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
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容美、校风好、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产生正强化。这种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当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学校形象被师生认同后,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量,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一、指导思想
“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是二甲中学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办学追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追寻和艰难跋涉,“成功教育”成为广大二中人不懈追求的奋斗方向。正是在“成功教育”的指引下,一代代二中学子不断超越自我,跨越发展,获得成功的。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二甲中学将发扬传统、开拓创新,本着“人文关怀、文化立校、和谐兴教”的理念,力争利用四年时间,把二甲中学建设成为在通州乃至南通地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质量的乡村中学,为广大农家子弟铺就锦绣前程。
二、总体设计
作为二甲中学文化立校核心内容之一的以“书香、人文、绿色、成功”为载体的行为文化建设,是站在学生成长和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一方面继承传统,汲取精华,把二甲中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绿色教育和成功教育”特色更进一步推进,使之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强调人文管理,把人文的思想进一步渗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中去,通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广大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和校园生活乃至日常生活行为,以实现“让人民满意、对人民负责”的办学宗旨。
三、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和特征
(一)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的运行等。
(二)学校行为文化的特征
学校行为文化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亚文化。除具有多样性、发展性、传承性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先进性、规定性、教化性、辐射性
1等特性。
先进性:学校文化的主体及客体决定了其先进性。学校主体一般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特点,因此对许多问题总能有理性的把握,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规定性:学校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形态,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教化性: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辐射性:学校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教风、学风、校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四、“行为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
学校作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场所,它的行为决定了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必然会规定一所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以为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建设,重点在“书香、人文、绿色、成功”这四个关键词上,因为这是二甲中学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愿景,分别包含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个人发展两个层面。对学生而言,是指通过学校的创建活动,学生能够在飘溢着浓郁书香的校园里读书成长,能够享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人文关怀,获得可持续的成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教师而言,书香,是学校有浓郁的研究探讨和读书进取氛围;人文是指学校管理者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绿色,是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意思;成功,是在学校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能够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相对成功,乃至成为本地的名优教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五、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这里的目标将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面向学校的全面工作,成为未来几年内办学目标的共同方向和原则。
2、整体性原则:目标的提出,是分化为四个方面,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无法区分阶段和具体方面的,所以,将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策划、整体实施以达到目标,并且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3、发展性原则:目标的追求和过程的实施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逐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
六、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书香、人文、绿色、成功”为指向的行为文化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
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创建活动,增强学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书香、人文、绿色、成功”的追求,内化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远期目标:
(1)通过“书香、人文、绿色、成功”为指向的行为文化建设,使广大学子能够在二甲中学就读的中学阶段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优秀的学业成绩,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2)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
(3)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文化立校、和谐兴教”的大好局面,形成二甲中学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七、创建的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动员,使广大领导干部和学生理解创建工作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围绕创建目标展开讨论,一方面形成理论体系,指导创建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讨论进一步让创工作深入人心。
3、围绕创建目标开展系列活动,比如读书会,读书节,名家进校园,人文关怀研讨,人文关怀典型剖析和表彰,成功教育的理论再探讨等具体活动。
4、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5、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6、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相应教育思想。
7、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8、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八、落实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6月)
