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句末句号和引号篇一
1、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引号表示否定)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的词语)
3、这样“勇敢”还是少点好。(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4、父亲笑着说:“没有花哪来的果。”(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5、树桩后面有一个“人”字形的草棚。(引号表示强调)
6、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7、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8、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
9、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抒发了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引号表示引用)
10.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引号表示引用)11.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 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引号表示引用)1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引号表示引用)13.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14.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15.“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引号表示表示特定称谓)
16.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引号表示表示特定称谓)
17.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引号表示表示特定称谓)18.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18.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特殊含义)
19.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特殊含义)
20.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理想的风筝》(特殊含义)
21.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明天,我们毕业》)(特殊含义)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4鬼子来"扫荡"了.()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8大家采集“茅茅针”.()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2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13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4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附答案: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特殊含义;
4、特殊含义;
5、特殊含义;
6、直接引用;
7、特定称谓;
8、特定称谓;
9、强调意思;
10、强调意思;
11、特定称谓;
12、特定含义;
13、直接引用;
14、强调意思;
15、特定称谓;
16、特定称谓;
17、强调意思;
18、直接引用;
19、直接引用; 20、直接引用;
21、强调意思;
22、特殊含义;
23、强调意思;
24、直接引用;
25、特定称谓;
26、特殊含义。
句末句号和引号篇二
目前,对“抗疫”“战疫”,有的媒体加引号,有的不加,有的只给其中的“疫”加引号,究竟怎样做比较妥当呢?
“疫”指传染病,“防疫”指防止传染病,《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防疫”的词条。“抗疫”指抵抗传染病,“战疫”指跟传染病作斗争。这三种说法里的“疫”都指传染病,也可指这次流行的新冠肺炎,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因此,“防疫”“抗疫”“战疫”都不用加引号,也就是不用在两字或单独在“疫”上加引号。“防疫”“抗疫”“战疫”的意思很清楚,读者一看就懂。
但有一种情况,需要给“战疫”加引号。例如:
(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2)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1)跟(2)中的“战疫”,同时也指“战役”。也就是说,是利用谐音关系构成的修辞上的双关。这儿的“战疫”有特殊含意,所以宜加引号。这种写法意在表示,像打仗一样去战胜新冠肺炎。
媒体上的“防疫”一般没有加引号,或许因为“防疫”是个早就出现并进入工具书的词语,“防疫站”是人们熟悉的说法。也就是说,“防疫”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词,已经“词化”了,而“抗疫”“战疫”似尚处于词组阶段。待以后这两个词语在社会生活中用得多了,也会逐步“词化”,就不会有人加引号了。
有人提出,“战”后一般不出现“战”这一行为的对象,现在让“疫”来做“战”的对象,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应该给“疫”加引号,写成“战‘疫’”。
其实,“战”后是可以出现“战”的对象的。例如在人民网等主流网站有下列句子:
(1)我们的军队只有依靠人民的拥护,才能攻险阻、战顽敌、撼天地,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
(2)英勇的红四连干部战士,遵义会议写忠诚、黄崖洞前战日寇……
(3)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将进行第四轮比赛,中国队将再战强敌——亚美尼亚队。
(4)此后三战尤文图斯、两战罗马以及对阵国际米兰,梅西均未破门。
另外,小说《三国演义》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电影有《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乐曲有《战台风》、成语有“舌战群儒”……“战”后都出现了“战”这一行为的对象。可见,“战”后出现“战”的对象,也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从语言结构来说,“战疫”“抗疫”“防疫”都是动宾结构,而其中的“疫”都是“战”这一行为的对象。“战疫”的说法并非组合关系上的特例,不宜因组合关系给“战疫”中的“疫”加引号。
句末句号和引号篇三
引号用法例谈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引号多是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人物说的话,引用名言警句。进入中高年级后,引号的用法开始多种多样,引来的争议也特别的多。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此感受特别深刻。本文就想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阶段中出现的引号作一个例谈,希望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2、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小草和大树》)
3、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谈礼貌》)
4、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
5、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赶海》)
在上面五个例子中,第1、2句都是引用他人说的话;第3、4句分别是引用格言、诗词,第5句则是引用的歌词。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郑成功》)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4、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早》)
3、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4、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5、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在这些句子中,“合作”、“三味”、“早”、“能源危机”、“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5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
3、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早》)
4、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5、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6、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凯勒》)
说明:这里的“看”并不是指真的用眼睛看到了什么,而是指海伦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想象。
3、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4、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5、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6、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理想的风筝》)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7、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明天,我们毕业》)
说明:“必修课”原来是指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跟“选修课”相区别。在这里是指我们每天都要上的15分钟的写字课。
8、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本义是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后来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望洋”是表示抬头仰望的样子。在这里我觉得“望洋而叹”用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望着海洋,因为海洋的喜怒无常而发出感叹。所以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
