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案例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分析篇一
一次教学作为儿童学习、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不管什么领域的活动都应该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性。过去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学的流程。当然,在强调彰显个性的今天,如果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这样表述也显得太八股化了,但是那种一个教学活动中环节、层次太多的现象也是值得反思的。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乐)的简要过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奏。
分析:这个活动过程真是太丰富了。但我们必须反思: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幼儿到底发展了什么?是观察认识其名称、特征,还是辨别其不同的声音?是欣赏歌曲,还是创编歌曲?是学习巩固节奏型还是自己探索拍打、敲击、摇晃其他生活用品?那么多的环节到底让孩子学什么?一般来说一次教学活动是让孩子围绕一个话题经历一次探索、练习、思考、交流,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活动环节过多,想达成的目标过多,实际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热热闹闹走过场的丰富环节,不能成为孩子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 综合)的简要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条和对称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小笔勾线、大笔涂色,从上往下画,每种颜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脸上画油彩,给予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
分析:本设计的教学过程简捷而清晰,围绕画脸谱展开,既从儿童已与经验出发,又在与专业人员直接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技巧,还让幼儿大胆自主地实践、练习,并在化妆后进入情景自由表现。这样一次含量较丰富的活动,教师设计的四个环节,步步深化、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保证了教师—幼儿—社会人员三方交流、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遵循了幼儿学习规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保证了幼儿的参与性,这样简捷而清晰的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 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幼儿园一个教学活动一般只有十多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即使大班后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钟[综合性教学也应控制在二、三十分钟(小、中班)到四、五十分钟(中、大班),极少数活动用半天的时间]。在这些短短的时间里,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围绕重点线索展开,努力保证幼儿在主体活动中有显著的收益。但是有一些教学活动的过程往往不能保证主要目标的实现。
例三: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分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几个豆宝宝?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培养,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多的是几粒?豌豆夹的多样性可以引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探索的丰富性。活动过程应该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例四:《阅读广告》(大班 综合)简要过程:
1、谈话: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阅读。
师:你们知道广告吗?在那里看到过广告。
2、阅读电视广告。
(1)播放关于牙膏的广告。
(2)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的广告?你看到了什么?
让幼儿说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广告,有好几个人。动作很滑稽,颜色很好看
(3)师:我们再来看一遍,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幼儿创编广告。
(1)为小朋友喜欢的产品做广告。
师:来看看这些是什么?你看过这些产品的广告吗?谁来试试。
(2)为产品编广告。
师:刚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电视里一样的广告,现在我们自己来为这些产品编广告。
小朋友先选择一样产品,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幼儿自由结伴创编广告)。
分析:教学过程虽注意了从孩子已有经验入手,并在回忆、模仿后让孩子创编,但几个问题是明显的。
1、该活动提问内容和教师构想的第一环节不对应。生活中的阅读内涵丰富,而广告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广告,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所以,要不修改标题:直接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广告的经验;要不修改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谈谈生活中阅读过什么。
2、没有能让儿童感知、提升广告的特点。广告语的确是幼儿喜欢感知、能够感知的语言形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创编的一种形式。但广告语的特点是什么?从整个过程看出教师在以牙膏广告为范例时只是引导幼儿说出:有好几个人,动作滑稽,颜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广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儿注意: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对于广告语的特点,如:言简意赅,郎朗上口,生动幽默等却从来突出。
3、让孩子创编广告,教师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自由结伴编,但是怎样创编广告交待不清,在儿童没有明确广告的特点的情况下又如何创编呢?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分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这是当前教学过程常犯的通病。不是引领幼儿一步一步地前进,而是快速走过从感知到表现表达(甚至创造)的全过程。
2、教学形式太多。如果每一次教学教师都要安排、制作四、五种教具,那教师要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这种准备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一个活动花费那么多精力,必然影响其他活动精力的投入,受损失的是幼儿的正常的发展。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本活动有些方法的使用既费时又不利于渲染诗的意境,如:大班小朋友表演法,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排练,而这种表演又会破坏太阳哥哥给我洗脸、披上金色的外衣风娃娃用柔软的手指帮我梳头、带者我飘来置去等比喻、夸张、想像所营造的幸福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1)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分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氛围,当孩子 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体育)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
(1)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一条平平整整。一条高低不平。
(4)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分析:这一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发挥一物多玩的作用,培养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塑料筐,这里的筐的确发挥了多种作用:障碍物、铺路材料、数数物件、运货载体等等。但是我们纵观过程可以看出这里教师主导了全过程,儿童只能在老师的刻意安排下走、跑、跳、跨,在老师的任务布置下铺不同颜色的路、铺平平整整或高低不同的路;在教师的指定情节中数筐、玩筐,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等等。整个的过程中虽然孩子在动、虽然有多种活动情景和活动方式、虽然展示了多样性、变通性、情境性,但是儿童只是充当了提线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动都由教师提线才作出反映,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还不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吗?
例八:体育活动:接拍球(大班)简要过程:
1、拍球进场,做球操。
2、探索双人拍一个球的方法:
俩人接拍球练习后交流:成功了吗?怎么接拍的?
小结接拍球的技巧:规定每人一次拍几下;要边拍边数;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个小朋友要接下来拍
3、继续练习接拍球:俩人接拍;几个朋友接拍等。
4、游戏:躲皮球。
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分析:五个活动环节既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展示了课程改革的风貌。首先由幼儿自主拍球进场、做操活动身体,然后重点练习接拍球,这里提供了让幼儿主动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时空,幼儿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通过自身练习、与同伴互学积累经验、习得技巧;又在自主练习中巩固技能、在开放性的过程中保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探索机会。幼儿和同伴共同经历的探索、练习过程要比教师只授予技能对他的成长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养成凡事动脑筋的积极学习的态度,这种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案例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分析篇二
篇一: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个人探索创编歌词也是不符合年龄特点的。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附歌词:北风爷爷别神气,别神气,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风爷爷吓跑了,吓跑了。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该目标没有从统一的角度进行表述,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学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同时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篇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篇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案例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分析篇三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案例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分析篇四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个人探索创编歌词也是不符合年龄特点的。
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附歌词:北风爷爷别神气,别神气,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风爷爷吓跑了,吓跑了。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该目标没有从统一的角度进行表述,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学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同时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