1、确立创建目标。在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梳理挖掘学校已经形成的“成功教育、绿色教育”特色,作为本次创建活动的起点。
2、制定创建计划。创建工作的成败,首先决定于计划的指定,学校在充分调研、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认真思考,确定“书香、人文、绿色、成功”的行为文化建设
实施步骤和实施内容。
3、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安排,保证经费到位。
(二)创建阶段(2008年8月-2012年底)
实施特色校创建方案,控制创建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根据创建内容,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形成和执行学生、教师读书制度,邀请名家名师进校园,鼓励各种学生和教师读书团体的建设,办好与读书有关的相应校报、校刊。继续发扬我校“大语文教学”的先进做法,让书香校园的建设行为学生和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2、围绕“以人为本”,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实验运作;2009年以前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推动二甲中学的制度文化建设。
3、完善“理念-行为-理念”的行为效应链。在创建活动中,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用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让教师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根据学生的行为追寻新的、更科学的理念以指导领导班子的管理行为,进而全面推进二甲中学学校文化的进步和办学事业的发展。
4、教师队伍建设:在“成功”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寻求教师的成功,2012年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5年内培养出3—5名县、市级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5、学科渗透:2005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积极开展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使得创建活动既有理论的研讨,又有实践的过程。
(三)总结阶段
积极创建,申报验收,推广成果。
九、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
4、保证创建过程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十一、组织机构
组长:凌宗伟
副组长:蔡华军吴国成葛坚季洁华
组员:瞿宏云
吴汉锋王军 张卓鹏季军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追求教育本真 培养现代真人
--**县下两镇小学行为文化建设推进纪实
下两镇小学确立了“明德”文化主题和“明德至善,读书致远”的校训。提炼出“求本真,育真人”的办学理念。以“造真境、培真情、践真行、育真人”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策略,从外到内渐进落实“求真”理念,从而影响、指导师生的言行。现就学校行为文化推进策略之“造真境、践真行”交流如下。
一、造真境,让师生“行”有所去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突出“景真、童真”两大特点,打造“三园”--生活乐园、实践乐园、成长乐园。让师生在其间“因境生情、自主取向,情志相容、主动生长”。
1、传承自然,顺势雕琢生活乐园
我校依托校园里一处怪石嶙峋的、上面长满了翠柏和藤蔓等各种植物的小山,我们以雕塑家的视角进行了最简单最有意义的雕琢。保留自然积淀、顺势雕琢成了师生励志求真的生活乐园。
一是传承自然。拆建前这儿本是一户农村住户,为此我们特意保留了农耕文化的一点历史-石磨、石碾、**,我们称之为“积淀”,一是作历史之对比,明白发展之日新月异;二是历史与现实之对比,让学生时刻记住我们身处农村,明晰我们与城市的差距,从而警醒奋起,立志有为。
二是顺势雕琢,励志前行。学生对园中的一草一木进行童话般地想象,演绎出了许多励志故事。例如这棵苍翠的幼柏,名青青。扎根破岩之中,却长得相当茁壮,她用她顽强生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扎根现实,不怕艰辛,努力开拓。英雄不问出处,她顽强拼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
还有雄鹰石鹰鹰,你看他沉着冷静,正在蓄积力量,厚积薄发,以待他日展翅高飞。不就是现在学习的我们?这是大象石,名强强。神形兼备的他用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的行为时刻感染着我们;还有目标坚定、持之以恒、走向世界的乌龟石恒恒;还有相依相偎的海豚石豚豚,他们团结友爱,携手前行。
这些故事随着中队每学期两次一小时的游园活动而不断更新、变化,但其目的都是让童话故事激励学生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在下两小学这个大追梦园中,蓄势待发,展翅腾飞。
三是顺势打造,自然天成。儿童骑黄牛读书的耕读园,传承我们数千年的读书文化,并与我们现实的情景相符,旨在激励我们不忘根本,读书致远。依山建成的读书亭--“追梦亭”。是师生们休闲的好去处。有师生养目散步的“梦想湖”,池中红金鱼自由悠闲的游弋,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还有我们的练字展示台,课余,师生们都喜欢在上面一展身手,更是将我们的人生理想蕴藏笔尖、一笔一划书写开来。
这些顺势打造的景点,都营造了一份浓浓的书香氛围,或是在耕读园、读书亭读书、或是在畅想湖练乐器、游戏,或是在练字展示台挥毫,让学生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其间,乐此不彼、教化于无形。
2、因地制宜,打造师生科技实践乐园
学校前208级台阶两旁是近10亩的两块杂草丛生的小荒坡,通过简单的改造整理,把它建成了学校的“实践园”,给热爱小种植、小养殖的孩子提供了用武之地。大石梯的两边师生栽满了小树,并由对应班级、学生进行管理,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我与小树共成长”的快乐。大操场边侧规划为蔬菜种植园,每班分得一块土地种植时令蔬菜,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植、生长等一些基本知识,培养基本劳动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以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同时将种植出来的蔬菜进行食用,体验劳动果实的快乐。
综合楼后面规划为果园,将栽种各类常见果树,让校园有花的颜色、果的香味。校园的每一处都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小果和学生共同成长,充满生机。或许因花的颜色、果子的形状、果子的掉落……让学生产生奇思妙想,新的发明又产生了。
3、张扬个性,巧妙构建孩子成**园
我们每一个班级都围绕学校文化对教室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我们每年定期进行教室文化的评比,将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进一步内化;同时,我们把学校变成学生自主成长的乐园(体育设施、校园整体布局)。我们争取经费,本学期硬化了运动场,建成了塑胶跑道以及标准化的羽毛球场等,力争让每一学生能在校园内的某一处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的生长点。
在“三园里”,我们欣喜的看到这样的一幕: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孩子们总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成长的领地:课堂上的专注学习,阅览室的安静读书、小树林的游戏、笛声,畅想湖、读书亭倾情诵读,运动场上的奔跑、竞技,书法台上的自由挥毫……我们知道这些源自学校和学生本真的“真境”打造,营造出一个个能“释放正能量的”场“,激活了学生自由生长的品性,无声的影响着师生们的行为。
二、践真行,让师生”行“有所得
学校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作为师生践行”求真“的核心内容并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训导,具体要求是”四心一勤奋“,即:要求每个师生都要树立做好每一件事的雄心、决心、信心、恒心和养成勤奋做事的态度。使每个师生把”认真“变成自己的做事态度和习惯。
(一)真课堂。我们的课堂采取学科组进行诊断式分析和定位,力争形成以学定教、因师定法的充满人文特色和个性特色的”真课堂“。我们以学生真正学习掌握能运用到位为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锁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特点确定教法,形成教师自己特色的个性课堂。例如四年级李永涛老师的”垂线的意义和垂线的画法“的讨论和最后定位;例如课堂活动化的推进。意在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自立的过程中成长,实现真正生成式的课堂。
