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一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和朗读。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习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二)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三)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归园田居》
1.朗读《归园田居》,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首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颔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颈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尾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
4.主旨。
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5.齐读这首诗。第二课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写作背景。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4.师生共同读品诗句。a)望洞庭湖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b)赠张丞相
明确: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 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明确: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济”,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5.主旨。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诗人渴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6.齐读这首诗。《终南别业》
1.朗读《终南别业》,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wǎng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突出了“偶然”二字,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4.主旨。
1.朗读《渔家傲》,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叹已黄昏日暮,我空有惊人诗句。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啊,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那仙人之府。
b)诗歌赏析
词牌名《渔家傲》,标题《记梦》 分析《渔家傲》上阕: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主旨。
本词将真实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5.齐读这首诗。《长相思》
1.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a)诗文翻译。
我扈驾【扈驾】随侍帝王的车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b)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
“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跋山涉水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
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懊丧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
4.主旨。
《长相思》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5.齐读这首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三
1.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 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 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 课文插图。
:两课时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 默写两首古诗。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五
⒈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⒉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 2送别诗 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 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 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 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六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同学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七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泊秦淮古诗教案篇八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1、理解每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流利诵读,欣赏和背诵每首古诗。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赏析一、二首诗。
教学步骤:
检查预习情况。
1、这两首诗在古诗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诗?
律诗。前一首像七律,但不是律诗,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一首是五律。
2、律诗的形式怎样?
由四联构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两联各自对偶。基本双句押韵。
3、请回忆两首诗的作者、年代、作品选自的篇目等知识。(除幻灯片之外,教者可口头介绍一些情况。)
出示幻灯片:
4、读准下面的字音: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音调、节奏和感情。
可打出幻灯片,加注读音节奏。(基本采用悲壮、慷慨之语气语调,速度稍慢。)
学生齐读,教者点评。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悲壮苍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 歌颂英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卫边疆。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④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齐诵两首诗。
布置作业:整理笔记,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