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美的方式,我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写总结时应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将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组织,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总结是沉淀思考的结果,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记录和观察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我们在总结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成果和创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一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二
现在也还有很多同学在复习高。
知识点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
总结。
导致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效率不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
句子。
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文言虚词。
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三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四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抚州人,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神宗时曾两度为相,推行新政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收效不大。
注释:
泊:停船。
瓜洲:也叫瓜州,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
一水间:这里的水指长江。间,间隔。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数重:几层,是说钟山和瓜州之间只隔了几层山。
绿:吹绿了。
还:回家。
赏析:
本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赴任途中。是中表达了他愉快的心情,也有对居住地钟山的留恋。首句“京口瓜州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看到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州”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一个“绿”字便写出春风给整个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结尾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揭示出诗人强烈思念家园的心情。
这首诗后两句借景抒情,“春风有绿江南岸”代表了新法实施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诗人想赶快回朝执政的热切愿望以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
翻译:
京口和瓜州只隔着一条长江,
我所居住的钟山与这里也只隔着几重山了。
和暖春风啊,又一次吹绿江南的田野,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来呀?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五
-->
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5、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拟人1、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哲理句。
1、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三单元】。
一、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二、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
1、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
学生自由细读课文后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对.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5、对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质疑或对自己很欣赏的句子表明看法。
学生默读课文,自由发表见解,提出质疑的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老师适时引导和提示;欣赏语句的由学生先评,老师补评。
三、学牛吃草:善于反刍——拓展文本。
1、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根据以下提示,请你思考与之有关的例子来证明,古今中外的皆可。
a、成功需要天资b、成功需要机遇c、成功需要勤奋d、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
学生互相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并强调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可略作补充,如:
a、杨丽萍的舞蹈倾倒无数国内外人士,有人说她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就与此奖擦肩而过。
c、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他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类似书中的成语故事有: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等。
d、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2、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以下名言:对于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阅读体验等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爱默生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师进行小结: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创新,需要自信;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探索;也有同学认为成功是一种感受:难题攻克了是成功,考试进步了是成功,得到别人的赞扬是成功,得到他人的感谢也是成功……,相信每位同学对成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你渴望成功吗?你最近的预期是什么?你准备以怎样的行动来获得成功?
四、课堂总结——升华观点。
我们时常会羡慕他人取得成功,慨叹命运对自己不公,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不懈就能成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六
注:主语即句子陈述的对象,谓语即句子陈述的内容。要划分好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界线,必须以确切理解句子的意思为前提。
1、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
2、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挖蚯蚓。
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
4、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淡蓝色的雾从甲板上轻轻掠过。
7、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学生。
8、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9、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10、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注:宾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当谓语的中心语是动词时,在动词后面被支配的那部分谓语叫宾语。
1、纺线也需要技术。
