片。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四
篇1: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及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体会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
四、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的出现
1、出现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派别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墨家:墨子
3、宗旨: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4、特点:
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5、百家争鸣的影响:
(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与儒家学派
1、孔子的思想
(1)孔子 a、孔子的生平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b、孔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仁”(核心)与“礼”
仁:a:的含义:爱人b:实现仁的途径:待人宽容;以德为政
礼:a: 主张:以德为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 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② 教育思想: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③ 文学贡献:编订整理出《诗经》、《春秋》等六经;其言论载于《论语》 c、孔子思想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强调“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2)孟子的思想
a、生平:战国邹国人, 被誉为亚圣
b、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③主张“性本善”
(3)荀子的思想
①提出“君舟民水”论断;
②主张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及墨家
1、道家
(1)老子的思想
①“道”为世界的本原。
②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的思想
①继承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②主张放弃差别观念,放弃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2、法家学派
(1)代表人物及主张:商鞅、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依法治国(2)评价: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过分迷信法的作用。
3、墨家学派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反对浪费„„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解释:萧规曹随
(3)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
边境问题 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 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 北击匈奴 卫青 霍去病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议
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解释:阴阳五行学说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加强君权需要
(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 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考一 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内容: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b.“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 c.“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思考三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 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所以汉武帝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三、儒学成为正统
篇2: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
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
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
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
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 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社会原因?
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
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
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
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主要派别代表:(教师投影头像插图,学生列举学生)
教师: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学生:列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教师: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展示稷下学宫图片,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教师:你对孔子知多少?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极其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的思想
教师:《论语·为政》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 学生:背诵-----。
教师:《论语》中所有孔子言论反映的孔子的思想
学生:列举
(1)思想核心——“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再看孔庙、孔府、孔林的一些图片,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师: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孟子的思想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明确。
(1)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2)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虽然人性本善,但也必须通过后天学习存养善端,使其不断扩充完善,否则会丧失善端。
3、荀子的思想
教师: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大成。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确认。
(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
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
讲完荀子的思想,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不作重点解释。
本课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巩固:
一、本课测评: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
第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概念解释?
2、为什么?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
① 南北边境不宁
②王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打出幻灯片,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简单介绍董仲舒其人,让学生从董仲舒的成长历程悟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期,董仲舒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讨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篇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 1.“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二、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讲授时要结合课本p8“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来分析理解秦代“焚书坑儒”的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 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五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4)荀子的思想
荀子 “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理论著作《春秋繁露》。
三、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结果:成为正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10 重点 :理学和心学的内容。
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以《三教图》引入“三教合一”的局面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的局面?引入新课。
一、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教盛行。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代表:程颢、程颐和朱熹
介绍程颢、程颐、朱熹生平,思想的核心是“理”。“理”是世界的本原。
三、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致良知”。
结果: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思想家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4、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5、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介绍李贽其人。
“离经叛道”、《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进步思想: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社会背景:(1)剧烈动荡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评价:进步的思想,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解放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教学目标: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难点:哲学观点理解。教学过程:
“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
一、智者学派
1、由敬畏“神”到关注“人”——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忽视道德。
二、苏格拉底
特别关注道德,“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喊出“知识就是力量”。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介绍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
四、社会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1、重点:二大运动的基本内容。
2、难点: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3、导入:赏析图片《雅典学院》,导入新课。
4、新课学习: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二:“文艺复兴”。
(1)背景及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2)核心是人文主义。
(3)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文学三杰”、“美术三杰”。(4)传播及意义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影响: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件。
三、“宗教改革”。(1)背景。
16世纪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压榨。德意志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运动。1517年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否认教皇的权威。(3)意义。
引起瑞士、法国、英国等国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19 教学目标: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影响。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浏览引言部分图画,提问: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2.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核心:理性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理性。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4.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扩展: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影响: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对整个人类社会追求自由、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28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坚定科学的思想。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学生阅读单元引言,提问: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什么?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蔡伦)、火药(军事始于唐末)、活字印刷术(北宋 毕升)、指南针(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提问: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极大地促进欧洲生产力的发展。)
二、其他科学技术成就。
(1)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天文: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慧星的记录。《石氏星表》。浑仪、简仪。《授时历》。
(3)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4)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总结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作出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教学目标: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特点与成就,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学过程:导入:由今天生活的文化交融的时代。引入中国古代文学的导入新课。
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屈原创立“楚辞”——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
3、汉赋: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史”: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小结:中国诗体由四言诗到楚辞,到五言诗,到七言诗。古体诗之后有律绝诗,律绝诗之后有长短句的词。反映了由简趋繁,由粗趋细的发展必然性。
三、明清的小说:
1、小说演变:(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2)唐代的传记小说。(3)宋代的话本。
2、明清小说的繁荣:原因是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本课小结: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繁多,形式丰盈。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1 教学目标:了解汉字、画作、戏曲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中国汉字和书画的发展脉络。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导入: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视频“神奇画卷”引出独具魅力的中国书画、戏曲艺术,学习新课。
一、文字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趋势:由繁到简。书法:两个阶段:自发—自觉 书体:楷书、草书、行书
老师概括: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走进书法的艺术殿堂,进行鉴宝比赛吧!
