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立春阅读答案小说篇一
立春偶成
【宋】 张拭①
律回②岁晚③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注释】
【翻译】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赏析】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句运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故说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眼前生意满”是说处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通过春风吹水这种具体物象来表现“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阅读训练】
(1)写出与“春到人间草木知”诗意相同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2)写出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个亿句。并注明作者和篇名。
(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诗意。
(4)《立春偶成》阅读题。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专注立春这一节气,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已经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木最先知道。眼前的绿色,水面上的波纹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4)d
立春阅读答案小说篇二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a c
2.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 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
(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凡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立春阅读答案小说篇三
刘志伟
20xx年,立春过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受冷空气入侵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大范围雨雪天气中,还发生了冻雨,给交通安全、越冬作物生长均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
立春在天文意义上是入春,但在气候意义上,一般2月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滑动候平均值不会稳定通过10℃,故仍处于冬季,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足为怪。人们所称的冻雨,气象学名叫雨凇。
这一不速之客,是来自天空低于0℃但未冻结的过冷却水滴。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通常存在0℃或以上的逆温层是雨凇层结的重要特征。近日出现的雨凇,是来自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使其冰容销魂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还魂冻结成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雨凇的形成,还与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条件相关。
像江汉平原,是从汉江河谷南下冷空气首当其冲的地方,发生雨凇的几率就大。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xx年2月6日为26.8毫米),严重雨凇会造成交通、输电通讯线路中断,自来水管冻裂,越冬作物茎叶严重机械损伤
有人认为气候变暖雨凇会减少,其实不然。湖北省气象局乔盛西研究员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气象条件并非是严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汉与荆州市的雨凇,通常在0℃到零下3℃的微寒天气条件下出现,其频率占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11%,即使气温高于0℃,在0.1℃到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
(1)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今年1月冬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提示: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2)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xx年2月6日为26.8毫米)。(提示: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从说明对象上来看,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说明语言上来看,这是一篇平实说明文。
19.从气候意义、天气条件两个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
20.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消融成为雨滴;但当雨滴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一部分雨滴再度冻结成冰粒,另一部分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落在低于0℃的地物上冻结而成为雨凇。
21.(1)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显得具体可感。
立春阅读答案小说篇四
立春娘生立春,正是立春那天。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无法可想,就去田地里转。
立春爹踢脚下麦田,麦田软和,似乎冒着热气;抬头,他看见大群麻雀从地的这头扑棱到那头,“扑棱来扑棱去,天生就是扑棱的命”。立春爹嘟哝过麻雀,猛然看见地畔一树梅花开得惊艳,梅花的香气像清凉的水流,涤荡他的心和眼,似乎那新生儿娇嫩的陌生的哭声重返他的耳边,使他的心里生出难言的温软,他立即折身往家里赶。
他跟立春娘说,给孩子起名立春吧。女儿就女儿吧,戏里都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呐。
现在,立春已过了立春娘生立春的年纪,但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她腰身壮大的男人五年前就和她生分了,她至今没有孩子。
五年前,立春随丈夫厉槟榔去东莞打工,那个厂子像是在那里等了厉槟榔25年,使得25岁的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他只知道,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会得到工钱,一叠钞票,这是他在遥远的家乡做什么都没法换来的。但立春讨厌工厂,她抱怨橡胶的气味熏染得她也快成橡胶制品了。
直到立春不辞而别,返回家乡,他也没有愧疚,他坚信生活就是生活,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他现在还无力想象未来,他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不能回去再种那十几亩山地,种了吃,吃了再种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了。厉槟榔喜欢东莞,那里朝气蓬勃,比那个死了一半的村庄更让他有活着的体会。他说,假如没出来,不知道蓝水河之外有个叫东莞的地方,他也许还能在蓝水河活下去,现在他知道了,蓝水河的日子就是他不再想要过下去的日子,就算立春违拗他,要回蓝水河,但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一个东莞,一个蓝水河,你选择。厉槟榔说。一个蓝水河,一个东莞,你选择。立春把厉槟榔的喊话颠倒组合了一下,丢回给了厉槟榔。这之后,他们各自走向自己指点的方向,这一决定,五年过去了。
偶尔的,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不喜欢那个橡胶厂,可以换一个么,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怎的自己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但立春立即就被自己把东莞的厂子和猪圈联想的念头惊到,她想她可能真的不喜欢东莞,那里的热,腊月都能看见苍蝇飞,胳膊上总是黏糊糊的。是的,一个该藏的冬天也能露大腿的地方,好吗?
