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经费使用问题及建议篇一
;摘 要:近年来,洛阳市通过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宣传培训、免费为农民测土、测土信息和配方施肥方案上墙、施肥建议卡发放、田间地头指导,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应用科学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样板田建设、乡镇整建制推进、村级示范田展示,使广大农民了解并看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施肥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改变了过去盲目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现象和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错误观念,施肥结构渐趋合理。农民直接按方购肥、施肥,农民施肥品种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复合肥、配方肥施用数量逐步增加,单质氮肥、磷肥数量逐步减少,施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氮磷钾施用比例趋于合理,减轻了因施肥不科学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一些地方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问题还比较严重。
关键词:化肥使用;问题原因;分析;环境影响;对策建议
多数农户施肥方法不科学,不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长期沿用习惯施肥模式,往往注重底肥(代表作物小麦)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代表作物为玉米)追肥时仍采用地表撒施,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不足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忽视有机肥料的使用不少农户很少施用农家肥。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保肥保水能力增强,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加微生物活性。有机质的多寡直接影响作物对肥料养分的吸收。有机质多,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就强。但是,有机肥并非施得越多越好,施多了同样造成作物减产和环境污染,一般亩施有机肥(农家肥)2000kg左右为宜;仍有个别农户氮肥施用过量。
二、原因分析
不少农户很少施用有机肥;往往注重底肥(代表作物小麦)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代表作物为玉米)追肥时仍采用地表撒施。究其原因,一是图省事,怕辛苦麻烦。农民外出打工每天赚钱少则六七十元,多则一百元,对粮食增产多少无所谓;二是在作物追肥时,大部分农民采用地表撒施不覆盖,认为碳铵易挥发损失,而尿素不会。其实不然,尿素在脲酶作用下转变为碳酸铵,碳酸铵可以进一步加水分解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由于碳酸铵、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都是不稳定化合物,易分解释放出氨,尤其是在洛阳市的偏碱性土壤上,氨的挥发更为明显。
三、不合理施肥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
过量施用化肥或地表撒施不仅浪费了肥料资源,而且对农村环境造成危害。危害之一:削弱作物生产能力。作物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对人畜饮水造成危害。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宣传不合理施用化肥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要使广大农户牢固树立农业环保意识,切实遵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势头。
(二)加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实行氮磷钾肥料合理搭配,把握施肥时期和基追肥分配比例,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三)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層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450kg/hm2,大豆可增产225~270kg/hm2,增产幅度平均在5%~10%之间。此外,广泛应用化肥深施技术还可以有效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确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案,配置微灌施肥设备,实现水肥同步、集中供给。
(五)推广行之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性质的不同、农作物的不同及其不同生育时期营养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化肥品种和基追肥比例,施用不同配方肥料,尽可能减少肥料流失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并积极研制、开发有机肥,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达到改良土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经费使用问题及建议篇二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面临问题对策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x]x号)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x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x〕x号)精神,x年我市继续将x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范围。
三个试点县于x年相继制定出台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及《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在x年基础上,制定了《x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x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规模计划》《x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规划》,我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科学编制脱贫攻坚项目规划。资金跟着项目走,科学规划编制好脱贫攻坚规划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我市各试点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脱贫攻坚项目规划,及时抽调县直相关部门骨干业务人员,走村入户开展调研,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入户调查和贫困户脱贫规划,认真研究,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项目规划紧扣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指标体系,涵盖贫困乡、贫困村、
贫困户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能源、环境、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内容。先后编制了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规划、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方式x件套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一系列重点规划。为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项目管理,明确责任分工。项目启动后,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实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凡技术含量高、群众投工投劳难以完成,需要进行外包的项目,如投资达到国家招投标管理标准的,必须要实行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同时,建立定期工作报告、督查通报和问责制度,各项目乡(镇)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项目旬报工作动态、月报建设进度、季报目标完成情况、半年报工作小结、全年报总结的工作报告制度。
(三)强化资金监管,加大监督检查。我市各试点县财政局高度重视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工作,在资金拨付管理中,依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各县制定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资金进行拨付管理。同时,每逢单月要求四县一区报送《x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进度情况统计表》,跟踪了解各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情况。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高资金监管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执行批复项目和资金计划,以批复项目方案为蓝本,坚持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资金随着项目走,确保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突出重点,及时分配下达和拨付资金,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的财力支撑,确保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健全县、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和专账核算管理体系,确保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行。四是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管。积极参与各项目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验收工作,及时发现和纠处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完善措施,扎实整改落实。同时,将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财政资金专项检查、财政内部监察、民生资金督查等工作重点,不断地加大专项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一)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部门利益的涉农资金项目上,除财政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由财政部门单独牵头开展整合工作难度大。大扶贫、大整合、大投入、大变样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按照整乡整村推进的相关政策,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整合相关部门资金予以扶持,各相关部门对上级的政策理