(二)真教研。注重学科引领;注重认真探讨,对事不对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做到以研促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1、抓好常规小教研。每周一次小教研,即利用每周专门的教研时间进行小专题的研讨。或是下周要上的小课题,或是平常大家关注的错例纠错,或是大家关注的教学方法讨论……由教研组长提前收集、反馈、运筹、组织、反馈,以期每位教师的教研水平得以深入提升。
2、做好示范大教研。每月一次大教研(分享、展示会)。目前我们主要开展的模式是:(1)年级组提前打磨--现场上课--团队讨论--课案重构--二次上课、评析(老师们对每月一次大教研的期盼和期待学习)。(2)问题收集、热点聚焦--专题讲座--实践、反思。
3、组建学科沙龙,成立学科组的核心成员。例如数学学科组的核心成员:何军、许伟、谢巧琴、明丹、赵志飞、李永涛、鲜丽等;语文组的核心成员:邵俊、袁晓娟、林俊竹、刘玉英、许明伦、周辉泽、杨林等,通过每半月一次沙龙,大家就针对性课堂反思、专题研讨、优质课大打磨、茶话教育,由小圈影响大圈,带动每类学科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解读。同时,为这些研讨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支撑。(每次算作加班30元/次)
取得较好的成绩:仅2013年春期至今,学校教师论文公开发表四篇;赛课方面:明丹参加小学数学学区赛课一等奖,县一等奖,市二等奖;袁晓娟参加全国录像课评比,获全国优秀奖(**市唯一的一个奖项);王学融获县级英语赛课二等奖;谢巧琴为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献课;何军组织参加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并作讲座;参加2013年校长说课比赛,获一等奖。说课:林峻竹获学区小语说课一等奖,县一等奖,市一等奖第二名;教具制作3项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制作的科学dv获得省科技制作二等奖;五项微型课题成果获市级二、三等奖;科学课案例获市级一等奖,5堂录像课均获市级一等奖。十九届、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师生共计三十余人次获市级奖项,两次创新大赛中,我校均获得市优秀组织单位。
(三)真活动。学校坚持走”活动育人"之路,实行活动课程化,学年初学校拟定活动规划,班级拟定活动计划。围绕训练点,确定活动项目、编制活动班组、策划活动方案、培训辅导教师。尤其是针对学生日常管理、成长规律,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并形成相应学校的活动常规管理、绩效管理办法。我们主要做好以下活动:
1、扎实落实班级活动。
2、狠抓落实常规活动,如:升旗仪式、每周三的训导活动。
3、课外活动兴趣走班活动。
4、校外教育活动。
5、少先队活动。
6、参加上级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等。
7、尤其是针对性精心策划、组织、落实校级大型活动,本期主要开展的大型活动有:十一庆国庆诗歌朗诵比赛、班级体操比赛、冬季田径运动会、庆元旦表演等。
(四)真管理。落实科学与民主的管理理念,主要做到:
1、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了教研考核制度、常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2、逗硬考核。逗硬奖惩,奖勤罚懒。
3、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如住宿生管理的改进,学生课间操的改进,食堂管理的改进等。营养餐管多次获上级好评,2013年11月22日,下两小学代表全市学校做营养餐管理经验交流发言,得到袁市长及与会领导好评。
(五)真辅导。切实体现人文关怀,以生为本。(1)生活自主能力的辅导管理。(2)后进生的挂牌关注、辅导。(3)问题生的人文关注。例如刘德平等个案的处理,该生因为家庭无人管理,先后胁迫其他同学借钱已超过1000元,小问题不断的情况,学校研究决定,由学校德育处统一筹措,通过争取上级或其他部门捐助资金,给这些没人管理的孩子每年给予一定的帮扶,并由这些班的班主任定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后由学校统一想办法解决。
目前,学校当前形成了较好的求真风气:即从校长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真抓实干,认真做好每件事,真诚对待每个人。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表现的是一种态度,更收获到的是一种责任心,还有一份求真、至善、唯美的精神。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浅谈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摘要】开展好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工作,既能够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有效折射。
关键词:企业行为文化
论文内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企业行为文化。在现代企业中,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企业行为文化?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海尔总裁张瑞敏在一次员工大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将100多台电冰箱砸烂。这就是企业家的行为,也正是这一砸,才砸出海尔这块响当当的牌子来.还有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大庆油田的王进喜,对待工作可以说废寝忘食,无私奉献。
(二)、当代中国企业行为文化现状如何?
1.没有将企业行为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2.领导对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3.没有深入进行企业行为文化教育,许多工作人员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行为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三)、影响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以我观察,我认为影响的因素有:1.企业家和领导的行为
2.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 3.企业员工的行为
4.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精神
(四)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企业行为文化?
1.建立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2.领导者率先垂范,引领员工行为。
3.设计并推行标准化的企业行为规范体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
5.注重人性化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有效地激励员工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反映了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最终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命运。落后的、腐朽的企业文化只能导致短视的、见利忘义的企业行为产生,这样的企业不能长寿。先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出现高尚的、有远见卓识的行为,这样的企业必然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长寿的企业。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浅谈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活动角则为其物化反映。都说“行为是思想的反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班的行为文化。据观察,班级现存在行为文化包括:1.迟到早退;2.上课私语、打机;3.一问三不知。
班级文化也有硬文化与软文化之分,硬文化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班风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班级学习文化建设,它是
体现一个班风气好坏、群体素质高低的特征;1.分组学习,通过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使大家在交流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交流,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2.严肃考风,端正考纪,加强考试周的考纪宣传,考试期间老师积极参与考纪整顿,降低违纪率。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公约;
2.组建兴趣小组;3.丰富日常活动与“外交”活动。
