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个人成就和不足的一种客观评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地陈述观点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启示。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一
(1)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水文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有效的水文资料,通过有效的水文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保证。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保护水资源,想要将生态理念更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以全面、准确以及真实的`资料为支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和水文工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水利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保证两个部门能够有效的合作。现阶段,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水文工作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所有资料的自动化、全面化采集,进而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全面、详细以及准确的信息资料,更好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
(2)加强培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需要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为基础,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生态理念,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设计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设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对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等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水利设计人员都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能够生态、高效的运行。
(3)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现阶段,各个行业逐渐的开始推广和应用生态理念,各种生态化技术、生态材料应运而生,并且许多生态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在水利领域,例如,水闸技术,包括翻板闸(图1)、钢坝闸(图2)等,上述水闸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以及效果显着等优点,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水利工程;护岸材料,包括植草专用砖、石笼以及膜袋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技术和材料是实现生态理念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种生态技术、材料的特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生态材料和技术的作用,为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堤岸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环节,做好堤岸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与建设。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堤岸设计时,必须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知识,根据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创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堤岸建设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背景,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在进行堤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堤岸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充分的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科学把握堤岸设计的安全系数,防止出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不良现象,真正的利国利民的生态、优质水利工程。
(5)加强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河道改造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河道改造工作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基于国家发展生态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保证河道安全、长效运行的同时,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河道改造设计时,需要基于生态平衡理念,对周围绿化、河道清淤、堤岸保护等众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造,这样既能够保证河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又能够实现河道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摒弃传统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孙翠英。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北京农业,2014(12):209.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二
摘要: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孕育在现阶段社会大背景下的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展化学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验尤为重要,积极采用绿色化学理念,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与增强绿色化学意识,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绿色化学;化学教育。
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如果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在理论教学工作之中,那么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想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则需教师先具备强烈的绿色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产生更为积极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将绿色化学理念逐步渗入到学生心中。学会用绿色化学理念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应充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各种知识,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系统,能将存储的知识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与意识,通过授课方式的选择与教师个人魅力的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纳绿色化学知识,这也正符合绿色化学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需要。
1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1.1通过微量化学实验达到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微型化学实验也孕育而出,成为近些年一种新兴的化学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主要讲求化学实验装置的微型化,由此尽可能的避免化学试剂的浪费,从而通过这种实验方法所产生的中间生产物的转移过程中也得到大幅降低。微型化学实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效降低实验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反应效果明显,其实验效果相比之下更为优异,就时间与空间而言也有则会节约实验时间与方便携带等诸多优势。通常情况下,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有普通实验的0.1%~10%,这与绿色化学的宗旨不谋而合,所以将其运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职院校在运用微量化学实验方法之前,首先还是应在实验效果好、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实验中虽然采用单常量试验仪器,但可以通过调整试剂用量以及降低试剂质量分数等方式达到节约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微量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降低材料用量,把控经济成本,更能起到相应的环保价值[1]。
1.2充分发挥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能够通过有序的实验组织安排,将实验中间物或产物进行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我们可将前一个反应生产的产物当作后一项十余年的反应物,不仅能够起到减少试剂用量的效果,更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硅钨酸催化合成实验中,学生所合成的产品粗品能够当作基本操作实验中的重结晶,之后学生可将乙酰水杨酸精制后纯品用在熔点测定的基本操作实验之中,并且还能为薄层层析实验提供材料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通将符合条件的样品用于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实验之中。
1.3重视三废处理,尽全力降低污染。
绿色化学的宗旨就在于对污染的源头治理,在污染源头对其进行把控,从而起到环保效果,这就要求有关工作者利用化学方法处理三废问题,通过合理科学的回收利用措施达到降低污染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绿色化学理念真正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其实际效果,另一放卖弄还应尽量降低实验开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在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三废处理问题,有关人员应将废物处理与污染最低当作绿色化学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当然不排除中学阶段偏科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化学能力水平与素养上的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刚接触化学实验室时,因为缺乏经验,并且教师不对三废问题进行着重讲述,所以常常会出现直接将不经处理的三废进行排放,这样做所造成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绿色观念的同时,着重树立危害防范意识,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实验习惯。如学生在对一些经常会用到的有机溶液进行回收利用、对校园内部雨水的酸碱程度进行确定并采用合理方式净化水质、废气的吸附以及对含重金属的实验废液进行分类处理等操作步骤等等。在试验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到化学课程之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在,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2]。
1.4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化学实验绿色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诸多高职院校在多媒体硬件方面已经能够满足相应的授课要求,但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院校依旧不能摆脱传统授课观念的束缚与困扰,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甚至一些教师非常机械的将书本内容防放置在投影仪上,依旧不顾学生感受,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从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所采用的设备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不论反应速度的快慢或是操作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因素都不能阻止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内容与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更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另外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实验或是实验物不易操作与控制的实验亦或是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实验,教师可不用让学生亲操作,而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实验进行模拟演示,这样不仅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也能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验课程中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授课,实验现象明显、零污染、且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工作中运用绿色化学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这是素质教育的选择,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高职教育不仅仅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环保能力的提升,借助绿色化学理念与知识从污染源下手阻止污染问题的发生,让学生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读书文摘,,14:55.
[2]祝昌翠.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32:71.
