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一
绪论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2.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二、熟悉: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
三、了解: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建国以来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年龄分期,计划免疫。
二、主要教学内容: — 125 —
学习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一般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儿科的工作成就,包括儿童保健、推广新发接生、传染病和地方 病的防治、常见疾病治疗的进展及展望。
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 期),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了解: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见习课:3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的指标,神经精神发育。
二、主要教学内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与外因)。重点讲解,包括:
(1)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 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和 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
(2)身长:出生身长,2 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影响身长增长的因素,测量方 法,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3)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和测量方法、正常值、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 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
重点讲解:结合小儿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 经反射的发育(1 岁以内按月龄讲述,1 岁以上按年龄讲述)。— 126 —
第三章
小儿营养及喂养 目的要求:
一、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
二、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
三、了解: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的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营养,人工喂养,营养素。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的关系。
2.讲解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各年龄小儿对热量、水分、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3.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方法以及换过渡食物的添加。
4.讲解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适应症,乳类食品包括配方奶的选择及喂养方法。第四章
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一、掌握:营养不良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二、熟悉:
1.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2.营养不良的常见并发症。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预防措施,并发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
2.结合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讲解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3.重点介绍营养不良诊断和防治。4.讲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127 —
第五章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制。2.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二、熟悉:
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2.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隐性症状和显性症状),诊断和防治方 法。
三、了解:维生素 d 的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学时安排:理论授课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维生素 d 不足,骨钙化不良,手足搐搦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维生素 d 的来源、生理功能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2.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病因。
3.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发病机理。
4.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体征、x 线表现、血生化改变。5.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防治和治疗,强调综合性措施(包括日光照射、户外运 动、合理喂养、维生素 d 治疗和钙剂的运用等)。
6.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隐性症状和显性症状),诊断和防治方 法。(自主学习)
第六章
新生儿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种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产儿)的定义、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和护理。
二、了解:
1.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新生儿医学和围产医学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28 —
2.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围产医学,新生儿分类,特殊状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学习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有关概念。2.学习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学习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危产儿的定义及特点。
4.重点讲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呼吸、循环、泌尿、血液、消化、神经、肾上腺、水电 解质平衡和能量代谢、酶系统、免疫以及体温调节等方面的特点及易发生的病理情况。5.一般介绍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包括生理性黄疸,假月经,乳腺肿大。第七章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 和新生儿败血症等)及其特点。
三、了解: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方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讲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29 —
3.讲解几种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的分类,简要讲解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先天性 胆道闭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4.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方法。第八章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2.小儿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熟悉:
1.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2.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
1.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小儿腹泻的预防。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3 学时。见习课:3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程度和性质、口服补液。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本病的概念、2.小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与疾病关系。(自主学习)
3.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如消化道症状、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 毒和全身中毒症状。
4.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诊断(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5.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6.讲解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7.重点讲解口服和静脉补液的计算原则。(液体疗法的具体措施和计算方法可在见习课 讲解)。— 130 —
8.一般介绍预防要点。第九章
急性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
二、熟悉:
1.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2.几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的特点。
三、了解: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3 学时。见习3 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或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肺炎,并发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疾病中的地位。
2.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自主学习)3.一般介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预防。
4.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结合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重点讲解肺炎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重症肺炎的表现(心 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6.讲解几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的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7.一般介绍肺炎的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8.重点讲解肺炎的治疗,包括选择抗生素十使用的原则和疗程、心衰和中毒性脑病的 处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131 —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任课老师: 每周一,第四大节(15:20—16:05;16:10—16:55)六教6c202 李蕉
课程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件精神,于2006年秋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使用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辅助教材为本校教师王宪明、蔡乐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述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授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共设13个专题,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及其它研究性、实践性环节,如播放影像资料、写小论文、组织课堂演讲等。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穿透力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各占50%。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而定。要求同学完成1篇作业(不少于3000字)。
第一讲:导论
教学目的:本讲属综述性质,目的是让同学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并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何为“近代”
2.何为“中国近现代史”?