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山区中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英山理工中专 杨宇
摘要:学校的一切运作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是盛大行为来实现。学校行为是基于学校理念系统基础并为实现学校理念服务的,是学校师生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所从事的活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学校行为文化能促进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态度,体现现代人所具备的行为习惯与风尚,彰显办学品位。因此,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 行为文化 建设 内容 途径
学校行为文化包括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仪式、公众形象、核心层形象、教师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形象、学生奖励行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它是学校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下面主要从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管理行为文化建设、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期间发生的教学行为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的养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不仅要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性学习等,而且要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思维视野,并养成质疑、探究的学习品性。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方式,不再是被规定的、不再是亦步亦趋地受学科知识体系展开过程的控制或制约,而是更具自主性、自由选择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行为。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改变过去教知识、教书本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不仅要研究课程,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及方式的改变,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而且要参与课程决策和开发校本课程。因此,合理地组织、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已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二)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
在快速开放、复杂多元、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在知识生产、传播、运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化时代,学习已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基本社会适应行为,也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立足和生存、发展及升迁的社会适应行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学习活动的特定时空,学校更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更应该首先建立学习型的文化。学校应成为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和服务中心,应不断培养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合格公民。
学校发展要求形成学校学习行为,要求建设学校学习型文化,这里的“学习”由于强调“学校”的规定性而不用于以往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学校组织和行为的特质:它是一种基于学校现实问题解决的学习,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学习,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学习和研修;它是一种在个体学习基础上强调群体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倡导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它是一种前喻学习、同喻学习、后喻学习的并行和共存,强调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群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互塑的关系;它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从而不断指向实践改善和行为提升,不断推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形成的过程。
(三)学校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管理学家郝尔茨说:“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管理专家旦恩.皮阿特说:“能用他人智慧去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理专家柯维说:“授权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权之道。”
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的事业的过程;管理就是借力,发挥大家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管理就是发布可执行的命令;管理就是创造价值;管理就是选择;管理就是激励;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沟通;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
1.学校管理的前提是管好领导者自己
管理他人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应不应该筹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学校组织及其师生员工的集体活动与行为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它又不是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说它应该,是因为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组织系统共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产生了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上要求有筹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管理活动。否则,就难以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形成合力。说它不是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只是现代学校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因为只有当学校管理者管好了自己,在学校组织和师生员工群体中产生极大的非权力影响力,或者学校管理者以自己优良的品格、卓越的才能、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在学校组织及其师生员工群体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人心,被管理的学校组织及其成员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听从指挥。
管好他人的人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一个号的管理者必须自觉管好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师生员工的表率。其一,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有利于提高“遵道而行”的自觉性。其二,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有利于正确处理必需与所需,义与利的关系。由于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精神境界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所支配的,所以人们要想真正树立高尚的精神境界,就应当了解什么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必需。其三,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才有利于在认认真真学习上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办学上有新成就,在清清白白当官上有新形象。如此就能真正赢得人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带领师生员工朝着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逼近。