作者:符晓曼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三
摘要: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理念、创作手法及创新点,与自身的传统元素交融,形成具有独创艺术的审美观感。在现代环保理念及仿古风的兴起下,各茶楼茶社甚至非茶场所,都在借鉴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茶文化;美术元素;现代环境艺术。
1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
1.1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内容及特点。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包含了在点、线、面、光色等各个元素下的关于茶文化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在传统茶楼中,为营造清新舒适的饮茶氛围,室内的光色应用都比较柔和。为了契合传统山水画的古朴质感,古时人们都会用真正的树根雕塑成桌椅,用山石刻成摆件模具。随着现代仿古茶楼的兴起,为节能环保、节约成本,人们开始用假石做茶楼的摆件。设计师在并非真石的材料上,首先进行雕塑,将不必要的地方去除。雕刻完成后,再进行造型色彩的明暗刻画及线条塑造。将密度较低的物品绘成密度较高的山石,并借助茶楼中的灯光效果,将假石的凝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会交叉同时进行。茶文化下的美术元素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能够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整合,以达到环境设计最优效果的整体。综上,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最大的特点便是其内容斗争性下的同一性。
1.2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现代化发展。
现代茶楼茶社甚至茶主题酒店的兴起,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广泛应用及发展。为营造传统氛围、在全国多地茶楼中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各茶场所设计师利用美术绘画与雕塑相结合,在茶场所的外围及内壁都进行壁画根雕艺术的设计。为契合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及外国友人的审美观感,部分茶场所还会将西洋油画与中国传统茶画相结合,发展出茶场所独特的艺术。传统茶美术元素的应用,让全国的众多茶场所成了本地茶乡旅游业的“地标建筑”。而现代茶场所的'覆盖式开展也促进了茶美术元素的创新。由此可见,在千篇一律的主题场所中找到具有独创性的发展方向及设计构思,是茶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应用时的首要考虑问题。
1.3现代环艺设计的传统茶美术元素。
茶传统美术元素不仅在茶场上有所发展,随着美术元素的成熟及应用的创新性,茶美术元素也逐渐开始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一方面,除了涉及茶文化较多的“景观艺术”及“茶场所艺术”,其余非茶环艺设计也开始逐步应用茶美术元素进行装饰。现今各民宿、饭店甚至大型商场,都会将茶画、茶具摆件及具有茶元素的物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场所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在茶美术元素的思维影响下,现代环艺设计不仅开始考虑内部整体视觉观感和使用性的协调,还对外部墙壁进行修饰,以契合街道文化。茶美术元素的黄金分割构图法、三度空间量感率及体积明暗透视法等美术创作方法,也作为主要设计思路被广泛应用。
2.1环艺物质形态艺术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下的物质形态部分,指的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实体操作。不管是装饰、绘画、雕塑还是建筑元素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现代环境艺术服务,都会将图纸进行实体创造。前文提到,为追求创新发展,现代环艺物质形态中对于茶元素的应用不再千篇一律,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然而经过数据分析可知,现代环艺的美术设计图纸太过注重茶元素的想象和新奇,忽视了其转换成物质形态后的实际效果。除了部分仅具美感而不具实用价值的美术设计,更有许多本身是实用目的的美术设计质量不达标。在此设计下,物品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有些设计师仅考虑美术元素的创新应用,但没有考虑到后期修复与当地的气候湿度。
2.2环艺意识形态艺术分析。
环境设计艺术下的意识形态艺术指各类环艺设计的主题理念及创作思维方式。一方面,受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影响,不管是哪类场所的环境艺术设计,尽管其使用价值和主题价值不同,但都开始围绕“环保节能”及“弘扬传统”这两个宏观理念开展;另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中,设计师将传统茶美术元素的构图方式作为参考,将美术元素下各个方面的融合作为借鉴,应用在环境艺术中。经过传统茶文化的意识形态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代环艺逐步多样化,各类主题场所取代了千篇一律的楼房与景观,雕塑、建筑、绘画的融合发展也更为娴熟,部分环艺设计师甚至在进行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的体系建设。
2.3室内外陈设元素光色分析。
室内外陈设元素光色,是基于环艺物质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发展下而形成的整体视觉传达观感。室内外陈设元素的光色设计材料及色彩限定多有不同。室内因灯光颜色和灯光位置的固定性,灯光对陈设物品的光色有增强作用。因此其陈设材料的色泽度可以不高,陈设材料的色彩置顶也大多不需做过多处理,直接本色为主。然而室外陈品物品因受多变天气影响,因此,色彩饱和度要求较高,运用的美术材料也是可以通过光热变化而变化,以此契合天气变化的高级材料。通过室内外不同材料及色彩的应用,能够让进入场所的人产生一种循序渐进的代入感。综上,室内外陈设元素通过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合理应用,其设计的使用体验感日益加强,其场所的主题意义及价值塑造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统茶美术元素发展策略。
3.1提高设计工程质量。
基于现代环艺设计过分注重茶美术元素的创新性而忽略其实用性的问题,必须提高设计的工程质量,以达到使用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平衡。首先,在不同新提出的创新美术元素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进而判定在此设计下的最佳制造材料。通过不同创新美术元素设计的特殊性,找出其普遍性规律,进而通过已经制定好的材料制作工程,制定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材料应用体系。其次,在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注意室外的天气和人为影响。对于在室外创造的环境艺术,要高度应用美术三度空间元素及高阶设计材料,保证室外环艺的持久性及可行性。最后,不能一味追求固化美感而忽略质量指标。在设计美感的前提下进行实体制作时,根据制作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适当修缮,以保证最终工程的高质量。
3.2美术意识思维融合。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下,茶场所运用了各个美术部分的意识思维,将其即兴融合发展以便创新。然而现阶段的茶美术元素已经应用到了除茶场所外的各个方面,基于现代环境艺术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进一步加强美术意识思维的培养,以便其思维意识在非茶场所的环艺设计中得到最优发展。一方面,全国各省市的茶文化美术元素研究机构,应当以茶场所为例,将各个部分的美术意识思维进行模拟整合,制定出美术意识思维融合后的结果体系,以便其余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将已完成的美术意识思维融合体系进行试点应用,成功后逐步进行推广。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将茶文化的美术思维意识普及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避免直接应用时的设计思维误区。
3.3协调装饰比例美感。
对于茶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场所陈设光色分析可知,目前大多场所过于追求“个性化标签”而导致整体装饰过于杂乱,无法平衡。根据传统茶文化美术理念可知,在杂乱无章的装饰环境下,如果想保持原作者的创作理念,不舍得丢弃任何陈设,可以通过空间置换、物品视觉叠加的方式协调装饰的比例和美感。设计者首先将顾客需求的理念及陈设一一罗列,面对罗列陈设庞杂的情况,设计者对可以删减的部分进行删减协调;对于不能删减的部分,设计者可借鉴茶美术的光影理论进行空间置换,将杂乱的物品模拟场景,排列演习,通过规律性的美术思维意识,找出最适合场所环境的陈设方式。
4结论。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创新发展了现代环艺设计的思维理念及创作的手法方式。通过提高茶传统美术元素下的环艺工程质量、普及茶美术思维模式理念等策略,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逐步在现代环艺设计中普遍应用,并以自身的优势保持着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四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选择文化精神生态的视野,从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重新审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质、属性及价值意义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五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运用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整合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可以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扩大其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开发;整合。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单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其内容既有现代设计,也有文化与传统。梳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工艺美术资源,发掘其文化精髓,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新方向。这有益于更好地弘扬文化传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如果说本土工艺美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那么现代艺术设计则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由此,将传统设计美学的功能美和技术美融合,创造出科学美,可以为艺术设计学科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本土工艺美术是农耕文化、手工生产、地域民俗融合产生的一种原生艺术,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是和工业信息同步发展的复合艺术。现代艺术设计与本土工艺美术相比,更能够展现文化的现代性、集成性和跨学科的时代特征。本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则更能够展现地域风土人情、生活实用性和文化多元性。两者各有侧重,都可以称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现代艺术家与设计师们通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他们善于从世界各地域各民族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创作出了不少艺术设计精品。
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牌,它以传统吉祥纹饰“方胜盘长”为本,穿插组合垂直与水平的经纬直线,组成正方形格局,同时也象征着严格的管理模式,以及团结一致、热情待客的理念。又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它以奥运会标志五环作为蓝本,斜切四角,与工艺美术中的中国结相似,环环相接的纹饰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齐心协力、喜迎奥运,希望世界和谐、团结的美好愿景;同时它在笔墨设计上更有讲究,图案看似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实则标志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其色彩为火红色,线条如行云流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再如,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中,各国元首身穿以传统福寿纹饰为设计图式蓝本中式服装,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中式福寿图案引领了世界新的时尚潮流,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图案结合的代表。上述全部是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成功应用的范例,它们应用了常见的传统工艺美术纹饰元素,并融合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向各国人民展现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重要性与相关实践。
(一)可行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特定地域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过程与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堂的参与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通过课堂的演示文稿展示某种本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大师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与艺术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工艺美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工艺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艺美术的学习中。
(二)重要性。
在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专业教学中,包含了不少本土工艺美术的内容。相关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此类工艺美术要素,这样既有益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能推动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本土工艺的美术馆、博物馆、古村古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考察对象,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走到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看本土优秀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实地考察它的生产与销售状况。相比于教室内的知识灌输,这样做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与消化。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相关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本土与传统的艺术与文化资源,在凸显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性的同时,有助于专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贵州雷山苗绣艺术设计实践课程。
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为我们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雷山县委县政府合作建立了“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该中心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雷山地区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传统、其舞蹈、服饰、银饰、绣品等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通过对当地工艺美术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开发了一批旨在融入本土工艺美术元素的现代艺术设计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也对雷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建设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苗绣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民间艺术之一,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在贵州,苗绣在很多地方都颇具特色,而雷山正是贵州苗绣及其文化发展较早较充分的地区之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将当地苗绣的制作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同时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去参观苗绣艺术的精品,并让学生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景观。通过对当地苗绣文化现状的考察与调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苗绣中所包含的本土文化成分,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学生通过具体的拍照、记录与写生,通过对工场和作坊的走访,通过与民间艺人交谈,初步了解了苗绣的制作过程,获得了大量的传统工艺美术与文化素材,随后他们对苗绣的材料、图案、色彩、针法与象征意义,以及其他当地的文化与艺术要素进行一番梳理,将之融入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中,使得他们的创作从本土工艺美术中获得滋养。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来说,本土工艺美术文化是一块沃土,能够提供丰厚的教学素材,具有很大的学习、研究价值。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本土工艺美术的文化环境中去,去亲历传统的技艺,和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交谈,这不同于课堂上的文化理论知识的灌输,它更强调学生的手、脑、心并用,十分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我国本土工艺美术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的要求将越来越紧迫。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韦承宗.谈民族地区美术教学与民间文化元素的融合.西部素质教育,(13).
