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篇一
种手段进行授课。在导入前,利用幻灯片进行了知识点的回顾,即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并以简洁的话语导入到本课内容。在第一环节中,进行了独立完成学案。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找到相关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标注清楚,训练有素。由于历史事件的相对遥远性,这里就要求教师对于当时场景及事件的再现能力,手段有很多,集中表现在视频与图片的展示上,而本节课中,袁老师通过播放视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来回顾在当时的情况。利用图片《乔冠华的笑》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所获取的历史信息来提升思想认识,在交流中体会我国实力在不断增强,从侧面烘托氛围,升华情感。通过尼克松访华图片,通过史料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并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以史料为媒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学生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懂得顺应历史潮流才会不断发展,从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利用中国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拓宽学生视野——找出我国于21世纪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感受祖国的强大,用史实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在本课的结尾,播放了歌曲《国家》,在听歌曲的同时,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的感情,从而升华对祖国的热爱,并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怀。
本节课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通过多媒体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了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篇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会找到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2.围绕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你可以整理下列表格,以掌握本课知识。
时间
重大外交事件
1971年7月
1971年10月
1972年2月
1972年9月
1979年
一、选择题
1.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我国什么地方召开?( )
a.北京 b.上海c.广州 d.杭州
二、绘图题
根据下列一组数字,绘制一幅反映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到1970年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55个。到1980年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24个。到1992年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51个。到xx年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共计有165个。
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助理基辛格等一行人专机抵达北京。……尼克松走下舷梯,将手伸向周恩来。当两只手握在一起时,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尼克松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呵!”……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同他进行了五次会谈,主要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交换看法。……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两条原则,一个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个是美国从中国台湾和中国台湾海峡撤军。这就等于取消了“美蒋条约”,让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来之不易的《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显得心情格外舒畅。在上海市为他送行的宴会上,他发表即席讲话时说:此次访华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你想没想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田中角荣为什么不先于尼克松访问中国呢?(可从美日关系、尼克松访华对美日关系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去思考)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篇三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生:(讨论并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
生:(回答)
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略)
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