3.何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4.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思考题:怎样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之第一、二章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3.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17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14页。
第二讲:大变局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有一个总体认识。
重点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2)中西冲突的根源。教学内容:
1.西方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
2.中西冲突与被迫开放
3.中国遭遇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思考题:两次鸦片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阅读书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2.恩格斯:《英人对华新的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3.列宁:《亚洲的觉醒》,见《列宁选集》第1卷。
4.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8-36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6-36页。
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史的学习,使同学懂得,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
重点难点:(1)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主要不同点;(2)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时代背景与特征。
教学内容:
1.农民的暴力革命与理想追求
2.统治阶层的自救与自强
3.士大夫的觉醒与变法维新
思考题:三种不同的救国方案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局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
3.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见《康有为全集》。
4.严复:《<天演论>序》。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7-50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66-80页。
第四讲:辛亥革命与帝制的终结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终结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从改革到革命的历史发展逻辑;(2)辛亥革命的突出历史贡献。教学内容:
1.从“振兴中华”到“三民主义”
2.改良还是革命?
3.革命派的武装起义与立宪派的请愿活动
4.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思考题:中国当时需要什么——是改良还是革命?
阅读书目:
1.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分见《孙中山全
集》第1卷和第6卷。
2.《〈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1906年4月28日)
3.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
4.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1-67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81-100页。
第五讲:民国初年的政治与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对中国从帝制向共和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使同学们认识到,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难点:(1)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根源;(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目标及历史性转向。教学内容:
1.民国初年的几种建国理念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政与外交
3.新文化运动的追求及历史性转向
思考题: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书目:
1.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八》。
2.陈独秀:《敬告青年》、《吾人最后之觉悟》,见《独秀文存》。
3.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文存》卷一。
4.孙中山:《建国方略》见《孙中山全集》第6卷。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86-94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01-139页。
第六讲: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学目的:本讲目的,就是要使同学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
1.双重文化危机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思考题: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书目:
1、《<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号,1919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见《李大钊文集》。
3、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95-103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40-159页。
第七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本讲的目的,是通过对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的讲授,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重点难点:(1)国共两党在合作中的分歧与斗争;(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分析;(3)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教学内容:
1.联俄、联共与国民党的自我改造
2.民众的大联合、大发动
3.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冲突与国共合作的破裂
思考题: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书目: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见《孙中山全集》第9卷。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
3.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3-109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59-175页。
第八讲:南京十年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1)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及其重大影响;(2)国民党在“进城十年”中的功与过;(3)共产党在“上山”十年中的理论探索
重点难点:(1)“攘外安内”政策的制定原因;(2)。“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教学内容:
1.国民党为“统一”所制定的政策方针
2.共产党在“上山”十年中所经历的挫折与探索
思考题:这十年中,国共两党的各自经历为此后的政局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
年9月3日)
3.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原为作者在第十六届国
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宣读的论文,现载《齐世荣史学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254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39-266页
第九讲:抗日战争:1937-1945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1)中华民族如何实现统一抗战;(2)抗战胜利与民族
复兴的关系。
重点难点:(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内容:
1.中华民族统一抗战的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
3.共产党:三大法宝
思考题:国共两党的抗战理论与实践有什么重要不同之处?这种不同有何重要影响? 阅读书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2.毛泽东:《论持久战》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25-149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68-327页
第十讲:解放与建国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帮助学生了解(1)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政局所产生的影响;(2)蒋介石不顾民意,发动内战,导致失败;(3)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及旧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彻底失败,民主党派顺应潮流,放弃中间路线,与共产党合作建立新中国;(4)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经验教训;(5)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重点难点:(1)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2)新政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教学内容:
1.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
3.新政协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思考题: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3.金冲及:《转折的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51-173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328-372页
第十一讲: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1)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五四时代就已经确立的理想,新中国的成立为实践这一理想提供了条件;(2)一“化”三“改”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重点难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其影响;(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遗留问题
教学内容:
1.毛泽东访苏与中苏结盟
2.“三年准备”
3.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化”三“改”
思考题: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什么?