2、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3、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说明:这里的“金”字加引号实际上也是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形象化地将金字塔的轮廓比喻成像个“金”字。
4、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说明:“水球”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水球,也是表示比喻,把地球比作一个蓝色水球,形象地写出了地球上海洋面积之大。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黄鹤楼送别》)
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
三、特殊用法举例
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
引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一般地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信的内容引用了三段话,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这就是引号的特殊用法。
在《天鹅的故事》中,斯杰潘老人讲的故事共有五段话,也使用了引号的这种特殊用法。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
破折号的用法
一、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在行文中用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的语句有以下几种。
(一)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所指范围相同。例如:(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阿累《一面》)
(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周阔海《在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3)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在行文中用一个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部分,如果其界限不清或者在语法上不能与下文直接衔接,需要再加一个破折号。例如:
(5)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曹禺《雷雨》)
(二)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1)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2)——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贺敬之《谈歌剧的革命浪漫主义》)
在破折号之后,例(1)用“所有这一切”总括前面的词语,例(2)用“凡此种种”总括上文的几个自然段,然后加以说明。
(三)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阿累《一面》)
(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曹禺《雷雨》)上面两例破折号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后一部分是解释原因的。
(四)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高尔基《时钟》)
(3)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 ——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4)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张海迪《我的读书生活》)
表示补充的内容常常采用插叙的办法,语义不连贯时插入成分前后都有破折号,如例(1)(2)。如果补充说明部分在句末,只在前面加破折号,如例(3)(4)。
有时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例如:
(5)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学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 ——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何为《第二次考试》)(6)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茅盾《黄昏》)
二、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1)“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我是好人!”(韩起《荷花》)(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刘真《核桃的秘密》)
(3)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1)话题由称赞扇上的荷花画得好突然转到询问荷花姑娘为什么敢于当面揭露小偷。不加破折号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发生理解困难。例(2)话题由学习转到别的不相关的事情。例(3)“但”字本身带有转折的意思,前面加破折号是转折的语势更强。
三、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1)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泰似《幼林》)
(3)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什么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报纸标题现在常在导语或引题后用破折号引出正题。例如:(4)去年11月以来,我国出现外贸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的局面,方方面面在议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提出——人民币会贬值吗?(《人民日报》1996.5.16)
(5)“面向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认为——中国有能力拒金融风险于国门之外(《光明日报》1988.10.4)
(6)这几年,高速公路和民航线路的急剧扩展,蚕食着铁路货运的传统“地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明年火车怎么开?(《人民日报》1996.11.21)
四、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1)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2)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没有取上利。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五、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1)“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孙犁《荷花淀》)
(2)“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巴尔扎克《守财奴》)
(3)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阿累《一面》)
(4)知道最大的忠孝,是去实现前辈的瞩望,于是,他又去攀登——(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例(1)说到“娶新”隐去了“媳妇”,稍停一下接着再说。例(2)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话不是接着前面的话连续说的,是在间顿之后再作补充。例(3)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作者想起了鲁迅,中断对访问记者内容的回忆,开始说话;第二个破折号表示作者犹豫不决,说话结巴,没有说出对方是谁,就把话止住了。例(4)语意未完以破折号结束全文,表示意味深长,让读者去寻味,这里的用法类似省略号。
六、表示声音延长
(1)“卖——扇子啦!”(韩起《荷花》)
(2)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曹靖华《望断南来雁》)
(3)“放炮了——”(周梅森《人间正道》)
(4)“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何为《第二次考试》)
(5)“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徐光兴《枪口》)
例(a)“卖——”是街上叫卖声,(b)“信——”是邮局投递员送信上门的喊声,(c)“放炮了——”是爆破前引起人们注意的喊声,(d)引号内是连续的练歌声,(e)“嘎——”是水禽的叫声,都用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破折号出现在句末不加句号,但有时可加问号或叹号以表示语气。例如:(f)呃——?我以为你听到风声了呢。(曾心仪《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g)“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何建明《落泪是金》)例(h)在破折号后加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i)在破折号后加叹号表示高兴的语调。
七、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2)中国在海洋事业发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则: ——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和国家海洋权益。„„ ——统筹规划海洋的开发和整治。„„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
——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国际和地区性海洋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球海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1998年月,《光明日报》1998.5.29)
破折号用于列举各项之首,例(1)列举的是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从文字说明可知共有五个。例(2)列举的各项为大的段落。文件没有说“基本政策和原则”共有多少项,但据破折号可知,由它领起的段落都属于所讲的“基本政策和原则”的范围,共七项。
八、用于对话的开头
破折号用于分段书写的对话每一话轮的开头以代替引号,这是法、俄等西文标点的习惯用法,我国作者也有这么用的。例如:
这家伙厉害,高瞻远瞩,真正是身立虾池放眼世界。他成立信息科,专门收集信息,从村从县从市从省从全国到全世界全搜集,无孔不入。——这么说你胜利在握? ——不行,外贸价格不明朗!——什么时候明朗? ——明朗时什么都晚了!——那你收虾的价格怎么定?