[2]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3]谭丽丽.灵魂和主线——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4]陈刚.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5]黄威.美术欣赏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7(29).
[6]周围.新时期社会转型下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研究.艺术评论,(06).
[7]黄兆功.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展望,2017(23).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经济发展中被进一步落实,绿色设计的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绿色包装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包装设计的主流。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注重利用已积累的绿色包装设计经验,并从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外观材质使用的角度践行绿色设计理念。文章对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包装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在选择商品时,除了关注商品本身的品质,对商品的包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然而,这种包装设计往往资源消耗较大。绿色设计是一种生态设计理念,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席卷全球。一些有识之士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废弃、回收乃至选材、设计和包装、运输等环节纳入绿色设计的评价体系。绿色设计由于其简洁、时尚的设计理念和对资源环境的低依赖、低消耗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绿色包装设计同时也是绿色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对绿色生产的不懈追求。
一、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1.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设计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行为会对人类生活中的细节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依赖环境而生存,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绿色设计是从人和产品、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寻求三方和谐发展的一种设计方法,是一种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关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等环保议题都在绿色设计中有所体现。绿色包装设计首先要求产品满足商品包装的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原本普通的设计,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具体设计。
2.资源问题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体验。随着消费品种类的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于资源也更加依赖。设计师如果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不注重节约资源,资源的浪费将会造成更严重的资源枯竭。因此,绿色设计这一理念可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资源消耗问题。绿色设计可以节约资源,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绿色包装设计的由来及其内涵。
包装设计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活动,包装设计的风格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文化趋向。绿色设计这一创新的环保理念正是人们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发展趋势。因此,绿色包装设计代表了包装设计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绿色设计理念最初主要适用于平面设计领域,然后又从平面设计领域扩展到了商品包装设计领域。绿色设计是对于包装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设计,在包装材料的选取上也一般采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绿色生态包装概念的提出使包装设计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绿色生态包装在设计、使用过程中更加强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包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并且缩短了包装的生命周期,这一特点使得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小。而且一些包装的设计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突显了生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还具有特定的内涵,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其一,绿色包装设计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使包装材料用量适度,避免因过度包装而消耗不必要的资源。其二,绿色包装要具有可再利用的特点。绿色包装不应该是一种一次性的包装,在使用后还应该可以再利用,要保证在包装完全废弃之后,其能够被再次有效利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其三,要有一定的可降解性。一些不能被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在环境中应能充分降解,防止包装材料无法降解而造成环境污染。
三、绿色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绿色设计可以使整个设计和生产、消费过程处于绿色循环的状态中,绿色消费意识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发的行为。
1.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避免过度包装。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包装设计人员要遵循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设计原则,从设计原材料的选择到包装的设计生产以及使用过后的回收利用等,都要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在包装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价值和废弃之后的可降解性。包装设计材料是否可回收再利用是包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在设计初期就把这些工作做好,才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包装设计要尽量精简化,避免过度包装。绿色设计除了在色彩上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外,在设计中还要将绿色概念不露痕迹地融入包装设计。如,手机包装盒可以使用暖黄色的色调增加包装的温馨感,并且使用可再生的生态绿色设计理念。
2.简化包装结构,优化包装效果。
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尽可能简化包装的结构,以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为前提,兼顾人机工程学和美学标准,使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好的包装效果,避免在设计中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和浪费。包装在使用后也应被有效地回收,这样即使包装在废弃之后也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采用可拆卸的包装设计结构,能够获得延长包装使用寿命的效果,还可以使包装得到循环利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包装的造型和结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包装设计应和商品的特点联系起来,这样的`包装设计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包装的外观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状况。绿色包装的图形设计可以采用具象或者抽象的风格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效果。具有创新性的绿色包装设计能给人以新颖的使用体验,可增强包装外观的形象设计水平,商业效果较好。
3.选择绿色可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包装材料的选用在绿色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包装的绿色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包装的结构和生产方式也和包装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包装的材料应该选取绿色可再生的材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以在环境中直接降解。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使用绿色材料。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能够提高产品的形象,并且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绿色材料对环境伤害小,并且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一些企业已经加入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的行列,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果。其次,设计师还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可再生的材料或能够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可以减少或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纯天然无污染的材料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因其可避免一些有害物质对于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具有环保意义。结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逐渐在包装设计行业中流行起来,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设计师应该从包装的材料、结构等方面践行绿色设计理念,从而取得更好的绿色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巍.低碳语境下的绿色包装设计探析.包装世界,(2).
