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基础知识+运用知识(实践活动或实际生活);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王充:施用累能,2、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3、西汉刘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4、荀子: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5、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7、赵括:纸上谈兵;8、陶行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三、直观性原则;含义:通过直观教具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3、夸美纽斯: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而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4、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进行思维的。
四、启发性原则;含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依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举一反三;2、《学记》:(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4、朱熹:开其意,达其辞;5、第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五、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含义: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学生认识能力发展;依据:顺序性;古语:1、《学记》(1)不凌节而施;(2)学不躐等(3)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2、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欲速则不达(孔子),盈科而后进(孟子);4、其进锐者,其退速;5、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6、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7、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六、巩固性原则;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古语:1、孔子:(1)温故而知新;(2)学而时习之;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学习不能像将水洒在米筛上。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含义:把握一个“度”,即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的快慢进度;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古语:1、学记: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2、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3、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
八、因材施教原则;依据:个体差异性;古语:1、大有大成,小有小成;2、朱熹: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3、墨子/孔子: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益其益(墨子优先选量力性);4、孔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5、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6、孔子: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二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返回目录
大专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本科教师)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教师)及以上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返回目录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
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测试,暂由各省(区、市)自行命题和组织实施。
面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
小学面试分8个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中学(含中职文化课)面试科目与笔试报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共13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面试考试采用试讲的方式进行。
笔试和面试都通过以后,可领取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有效期3年,3年之内进行教师资格证的申请即可。
<<<返回目录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三
1.直观性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巩固性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四
教师资格证教学八大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
主张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3、直观性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4、启发性原则
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强调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7、量力性原则
强调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而提出的。
8、因材施教原则
强调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采用什么考试方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所有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报名参加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对象是哪些人?
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几种类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有关资料如何获取?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和内容在各类别、科目《考试大纲》中均有详细说明,考生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中的“资料下载”栏目免费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五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定义: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
(2)参观法/现场教学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4)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也叫探究法、研究法。常用于研究性学习。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再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返回目录
大专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
大专是可以考教师资格证的,大专在校生可以在毕业前凭借学籍证明报考教师资格证,而成人教育学历必须要取得相应的学历才能报考。
教师资格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教师资格证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资格证等。如果是非师范类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参加认证考试等测试后才有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一般考幼儿园或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需要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及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考高中或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则需要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对于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需要具备大学专科或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可以报考。
所以说,对于大专学历来说,是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但是具体在学历上有什么要求,还是要看各省是怎么要求的。
<<<返回目录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六
教师资格证八大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即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也即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进行教学时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挖掘教育的思想性,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惊醒思想品德教育,把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并且教师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
如,在某案例分析中,案例中呈现,该教师在教同学知识的同时,还教育同学们,团结力量大,与同学相处时,要团结同学,学会合作。在这样的案例中,即体现,该教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即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接触实际,或者是联系生活现实来理解知识,或者要求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果,选择题的案例或者是案例分析题中,教师如果有此类的教学表现,说明该老师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某选择题中,出现这样的案例,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改革开放的变化这一课后,通过举办“我和爸爸比童年”这一活的让同学参与,这几体现了老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还让他们从实际与理论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因此是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此原则应遵循一定的要求,如恰当的选择直观学习对象,能够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比如在上地理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学懂地理知识,经常采用地球仪、地图进行教学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大种类。这个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区分能力。因此,这几个概念要理解,给例子要能判断出属于哪种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观察动植物标本、教师带学生在实地参观考查接触所学的实际物品物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方式,如教师上课时为了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选择相关的视频、图片、模型等进行教学,如地理老师上课时使用的地球仪。