解不深不透,有的还有偏见,有抵触情绪,工作推进不力,资金整合力度小,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
(二)项目推进受到制约。在编制x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规划时,不明确上级财政能有多少资金下达,能有多少资金能纳入整合范围,存在等米下锅做饭的情况,项目落地难,建设推进难,严重影响了项目顺利实施,制约了项目的有效推进。
(三)资金到位时间不一。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部门整合资金比重大,部门整合资金完全依靠县级部门整合。然而,县级部门整合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部门年度投资计划资金,同时由于扶贫项目整合资金项目和部门年度到位资金计划具有不确定因素,且部分部门年度项目建设与扶贫项目建设存在时间不同步,个别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难度大,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项目建设资金整合难度较大。
(四)部分资金整合后依旧原渠道下达。根据县级整合情况来看,不少部门的资金经过整合后依旧原渠道下达,仅走走整合程序,为形式上的整合。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到位,认为自己的“蛋糕”别人动不得,财政部门前脚切块下达资金,某些职能部门后脚下达资金分配计划,阻碍了资金整合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拨付给已开工或已完工未报账项目的资金被纳入整合,然而这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经费使用问题及建议篇三
;摘要:汉语言文字是历史文明的浓缩,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还是文化传播的栽体。随着我国国情与教育体制的发展,简化版的汉语言文字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传播、人际交流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位置。本文将分析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探讨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建议,力求汉语言文字更加规范化的使用,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问题;建议
汉语言文字凝聚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规范化的汉语言使用不仅能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实现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精准化使用,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网络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语言文字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待优化的领域,这就需要更加先进、适用的措施推进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同时,我国国民也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及倡导,强化其汉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性,进而保障汉语言文字的传承及发展。
(一)汉语言文字词义误用、误解
汉语言文字通常有不同方面的含义,这就要求人们对汉语言文字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但是目前人们通常忽视这样一点,也不注重对汉语言词语释义的求证,导致汉语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词义误用、误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发展。
(二)汉语言文字错别字
(三)网络语言泛滥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网络信息中也出现了许多网络语言,进而演变出火星文这样的网络文字,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沟通的便捷化、新颖化,但是其与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网络文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多变性,长此以往,将会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带来无法控制的影响。
二、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创设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氛围
创设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及氛围能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其应用水平,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加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并积极开展多样且有效的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宣传活动。相关的部门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采取多元化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宣传途径,让人们意识到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意义,促使人们使用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进而实现人人宣传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意义,人人使用规范化汉语言的良好汉语言文字使用环境及氛围。此外,国家可以将汉语汉文字规范化使用及传播上升至法律层次,借助法律的强制力及约束力保障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提升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格局,促进实现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精确性传承及发展。
(二)强化普通话推广力度
强化普通话的推广力度能直接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范围及应用质量,进而极大程度的提升汉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水平。相关部门应当重视普通话推广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积极作用,并落实强化普通话的宣传推广工作。相关部门可以要求各单位完善其普通话培训及使用制度,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普通话都达到相关标准。相关部门还可以对老师及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进行硬性要求,即老师普通话必须合格后才能上岗,老师与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及日常沟通。此外,还要将普通话的达标考核列入高等院校的成绩考核中,借此督促学生的普通话教育有效落实,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不仅能提升全民应用普通话的概率,还能提升全民应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对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亦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网络语言已经出现将近十万的文字及词语,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该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影响汉语言文字的传承及发展,因此,规范网络语言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指定网络语言的规范条例并加大网络监管,形成规范、稳定的网络语言使用环境,并借助网络的快捷性,加大对汉语言汉字、网络语言文字规范性使用的宣传,力求汉语言文字与网络语言文字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与文化水平,促进我国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文化及文明的具體体现,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使用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国家和国民都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国家要指定相应的法规或政策规范,提升汉语言文字规范性使用的执行力度及被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要加大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宣传力度,借此构建良好的汉语言文字使用环境,还要最大限度的普及并强化普通话的应用力度,教育部门可以在学生的素质考核中加入普通话测试,从学生的基本教育上渗透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此外,国家和相关部门还要规范网络语言文字,最大程度的规避其对汉语言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借此保障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化、精确化传承及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