[2]胡海燕,刘晶,逯海勇.绿色包装的材料应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3]陈峰.生态包装中体现的绿色设计理念.中国包装,(3).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七
古语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代先哲所强调的生态观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至今日仍是设计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设计界最先兴起了绿色生态设计的潮流,其包含的生态观、和谐观和美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这对于近些年人们所追求的绿色、安全、生态的家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态”一词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不可忽略的主题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突出生态特征,还要注重艺术的表达,最终将艺术美和生态美创新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指家或者人们的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理念的本质在于满足人们空间活动基本需求和预期要求的同时,以生态和谐理念为先导,在最优利用资源和配置空间的同时,促进空间生态机制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室外环境,除了要突出生态理念,还需要把握其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是循环性。在生态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是将人类空间系统中消耗的能量进行再循环处理并重新利用,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例如,将破旧塑料瓶改制成某一艺术景观,这就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循环性的特征。第二,是舒适性。从生态价值观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观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舒适性则是要把这一价值取向有机体现出来。比如在色彩、采光、通风、换气和设备等设计方面,要符合人性化特点,以满足人体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第三,是持续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构思角度、布局结构类型以及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例如,对卫生间的改造,要兼顾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代人不同的需求,使其效用功能持续凸显。第四,是效率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杜绝浪费并以获得最高的资源效益为目标。例如,苏州园林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房屋瓦舍还是假山怪石都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融景于自然,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其中。第五,是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必然要体现出生态性这一基本特征。生态性在当下的环境设计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了设计作品中,这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体现,主要是强调内外部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与有机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秉承以下四个原则,通过原则的规范,将生态理念更好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一)艺术设计与艺术审美有机结合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能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体现出一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氛围。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仅要从艺术设计角度考虑,也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生态理念,既要符合设计美学原理也要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例如,大型商场或酒店中的绿色植物景观设计,在符合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要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品味。
(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自然本身又有着极强的自我维护和恢复能力。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把握好这种特性。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中后期,有些环境艺术设计师采用了在利用各类资源的同时加以保留的方式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这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资源,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比如威尼斯水城,城市空间格局的建造并不是野蛮的填水造陆而是依水而造,对环境空间设计进行特别布局,“顺水发展”而不是“逆水而兴”造就了今日的威尼斯。因此,在对环境空间进行设计时,生态理念的注入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这样才能使设计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
所谓小干预和大促进即是把外界的干预降低到最小,同时使环境艺术设计取得最大效果。人是事物创造的主体,环境艺术设计同样是以人为中心。改造必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些许影响,而生态理念的运用则是以弱化这些影响为目的,并以技术为依托手段削弱存在的不利因素。坚持这一原则,要以“4r”理念为指导。所谓“4r”理念是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四种方式:第一是reduce,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在对原有自然景观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再利用;第二是reuse,即在材料的选取和利用方面,要以长远的目光加以选择和利用,既保证能够用到,也要减少材料损耗,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更加审慎;第三是renewable,即设计师要尽量减少对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利用,利用设计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可回收有价值材料进行可持续建造;第四是recycle,即对一切废旧或弃用材料进行回收利用。设计师应以“4r”理念为指导,坚持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把握设计方向,将生态与设计有机结合。
(四)生态美学原则。
传统的艺术设计只是流于表层设计,过于追求奢华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观念的加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更多是强调回归自然。生态美学主张“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以达到精神上的和谐。设计师在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环境艺术空间设计时,以这三方面为出发点,对陈设、植物以及材料的选用方面都要突出生态美学理念,使受众在体味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美感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体验。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的人化。”可见生态美学观的本质不是奢华而是自然。同时,生态美学原则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考验。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生态美学基础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坚持生态美学原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空间审美质量。
相比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环境空间设计更能够建立良好的空间生态景观格局。合理科学的生态空间措施,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增加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天然材料。
生态理念的特征和原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需要在具体环境艺术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有机植入,从而将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出来,而天然材料的运用是体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天然材料选用的前提之一,就是设计师对各种天然材料的用途和形状了如指掌,在把握原材料造型及其特征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比如,在城市公园利用鹅卵石铺路,一方面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美学特点,另一方面,对游人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总而言之,天然材料的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凸显与加强。
(二)秉持环保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许多生态理念往往是以环保设计为载体表现出来的。近年来,设计中的环保主题已是一大趋势。因此,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充分考虑到低消耗和低排放的问题,这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也是一项新的考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包括物质形态要素,如陈设、雕塑、植物、阳光等,以及文化习俗、时代风尚等意识形态要素,在对这些要素进行环保设计时要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对空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别墅区的环境设计,通常是依托地形地势,在减少人为破坏自然景观的同时,营造出舒适、怡人的空间环境。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在注重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过程中多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对儿童房环境设计时,家具结构应采用边角弱化的方式,以避免儿童受伤。而老人房植物景观的选择,要在不影响环境整体艺术效果的同时,从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喜好出发加以考虑。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深入把握生态理念的本质和特征,尊重自然及艺术设计原则。在创造生活空间环境的同时,展现艺术魅力和生态环保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进行判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3]霍迪.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与其艺术特征[j].艺术品鉴,2015(10).
[4]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中的生态问题[j].艺术设计研究,(5).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两者的含义和展现方式,指出我国当代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和理念更加个性化。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50的沉淀,具有悠久的历史特色与特点。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受到了西方审美观念的重视。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入新的元素,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难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5000年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从儒家文化为基础到具有一定体系的思想文化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
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生活中所闻所见的事物,都是我们能够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因素。这门学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融合了审美功能与实际功能。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我国近几年流行的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传承了5000年来我国优秀文化精神,是能够代表我国国家尊严以及国家利益的符号和形象。现代环境艺术作为当前社会流行的一门新式学科,设计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人们现有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态进行艺术创造,是将实际的.生活应用功能与审美艺术方面相互融合。生活中对于室内室外的设计,园林景观、建筑工地装饰以及整体的城市规划,都属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时代性、封闭性、古老性。如果能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能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创造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使设计的作品注入生命的活力,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促进设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一种含蓄的美。用古话来说叫“言有尽意无穷”。在作品中使抽象性与具体性融合互补,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创造出使人们感受到环境所带给他们的意境美以及潜在的空间生命力。当一个设计作品中富有其特色的表达力,就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环境设计者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也可以使观看者展开思维联想,从不同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感受。
(3)设计作品能够具有和谐性。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主张可持续发展,并且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观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就要求设计者改变思路和方法,不仅要吸取国外的优秀设计理念,还要结合我国自身的社会特点,只有将东西方设计理念相互融合,才能够创作出区别于其他设计的独特作品,并且这个作品能够富有和谐性,表达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观念。
1.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遭到破坏。
由于近几年的现代化建设,很多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被毁坏,而现在留存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城镇或者是乡村。城市化建设使得很多传统民居建筑被破坏,盖起摩天大楼。城市化建设应该符合当地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不能一味地毁坏传统民居建筑,因为很多民居建筑保存着当地的文化与历史传统特点。
2.西方设计理念的冲击。
