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四年级语文课备课篇一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四年级语文课备课篇二
尊敬的校领导:
为适应新时期教改要求,探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本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向上级申请电子备课。
在申请之前,我已做好如下准备:一是能熟练的运用电脑,并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二是经常上网学习业务知识,在网络上能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是能把网络上下载的资源和自己所做的资料进行资源共享,供大家都来学习、探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特此申请,请领导予以批准为谢。
申请人:xxx 2016年9月1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四年级语文课备课篇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四年级语文课备课篇四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四年级语文课备课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 罗 马 劣 适 侍 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主备人:丁 燕
参备人:赵明霞 黄小琴 教学内容: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目标: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 恶劣
侍弄 适宜 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教学重点难点: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主要板书:
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19课(第六单元)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教学过程:
一、“每日必读,每日进步!”日记欣赏活动。
二、解题入手,了解“心愿”
1、板书题目:20、云雀的心愿
2、解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
3、引导学生汇报,理清段落。
4、哪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5、说说云雀的心愿。
6、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云雀为什么会有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的心愿?
3、搜集资料,看看森林都有哪些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真正理解“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2、体会森林的重要性,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教学准备:
1、沙漠、洪水、森林的简图。
2、写有重点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每日必读,每日进步!”日记欣赏活动。
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云雀的心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什么呢?(指名说)
2、齐读。
3.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心愿呢?原来是它随着妈妈到外面去飞了一圈。
它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
它们先来到——(板书:沙漠),然后飞到——(板书:大河),最后回到——(板书:森林),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云雀的踪迹,去感受它们的经历,体会它们的情感变化。
三、学习2——4自然段
1、过渡:自由读2——4节,说说它们飞到沙漠的上空看到了什么?
2、想象一下,“漫天飞舞”什么样子,谁来描述一下?如果狂风吹来,沙漠上会出现什么情景?(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3、(出示图片和文字)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云雀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埋怨地说(引)——
5、妈妈是怎样回答它的,(理解“乱砍滥伐”,说说“贫瘠”的意思)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土地的作用,乱砍滥伐会使土地荒漠化)(板书:保护土地)
6、现在森林没了,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说这段话的时候,心里肯定十分~~(难过,伤心,惋惜,心疼等等)请你再读读第四小节。
7、带着这种心情读读云雀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8、分角色读2——4节。
过渡:其实人类的乱砍滥伐带来的后果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再随着云雀它们飞到大河上空去看看。
四、学习5——10自然段
1、播放课文录音5——10节。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再读读第五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请你再大声地读这一段话,试读,指名读,齐读。
(1)森林可以蓄水。(板书:蓄水)
(2)这可是我们平常不了解的知识,森林为什么能蓄水?
(3)老师觉得云雀妈妈很会说话,说得特别有条理,请你再细细读读这一节,想想她是怎样把话说得这么有条理的?(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4)再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会像云雀妈妈这样有条理地讲清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吗?(指名复述)
过渡:是啊,假如人们没有乱砍滥伐,上游的森林还在,怎么会有洪水泛滥成灾呢?(板书:防洪)(出示知识链接)
7、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是什么句?意思就是(引)——
五、学习11——13自然段
1、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吗?
3.教师引读13自然段。
4.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1、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2)、交流感受,学习总结。
课文总结:森林实在太重要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我想对人类说:________________。
(可用其中的一种句式或几种句式同用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过渡:小云雀也和大家有同感,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把小云雀的心愿读一读。
六、学习14——15自然段
师引读14自然段
七、归纳总结,提出希望。
希望大家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自然,让我们能在绿意盎然的世界里健康、快乐地生活。
八、作业超市。(2——5题任选两题来完成)
1、与家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必做题)。
2、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请有条理的写下来。
3、拓展:现在你就是“小小环保宣传员”,你会怎样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呢?请把你的宣传词写下来,也可以和同学们合作,快快动手吧!
