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如何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问题导学教学篇一
1.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2.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上接第158页)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利用测试过关和游戏过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快乐掌握必要知识。
2.优困互动。
新课改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形成小组学生优困合作学习互动策略。利用学校开展学生合作小组的资源优势,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习惯、数学技能,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以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建立优困一帮一,并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建立学困生个体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大致分为智力型学困生、情绪型学困生、基础型学困生、混合型学困生,统计数据表明:其中智力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5.6%;情绪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66.6%;基础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6.7%;混合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1.1%。加强对学困生过程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增添措施,将每一次的验收成绩记录、分析,及时调整方向,以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作为重点。
3.家长激励。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召开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阐述目的和作用,与家长签订开展期间的教育协议,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支持。家长对子女在定期取得的进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激励,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家长们对课题的开展较为满意,对子女的表现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感触较大;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普遍较好,取得初步的成效。
问题导学教学篇二
何为探究式教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采用探究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一般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或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地、不依靠旁人地、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紧密结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思考解决问题,最终由教师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全面的、客观的探究结果,通过多次这样的锻炼,逐渐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各自定位。对于教师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引导者、问题提出者、探究路径导向者以及最终的问题总结者,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主导地位,改为引导,通过科学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独立分析潜力,保证通过课堂问题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定位是主导者,是探究分析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得出问题解答的结论,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探究流程,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遵照科学、可行、有规律的流程进行,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才能将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在此,通过对当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式的氛围,即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创设探究式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顺势提出一个具有足够的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启发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宇宙星体视频资料,并向学生提问诸如“银河系有多少颗星体”的类似问题,构建出探究式的课堂氛围,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提出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至此,探究式教学中的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即提出,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即可。
(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结束之后,邀请学生进行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在发言结束之后,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最终总结出一个完善的答案,并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阐述。这样的探究式问题分析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自主解决分析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协作分析及总结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式是最佳的、最合理的。
(三)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之后,即进入小组发言环节。同样以“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为例,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当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在每个小组总结之后,教师应当对小组代表总结的内容进行适当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思路新颖和观点鲜明的`地方进行适当表扬,使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在所有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当综合各个小组的套路结果,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到分析问题的合理方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地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相信通过正确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一定会得到显著提升。
问题导学教学篇三
1.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及难点的教授完全是由教师通过个人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完成,由于受到方式简单化的制约,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无法得到保证,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和视屏技术使抽象化的。深奥的知识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知识信息在学生头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想到形象的加工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突出了教学重点,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正确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免疫调节中如果仅仅从标题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那么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免疫调节的过程和重要性,这样既适应了知识的特点,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声、光、像各种媒介综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有限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极大的集中,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发的去发现学习中的机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识,自觉利用尽可能的一切资源来自主学习。另外,学生们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还能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材料、光碟中视听感观,为自己创设一个生物实验“境界”,以自我分析力和模仿力来达到一个接近真实的境界。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3.应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老是程式老化,结构单一,语言乏味,学生必定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创新,如采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些动画,做一些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随着教师这个导演完成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事实表明,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富有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现代教学,不能停留在“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中,而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义务教育中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幻灯机、录像片、计算机等进行生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知识。如我在教授食物中的营养时可以拿出馒头和米饭来讲解,这样学生会更好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协作精神。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课堂容量。对课堂的优化,使得学生们自主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同时使他们在学习中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合作机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更容易,也更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地交流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观念,而且是他们养成团结协作,互相协作的精神。