现实检验了他们爱的浓度,他们爱自己都比爱对方多点儿。立春反过来说服自己,现实里更多的乡村夫妇必须两地分居,是因为女人总要留下
来照顾老人孩子伺候土地,那她呢,她和厉槟榔没有孩子,但她选择留在乡村,是照顾自己的感受。
立春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一会又觉得气馁。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她要在门里门外、在天地之间、在田野找到自己的答案。
回来的第一年,立春把邻里、屋前屋后撂荒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过来,用厉槟榔给她的钱;第二年,她用厉槟榔给她的钱承包了更多的地,依然种树。现在那些她能置换回来的地都被她种了树。她雇佣村子里十几个女人帮她维护苗木。第三年的时候,她种的一部分树苗可以卖了。现在是第五年,她依然得到像钉子一样坚守钉子一样实心的厉槟榔给她的钱,她帮厉槟榔把那些钱存进银行,用厉槟榔的名字开账户,未来她还要把厉槟榔以前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到那张银行卡上。她想,那是厉槟榔在那个叫东莞的城市的痕迹,生命的痕迹。
立春这天,立春去她的苗木地查看,她闻见侧柏荡漾的香气似乎比昨天浓郁了许多,让她直感慨老祖宗的确伟大,到了哪个节气就是哪个节气的气象和感觉。节气到了立春,真就有东风解冻的意思。
她忽然想到东莞那使她身体如同锈住的橡胶的气味,她再次感觉她比厉槟榔幸福,她在那个午后获得的幸福感使她心生对厉槟榔深深地歉疚和遗憾,那遗憾和歉疚包围着她,她在田地里四处打转,想要做点什么。
立春请来木工师傅,要在侧柏的苗圃地中间给她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她心里暗想,那会是她的绣楼,她要等厉槟榔回来,她要他和她住在那个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柏树无限美妙香气的棚子里。
棚子盖好那天,立春把她和厉槟榔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她还给高台上的木格窗子上贴好了嫣红的窗花花。
她坐在棚子里自拍,她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她说,她这样等他归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去田地里转”“嘟哝过麻雀”,这些细节形象地写出了立春爹初为人父的喜悦。
b、厉槟榔不愿回家种地,喜欢留在东莞,是因为他认为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就会得到工钱,这是他在家乡种地无法换来的。
c、本文巧用比喻描写人物,如“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这样的比喻既契合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又暗合了其生
活的环境。
d、立春认为,人活世上,总是希望留下痕迹的,所以她将厉槟榔给她的钱存进用厉槟榔的名字开的银行账户里,以此留下了厉槟榔生命的痕迹。
e、立春和厉槟榔的故事引人深思,它凸显了农村青年在时代潮流下的不同心态不同选择,也蕴含着作者对他们因不同选择而带来的矛盾的关注与思考。
小说在刻画立春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两次写到“立春”这个节气,描写景物却各有侧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效果。(6分)
(4)厉槟榔说,蓝水河,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而小说却为什么以立春搭建绣楼等他归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1、(1)【参考答案】ec。答e项给3分,答c项给2分,答b项给1分;答a、d项不给分。a立春爹的“打转”展现的是他因为立春是个女儿而带来的内心的烦闷焦躁。b对厉槟榔留在东莞原因分析不全面,但在东莞赚钱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给1分。d立春先用厉槟榔的钱包地种树,后才存进银行;“以此留下厉槟榔生命的痕迹”只是立春的想法,而不是客观现实。
(2)【参考答案】①硬倔而有主见。不喜欢东莞,就坚决地离开;面对丈夫丢给她的选择,她毅然将选择还给了丈夫。②善良且能反省。回到家乡,立春会愧疚,不断地进行内心的挣扎和思考。③勤劳能干。承包土地栽种树木,打算把厉槟榔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进厉的帐号。④浪漫,有着对爱与幸福的憧憬与向往。在侧柏的苗圃地搭建自己的绣楼,搬婚被,贴窗花,自拍发照片。(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3)【参考答案】第一次写“立春”是在立春出生时,以麦田、麻雀、梅花等景象,写出立春时节煦暖喧闹而又不失美好的景物特点(1分),以此来衬托立春爹因生女儿的烦闷、无奈和因见梅花转变而来的内心的.温软(1分);为下文立春爹给立春取名“立春”做铺垫(1分)。
第二次写“立春”是立春在这天到田里转,侧柏的香气荡漾,东风解冻(1分),衬托了立春面对自己种下的苗木的幸福感以及对厉槟榔的愧疚和遗憾(1分);为下文的搭建绣楼等情节做铺垫(1分)。
【参考答案】①情节上,立春等他归来与厉槟榔的坚决不回形成对比,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人物形象上,立春的一系列行动让立春硬
倔刚强的形象有了温软浪漫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思想主题上,这个结尾让二人关系有了“东风解冻”的先兆,也暗示着时代大潮下城市与乡村矛盾的缓和甚至可能的化解、和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作品风格上,结尾的浪漫改变了小说前面所呈现的现实主义风格,于现实的冷峻中多了一些诗意。(一点3分,答对三点给8分。)
立春阅读答案小说篇五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粗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参考答案:
1.a
2.a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