由于我国还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进程还不是特别得快。并且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亦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理念的冲击。近几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容易受到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影响,建造出很多都具有西方审美风格的艺术作品和建筑。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忽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而流传至今的,所以,一些设计者都会忽视自身生活环境中的美。这就造成很多地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缺乏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特色和地方风格,不能很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就应该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且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地融合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建造出符合我国发展理念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作品和建筑。这样才能使民众对于我国自身文化的传承,更加关注与了解。
1.中国传统物件的应用。
如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中国传统物件,例如,可以在建筑陈设设计中使用中国文化元素的雕花门窗以及中国瓷器的物品,赋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建筑的室内布局,可以通过展现一定特色的文化图案,表达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理念。在当前我国现状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和使用,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是单纯的复制和仿制的过程。就是在要设计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直接复制我国原有的传统文化要素,这样就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视觉语言环境的冲击,在设计作品中充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意义,能够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设计人员所富含的情感以及思想变化的过程。
(2)有自身思想和理念的改进及优化过程。这一层次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改造能力,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应该对自己所要选取的各种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和融合,选取符合自身设计作品理念的元素。在各元素之间选取的过程就是重构的过程,然后再进行转化以及抽象处理,发现美的元素。例如上海金茂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设计者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提取、转化以及再造的过程。这结合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理念两个方面。
(3)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要继承的是建筑所要表达出来的建筑特征,发展的是建筑风格和建筑理念。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在传统文化审美中加入新式的、符合当代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和先进理念。以苏州博物馆的建造过程为例,苏州博物馆的建造既融合了传统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先进理念,又包括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原理。苏州博物馆的外表看似和其他现代艺术设计的建筑并没有很大差别,但经过设计者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理念融合后,就使得该建筑具有传统的含蓄美和意境美。
3.主张形神兼备。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要兼顾崇尚自然天成的设计理念,艺术设计风格也要更加偏向于朴实素雅的建筑形象,还要具备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作品要形神兼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特色理念,能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例如,我们所尊崇的儒家文化,孔子主张自然大方,那么在设计的建筑结构中就要遵循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够突出简约的意境和形象。同时在传统中发展,对固有的文化元素和标志符号进行提取创作,在设计中能够增加作品的内涵。
结语。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仅仅停留在建筑表面,而要追寻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思想的提炼,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好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作者:谢露芳。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九
1.物与物交流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web3)的物与物之间交流不同于web1的人与物交流与web2的人与人交流,其主要区别在于:web1的物主要指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交流之主体是人与计算机;web2的人与人交流更凸现了实时性和多媒体特征,人们之间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即时信息互动,超越了人机交互界面,交流之主体是人与人(图1);而物联网之物与物交流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互联网络将具有感知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2,交流之主体则是更为广泛的包括人类在内之智慧物。
2.物联网使具有“智慧”之物成为可能。
物(things)指客观世界中万物之总称,“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而物联网中的“物”是指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物”,换句话说,能否实现此物与彼物的相联,关键在于“物”是否具有相连的条件,即物联网中的“物”是否具有环境感知、身份识别、信息接收和行为决策等智慧特征。只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构成的“智慧地球”,才可能实现物联网中物与物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中的“物”并非是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物,而是具有一定智慧之物3。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4。按照这一定义,以产品类“物”为例,要使其具有“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传感器的应用使产品有了“感觉器官”,rfid的应用使产品有了可识别的身份,再通过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使产品有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大脑,原本无意识的物体变成了有智慧的物品。也可以说物联网中“物”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至少要让物联网络知晓你是谁(能识别)、在何处(能定位)和做什么(能感知和沟通)。
设计对象的更新:从常规智能产品到智慧型物品。
从产品设计视角,为了区分常规的智能产品设计与面向物联网的产品设计,我们将后者的设计对象称之为“智慧型物品”。从本质上说“智慧型产品”的也属于“智能产品”一类,但其与一般意义的上智能产品有所不同。
1.“智能”有限的智能产品。
常规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如智能导航仪、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等。这类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norman认为“由于机器的智能并不存于机器中,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因此,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由于设计者不在场,所以机器往往就不灵了”5。机器的“失灵”并不等于机器完全没有“智能”,而是设计者使机器所具有的“智能”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理由有二:第一,设计者设定的或设想的智能处理程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设计者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的可能性;第二,特殊情况下超出了智能产品的应对能力,从而出现错误。譬如,gps导航仪由于无法反映道路拥堵、交通管制或维护等实时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导航。
2.“智能”无限的智慧物品。
与常规的智能产品相比,物联网中的“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其智能与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网络,其智能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以3g手机为例,如果没有了网络不仅不能上网,甚至电话都不能用了。另一方面,来自物联网的智能使产品更具有智慧,如物联网导航仪可以随时接收实时道路情况,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物联网冰箱会及时提示用户购买将要用完食物,进入商家购买界面享受商家自动配送服务。从“戴物联网‘表’保老人平安”到“‘智慧型旅游’开启智能时代”无不具有“智慧”的烙印。对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来说,与其称为智能产品,莫如定位于“智慧型物品”更为合适。正如前述,这种“智慧型物品”是物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完全依赖于物联网而存在。因而,“智慧型物品”的“智能”存在于物联网中之中。名为nabaztag(后更名karotz,图2)的无线智能兔子,法国violet公司将其称为首款facebook硬件。
karotz是为社群网络整合打造的,具有“智能”的“智慧型物品”。当连接至互联网时,内置网络摄像头可在语音识别软件的指挥下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facebook,且还能阅读twitter信息流和天气播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violet公司还推出了android版和ios版的一款应用程序,能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向karotz智能兔发送文字信息,从而让karotz“讲话”。
从设计“智能产品”到设计“智慧型物品”,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变化:智能产品具有智能不再是固化的和有限的,而是动态的和可扩展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让产品本身的'智能应对所有情况,但可以让产品接收来自网络的“智能”变得更加“智慧”。设计师不只是设计产品对象本身,而是要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和获得智能的路径。
设计策略的变革:从一体化解决方案到智慧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许多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谈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千里之外,人们可以看到家中的情景,智能家居让小偷们“失业”;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轻松指挥智能家居,显示了智慧生活的神奇魅力1。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益于革命性的“智慧解决方案”。
1.一体化解决方案产生的非“聪明”产品。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创新方案”2。这种创新方案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对多个产品解决方案的评价、筛选、组合和决策,其根本目标总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的对象——产品消费者(间接用户或直接用户)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解决方案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规的产品设计来说,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立足产品对象本身,即利用产品本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者基于独立的、有界的或者封闭的产品空间,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在由用户、产品和场景构成的产品系统中,用户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产品总是为用户服务的客体,二者的主从属关系也总是恒定的。如家用智能洗衣机,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洗衣程序,但确不能保证一定能将衣物洗净;家用智能电冰箱,可以提供最佳的食品保存温度,但确不可能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这是因为局限于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缺乏“智慧”是不“聪明”的产品。
2.智慧解决方案催生的“聪明”产品。
智慧解决方案超越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局限,将立足于产品本身的解决思路扩展到开放的物联网空间,利用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为特征”1的智慧方法来实现常规产品无法企及的目标。实现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物-物之间的透彻识别和全面互联构成的有机网络,依托的是物联网海量、高速、实时的数据超常处理能力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智能决策和行动技术。纵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等均是采用智慧解决方案的结果。
采用智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的各类智慧的应用系统,还可以设计出“聪明”的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于的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海尔发布的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2。例如wifi体重计(图3)就像我们的便携私人健身教练一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咨询健身相关资料。可帮助用户坚持完成节食和健身计划,还可以将数据共享到其他健身app中。凭借内置的wi-fi连接,可以自动记录用户所有的体重数据和阻抗测量值,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用户通过下载免费的itunesapp,便可随时安全登录查看完整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和肌肉量等信息。与智慧型物品需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一样,设计师要实现设计能够理解人意图的“聪明”产品也必将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为设计策略,这种设计策略采用开放的创新设计思维,体现了直接方式与间接支持、产品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交集与整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从服务设计到智慧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命题的提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从为生存到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变革之使然。从本质上说,立足于非物质的服务设计是为了“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3,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则为单纯的服务设计转换为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1.从为“一次性行为”到“服务性行为”之设计思维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一次性行为”,由于从“购买——使用——废弃”全过程完全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在有限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的,用户的按受的服务也是在一个有界空间进行的。在服务设计之中,所谓的产品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产品终端,设计不再囿于相对独立的产品和不可拓展的服务。可以认为,为“一次性行为”的设计是有限的,而为“服务性行为”的设计是无限的。从“有限的服务”到“无限的服务”促使了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首先,由于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设计是“包括服务模式、商业化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界面的的一体化设计”1,因而这种设计必定是多学科的团队行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背景开发人员同力完成。其二,实现“无限的服务”,需要一个合适的运作平台,该平台允许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断更新和扩充服务功能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无限需求。苹果公司的appstore和itunes、googleplay以及诺基亚的ovistore等正是这种平台的具体体现。