5.应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本内容,拓展课本知识。
一节内容只是知识教学的一个例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本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多媒体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生物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我们在讲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时,课本内容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必须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为学生下载更多的这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交互动态系统。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当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掌握课件的制作技能,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科学整合教学对象和内容,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问题导学教学篇四
(贵州省三都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改变了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快了教师的教学速度,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都是将重要的知识书写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解,板书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还使许多生动的生物结构图等无法展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不充分,难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漏洞。高中生物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这种抽象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虽然高中生物讲解的知识和学生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大多数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比如细胞结构、dna结构和基因突变等。即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到,可是这些知识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细胞的结构和生长过程、dna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基因突变的机理。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2.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高中生物教师要将重要知识书写在黑板上,还要将备课内容讲解给学生理解,高中生的学习课程比较多而且时间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即可。学生缺少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教师讲课的时间,使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拓展知识和提供思考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生物知识,将课堂效率提高上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知识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高中生物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同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几道针对性强的习题,让学生在听讲之后及时解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习题的兴趣,在做作业或考试时更加积极地解答。
4.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思考理解的,但是高中阶段的时间紧张和教学条件不足导致生物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这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展示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的同时,思考实验、分析实验并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习事半功倍。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理解。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自学时间,教师在教学课件中为学生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间自主解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2.实现生物的情景教学。
高中生物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需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经验进行生物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可以将生物学家做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观察杂交的细节,思考杂交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加强课堂的知识讨论。
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学生能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是极其关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讨论交流,将全班学生的见解集中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同学的引导下创新自己的思维,拓宽思维范围。课堂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更加浓厚,并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知识,提高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
4.弥补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高中生物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自己板书、自己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节约了课堂板书的时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时间,使教师在授课期间将更多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为教师节约了板书时间,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讲解给学生,还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时间巩固知识,不断地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将高中生物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周玉芝。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生物教学[j]。林区教学,(02)。
[2]孙习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12)。
[3]陈义顺。高中生物新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问题导学教学篇五
一、主问题设置缘起。
课堂教学步步紧逼式的追问,环环相扣式的连问,简单对答式的碎问,是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的主要方式。究其课堂效果,到底能否有助学生思维的拓展,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的有效活动,很值得商榷。新课标要求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要求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变课堂提问方式,以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效活动变得非常必要。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课文《品质》教材概述。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业作坊。行业竞争加剧,大工业垄断情况愈演愈烈。一边是传统手工业者淳朴善良却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另一边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商业公司用不符实际的商业广告招揽顾客,大量的商品质量低劣。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大胆冲破崇尚绅士的社会阶级偏见,创作小说《品质》:热情讴歌了社会地位卑微的手工业者的美好品德,并对受工商业垄断的无数英国小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作者以靴子为线索串联起了小说平淡的故事情节,着重塑造了格斯拉的感人形象。小说语言朴实,却蕴藏了强烈的情感。小说主题深刻,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借助格斯拉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中,市场竞争带来的诚信危机。
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通过主要人物格斯拉的言行,挖掘人物的内在品质,反思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品质》一课的学习要紧扣人物形象和人物言行,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认识人物,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如果按照常规教学思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往往通过人物描写完成。能否引导学生通过挖掘小说的语言细节去体会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带领学生长时间地深入思考人物塑造意义?这样的人物我们该怎么正确看待?抓住本课4重点学习内容,我设置了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活动:1、请以课文为材料,给鞋匠评技师等级;2、请给鞋匠指明生存之路。
三、学生在主问题牵引下的课堂实践。
师:鞋匠是手艺人,是技术人员,现代的时髦叫法可称之为“技师”。技师,不仅要求手艺好,而且还要有职业道德,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项有趣的活动,请从以下四个标准:1、从业年限2、技术等级3、职业操守4、他人评价(含同业与顾客)为鞋匠格斯拉评定技术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评定要求:1.评职材料以文本为依据2.评职材料尽量翔实充分。请大家在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有的独自寻找材料,有的互动寻找材料)。
师:请亮出你的文本材料,在评定等级。
生1: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这句话可以推测出格斯拉做靴子至少十年以上。还有一句:“他和他哥合开一家店……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此处也可推断格斯拉两兄弟制作靴子,经营店铺已是很久很久了,还不止十年呢。
师:(教师点头)推测有据,我赞同你的看法!
