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篇一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辅助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均达到最佳效果。再有,教师要从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指导教学过程。最后,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审美情趣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学好各门学科,有效地接受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较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理论的指导和运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成效。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师施教与学生认知的复合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主体。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所以,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设计并依据设计完成教学工作。但教学过程并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不是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施教下的认知过程,不是自学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师生的互动关系。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介绍背景、识记字、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生动的语言变成了 各个问题的答案,学完课文,学生的脑海里堆砌的是知识的零部件。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处理好语文基础和个性创新的关系,如何解决好教师讲解、指导与学生感悟、实践的关系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不少教师误以为朗读能解决阅读课的一切问题,唯“朗读”是尊,于是,“默读”被取消了,“动笔”被封杀了,“深思”被挤掉了,琅琅读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众多的语文阅读课淡化了“训练”;甚至有些教师害怕戴上“守旧落后”的帽子,连该讲的语文知识也不讲了,该训练的语文能力也不训练了。有些课以“创新”为名,重视了质疑、讨论,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却忘记了语文学科姓“语”,读书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读出情感,对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也没有加以点拨、指导和纠正。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热闹有余、语言训练不足,少了点味道,经不起回味,也耐不住咀嚼。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新一轮课改,目标即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
比如,教杜甫诗,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我甚至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文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精神文化。让他们徜徉于中华语言文字辽阔美丽的大海,也遨游在圣洁崇高的精神世界里。
当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老师们一定会讲到夜色下的景色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我们在分析词句优美和体现孩子们兴奋心情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引导学生憧憬农村自由自在的充满情趣的生活。因为我小时侯生活在水乡古镇,我就跟学生们讲起这段美好的经历,台下、也有学生和我呼应。当我沉醉于往事的回忆时,我也让同学们想象那幅画面。课文的描写、老师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我想,当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踏上水乡古镇时,那份体验一定比别人更深刻。这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吧。
而有时候,一个非预设的情节:学生的回答、老师不经意的思维发散、同学间的交流,却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境界。
而那个非预设的情节,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用敏锐的眼光和灵动的思维去发现、捕捉的。它可能破坏了你原来的教学设想,却能衍生出新的教学资源,带来更好的师生互动效果,使课堂在感情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记得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感人的文章《小夜曲复活了》,我想把我对文章的感受通过阅读训练题传授给学生。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似乎并没有被情节所感染,生动的心理描写也只有我在充满感情地朗读和讲解,原本预想的师生情感碰撞的场面迟迟没有出现。我有些沮丧。当问到“小夜曲复活”的含义是什么?”时,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回答:“澳菲尔太太又拉起了欢快的小夜曲;她的爱又复活了„„”我刚想表扬他,他却没有坐下去的意思,继续说:“这是爱的力量。有一个故事„„” 于是,他便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另一个“爱”的故事。我想打断他的话,因为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刚想伸手示意,却意外地发现台下惊异、专注的眼神,再看发言的男孩,脸红红的,神情特别的严肃。显然,孩子们已完全沉浸到故事情节中去了。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吗?我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将两篇文章对照起来一起阅读。学生们找到了两篇文章不同的表现手法:“一篇着重心理描写,一篇着重动作、语言描写。”此时,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接下去的课,流畅、生动。我和学生之间真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我们都被文章的情节感动了,爱的清泉在心中流淌。我原来只是想通过一些阅读训练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理解,而事实上,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更深切地感受了一回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语文学习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教学活动是非预设的、动态变化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预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而这些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可贵的资源,因势利导,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创新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一篇文章,领会其精髓,必须要解读重难点,把握主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只有结合行动实践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理论,必须在备课中准确掌握文中信息焦点,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逐步引导学生把握全篇,领悟主旨。只有这样才是有效教学,才是一名真正的有效教师。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篇二