——这就叫风险!他狡黠地一笑,但脸上没有险情。(邓刚《混战港养虾》)
九、分隔主语和谓语,加强语气
用分隔号分隔主语和谓语,使两者界限分明,语气更强,朗读时中间有停顿。例如:(1)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2)大家都认为今年的晚会,歌——好听,舞——优美,小品——逗乐中引人深思。(《中国电视报》1998.2.29)
十、用于对照比较(1)常用反义词举例 爱国——卖国 爱好——厌恶
安定——** 动荡
安静——吵闹 喧哗(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2)四音节词往往用简称的办法回缩到双音节的形式,例如: 文化教育——文教 北京大学——北大
基本建设——基建 外交部长——外长(同上)
例(1)同义词用空格分隔,反义词用破折号分隔,形成对比。例(2)词的全称和简称用破折号分隔以供比较。
十一、标明副标题(1)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人民日报》1980.5.23)(2)伤逝
——涓生的手记
——(《鲁迅全集》)
破折号常用来分隔作品篇名、书名的正副题,在副题前加破折号,如例(1)。有时,副题前后都加破折号,如例(2)。有些书在副题前不用破折号,但字号比正题小。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国作家赫·乔·韦尔斯的著作:
(3)世界史纲
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十二、用于引文、注文之后,交代作者、出处或注释者(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初中课本《中国历史》)(2)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汉书》(同上)
(3)末了,附带说一说,许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这里指这种形状的东西。——编者注)这是封建社会的习惯,最初表示爱情。(王力《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4)②见本卷第252—253页。——编者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82页)*(5)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周煦良同志的见解。他说:在通常的情况下,它(指风格——引者)好像只是在无形中使译者受到感染,而且译者也是无形中把这种风格通过他的译文去感染读者的,所以既然是这样的情形,我看,就让风格照顾自己好了,翻译工作者大可不必为它多伤脑筋。
*(6)韩国出版社学会的财政来源,几乎是靠会员们“十匙一饭”的参与和特别赞助储备的(“十匙一饭”是指十个人每人省一匙饭,就可帮助一个人的意思——译者注)。
例(1)破折号后交代名言的作者,例(2)破折号后交代引文出处,被引用的话和作者、出处分行排,是为了更醒目。例(3)的文中注和例(4)的脚注与注释者是接排的。注意注文不论长短,末尾都要加句号,表示注文完了,然后加破折号引出注释者。例(5)(6)注文末尾缺句号,在“——引者”“——译者注”前要补上句号,否则破折号前后两部分会被看成一句话,实际上两部分在句法上是各自独立的。又例(6)的括注要移到前面紧贴所注释的对象“十匙一饭”之后。书末注的序号在正文中的位置,常用破折号引出的页码来标明。例如:(7)130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安·巴·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别利科夫的绰号,是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典型。——285。(《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565页)(8)258 欧美派文化人之一胡适等为代表的一些人物。——第395页。(《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63页)例(7)(8)句首的“130”“258”是书末注的序号,破折号后的“285”“第395页”是书末注的序号在正文中的页码。
十三、用于索引,以分隔关键词和修饰成分
为检索方便,编索引时有一种做法是把条目的关键词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中间用破折号分隔。例如:
(1)国内战争——古罗马的
国内战争——美国的(1861-1865)
国内战争——苏维埃俄国的(《列宁全集索引》)(2)社会民主党——荷兰的 社会民主党——瑞典的
社会民主党——瑞士的(同上)
句末句号和引号篇四
先看相关口诀: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 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2005年江西卷)(引文为直接引语,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再如:“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 年山东卷)(引文为间接引用,引语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所以引号里的句号应放在外面)
3、除了引用以外,使用引号的情况还有:
(1)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表示讽刺和否定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3)有特定称谓的词语,可加上引号。如: 老根据地的人民亲热地叫它“量天尺”。“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今天是“五一”。
(4)拟声词、译音词要用引号。如: 河水“哗啦啦”地流。车轮“轰隆轰隆”地响。
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①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来强调层次。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高考题)(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需要使用引号,如“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工程”等,所以该句中的引号应删去)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例: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注意:
1、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跌倒了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我!”这么一句话。(引文作为作者的语言一部分,感叹号保留)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罗伯特 • 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引号里边的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是引文的一部分,应点在引号里边)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号里边的话不独立,它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去掉了独立性,句末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放在引号外面)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3、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当所引内容虽独立成分句,但前面有陈述的几个分句,则点号也在引号外,用这个句号句断全句。例:
陈小艺表示,她和范伟的合作非常好,“当进在拍摄的时候,就觉得老范演得真好,每天拍摄结束回去我都会和人说”。
4、引文为间接引用时,引号前不应加冒号。如: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 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 学好作文。(2004年全国卷ⅲ)(例句中引号前的冒号应去掉。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中两个问号的用法是正确的。
5、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6、加引范围要清:例: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引号引用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能把它隔开,引号应加在“2”后面。
7、引诗歌时,每节开头加前引号,结尾才加后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