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个独立发展的国家都曾在古代文明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篇章。总结的内容要紧扣主题,不要偏离重点。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一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一遇的小概率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2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表明,过去50年中,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雨、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世界气象组织对极端事件发表声明,不仅全球各地的极端事件明显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强降雨、6月份海湾地区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强热带风暴和中国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降雨及洪水、5至7月在英国发生的洪水、东南欧和俄罗斯的热浪、南非和南美一些地区非同寻常的降雪等。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二
7月初,美国多地连续数日最高气温超46℃,最热的加州“死亡谷”地区气温高达53.3℃。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游客们将鸡蛋直接打碎在石块上,一会功夫就做成了煎蛋。
207月13日,两名英国地方自卫队成员在参加英国空军特种部队选拔时,因天气炎热、训练强度过大而死亡。
年8月5日至11日,日本局部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有9815人中暑入院,其中17人死亡。
同一时期,欧洲大部地区也在不断刷新当地最高气温。然而,7月28日晚,德国汉诺威却忽降冰雹,且体积硕大,直径均在5厘米左右,最大的直径达到8厘米,很多人被冰雹砸伤。这次灾害给汉诺威造成了数百万欧元的损失。
随后而至的洪灾和高温天气,又让德国的蚊子泛滥成灾,部分地区“蚊子甚至遮蔽了天空,看起来好像阴天一样。”
2013年年8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雨也带来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洪水,洪水迫使超过1万人逃离家园,并淹没了大片农田和许多道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和犹太自治州有140处居民点被淹没,农作物受损面积为62.74万公顷,约占地区总种植面积的40%。
7月以来,我国南方区域平均最高气温38.6℃,比常年同期偏高2.4℃,区域平均高温日数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4.8天。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份,共有300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日最高气温。
在上海,2013年夏天的连续高温,让中暑患者明显增加,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而浙江的连日高温,也造成多人中暑身亡。
就在中国南方地区遭受大范围极端高温侵袭的同时,东北的嫩江、松花江干流却发生了自以来的最大洪水。
受嫩江洪水与松花江洪水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肇源县各堤段累计出现险情200余次。在嫩江洪峰通过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由于境内连环湖水位持续高位,加重当地内涝,该县受灾人口达6.47万人。
2013极端天气给全球造成的恐怖景象,让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卡洛琳·艾希勒惊呼:这些镜头看起来犹如电影中“世界末日”的场景!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三
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那么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只是都没近段时间波及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专家指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第一、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的废气对大气污染构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发明并推广节能汽车来替代燃料汽车。另外还有很多的方法,譬如说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和改善油品质量等。油品标准不仅影响汽车的排放,也会影响机动车尾气的净化系统。同时,对很多的施工机械、农业机械的排放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油品的质量是对整个的污染物的排放是全局性的,对机动车排放的来说,改善油品质量是源头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二、要减少燃煤的排放。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发展新兴燃料,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且要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环境因素。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
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么?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但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一些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旧需要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避免雾霾天气的形成。
媒体报道的三大原因:中新网2月13日电据国家气象局网站消息,从中国气象局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
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完善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四
保持水分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温天气下,我们的身体容易失去水分,导致脱水和中暑的风险增加。所以,要确保我们每天喝足够的水。我会随身携带水瓶,时刻提醒自己多喝水。此外,我也会选择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水分和健康。
其次,避免在炎热的时间长时间户外活动。高温天气下,阳光强烈,很容易引起中暑和晒伤。我会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在中午时分暴露在太阳下。如果不得不外出,我会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来保护皮肤。
另外,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高温天气容易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导致疲劳和不适感。我会尽量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炎热的夜晚,我会选择轻薄的床上用品和凉爽的睡衣,打开风扇或空调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如果没有空调,我会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身上来降低体温。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五
科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大量的碳排放则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1月份和4月份的全球地表气温分别比历史同期平均值高出1.89℃和1.37℃,都超过了的最高水平,为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今年1~7月份,我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值,也是以来的连续第11个偏高年。我国冬季气温也明显偏高,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出现21个暖冬;今年2月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16.0℃,创下1840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月6日南京最高气温达到23.9℃,也为百年来同期气温历史最高值。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一说法,认为这是地球自身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甚微。这一争论,对目前各个国家关于限制碳排放谈判中采取的立场也有很大影响。
虽然极端天气的原因有争议,但其严重后果已是人所共见。除了极端天气能给人类带来直接的财产和生命损失,还有其他一些恶劣影响。
其中最严重的要算是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例如,由于受前一段时期全球极端天气影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粮国粮食大面积减产,影响了主要农作物的供应,从而使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上涨行情。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上涨至近年来最高值,玉米价格上涨超过了50%,大豆价格上涨了34%。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12月达到了215,为近来的最高点,预计全球食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在全球经济复苏仍十分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全球食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将有可能对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打击,导致这些国家通胀压力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当然,不管是什么时候,面对灾害时穷国受到的影响总是北美洲极端天气是什么原因大于富裕国家。比如,墨西哥在4月份遭到热浪袭击,有些地方还出现48.8摄氏度的高温,目前全国还有一半以上的地区受到干旱影响,全国出现9000多起山火。墨西哥最大的农业工会说,因为牧场缺乏饲料,该国有大约350万农场主濒临破产。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更可能令一些贫穷国家陷入饥荒,并由此引发政局动荡或其他人道主义灾难。此外,因自然灾害导致家园被毁,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出现国际“气候移民”的问题。
因此极端天气的出现,不仅给这个世界提出了科学问题,提出防灾减灾的任务,而且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安全管理和国际政治方面的挑战。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六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明显,是全球气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电器,开发利用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转向更环保的交通方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建设。要通过严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小城市的发展;降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据本区域的主导风向等因素来规划城市的道路系统,并使建筑物低层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内道路宽敞通风;增加城市绿化,调节市内气温和空气湿度等方式方法来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
3、适时开展人工降雨。有关部门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以缓解高温热浪。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七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八
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状态的持续及其对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
(1)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区域性特征,其中之一表现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低纬地区的升温率不同,这导致中高纬地区的经向气压梯度力减小,使得中高纬地区的西风基本流减速。而西风基本流一旦减速,中高纬地区的“槽”和“脊”移动就会减慢,并且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
(2)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出现异常变化分布形态以及印度洋海温相对偏低引起印度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大,为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使得欧洲的英国、德国、俄罗斯一带处于气旋性环流(低气压系统)影响控制下,出现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另一方面造成北美大陆地区持续维持着一个南北经向跨度达30个纬度的深厚高压系统,导致极端高温天气。另外,在亚洲的印度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大等的影响,今年印度夏季风强度偏强,导致印度大陆地区极端强降水频发。
从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监测结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最近的十五六年,绝大多数都在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榜单上名列前茅。
“全球变暖是一个事实,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干旱、强降水都会出现。”周波涛指出,例如,1月底到2月中旬极寒天气影响欧亚大陆,夏季美国经受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在冬春两季经历了严重的干旱。
“随着全球变暖,原来的气候规律打破了,气候变得比较异常,偏离平均态越来越远,振动越来越大,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天气气候不像原来只是小幅度的异常,就在平均值附近摆动,现在出现很多的‘怪天气’,要么旱得很厉害,要么一下雨就下得很大,例如北京‘7·21’特大暴雨。”周波涛说。
如何应对变幻无常的气候?周波涛强调,我们要提高低碳、环保意识,从尽量少开车等点滴小事做起,保护气候;与此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会频繁发生,我们要增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要掌握一些防范措施,有备无患。
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篇九
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
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强对流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