初中语文研修日志
南康市横寨中学 龙晶晶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学好语文多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会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爱因斯坦„„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因为,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学的、“课堂”上学的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校园里的通知、墙报,商场里的商品介绍、牌价,街上的路边牌、招牌、广告牌,课外读物《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等上的语言文字,旅游景点里的楹联、题词、诗词、摹刻,庙宇里的碑文,报刊上的文章,电影上的人物语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而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新人耳目,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
三.充分调动现代化是手段来学习语文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技术、新的科技„„不断涌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我们学习语文要“与时俱进”就是要要充分运用这些为人类造福的新成果。随身听、电视、vcd、dvd、光盘、电脑、软件、网络„„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好帮手。比如说,一个光盘就能容得下几部甚至几十部世界名著,让我们在声、光、电中学语文,使学习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效!用电脑上网就更精彩了,互联网以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超越国的学习内容,其资源共享,让你更加感到语文内容的丰富多彩——简直是浩瀚的“语文”的海洋。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要会应用“电脑”,会“上网”,还要会分清是非好坏,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水平,有抵御“毒素”的能力„„否则,处身信息时代却不能走进这个时代的大道,就必定会落伍。
我曾经听过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是啊,我想,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所应该致力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点点课本上的知识.我将一直为此努力下去.说到这里,可见,这次远程培训我获益匪浅.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篇三
初中语文研修日志初中语文研修日志
2011.10.1 金秋十月初始,我开始全力投入国培初语培训学习。我首先学习的是毛洪其老师主讲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与评价”。毛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研修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科学院兼职研修员。曾参与北京市中考命题工作,出版和发表教学著述多种,对作文教学和应考作文有较深入研究,著有《应考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提档学案》、《成长作文》等。2009 年获首都劳动奖章。视频中毛老师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造成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主要原因和误区,以及突破写作教学的途径。2011.10.3 昨天的视频学习令我在写作教学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觉得耳目一新。昨晚就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思考了很久,今天趁热打铁又把毛老师的写作教学回放了一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下自我总结。我一直在思考,今后的写作教学与训练中老师该咋做,学生该咋做? 2011.10.6 学生方面:
●写什么: 有话可说说自己 —— 低下头来看自己,自己的经历、积累、体验。自己身上有开发不尽的资源,许多同学常常忽略自己,一写作文就抬起头来向远处看,向人家身上看,结果就出现了许多苦恼。
●怎么写: 有话会说自己说 —— 静下心来想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抒写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其他一切都是苍白的,都不重要。
●写怎样: 有话敢说说真话 ——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有自己喜欢,别人才可能喜欢; 敞开心扉倾吐个性认识。只有表达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作文永远是新的,形式上的创新只能新一次,认识提升了,作文的价值就提升了,就得到了作文的真谛。
2011.10.8 我们教师咋做呢?
1走出多读与多谢误区 2走出知识与方法误区走出概念与形式误区
走出主体与目标误区走出观察与认识误区
走出自改与互改误区 7 走出评估与反馈误区走出理想与标准误区 有了这些新的理念,作文教学才能有效。2011.10.9 今天学习了作文训练的科学练习序列和教学模式,觉得很实际很科学也很全面,给了我很多的启迪。训练序列大概内容如下:训练内容,生成、主题、技巧和能力序列。序列训练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操作,可先模仿,有经验后在灵活调整。模式有:模仿创造,四部五法两课型,分隔训练,三级训练,语音与思维结合训练,文体为纬过程为经,文体过程双规训练,三线并行,二新一真训练。这些都为我们的实际写作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具体操作借鉴。2011.10.10 我们教师的突破:
关注写作过程,满足学生需要,提升自身技能(文题分析,写作点拨,撰写批语,批注修改,讲评反馈,开发资源,教学设计,选择训练题目),探索评价方式(传统评价与量化评价)。
通过对毛老师讲座的学习,我对记叙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在实践层面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今后我将勇于反思自我,联系实际,探索改进,争取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走出一条个人风格的有效教学之路。2011.10.11 今天我开始学习朱传世老师主讲的“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朱传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曾获第三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北京市知识型职工等荣誉称号。
