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绿色发展分析报告篇一
希望通过环保周内各种活动的举行,能加强浏阳一中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对各类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意识,提高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关注健康的热情。通过同学们的自主管理,可以鼓励并引导我校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环保的真谛,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美丽的一中校园。努力将本部所举行的绿色环保周活动打造成一中的品牌活动。
二、活动主题:
绿色环保周。
活动参与对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__年3月10日至20__年3月16日
三、活动设计与流程:
a、“阳光”摄影大赛活动
a、主题:摄影展
b、主办单位:浏阳一中绿协、沐光摄影社
c、活动内容:
1、报名方式:到文娱委员处报名,每班2—4个名额,电子档不作要求;
2、活动时间:于20__年下学期前上交作品,延期者不做参赛处理。其中的优秀作品将于20__年3月10日至16日展出。
d、活动意义:通过这次摄影比赛,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魅力,还能扩展同学们的艺术视野,弘扬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以旧笔芯换文具”活动
a、活动背景与目的: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节约资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部通过此活动来进行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发挥校园宣传力,号召学生保护环境。
b、制作部门:绿色志愿者协会。
c、活动时间和地点:20__年3月13日至15日,在北校食堂前。
d、活动构想:同学们拿用完的旧笔芯进行对换,根据笔芯的多少来进行相应文具对换,同学们可在相应的文具中自行选择,进行相应的对换。本次活动收集到的废旧的笔芯作为以后绿协制作环保树及其他环保创意作品的材料。
c、you我知识竞赛
a、活动主题:走进生活,了解生活的美;发现生活,领悟生活的妙;体验生活,小小生活都有大大的奇妙之处。
b、活动目的:
1、让一中学生在紧张的学生氛围中学会怎样生活,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日常出现的小问题,了解生活小技巧,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通过此次活动,提醒大家注重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c、活动形式:
1、生活小常识;
2、生活小常识问答题。
d、活动对象及时间:
1、对象:全体高一学生;
2、时间:20__年下学期。
d、环境专栏
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承担着一份美化校园的责任。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汲取知识的场所,是同学们心灵的港湾。追梦奋斗,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充满绿色气息的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绿色环保理念在我校的极好展示,唤起同学们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现特组织环保专栏活动,宣传环保知识,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e、沙画艺术
沙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沙子做画。沙画艺术是21世纪刚刚兴起的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突破传统艺术,创意神奇,画面唯美,配合着优美的背景音乐,天衣无缝的表演更是令人震惊。本部将于环保周内由校园电视台播放沙画艺术,从而扩展同学的艺术视野,激发同学们对环保艺术的热爱。本部将于20__年3月12日星期三读报课时间播出。
f、《美丽中国》纪录片
《美丽中国》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本部将于20__年3月15日星期六大扫除时间在科学馆二楼播放。
农业绿色发展分析报告篇二
;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一、主要做法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
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
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
“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阮小二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
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 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
中心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 公顷;农药使用量公斤/每公顷;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
作。对湖南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摸清了全镇畜禽养殖数量,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协助乡镇做好养殖业主及群众思想工作,重点抓好规模3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的异地搬迁。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1、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
全面禁用,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2、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3、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
次不咼,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5、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
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6、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
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必须米取措施予以改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农村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化与标准化互促互动机制,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围绕城郊农业发展,培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动绿色消费,形成消费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机
制;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
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申报工作,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第二,注重污染治理,推动畜禽养殖清洁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困难多、压力大,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区畜牧业发展情况,我们要以实施沼气工程为抓手,以生态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畜禽排泄物整治,积极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等
生态农业模式,推动畜牧业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清洁化生产,提高粪尿利用率、处理率、使用率。
第三,注重综合整治,推动农业环境生态化。通过再宣传、再发动,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推动农业产业循环式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膜回收率和降低秸杆焚烧率,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生态建设成为全区人民共同参与的自觉行为;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地力普查和地力增肥,调整和优化用肥结构,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努力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大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禁力度,加强植保新技术和替代农药的开发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综合防治工程;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
相关热词搜索:;农业绿色发展分析报告篇三
;为把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这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和重大提升的必由之路,是发挥优势、培植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市场更广阔、效益更显著和优势更明显,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与体会。
