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古典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常识篇一
一、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
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有韵的、最为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 体。
这个定义包括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诗词是其中之一。
诗词、散文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文体,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这一点,就把散文(包括杂文类)与诗词区别开来。
所谓凝练,主要指诗词的篇幅字数而言;所谓含蓄,主要指诗词的各种表达技巧。而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就是语言的运用,所谓遣词造句。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因此,没有韵或者押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范畴。当然,在诗词产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不能同日而语,可以不争不论。有韵使诗词的独有性体现出来。而有韵的最集中体现则是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即格律美。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因此,要读懂诗词、赏析诗词并最终创作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言的优美和谐与统一。
二、阅读、赏析、创作古典诗词的三大门径
第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诗词的语言不仅要优美、含蓄,还要凝练。优美、含蓄、凝练,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
诗词的含蓄美,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所造的景或借景所造的某个意象”这一特定的内容,让作者从中读出来、感受到的。所谓凝练美,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
还有一点,即诗词特有语言的音乐美。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可以这样说,这两点都不是诗词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才是诗词作为语言的艺术所特有的。没有了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很难叫诗。相信大多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的。因此,要想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优美的诗词,必须掌握格律。
第二,诗词有一定的章法。章法就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因此,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布局方法。
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得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既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又要让读者略得要领;既要受格律、对仗等的约束,又要受字数等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第三,诗词有一定的技巧。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传承有序的赋比兴,以及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使用技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得更好。
对于阅读、赏析、创作诗词者,语言功夫最重要,也最难把握。掌握诗词的语言技巧或者功夫,大致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知律但不适应,但要有勇气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
第二步,律熟但窍生,要力求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
第三步,律熟窍通以后,就要再进一步的熟悉技巧,打通三昧,使句子灵巧、精警、有味道。
做到语言的含蓄与凝炼,要比熟悉格律困难许多。其中的困难之一,就是作者的古文功底和读书的多少问题,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使用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词来。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明,没有一定修为与努力,要达到一定的语言熟练高度是较困难的。而语言的问题,又不仅是关乎功夫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各种经历、寄寓、情怀、境界的问题。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要寻门就径、登堂入室,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三、有关读、赏、作诗的三句似应牢记与运用的话
第一、读诗要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书生意气;
第二、赏诗要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文人情怀;
第三、作诗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丈夫胸襟。
这三句话,虽然分别对应于读诗、赏诗与作诗三个不同的精神活动领域,但实际上它们既泾渭分明又一团和气;既各难相让又互无轩轾;既分领其事又共通其奥。
总之,从读诗进而赏诗、赏诗进而作诗之始,就要将自身浸染在这三句话的大笼罩中,视身如天地一沙鸥,不卑不亢;视诗词如春秋事业,我行我素,虽千万人吾往矣。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于 养源山房
中国古典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常识篇二
中国古典诗词常 用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 离愁别绪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2、3、4、5、6、7、8、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9、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寸管:笔; 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10、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11、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12、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3、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4、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15、其他类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中国古典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常识篇三
中国古典诗词排座次,你不服不行
历史那点事 2016-08-08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0首诗词排行榜。这些诗词,你都读过吗? 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4.《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9.《离骚》·屈原(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中国古典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常识篇四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高考必背诗词积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白居易)
【释义】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中国古典文化赏析之古风诗词
(一)姓名:
一、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子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作简介】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词句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⑵思:想念,思念。⑶休:停止。
⑷已:完结,停止。
⑸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白话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背景赏析】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作品鉴赏】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诗作简介】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词人对亡妻王弗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背景赏析】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此时诗人四十岁,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一开始即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治平二年,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岁时就谢世了。这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诗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正是由于与妻子的情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持久。这点在《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鉴赏】
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江城子》词调,凡是有韵脚的地方,皆为平声,三、五、七言间用、迭用‘这样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从内容上看,所表达的正是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苏轼在其后的一首与其胞弟子由久别相见的诗中曾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显然没有达到此种的意境。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这在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
三、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作简介】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词句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⑸会:理解。阑:同“栏”。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⑼消得:值得。【白话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作简介】