2.从为“接受服务”到为“智慧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引入使服务系统的感知服务成为可能。接受服务的对象进入服务提供环境之后,由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构成智慧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接受服务的对象,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应用于北京故宫、成都都江堰、南京中山陵和杭州虎跑寺等景点的自动导游系统借助集智能多媒体导游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时感知游客所处的景点位置,自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服务模式虽然只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雏形,但其“智慧”特色已见端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的设计不只是对用户需求、产品终端、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整合,其服务对象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服务对象将由消费者扩展为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如汽车自动驾驶、不停车自动缴费、宠物位置定位、远程信息采集和安全防护监控等。服务的形式将由接受服务扩展为基于感知识别的更智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如根据感知到的病人状况,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建议、根据感知到的家庭养花的物理信息(品种、湿度、温度和养分等)提供自动养护等。物联网的引入对服务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真正智能化的智慧服务成为现实。
武汉侨亚百老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希望将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老人家中。e-脉手表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该方案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社会上已成熟的专业化老年服务机构力量,结合信息化终端e-脉手表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2。
结语。
人类正在步入充满憧憬的物联网时代,我们在享用物联网智慧化产品的时候,物联网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非常令人担忧,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个人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甚至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4月至7月期间,欧洲委员会就物联网问题向公众咨询意见,考虑出台必要的管理条例以规范该领域的活动,尤其是数据保密和安全保障问题。夏季,欧委会还会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3。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机制需要在很长久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然而,智慧化物联网产品发展的主旋律是不会改变的。
在人们关注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不应忽略设计在物联网中的角色和价值。物联网需要技术的创新,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更需要设计思维的创新,而后者的创新将更新产品设计中的许多观点:由于物联网的存在,产品将变得更“聪明”和更“智慧”;用“智慧型物品”取代“智能型产品”并非只是称谓的变化,而是依据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设计师将从设计产品本身转变为设计产品获得“智慧”的途径;将单纯服务设计升格为智慧服务设计,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服务对象的广泛化和服务形式的智慧化将依托于物联网而成为现实。(本文作者:李世国、昝赤玉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
在现代化生态建设视域下,城市污水处理在整个环境工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问题。综合来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下,加之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得到了明显改善,由单一污染源治理与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逐步转化为区域污染治理与污染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客观维度上讲,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具有资金投入大、场地建设广、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实践工程,需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以保证最终工作质量。但事实上,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尚存有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资金基础薄弱、处理能力偏低等。具体而言,随着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居民数量急剧增长,用水需求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污水处理需求亦有所增长。但是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资金却明显短缺,筹措能力不足,限制了其建设与发展,表现出了严重的迟滞问题。相较于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而言,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及效率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美术教育是由儿童、美术和教育三部分组成的,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也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美术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理解,最客观也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用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培养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独有的价值产物。而美是艺术的核心,没有美就没有艺术,这也就繁衍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美术。要培养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那么最佳时候就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实践,是儿童用全身心去感受的活动。它更是儿童对外界事物有了感知后,对事物产生情感,借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形象的活动。
二、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前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教育仍还存在着误区,使得孩子们不能正常地享受美术教育的快乐。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们选报兴趣班,这本是好事,但有些兴趣班打着培养孩子特长的幌子,吸引家长和孩子们。但真正的学习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众所周知的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是为了达到专业水准而训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拿孩子的作品、排名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果。使得孩子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的信心减少,同时也在潜意识里给孩子设下束缚。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误区。
1.教育方法不对。
很多美术教育学校为了显示教学效果,通常要求孩子使用一样的线条,一样的画笔,甚至一样的角度去完成一样的'作品。与在字帖上练字的效果一样,这样的教学效果甚微,但却严重影响了孩子自主能力的表达、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感知表达的信心。
2.指导思想落后。
许多美术教育培训学校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已经形成一套以艺术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训练上,而忽略孩子本身的兴趣培养。还有一种教学是要求孩子们跟着老师做,这种教育模式更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完全遏制了孩子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自然发展角度下的教育探讨。
学前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兴趣,坚持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本,为儿童提供对生活亲身实践的机会。这种“自然发展”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儿童去接触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美好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生活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2.针对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全面开展艺术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3.为儿童提供表现自由的机会。
引导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创造和想法,对他们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传播他们的快乐。
4.支持鼓励儿童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儿童美术绘画能力的发展提升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标志。通过美术教育,对培养人类的智能、情感和社会性有着重要作用。儿童美术学前教育,不仅能激发孩子潜能,还能陶冶孩子性情,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学前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但新时期的学前美术教育应坚持自然发展的理念,消除教育误区,给孩子的美体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二
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关涉到多方面要素影响,是一项相对繁琐、复杂的工程。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2.1加大资金支持。现阶段而言,资金短缺是造成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重因素。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为了营造城市美好环境,应逐步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与支持,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引导资本向环境工程方向的流向,并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支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缔造城市美好明天。可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运行管理模式,创新融资机制,将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放入到经济市场中,并规范竞争行为,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的资金资本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而言,亦需创新内部项目管理思想及方法,制定科学的发展建设规划,并设计满足自身内部发展与外部投融资管理需求的新型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2引入创新科技。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行业产业发展的恒动力,对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尤为重要。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紧密关注污水处理创新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入先进工艺,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水处理厂效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管网设计在整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和优化,尽可能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目前来讲,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依旧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的运行方式,对除磷脱氮的考虑不足,未有设置出水环节的消毒工艺,不能满足循环利用需求。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引入先进处理工艺技术,如臭氧氧化、安全消毒、膜分离等,提高工作能力及效率。2.3合理规划设计。在传统城市发展建设模式下,由于对污水处理认知不足或偏差,导致厂区设置不合理。据相关调查显示,以往的污水处理厂多居于城市下游,借助水流重力以及管网拦截,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经一系列工艺处理之后流入到自然水体中。这种布局方式相对集中,为了满足再生水循环利用需求,则需在城市内部重新铺筑管道,通过分局提升举措,将再生水输送到用户家中,无疑增加了运输建造成本,同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资源浪费,相应的投入较高。由此看来,无论从经济价值上还是实际使用上考虑,此种设计均不建议采纳。对此,可对城市污水处理排放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采用循环、分散、小型方式,遵循就近实用原则,在城市内部建设污水处理厂,从而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总而言之,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城市污水处理表现出了资金不足、能力较低等问题,是未来提升改善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探讨[j].农家参谋,(17):218.