生2:格斯拉的技艺非常高超。“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鞋,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鞋,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本质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橱窗的样品,正面写出了格斯拉的制鞋手艺。
生3:我补充一句:“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就是神妙的手艺。”作者用“神妙”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师:“模范品”,“神妙”是最美好的话语。
生4:我也找到一句:“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靴子的本质”可以理解为靴子结实耐穿。当格斯拉看到我穿的次等皮革时,“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肿块地方压了一下”,他能这么准确地找到靴子不舒服的地方,反映了他是一个制靴的行家。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读出格斯拉是制靴的内行人,谢谢!文中提到“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靴子还有“灵魂”?谁能赋予这些靴子以灵魂?(教师停顿数秒。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出是格斯拉)是的,制靴人给予了靴子灵魂,同时,靴子就是格斯拉职业操守的见证。
生5:我读到这么一句:“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写出格斯拉讲信誉。做靴的时候,课文有一个动作描写:“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延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这里写他做靴子负责,仔细。
生6:“我”去做靴子,格斯拉总是给我“多么美的一张皮革”“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可见格斯拉一直选用上等优质皮革作为靴子的材料。
师:刚才两位同学对课文细节把握得很不错!我们发现,格斯拉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严谨,讲质量,讲信誉,是个诚实的人。我也找到一句,大家一起来讨论。“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这是格斯拉看到什么情况的表情?他可以争取什么态度?(学生思考)。
生7:他可以挖苦用此等皮革做靴子的人。
生8:可以趁机夸耀自己做的靴子。
生9:还可以贬低别的制靴人。
生10:我想这样反倒反映出格斯拉品德高尚。
师:你们都运用了逆反思维深入地思考了格斯拉的人品。不仅是因为格斯拉的手艺,更是因为他的道德,令他获得了顾客―包括“我”在内的高度评价。当“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
生11:我也注意了收购格斯拉店面的年轻人说的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生12:他是一个制靴经验丰富,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的工匠。
生13:他是一位诚信朴实的人。
生14:他是一名技艺高超,工作细致的人。
师:我来综合一下三位同学的意见,格斯拉是一名爱岗、敬业、艺精、心细、重质、诚信的技师。根据众多同学的发言,大家决定为格斯拉定哪个级别职称?(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高级”)。
生15:他可以提高靴子的价格养活自己。因为课文上说:“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
生16:他要登广告啊!
生17:收购他一个店铺的人是专门为王室服务的,最后那位英国年轻人也说他们替上等人做靴子,说明格斯拉也是完全可以为王室,为上等人做靴子。
生18:他可以招很多学徒、工人,教他们技术,帮自己多做靴子,才能做得快,不然顾客等不及就不买了。
师:主意不错!结合格斯拉的人品,还可以加个前提:保证质量。
生19:格斯拉需要不断开发新款式啊!结实的不结实的靴子都可以做,看顾客需要什么。靴子价格也要有高有低。
师:嗯!产品定价有层次,首先顾及客户需要,如时间、质量、产品。
生20:可以考虑技术入股啊!
师:格斯拉如果活在当下,这位手工作坊者采用同学们的经营策略肯定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了,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老板呢!一方面,格斯拉面对19世纪英国的工业垄断冲击,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商业诚信,这是高尔斯华绥热情歌颂的感人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呼吁保护手工业者的同时,建议像格斯拉这样的高级技师更应懂得,学会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勇敢活下来,而不是被淘汰!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问题导学教学篇六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的不断实施,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法作为高中英语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顺利开展语法教学,将会对英语结构以及遣词造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的不断实施,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法作为高中英语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顺利开展语法教学,将会对英语结构以及遣词造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不断结合实际需求对课程加以改革,使学生能够喜欢并逐渐适应新型的学习模式,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遇到困惑和不解时能够勇敢的提出质疑和问题,深入分析和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教学目标,问题导学教学法应用而生。“问题导学法”最初起源于“从做中学”,之后由美国布鲁纳逐渐发展和完善,并形成理论支撑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法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正好完全相反,要求以学生特点和好奇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师的帮助下,提供所需资料,鼓励学生从中进行自主学习并找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2.1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众所周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语法这一大块,学生的基础通常十分薄弱,常常对语法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会进行灵活记忆和应用,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给语法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探索。例如,以以下两组短语为例,第一组:theexcitingjob,theexcitedgirl,第二组:asurprisingboy,asurprisedboy.通过对这两组短语进行分析比较,不满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再加上对这两组的翻译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感到……的”通常使用过去分词,如果“令人如何如何”这种情况则说明使用的是现在分词,从而对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有了更为便捷直观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取得了良好的语法教学效果。
2.2充分参考和利用所学知识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最开始接触定语从句时,学生学过引导词是“that”、“which”、“who”的情况,并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尤其是“that”“、which”等特殊用法也能够很好地应用。但是在后期学习更加复杂的定语从句时,特别是引导词为“where”“、when”、“whose”“、whom”的情况下,更加觉得难以下手和掌握,困难重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部分与之前所学定于从句类型相近的例子,鼓励学生充分参考和利用所学知识对新学的句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通过还原法来对问题进行解答。例如,shewillre-memberthetimewhenshestayedinamerica.然后通过when,that,where,which等词加以提问,当学生脱口而出”whendidshestayinamerica?”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定语从句进行变换句型,使学生恍然大悟,掌握和理解了教学难点。另外,语法知识要想灵活利用,需要不断地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和安排多种练习题型,使学生在练习运用中对句型结构更加深刻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精讲语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英语语法种类繁多,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并不能对所有语法知识逐一进行细致讲解和分析,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针对事前做好备课,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其进行精讲和案例参考。并且对于某个语法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举例,不需要进行大量举例,只需要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型加以举例即可,针对性对语法内容进行分析和便于理解,使学生能够在例子的`帮助和指导下理解所学语法知识,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构建健全的高中英语语法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语法知识的掌握需要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学完一大模块语法知识之后,教师应该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和考试,以便对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了解,在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法能力的同时及时获得反馈,以便以后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合理编排,促进教学。