2、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3、他额头、眼角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溢满了笑。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5、贵州高原最近发现奇特的天然湖。
注:定语在句子里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标志词为“的”。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
3、建筑师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
4、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
5、狮子林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的园林。
注:壮语是修饰限制用动词或形容词等充当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的。标志词为“地”。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1、1980年,美国发射了一颗观测太阳的卫星。
2、在如此众多的人造卫星中,“病号”不少。
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
4、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6、庄稼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
注:补语是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
1、路面平坦极了。
2、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有抓破了。
3、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
4、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5、他坐起来。
1、我们感受到快活和骄傲。
2、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
3、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4、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5、口子撕得不小。
6、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
7、在当年竖立绞架的地方,保尔默默地站了许久。
8、田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
9、她把一大盒冒着热气的红薯、芋头放到我面前。
10、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1、只有奋起直追,才能够迅速赶上去。
2、既然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就应当对他提出忠告。
3、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恒星的表面也会融解。
4、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石拱桥。
5、与其托别人转达你的意见,不如你直接去找他谈。
6、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7、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面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8、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9、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10、游园的人,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
1、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2、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与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3、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有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七
词语:
好词: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露】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水)清而透明。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非常齐全。
重点句子:
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4、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八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1.《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周敦颐的《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九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
应该熟练背诵课文有:42页《秋叶飘飘》,57页《咏鹅》,59页《画》,61页《四季》,64页《小小竹排画中游》,66页《哪座房子最漂亮》,72页《画鸡》,74页《静夜思》,76页《小小的船》,78页《阳光》,81页《影子》,83页《比尾巴》,87页《东西南北》,100页《悯农》,102页《我多想去看看》,111页《自己去吧》,123页《雪地里的小画家》。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跳远 跳绳 踢毽子
扔沙包 捉迷藏 丢手绢 滑滑梯 放风筝 荡秋千
十(十一)(八十)(三十) 禾(禾苗)(禾场)
八(八个)(八天)(八月) 入(出入)(入口)(入门)
大(大山)(大人)(大米) 天(天上)(白天)(今天)
木(木鱼)(木耳)( 木头) 上(上车)(上下)(上天)
下(下雨)(天下)(下山) 土(水土)(土di)(沙 土)
个(一个)(三个)(个人) 人(人口)(大人)(人们)
火(大火)(火车)(火苗) 文(中文)(文人)(日文)
儿(儿子)(鱼儿)(月儿) 无(无力)(无方)(无几)
口(人口)(入口)(口水) 日(日出)(日子)(今日)
中(中心)(水中)(中间) 了(来了)(大了)(白了)
子(儿子)(瓜子)(小子) 门(大门)(正门)(门口)
月(日月)(月牙)(一月) 不(不用)(不正)(不平)
开(开门)(开口)(开车) 目(耳目)(书目)(目下)
耳(耳目)(木耳)(右耳) 头(上头)(头巾)(开头)
见(目见)(见天)(见长) 白(白天)(白云)(白果)
田(水田)(种田)(田鸡) 电(手电)(电力)(来电)
也(也门)(也许)(也是) 长(长江)(长城)(细长)
飞(飞机)(飞出)(飞回) 马(牛马)(小马)(马车)
鸟(小鸟)(鸟儿)(飞鸟) 云(白云)(乌云)(云朵)
公(公开)(公平)(公正) 车(小车)(车头)(马车)
牛(牛头)(牛羊)(牛毛) 羊(羊毛)(山羊)(小羊)
小(小鸟)(小牛)(小马) 少(多少)(少用)(少儿)
牙(大牙)(门牙)(月牙) 尺(尺子)(米尺)(三尺)
毛(毛巾)(毛衣)(白毛) 心(用心)(小心)(中心)
风(风车)(东风)(西风) 力(用力)(风力)(电力)
手(双手)(手心)(左手) 水(水力)(水田)(水头)
广(广大)(广东)(广西) 升(上升)(回升)(升学)
足(手足)(足下)(足球) 走(飞走)(走开)(走出)
方(上方)(土方)(方子) 半(半天)(半个)(半月)
巴(下巴)(中巴)(巴西) 业(工业)(渔业)(作业)
本(书本)(本子)(本分) 平(平日)(水平)(公平)
书(文书)(书本)(小人书) 自(自己)己(自己)(知己)
东(广东)(东风)(东方) 西(东西)(西风)(巴西)
回(来回)(回来)(回电) 片(鱼片)(几片)(片头)
皮(皮衣)(牛皮)(书皮) 生(回生)(生日)(今生)
里(里头)(水里)(土里) 果(水果)(果子)(果皮)
用(用心)(用力)(不用) 鱼(鱼头)(小鱼)(鱼苗)
今(今年)(今日)(今生) 正(公正)(正好)(正在)
雨(风雨)(雨衣)(下雨) 两(两天)(两年)(两人)
瓜(西瓜)(瓜子)(瓜皮) 衣(上衣)(皮衣)(毛衣)
来(来回)(回来)(走来) 年(今年)(年月)(年头)
左(左手)(左耳)(左边) 右(右手)(右耳)(右边)
又(又一个)(又大又红) 卜(萝卜)
[看谁说得多]
生 生长 生日 花生 生活 种 种树 种菜 种地 种花
许 许多 不许 也许 许愿 外 外面 外衣 外语 外边
放 放心 放松 放假 放开 班 上班 班长 班级 下班
正 正在 正常 公正 正好 快 快乐 飞快 快速 痛快
[比喻句]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灯。 红红的柿子像灯笼。
白白的云朵像小羊。 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谁干什么]
乐乐洗水果。 牛牛拍皮球。 沙沙跳舞。
文文读书。 明明踢毽子。 月月跳绳。
[---从---]
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鱼从水里跳出来。
小鸟从窝里飞出来。 小马从山上走下来。
月儿从云朵里钻出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疑问句]
你去北京吗? 他去上学吗?
