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讲课教案篇一
10月17-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市举行的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研讨会,倾听了三位名师的观摩课和讲座。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次学习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
张爱平老师的课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课题是《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我印象里的这节课是按照定义-图像-性质的流程来的,而张老师没有。他从一次函数入手,回忆一次函数图像和函数性质的关系,之后通过两道例题给出了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自己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对其性质的探究没有直接画图像,而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类比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其图像性质的关系猜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了很精彩的答案。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因为正比例函数y与x的比值是定值,而反比例函数x与y的乘积是定值;因为反比例函数中x≠0,y≠0,所以图像与x轴,y轴没有交点;图像不过原点等等。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师生一起列表、描点、连线,利用几何画板通过不断加密点的方式完成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
整节课下来,水到渠成,行云流水,完成了“有数想形”和“借形推数”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本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基本可以独立学习函数,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数学课上“活”,上简单 这三位老师在上课导入时都是运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简单自然,老师幽默简洁的讲解,使得课堂上笑声不断;适时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信心满满;简明扼要的规律总结,使得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虽然是南京的老师,青岛的学生,但丝毫看不出师生间的陌生。何老师在讲“龟兔赛跑”时,一句“跑了50米的乌龟在a点遇到了正在挖萝卜的兔子”让学生开心的同时牢牢记住了a点的意义;张老师的“课后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引发了学生更深的数学思考。老师们精辟,幽默的语言是多年的沉淀,更是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体现。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探索的知识花园,上好数学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这门科值得我终身学习。
三、恰到好处的课件运用
老师们的课件简洁明了,使用时又恰到好处,将抽象变具体,将具体的步骤细化,将整个过程完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全面。反过来想想自己的课件确实有不少问题,还有张老师几何画板的漂亮运用,真让我自愧不如。以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四、做好老师,上好课,必须有热情,有激情
老师们上课不仅认真,而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的热情,这种热情很快很直接的感染了学生,所以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虽然通知我们开会时八点,但各位老师在7点半就已经就位了,老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更值得我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很珍惜这次机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自己回味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初中数学讲课教案篇二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静物-改画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进门时每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颜色,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组。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带的一个静物,本组同学根据组内物品,自行摆出一组静物,学生摆好后,教师点出今天课题。
(二)直观感知
1.梵高《向日葵》原作欣赏。
出示梵高经典作品《向日葵》,并提问学生“画面里都画了什么?”“都用了哪些色彩?” 2.改画法作品展示。
教师给小组分发图片,分别是改变梵高《向日葵》原作色调、色相、纯度、色彩对比等某些方面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拿到的这幅作品与梵高的原作有哪些方面不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揭晓答案,总结画法。
3.水粉静物写生展示讲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师摆的静物的图片,并拿出教师水粉静物写生的范画,在小组间传阅,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实物有什么差别,并由范画引入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
学生可根据各自水平和兴趣,在改画和水粉写生之间,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练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主题:我是小画家 2.方式
自评: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优点以及有待进步的地方 互评:相互评价彼此作品,互评用色、构图、造型上的优点。
师评: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加以肯定的基础上,从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给予点评,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
3.把学生的作品拍照收入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五)小结拓展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静物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美术《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掌,请学生猜字。师:老师的手心里写着一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字? 师:你们真聪明。对了这个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门”字,在古代单扇门为户,两扇相并才是门。顺势引出课题《门》。
(二)欣赏门,直观感知
1.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门,请找出门的各部分结构? ——门头、门楣、门槛、门枕石、门框、门扇 2.深入学习门的装饰。
(1)对比分析,认识门的装饰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色彩:北方采用红黄色调。南方采用黑白灰文雅色调。装饰方法:雕刻、彩绘和镶嵌。
提问:刚刚看到的门上都有哪些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有几何图形或线条、人物、动物、花鸟等。人们通常会用蝙蝠象征幸福;用牡丹、玉兰花代表富贵;用寿字或者桃子来寓意长寿;用葫芦、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孙;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
b.装饰的形式: 提问:门上的纹样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门饰的形式主要是对称、图案的重复排列。(3)学习镶嵌门饰的装饰特点 a.门钉:出示北京**城门图。
b.门钹:出示各种门的图片。我们家的门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门上也有,叫门钹。c.门簪:在门框的上面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构件。造型像古代女人头上的发簪,有两枚也有四枚或者更多。