4、想象拓展,实践心愿。
5、围绕“绿化祖国”或“美化校园”设计手抄报,在班内宣传展览。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植树造林
沙漠——————————→绿洲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20课(第六单元)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教学准备: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齐读。
一、简介白居易。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
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象),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生甲: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乙: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
生丙: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生丁:(做摆手动作)不要惊了我的鱼。
生戊:(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
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
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
师: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指导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稚子
垂纶
小儿垂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习作6(弟六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自己谈话。
二、新授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4、是哪两种方法。
5、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7、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这种方法,我们在习作四已经学过。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6
讨论经过写下来 有详有略、具体 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教学内容:练习6(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开近字。
2、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4、学会鼓励。教学重难点:
1、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2、学会鼓励。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
2、开动脑筋编一则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教学重、难点: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开动脑筋编一则顺口溜。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编。
6、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学重、难点:
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21课(第七单元)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胡子 guǒ()被子 pé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22课(第7单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难点: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教学重、难点: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枝干粗壮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反思:
四季常青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蓬蓬勃勃
高贵之处崇敬怀念
教学内容:第23课(第七单元)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造句:
尝试„„
提心吊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习作7(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盲人的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能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1、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2、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主备人:丁 燕 参备人:赵明霞 黄小琴
教学内容:习作7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盲人的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能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1、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2、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准备:
1、学生座位不变,讲台排成长条会议桌型,桌上放若干玻璃水杯,桌下放热水瓶若干(热水瓶中装冷水,这一点对学生保密)。
2、学生每人准备一块蒙眼的布,或黑色胶带。教学过程:
一、明确体验要求
1、本堂语文课我们要来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有兴趣参加吗?瞧这架势,一定有意外的收获等着大家呢!
2、公布体验项目:做一次盲人,完成倒一杯水拿到自己桌上的任务。
3、立体验规矩,出示:
(1)体验过程中,记住你始终是一个盲人!
(2)体验过程中,必须听从指令,拒绝交流!
(3)体验过程中,可以思考,把每一个感受在脑子里备份!
请思考30秒,能做到的,严阵以待!
二、展开体验活动
1、在半分钟后你们将成为一名无助的盲人,请再看一眼这个美好的世界吧,记住这个教室每个方位的布置,可能你在“失去光明”后,会非常需要这份记忆!(静静观察30秒)
2、蒙上眼睛,预祝大家都能出色地完成体验任务!
3、体验一:预设的困难
师:现在你就是一位无助的盲人,将要走上讲台,倒一杯水,然后端着水回到自己的座位,这一路,你会走得如何艰难?你想过了吗?好好地思考一下吧。(思考3分钟)
4、体验二:任务的艰辛
(1)师:马上要开始接受任务了,先请第一横排的“盲人”同学站起身来,后面的“盲人”同学凭借自己的直觉,也可以伸出手来摸索,如果你确定前一位同学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座位,那么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静静地用脑子和耳朵去认识这个社会吧!活动开始!
(2)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语言辅助引导:
b,你没想想这是一杯怎样的水吗?万一„„
c,听,这个声音,你应该猜想得到,你的“盲人同学”遇到了什么状况;
5、体验三:盲人的生活
(1)师:现在每个同学都完成了体验任务,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老师还想强调的是,你们的体验只是盲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盲人还会遇到怎样的艰辛呢?(静静思考1分钟)
(2)摘去蒙眼的布,回到光明中来,观察教室后,请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三、回忆体验过程
1、对教室进行简单地清理,边清理边回忆刚才的体验过程。
2、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做任务前做任务时做任务后
3、选择体验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交流。
四、书写体验之旅
1、师:刚才同学们在体验过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提起笔,开始习作,注意:着重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学生习作
五、分享体验甘苦
1、《“护蛋”》引路
(1)阅读例文《“护蛋”》,小作者写了些什么?(逐段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担忧;同学的“碎蛋”经历„„)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
(3)小结:只有写出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你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阅读自己的文章,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3、自改,把遗漏的感受添加进文。
4、同桌互改:(1)语句是否通顺;(2)标点运用是否得当;(3)错别字;(4)分段是否合理。
5、作文誊写。
六、拓展体验思路
1、生活中我们可以参与体验的活动还有很多,如当一回聋哑人、残疾人;当一回小老师;当一回家„„说说你最想体验的活动。
2、体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就像老师帮大家准备的体验盲人活动一样,给你的体验活动列个体验提纲或者定个体验方案吧。小组合作讨论。
3、利用课后时间,自主体验,需要的话,老师可以给于一定的帮助。希望你们能把自己的体验过程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7(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2、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学准备:
棋盘、棋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下象棋吗?出示棋盘、棋子。
2、你对象棋了有什么了解?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第一部分垢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棋输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象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一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4)可以跟自己好朋友演练演练,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语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段话后面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2、写好钢笔字。教学重、难点:
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都知道吗?
4、是的,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古今贤文》,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谁可以帮助他?
3、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犯、饱、它”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犯、饱、它”上下两钩见了面,总是下钩包上钩。
(4)指名说,相互交流,师补充。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学写毛笔字。教学准备:
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切苹果的方法和科学的联系。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主备人: 黄晓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三、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创造力
4、自学,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