[2]王明明,王静.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7):79+82.
[3]罗奕.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化建议[j].居舍,2018(18):177.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三
我们所了解的大美术,尹定邦先生有一个定义:由美术把图案、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和现代设计收编组成美术大家庭。现今社会,美术所涵盖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与原来建筑、绘画创作、工艺和雕塑这四大类了,还包含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说画笔。书桌、电脑美术还有书法等等,这其中都包含了美术的成分。从更大的方面来讲,大美术也包含设计的公共艺术和纯艺术。在这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创作者或者说是教育的需要,艺术创造和保存的媒介也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光学材料,数字和网络储存,这些媒介的发展带给美术的就是美术和艺术个门类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转化甚至是重新组合。对现在国家美术人才的要求一般就是体现在大美术观念的提出和落实。要求这些美术人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现在现在的网络技术。都要具备过硬的学识涵养,还要拓宽自己的艺术兴趣范围。大美术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利于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积极响应的一种体现。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里面,美术教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综合性大学,里面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宽,像美术专业学校和师范类的学校;而另一种就是工科院校模式。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工科院校模式的生源都是针对广大考生筛选而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在接受高等艺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美术的教育了,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一种观念式的应试教育里面,在专业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更别说艺术理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美术艺术要从基础的教育做起,在面对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启蒙学生面前,基础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与置换。
对于刚刚踏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对他们之前所认识的艺术结构要进行重构,也就是让他们对大美术的环境和艺术设计进行新的理解和学习,快速的置换他们之前的大美术概念。并向他们灌输学习目的。要完成这一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首先是做这一群刚入校的学生来一趟专题讲座,深化他们对大美术的理解;其次呢,是让学生做一些学术报告,这样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可以来一场座谈时的谈论,相互交流心得和学习经验。在老师的配置方面,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包豪斯学院的做法,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理论结合教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美术学习中,启发学生这一环节是特别重要的,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格罗佩斯创办包豪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抛开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学生学习素描和色彩练习,就他本身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这一身份,是应该走创新的道路。
三、回顾历史和构造未来。
在包豪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求学习基础课程,这是作为专业前的必修课,在美术当中是非常严谨的,在这个学校,教学规格非常高,就连代课的老师,都是大师级别的大艺术家,这是这个学校难能可贵的一面,这种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学校值得学习。过多的'注重层次的丰富、造型的准确、技巧训练和制作精细是今天基础教学的通病,其实这些不会真正起到基础教学的作用,创作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这是目前美术教育最缺乏的。由于初学学生的创作思维狭窄,对于创作没有很好的灵感和欲望,更别提让他们有创作的积极性了。一般基础课程具有主要有三个课题,第一是解放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天赋;第二是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是作为以后成为艺术家的学生,要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他,让他自己体验和观察。由此看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美术的基础教育的革新。这个问题已经很迫切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代替不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用与现今社会同步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手段来赋予教育的新内容。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对于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首要的人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设计出新的教学理念。广州的美术学院近期推出了一套教材是关于构成的,这本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三大知识体系,另外把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其中。比如形态构成光色构成动画构成等这些是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这些能够向学生传授创新的技能和新的思维方法。要知道,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那么相应的美术设计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随之进行改进,并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结语。
所谓艺术设计究其原因就是科学和艺术的合成手段,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创新,带来新的发现。这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因此,如果说一个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典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那就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或是设计师。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怎么可能懂得创造。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就有很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所以世界上才有了一个卓越的设计师。当然,历史学家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都不是历史学家,也不可能让学生把过去的历史都背下来,但是,要以历史的角度来指导他们学习,知道真善美、知道老子和庄子、还知道孔老夫子。这些伟大的人物可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生可以以这些思想作为创造的价值导向。进行观念更新,思维的创新,构造时代需要的基础教育。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四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在加快,这就带动了城市工业的同时也让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中,使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水量在逐渐的增多,使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成为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污水量的增加不仅使城市的化境受到很大的威胁,也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加剧。因此,工程环境中城市污水处理也就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分析了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及分类,并对污水的处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污水处理。
1导言。
不管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的生产,都会在用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污染物、病原污染物及植物营养物等成分,该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一旦排放到湖泊、河流或是土壤中,就会出现蓝藻污染或是水源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还有的污水会给环境带来污染问题是难以修复的。例如,对滇池的污染问题,工作人员在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后任然不能使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缓解。所以,在环境工程中,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工作是十分的必要的,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城市污水的处理确实环境工程中的难点、重点。以下就是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分析。
2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来源及分类。
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来源主要是以工业生产的废水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污水为主工业生产的废水使在生产活动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水质的差异较大,不仅有较高的浓度,还含有大量的毒性,在处理的过程中是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或是工艺进行解决的,往往不能达到排放的要求。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使生活污水,该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少,同时还含有悬浮物及病原微生物,但是生活污水的水质较为稳定,污水的浓度较低。除此之外,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还有一部分是有降水或是冰雪融化形成的降雨径流构成的,一些城市对城市污水及降水径流运用同一条排水管道,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工作。一旦出现降水量较大并且排水管道的运输能力较弱的问题,就会使大量的雨水从管道中溢出,给城市的水体造成污染。
3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如今,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科学性、系统化的规划。我国如今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范规划》对历史用水数据进行采集、回归、反推的方法进行污水量的计算,然而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可靠性不是很强,对污水处理的设计规划不是很合理,没有对污水的处理需求进行匹配;第二,对现有的城市污水排水的`系统功能单一,处理能力有限。我国的城市中,现有的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中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手段,使排水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使污水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受到了限制,使城市污水的处理作用受到削弱。第三,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处理工作投入小。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为了让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政府就应该增加该工程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很多的城市在污水处理工程中资金的投入较少,使得一些科学、先进的污水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不能得到使用。
3.2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缺少技术的支持及专业性的人才。
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处理要有技术的支持。所以,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进行有效地处理。但现如今,我国许多的城市中,许多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工作人员还是延续传统的技术及落后的管理观念,没有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使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使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较差。
3.2.2配套的处理设备不完善。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已经运用了城市污水收集管这一设备,专门去收集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并且将其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而,污水治理人员只是注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小,没有重视到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及对污水处理的质量是否达标,这就使工作人员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忽略了节流支管及收集支管的作用,最终使城市污水处理出现不达标的现象。除此之外,城市中一些旧的城区或是城中村设置的污水管道,用于收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降水,在较长时间的使用中,污水管道会出现结构的问题,一旦污水管道发生堵塞,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污水排放的工作,给旧城区或是城中村的污水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治理难度。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五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在加快,这就带动了城市工业的同时也让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中,使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水量在逐渐的增多,使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成为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污水量的增加不仅使城市的化境受到很大的威胁,也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加剧。因此,工程环境中城市污水处理也就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分析了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及分类,并对污水的处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污水处理。
1导言。