3.总结。
综上所述,语法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能否有效开展语法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英语阶段的学习和应用。利用“问题导学法”构建语法教学模式,逐步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语法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导学教学篇七
随着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生物学科的实际需求.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感受与理解能力,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既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为应试教育服务,它可以帮助教师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乔文秀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050600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20xx“”(3)分类号:g71关键词:
问题导学教学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重点探究了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翟云霞.在“劣构问题”中找寻地理思维——高中地理pbl式课堂教学应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2]江红.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4).
问题导学教学篇九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将比喻教学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将比喻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再例如,在讲解adp与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adp相当于取钱后的存折,atp相当于存过钱的存折,在转化过程中变化的能力,相当于存进和取出的钱。同学们对存钱和取钱的问题都不陌生,这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adp和atp相互转化的问题。
二、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学生观察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生动与形象,极易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手摸、鼻嗅、耳听、眼观,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与细胞生物学有关,因为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造机会亲自观察实物,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对细胞有更多深层了解。直观道具展示也隶属比喻教学法的一种。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模型成为“假”,将实物标本成为“真”,一真一假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差距。一般来讲生物课上的模型都是实物放大化、模式化之后的样子,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其是以实物为原型,在事实基础上抓住实物特点的前提下制造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并不影响中学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可将模型看成实物对其仔细观察,逐步发觉其内在本质和真实特征。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点、说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熟记各个知识点。需要提醒的是,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之前,教师应做足工作,告知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并提示他们主要观察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计划,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的思维方法。为快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味性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观察活动,并逐渐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比喻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三、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比如,我们在讲解光的成像原理、结构时,可将其比喻为照相机,这一形象化比喻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复杂性,使成像原理显得直接而客观。再例如,我在讲解有关“神经结构”知识时,这一抽象的微观知识,不易让学生理解。我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物,大家都默不作声。当我拿出一支铜丝裸露的电线时,大家都恍然大悟。电线与人的神经结构十分类似,电线的胶皮和神经内的结缔组织膜类似,铜丝和神经纤维类似,在传输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一根常见的电线就将复杂的抽象的神经结构问题解决了,可见比喻道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总之,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乏味等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借助比喻教学的优点,将打比方、直观教具等比喻教学法展示等引进教学中,使其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客观化,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成倍提高。
问题导学教学篇十
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当今时代背景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具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是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理的实践性特点必然要求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决定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它需要每个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操作”、“实践”、“调查”等活动,既要自己动脑筋去想,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操作,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提高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是意识。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地理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教师思维,破除教师简单的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思维,积极参与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去,充分研究和探讨野外活动教学方式对高中地理学科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形式。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如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地理考察和野外观测能力,地理环境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地理知识的能力等。
三、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进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类,选取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通过野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价值观和对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上的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预案,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和学习。
四、选取恰当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什么时间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进行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能力,尽可能将教学效果提高到最大程度,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在进行野外教学实践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时间和时空对于课程设计的限制,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占地和占时较少,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进行安排。
五、制定并遵守活动程序。