阅读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册
3.于光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87-205页
第十二讲:寻找中国道路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帮助学生了解(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并取得初步理论成果;(2)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党的领导人对形势发生误断,最终中苏分裂,引发导致十年“文革”的发生。
重点难点:(1)“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教学内容:
1.从中苏蜜月到暗潮汹涌
2.从“双百”到“反右”
3.“大跃进”
4.中苏分裂
思考题: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失误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3.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206-232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415-447页
第十三讲:文化大革命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成因、过程及产生的影响。重点难点:(1)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2)为什么能发动文化大革命。
教学内容:
1.引发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2.文革的进程
3.文革的遗产
思考题: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失误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王年一:《大**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450-487页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三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英文名称:
课 程 类 别: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64学时 总 学 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能使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能完成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能进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能使用测量新仪器。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识图与构造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测量学概述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量工作概述。
2、教学要求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高程、坐标系;熟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了解测量学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
关于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概念
4、教学学时:2学时
(二)水准测量
1、教学内容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扫平仪、电子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简介。
2、教学要求
掌握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其成果计算;熟悉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新型仪器。
3、教学重难点
水准测量的原理;d30型微倾式水准仪的组成及使用;一般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
4、教学学时:8+2学时
(三)角度测量
1、教学内容
水平角测量原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测量方法;竖直角测量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平角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电子经纬仪和激光经纬仪简介。
2、教学要求
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测量方法,竖直角测量方法;熟悉水平角测量原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平角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了解电子经纬仪和激光经纬仪。
3、教学重难点
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的原理;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织和使用;测量水平角的测回法;竖直角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4、教学学时:6+2学时
(四)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
1、教学内容
钢尺量距的工具与直线定线;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及其应用;直线定向。
2、教学要求
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直线定线与直线定向;熟悉钢尺量距的工具,光电测距仪及其应用,视距测量的方法,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了解电子经纬仪和激光经纬仪。
3、教学重难点
钢尺丈量、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的方法及全站仪的使用。
4、教学学时:6学时
(五)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测量误差概述;衡量精度的指标;观澳4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2、教学要求 掌握测量误差概述;衡量精度的指标,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熟悉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偶然误差的特性,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了解误差传播定律。
3、教学重难点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偶然误差的性质、评定精度的指标、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
4、教学学时:4学时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
1、教学内容
控制测量概述;导线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内业;小三角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2、教学要求
掌握控制测量概念,导线测量及其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及其内业成果计算;熟悉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工程测量;了解小三测量。
3、教学重难点
导线测量、交会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工程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导线测量、交会测量的内业计算
4、教学学时:6学时
(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1、教学内容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础知识;地形图的阅读;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碎部测量;地形图的绘制;全站仪及自动化绘图;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基本应用
2、教学要求
掌握碎部测量的方法,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熟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阅读,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小平板仪的构造与使用,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在地形图上计算面积,在地形图上绘制已知方向纵断面图、按规定坡度选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和确定汇水范围;了解全站仪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利用全站仪实现自动化绘图的步骤。
3、教学重难点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及地形图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教学学时:10学时
(八)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施工测量概述: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测设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已知坡度线的测设、圆曲线的测设;缓和曲线的测设;竖曲线的测设;激光仪器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2、教学要求
掌握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测设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四种基本方法,已知坡度线的测设、圆曲线的测设和竖曲线的测设方法;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了解激光仪器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
施工测量的基本测设和点位测设
4、教学学时:12学时
(九)建筑施工测量
1、教学内容
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烟囱施工测量。
2、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建筑基线),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全过程;熟悉建筑方格网的测量方法,工业建筑测量和烟囱施工测量的工程及方法;了解激光仪器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与抄平。
4、教学学时:4学时
(十)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1、教学内容