不管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的生产,都会在用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污染物、病原污染物及植物营养物等成分,该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一旦排放到湖泊、河流或是土壤中,就会出现蓝藻污染或是水源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还有的污水会给环境带来污染问题是难以修复的。例如,对滇池的污染问题,工作人员在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后任然不能使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缓解。所以,在环境工程中,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工作是十分的必要的,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城市污水的处理确实环境工程中的难点、重点。以下就是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分析。
2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来源及分类。
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来源主要是以工业生产的废水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污水为主工业生产的废水使在生产活动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水质的差异较大,不仅有较高的浓度,还含有大量的毒性,在处理的过程中是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或是工艺进行解决的,往往不能达到排放的要求。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使生活污水,该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少,同时还含有悬浮物及病原微生物,但是生活污水的水质较为稳定,污水的浓度较低。除此之外,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还有一部分是有降水或是冰雪融化形成的降雨径流构成的,一些城市对城市污水及降水径流运用同一条排水管道,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工作。一旦出现降水量较大并且排水管道的运输能力较弱的问题,就会使大量的雨水从管道中溢出,给城市的水体造成污染。
3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如今,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科学性、系统化的规划。我国如今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范规划》对历史用水数据进行采集、回归、反推的方法进行污水量的计算,然而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可靠性不是很强,对污水处理的设计规划不是很合理,没有对污水的处理需求进行匹配;第二,对现有的城市污水排水的`系统功能单一,处理能力有限。我国的城市中,现有的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中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手段,使排水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使污水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受到了限制,使城市污水的处理作用受到削弱。第三,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处理工作投入小。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为了让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政府就应该增加该工程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很多的城市在污水处理工程中资金的投入较少,使得一些科学、先进的污水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不能得到使用。
3.2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缺少技术的支持及专业性的人才。
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处理要有技术的支持。所以,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进行有效地处理。但现如今,我国许多的城市中,许多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工作人员还是延续传统的技术及落后的管理观念,没有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使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使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较差。
3.2.2配套的处理设备不完善。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已经运用了城市污水收集管这一设备,专门去收集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并且将其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而,污水治理人员只是注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小,没有重视到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及对污水处理的质量是否达标,这就使工作人员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忽略了节流支管及收集支管的作用,最终使城市污水处理出现不达标的现象。除此之外,城市中一些旧的城区或是城中村设置的污水管道,用于收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降水,在较长时间的使用中,污水管道会出现结构的问题,一旦污水管道发生堵塞,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污水排放的工作,给旧城区或是城中村的污水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治理难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篇十六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随着国家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对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农田水利设施也将更好地发挥出防汛抗旱的功能。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
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水资源都是保证其发展的根本要素。但是在我国,水资源在农业应用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1人均占有量不足。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水资源储蓄总量十分可观,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也很靠前。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的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导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处于世界的末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1.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我国地大物博,受到不同气候的影响较大,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春夏季节的降水量十分庞大,甚至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出现。一旦到了秋冬季节,全国的降水量普遍减少,河水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给农业生产灌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3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现状就是严重的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呈现东南水资源多、西北水资源少的现状。某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缺乏,在西北地区,大量的土地因为缺水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被荒废,与我国人口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2.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汛抗旱的关系。
2.1减少和避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出现。
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严重不均,自然灾害的出现很频繁。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如北方在夏季会在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时,抗旱的难度巨大,任务也十分艰巨,此时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果过于脆弱而无法承担抗旱的责任,会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在洪涝出现的时节,完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合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的进行排涝、储水的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2.2强化防洪排涝工程管理水平。
防洪排涝工程在农田水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灌溉设施不同的是,防洪排涝工程带来的更多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这样公益性的水利设施,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重大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促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所以,防洪排涝是农田水利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就是强化农田防洪排涝工程的管理水平。
3.我国农田水利的管理现状。
3.1缺乏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各地政府也逐渐开始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市级政府往往更为重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政府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而地方政府的情况更甚,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工作蜻蜓点水,湖光掠影。农田水利的防汛抗旱的作用难以发挥。
3.2农田水利管理中的基础设施老化。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防洪、排涝和抗旱。所以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政府逐渐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而实际上我国的大部分灌溉、排涝、储水设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之后,开始老化、变形,逐渐不适应现代的社会生产。以灌溉为例,从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约18.26亿亩的耕地中,只有约8亿亩具备有灌溉的条件。但是在这8亿亩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中,大多数的灌溉设施十分落后,存在严重的老化和年久失修的问题,灌溉水平和效率都十分低下,对农村农田水利的发展十分不利。
3.3农田水利的管理环节薄弱。
在农田水利的管理环节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表现的就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一般来说,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应该归由基层乡镇中的水利管理服务站进行管理,但是在农村乡镇体制发生改革之后,水利管理服务站这一职能被严重弱化。再者没有及时成立相应的农民用水协会等机构,使农田的水利设施无人管理,其运行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并且,由于灌溉时需要使用相应的水泵等机具,耗电量大、水费较贵,多数的农民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使用相应的设施。
4.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办法。
4.1推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现代农田的水利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以最小的水资源使用量获取最大的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这表明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溉水量以及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其灌溉措施主要分为为:渠道防渗、低压喷灌、管灌以及灌溉管理制度。
另外,加大农田灌溉的节水力度,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不仅是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所以,节水灌溉技术必须作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现代的科学力量为根本,不断将灌溉技术推向节水、节能、优化调配、监测与管理一体化的道路。尤其是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已是当务之急。同时使用配套的设施设备,完善节水灌溉的结构流程,保证农田水利管理的科学与高效。
4.2提高灌排的标准。
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农业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代社会对于农田的灌溉、排涝、储水一体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对灌、排等技术的改良力度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务必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农业产业的需要,切实的提高农田的供水保障率和排涝能力。
4.3保护农村的水资源。
农田的水资源减少和污染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滥砍滥伐严重影响到生态的平衡,而水环境发生恶化将会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农田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农村的水资源。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严格监管农田中药物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
4.4解决政策和资金的问题。
制定扶持政策,提高服务的水平。加大对农田水利管理的物资投入,财政上可以将农业的周转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和维护。对于农民因为电费、水费高而不愿意使用设施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农田用水、用电的倾斜政策。
5.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农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而进行农田水利管理正是达成该目标的重要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无论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农田的防汛抗旱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政策的扶持,农田水利设施将摆脱老化和资金缺乏的问题,在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抗旱水浇农业[j].才智,,(21)。
[2]周长春。浅谈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汛抗旱[j].建材发展导向(下),,(2)。
[3]塔桂花。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j].吉林农业,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