首先分析了应用文写作的现状与原因,其次论述了加强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等。
2011.10.12 今天继续学习朱老师的关于应用文写作与评价。
首先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培育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其次应用文特点:目的达成明确,针对性强;内容具体明确,真实性强;逻辑思路清晰,结构性强;表达直陈其事,意尽言止;形制精于灵巧,不枝不蔓;密切联系生活,文风朴素;弘扬人文精神,知书达理。2011.10.13 今天学习了关于应用文教学设计。从大的方面来看,设计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做到五点:1 .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2 .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3 .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4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5 .符合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规律
具体来看要明确以下几方面:树立任务达成意识;持实事求是态度;明确相关约束力;把握基本格式和解构;了解主要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特色。
2011.10.14 今天学习朱老师的关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小中高衔接及不同年级段的写作内容构想。通过学习后,我更加明确了各年段学生的写作发展特点和教学任务,而且其中的训练内容构想对我今后的应用文教学有直接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2011.10.15.应用文写作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原则;情景创设原则;时尚追踪原则;以读促写原则;学科关联原则;用以致学原则。这些原则其实是具体的写作教学方式,它们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方法设计和选择有很大的借鉴作用。2011.10.16 今天学习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评价原则:
注重梯次;讲究方法;关注情感;有量的积累。
通过几天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学习,我对今后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有了更科学具体的思路和计划,我将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教学,让学生掌握不同应用文体的结构格式和写作特点要求,进而掌握应用文写作这一技能,并能使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应用。2011.10.17 今天开始学习朱老师的关于“初中语文议论文的教学与评价”。
朱老师运用实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议论文,论据等概念,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生僻的概念。我感觉这种举例,这种启迪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他强调议论文要先让学生练口语,其实就是口头议论或辩论等,就是练嘴,练逻辑。2011.10.18 议论文口语训练后,接下来求其严谨,具体操作:
认准论题,明确观点(开门见山,提出悬疑,名言导入,陈述故事,事实引导,自说自话,再现图景,类比排查);理清关系,选好论据;选好角度,分析论证(一事一议,两事对议,多事概议,以理论理,以喻明理);搭好框架,条理清楚(纵式结构,横式结构); 2011.10.19 今天继续学习议论文教学与评价。首先是议论文段的关系:
证明与被证明或者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对比关系。
议论文教学中,学生对段内关系的处理比较混乱,文章显得支离破碎,因此对学生进行段间关系的教学训练是非常重要的。2011.10.19 今天学习议论文教学的关于成文后字句语言检查部分。字斟句酌,无懈可击。
概括凝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中的叙述语言而言,要求精括事例,为“议”所用,避免添枝加叶。准确严密这个语言特点,是由议论文多概念表述、逻辑推理、分析论证的文体特点决定的。鲜明生动是高一级的要求,议论文往往给人板着脸孔说话的味道,容易让人生厌,鲜明生动的议论文肯定颇受人欢迎。
首先,要求作者态度鲜明,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观点正确,这样遣词造句就会富有感情色彩;其次,灵活引用、化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成语、俗谚、歇后语、流行语汇等,于形象中求其鲜明,于变化中求其生动。
再次,借用比喻、类比加强论证,化抽象为具体;动用排比、反问等修辞增强论证的气势,化枯燥为律动。
此外,在句式上求变化,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相杂;在语言风格上有所改变,添加点幽默、讽刺等艺术元素。
2011.10.20 议论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模式是什么,该咋样进行细节操作,这是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的。通过学习,我觉得其评价无非在三个方面:立意,论点论据和结构。议论文写作教学和训练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是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2011.10.21 今天又把朱老师关于议论文教学回学了一遍。
总之,议论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困难但又简单的事情。说其困难,是因为它对于理性思维、语言锤炼的要求甚高;说其简单,是因为把握住了内在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并能灵活运用后相对于记叙文要容易些。无论困难也好,简单也好,该做的功一定要做到位,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理”,说话、做事、为文都要以理服人,否则是很难学好议论文的。因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生活中,理直气则壮,理屈词亦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2011.10.22 通过学习,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受益匪浅。也突然有了发展以课例研究的冲动,因为这些理论,方法和模式只有在实际课例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创新,这也定能促进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班的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跟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但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亲密无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次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