2.学校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其实,这三者是一个整体,在组织的管理中,只有做到三者的完整结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体现人本管理的目标和宗旨。由此,学校人本管理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几层:①依靠人,发展人——全新的学校管理概念;②开发人的潜力——最重要的学校管理任务;③尊重每一个人——学校行为的最高标准;④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的基础;⑤凝聚人的合力——学校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⑥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3.将学校视为系统的思想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若干元素的复合体,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功能而组成有机整体。可以认为,每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因此,毫无疑问,作为组织的学校也是一个系统。
从学校系统来看,学校中有教育教学部分,如教学处室、教务管理部门、德育部门、后勤处室以及校务办公处室等机构,还有的学校有董事会、家长委员会、共青团、党支部或者少先队等机构。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这些部门都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还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之间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进行合作与支持,为更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要实现学校中整合的要求,对学校的结构首先是一个挑战,也就是说,学校系统的结构首先必须是合理的和明确的。系统中各部门的设置都是围绕学校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因事而设岗,因岗位需要而确立合适人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整合学校中各部门的力量。
要实现学校系统中整合的要求,学校还必须加强内部凝聚力的建设,用学校目标的理念统领学校内各部门及其人员的思想与行动。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面向全体,综合部署,合理组合,以实现学校的整体效益为工作目标。
(四)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既包括学校内部的社会关系,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校与外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学校与政府部门、学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随着学校变革的不断完善和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与外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也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得到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强化对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规划,迅速推进相关工作,优化社区环境,尤其要加强对网吧、书刊音像市场的规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要尽快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引导家长建立合理的教育价值观,优化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
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途径
1.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要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做课堂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必须具有层次感,力争让课堂成为丰富的世界,也就是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3)教学过程活动化,充满乐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人生体验。
(4)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鼓励创新,鼓励百花齐放。
(5)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2.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有人把学习型社会称为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在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个人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方法和技巧,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社会中,传统的学习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学习逐渐演变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黄金”,更在于学会“点金术”。
学习社会的到来,要求学校培养学习型人才。这种人才是有愿望的、有热情的、有判断力的、有韧性的、有沟通能力的、会学习的人。为此,学校应该鼓励和倡导“学习人”的培养,体现学习社会的时代精神。“学习化”的价值取向,要求现代学校制度一方面要确立“学习人”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人作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包括建立现代性的学习理念、现代性的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等。唯有建立“学习化”的价值取向,现代学校制度才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给学生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1)建立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由教师的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研究关系。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在反思中开放自己,使校本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催化剂。促进教师在思辨中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发展。作为教师个体,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理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人爱好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因此,教师群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学校理应成为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摇篮。
建立校本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就无法适应教育教学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建立这样的理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要通过各种制度和活动,建立以“学习完善教育,合作产生智慧,研究提升价值”为取向的校本研究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进而营造出一种人人学习、共同合作、崇尚研究的学校文化氛围。
