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一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历史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这三个自信的根基,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也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个文化基础在农耕文明中发生和发展,适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适合农耕社会,适合氏族群体。进入现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本人认为就是毛泽东思想。
自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中华文明也践踏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国运重启于帝国主义的凌辱之下,民族复兴于受尽苦难的血泊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绝。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也扭转了中华民族羸弱的国运。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下得到了实现;孔子的“仁”,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保证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本条件。既不忘传统文化之根,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才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其他三个自信,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70多个春秋。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鲜明的党派文化和内涵。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会员不仅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中共党史党章,更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二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召开2017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安排,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查找纠正“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政治功能强不强方面
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党章意识、党员身份意识淡化,习惯于埋头拉车,不善于抬头看路,在党言党、爱党护党的自觉性不高。二是组织观念不够强,不愿意受束缚、被约束,“自由主义”现象时有表现。三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习惯于“随大流” “齐步走”,混迹人群,泯然众矣,不愿往前扑、带头干,与“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的党员先进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在“四个意识”牢不牢方面
我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些理论理解的不够透彻,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把握不到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在“四个自信”有没有方面
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本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意识观念,自信道路认同,以更大的政治担当,更强的政治自觉,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四)在工作作风实不实方面
我要践行“两学一做”实践教育活动,加强自身的党性党纪教育,牢固树立作风观念和规矩意识,培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个人职责观念与工作积极性,做到立足岗位,用心谋事,尽心干事,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担当作用。
(五)在发挥作用好不好方面
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等靠思想严重,领导交办的就做,领导没明确交办的就不主动去做,有“推着走、催着干”的现象。二是干事激情欠缺,内心深处有“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任劳任怨,永难如愿”的消极心理,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三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职工,不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作用发挥不够。
(六)在自我要求严不严方面
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系统性不强,自认为已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且对单位的情况熟悉,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因而懒于动脑,疏于动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去武装头脑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自我约束不够严,认为“小事无碍大节”,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就行,在讲规矩、守纪律上做得不到位。三是执行“条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党规党纪不够严格,认为只要不贪不占、不索不要就安然无事,不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自觉性不够强。放松了对自身建设的要求,没有持续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道德情操、思想文化和专业知识等修养,放松了对党性锻炼的要求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追求,直接影响了自己思想的进步和工作的推进。主要是把政治学理论学习当成了“软指标”,静不下心,抓得不紧,以干代学,放松了对理论的再学习、对理想的再坚定。
(二)严守纪律规矩的坚决性不够强。政治敏锐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在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上不够坚定不够到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严格。有时会产生纪律松懈、观念淡化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提升政治自觉的主动性不够强。没能把全面从严治动上升到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看待。对结合本处发展实际的工作特点、规律把握不够、认识不到位,对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力度,对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还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不够强。随着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的时间不断增加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劲头和积极性不够强,再上新台阶的精气神不足。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打好理论基础,提升理论水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是严守党的规矩,筑牢廉洁自律防线,维护和谐奋进环境。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模范遵守党规党纪,严格树立规矩意识,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织上讲纪律、在行动上讲原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问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
三是率先垂范,树立党员模范形象,锤炼扎实工作作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增强工作实效性,真抓实干,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坚守并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的历史要求,本质上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的深刻呈现。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崛起,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进而为21世纪和人类世界对美好精神家园及其意义秩序的探索和造就贡献中国力量,无疑也在深刻地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眼光、文化胸怀、文化想象和文化本领。
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物质成就的创造是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实践和创造,而意义世界的创造则是更具超越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回溯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更提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还必须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当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从而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展开物质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建设实践,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本质,而且还必须同步展开能够体现“以中国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实践,并以之作为我们判断、把握、认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和价值观标准。正是这一意义上,“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以来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之源。而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之所以说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延续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
就此而论可以看到,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总体,是以文化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为支撑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把握与意义建构,正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创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为基础和本体,不断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不断开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化高度的历史成果。
其四,“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魅力
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和追求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文化魅力。
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中断,以天人合一等为代表的理想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一系列古老而维新的理想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都紧密地连接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伦理网络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包容力和转化力,成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昭示,确立了人类解放的永恒精神灯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理想包括“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等,培育了亿万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激情、牺牲精神和道德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以来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理想的自觉与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雄浑力量和辉煌前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满内核和连续谱系。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远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此,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就表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而务实的文化理想,并坚持以这一文化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把握世界潮流,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始终不渝地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仅将全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必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进步前景。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四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四个意识是指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
四个自信是指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坚持理论自信。
理论基础。
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是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用来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思想实践。
牢记四个意识是党员的信仰理论的基石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和干部心中永恒的灯塔。坚持四意识才能忠诚的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积极行动。
四个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学习和发扬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理论积极付诸到行动中去。
敢于创新。
在工作中要敢于尝试一些新的理念,做到坚持,敢为人先。能够闯出一条勇于进取的心路。
模范作用。
党员和干部应该在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使我党和我国保持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五
根据我市林业绿化局党总支的要求,按照组织生活会主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本人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通过反思自己虽然总体上持续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但是用新时期党员的标准要求衡量,与党章和党的路线对照,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现汇报如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够端正,无论是政治理论学习还是业务知识学习,个人根据自身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的学习少,缺少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学习下的功夫不够,学习效果还不够明显,缺少实际应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检验,由于学风不够好,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办公室的工作进展和潜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感到自己文化水平低,学不进,记不住,信息不足,对待学习比较懒惰,往往是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没有刻苦钻研。
二,创新动力不足,工作有时不够深入,创新意识淡化,进取精神不强,缺乏钻研精神,忽视了工作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认真整改。
一,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党章党规与做好本职工作经合起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当成事业,强化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积极建议献策,大胆创新,发挥好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对于大家的批评意见,我都诚恳接受,下一步照单整改。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不足篇六
坚持“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针对性非常强、思想非常深刻、内在逻辑联系非常严密的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学习贯彻习‘七一讲话’精神,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坚持‘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昨天,高校、党校、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他们学习“七一讲话”的心得和体会。
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层面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创造
“‘七一讲话’,对于制度有三个论述。可以说,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层面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创造,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跃教授说,第一个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的制度自信应该提升到整个人类制度文明史的高度,在人类制度文明史上我们的制度是先进的。
第二个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个提法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可能是人类文明里面,到目前为止对世界制度文明贡献最大的制度。
第三个论述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这里习着重提到了制度创新和制度成熟定型。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先进性就在于‘人民’两个字上。”王跃说,在新政协召开时,人民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是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扩展到一切爱国的建设者和劳动者。“这表明人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设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且确实能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先进性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长江说,习在讲话中围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了八个任务,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个自信”。
他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学习贯彻习七一讲话精神,需要从思想上坚持‘四个自信’。”刘长江说。
“七一讲话”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最新体现
“习‘七一讲话’内容极为丰富,新表述层出不穷,对党的历程和伟大贡献,有了更深刻的概括性总结。”市社科联(院)科研处处长邓攀说。
“习‘七一讲话’的历史视野更长远,成就总结也更具历史深度,历史启迪和实践提炼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更具高度。”他说,习的“七一讲话”,是党治国理政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标志。特别是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方面要求,与我们党过去的探索和实践,既一脉相承又极富创新价值,是新阶段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最新体现和进一步深化。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邓攀表示,对“七一讲话”,广大党员干部需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将其转化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切实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