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建筑物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2、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物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的方法;熟悉竣工总平面图的概念与编绘。
3、教学重难点 各种建筑物变形观测
4、教学学时:2学时
六、教材及参考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测量学 第4版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同济大学测量系,清华大学测量教研室 测量学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测量 第2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四
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阅读古籍的工具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汉字的构造方式;具有阅读、分析、讲解文言文和分析讲解常用汉字结构(主要是繁体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古代汉语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系统讲授有关古代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及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讲授一定数量的古代文献材料。本课程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组成,文选部分主要讲授散文(第一至第五单元、第八至第十单元),在讲授过程中解决常用词的用法,通论部分主要讲有关词汇、汉字构造、语法、语音、古书注解,其他部分可指导学生自读。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开设一学年144学时,中文系本科生第三、四学期(二年级)开设。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练习及实物参观相结合,讲解、训练并重,注意培养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语感。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精讲精读篇章。
二、本文
第一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左传》文选5—7篇,讲授《通论》(一)至(四),结合课文重点分析《常用词》
(一)。
教学内容:
一、《左传》必读篇目(16学时):
齐恒公伐楚(2学时)宫之奇谏假道(3学时)烛之武退秦师(2学时)晋灵公不君(3学时)齐晋鞌之战(3学时)
二、必讲通论(8学时)(一)怎样查字典辞书(2学时)(二)古今词义的异同(2学时)(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2学时)(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教学时数:
[24学时] 考核要求:
最少背诵《郑伯克段于鄢》、《齐恒公伐楚》、《大烛之武退秦师》三篇。解释和翻译本单元所讲其他各篇。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或古今意义的差别:言语访请谏舍次如侵袭亡逐及执免享者薦图虞勤乏贰姑女防城池田。
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及查检方法;掌握《通论》(四)所举例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掌握《通论》(二)所举词例古今意义的差异,能区别常用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了解有关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理论。4.能标点、翻译较浅近的文言文。
第二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战国策》文选3~5篇;讲授《通论》(五)、(六);结合课文重点讲解《常用词》(二)。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讲解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
教学时数:
[20学时] 教学内容:
一、《战国策》必讲篇目
冯谖客孟尝君(3学时)庄辛说楚襄王(3学时)触说赵太后(3学时)
二、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8学时)(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3学时)考核要求:
1.背诵《触说赵太后》一文。解释、翻译本单元其他文选。
2.掌握下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辞谢责属去违即就趋引却约解给会习疾病饿厌衰微强固再三后息。3.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掌握“六书”理论;能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4.能区分古今字和异体字。5.会写常见汉字的繁体和异体。6.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
第三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一定数量的《论语》和《礼记》篇目;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三);详细讲读《通论》(七)至(十)。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9学时)《论语》必讲篇目是《坐》和《季氏》,其他由任课老师根据情况自定;《礼记》必讲篇目是《教学相长》、《博学》、《诚意》。
二、通论(7学时)(七)判断句,也字(1学时)(八)叙述句,矣字,焉字(2学时)(九)否定句,否定词(2学时)(十)疑问句,疑问词(2学时)考核要求:
.本单元必讲篇目必须背诵;《论语》文选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一些背诵篇目,所讲篇目必须能解释、翻译。.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示见憾怒愤拱窃诛脩讲御右盗贼社稷文质色臭。3.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也”字的基本用法。
4.掌握古汉语双宾语句、被动句、动量表达法的特点。掌握“矣”字,“焉”字的基本用法。5.掌握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其语法条件。6.掌握古汉语中否定词、疑问词的基本用法。
7.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并能解释其中有一定难度的词和特殊的语法现象。
第四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4—6篇《孟子》文选: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四);详细讲授《通论》(十一)至(十二)。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文选必读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2学时)齐桓晋文之事(3学时)许行(4学时)舜发于畎亩之中(1学时)
二、通论(6学时)(十一)词类的活用(3学时)(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3学时)考核要求:
1.背诵《寡人之于国也》、《舜发于畎亩之中》两篇,其他篇目要能解释、翻译。
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之适逸偪决治树艺保爱诚淫凶饑孰鍾倍数宫旅徒年岁。3.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并能识别一般文献中的活用现象。
掌握古汉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所、者的基本用法;了解古汉语人称代词用得较少的原因;说明“者”字与“所”字结构的区别。5.能标点、翻译较难的文言文,并解释其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
讲读一定数量的诸子散文篇章,结合课文学习讲解《常用词》(五),讲解《通论》(十三)和(十四)。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老子》四章(2学时)《庄子》(8学时):胠箧 百川灌河 庄子钓于濮水 惠子相梁 运斤成风 曹商使秦 《吕氏春秋·察传》(2学时)
二、通论
(十三)连词,介词(4学时)(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2学时)考核要求:
背诵《老子》四章,《庄子》部分的《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其他篇章要能解释、翻译。
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说劝市假因为致得益完陈穷夷已必什伯晦朔世期官吏果实。3.掌握连词而、以、且、则等的主要用法;掌握介词以、于(於)、为、与、之的主要用法。4.掌握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唯的主要作用。
5.掌握词头有、其、于、薄及词尾然、乎、焉、尔等的主要作用。6.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第六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能代表《诗经》常见韵例的诗6~10首,详细讲练归纳《诗经》韵类的方法,说明各大家研究的主要成果。讲明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的概念,并分析一定数量的用例。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必读《诗经》篇目(8学时)关睢 卷耳 桃天 芣 北门 静女 黍离 节南山
二、通论
(十五)《诗经》的用韵(4学时)(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4学时)考核要求:
1.背诵所讲《诗经》篇目,并能解释其词句,分析其用韵情况。
2.能举例说明《诗经》的韵例。能简单说明前人研究《诗经》时代韵类的成果。3.了解三十六字母和古声三十二纽。
4.能分析判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现象。掌握“联绵字”的特点。5.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6、自读《常用词》
(六),了解其基本意义。
第七单元
教学要点:
简要说明古书注解的必要性;说明我国历代古注的大致情况;介绍《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注者和疏者;介绍经书注释的一般体例;介绍古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就;简明介绍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和类型。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求得与古代文学课互补,原则上不讲韵文。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适当增讲《楚辞》篇章。通论
(十七)古书的注解(上)(6学时)(十六)古书的注解(下)(6学时)考核要求:
1.了解历代古书注解的大致情况。
记住《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名称,并熟悉《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尔雅》的注者和疏者。记住《经典释文》的作者和及其所注各书的名称。3.解释下列词语:
正义 传 笺 集解 章句 谓之 之言 之为言
读为 读曰 读若 读如 如字 衍文 脱文
4.标点、解释古文献及其较浅近的注解,并根据所给内容解释一些相关问题。