(2)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一个方面,从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来看,他们都充分挖掘了自己学校所拥有的资源,从中或提炼或强化或升华了本校的学校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具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氛围。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文本的传递,而是整个学校文化空间,既包括非成文的体现学校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观念形态,也包括成文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物理环境因素等隐性文化的传递。
3.学校管理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树立平等观念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书记、教师应当和平相处,这是事势的必然。校长、书记、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的分别,当然必须平等相处。非但必须平等相处,还在于思想认识上、习惯行动上、言行话语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学校教育的好效果。要是你东我西,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坏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平等观念可以说是民主意识的核心,校长必须明确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必须承认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地位与权力。
(2)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
作为有一定规模的管理系统,必须包括以下机构:决策指挥中心,行政实施机构,监督控制机构,参谋指导机构。一般说来决策指挥中心是校长室,监督机构是党支部、教代会,参谋机构是教科室,行政实施机构是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也具备实施职能。
(3)建立适当的议事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建立三个层次的民主议事制度,最高层次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层次是行政会议,除中层以上干部外,有时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也可列席;第三层次是校级领导之间的碰头会。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保证教代会对学校重大决策有审议权,对重要规章制度有决定权,对学校领导有评议、监督、选举权。对教职工的提案,校长要十分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对教职工代表大会,部分校长存在一些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教代会可有可无使,形式而已。而是仅将牵涉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容易得罪人是议项交由教代会讨论决定,使教代会似乎成了校长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4)设置“合理化建议箱”
合理化建议的目的是鼓励教职工提高建议以改善工作。当教职工提供的建议被采纳时,学校应该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赏。
丰田汽车公司的领导宣称,其成功的秘诀有二:一是统一意志,上下沟通,对公司发展大计心中有数,行动协调。二是发挥了职工的创造力。厂方建立了合理化建议制度,设立了130各意见箱,要求平均每人每年提10条建议,厂方设有专人处理意见并根据建议的实用价值给予奖励,即使意见未被采纳,也支付资金以示奖励。
合理化建议箱的设置、奖励制度的及时落实,会使得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保持畅通。
(5)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以及竞争的加剧,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学校应该切实加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校长应定期向“家长委员会”做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家长委员会”提出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更应该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如教学质量管理、食堂伙食的民主管理等事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程序,受到民主教育和民主训练,培养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
4.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创建和谐的教师关系
教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他们处于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有效联系的位置。所以学校应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与教师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学校教师之间既要有制度化的层级关系,又要有非制度化的和谐关系,后者往往更加重要。比如,学校可以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各种娱乐性的协会和俱乐部等;适当地举行一些比赛,激发教师自豪感和责任心以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还可以设立校长接待日、教师座谈会以及树立骨干教师的形象等制度。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要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使教师有参与管理的空间,重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2)创建亲密的家长关系
学生家长是学校形象的重要评价者与宣传者,是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力量。所以,学校要敦促学生准确地将学校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家长。学校可通过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更多的联系;还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寄赠校刊、请家长参加学校的重大庆典等,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宗旨、学风、教风等。
(3)创建互动的社区关系
社区是学校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社区能够为学校提供可靠的社区服务、良好的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慰问演出等。这不但可以树立学校形象,也加深了社区群众也学校之间的感情,从而赢得社区公众对学校建设的支持。
(4)创建正面的新闻媒介关系
新闻媒介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公众舆论中的形象。学校对新闻媒介要主动配合,提供有价值的的新闻线索,争取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对学校有利的舆论环境。
(5)创建支持的政府关系
学校必须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要经常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教育的情况,提供方针政策落实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有利于争取政府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夏洁露.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探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3] 杜飞明.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措施[j].机械职业教育,2009,(6).[4] 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黎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6] 胡英林.育人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统一[c].探索 创新 发展,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