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直观形式易被混淆。在做题时,应把握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例如,如果地理老师本节课的章节是“地球仪”的知识点,那这个时候地球仪则是一种实物直观,如果老师在给学生讲解雪的知识时,抛洒模拟雪花的纸片,属于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即老师进行用语言描述性地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在讲雪花这一知识点时,能将雪花的形状、大小、飘落时的样子,以语言的形式讲解清楚,这即是一种语言直观。对语言直观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地位,即,在教学中,言语直观是最常用的直观方法。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原则常见的一种考题形式,是与名言结合起来考。常见的名言能体现这一原则名言,如《学记》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另外一种常考方式,也是给案例,分析该教师是否贯彻这一原则。常见的案例有:老师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不是直接把答案或者是要讲的原理、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通过直接的讲解让学生以接受的形式记住,而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探索,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这即是贯彻了这一原则。比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磁铁的原理、特点时,将磁铁藏在一个小鸭玩具的嘴里,并且用一块含有铁块的面包,引着小鸭在水盆里游泳追逐,这时学生都惊奇的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老师这时趁机问,“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那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并讨论,找到这个秘密”。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去思考,去生动活泼的学习。因此,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规律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应当连续、连贯、系统的进行。这一原则贯彻的要求是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顺序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这一原则常与名言结合起来考查,常见,名言有:盈科而后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等。案例的考查形式不多,其中一种出现比较多的案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时,先从看得到的、表面的、简单的知识点入手,再教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理论。
6、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采用各种各样的复习来达到此目的。
巩固性原则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做关于巩固性原则的题目时,把握住一个词——“复习”即可。当我们在选择题的题干的描述里,见到该教师能采用任意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时,如,在结课时,回顾本节知识点,或是通过布置作业来让学生巩固知识时,都要选择此原则。另外一种考法,也是结合古语名言进行考察。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如同米筛筛水,如不经常复习,会一无所获”这样的名言就蕴含这样的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
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既不能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因为会造成学生难以学会,教学效率低。同时,也要防止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激发、教学无效等现象出现。所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做到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本原则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考查的形式也比较常规,和名言结合或概念的反选。相关名言:《学记》中的“语知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恰当的选用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所以,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其次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常见的考题,也是与古语结合来考。常见古语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夫子施教,各因其材”“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语句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另外一种考题方式,就是在案例里面,呈现这个老师能针对某个学生的特点,对他进行个性化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定义: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
(2)参观法/现场教学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4)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也叫探究法、研究法。常用于研究性学习。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再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七
教师资格证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记忆口诀,尽(径)孝心。
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八
1、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九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3.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2.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1.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3.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4. 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2. 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五、文化素养
1.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se_ chromosome),男性为_y,女性为__。
2. rna,即ribonucleic acid,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rna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
3. 基因(gene)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 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
6. 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7.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公元前 207 年,秦朝灭亡。
8.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唯一没有正史记载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10. 中国历史上三大皇室争权内乱: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1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3. “连中三元”是指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唐代的崔元翰。
14.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15. 蒴果是干果的一种,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内含许多种子,成熟后裂开。紫薇、海桐、麻楝、蓝花楹等植物的果实均为蒴果。
16. 陈桥兵变: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17.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8. 女子十三四岁叫“豆蔻”,十五岁叫“及笄”。男子二十岁叫“加冠”(也称“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五十岁叫“知命”;六十岁叫花甲或耳顺;七十岁叫古稀;一百岁叫期颐;垂髫指幼年;耄耋指老年。
19. “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20. 中国电影: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21. 天子指国王或皇帝;皇帝的儿子叫皇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叫太子;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叫皇太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确定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叫世子。
22.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3. 北回归线(北纬23°26′)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陆地。
24. 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聚酰胺)。
25. 《拾穗者》是法国 19 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
26. 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分布非常广泛,水中、陆地、空气中几乎无处不有。蘑菇、香菇、木耳、灵芝等均属于真菌。制馒头或面包用到的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霉菌也是真菌的一类,用孢子繁殖,种类很多,如制造青霉素用的青霉,天气湿热时衣物上长的黑莓,手癣、脚癣等皮肤病的病原体。
27. 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朔日的月相(人看不见)叫朔月(也叫新月);十五的月亮从东方升起。
28. 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门捷列夫创造了元素周期表。
29. “元日”指正月初一;“人日”指正月初七;“除日”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30. t细胞与b细胞的区别: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
31. 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他发明了温度计,论证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32. 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3. 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34. 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35.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天才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及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大量作品。