我的书包呢? 我的本子呢?
他就是你的朋友吧? 这就是你的书包吧?
[---越---越---]
雨越下越大。 天越来越黑。
飞机越飞越高。 风越来越大。
人越来越多。 鸟越来越少。
[---是---]
我是春天。 小明是一年级学生。
妈妈是一名医生。 他是少先队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爱---]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我们爱爸爸。 我们爱老师同学。
[---有---]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江上有一座大桥。
屋子里有一台电视。 教室里有一位老师。
山上有一头牛。 水里有一条鱼。
[---画---]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地下植物]
萝卜、土豆、花生、蒜、姜、洋姜、山药、山芋、红薯、荸荠、莲藕、菱角。
[冬眠的动物]
青蛙、蛇、龟、刺猬、松鼠、熊等。
[口语交际]
这样做不好
小明、小文、小亮在公园的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少先队员大姐姐看见了,连忙指着立在草坪的心语牌说:“小朋友,你们看:这儿写着‘爱护草坪’。因为小花小草也有生命,它们能使空气更加得清新;所以你们在草地上踢球是不对的。”小朋友们红着脸、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姐姐,我们错了。我们以后再也不在草地上踢球了。”
小乐放学回家,看到月月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一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哗地往外流。小乐立刻对阿姨说:“阿姨,盆里的水满了,您应该把水龙头先关上。”阿姨说:“我一会儿就洗好了。水龙头关来关去的很麻烦。”小乐又说:“阿姨,我们人类能使用的淡水资源很匮乏,您这样做,早晚有一天最后一滴水会成为我们的眼泪的。阿姨,你赶快关上水龙头吧!”阿姨不好意思地说:“小乐,谢谢你,让我我知道了淡水资源的匮乏。我以后一定节约用水。”“好。阿姨,我们还要做到水的循环使用呀!”
还有,在公共场合不允许抽烟、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等。见到不文明的行为要勇于劝说。
有趣的游戏
老师小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老鹰抓小鸡”。一个小朋友当“老鹰”,一个当“母鸡”,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们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跟在“母鸡”的后面排成一列。游戏开始了,“凶恶的老鹰”迅速扑来,“母鸡”张开翅膀左挡右挡,拦住“老鹰”,勇敢地保护着身后的“小宝贝”。“小鸡们”个个都害怕被老鹰抓住,跟在“母鸡”后面跑来跑去,边跑边发出尖叫声、笑声。排在最后的小朋友最紧张了,因为“老鹰”要抓的第一只“小鸡”就是他。这个游戏太有趣了,既紧张刺激又快乐!
拼图真有趣
拼图真有趣,我拼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小兔运南瓜
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着车子,小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
小兔用力把南瓜侧着立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真是又快又省劲儿。
一会儿,小兔就到了家门口。兔妈妈见了,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们的画
我画的是变形金刚,(因为)变形金刚可以变换多种形状,非常有趣,我很喜欢,(所以)就想把它画出来。时刻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有时间拿出来看看。
5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
形象、景物形象。
考点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
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考点2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
考点3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三、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
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
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
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
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
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
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
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
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
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
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
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
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
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
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
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
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
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
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
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
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
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
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
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
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
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
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
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
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
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
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
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
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
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
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
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
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
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李白《赠书侍。
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
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
直的人。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二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三
(一)。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二)。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三)。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四)。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五)。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六)。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四
因为高二的学生们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_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五
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歌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考试说明》:“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命题例析】。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从2008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来看,命题形式和命题角度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命题形式。
1.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如南通市古诗阅读《春雪》:诗歌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两首同题材诗词比较评价,这种题型往往要求比较阅读两首诗词,对其内容、情感、观点、手法等异同进行比较,如扬州市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作比较赏析,既体现了开放性,又体现了选择性。
二、命题角度。
1.概括内容主旨、感悟诗人情怀。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如:连云港市陆游的《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南通市《春雪》: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无锡市杜甫《绝句》: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2.把握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方面指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即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因为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如昆明市的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对本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就涉及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由于被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理解整首诗意、体味意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