5.了解历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如毛亨的《诗毛氏传》、郑玄的《三礼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李善的《文选注》、朱熹的《诗集传》、《周易正义》、《四书集注》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诗毛氏传笺通释》以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阮元的《十三经校勘记》等。
6、自读《常用词》
(七),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第八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适当数量的《史记》、《汉书》文选,使学生了解记传体历史散文的特点,并结合文选学习讲解一定数量的常用词,介绍一些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教学时数:
[1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8学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4学时)
二、通论
(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课外自读)天文 历法 乐律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课外自读)地理 职官 科举
(二十四)古书的句读(2学时)考核目标:
1.熟读所讲文选,能解释、翻译之。
.一般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如风师、雨师、云师、日御、月御等的名称;七政(七矅)、二十八宿、天垣、北斗、十二次、分野、阴历、阳历、平年、闰年、四时、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天之内各时段的名称、十二时辰、三正、民间传统节日的名称、五音、十二律、九州、各级行政机构及官职的名称、有关科举的一般常识。
3.掌握古书句读的基本知识,对一般的标点有误的句子能够改正,并能说明原因。4.自读《常用词》
(八),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第九、十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适量的秦汉至唐的名家散文,通过自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衣食等方面的)及古代文体和古汉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
报任安书(6学时)报孙会宗书(2学时)送孟东野序(2学时)
二、通论
(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课外自读)姓名 礼俗 宗法
(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课外自读)宫室 车马 饮食 衣饰 什物
(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课外自读)(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2学时)考核要求:
1.熟读所讲篇目,并能解释、翻译。
2.一般了解文化常识部分及古文的文体和特点。
掌握古汉语的修辞方式,重点掌握稽古、引经、代称、倒置、隐喻、迂迴、委婉、夸饰及互文见义等。自读《常用词》
(九)、(十),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吴福熙主编《古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2.郭锡良 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上、下),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3.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4.唐兰著《中国文学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5.王力著《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6.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7.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8.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9.杨树达著《词诠》,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2版。
1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12月第2版。
12、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1月第1版。
13、陈鼓应 《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1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
15、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
1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文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试用稿
二oo三年四月修订稿
二00七年十月重新修订稿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课时数:8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倶进,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
(2)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本章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2)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观视频,谈认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方案2:“读经典,说体会”(《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方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的课堂讨论”。方案4:辩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方案5:“学生采访——中国梦,我的梦”。5.课外学习要求:(1)观看网上视频:《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圣神话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2)本章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3)本章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过程和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依据和意义。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熟悉: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3)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课堂讨论)。方案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农村改革比较展览”(学生搜集图片)方案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异同分析报告”(学生演讲)方案4:“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教学片制作”(课堂展示)方案5:“视频《十月围城》观摩交流” 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网上视频:《十月围城》。(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走怎样的道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又一挑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本章重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
(3)本章难点: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2)熟悉: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
(3)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了解历史,感悟人生”(课堂交流)。方案2:“专题阅读,谈读后感”(选取一位伟人的典型事迹或品格发表自己的评价或感想)。方案3:“昨天、今天、明天”(主题演讲)方案4:“课堂知识竞赛” 方案5:“观看网上视频:《光荣与梦想》”(交流观后感)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网上视频:《光荣与梦想》。(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惨痛的教训。这场探索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有: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此外,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方针、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和教育、知识分子工作等方面,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本章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3)本章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2)熟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
(3)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之所在。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新世纪以来中国铁路建设及其影响分析报告及答辩”。方案2:“视频教学案例”(观看视频“文化大革命”)。方案3:“互联网金融是大机会还是大风险”(辩论赛)。方案4:关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讨论 方案5:警惕“拉美陷阱”(案例讨论)5.课外学习要求(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网上视频:《文化大革命》。(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2)本章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及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3)本章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对当代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徐水的共产主义实验基地”案例讨论
方案2:观看《中国模式》之“中国道路”视频(交流观后感)方案3:“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两种学术争议”(课堂讨论)方案4:阅读案例资料“艰巨的历史阶段”(讨论发言)
方案5:阅读《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的《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经典读书)
