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化工企业爆炸案例篇一
??? 一 事故概况
???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天生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 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因氯冷凝器列管腐蚀泄漏,含高浓度铵的盐水进进液氯系统,天生极易爆炸的三氯化氮且迅速富集,以及人为处理措施不当所致,但人为的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此次事故表明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该厂氯化钙盐水10多年未更换也未进行过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天生了大量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为爆炸留下隐患。
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化工企业爆炸案例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d.职业健康的标准
2、[2011年考题]锅炉结渣是指渣在高温下黏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结渣会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下列措施中能预防锅炉结渣的是。
a: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使之不超过灰渣变形温度 b:降低煤的灰渣熔点
c:提高炉膛温度,使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 d:加大水冷壁间距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c.紧急事务管理部 d.公安指挥部
8、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由参加审查。a: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方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是指__。
d.动力相关性原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c: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d:提出解决的建议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e:食品生产企业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d:注册管理机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爆破片又称为爆破膜或防爆膜,是一种断裂型安全泄放装置,与安全阀相比,它具有__等特点。
a.结构复杂、泄压反应快、适应性强
c:停止供应并处理火工用品 d:将煤矿承包给第三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国务院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做出了调整,其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__。
c.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c:实施与运行 d:改进措施
e:检查与纠正措施
3、下列关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一般行为规则
b:法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是由特定的政府机关制定的
4、__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d.专项安全评价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通风除尘主要设备一般不包括__。a.除尘器 b.吸尘罩
c.风管、风机 d.粉尘采样设施
8、《刑法》的任务__。
a.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
d.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e.保护公民的一切自由
d: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e: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档案
12、大多数的起重机械的活动范围应该是__。a.空间狭小
b.空间可以容纳即可 c.空间无要求 d.空间宽大
13、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e: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b.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的行为,应当受到依法查处。
a:不配发劳动防护用品
b:配发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23、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购买申请,下列不属于应提交材料的是。
a:购买的品种、数量和用途说明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化工企业爆炸案例篇三
7月11日23时50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对该起事故进行了通报。通报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试生产的安全监管。
具体通报如下: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系原地方国有的平原县化肥厂改制后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该公司现有总资产约20亿元,职工约2800人,有2个生产分厂。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75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30万吨,碳酸氢铵24万吨,三聚氰胺3万吨。(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事故发生在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改扩建生产线试车过程中,该生产线由造气、脱硫、脱碳、净化、压缩、合成等工艺单元组成,发生爆炸的是压缩工序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
二、事故简要经过
该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生产线,于2007年6月开始单机试车,7月5日单机调试完毕,由企业内部组织项目验收。7月10日2号压缩机单机调试、空气试压(试压至18mpa)、二氧化碳置换完毕。7月11日15时30分,开始正式投料试车,先开2号压缩机组,引入工艺气体(n2、h2混合气体),逐级向2号压缩机七段(工作压力24mpa)送气试车。23时50分,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突然发生爆炸,气体泄漏引发大火,造成8人当场死亡,一人因大面积烧伤抢救无效于14日凌晨0时10分死亡,一人轻伤。事故还造成部分厂房顶棚坍塌和仪表盘烧毁。
在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油水分离器之后、第一角阀前1米处的管线,另一处爆炸点是在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两个角阀之间的管线(第一角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角阀处于开启状态)。
三、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经初步分析判断,排除了化学爆炸和压缩机出口超压的可能,爆炸为物理爆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存在强度不够、焊接质量差、管线使用前没有试压等严重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设项目未经设立安全审查。该公司将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总投资9724万元),拆分为“化肥一厂造气、压缩工序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868万元)”和“化肥一厂合成氨及尿素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856万元)”两个项目,分别于2006年4月26日和5月30日向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委员会备案后即开工建设,未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属违规建设项目。
⒉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混乱。该项目无统一设计,仅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组织项目建设,有的单元采取设计、制造、安装整体招标,有的单元采取企业自行设计、市场采购、委托施工方式,有的直接按旧图纸组织施工。与事故有关的2号压缩机由沈阳金博气体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并负责压缩机出口阀前的辅助管线设计。项目没有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安装单位进行施工和安装。试车前没有制定周密的试车方案,高压管线投用前没有经过水压试验。
置之间距离不符合要求,责令企业抓紧整改,但企业在未进行整改、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试车,试车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四、有关要求
(一)要从源头上严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准入关。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危化〔2007〕121号)等法规、规章文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立安全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
(二)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和试车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必须由相应资质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单位要认真核实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防止个人和单位盗用合法机构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设计、施工。
(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试生产的安全监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危化〔2007〕84号)的要求,认真普查本地区在建和拟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情况,建立档案,分类监督。
(四)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的要求,对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的指导意见(即安委办明电〔2007〕9号)的要求,对本地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要重点检查中小氮肥厂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情况。要组织专家深入中小化工企业,帮助企业查找安全生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化工企业爆炸案例篇四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2月24日下午,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二甲醚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引起附近成品仓库起火。事故发生后,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大火在1小时后被扑灭。
事故发生后,该市于25日在事故现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根据省安委会授权,政府成立了事故联合调查组,对该事故展开调查。此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0.44万元。
二、事故性质及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最终认定这是一起因企业违法建设、违规投产、违章操作,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而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事故直接原因
在生产乙二醇二甲醚的醇钠反应阶段,由于加料速度快,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而现场操作人员错误地打开了醇钠反应釜的闸阀,导致氢气从反应釜内高速冲出,高速流动的氢气产生了静电火花,引发了空间气体爆炸。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一是发生事故的车间的工程项目未依法办理立项审批和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在有关部门下发停工通知单后继续违法施工,埋下了事故隐患。二是化工厂违规试产,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化工厂在新建车间试产前,未制订开车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投产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急处置不当,酿成大祸。三是化工厂劳动组织不合理,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薄弱。四是事故发生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违法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不细,监督检查不力。
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化工企业爆炸案例篇五
??? 一 事故概况
???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天生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 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因氯冷凝器列管腐蚀泄漏,含高浓度铵的盐水进进液氯系统,天生极易爆炸的三氯化氮且迅速富集,以及人为处理措施不当所致,但人为的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此次事故表明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该厂氯化钙盐水10多年未更换也未进行过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天生了大量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为爆炸留下隐患。