二、绘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图礁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三、戏曲
京剧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成熟---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传播---清末民初 全国流行,民国以来: 走向世界
课堂小结:中国书法、绘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我们感受到它神奇魅力,也必将把这种魅力传承下去!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5
1、重点: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2、难点: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3、导入: 提问:近代自然科学是以什么学科为开端?引入新课。
4、新课教学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自创第一架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
牛顿最重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三、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四、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3、影响: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课堂小结:物理学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践出真知。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14
教学目标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人类是怎么来的?”引入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
1、上帝创造了人的神创学说。
2、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和精神独裁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
1、背景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工业革命。“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
2、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确立了生物的进化论。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3、意义: 有力挑战了欧洲思想界封建神学创世说; 开创了生物科学界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局限:进化论思想也被殖民者利用,成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25 教学目标:识记三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发明;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重点:蒸汽机和电气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引入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蒸汽机的改良(播放视频,简单介绍蒸汽机的运行原理)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局限性: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工人劳动强度等角度思考。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特点: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影响:生产技术更先进,生产力水平更高;垄断组织形成。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成就: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家顽强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18
1、重点:“师夷”与“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
2、难点:分析不同思想的异同和特点。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思想开始发展的原因。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目的和内容:维护清王朝统治并阐释其内容。
(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创办学堂,培养人才,学习科技,派遣留学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
教材从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3个方面介绍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1)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3)维新变法
建议启发学生讨论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25
1、教学目标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2、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标志《青年杂志》。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2)进步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3)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1、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3-29
一、导入:20世纪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引入新课。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挽救民族危亡。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基本内容及评价
1.提出: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
2.基本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但主张民族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评价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5
1、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2、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3、导入新课:师: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
4、教学过程: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教师小结: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课小结: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5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歌词中的“老人”引入新课。
4、讲述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真理标准的讨论: “两个凡是”,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二、邓小平理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三、“三个代表”思想:
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15
1、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2、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引入新课。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4、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人民当家作主。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含义“两弹一星”具体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美苏争霸,局势紧张。
3、成果:自主学习。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出示《饥饿的女孩》画面。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983年 “银河-ⅰ号”。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本课小结
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20
1、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文艺成就。
2、难点:如何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3、导入新课:
引用春秋战国时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入新课。
4、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②三大改造的结束。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双百”方针的影响
第一,在学术领域:是生物学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
二、曲折的年代
“文革”期间 数量大幅度减少。
三、文艺的春天
80年代 “五讲”“四美”。“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文学艺术欣欣向荣。课堂练习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这两个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29
1、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2、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3、导入新课: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4、教学过程:
一、“开基创业”。 1.拉开序幕
(1)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2)教育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大决议。2.制定方针。
3.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成就。
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2.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 “三个面向”。
三、迎接挑战。
1.原因:国际竞争的挑战。
2.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 1993年 “211工程”
课堂小结: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4-15
1、重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文学价值。
2、难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进入本课学习。
4、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
1. 时间: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
2. 特点:深入挖掘人的感情,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3.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4.历史背景:革命和战争频乱,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二、现实主义文学
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三、现代主义文学
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3.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背离传统。4.代表: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四、20世纪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 1.苏联文学
高尔基:《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亚、非、拉美文学
印度:泰戈尔 中国:鲁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尼日利亚:索卡因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分组讨论,列表归纳完成教材知识结构。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5-15
1.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2.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3、新课导入设计:
回顾19世纪以来有哪些文学流派?由此而引入新课。
4、新课教学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
(2)特点:①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3)代表:学生自学为主。
二、浪漫主义美术
(1)背景、基本特点: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枪杀马德里市民》。
三、现实主义美术:
(1)背景与特点:资本主义的黑暗使得人民不满,对现实暴露和批判。基本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2)代表作品:学生自学为主。
三、印象画派
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
四、现代主义美术
法国画家马蒂斯《舞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教学小结:
请同学概括19世纪以来出现的主要美术流派。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5-29
1、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
2、难点: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导入新课: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4、新课教学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强调: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补充简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
3、浪漫主义音乐的民族特性。《天鹅湖》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变化
1、爵士乐和摇滚乐。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特点。启发学生: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使人们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不断改变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情境导入: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电视机、电影、黑白、彩色、无声、有声的。)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本课小结: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广为流传。20世纪初电影和电视,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文章评论
历史必修三教学目的 历史必修三教学进度表篇六
高二历史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2.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 ..a.祭天仪式的兴盛
b.皇帝的微服私访
c.郡县制的实施
d.科举制的推行
3.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
a.民族气节
b.忠孝观念
c.义利思想
d.文化修养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5.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8.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10.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1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c.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d.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 13.杰克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a.《地理大发现》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c.《科学与启蒙运动》
d.《论自由与代议制度》
1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7.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信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18.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9.称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朝国势日趋衰弱 b.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d.主张突破传统观念,学习西方
20.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a.完善了民族主义 b.提出了世界各国平等的要求 c.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要求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1.2006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主要体现在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主权在民 b.将新三民主义也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 c.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实现了平均地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4.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2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二.非选择题
1.(22分)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6分)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
(4)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2.(18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对美德的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 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1)苏格拉底和孟子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流派?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4分)
(4)你认为倡导人文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3.(14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答案:(l)三个阶段: 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 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2)原因: 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1 分)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
4、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著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著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
(1).古代中国在秦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试根据秦、汉、隋唐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2).据材料二,结合西欧16—18世纪所学史实指出这些科学技术“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它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5、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1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22分)
(1)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
(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改”给1分。)
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
(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
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
2.(18分)
(1)苏格拉底代表早期人文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古希腊先哲);孟子代表儒家(2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分),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2)观点:人生而平等。(2分。答“人文主义”得1分)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答理性主义)。(2分)(3)原因:①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共识,中国人急需先进的理念;②这些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的强大武器。(4分,每点2分。)
(4)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注民生;增强公民意识等(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理解:材料
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 分)4(1).秦朝统一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局面;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为考试内容。(6分)(2).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4分)(学生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影响: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冲击了教会的学说。(2分)(其它例子5(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2分)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分)
(2)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分)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3)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4)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1分)
分析说明:经济: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文化: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