1.充分准备。教师在准备进。
行野外实践教学之前,要严格按照课程安排,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遥感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对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料做好分析检验。然后教师要将准备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成果总结分析汇报进行具体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学生也要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践内容。
2.具体实践。在进行野外实。
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准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于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工具等要求,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完成预期的实践活动。
3.课后总结。在课外实践教。
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笔记整理和补记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野外实践教学的课后总结工作。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后总结和汇总,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批改,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分析活动的欠缺之处,为相关课程的开展积累经验。对于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总结。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重视野外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问题导学教学篇十一
信息手段是指以多媒体系统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无论在演示方式灵活性还是信息容量等方面都代表了当前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功能。
(一)可以补充教学信息。
小小鼠标知天下事,借助网络与电脑的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在多媒体辅助下补充海量的信息,无论是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是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各种地理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演示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可以开展生动演示。
地理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地质结构、探寻地理规律、探究地理发展的过程,许多方面受制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直观查看,有了多媒体则可以形象地为学生进行模拟演示、情景再现,让地理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三)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网络社会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也飞快,许多学生家庭里面都开通了网络宽带。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可以较好地了解地理学科知识,完成各项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手段探析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应当讲究科学性、高效性,教师重点应当抓住四个环节进行突破。
(一)以多媒体形象演示揭示地理现象。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研究地理现象,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一点则变成了可能。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地理现象的视频短片、模拟动画,在课堂上形象演示,以达到增加学生理解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流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细致观察冷热不均是如何引发大气流动的,整个流向清清楚楚地演示出来,这对于学生把握其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对循环的过程更加熟悉,可见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对工作地理教学而言,有着提高学生感知程度、加深教材内容理解的功能,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手段演示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现象上受到启发。
(二)以多媒体手段补充教材相关信息。
研究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教材中的信息量显然不足,教师要善于搜集大量的补充信息,重点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是延伸的信息,帮助学生站在更全的角度、更高的层次看待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理解过程更加缜密,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全面。例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中,笔者针对山西是煤炭大省、资源大省这一状况,重点补充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补充了煤资源、煤产业在山西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绝对地位,了解煤炭产业一行独大的形势是如何产生的;第二方面向学生补充了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采矿区塌陷就是典型的例子,介绍了山西省以及我国诸多以煤炭为资源的采空区是如何进行整治的;另外还向学生介绍了山西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尝试。有了这三个方面的信息补充,学生对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学生的理解效果得到了提升。可见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增加教材信息,可以让教材变得更加丰满。在这一部分信息补充过程中,笔者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煤炭产业在山西省的重要性、所占的比例,通过图像、视频截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煤炭采空区治理的严峻性等等,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地理教学能够变得更加丰满。
(三)以多媒体带领学生感悟科技发展。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改变了社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这些方面的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地理学科研究最前沿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一同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例如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地理学知识运用融合的重要成果,当前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车辆等民用领域。哪怕汽车被人偷了,只要gps系统在都可以精确查询到所在位置,公务用车运用gps定位可以清晰描绘出运行图,有效避免了公车私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等。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带领学生充分感悟地理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也进一步彰显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
(四)以多媒体帮助学生领略世界风光。
许多学生酷爱旅游,酷爱走出家乡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愿望显然无法实现。在地理课上,有的同学和老师谈心时说到,自己最希望到亚马逊热带丛林去探险,到撒哈拉大沙漠去看一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旁边照张相,以及到美国西部体验一下牛仔的感觉等等。看着学生充满渴望的神情,笔者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中都留有一小段时间和空间,向学生播放一段国外的美丽景色。每节课留有一百秒左右时间让学生浏览世界各地的风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一些知名地理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后点击这些网站,浏览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对于学生而言不出门便知天下景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将信息手段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改变教学流程,提高教学吸引力,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要科学统筹安排、精炼高效运用。
(一)避免出现使用频率的两个极端。
有些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乐意运用多媒体手段,认为多媒体手段比较麻烦,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与之相反的也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过于迷信,不停地演示课件让学习过程成为了课件演示的过程。这两个极端都要避免,教师要对多媒体使用的总时间长度、使用频率次数做一个科学的鉴定,选择两者的结合点科学运用。