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网上视频:《中国道路》。(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课时数:8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惨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把它当作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来解决,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又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这对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章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3)本章难点:“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步走”发展战略内涵;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2)熟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3)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背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老干部与万里的分歧在哪里”(课堂讨论)。方案2:学生采访——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方案3:针对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视频内容的课堂讨论与演讲。
方案4:全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理论以及“发展是硬道理”在今天是否适用的辩论。方案5: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不同?(课堂讨论)。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网上视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开放与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实行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在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道路,并努力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本章重点: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
(3)本章难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熟悉: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改革开放前后的家乡主题演讲。
方案2: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研究分析报告及答辩。方案3:改革开放的利与弊辩论赛。
方案4:改革开放典型案例视频观摩讨论活动(关于小岗村、华西村、浦东开发开放等视频资料)。
方案5:全面深化改革最新时事播报与评论。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
(2)观看网上视频:关于小岗村、华西村、浦东开发开放等视频资料。(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课时数:8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本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体一体”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因此,必须讲清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所经历的“二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历史发展。从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总体布局,能够较多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框架和重大部署。
(2)本章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与实施
(3)本章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总布局的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 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多种方式分配并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以反面典型为戒践行“三严三实”(辩论赛)。方案2:“看不见的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放任之角色(课堂讨论)。方案3:春节“抢红包”:如何让传统文化得到时代传承(课堂讨论)。方案4:社会福利院有钱给孩子看病吗?(辩论赛)。方案5:无锡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案例教学)。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搜集课堂讨论资料。
(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表现出在国家统一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施,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艰巨任务。
(2)本章重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江泽民、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3)本章难点: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3.学生学习任务(1)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2)熟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3)了解:中央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征文比赛(“祖国统一与中国梦”)。方案2:制作ppt课件(课堂展示)。方案3:专题研究分析报告及答辩。方案4:模拟台湾地区的总统选举。
方案5:看视频、谈认识(专家点评“两岸关系”)。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
(2)观看视频:专家点评“两岸关系”(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课时数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章重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我国国际战略的转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本章难点: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两大发展趋势的关系。3.学生学习任务
(1)了解:进入新时期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理解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掌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中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以及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3)理解: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利与弊”辩论赛
方案2:新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与国际局势变化的关系的报告及答辩 方案3:“如何抵制开放带来的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方式方法的讨论)方案4: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不能强势崛起的辩论 方案5:当前到底是处于“机遇期”还是“挑战期”(辩论赛)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搜集讨论资料
(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建设巩固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本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本章难点: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2)熟悉: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
方案1:专题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方案2:“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否实现辩论赛。方案3:观看视频讨论会(《中国民生》)。方案4:“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生存现状与问题”(课堂讨论)。方案5:“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谈感想)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视频:《中国民生》
(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课时数:4 2.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本身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2)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本章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3.学生学习任务
(1)掌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2)熟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网上学习(课前网上观看视频)相结合。方案1:谈观看视频的体会(视频:《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极其腐败的苏共特权阶层》)。方案2:反腐倡廉(讲故事)。
方案3: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辩论赛)。
方案4: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课堂讨论)。方案5:上海奉贤基层党支部建设(个案调研交流)。5.课外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本章内容。(2)观看视频:《《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极其腐败的苏共特权阶层》。(3)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