《离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诗,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诗词注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白话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诗作欣赏】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五、无题(节选)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作简介】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白话译文】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诗作赏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作简介】
《鹊桥仙》作者秦观,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诗词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3.飞星:流星。一说指牛郎、织女二星。4.银汉:银河。
5.迢迢:遥远的样子。6.暗度:悄悄渡过。
7.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8.忍顾:怎忍回视。
9.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白话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诗作欣赏】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传说。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七、君生我未生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沧月改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诗作简介】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数十首,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素以收诗最全著称的《全唐诗》中未见这些瓷诗,尤显其珍贵。
八、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诗作简介】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1] 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诗词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二字(《雨霖铃》词牌当为一百零三字,“留恋处”应为“方留恋处”。),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公交车站)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都门:京城门外。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3]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情,一作“流”。15.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16.更:一作“待”。17.纵:纵然,即使。18.那堪:怎能承受。【白话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背景赏析】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诗作欣赏】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九、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作简介】
《上邪》(“邪”读作“yé”)出自于汉乐府民歌。《上邪》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女主人公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被誉为“短章中神品”。【诗词注释】
① 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② 相知:结为知己。
③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cui)【也可读作shuai】: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 陵(líng):山峰、山头。⑤ 震震:形容雷声。
⑥ 雨(yù)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⑦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⑧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白话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背景赏析】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诗作欣赏】
从艺术上看,《上邪》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读《上邪》,仿佛可以透过明快的诗句,倾听到女子急促的呼吸之声。《上邪》是一首用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爱情篇章,其语言句式短长错杂,随情而布。音节短促缓急,字句跌宕起伏。
《上邪》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十、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诗作简介】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诗词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⑿蓦然:突然,猛然。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诗作欣赏】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中国古典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常识篇五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3. 这种形式的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只是
这首诗是七律的平起式,是首句入韵的。
在这一首诗中,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
4. 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尤其是在一联的的两句对仗时,使用了相同的字。因为格律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这种重字与重韵一样,使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
有两种情况不属此列,一是以前介绍的相同字的当句对,如杜甫的《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二是叠声词,如“茫茫”“萧萧”“滚滚”等。
5. 合掌
在对仗中,上下两句意思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称为合掌。所谓合掌,就是说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样完全相同,形成重复,言外之意就是其中有一句是废话。如“天地”对“乾坤”,“关门”对“闭户”等。如刘琨的《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鲁国人在西边打猎打到一只麒麟,孔子知道了为此流泪,感叹他的道行不通了(见《史记》“孔子世家”)。这里的“宣尼”和“孔丘”都指孔子;“悲”与“涕”意思相同;“获麟”和“西狩”是一回事。这两句意思完全一样,是合掌。
另外,沈约还提出了“八病”之说,但由于过分地讲究声律,故前人没有采用,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三)古体诗
1.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2.古体诗的特点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也许有人会说古体诗比格律诗好写,其实不然;诗歌(无论是中外古今哪一种诗体)都讲究立意要新。就格律诗而言,如果立意稍逊,而句子对仗工整新颖,尚有看点(当然格律诗也很追求立意,这只是退一步而言);如果一首古体诗立意不新,整篇就索然无味了。从这个
意义上来讲,写好现代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古体诗的分类
前面曾经讲过,从诗体的形式上,古体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乐府体(也称杂体)。五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五言为主(一句五个字),七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七言为主(一句七个字),乐府体的每一句的字数长短不一。
4.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附录《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回答文友的问题》
我在 对之一种文体。柳宗元《乞丐文》中有“骈四俪六,锦心锈口”之句,盖起于此。二马相驾曰骈,成双成对曰俪。骈文全篇以偶句为主,故有此名。骈文,起源于汉魏,而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它的出现,符合汉语规律,有其必然性。在提高文章表现力上,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骈文的发展走向极端,成为堆砌辞藻典故,迁就句式,不便于抒情达意的僵死之物。因此,唐宋的古文运动,以骈文为主要的批评对象。唐宋以后,骈文被古文所代替。然而后人也并非象这位文友所说的“一棍子将骈文打死”,只是骈文不再是文学主流而已。
在拙作《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二)格律诗(1)》发表以后,有文友提出问题。为了让大家地了解格律诗,在发表《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二)格律诗(2)》以前,我还是将这些问题作一解答,以免大家被错误所导向。
有位文友提出“[起,承,转,合]是古代写散文用的术语,不是用于写格律诗的。没有起联,承联,转联,合联之称;尤其在绝句之中没什么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这句话说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了。大家还记得,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林琴南先生力排众议,用文言文翻译了“茶花女”,结果闹出了千古的笑话。因此,文学创作要量体裁衣,不能乱来。写新诗不能冠以旧体诗的名字,写旧体诗也不能冠以新诗的名字。
二.矜在民间先生说“诗歌和律最好,不合律也未尝不可”,这句话说得前提不明确。格律诗词应当合律,古体诗可以不合律;而新诗更不必和律,否则就是四不象。
三.矜在民间先生说“没见过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不见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这话说得未免过于胶柱鼓瑟了。别说是当今,就是在古代,也没有人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没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反之,在当今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没有人一天到晚用新诗跟你说话吧?艺术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我没有,也从不把写诗理解为惟有格律,因为我不但喜欢旧体诗词,也非常喜欢新诗,尤其是优秀的新诗。
四.矜在民间先生说“如果坚持让这些古老的传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