(二)实现直接运用向自主设计转变。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喜欢直接运用各种教学课件,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所以教师要主动尝试自主设计探究教学课件,运用电脑软件搜集各种信息资源,将其加工成为教学课件,这对于增强教学课件与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联系的紧密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通过教学研究提高使用。
科学性高中地理教学中,什么内容可以结合课件使用,哪个环节应当结合课件,这些都是须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广大教师一定要克服多媒体手段运用简单化、随意化的倾向,要将多媒体使用定位与教学设计同步考虑,进一步增强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
(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手段来学习。
许多学生的家庭中都购置了电脑、开通了宽带,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搜寻答案、查找资料。平时遇到感兴趣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满足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地理学习的经验技巧,从网络中下载有关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要倡导高效原则,提高运用针对性、有效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成效提升。
问题导学教学篇十二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学案导学法概述。
学案导学法是基于新课标要求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地理作业的布置、生活常识的理解及地理知识文字阅读等,通过任务的执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梳理,充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及教师补充的有效性,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往往不同,在学习意识与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在公开课中进行短暂或表演性的授课时会采用这种方式。高中地理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知识梳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将其知识技能的获取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具有较大的难度,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1]。
检验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是否充分,就应当积极探索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看其能否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及加强学生记笔记意识的提升。
(一)加强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
任何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有重点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把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利用学案中的材料充分梳理教学知识点,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而全面概括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精简与提炼,促使学生充分把握课程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避免了学生将全部教学内容都看作重点从而产生识记效果较差的现象。教师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对导学的内容进行类似论文关键词的排列,利用关键词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梳理,从而充分标示出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
(二)利用学案导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的难度比较大,预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预习的充分进行。学生在课下写作业的时间进行预习,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而言,预习环节难以充分保证,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是在课前的十五分钟或十分钟之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疑惑,或者是在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基础习题的解答,将答疑解惑环节放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里。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由于知识有限,学生一般在预习环节难以对知识有充分深入的了解,导致出现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的现象,难以充分把握住核心问题,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中,提升了学生预习的热情,全面促进了学生预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切实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2]。
(三)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材有着核心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采用学案导学能够对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对课程知识进行精炼处理,从而做出条理分明的导学案。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浏览教材最少要花费十五分钟,而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只需要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地理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与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其对教材知识进行精准提炼,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掌握。地理教学对学生地图概念的掌握及地理知识思维的训练等有较高的要求,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把握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中的重要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梳理出来,或者将其中价值性比较高的问题直接组成学案,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四)利用学案导学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导学学案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充分挖掘,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与体会。学案设计应当涵盖比较全面的知识点,教师对其内容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出精准的学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提问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按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在不同的组内安排相应不同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在完成学案教学后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对其加以有效补充。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现象充分点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提问,提问能力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提问能力的提升[3]。
(五)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笔记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理解与识记,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学习习惯,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浓缩教材知识,促进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由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与把握,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把握教学重点,并加强对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其充分运用,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从制度上促进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采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学案导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概念、形成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教材进行充分利用与挖掘,加强其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依腊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