d.门枕石:课件展示门枕石图片,你们猜猜这门枕石有什么作用?(加固作用)为了让开门关门时大门不会摇晃,门枕石可以强固门框的作用。因为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而且还是区别家族地位的标志。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谈一谈感受与想法:欣赏了这么多的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将哪些元素画进你的作品中?门的形状和纹样你会什么想法呢? 2.布置作业:用各种各样的线为横店影视城的围墙设计一扇具有传统风格的门。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播放音乐,课件图片循环播放。3.作业展评。
(1)展示方式: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围墙上。
(2)评价角度:在我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在你的眼中,这么多的门哪一幅作品设计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如何保护传承传统门饰建筑。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并请学生在课下了解西方门饰特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台阶、房屋、屋顶。
示范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讨论法——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
情境法——再现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较法——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指导法——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在一种新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增加对一些事实、规则或情感、情绪的认识,并以此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作品《天堂小鸟》及吴昌硕作品《寿桃》,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水墨画的特点:水、墨、色交融变化,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具体分析
1.展示吴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随意涂抹,感受水墨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可以产生墨色的变化,墨色与颜色相融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画中用到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分别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浓破淡、淡破浓,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表现技法,学生实践练习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1.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你怎样运用教学评价?【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首先是针对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我都会做出一定的正面回应和以鼓励为主的总述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理睬的尴尬局面,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我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我主要采用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其次是在美术课堂上特有的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该环节当中我采用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执行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具体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最后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经过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身心的愉悦。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教师总结: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着力刻画人物姿态与人物形象。
教师继续提问,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细节是作品中的“灵魂”,没有了他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于平淡。
(三)具体分析,细节表现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线条表现细节的能力很强,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还可以表现色调、质感和明暗关系。线条的方向和粗细还能产生运动感。
(四)教师示范,实践展评 1.教师示范各种线条的表现方法
答辩题目解析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④教具的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讲课教案篇三
《有约》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这首诗歌
需了解作者简介、“永嘉四灵”、大致诗意、作者情感、写作手法
2.学诗中,教授学生如何从诗的内容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板块
季节:黄梅时节 处处蛙 时间:过夜半 天气:家家雨
其中重点讲述一下:黄梅天气 灯花
3.从诗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黄梅时节、家家雨:以天气来衬托烦闷之感(以景衬情) 处处蛙:闹静对比,更给人一种幽寂、凄清之感,反而使诗人思绪更加扰乱(对比)
落灯花:乃时间之久,侧面衬出诗人久等客人不至的不安与惆怅心情。(侧面烘托)
4.总结
情感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情景交融 三. 教学内容
(一)
同学:(七嘴八舌):无奈、烦闷„„
老师:南宋诗人赵师秀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什么心情吧!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诗歌《有约》。
老师:赵师秀是谁呢?给大家一点时间来看看简介,然后我请同学背着书来讲一讲。(写题板关键字:黄梅时节 家家雨、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
老师:好了,聪明的各位一定都记住了吧,下面我来抽同学回答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抽了一位学生
老师:你知道“永嘉四灵“其他三位是谁吗? 学生(估计回答不上)
老师:赵师秀和徐玑、徐照、翁卷合称“永嘉四灵“。他们的诗风都颇有“灵秀”之气,开创了南宋“江湖派”的风格。
(二)
学生:夏季
老师:那还可以从什么字眼看得出呢? 学生:处处蛙
学生:烦闷„„
学生:烦躁
老师:青草池塘,给人一种夏日幽静的感觉,然而热闹的蛙鸣与之形成对比,在给人一种凄清、幽寂感觉之余,反而将这种不安、烦躁心情加深。
抽一个同学 学生:闲敲棋子
学生:回答
老师:所以说读诗一定要结合语境,上下文。这种姿态看似很闲逸,但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烦躁。一边敲打着棋子,一边在猜测朋友怎么还不到。真是越想越急切。再加上这不停的雨,潮湿的环境和吵闹的蛙鸣,真是烦上加烦啊!
老师:什么叫“落灯花“呢。古代的人都用的是油灯来照明。油灯的灯芯久燃成灰,结成了花形,因而称”灯花“。那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等待客人很就很久了。
(三)
老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整首诗作者通过写撩人思绪的环境和“闲敲棋子”这一个细节的渲染,描绘了诗人雨夜等待客人来访的情景,并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因客人久不至的烦躁、急切之情。
老师:通过这首诗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读诗的方法。如何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呢,我们要学会从关键词入手,并学会结合一种情景和联系上下文,然后更好的体会出诗人的感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