3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km/s(3亿米/秒)。
37. 一个回归年(又称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19日。
38. 碳酸钠 ,又叫纯碱、洗涤碱、苏打等,常温下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39. 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的比值,其比值近似值为0.618。
40.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41. 一般情况下,我国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最热的节气是大暑。
42. 地球的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37 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 千米。
43.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43. 第一个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是铀(yóu)。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léi)和钋(pō)。
44. 目前世界上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是诺贝尔奖。
45. 行(_íng)星:沿不同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只能发射太阳光。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行星有5颗: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质量比地球小的行星有3颗:水星、金星、火星。水星也叫辰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木星也叫岁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金星也叫太白星、启明、长庚,是各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个。《诗经·小雅·大东》: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中描述的正是金星。
46. 中医: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东汉末年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发明了饺子。唐代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被后世尊为“药圣”,著有《本草纲目》。
47. 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养成功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8.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49. 新中国的成立日期为1949 年 10 月 1 日;香港回归日期为 年 7 月 1 日;澳门回归日期为 年 12 月 2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50. 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大类,形状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线形等,一般都通过分裂繁殖。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伤寒、霍乱、败血症、鼠疫等。
51. 古代书法家:“钟王”指的是钟繇和王羲之,他们树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代学习书法者都以“钟王”为宗法。中国书法“四贤”是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东汉末年的“草圣”张芝,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可堪称“古之特绝”。东汉张芝最早被称为“草圣”,而在古代书法史上,被公认为“草圣”的代表人物是唐代张旭和怀素,他们的存世墨迹十分罕见,被誉为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楷书四大家”指的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
52. “北斗七星”指的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53. 五音不全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54. 中国领土“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55.《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56.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57.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58. 古称喜事:中国古代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女子出嫁之喜叫“于归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叫“乔迁之喜”。
59. pvc的中文名称为聚氯乙烯;pe的中文名称叫聚乙烯;pc的中文名称叫聚碳酸酯;pp的中文名称叫聚丙烯。
60. 农历一月叫柳月(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六月叫荷月,七月叫兰月,八月叫桂月,九月叫菊月,十月叫阳月,十一月叫葭月(冬月);十二月叫腊月。
六、教育类写作素材
1.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学生得到进步,老师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2. 启发教学
《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也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充分体现了启发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断促进学生思考。
3. 因材施教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充分点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4. 终身学习
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后一条也提到要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5. 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方法远远胜过教授知识。
6. 有关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十
1.直观性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巩固性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十一
一、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从考试科目上看,幼儿园两科分别是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笔试两科,分别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笔试三科,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的考试内容更加广泛,尤其对于非师范类考生而言,更增加了考试负担。以中学科目二为例,我们总结往年试题会发现,这些知识点出题的概率是不同的,有些知识点几乎每年都会以不同的考题形式出现,有些知识点则较偏,不容易出题考察。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抓重点,做到有详有略,把主要精力分配在重点内容上,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解难点,灵活运用
就科目来看,最难理解的当属科目二。综合素质对考生记忆的要求较高,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本身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科目二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考察的重点不是记忆,而是侧重理解。回顾往年试题,我们会发现出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很多案例也都是来源于教学实践,这些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停留于记忆的层面,要对这些难点进行理解,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三、形成系统,便于提取
在复习阶段,很多考生反映记不住,记不全。在复习阶段,怎么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帮助我们更好更迅速的提取知识呢?在复习的过程中,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可适当地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按照全书的逻辑结构,编制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图,这对于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复习途径,尤其是对论述、案例分析题目有帮助。在这里,建议大家采取思维导图,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取知识。如果学生基础掌握比较好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章节默写列出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再进行强化复习。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十二
(1)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6) 因材施教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顺口溜篇十三
(1)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6) 因材施教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返回目录
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
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学历要求: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返回目录
非师范专业能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
很多在校大学生总是有这个误解,认为非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不能当老师。实际上,这是个误会。确确实实有部分地方对于教师的门槛提高了,要求必须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才能从教。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很多基层招考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招考教师的时候,并没有限定只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才能考教师。这也就意味着,非师范专业大学生,也有很大机会进入教育行业。即便在首都北京,也允许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考教师资格证。
教师这个职业的稳定性非常不错,幸福指数相对来较高。而且,现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尽快提升教师工资,要求教师工资要和公务员平起平坐。当然,教师工资和公务员绝对地平起平坐不可能,但向公务员靠拢是有希望的。这就意味着,过去,公务员是金饭碗,教师是铁饭碗。今后,教师也可能和公务员一样,变成金饭碗。因此,拥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就拥有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敲门砖。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