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长期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在广袤的红土高原上探索形成了依托坝区和平缓山地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饲草饲料和草甸及灌木林、稀疏林发展畜牧业,依托林地、陡坡地发展林产业,依托丰富水源和适宜气候发展水产养殖等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一个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奇迹,在优势资源的发挥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云南独特的气候、物种、区域等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独特。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缘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山地高原面积占全境的94%,土壤类型丰富,有18个土类、288个土种,适农土地类型多、面积广,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有集水面积覆盖全省的6大水系和40多个天然湖泊,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二是气候优势突出。云南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和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全省年均温差10—14℃,无霜期较长,尤其是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北回归线横贯全省,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冬暖夏凉,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四季飘香,利用自然气候实施多季生产潜力很大,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三是物种优势明显。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和独特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美誉,以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全国60%的高等植物和59%的脊椎动物种类,淡水鱼类资源占全国的42.2%,具有优良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物种基因,产业拓展延伸的基础较好、潜力极大。
四是生态优势公认。云南是我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达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塔”、“碳库”、“绿色银行”等功能十分明显,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48万亿元/年,居全国首位。省内大部分区域植被良好、污染较少、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区域性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无公害、有机、优质、生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云系”、“滇牌”等农产品日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绿色、环保、营养、安全已经成为云南农产品的形象标签。
五是开放优势巨大。云南地处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1公里,拥有国家口岸20个,是我国连接内地、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的结合部,具有走向东南亚、南亚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和比较优势,且与资源丰富的周边国家农业发展互补性较强,为云南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综合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初步形成,云南联通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地区国家的重要区位优势正逐步转变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开放优势。
六是发展优势强劲。当前,云南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优势经济作物和特色经济林面积已突破1.1亿亩,烟草、花卉、橡胶、茶叶、蔬菜等主要优势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云系”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这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厚积薄发的发展优势,必将为云南在国际国内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借机“洗牌”、主动“发牌”、后来居上、跨越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发展的成效和经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出台重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原料基地保障、致力规模化经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大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使“高原种植”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高原制造”实力和规模迈上新的台阶,“高原出品”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高原品牌”打造提升取得新的进展,走出了一条发展云南特色农业的成功之路,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由2002年的738亿元和47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01亿元和1408亿元,增幅分别达212%、200%;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面积分别由2002年的2479万亩、2430万亩增加到4170万亩、6610万亩,增幅分别达到68.3%、172%。这段时期成为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速度最快、农民收入增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落后薄弱到加快建设、大为改善的重大转变,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省水利投资由2002年的27.67亿元预计增加到2012年的250亿元左右、预计增长8倍多。2003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328座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23亿立方米,水库总数达到5590座;建成“五小水利”230多万件、增加蓄水能力1.5億立方米;若将目前全省在建项目和今年开工新建的180件左右重点项目计算在内,工程竣工后还可新增库容27亿立方米,使我省的水利工程总库容由2002年前的94.1亿立方米增加到144亿立方米,10余年时间新增库容5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2年前总库容的53%,届时人均供水能力将由316立方米提高到400立方米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地973万亩,全省高稳产农田总量达3973万亩、农民人均达1亩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农业绿色发展分析报告篇四
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我在确立科技示范户对象中做到首先向农户广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目的和作用,其次是在各村委会推荐的农户中深入调查了解。遴选出了10户有必须文化程度,有必须种植规模,科技种田知识理解本事强,在本村有必须影响力,并能带动周围农户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项目开始实施后,按照技术员负责、任务落实到人的要求,我就主动入户,与示范户见面和沟通,摸清摸透示范户的基本情景,如家庭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种植面积、结构、生产中存在的什么问题等,在培训中和生产中做到目的明确,因人而异。向示范户宣传项目基本知识,根据农情季节不定时进行农业生产指导。
为使项目实施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我深入示范户所在村调查了解甘蔗种植情景。经过走访甘蔗科技示范户,了解了当地的甘蔗种植管理水平和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甘蔗示范户的需要和项目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同时,根据不一样甘蔗科技示范户的情景,分别编制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经过分户指导方案,可了解今年要为该户提高的技术服务资料和其他农业生产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分户方案,使指导员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指导服务,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经过农业政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以及近年甘蔗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资料的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和提高。同时自己入户指导的信心以及入户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增强。
针对今年的情景,向示范户开展甘蔗高产栽技术培训、甘蔗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培训,根据甘蔗不一样生育期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适时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入户与示范户应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每个月到各个科技示范户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工作,及时帮忙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进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和发送短消息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示范户供给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资料发放工作,根据不一样生育期,编印栽培技术资料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使示范户能够按照技术资料的要求,进行科学防治和田间管理。为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培训指导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据调查统计10户示范户共辐射带动100户农户,10户示范户平均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提高20%。
总之,一年来,经过对示范户进行技术上指导,我帮忙示范户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实际问题,也辐射和带动了必须数量的农户。可是部分农户思想观念保守,进取性不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日,我也深深感到自己技术上的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努力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示范户服务,为三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