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实用篇一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请看《龟兔赛跑续集》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习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 )向,距离是( )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实用篇二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实用篇三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
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3)、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小试牛刀:实践应用,发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②、做一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2、教学例2
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得出结果: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小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3、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师:小组合作,先想好并说说怎样操作,组长分好工后,再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斜着剪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课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圆)形,它们的面积都( 相等 )。
宽等于圆柱的( 高 )。
(3).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
②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
③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 )
4、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的圆柱?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四、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课后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总结全文
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习题
练习三、第5题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实用篇四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ppt卡片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实用篇五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练习十四的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